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了解#非華語學生 於中小學的學習狀況,香港政策研究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得到#平機會 資助,於2018年2月至4月期間進行「悅」讀中文:中小學非語文科目教科書中文讀寫要求調查,並已於3月10日舉行報告發表。
出席: 朱崇文 博士 (平等機會委員會政策、研究及培訓總監)
馮智政 研究員(香港政策研究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
孔德維 博士 (香港政策研究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
報告全文將會於周一放上平機會及研究所網站
附上新聞稿如下:
2019 年 3 月 10 日,香港
新聞稿
「悅」讀中文:中小學非語文科目教科書中文讀寫要求調查 揭示香港少數族裔學生的中文學習問題
香港2000年推行之教育改革,其核心元素就是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確立教育制度「無輸家」的大原則。然而,少數族裔入讀大學的比率持續偏低,在2016/17學年, 共有17,891名學生升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所資助的本科一年級,當中只有265人為非華語學生,約1.4%,遠比華語學生比例為低。他們的學習困難或未必單單出現於中文科學習之上。
為更了解非華語學生於中小學的學習狀況,香港政策研究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得到平等機會委員會(平機會)資助,於2018年2月至4月期間,向全港537間小學及473間中學發出邀請派發問卷,收到來自10間小學和7間中學,約共200名(101名高小及96名初中)就讀全日制中文小學及中學的非華語學生回覆,作詳細問卷調查。調查共55題,以真實教材作題了解非華語生在使用中文課本時,在學習困難、學習態度、學習策略、學習效益和在校支援等五方面的情況,以便了解他們的需要。
主要研究結果
1. 總結性評量顯示,學生在非語文科的中文讀寫能力,平均得分只有總分的30分。小學調查之中,在數學、常識、體育及音樂/視覺藝術科的字詞與課文理解題上,只有百分之23至27屬正確,約為25分;而科目內中、英用語對譯只有百分之20至24屬正確 ,約為22分。中學調查之中,在非語文科的閱讀及關鍵詞彙理解題上,只有30分;學生閱讀非語文科目文本時能力偏弱,接近三成的文字,他們表示不明白當中的意思 (32%)。
2. 超過六成的受訪非華語學生認為自己未能有效地應對非語文科目的課業 (小學生:60%;中學生:72%)。同時,超過六成的受訪學生表示自己未能清晰了解以中文授課的非語文科目課堂內容(小學生:61%;中學生:77%),並對跟上課程感到吃力 (小學生:63%;中學生:76%)。
3. 在調查中,表示考慮報考香港中學文憑試(HKDSE)和中等教育普通
證書 (GCSE)中文的各佔大約四成(HKDSE:39%;GCSE:38%)。根據融樂會資料顯示,GCSE中文程度只有小學二至三年級程度,對於選擇GCSE的非華語學生來說,小學或中學的非語文科目教材及課本或已超過他們的中文學習目標。
是次研究結果反映,少數族裔非語文科目問題的成因有四:
1. 課程指引修訂只局限於中文科支援:
教育局所修訂的課程指引和學習架構旨在為非華語學生以及教師提供中文科學習的策略和原則。雖然這可提高非華語學生中文聽、說、讀、寫四方面能力,但這個提升未能惠及或延伸至其他以中文教學的科目上。是次調查的評估部分發現,學生在非語文科的題目上,使用中文讀、寫能力的總結性評量成績頗為遜色。
2. 非語文科教師欠缺支援配套:
是次調查亦反映了非語文科老師未有針對非華語學生的學習需要。雖然受訪小學生對其學校的教學質素普遍感到滿意(72%學生滿意學校提供的中文學習教材 ; 89%學生滿意非語文科目教師的語言能力; 64%學生認為教師清楚了解非華語學生在語言方面的學習障礙),但是約七成受訪中學生不滿意學校提供的中文學習教材 (74%),約八成受訪中學生認為教師並不清楚了解非華語學生在語言方面的學習障礙(80%)。事實上,現時針對教授非華語學生的教師專業發展,只有給予中國語文科教師有關的支援。
3. 升中銜接的非華語挑戰:
調查亦顯示,中學生不論在非語文科課程學習成效和態度方面均遜色於小學生。中學生在應付非語文科課業的能力、對教材的滿意程度等方面百分比亦較小學生低。是次調查發現,不論是使用中文或英文與朋輩交流,非華語學生均會感到困難,而情況於中學方面更為嚴重。
4. 校外及社區支援的盲點:
最後,校外的支援亦未能有效解決非華語學生在非語文科目的學習需要。雖然坊間有不少機構向非華語學生提供協助,但主要傾向改善他們的中文能力,而忽略了非語文科目的學習需要。研究發現,超過八成學生認為自己需要額外的非語文科補習,但只有少於兩成學生表示有參加這些補習。
建議
1. 針對少數族裔學生而設計非語文科課程指引或補充,並以學習非語文科目為本作出全面支援;
2. 増設非語文科教師相關培訓或放寬修讀相關課程資格,向非語文科老師提供足夠資源,讓他們儘快掌握少數族裔學生的學習能力,對症下藥;
3. 提供少數族裔學生小中學銜接的支援,並不限於中文科的支援;更要為少數族裔學生提供升中輔導,以幫助他們儘快適應新環境及改善人際關係;
4. 鼓勵校外機構除了提供中文功課輔導班外,增設非語文科目輔導班,幫助少數族裔學生掌握非語文科目。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