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何運作》,是齋主近來讀過最愛不釋手的書。韓國建築學者俞炫準由人文學觀點切入,引領公眾思考關於城市的運作方式。齋主是個喜愛在城市散步的當代人,我尤其喜歡在巷口,抬頭看著平時沒人會注意的違建和各類破壞市容的電線和斑駁。從前在書本多次看過一句話「城市是有機體」,但直到親身認真觀察過,才會深刻體會這句話的涵義。城市的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意識,都市規劃若與當地功能不符,很快該區域就會長出些原本規劃中不存在的瑕疵,就像是傳統市場的遮雨棚、陽傘,高密度商業區中的機車便當攤販,以及住宅區巷弄亂停的汽車,或是騎樓上任意停放的機車等等。這體現了建築師和都市規劃的重要性。
#贈書活動
#請耐心讀到最後
不過最困難的問題,便是身處當代都會的我們,因為從中生活已久,許多既定存在的事實,我們難以察覺其存在。就像是《駭客任務》中活於母體中的人們,因為早已習慣了母體,又怎麼可能輕易認知到母體存在的事實? 都市規劃與設計有許多巧思和秘密存在,就算每天經過也未必能發現其隱含的意義。
《城市如何運作》,是俞炫準教授過往在報紙及書刊上的短篇文章,集合彙編而成。本書共分為十五個篇章,由於各篇章的結構相互獨立,因此閱讀起來不具壓力,即便是片刻時間也能盡情享受單篇文章課題。
這本書從第一章《人為什麼喜歡在那條路上散步》就讓我沉醉不已。作者用各方面的資訊,解析何以某條路特別受到行人喜愛? 是行道樹的差別? 是街區定位的差異? 是街道為直線與否的差異? 車道寬度? 商家數量? 還是人行道的寬度? 俞教授最後給出的答案是空間速度越接近於行人步行速度的街道或道路,則人們會越加喜歡在那條路散步。甚麼是空間速度? 作者用了車速與車道、行人速度與人行道之間的相互關係,定義出空間速度。這樣說或許依然很抽象,齋主以台北兩條著名的道路舉例吧。
忠孝東路與仁愛路為台北著名的兩條道路,並且兩條都位居精華地段,不過兩條道路的定位卻大不同。忠孝東路是台北著名的東區商圈的中心,過去東區興盛時開滿了各類購物中心,商機滿滿。但僅僅一個街區之隔的仁愛路,即便有著更好的市容和人行道,反而形成不了商圈,這是何故?仁愛路是台北最寬的一條路,於建國南路口的寬度甚至長達百公尺的十線道。如此寬的道路,行人根本不願意穿越馬路,加上人行道上禁止從事任何商業行為,加上仁愛路上新大樓棟距大、店面寬、多數門面都講求氣派而有距離感。久而久之,仁愛路就因為其不親民的定位,塑造了高級住宅區的形象(雖然仁愛路從設計上,就是為了高級住宅區而生就是了)。往南一看,信義路與和平東路也有類似的情況。雖然信義路上的商業行為也多,但相較於人聲鼎沸的和平東路,信義路的問題是甚麼?信義路因為明亮和道路寬敞,車速遠較和平東路為快。跨越信義路雖然不成問題,但相較於跨越和平東路來說,依舊是門檻較高的決定。換句話說,忠孝東路與和平東路的空間速度,較接近於人的步行速度,這導致了商圈之所以得以興盛。
俞教授談到了降低空間速度的各種辦法,像是設立露天咖啡座、小型店面商家等。但空間速度也不是越低越好,當空間速度低到一定程度,整座街道便會像是西部片中的空曠街道,走在上頭感覺受到他人注視,這種不自在的感受,也會讓行人不願意愜意散步。
這樣有趣的課題,僅僅只是本書的第一章。本書隨後討論了許多主題,且都是人們會感到興趣的大題或子題,像是《為什麼進入教會比佛寺困難?》、《旅館與汽車旅館的差別在哪裡?》、《辦公室開放空間的難題》、《為什麼城市到處都是咖啡廳和汽車旅館?》、《建築設計與工業設計的差別》等等題目。書中有趣的內容實在太多,我決意再提兩個題目為引,供酸齋讀者思考。
《為何我們熱愛拉斯維加斯的霓虹燈?》
俞教授明確指出,當我們不把招牌上的文字當作資訊,而只是單純的裝飾品時,任誰都會為這些漂亮的裝飾品而感到欣喜若狂。但若是我們將那些招牌上的文字當作資訊看待時,便會因為瞬間資訊密度過高,腦袋無法負擔這些龐大的資訊,激起自然的反感。俞教授指出他曾帶著一群美國友人來台灣,看著雜亂的招牌廣告,這群有著中文障礙的美國人反而覺得漂亮,而當地台灣人對這些招牌倒是反感到不行。說到霓虹燈,反倒讓我想起近來當紅的賽博龐克科幻都市,想來那些霓虹燈或立體投影廣告之所以有魅力,或許就是因為我們對上頭資訊很陌生之故吧。
《廣場上為什麼有人?》
俞教授談到首爾的COEX MALL及巴黎的拉德芳斯廣場,上頭的人潮都稀稀落落,這是建築設計者的失誤。很多人認為只要在不同大型建築間,留下一定的距離和建設,就能自然形成廣場,吸引來大批人潮。事實上廣場之所以能夠形成,是因為其周遭有讓行人經過或停留的理由。若非是地標旁的廣場,就是附近有著足夠多的商家,這才形成了廣場。就像是羅馬納沃納廣場上有著四河噴泉,梵諦岡教堂旁的廣場亦是如此。思考起台灣的例子亦是如此,101廣場前有人,是因為有地標101;信義新天地的廣場之所以變得熱絡,是因為增加了街頭藝人和露天市集。也不禁讓人思考,何以微風廣場有著極為漂亮的廣場,但卻鮮少人駐留,又為何台北車站外頭有著寬敞又舒適的廣場,但最後只變成抽菸者短暫的天堂。
這本書我推薦給所有當代都市人。正如開頭所說,都市是有機體,只是作為細胞的我們難以覺察。《城市如何運作》將讀者的鏡頭拉遠,從更廣的格局著手,思考著城市中細節的產生,以及區域功能如何演變形成。就像是許多人只看著信義區規劃完善和美好,卻忘了若沒有吳興街與虎林街所提供的基本服務,信義區本身的功能並不足以支撐其美好的外表。一些看似是毒瘤的問題,其實當鏡頭拉遠,視野更廣,格局變大之後,問題便不再是問題。而這本書之所以好,便在俞教授嘗試教導所有讀者理解這套思考模式。
本次齋主非常有幸。讀完這本愛書後,能與 Artco Books典藏藝術出版 合作,共同推廣好書。典藏文化非常大方,此次提供了三本贈書給酸齋的讀者,希望齋友因此能認識好書,進而推廣給所有愛書人。雖然有抽書活動,但齋主強烈建議所有齋友,不用多加考慮,直接買一本回家。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3111
三本贈書中的兩本,齋主計畫用抽獎抽出。
只要你在1/24(日) 20:00 以前,完成以下兩個條件,即可參加抽獎。
1. 按讚並公開分享
2. 於留言處TAG兩名朋友
最後一本,齋主希望將名額留給優質留言。齋主會在活動結束時,選出一名知識涵養豐富的留言,將這本《城市如何運作》,送給這名值得的齋友。
最後,再次感謝ARTCO BOOK典藏藝術出版對酸齋讀者的照顧,也感謝典藏多年來為台灣社會出版好書。
MEDIUM連結
https://reurl.cc/2bgbO6
「中文倒裝句題目」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中文倒裝句題目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中文倒裝句題目 在 藝文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中文倒裝句題目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中文倒裝句題目 在 Re: [題目] 請問SHOULD當句頭的用法... - 精華區TOEIC 的評價
- 關於中文倒裝句題目 在 中文倒裝句練習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幸福屋 的評價
- 關於中文倒裝句題目 在 中文倒裝句練習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幸福屋 的評價
- 關於中文倒裝句題目 在 中文倒裝句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中文倒裝句題目 在 中文倒裝句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中文倒裝句題目 在 倒裝句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中文倒裝句題目 在 倒裝句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中文倒裝句題目 在 教育學習補習資源網- 倒裝句例句的評價費用和推薦,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中文倒裝句題目 在 倒裝句題目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諸葛亮 的評價
- 關於中文倒裝句題目 在 倒裝句題目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諸葛亮 的評價
- 關於中文倒裝句題目 在 Pandora's Box - [ 句子收集] 倒裝句---- 2021_0914 的評價
- 關於中文倒裝句題目 在 How 子句倒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評價
- 關於中文倒裝句題目 在 How 子句倒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評價
- 關於中文倒裝句題目 在 中文倒裝句練習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中文倒裝句題目 在 中文倒裝句練習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中文倒裝句題目 在 多益倒裝句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動漫二維世界 的評價
- 關於中文倒裝句題目 在 多益倒裝句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動漫二維世界 的評價
中文倒裝句題目 在 藝文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11月號 專欄】
.
一年總有兩次機會為老師送上心意,一是過年,二是中秋。放下年糕、月餅,同時放下了感恩,專研《莊子》的老師總會在網絡上找到我的頭像,留下些說話。庚子年,世界動蕩,老師贈我「全生為上,虧生次之」八字,說得正對時候。大抵老師以為我深陷塵網,自有一番掙扎,傷神傷身自不待言,所以盼我多加珍重。想來從事教學多年,沿路風雨交錯,即使步步為營,都難免沾上渾水,人事紛沓,太多要啞忍,也有太多要裝作不聞不問。但這數年對於自身修養,對於如何看人待人,感覺有了新的體悟,有了長進。
.
老師治道家學說,也教《史記》。課堂裡提到那不可一世的項羽,在烏江有一船夫提議他退到江東,項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項羽覺得兵敗,罪不在己而在於天。司馬遷寫項羽生平對他的戰功不無嘉許,但也拋下了一句:「尚不覺寤而不自責。」可知一個自恃天縱之才的人,最難面對的就是失敗的自己。去年文憑試中文科作文題目為「讀書無用」,其中增進知識的「用」,當然是人所共知,但放到今日社會,除了知識以外,「用」卻無可避免地切割成不同的層面,就如一個造餅專家,除了餅要好吃,還要懂得包裝、宣傳、營銷、公關,缺一不可。因此,君不見很多坐擁博士、碩士名銜的人依然無處安身,這是因為純然知識的用,在今天的社會,不見得能有一席之地。例如教書先生,古時學識淵博自成一家即可,口才等等並不重要,自有登門拜訪之士。東漢馬融精通經學,史載他學生過千,講學之時,學生圍坐,而他只能「次相傳授」,即他教授親弟子、親弟子又口授其他弟子,如此類推。大經學家鄭玄也曾拜馬融門下,三年只曾見老師一面,這種「次相傳授」之法,我這一次讀史時看到,不期然想起「以訛傳訛」的遊戲,其中的教學成效,當然值得商榷。古人礙於限制,不得已而為之,但今天的博士,除了治學,還要演說、交流、網上授課,社會對「用」的要求高了,徒有學問,難成大器。
.
很多人會覺得,無才自矜的人最討厭,事實卻不然。一個無才的人,不懂包裝,任憑他自吹自擂,沒有學問的面具是不耐看的。拆穿了包裝,這人也就淪為笑柄,再沒什麼討論意義。但有才的人擅於包裝,一副道貌岸然、與世無爭之相,站在高地指點江山,這才可怕。所以愚蠢的盜賊可恥,但聰明的盜賊卻是可恨。聰明的盜賊如果發了大財,那倒沒什麼問題,但一旦栽在他人手上,他就以弱者自居,怨天尤人一番,然後籌謀玉石俱焚之法。項羽的自負還可以接受,畢竟他只是一介莽夫,沒有太多心底的計較。但亂世中以清自居的人卻值得提防,其中以清自居的失敗者更值得戒備,因為這類人最沒有成本,信口雌黃,其心可誅。
.
時代變了,今天的社會也很難拋下一句「自有公論」就能抽身而去,因為「公論」,畢竟也存在太多的百辭莫辯。我倒是很喜歡項羽是這號人物,他不內省,但他畢竟只是一個力能扛鼎的武夫,這種人有碗話碗,是不會暗角放箭的。他不是不會放,他是不屑放,你看鴻門宴就知梗概。所以千秋之後,除了狂妄,他還是鐵錚錚的漢子。
.
前輩高人知教學之路不易,贈我一句:「不是要放過他人,是要放過自己。」然後某朋友轉告慈山寺方丈的佛偈,問,「你們求神會求觀音,你們知道觀音手持念珠,是在求誰嗎?」大家靜了半晌,他說:「求自己。」參自己的內心,求人不如求己。我終於明白老師贈我「全生為上」之義,今天世界所有荒謬的解答,都在於一己。
.
——〈全生為上〉
林溢欣 @yylamjayden
.
11月號《藝文青》已上架,可在7-11便利店、OK便利店以及各大書報攤購買。
.
#專欄 #YY #藝文青11月號 #藝文青 #asartisticasyou
中文倒裝句題目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年4月18日完成
《千年一問》的文化版面時
渾然不知
人生會有大變動
記者生涯一個月後
就要畫下句點
一切來得突然
但我慶幸自己在看完
《千年一問》的第一版本時
就完成了這次採訪
將近半年後
再次看了 《千年一問》
我很驕傲
自己即時做出歷史見證
以下是專訪全文
文化週報》女導演的千年一問—王婉柔用魅影召喚鄭問博物館
2020/04/18 專訪◎藍祖蔚
鄭問畫作在故宮展出時,號稱《千年一問》。鄭問過世三年後,導演王婉柔拍攝的《千年一問》紀錄片也完成定剪。 認識他的朋友,會讚嘆電影中雖然無法訪到鄭問,從頭到尾鄭問彷彿就在身旁;不認識他的粉絲,也可以在看過兩個多小時繁花似錦的影像後,明白何以大家要稱他千年一問,因為前無古人,後也難有來者了。
藍:傳主已經過世的紀錄片容易變成導演自說自話,加上傳主低調,生前留下的影音資料有限,艱難指數更高,而且拍攝之前,妳並不認識鄭問,怎麼會對這個題材感興趣?又怎麼敢接下這個工程?
王:或許就因為初生之犢不畏虎吧,兩年多前,監製王師問我有沒有看過鄭問,我回答說沒有,他就要我趕快Google一下,我找來的第一部作品就是《東周英雄傳》,翻著看著,耳旁就響起了馬叫的聲音,那是以前從來沒有的經驗。
鄭問吸引我的地方不只是畫好,更在於他的古典取材,我念的是中文系,鄭問又擅長古典故事,從史記到戰國策到東周,共鳴感本來就高,接下來我又去找時裝的《深邃美麗亞細亞》,應該是我看過最怪的漫畫了,當下的反應就是天啊,究竟鄭問是個什麼樣的人?怎麼可以畫出這麼怪又這麼迷人的東西?就想來挑戰。
鄭問2D銀幕現身 故宮看展魂兮歸來
藍:不管認識不認識,看過《千年一問》的人很容易產生一種好像進入鄭問博物館的讚嘆,視覺華麗,凸凹陰陽的刻痕鮮明,有如看到了鄭問的立體雕像。更有趣的是妳創造了一種魅影般的意象與敘事詩意,到處都是意外與驚喜。
王:我的上一部作品《擬音》,討論的是電影中的聲音,這部《千年一問》念茲在茲的就是想在畫面上有突破。攝影師韓允中看到鄭問的畫作原稿時,就立志這部片要拍到讓觀眾目不暇給,要跟鄭問的畫拚了,有鄭問畫作在前,視覺風格不能遜色。
鄭一生經歷崎嶇起伏,再加上人已過世,只能靠眾人回憶來拼湊身影,難免會陷入孰真孰假的困惑,還好,眾人口中的鄭問滿一致的,只是我會自不量力地想:要不要談到台灣漫畫史?要不要把1980年代的氛圍著墨多一點?最難的是在還沒有理出頭緒之前,鄭問故宮展就要開展了,錯過了,就沒能再補拍,所以我逼問自己:要拍什麼?要怎麼拍?當下的念頭就是要做2D動畫,而且找鄭問的兒子來演鄭問,要他模擬鄭問也來到故宮看自己的畫展,因此才能拍出鄭問也在現場看展的律動。
藍:採用2D動畫,讓鄭問重現銀幕,這款美學選擇很「鄭問」,因為很多漫畫主角的長相根本就是鄭問本人的翻版,畫中有他,電影中也有他的動畫身影,鄭問在天之靈應該也會對妳的巧思露齒一笑!
王:我要求這個2D人物,要一看就知道是畫像,是很虛的影像,就貼在實景上,我透過這個方式表現鄭問,透過2D動畫比對他的畫作,請教大家一部沒有傳主的紀錄片究竟能掌握多少真實?我看的到底是紀錄片?還是劇情片?受訪者描述的鄭問都是真的嗎?回憶有過濾或誇大嗎?其實我到現在還沒有答案,因為我沒有真的見過他本人。
電影的第一顆鏡頭就是從鄭問心肌梗塞倒下的那個書桌開始,樓下有工作人員正在拍攝訪問鄭師母,但是另外有架攝影機就從那個位置站了起來,你看見了一位外型有點像鄭問的2D人物沿著樓梯走了下來,我從未點明他是誰,或許是鄭問的魂魄,也或許只是想像中的鄭問,想要看看我們在做什麼。
我用了超廣角的鏡頭來拍攝這個有點魔幻的時刻,鏡頭走經狹小的樓梯間有點快要撞牆的近視感,再神秘又優雅地悠悠繞行工作團隊身後,開門走出戶外,希望真能創造一種魅影流動的感覺。而且,不只開場,凡走過,必有鄭問,從香港到故宮,都有同樣的律動。
藍:2D動畫出現時提供了一種換口氣,深呼吸,繼續看下去的能量,這種魂魄猶在的拍法很奇特,很迷人,而且是一以貫之,最初怎麼想到魂魄依舊在的這個點子?
王:我看過一部法國動畫片《魔術師(The Illusionist)》,主角闖進一間電影院,銀幕正放映著法國導演賈克.大地的電影《我的舅舅》,也就是真人和動畫同步存在,鄭問的作品就適合這樣子的做法,因為這個2D版鄭問,有如一位畫中人正看著我們在拍片,這一切或許也是因為我們在現場一直感覺到鄭問跟我們同在……
說話寫信找大師 有如鄭問降臨現場
藍:真的同在嗎?
王:現場沒有發生什麼靈異事件啦,只是特殊體質的人三番兩次都感覺到鄭問就在現場,所以我們會試圖跟他講話,我則是不時寫信給鄭問,把我的感覺或疑問逐一寫下來,那是一種抒發,一種反芻,也是一種治療,寫完信,既無法投遞,也得不到回信,然而冥冥之間你就比較能夠走下去。
藍:信件內容能分享一二嗎?
王:每封信都會以敬愛的鄭老師開場,輕聲問著我是否不停在對鬼魂說話?投石於井,一切需要我自己找答案。問他你是否在圖書館內,今日,與我們同在,看著聽著我們如何用攝影機和錄音機建構你……我該傳遞什麼剪輯什麼建構什麼,給世人什麼你的樣貌?我相信你與我們同在,一如你現在很可能坐在我的身後……還是,我自始至終都駛錯了方向?如何輕鬆一點? 我不知道。我只能掌握當下。
我也會喃喃自語似地寫下……關於紀錄片種種,關於電影理論,甚至過去很多經驗,這次幾乎不適用了。很濃烈的情感主宰了一切……也會試著想問他:電影會長怎樣,你是否也好奇呢?
畫中人都是鄭問 英雄映照人生哲學
藍:《千年一問》拍攝工程浩大,先後走訪了日本、香港和中國,逐一重現鄭問曾經風光、逐夢及夢碎的場址,這種認真與堅持,很接近鄭問本人?
王: 電影其實是無數淚水換來的,一開始,日本人不太開心,因為我們從故宮展開幕時就把握機會先做訪問,架好攝影機就要搶拍,然而日本人講究細節與禮數,事先不但要擬好題綱,層層送審,還要說清楚受訪影片未來要怎麼用……剛起步的我們有點手足無措,場面一度僵住了,幾度懇談,我和監製更不時泣訴心聲,表達我們希望讓更多人認識鄭問,以及日後映演若有盈餘,一定會回饋鄭家人……日本人才打開心房。
有過這次文化碰撞後,我選擇做預訪做足功課。開拍前,先到日本探勘可以拍攝的場景,更逐一拜會預定的受訪者聽他們細述鄭問,熟讀翻譯逐字稿擬定拍攝重點,才二度前往日本正式拍攝。講堂社新泰幸先生看到了我們的用心,一路陪著看著,主動幫我們打點大小事,不但拍到了很有大正風格的舊辦公大樓,原本日本漫畫家受訪時都有行情價,而且價格不菲,也因為他的協調,輕快達陣。尤其看到講談社編集長栗原良幸拿出厚厚一疊有關與鄭問合作的歷史檔案時,你就能感受到日本人的認真。
藍:《千年一問》揭露了很多鄭問的創作秘辛,妳不但找出《三少爺的劍》說明他的素描源頭,更點出不少角色依稀都可以辨認出鄭問的影像,都藏有他本尊,所以片中出現的動畫身影,剛好也呼應著鄭問無所不在的小自戀?而且第一場戲是鄭問高中同學在講他的自畫,片尾也是鄭問的自畫像,自畫像顯然是個很有趣的題目?
王:鄭問說過,畫中的每個角色都是他自己,他會把他的悲憤或厭憎都畫進畫中,他就是這麼奔放地把自己投射進作品的每個角落,才會給人無所不在的感覺。
鄭問的面相一直在變。高中期的鄭問,若不做箭頭標示,誰都認不出來。自畫像代表著畫家怎麼看自己,是對著鏡子畫?還是拿著照片描?不同的呈現方式,是否反映著他的成長?片子以自畫像始,又以自畫像終,我的想法是不管怎麼解釋,受訪者怎麼推崇,都遠遠不如從自畫像來認識,真正的鄭問就在他的自畫像之中。
藍:其實,片尾還有一幅自畫像,精準一點說是張照片,是鄭問在畫室中作畫,持筆含笑回眸的照片,放在故宮展的出口處,粉絲、好友、夥伴參觀完後,都會從照片前走過,形成有趣的生死對話,大家是來看鄭問,照片中的鄭問同樣也在看著這些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尤其是鄭問的眼神那麼神采奕奕,散發著想和大家對話的火光,非常立體。
王:讓電影活起來,讓鄭問的作品也能活起來,就是我最希望達到的目標。我特別感謝剪接師陳曉東,他從巨大的影像素材中撈到了這顆鏡頭,其實畫面很短,只拍到了日本友人匆匆走過的一瞬,因此還特別放慢速度,經過這麼特殊的處理,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鄭問的笑容,達到了畫家與觀眾的對話目的。
認真研究過鄭問後,我發覺他的畫技可能花俏,編劇與敘事卻很古典,不會玩那種時空錯置的穿越戲,他堅持只要好好地說好一個故事,就夠動人了。鄭問受儒家思想影響很大,很在乎道德或禮貌,有道理的事情就會堅持做下去,作品中對英雄的定義也會變成自我要求的準則。
章回手法有巧思 重現大師文學氣質
藍:提到古典,你把電影分成九個章節,從《冰中的火焰》開始,一路還有《八眼醒來》、《驕傲的蜘蛛》、《好善良的蛤蟆精》到終話的《花開了》,帶有古典章回小說的欄目趣味,只是用字遣詞又非常新潮另類?為什麼?
王:鄭問是文學性很高的創作者,所謂的文學性不只是他擅長改編古籍經典,以《深邃美麗亞細亞》為例,這本漫畫的結構是先有話名欄目,翻頁之後才會看見漫畫,欄目文字容易勾起聯想,例如《好善良的蛤蟆精》會讓人去想蛤蟆精到底長什麼樣子?又如何善良?他在文字和圖像的搭配上顯然有過深思熟慮,角色的對白台詞,也都是他親筆寫下的,很有鄭問風格:乍看直白,卻又富含有趣的隱喻,很吸引人一路看下去,加上這個文字特色以前沒有人討論過,所以就成為我的表現重點了。只是後來的欄目名稱擴大取材範圍,不再局限《亞細亞》,還包括《戰士黑豹》與《大霹靂》。篇名來自他的創作,卻由我選擇放在哪一話,就有一種我跟鄭問錯身而過的感覺。
藍:《千年一問》一共採訪了54人,有獨訪,有聯訪,然而受訪人物出現方式都不一樣,鏡位既不重複,光影也不刻板,獨訪莊重,聯訪有趣,鬆緊參差之間很有巧思,很有漫畫格式任意伸縮的自由彈性,妳怎麼想出這種風格?
王:攝影師韓允中會先問我想怎麼拍,然後提出可以加分的拍法。既然受訪者這麼多,畫面上不求變化,看過幾回就一定會膩了,所以即使是同一個人,我至少拆成兩個地方拍攝,不同議題就要找出對位場景,創造不同的視覺感,找到對的氣氛,讓觀眾更有感受。但要這樣操作,前置準備就要大費周章,現場要找場景還兼打燈,時間又緊迫,這麼高密度的作業要求折殺了我的團隊。
藍:鄭問進故宮開展是漫畫界的大事,然而藝術界卻出現一些雜音,妳的紀錄片略過了這個議題,呈現的都是讓人感動的盛況,是不想碰,還是另有考量?
王:主要是怕離題太遠。我請教過故宮的三個單位,青銅器和甲骨文的研究員都對鄭問的用功與用力給予高度肯定,只有書畫組認為鄭問雖然擅用毛筆,然而畫風與傳統水墨無關,不願多談。
故宮的青銅器專家一輩子都鑽研其中,一看見「東周英雄傳」的封面,立刻就可以指出主角頭上戴的帽子其實是鄭問借用了哪個朝代的文物,但是鄭問厲害的地方在於他不是只會複製或重畫,例如他可以把傳統的壅不落痕跡地轉化成為帽子,而且古文物上的花紋經過鄭問拆解轉化,組合排列出新貌,讓他們佩服又感動,鄭問不是抄襲,而是把這些死文物都活化了。因為你不會活用國寶,它就只能硬邦邦地晾在那兒發呆,鄭問不是瞎用亂用,而是理解消化吸收之後,賦予這些古典多重意義或象徵,讓文物得到了新生活力,鄭問的活用或許可以帶動更多人願意再來從骨董中找尋更多東方元素的靈感,年輕人透過漫畫看到了青銅之美,在美的召喚下願意去認知青銅時代,不是更有意義嗎?
有位甲骨文研究員還指著《鐵血三國志》的圖告訴我,鄭問花了不少力氣去鑽研甲骨文,除了會變造新字,還會偷偷在其中藏進一個「問」字,用得既巧又妙,讓人會心一笑,近來歐美流行的中國元素都還在紅色或者龍鳳的表象層次上打轉,鄭問早就超越了他們。
中文倒裝句題目 在 中文倒裝句練習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幸福屋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中文倒裝句練習」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DOC] 文法句型地方副詞(片語)通常置於動詞之後,若要加強時,可將其移至句首形成倒裝句. ... <看更多>
中文倒裝句題目 在 中文倒裝句練習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幸福屋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中文倒裝句練習」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DOC] 文法句型地方副詞(片語)通常置於動詞之後,若要加強時,可將其移至句首形成倒裝句. ... <看更多>
中文倒裝句題目 在 Re: [題目] 請問SHOULD當句頭的用法... - 精華區TOEIC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SummerScent (不會游泳的魚)》之銘言:
: 這是我不懂的一段句子,請教各位大大哦!
: --> Should you not wish to have the kit sent,check the appropriate box
: and postmark it no later than April 30.
: 不好意思,這個句子讓我卡很久
: 想要問的是:
: (1)should放在句頭是什麼用法? 什麼時候會用到呢?
: (2)should在這個句子裡是什麼意思?
: (3)為什麼到kit sent的後面不是用問號(?) ?
: (4)為什麼要用have the kit sent這種倒裝句型?
: 是因為should放句頭的關係ㄇ?! 為什麼不能直接用send the kit ?
: 希望知道的大大能夠指點我哦......^w^ Thanks
這種情況是if的倒裝而形成的。
正式的說法是"假設語氣的倒裝句"。
另外,要先知道if...should...是萬一的意思,常考片語。
原本的句子應該是
If you should not wish to have the kit sent, check the appropriate box and
postmark it no later than April 30.
而if省略後需要把助動詞往前提到句首,所以就變成Should開頭的句子。也就是
Should you not wish to....(省略)
順便多給幾個例句:
1.If there were no water, we would not live
→Were there no water, we would not live.
2.If Jack hadn't been so nervous, he might pass the test.
→Had Jack not been so nervous, he might pass the test.
3.If I were to win the game, I would share the prize with my friends.
→Were I to win the game, I would share the prize with my friends.
這樣應該可以解決你前三個問題。至於第四個,是使役動詞的問題,跟倒裝完全無關,
所謂「使役」,就是叫人家去做事情。而主要常見的有make/have/let,用法如下
make/have/let + 受詞 + 補語
而補語可以是原形動詞或是過去分詞,有不同的意思。下面有兩個例子讓你做比較:
My father made me wash the car.
這句話是用原形動詞,意思是說我爸叫我去洗車。
So I had the car washed.
這句話是用過去分詞,表示我讓那車被洗了。
第二個用法滿常見到的,像是make my hair cut,就是用過去分詞,讓我的頭髮被剪。
算是日常會話的一部份,雖然中文感覺很怪,但還是要多多注意。
那我們回到題目,Should you not wish to have the kit sent,....
中文的翻譯應該是"萬一你不希望這個kit被寄出的話,...."
要是改成你所言的send the kit,就會變成"萬一你不希望寄出這個kit的話,..."
前者是不希望這東西被寄出,後者是你不希望寄出這東西,有顯著的差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164.4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