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攝影 | 『我想要強一點的隊員。』
國中時期的時候,因為灌籃高手與NBA非常火熱,當時以一個國中生來說最大的夢想就是可以參加籃球比賽,記得當時同學正在招募一場比賽哦隊員,我便向他詢問是否能讓我加入。
至今我仍記得他告訴我,『我想要強一點的隊員。』
到現在我記得前陣子與朋友聊到拍攝的事情,流量指標性的攝影師在選擇合作對象,的確也需要做到所謂的品質管控而去挑選對象。
但這樣做以一個攝影愛好者來說,這真的是正確的嗎? 我不太確定。
這或許就像是中平卓馬在面對植物圖鑑,對當年的攝影家所提提出批判有點類似。
『企圖根據個人意象來模仿世界,並且欲毅然決然強制實行自己所營造擁有的世界。』
事情又回到幾個月前,我在新的世代的合作的對象口中聽到『美女收集帳號』這個用詞,或許更能體驗,當我們企圖在營造某個固定類型的標的時,所產生的問題。
『想想或許攝影這條路上,需要的可能不會是強一點的隊員,而是自身觀看世界角度的改變。』
異色
Artist | afu
Photography | NateHuang
紀錄於我的Patreon
#異色寫真 #natehuang
「中平卓馬植物圖鑑」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中平卓馬植物圖鑑 在 Astさんのキセキ攝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中平卓馬植物圖鑑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中平卓馬植物圖鑑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中平卓馬植物圖鑑 在 [徵求] 徵書-《為何是植物圖鑑:中平卓馬映像論- 看板Design 的評價
- 關於中平卓馬植物圖鑑 在 《為何是植物圖鑑:中平卓馬映像論集》 | Facebook Marketplace 的評價
- 關於中平卓馬植物圖鑑 在 ep3 讓我人生從此改變的攝影師— 中平卓馬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中平卓馬植物圖鑑 在 為何是植物圖鑑:中平卓馬映像論集 - Pinterest 的評價
中平卓馬植物圖鑑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當代的人類學田野之中,攝影也成為一門重要的學問與技術。在過往,當攝影器材不普遍,人類學家主要仰賴自己的「筆記本」,將觀察到的內容與反思轉換成為「田野筆記」。鉅細彌遺的筆記內容正好補足了對於現實紀錄的不足。
然而,今日影音紀錄工具越來越普遍方便,如何有效地運用這些工具則成為人類學家需要去思考練習的課題。「人類學家是否該把注意力放在影音工具上?」、「我如何用影音工具記錄眼前的文化現象以便於我的研究反思?」等問題,都是人類學家應該思考的。
這篇來自【every little d】的文章,帶我們看到攝影師中平卓馬如何思考攝影的價值,也讓我們進一步思考在當代,影音紀錄工具和人類學文化研究的關係為何?
-\-\-\-\-\-\-\-\-\-\-\-\-\-\-\-\-\-\-\-\-\-\-
1968年美術評論家多木浩二、攝影家中平卓馬共同策畫,邀請詩人岡田隆彦及攝影家高梨豊共同創辦了實驗刊物《挑釁》(Provoke),並邀請森山大道加入第二期的製作,正如《挑釁》的宣言「為了思想的挑釁式資料」,這本雜誌只發行了三期即結束,當時的他們認為,攝影並非傳達情報或解答的媒體,而是追求真實的質問「我們這些攝影家所能夠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去捕捉既有語言已經無法把握的現實片斷,以及必須對語言、對思想積極地提出若干資料,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如此「粗粒子.搖晃.失焦」的風格帶給日本攝影界巨大的衝擊,但戰後前衛藝術幾乎無一倖免,必須面對被收編的命運,正如中平卓馬在《為何是植物圖鑑》〈所謂紀錄之幻影〉中所說:「為了語言的目的而創造的挑撥性資料。」停刊後,森山大道與中平卓馬也逐漸走向不同的創作方向,他們告別年輕時在午後一起捕捉午餐的大海,告別在石頭上激辯等衣服晾乾的空檔,中平卓馬在《森山大道 犬的記憶》紀錄片中說 「攝影不該成為藝術,攝影不應該用來表達情感,當它成為一種不折不扣的紀錄時,它才有了意義。」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中平卓馬植物圖鑑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數位相機流行後,台灣有了更多的攝影愛好者,也發展出「外拍」的文化,且當中有很清楚的「性別」現象。我們該如何理解這樣現象呢?
這篇來自【新活水】上的文章,作者汪正翔帶我們從藝術史的角度來理解與詮釋台灣的「外拍」文化。內文精彩,別忘了點進原文啊!
--------------------
我試圖去尋找外拍的社會根源。我有一個模糊的印象,以前正妹這個詞並沒有那麼普遍,但自從網路逐漸盛行,與台灣經濟開始走下坡之後,「正妹」逐漸在各種活動中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因為這是一個便捷又有效的方法,不論什麼樣的產品,只要有美女在旁,多少都讓人覺得愉快,於是一個龐大需求正妹的產業出現。對於想要投身於此的人,外拍可以將她們真實的存在形塑為網路或是市場可以接受的形象。
這是外拍經常引人批評的地方。照片中的女體成為了商品,或是販售商品的手段。但重點並不在於這些照片看起來情色,而是這種情色與人無關。中平卓馬在《為何是植物圖鑑》中就曾經批評那些商業雜誌之中的人皮膚光澤像是物品ㄧ樣,觀看的人確實感受到快感,但是那個快感的對象卻不是人,而是一個商業的形象,相較之下,他反而喜歡那種私攝影之中看起來不完美的女性,對中平卓馬而言,那更能勾起對於人真正的性慾。我們只要看看有些外拍照片中女性如同橡膠的皮膚,或是小到見鬼的下巴,就知道中平卓馬的批評不無道理。
但是我們也可以從另一面去解釋外拍當中的「物化」。英國在18世紀流行一種繪畫:conversation pieces。新興的中產階級會邀請畫家將他們家族或是朋友在戶外的樣子畫下來。這種形式跟外拍的相似之處在於,除了在戶外這一點,兩者皆透過一種將人轉化成平面的方式,來表現人社會性的價值,只是18世紀是體現在繪畫這個載體,而外拍則是在網路。另外,conversation pieces並不是為了捕捉某種對象的本質,而是讓對象模仿某種類型,譬如歷史人物。外拍也是如此,攝影師或是模特兒追求一種商業之中典型的人物形象,並不是因為這有什麼利益,而是那在大眾之中就象徵著美好。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中平卓馬植物圖鑑 在 《為何是植物圖鑑:中平卓馬映像論集》 | Facebook Marketplace 的推薦與評價
按下快門,一切即已完結。――中平卓馬突破欺瞞人心的視覺障壁,直視物件本身投射出的赤裸視線日本攝影史傳奇人物的不朽名作中平卓馬一生中最重要的攝影評論集叩問攝影 ... ... <看更多>
中平卓馬植物圖鑑 在 ep3 讓我人生從此改變的攝影師— 中平卓馬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簡介《為何是 植物圖鑑 》書名本身就是個難解的謎題,但難解只是強化了我們探索的決心。閱讀藝術史的過程中,偶爾會碰到一些「遇上了,人生回不去了」的 ... ... <看更多>
中平卓馬植物圖鑑 在 [徵求] 徵書-《為何是植物圖鑑:中平卓馬映像論- 看板Design 的推薦與評價
代友徵書,想徵的書同樣是由王志弘設計的《為何是植物圖鑑:中平卓馬映像論集》
此書已絕版,願意割愛者請來信說明書況及售價
感謝design 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70.183.16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esign/M.1654269868.A.380.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