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英國後我看見的東西 #希望自己大學就知道的事 #希望自己高中就知道的事 #希望自己一出生就知道的事 #文超長慎入
另外打了一篇關於前面分享半路出家的矽谷軟體工程師的文章,不然那邊已經很長了,還要另外看完很長的心得,應該很累。
不知道大家看完了故事的想法是什麼。
看了作者的粉絲頁,顯然也是非常有人氣。其實我想說的是,對於很多人來說,像是幾年前的我,看了以後大概會覺得,這條路是遙不可及的吧!
雖然作者一直提到自己只是個普通人,自己是半路出家,自己艱辛的路程,但在台灣已經可以說是人生勝利組了。
來英國後,很多想法都改變了,以前看不見的東西,或者覺得遙不可及的東西,現在好像都沒那麼遙遠。
從小名列前茅、考上台大化工,這要是發生在我家,大概已經會是讓我爸媽可以到處去說嘴的事情。不知道該說這是城鄉差距還是因為我們是井底之蛙。
這邊並不是想要戰什麼,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每個人的能力也不同。一路走來我一直覺得,看看身邊的人,總是覺得自己大概是在作夢或者無比幸運吧!
就像作者說到,在矽谷,自己身邊的人都是名校畢業,血統純正之類的,其實看到以後我都很想說,難道在台灣你不是名校畢業,血統純正嗎0.0? 在台灣,你已經是在台灣的頂端了,所以看見的東西跟其他人不一樣。應該說,現實生活中,就好像線上遊戲裡的世界一樣,當你在新手村的時後,遇到的人都是低等級的人,然後當你到100等之類的,你身邊的都是100等的強者,這個時候如果出現了110等的人,你就會覺得對方很強之類的。(雖然這個比喻可能不太好。)
不知道為什麼,「#小池子裡的一尾大魚」,這句話一直讓人想起,即使我根本已經記不得到底是哪一本國文課本裡面的哪一個作者寫到的,我只記得是作者的爸爸跟他說的,但這句話一直烙印在我心中。(小時候沒有好好念書沒關係,只要記得有用的句子XD)
其實我從來都沒去過美國,我也不知道矽谷長什麼樣子,或許是待在英國很安逸,在劍橋的生活很安全又舒適,人家又常說什麼劍橋就像是歐洲的矽谷之類的,所以我也沒有特別想去美國生活(觀光可能可以考慮)。
還記得念研究所的時後,有人和我說,他覺得在英國找工作其實滿容易的,比美國容易多了(比較級),但那個人後來回台灣了。可是對當時的我來說,在英國找工作已經是萬般艱難了,聽起來當然也是覺得很刺耳,雖然說是這麼說,但我又能怎麼樣?沒有任何的相關工作經驗,大學也不是理工科的。(說真的連在英國都沒有人認為歷史系畢業會跑去寫程式,一般他們文科的就會一路在文科世界打轉居多)
我記得當時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我去買了他們高中的數學課本,因為即使是畢業生等級的工程師的工作,都要考簡單的數字能力測驗(有點像我們國高中數學那樣),對很多人來講可能輕而易舉,但我還是花了很多時間練習。
來英國以後,發現長期留下來工作的人,幾乎也是台灣頂尖大學畢業的人居多,多到可以組成同學會、校友會等等之類的,當然這也是好事,代表來英國工作生活的人真的好多好多。有時候自己也會想,自己看見的世界真的改變了很多,以前在大學的時候,身邊的人幾乎沒什麼人想出國,大家都說我們都是一科殘廢才會考上這間大學.......即使學校有好多交換學生的機會,大部分的學生卻只會申請去大陸,因為不用考多益。光是畢業要多益成績這件事情,就搞得大家很苦惱。
反觀這些在台大根本不可能發生的。真的就是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那些在台灣頂尖大學生活過的人們應該會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以他們總是一直朝著像往國外生活的目標前進,或者嚮往去更遙遠的地方生活,挑戰困難的工作,因為身邊的人都是如此,這些事情也看起來是如此的平凡。
然後,以前在我的大學,當你跟其它人說你想出國念書時,大家只會跟你說「加油」,除非你家有錢,不然根本不會有多少人想像我一樣,堅持去搞什麼留學貸款,然後一路走到現在(遙遠的還款道路)。但之所以會這樣,也是因為當初去聽了一堂通識課,通識課的國文老師是東華博士班的學生,他說了原本自己都看好留學貸款要出國,最後還是留下來了,以及我的國中班導,他的夢想是出國念美術,他說了自己以前很努力兼兩三份工作,存了錢,很想出國,最後還是把錢在台北買了間小套房,然後結婚生子。那些人的遺憾,都成了我心中的動機,就是,難道像我們這樣的背景,就沒有機會達成夢想嗎?那這樣我老的時後會和他們一樣後悔嗎?
在台灣似乎已經沒什麼翻身的機會了(當時我是這麼想的),畢竟當你已經上了大學,念到了大三、大四,基本上事已成定局,出社會工作以後,更難去翻轉你原本的局勢。
從來我都不覺得,自己可能在寫程式或在電腦相關方面特別有天份,我也覺得看文件很煩,我喜歡看動漫、打電動、逛街、吃美食,和大家一樣,也不是一個工作狂(除非我做自己很喜歡的事情),常常也覺得好煩喔,為什麼薪水不能多一點。
我沒辦法像那些很厲害的人一樣,一直想要讓自己變強,一路拚到矽谷,或者一直想往上爬,一直努力精進自己(大部分時候我努力的學習或看書,也只是因為現實所逼)。常常我只是想,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也許是有點安逸耍廢的日子。
我想要說的事情很多,但總是不知道該怎麼說。
很多事情是非常無比複雜的。這些事情牽扯到,台灣整體的社會發展、政治社會文化、教育,階級複製,產業。並不是只是單純的,小孩能不能考上好學校以及出國念書工作,跟家庭背景的關聯性而已。
而且這件事情,並不是只有發生在台灣,是發生在全世界,大大小小的國家,即使英國也是如此。
如果出生在一個鄉下地方(例如基隆市),爸媽只是很普通的人,普通到可能會跟你說,好好念書,考上台大,然後看你的科系是什麼,假設是文科可能叫你考公務人員,假設是理工科可能就會一路支持你念書,尊重你的決定,即使根本不知道不了解你在做什麼,如果是商科就會希望你找間穩定的大公司進去工作。 如果是女生,可能快要三十歲了就會希望你快點結婚,或者有穩定對象就會趕快希望你結婚,如果是男生就會問你,有沒有交女朋友,幫你準備聘金聘禮娶老婆。
如果你考上了清大或交大的理工科,畢業後進去聯發科或台積電或竹科大廠,爸媽也會覺得很驕傲,然後你可能在那邊沒日沒夜的工作,努力存錢買房子,希望賺錢好好孝順辛苦的爸媽,或阿公阿嬤。漸漸地你成為了科技新貴,你很努力地賺錢,為了要給家人好的生活,結婚生子之類的。
如果考上了普通或所謂後段的國立大學,家裡也會覺得,還好是國立大學已經很努力了,然後也是想辦法進入大企業工作,或中小企業,走類似的人生。
如果考上了私立大學,或者所謂的排名不太好的大學,家裡也是會覺得,好了,這樣也沒辦法了,那就趕快學習一技之長,看看能不能找份穩定的工作做做,也是努力朝向和前面兩條路的人生前進。
看完自己打的文字以後,都覺得可以畫一個流程圖了。
然後在這些人當中,有多少人可以跳脫這個流程圖? 追求自己想過的人生,甚至會想到我要出國,我要挑戰世界的舞台?大部分的人畢業以後都還在還大學跟研究所的就學貸款,過著每天上班下班 加班熬夜的生活。
我覺得自己算滿幸運的, 家裡不用靠我養家活口,另外也因為我的阿嬤總是告訴我他去夏威夷旅遊看到的事情、去美國旅遊看到的事情(好像退休以後跟我阿公兩個人跟著宗親會一起去的),後來我阿公掛了以後阿嬤常常懷念,但也是因為這樣讓我很想知道世界長什麼樣子。
(阿公阿嬤都沒念過什麼書,因為戰亂,家裡貧困,但阿公很努力自學,算是識字,後來阿嬤才去念了補校,學國語)
反觀我的爸媽,雖然念到了五專、大學,但是卻非常無比的保守,總是希望我找個好人家嫁了(最好家裡有房子),然後考公務人員,沒事不要念研究所,念那麼多書幹嘛。
即使我們家是這樣,但從小學到國中,我們家已經比同地區的大部分的同學的家庭環境好很多了。
小時候也常常有書可以看,要買參考書、自修、課外書也可以買,甚至小學還可以去芝麻街美語學了快兩年,已經比其他同齡的小孩好很多了。
從小學以來,家裡也已經有電腦、印表機,這些東西也是非常重要的,沒有那些東西,我也沒辦法用ADSL,也不懂網路的重要性,也不懂電腦是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由此可見,我大概比同地區的一些小孩,更有機會跳脫那個流程圖。
接著,即使沒有考上台北的明星高中,也進所謂的基隆第一志願,爸媽雖然不太高興,也就算了。高中時期,我的課業表現也不太好,也不太想去上學,也覺得念書很煩。學測考得不好,指考也沒好好念書,其實到現在我也不懂,當時為什麼念不下書呢?即使一直去圖書館,即使一直和同學揪團念書,即使知道自己應該要努力考上台大。
另一方面,高二的數學老師說,高一的數學老師沒教好,高一的數學老師說,國中的數學老師沒教好。但事情是,時光也沒辦法倒轉,他們說那些也沒什麼用,所以我數學學測和指考還是考得很爛。
其它科目,英文也普通,我最喜歡的還是國文跟歷史,但國文我偏偏又很討厭現代散文和現代詩,不知道為什麼.......比較喜歡的大概是作文吧!
剩下喜歡的是美術,可是除了美術課以外,平常也沒什麼機會可以接觸到,根本不可能跟其它學過畫畫的同學比,更不用想說去考設計系那類需要術課考試的系。
於是大學就自己填了喜歡的歷史系,就這樣了。
然後爸媽又吵著叫我轉系轉學,說什麼歷史系畢業會沒工作(這句話自從我考上歷史系以後不知道聽了幾百萬遍),我說可以去博物館啊! 也是公務人員啊! (之後他們就一直叫我考公務人員)。
我媽一直想要我念財金或會計系,其實商科我實在沒甚麼興趣,比較想念的大概是國際企業或者資管、企管那類的。我一直對電腦很有興趣(當時認為),然後因為不知道從哪個時候就想要創業之類的,或想當高階經理人,所以想念個國際企業(其實也不知道裡面在幹嘛)。
後來就雙主修了國企,經歷了一些挫敗,其實到最後自己也覺得沒什麼興趣,應該說覺得那些,商業策略滿有趣的,但實際上還要念會計、經濟、財務管理,然後一大堆分組報告,也覺得那些東西都很主觀。期間也是滿心灰意冷的,但是為了混個文憑,出社會好找工作以及對爸媽交代(畢竟他們還是給了微薄的生活費),還是得努力混到畢業。然後也覺得自己應該去努力弄個實習,參加了華碩校園CEO那個計劃,然後從此覺得自己好像沒什麼價值的廉價工讀生,又一次心灰意冷。
然後緊接著又推甄研究所失敗,韓國交換了半年學生回來,只好先隨便找份工作做,一邊準備來英國念書。
期間,我的代辦一直擔心我會放棄,他說很多人工作以後就放棄出國念書了。當時我心裡想,怎麼樣都不可能放棄,要是放棄我就要一輩子領28K了。期間也經歷了在外商公司看到的人情冷暖,台灣人被外商壓榨,高階主管幾乎都是海外外派,看似著在外商公司工作的光環,實際上領著28K還要犧牲生活品質。
寫著寫著連我自己都在想我的人生怎麼這麼悲慘,同時還要跟當時男友的爸媽吵架,我爸媽吵架,各種吵架,當時男友的爸媽也是傳統型的,想要找乖乖牌媳婦伺候他們,又覺得我配不上他們兒子,各種搞破壞搞分手,搞到兩家爸媽都一直吵架,搞到我媽都要去報警= =(大概跟台灣鄉土狗血劇情一樣)
還好我本來就不是一個很重視感情的人,因為當時工作累得跟狗一樣,還要準備考雅思,擔心留學貸款,根本已經無法分心去搞那些事情,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馬斯洛的基本需求都滿足到,自己都快要餓死累死了,怎麼有辦法去思考其它的問題,什麼自我成就。(雖然胖子說那些心理學大師都沒有科學根據 不足採信就是了)
在這樣的狀況下,也是一路上很慶幸得自己果斷的做出一系列的決定。
如果現在要來回顧說,希望自己大學就知道的事情,或者希望自己高中就知道的事情,好像也不算太多.........因為如果當時就知道很多事情,今天大概也不會一路走到這裡,做出那些決定吧! 如果我一開始就念了資工系,可能就會去普通的公司當工程師,領著比做海運多一點點的薪水,過著偶爾去吃大餐、打桌遊、加班的小確幸生活,然後跟男朋友結婚生子之類的我猜.......
如果要說希望自己以前就知道的事情,我大概會說,希望自己在Durham念書的時候,努力一點,認真一點,以及剛畢業去工作的時候,積極進取一點,努力的跟同事多social 一點(雖然這個也很難啦!) ,然後多念一點英文,法文,多認真做一點事情?
目前回顧自己過去的人生,大概只有在英國這段日子覺得要改進,在台灣的日子其實都覺得是必經之路啊!
其實來留學的時後,認識的朋友們,有滿多都是家裡本身條件還不錯,爸媽也希望他們出國留學。有一個日本朋友和我說,以前有些霸凌他的人會說,還不都是因為他家有錢,所以可以去澳洲念書,可以去英國念書,可以好像有成功的人生,其實他根本什麼都不會。
所以我也不想說自己好像很努力之類的,別人都不努力,我相信那些家庭背景比較好的人,也是很努力的在他們的路上走。
也看過很多人,雖然家裡不錯,也不會跟家裡拿錢,一路打拼。
就像那些考上頂尖大學的人,為什麼我們的社會會覺得他們優秀,也是因為他們可能從小就是很認真努力的人,所以才名列前茅,可能我們在打電動的時候,在看漫畫的時候,他們都在家裡念書,當然也有很聰明的人,可以邊打電動看漫畫、參加各種活動、興趣,還是考上了頂尖大學。
我並不喜歡去做人跟人之間的比較,因為被什麼好比的,胖子也常說,他並不覺得劍橋大學畢業的學生有比其他人優秀,就只是他們可能比較幸運,可能從小環境薰陶,可能就是家裡有錢念了私立學校,可能就是剛好面試官喜歡他們? 各種可能性,但絕對沒有誰比誰優秀這件事情。(大概自從二戰以後他們很怕這種優越感?!)
這篇文章我主要想表達的還是,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視野就會不同,所以那個作者上了大學,就像小池子裡的一尾大魚,他的每一段挫折,也都是因為小池子裡的大魚去了大池子或者大海,遇到其它更大的魚,所以才會有這種感覺。
可是如果把他放回台灣這個小池子,他已經算是超級超級大魚了!
所以即使我們常常覺得自己很廢,自己跑到某個小池子裡可能會變成大魚?!
應該說我常常寫到最後都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所以才說是廢文XDDD 看得懂了人大概就看得懂吧!哈哈哈
中小企業網路大學校心得 在 創業台槓 Startup Tal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1/7(二)@高雄【免費】【翻轉創業X飛躍國際】打造產品力 用電商跨出台灣 創業論壇-講者簡介
林士玄,金斯大牛仔褲,共同創辦人
從小就愛上牛仔褲的林士玄,在2008年個人部落格當紅的年代,與高中同學趙淳安共同成立了紀錄牛仔褲的部落格「金斯透客 JeansTalk」,平均每天5,500人次的瀏覽數,稱霸男性時尚部落格,不斷與網友的互動討論,讓他們成為牛仔褲達人,在2012年更將多年心得撰寫出書,是當年度銷售最佳的男性時尚工具書。
台灣雖然是牛仔褲代工大國,但卻沒有針對台灣人設計的牛仔褲品牌,林士玄與趙淳安於是共同創立「金斯大JEANSDA」牛仔褲品牌,希望以頂級材質、職人工藝、東方剪裁、經典融合創新的設計概念,做為品牌核心,發展適合台灣人穿的牛仔褲,從設計、選材、到遠赴日本請牛仔褲職人製作,高標準的產品製造過程,也讓一件牛仔褲價格直逼萬元。
在創業初期沒有實體店面提供試穿與服務的情況下,金斯大卻打破銷售常規,僅透過網路銷售,便創造瞬間秒殺的銷售佳績。
打響名聲後,金斯大也陸續於北中南設立實體門市,讓消費者能夠實際體驗產品的魅力,目前產品除了台灣,也利用網路銷售至世界各國,未來希望成為華人牛仔褲的第一品牌!
【點我免費報名】 http://lnk.pics/1AHL1
|活動資訊
活動時間:2017/11/7(二)14:00~17:00(13:30開放入場)
活動地點:高雄醫學大學國研大樓B2 國際會議廳B廳(高雄市三民區十全一路100號,由自由路校門口進入直走即可看到國研大樓)
報名費用:免費。
報名方式:請利用活動通系統線上報名,若提早額滿即不開放現場報名。
主辦單位: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業台槓、高雄醫學大學
執行單位: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
協辦單位:國立中山大學、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也請大家一同協助【分享】好活動給有需要的朋友喔!知識是越分享越富足的~
影片來源:TVBS
中小企業網路大學校心得 在 IDEAX -創新.品牌.趨勢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INCU inside」使命大宣言
#熱血 #育成產業化 #萬馬奔騰
.
老闆說:我今年想做的另一件事,就是讓更多產業也願意將「育成」概念,融入自己的價值主張,甚或據此改變一點商業模式,我將之稱為 INCU inside,即是「Incubator inside」的縮寫概念。
我們會持續將光明頂的育成能量產業化,也同時想把這樣的經驗分享給產業,讓產業也能有一定程度的育成化。
推動「INCU inside」,就是我們下一階段最重要的使命。
.
大台中唯一且具指標的論壇活動:「IDEAX創新趨勢論壇」也會秉持著同樣的信念,跟你一起學習、一同成長。
▼第21場IDEAX創新趨勢論壇:透視社群力 掌握未來商機▼
時間:106/05/25(四)13:30 ~ 17:00
費用:免費入場
地點:光明客棧 (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三段540號10樓之5)
👍黃昱維|天氣即時預報創辦人
👍何佳勳|圭話行銷創辦人
👍簡勤佑|Dcard創辦人
#報名專區>>https://goo.gl/kHmPqp
.
#IDEAX關心你ㄟ視野
#世界越快我們就要更快
#育成產業化邀你一起來
[ 關於育成的幾件觀察與心得 ]
1.育成產業化 = 育成平台化
在我來看,馬雲創辦的阿里巴巴是最佳案例。雖然他並不是用育成名義出發,但實際上他創立阿里巴巴時就說過:「我想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此外,他針對的是中小企業,想讓他們先富起來,而不是針對當時所謂主流的中國大型、國營企業。
馬雲用互聯網創造了平台,同時讓這個平台為成千上萬中小企業開拓了新局。為了協助他們做好生意,於是又有了淘寶、支付寶、阿里雲...,每一個平台,都是為了幫助中小企業發展。
那你說,若從育成角度看,他是不是育成了成千上萬家中小企業?是不是最佳育成產業化代表?是的,還搞到美國敲鐘上市,當然是最佳典範。
因此我認為,育成產業化,其實就是育成平台化,只是這平台未必一定以網路型態呈現,而是你能扮演資金平台、通路平台、銷售平台、人力資源平台、技術平台等...在我來看,育成單位用這樣的標準去區分,會更有意義。
---
2.前育成、後育成、加速器
承第一點來看,我認為將不同泛育成單位去區分為前育成、後育成、加速器,某種程度其實沒太大意義。
事實上,真正需要這樣被區分的,其實只有創業團隊的規模、階段,以及他們的成熟度。剛創業第一天的團隊,難道就不能直接尋覓基金,一定需要先從前育成開始孵化?先登記公司?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反過來說,像是對鴻海集團而言,他能做硬體加速器,難道就不能開發一個新的育成計劃針對準備創業、尚未登記公司的早期團隊?當然可以。所以說,用前育成、後育成、加速器去區分不同泛育成單位,本質上沒有太大意義。
育成單位需要具備的是「功能屬性」,不是「階段屬性」。對許多團隊而言,假若每個育成單位功能屬性非常清晰,有人標榜給錢的,有人標榜給通路的,有人標榜幫你搞行銷的,那麼團隊應該是能更清楚也明確地知道,找某個育成單位自己真正能獲得的價值會是什麼。
---
3.大學育成轉型
大學育成中心要轉型,首要任務需先確認校方高層本身的意願與態度,接著才談轉型的可能。若有轉型的強烈企圖,那麼最好的轉型方式,就是把自己「平台化」。
盤點學校本身最強的能量或優勢,抓一個出來即可,不用太多,然後想辦法把該能量或優勢變成最大的平台,這樣的定位夠清楚,也容易找到自己的「存活模式」。
另外,平台最忌諱的就是一開始什麼都想做,這正好是發展平台最致命的問題。要專注,把縱深先做起來,價值自然就會浮現。
---
4.產業育成化
這是我今年想做的另一件事,就是讓更多產業也願意將「育成」概念,融入自己的價值主張,甚或據此改變一點商業模式,我將之稱為 INCU inside,即是「Incubator inside」的縮寫概念。
每個產業都會有自己的獨特資源或閒置資源,拿出一點點能量,用來協助人才、協助團隊,或許就能創造不同凡響的社會影響力。
直接追逐商業利益,讓你與競爭對手殊無二致,那麼導入 INCU inside,進而可能改變商業模式,就有機會創造不同的價值曲線產生差異,自己本身的獨特性也就出來了。
有社會影響力,會反饋在品牌權益上。品牌權益包括三項:顧客忠誠度、市場知名度、品牌聯想。
簡單說,社會影響力終究會轉化為商業價值,這件事很多人不信,但事實證明完全可行。天空的院子創辦人何培鈞,在竹山小鎮上做的每一件事,這12年來發揮了強大的社會影響力,影響了在地的發展與生態,近年來通通轉化為商業價值,使他的知名度大增,天空的院子住房率居高不下,甚至還跨足對岸協助大型園區的經營與發展。
社會影響力不是做公益,而是紮紮實實的品牌堆積。隨著時間過去,產業育成化的商業價值會浮現,關鍵只在於你信或不信。畢竟,人類世界的普世價值,就是希望社會更美好,年輕人敢作夢,老年人有依託。
任何幫助社會運作更美好、帶來更多希望的人,必然能獲得最大的益處。利他,最終必能利己。
---
育成,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創業經歷。也許這一切並不是能用來賺大錢的項目,卻是最能兼顧商業利益與社會利益的最佳均衡解。
接下來的10年,我們會持續將光明頂的育成能量產業化,也同時想把這樣的經驗分享給產業,讓產業也能有一定程度的育成化。
推動「INCU inside」,就是我們下一階段最重要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