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中國經濟:十個指頭按跳蚤---讀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
編者按:這是何清漣為美國之音撰寫的評論文章。這篇特約評論不代表美國之音的觀點。轉載者請注明來自美國之音或者VOA。
歷年兩會的高潮是《政府工作報告》,今年有點不一樣,報告公佈後,萬方樂奏有點勉強。沒奈何,只好由新華社發表一篇對中國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的採訪,名曰《中國經濟平穩發展 反擊新一輪“唱衰論”》,昭告天下,中國經濟現在完全系於世界對中國的“信心”,信心增強,中國經濟則向好;而“唱衰”聲音一高,影響信心,中國經濟也將轉向衰退。其實,決定中國經濟向好還是向壞,完全由中國經濟的基本層面決定。由於中國經濟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金融系統)情況都不太樂觀,才會出現《報告》中面面俱到,卻成“十指按跳蚤”的局面。
*花錢的項目不少,錢從何來卻不知*
報告宣稱:“在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以及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等有利因素的影響下,中國的經濟將繼續平穩發展”。說白了,這一前提本身就是一對矛盾:“積極的財政政策”就意味著政府要多花錢;“穩健的貨幣政策”意味著要控制貨幣發行量,過去幾年每增加一個政府投資項目,就得靠銀行發行貨幣支撐,如今不發鈔票與債券,錢從何來?《報告》沒指明道路。
本次報告中要花大錢的專案有不少:
軍費與維穩費用。據官方報導,今年中國軍費增加12.2%,共計8,082億元人民幣,約合1,316億美元,增幅比去年高1.5個百分點。“維穩費用”雖然並未列出具體數位,但從前幾年情況推算,估計總數不會低於軍費;更何況加強網路控制需要增加人手與各種經費,新疆、西藏亂局已成,維穩費用只會增高不會降低。政府2013全年財政收入12.9萬億,軍費與維穩費用兩筆相加,已超1.6萬億,占全部財政收入的12.4 %。
扶貧費用。《報告》中提出2014年度減貧目標是1,000萬以上。這是個要花錢的項目。全國政協委員、前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認為,報告中扶貧的目標不切合實際:“在中國貧困標準每增加1元,就會增加68萬貧困人口”,因此,減少貧困人口的有關論述缺乏常識。年度目標如此,其他那些“讓貧困不代代相傳”的當然更是“大話”。
治汙費用。今年中國政府宣示的目標是要從海陸空(水、土壤、空氣)三方面“向污染宣戰”,制定環保以及淘汰落後產能的目標。決心很大,立下的軍令狀是“北京市長:治不好空氣污染提頭來見”,與北京空氣品質有關的河北省的硬指標是“鋼鐵產能新增1噸就地免職”。但問題是,三汙中的任何一汙的治理都非易事。今年1月,我曾在“土地治汙,中國學日本經驗之難”一文裡介紹過日本治理重金屬污染土地的經驗。日本選擇的是相對便宜與用時較短的“客土法”,即置換土壤,每畝地的修復時間是33年,平均每畝修復費用近18萬元人民幣。中國政府正式承認的“中重度金屬污染耕地”是5,000萬畝(參與調查的專家說是3億畝),如此大規模的污染,置換土壤從何取土都成問題,修復費用更難籌措。可以預測,如果近十年內官方宣佈“向污染宣戰取得巨大成果”,不是資料造假就是在修復上走過場,哄國民玩兒。
要花銀子的事情還有不少,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接下來分析銀子從何而來。
*培植新稅源不容易*
任何政府都不是物質財富的直接創造者,正常國家、正常狀態下的政府,主要是通過增加稅收與發行債券增加財政收入,發行國債(地方債)都有一定比例,不能濫發。中國過去數年地方債發行過大,造成很大的麻煩,《報告》已經將減少地方債務列為重要目標,因此增加財政收入的主要辦法是加稅。增加稅收的辦法有二,一是提高現有企業的稅收,二是培植新稅源,即調整產業結構,改善投資環境,吸引新的投資,開辦更多的企業。
提高現有企業的稅收,空間極為有限。過去三年以來,不少企業家對稅收加碼頗有抱怨,稅收部門為了羅掘稅金殫精竭慮,向企業預徵稅收是普遍現象,“預徵稅收:殺雞取卵保增長”等報導經常見諸媒體。就是官方研究報告也認為,中國宏觀稅負太重。2月份,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佈名為“將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落到實處”的報告,其中徵引的2013年資料顯示,中國公共財政收入達到12.9萬億,人均宏觀稅負接近萬元,中國已邁入“人均萬稅階段”,不宜再增。
調整產業結構更非易事。江胡時代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出口拉動型,外加政府大舉投資促動基礎設施建設。新一屆政府的目標是想將出口拉動型經濟改變為內需推動型。《報告》給出了多個改革目標,但如何達到目標,並無切實的改革措施。以往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當中,政府投資因“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暫時停止;目前的外貿有許多是虛構的業務,目的是為了熱錢進出(見筆者2月23日文章《誰綁架了中國經濟?》)。房地產泡沫的破裂只是時間問題。在經濟結構調整沒有改觀之前,就業與提高國民收入只是空話,中國人當中有80%以上的人口處於中低收入水準,大量失業者勉強維持生存,低收入者除了必要生活開支之外,不敢多花錢;中產者當中不少為了買房而成為房奴,也無法多消費。
綜上所述,中國經濟要從“出口拉動型”轉變為“內需推動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十指按跳蚤,顧東不顧西*
《報告》要實現的目標太多,且互相掣肘,有如十個指頭按跳蚤,顧得東來顧不了西。比如要實行《報告》中提到的“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全面治理水、土壤與空氣污染,這說來容易,做起來難。莫說治理龐大的污染存量,就算是減少污染增量都極為困難。作為中國稅收支柱的石化行業就是高污染行業,要停辦污染企業,先得拿超大國企中石化、中石油等開刀,這在目前的狀況下幾乎沒有可能。湖南等省的所謂經濟發展,以開採鉛鋅等有色金屬為主業。但三湘四水盡皆污染,也沒讓湖南省變得富裕起來,反而失去了可持續發展的根基。今年兩會上,湖南省長提出,要中央政府加大對該省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因為湖南省的貧困人口超過640萬,“超過了寧夏、青海等省份的人口。”
《報告》強調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這個提法過去一直都有,因此今年對此作了新解釋,說是“財政支出將更多地向以民生為中心的社會建設領域傾斜”。既然與民生有關,就只能是政府投資,這首先得解決資金來源。中國政府在過去十多年內是通過不斷增印鈔票與發行地方債券、加大政府投資拉動經濟,結果是讓中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印鈔機,導致中國經濟高度泡沫化,地方政府深陷債務泥潭。報告說要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就不能再繼續增發鈔票與地方債。所以,《報告》中那句“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兩個大目標之間存在極大的矛盾。況且不少地方政府還等著中央的積極財政政策來發展經濟,比如青海省長向李克強倒苦水:說自己過去一年經常看新聞聯播找刺激經濟信號。類於青海省的省還有不少,都在仰望中央財政刺激為本省經濟帶來機會。
可以說,討論中國經濟,用GDP增速衡量,並無多大意義,因為那增速是可以被各級政府部門調控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遊資,比如熱錢,但卻不可以長久支撐一國經濟發展。更何況,人們對一國經濟的信心不是來自於所謂唱好唱衰,而來自于對該國經濟的基本面,即依據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是否良好健康來判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1月23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ZY2xDFmgiqA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中國貧困標準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1月23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ZY2xDFmgiqA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內地最後兩個仍然有貧困縣的省份,貴州和甘肅今天將宣布從此脫貧,全國進入小康社會的目標得以實現。中國在短短幾十年把幾億人擺脫貧困,這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中國人值得高興,世界也會給予讚揚。中國從此進入一個新時代,即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說的,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的年代。政府在這個新時代,既要避免已經脫貧人民不至於因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而返回貧困,更需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日益增長的需要。按照聯合國每天收入1.9美元的標準,10年前仍然有832個貧困縣分佈在22個省份,中央政府用各種手段扶持這些貧困縣,而且在2020年提高貧困線的標準到人均年收入4000元人民幣,相當於每天收入2.2美元,略高於聯合國的標準,到今年5月,仍然有7個省的52個縣處於貧困線以下。
蘋果頭條
跳舞群組最早發病的,是昨日確診的第5568號患者、61歲女病人。她早於11月2日有病徵,19日後才確診;發病後曾到新蒲崗新光宴會廳和旺角金儷星跳舞,懷疑病毒由此「1傳16人」、毒延6間舞廳,再輻射式擴散。引爆第四波武漢肺炎疫情的「跳舞群組」,短短4日至少80人染疫,成為繼4月「酒吧群組」後最大感染群組。不過,最早確診的第5487號病人、75歲女富商吳汪靜宜,原來並非群組中最早發病,而是昨日確診的第5568號患者、61歲女病人。她早於11月2日有病徵,19日後才確診,遠超14天病毒潛伏期;發病後曾到新蒲崗新光宴會廳和旺角金儷星跳舞,令9人染疫;當中一男一女再去灣仔Starlight Dance Club等5間舞廳,再多7人中招,懷疑病毒由此「1傳16人」、毒延6間舞廳,再輻射式擴散。
東方正論
第4波疫情全面爆發,昨日新增68宗確診個案,絕大部分為本地感染。奈何港府防疫依然慢十拍,不僅強制特定群組檢測的法律程序仍未完成,單是禁聚令便大玩「朝三暮四」把戲,加上「無厘頭」為確診市民派錢,應做不做,不應做偏要做,終致香港直墮萬劫不復的深淵。新增確診個案中,7宗屬輸入個案、12宗為本地無源頭個案、49宗為本地相關個案。而本地相關個案中,46宗屬跳舞群組,該組別至今共有80人染疫,預料傳播鏈正在擴散。
星島社論
本港疫情大爆發,繼前日新增四十三宗確診,昨日再增六十八宗確診,屬三個月以來的高位,當中包括十一宗源頭不明個案。跳舞群組繼續擴大,並增加四十八宗,至八十宗,當中不少患者居於各區千萬豪宅的闊太,經濟能力強的一族。衞生防護中心昨形容「形勢難控制」,並已現二代傳播。據悉,政府高層上周六召開緊急會議,商討是否要實施更嚴厲防控措施以及強制檢疫操作細節,包括視乎今天確診情況,決定下一次社交距離措施有多嚴厲。針對目前跳舞群組擴散嚴重,料政府或收緊室內運動社交距離措施,包括考慮停止所有室內運動。本港確診個案近日急升,昨亦新增六十八宗確診。據悉政府高層上周六召開緊急會議,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與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等都有出席,商討是否要實施更嚴厲防控措施以及強制檢疫操作細節。
經濟社評
因應第4波疫情急速惡化,滲入社區各階層,港府首次對特定群組強制檢測,市民惶恐不安下爭相檢測。當局宜設法動員投放資源做全面檢測,並強制私營機構張貼安心出行APP的二維碼,務求做到應檢盡檢,病毒追蹤到位。港府昨天刊憲,首次引用法例,要求過去21天曾到過14個跳舞場所的市民,須在兩天內接受強制檢測,違者會被判罰款。當局對跳舞群組強制檢測,皆因昨天單日新增68宗確診,61宗本地感染個案中有46宗與跳舞群組有關,令該群組確診累計增至80人。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透露,至少有50宗初步確診,而整個形勢好難控制,因跳舞群組中很多人沒病徵,而且各人有不同活動,令病毒已滲入各社區。內地和外國經驗顯示,全民檢測是切斷隱形傳播鏈的最有效手段,可是香港無法做到內地封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