【香港詩人 #崑南:沒有 #創作自由,還談什麼 #愛國主義?】https://bit.ly/3ETfXAD
#沈從文 去世的時候,崑南寫過一首詩《我們不說——悼念沈從文》,裏面已經開始質疑所謂「愛國」是被情緒勒索:「於是 我們齊齊愛國/愛得如泣如訴」,而「家國」是痛苦拼刺所成——呼應的是沈從文晚年研究中國古代服飾這一行為而來的隱喻。
從銅鏡重追漢唐大夢
從服飾掃瞄朝代吉凶
從你祖先的紋身
刺成千萬個家
拼成一個國
一刺一拼的時候
我們不能哭,但不能不哭
「因為我覺得沈從文好慘,他不能再創作,將時間去研究這些古代東西,浪費曬(全都浪費了)。當時又有文革、又三反五反,我見到這些東西覺得很不對路。創作無自由,咩(什麼)都假的。」
#延伸閱讀
悼念蔡炎培:情詩人代寫情信,你念過多少次香港的小名?👉https://bit.ly/2Xm9Ynj
★ 付費支持我們,撐起一片更廣闊的自由空間:http://bit.ly/2wVfM6g
★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六週年 #新開端 #在台港人 #文化 #詩人 #詩歌 #香港文學 #粵語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直子的心及其變奏──駱以軍〉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5/02/%E3%80%8C%E7%9B%B4%E5%AD%90%E7%9A%84%E5%BF%83%E3%80%8D%E5%8F%8A%E5%85%B6%E8%AE...
「中國痛隱喻」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中國痛隱喻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中國痛隱喻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中國痛隱喻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中國痛隱喻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中國痛隱喻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中國痛隱喻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中國痛隱喻 在 Namewee 黃明志- XDXD #DLLM 被拍成戲了.雖然很廢但很多 ... 的評價
- 關於中國痛隱喻 在 Namewee 黃明志- XDXD #DLLM 被拍成戲了.雖然很廢但很多 ... 的評價
- 關於中國痛隱喻 在 黃秋生請黃明志吃叉燒包… 【中國痛China Reggaeton】 MV ... 的評價
中國痛隱喻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安平追想曲 ◎陳達儒
身穿花紅長洋裝
風吹金髮思情郎
想郎船何往
音信全無通
伊是行船遇風浪
放阮情難忘
心情無地講
想思寄著海邊風
海風無情笑阮憨
啊~不知初戀心茫茫
想思情郎想自己
不知爹親二十年
思念想欲見
只有金十字
給阮母親做遺記
放阮私生兒
聽母初講起
愈想不幸愈哀悲
到底現在生也死
啊~伊是荷蘭的船醫
想起母子的運命
心肝想爹也怨爹
別人有爹痛
阮是母親晟
今日青春孤單影
全望多情兄
望兄的船隻
早日回歸安平城
安平純情金小姐
啊~等你入港銅鑼聲
*****
歌詞正字版本提供
https://kuasu.tgb.org.tw/song/422/?fbclid=IwAR1G_9tiseP0-rR0IBW1lwhQQ9a4nkVcgPEreZ8-5dRO-nJPA-r8rfGJTUE
*****
│身穿花紅長洋裝
sin tshīng hue-âng tn̂g iûnn-tsong
│風吹金髮思情郎
hong-tshue kim-huat su tsîng-lông
│想郎船何往 音信全無通
siūnn lông tsûn hô óng, im-sìn tsuân bô thong
│伊是行船仔逐風浪
i sī kiânn-tsûn-á tú hong-lōng
│放阮情難忘 心情無塊講
pàng gún tsîng lân bōng, sim-tsîng bô-tè kóng
│相思寄著海邊風
siunn-si kià tio̍h hái-pinn hong
│海風無情笑阮憨
hái-hong bô-tsîng tshiò gún gōng
│啊 不知初戀心茫茫
ah~ m̄-tsai tshoo-luân sim bông-bông
│
.
│相思情郎想自己
siūnn-si tsîng-lông siūnn tsū-kí
│不知爹親二十年
m̄-tsai tia-tshin jī-tsa̍p nî
│思念想要見 只有金十字
su-liām siūnn-beh kīnn, tsí-ū kim si̍p-jī
│給阮母親仔做為記
hōo gún bú-tshin--á tsuè uî-kì
│放阮私生兒 聽母初講起
pàng gún su-sing-jî, thiann bú tshoo kóng-khí
│越想不幸越哀悲
jú siūnn put-hīng jú ai-pi
│到底現在生也死
tàu-té hiān-tsāi sinn ia̍h sí
│啊 伊是荷蘭的船醫
ah~ i sī Hô-lân ê tsûn-i
│
.
│想起母子的運命
siūnn-khí bú-kiánn ê ūn-miā
│心肝想爹也怨爹
sim-kuann siūnn tia iā uàn tia
│別人有爹疼 阮是母親晟
pa̍t-lâng ū tia thiànn, gún sī bú-tshin--á tshiânn
│今日青春孤單影
kim-ji̍t tshing-tshun koo-tuann iánn
│全望多情兄 望兄的船隻
tsuân bāng to-tsîng hiann, bāng hiann ê tsûn-tsiah
│早日回歸安平城
tsá-ji̍t huê-kui An-pîng-siânn
│安平純情金小姐
An-pîng sûn-tsîng Kim sió-tsiá
│啊 等你入港銅鑼聲
ah~ tán lí ji̍p káng tâng-lô siann
◎歌曲背景:<安平追想曲>在1951年,由許石作曲、陳達儒作詞,該歌曲經由許石以舉辦作品公開發表會發表,因題材新穎,歌詞曲調婉轉動人,頗受歡迎。<安平追想曲>隨後由許石創辦的中國唱片公司(後改名為大王唱片公司)收錄出版,首度演唱者為鍾瑛,但根據收藏家曲盤上資訊,係由中國錄音製片公司(亦即臺灣女王Queen唱片)所出版,原唱者為美美)
資料來源1:陳達儒 - 台灣流行音樂維基館 (tpmw.org.tw)
資料來源2:陳達儒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org)
資料來源3:【經典懷舊歌曲】 耀眼詞家 撐起半邊天——陳達儒 | 台灣大紀元 (epochtimes.com.tw)
資料來源4:專欄:<粵語流行曲的流行文學>略談林夕 錢瑋東 @ 踏歌──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刊 :: 隨意窩 Xuite日誌
◎作者簡介
陳達儒(1917年2月10日-1992年10月24日),字發生,是一位出生於臺北艋舺的流行歌謠作詞家。他一生創作約300篇歌詞,其代表作為<白牡丹>、<青春嶺>、<心酸酸>、<安平追想曲>、<青春悲喜曲>、<港邊惜別>、<南都夜曲>等。此外,他曾在1989年獲頒第一屆金曲獎特別獎。
◎小編張寶云賞析
一九五一年,台灣戰後初期,已是勝利唱片公司歌詞創作台柱的陳達儒,受許石的邀請,為這首具有小步舞曲風格的曲調寫詞。創作的靈感據說是陳達儒夫婦返回台南夫人的娘家時,聽聞當地商人買辦的女兒與荷蘭的船醫戀愛後,生下一位混血的金髮女兒,而這個女兒又一如母親被棄的命運,愛上一位漂浪的行船人,在安平古都的氣氛暈染之下,故事的背景似可置放在十七世紀的荷治時期,又可拓延至整個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台灣被輪番遺棄的殖民情境,幾乎可視為一則國族的隱喻。
全曲在結構上區分成三個小節,第一個小節先鋪陳出故事的概略輪廓,由鮮明的金髮女子形象帶出思念情郎的主軸,再以行船人漂浪的命運婉轉訴說港邊的懷想及戀心,風中悲泣的聲音不斷傳來,思之側然;第二小節則將敘事重心轉往女孩的身世,原來自己也是被遺棄的父親所生下的孤兒,「金十字」、「荷蘭的船醫」這些意象,具體的保留愛情信物的隱喻及遙遠父親的瀟灑風姿,但是遠方不知生死的父親卻與如今漂浪的行船人一樣若斷若續,加深了金髮女子命運的雙重悲劇性。
第三小節將母子二人共同的命運交疊在一起敘說,而自己的遭遇比起母親卻更加沉重,「青春孤單影」成為自身揮之不去的印記,當歷史重複疊幻出少女的命運也幾乎等同於國族的命運,「全望多情兄…早日回歸安平城」成為一種軟弱的召喚,「安平純情金小姐」擁有混血的血統卻依然在意識上保有純情的心願,故事最後究竟是否是happy ending?在詞曲最後沒有明確的指示,她似乎永遠在等待、永遠保有她的純情,也永難翻轉她悲哀的命運,入港的銅鑼聲最後成為此詞的餘韻,在港邊徘徊著。
如同《詩經.衛風.氓》一詩,也以一名女子的口吻,在幾個章節安排架構出一則波盪起伏的婚戀故事,創作者也運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方式,抒發自身慘痛的遭遇,並以民歌的形式廣泛流傳。
<安平追想曲>同樣在簡短的篇幅中安置必要的故事細節,以構成詞曲感性傳遞的元素,這無疑是創作者言說的功力純熟所致,再配合當時引進的現代性曲風,留存台灣近代的民間風華。
--
美術設計和攝影來源:李昱賢,IG:https://www.instagram.com/ahhsien_/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9/blog-post.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當代詞選 #陳達儒 #安平追想曲
中國痛隱喻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分手 ◎帕麗夏
我倆在孩子們跑過的莎草裡
走著。這次下山,第兩千個夏天就過去了
讓我們在影子裡滯留一會兒
蘸足了光的粉末,不要在意他們的快樂
你的手臂在衣服與蘆葦間
沙沙作響,那也是一種傾訴嗎
一朵大曼陀羅花在我身後打開半部
大森林奧義書:「人走,人從欲望中走出來。」
我們唇齒張啟,雙手就開始幸福地消失
沒有什麼比現在更好,可以完全失去
也可以完全被一條小溪包圍
可以丟失,可以復得
你會像小鹿在比特山上,等我轉回
愛將苦苦,置於你內秀的孤獨
你說,只有記憶能擁有這座山丘
我們離開只帶走了鞋子裡的沙子
你走進了一間屋子,我走上了路
--
◎作者簡介
本名吳丹鴻,1990年生。2017年臺灣清華大學中文系碩士畢業,現中國人民大學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在讀。曾獲葉紅女性詩獎,周夢蝶詩獎。2017年12月出版詩集《一小片安靜的壞天氣》(聯合文學出版)。
--
◎小編 #一尾 賞析
分手,時而在激昂的情緒中戛然而止,或是在生活中一點一點消失,但不管是何種方式的分手,總要在愛情消失殆盡後,才能回想兩人關係的歧路是從何時開始岔出,而帕麗夏所寫的〈分手〉即是回到岔路的起點,追憶愛情是如何開始萎靡的。
首段以「孩子」於夏日奔跑於莎草間的意象開始,戀人有時以想像雙方之間的下一代作為愛戀關係的未來期許,作為關係的承諾,戀夏兩千日以象徵關係的穩定,但「這次下山」點出了關係即將終結的伏筆,太陽終究西沉大地。
在回想過往的景色中,記憶裡光影的滯留、衣物與蘆葦摩擦的細響,任何蛛絲馬跡都成了追索歧路的緣由。接著詩人使用曼陀羅花來象徵著不可預知的愛情,花開即是緣滅的開始,引「人走,人從欲望中走出來。」指陳愛情欲求的終結。
「沒感覺了。」
我們在分手的千百個理由中時常聽到這句話,詩人將身體的觸感化作情感的知覺,當相吻的剎那,幸福感也漸漸消失殆盡,連雙手都可以消失的時刻,敘事者宣告:「沒有什麼比現在更好,可以完全失去」,就如同被溪水包圍後完全沒有感覺地被沖走。
「沒感覺,就是沒感覺了。」
敘事者預告了被分手另一方極力挽回的場景,但不斷挽回就如同跨越如被分割的「比特山」般的險峻山谷,敘事者的一言一行都使另一方悲痛萬分而感到孤獨。最後,敘事者仍惦記另一方的話語,那回不去的山丘只能長存在敘事者的記憶裡,一切一切在消失後,總會留存著點什麼在心裡,抑或是「鞋子裡的沙子」。
帕麗夏時常利用許多隱喻、象徵來構築詩中的畫面,語言清新節制,並在詩中透過敘事的方式試圖講述一個故事,就如同這首詩寫的即是關係如何終結,而關係的歧路,在最終另一方「走進了一間屋子」,有了歸身之所,而敘事者往另一頭走上了自己的路。
--
美術設計:幸秀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8/20210803.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帕麗夏 #分手 #戀夏 #沒感覺了
中國痛隱喻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直子的心及其變奏──駱以軍〉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5/02/%E3%80%8C%E7%9B%B4%E5%AD%90%E7%9A%84%E5%BF%83%E3%80%8D%E5%8F%8A%E5%85%B6%E8%AE%8A%E5%A5%8F%E2%94%80%E2%94%80%E9%A7%B1%E4%BB%A5%E8%BB%8D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駱以軍 #華文小說 #文學
─────
上一集我們談論了駱以軍的小說特色:他常常在一篇小說中雜揉了看似並不相關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卻在核心有著深層的聯繫。
他的主題往往關乎生命中「最根本的原因」──所謂「真相」,所謂「直子的心」,那些「一大箱倒翻的傀儡木偶箱後面的動機是什麼」。
他善於叩問生命中那些無解、待解的問題。
而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是駱以軍2001年出版的小說《遣悲懷》,其中一篇名為「發光的房間」的章節。
故事情節如下:主角「我」是個高中男校學生,成績差,外貌亦不突出,除了羨慕高大帥氣的同學在女人堆中吃得開之外,唯一的慰藉只能是在學校樓梯間偷窺對街老公寓裡的「裸體家庭劇場」。
這家庭劇場甚是奇異,是個室內天體營,成員在家一律不穿衣服。
所謂不穿衣服,還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爸爸、媽媽、姊姊、弟弟四人皆全裸上陣。
這很奇怪對吧?然而時日遷延,共同窺看的同學們看膩了天體秀一一離去,只剩下主角「我」依舊癡迷地留守閣樓。
「我」為何留在那裡?除了想看裸體之外,應該也有「想知道為什麼他們都不穿衣服」的成分吧。
但當然,再一段時間之後,終於連「我」也離開了。
許多年後,「我」再次回憶,當時究竟為何就此離開了那座陰暗的閣樓,那霧濛濛的、窺看的窗洞?
扣下那「最後的離棄」之扳機的,究竟是什麼?
「我」想起原來有一天,「我」居然看見了家庭中的弟弟,一個人在踢毽子。故事如此述寫:
我心裡想:這不是真的吧?男孩專注盯著那枚染得嫣紅豔藍的羽毛毽。所以他的兩手像企鵝行走時退化羽翼擺放的位置。他的頸子甚至隨著右腳抬起踢接毽子的韻律一伸一縮。......且因為他為了和那枚他追逐踢上踢下的毽子之間保持著一種重心的恆定,他整個人在那個房間裡,其實像是慢速舞蹈般地旋轉著。所以從我那個位置看過去,在那白日天光未退而集中景象難以聚焦的框格裡,一會兒你看到一只青白青白的光屁股蛋;一會兒你又看到在他抬腿接毽子的空隙裡,他那團尚完全沒長毛的男孩小卵囊,像塊贅肉那樣一左一右搖晃飛揚。
小說結束。是不是覺得既荒謬、又寂寞、又好笑呢?
這篇小說題名為〈發光的房間〉──是否讓你直接聯想到前兩集裡提到的「直子的心」呢?
那個在電動遊戲畫面冰涼冷光裡,「道路十六」裡沒有入口,無法進入的一寸方格。那「最後的格子」。
然而〈發光的房間〉的窺看者「我」,隨著漫漫長日,在所有痛苦的臆想之後,不知為何,在某天,透過閣樓窗洞,突然魔幻地、超現實地看見了老公寓裡那樣的畫面──
一個小男孩,那裸體家庭的弟弟,在發光的房間裡踢著毽子──那最後的「景觀」終究如此可笑、荒謬,令人無言以對。
伊格言分析,駱以軍在此組織的意象極其精準──
男孩踢毽子的持續旋轉象徵著生命的徒勞與重複;而所謂「贅肉」(一塊無用的、多餘的身體)同樣指向某種虛無與廢棄。
整個畫面的青白色晦暗光度則隱喻了生命實相之冰冷,荒涼且不忍卒睹。
那意象既精準又奇特,正確展示著主題,使生命的「真相」遂如曠野暴雪般瞬時洶湧襲至。
那是生命最後的虛無與困惑,就像〈降生十二星座〉說的,「那像一大箱倒翻的傀儡木偶箱後面的動機究竟是什麼」──舉世孤寒,而我們無處容身......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中國痛隱喻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不管諾貝爾文學獎的長期陪跑者村上春樹歐吉桑在想些什麼,我都絲毫沒有降低難度的意思ㄛ。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4/27/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村上春樹 #存在主義 #書單
────
天吾的父親,在晚年中風後,被天吾送進了一座鄰海的療養院。有一天,父親在彌留之際被送去做檢查。此時天吾看見了魔幻的景象:一個空氣蛹突然出現在父親床上,裏頭包覆著十歲的少女青豆。
「空氣蛹」正是「世界觀」的隱喻。天吾直覺認為那是他自己的空氣蛹。雖然裏頭包覆的是青豆,但確實是天吾自己的空氣蛹──那是他重生的契機。為了青梅竹馬的少女青豆,他可以重新定義自己,重新找到自己的世界觀。讓自己有機會在全新世界觀的指引下,「變成另一個人」。
伊格言說,這世界上眾多世界觀,林林總總,或硬或軟,可能兼具不同程度的包容性或排他性。有些世界觀是柔軟包容的;但也有些過於堅硬,非黑即白,極端嚴厲。而《1Q84》暗示的,正是世界觀如何被形塑與改變。
小說中的邪教組織「先驅」,影射的是日本沙林毒氣案的奧姆真理教。不同於主流新聞對此事件一面倒的負面撻伐,村上春樹對此做了更為細緻的批判。「先驅」領袖深田保的作為當然是不可饒恕的重罪;然而在村上的描述中,深田保確實具有神通;但這神力是由「先驅」幕後掌控者Little People所賦予,深田保必須受到Little People的操控,承受常人所不能忍的精神與肉體痛苦。這提示了小說對邪教領袖複雜的同情......
────
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的名言:童年是小說家的存款。以此標準而言,村上春樹的個人戶頭顯然非常空虛──他出生於平凡無奇的日本關西中產階級家庭,小時家庭關係並不特別(老爸沒小三,媽媽沒小王),學校成績不好不壞,像所有普通學生一般交朋友和女朋友,偶爾結伴出門遊玩,自己一個人在家裡聽音樂看書;唯一稍有殊異之處可能是,他是個獨生子──這在當時的日本並不常見;然而根據他自己的說法,「因為是獨生子所以也沒有糾紛」,「可以說是平穩無事的少年時代,總之,沒有一件想要寫進小說的事情」。然後這樣一位小說家向我們示範了如何白手起家(從空空如也的童年戶頭中硬生生製造出貨幣來,簡直像聯準會印鈔票)──「漸漸知道一件事,就是幼年時代,少年時代,自我其實仍受過各種傷痛」、「我並不是在責備父母。父母也盡了力。任何動物都一樣,都把要活下去該知道的know-how傳遞給孩子。人的情況和其他動物不同,因為運作著非常複雜的社會生活,因此know-how也變得更複雜。不過傳遞know-how這件事,某種意義上是讓迴路閉鎖起來的行為」──何謂「閉鎖迴路」?村上的意思是,那是一種價值體系與世界觀的(半強迫)植入,對一個敏感的孩子而言,無論如何都帶有某種程度的傷害性;因為那等於是將一準備敞開自己,藉以逐步進行自我組構的心靈旅程(出之以《1Q84》的語言:Perceiver=知覺者之形成)中途截斷。於此,村上含蓄地提示了自己的個人創傷。我個人完全同意這樣的看法──若說《挪威的森林》與《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的核心都指向虛無,那麼「巨大且無從迴避之傷害」應當就是村上用以將之嫁接於現實(小說的寫實世界)的媒介了吧。───伊格言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
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le/20190811/s00005/1565460652324/星期日文學-伊格言-極端的題材-極致的思索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中國痛隱喻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不管諾貝爾文學獎的長期陪跑者村上春樹在想些什麼,我都絲毫沒有降低難度的意思ㄛ。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4/27/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村上春樹 #小說 #書單
────
上一集(https://youtu.be/rTdkxYXcscU)我們談到,村上春樹的《1Q84》中有兩篇重要的虛構文本,〈貓之村〉與《空氣蛹》;而〈貓之村〉中,青年「漫無目的的浪遊」,正是生命旅程的隱喻。這反映了人的存在境況,也影射了《1Q84》故事的主角,天吾的身世。
我們來看看天吾的故事吧。天吾出身單親家庭,自小由父親獨自扶養長大。身為NHK收費員的父親性格拘謹,處事嚴厲,對待天吾也欠缺溫情;這導致天吾與父親之間的關係始終相當冷漠。晚年中風後,父親被天吾送進了一座鄰海的療養院,時日既久,衰弱而死。父子間最後的對話是這樣的:
「我沒有兒子。」父親在陷入深沉昏睡之前這樣告訴天吾。
「那麼,我到底是什麼?」天吾問。
「你什麼都不是。」那是父親簡潔而不容分說的回答。
天吾聽了之後,從父親的語氣,一方面確信自己與父親沒有血緣關係,自己並不是這男人的親生兒子;一方面則又覺得終於從那沉重的,身世與親情的枷鎖解脫中了。但過了一段時間,天吾卻又懷疑起自己的想法。「我什麼都不是。」小說中的天吾自言自語地重複。
對照天吾的身世,我們可先回到先前所提〈貓之村〉的故事。正如存在主義所言,「存在即被拋擲」──人的出生,等於是莫名其妙被丟到這世上,沒有任何人事先徵求你的同意;而〈貓之村〉青年的浪遊之所以「漫無目的」,正隱喻著「生命本來便沒有與生俱來的目的」。人生於世,原本便只是浪遊而已。因為沒有目的、沒有「本質」,「你什麼也不是」;所以貓兒們也完全看不見躲在鐘樓塔頂的青年。
「你什麼也不是」──這是哲學上「本體論」的討論。但是,人,有沒有機會真正地「是」些什麼呢?今天我們要討論的第二則虛構文本,第二則小說中的小說《空氣蛹》,正是延續這個主題,也就是來到了哲學上「認識論」的範疇。它試圖討論:人的存在,是如何從「無」到「有」,尋找到自己的意義的......
────
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的名言:童年是小說家的存款。以此標準而言,村上春樹的個人戶頭顯然非常空虛──他出生於平凡無奇的日本關西中產階級家庭,小時家庭關係並不特別(老爸沒小三,媽媽沒小王),學校成績不好不壞,像所有普通學生一般交朋友和女朋友,偶爾結伴出門遊玩,自己一個人在家裡聽音樂看書;唯一稍有殊異之處可能是,他是個獨生子──這在當時的日本並不常見;然而根據他自己的說法,「因為是獨生子所以也沒有糾紛」,「可以說是平穩無事的少年時代,總之,沒有一件想要寫進小說的事情」。然後這樣一位小說家向我們示範了如何白手起家(從空空如也的童年戶頭中硬生生製造出貨幣來,簡直像聯準會印鈔票)──「漸漸知道一件事,就是幼年時代,少年時代,自我其實仍受過各種傷痛」、「我並不是在責備父母。父母也盡了力。任何動物都一樣,都把要活下去該知道的know-how傳遞給孩子。人的情況和其他動物不同,因為運作著非常複雜的社會生活,因此know-how也變得更複雜。不過傳遞know-how這件事,某種意義上是讓迴路閉鎖起來的行為」──何謂「閉鎖迴路」?村上的意思是,那是一種價值體系與世界觀的(半強迫)植入,對一個敏感的孩子而言,無論如何都帶有某種程度的傷害性;因為那等於是將一準備敞開自己,藉以逐步進行自我組構的心靈旅程(出之以《1Q84》的語言:Perceiver=知覺者之形成)中途截斷。於此,村上含蓄地提示了自己的個人創傷。我個人完全同意這樣的看法──若說《挪威的森林》與《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的核心都指向虛無,那麼「巨大且無從迴避之傷害」應當就是村上用以將之嫁接於現實(小說的寫實世界)的媒介了吧。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
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BOrC-jcSM9pE3iOFSBGmLUQo49QVp20TCGbyCRaBgC2iHMkT0AyDwjwI
☞ 香港文匯報專訪:棄醫從文,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中國痛隱喻 在 Namewee 黃明志- XDXD #DLLM 被拍成戲了.雖然很廢但很多 ... 的推薦與評價
XDXD #DLLM 被拍成戲了.雖然很廢但很多隱喻. 感謝Youtube圈的支持.今晚見啦!!! [Namewee 4896 Final Call Countdown Concert] Ticketing link ... ... <看更多>
中國痛隱喻 在 Namewee 黃明志- XDXD #DLLM 被拍成戲了.雖然很廢但很多 ... 的推薦與評價
XDXD #DLLM 被拍成戲了.雖然很廢但很多隱喻. 感謝Youtube圈的支持.今晚見啦!!! [Namewee 4896 Final Call Countdown Concert] Ticketing link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