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 #鄉民 表示:「去年沒抽到的這次有保底嗎」、「#大撒幣 又來了,留一堆債務給年輕人」、「為何稅金可以給政府玩抽獎?」、「疫苗要抽、紓困又要抽,政府是轉蛋機嗎」、「強制全民參與樂透,乾脆一人發一張威力彩」>
行政院推出振興 #五倍券 後,各部會隨之加碼,但抽中才有,而非人人有獎,許多PTT鄉民不滿「#拿納稅人的錢來抽券,沒抽到的人繳稅是繳心酸的嗎?」綠委何志偉緩頰「政府是想刺激買氣、炒熱氣氛」。民眾黨立委張其祿則批評「一彈指」就把部分民眾權益消滅。
文化部、客委會、體育署、農委會等去年提出 #藝FUN券 600元、#客庄券 800元、#動滋券 500元、#農遊券 250元等,今年還會再推出,而且新增 #i原券、#好食券、#國旅券、#地方創生券 等共8大券,預計總共發放超過1300萬份,但份數有限,行政院將規劃單一登記平台,民眾先登記再抽籤。
張其祿指出,去年各部會發券都沒有排富,無一定章法與公平性,比方說藝FUN券是採隨機抽籤方式,抽出身分證末碼0、3、4、5、7、8、9的民眾可獲得,而1、2、6的民眾則被排除,政府有如漫威電影的反派「薩諾斯」,彈手指抽籤就把3成民眾的權益給消滅。
張其祿說,政府去年提出紓困振興特別條例及特別預算案,立院准予行政機關「錢先用、事後再向立院報備」,結果文化部等部會「好像錢多到沒地方花」,弄出藝FUN券等票券,發放方式還採飢餓行銷,擺明在行銷部會,刷存在感,發放方式不公平也不合理,亂搞一通,目的只是想 #消化預算。
振興加碼券抽抽樂 網轟亂花繳稅錢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830000291-260114
中樂透要繳稅嗎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八百回合經濟談
〔#間接比直接更有效 #行為經濟學如何幫助疫苗接種〕
五月疫情爆發之後,台灣人民搶打疫苗,幾乎不會有疫苗過剩的問題,但如果壯士回想到疫情爆發前的四月,台灣疫苗其實是乏人問津的。
當時這種疫苗接種率低的狀況舉世皆然,許多歐美國家或城市的經驗都能借鏡。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各種機制設計隨之而生,包含州政府祭出接種獎金、樂透、贈禮等等...。
而談到透過機制設計,促使人們採取行動,就一定要提到行為經濟學啦!機制有非常多種,今天八百想跟壯士們聊的就是「輕推」(Nudge)。
▌ 什麼是輕推(Nudge)?
輕推(Nudge)的概念,是由 2017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賽勒(Richard Thaler)提出。
意思是在不妨礙人們自由選擇的前提下,鼓勵或誘導人們決策,引導人們選擇對本身最有利的選項。
▌ 不太能理解嗎?馬上來看看 Nudge 的成功案例
2010 年,英國成立了「行為研究小組」(BIT, Behavioural Insights Team),試圖解決英國公民不按時繳稅的問題。
雖然英國是全世界「稅收欠款」最低的國家之一,但是前一年未繳納的稅金仍然高達 340 億英鎊,幾乎是英國向歐盟支付經費的 3 倍。
當時,拖欠稅款的英國公民會收到一封信,信中寫了他們欠了多少錢,以及可以如何支付,然而並沒有任何效果。
面對這樣的狀況,BIT 一樣使用信件,只是改變當中的幾句說詞,測試不同信件是否會引發不同的心理反應。
在眾多實驗組之中,當研究人員在信中將不繳稅的行為說成「不繳稅意味著我們將失去重要的公共服務,例如國家醫療服務體系、道路和學校」時,信件的效果最顯著!
繳納的稅款增加了 1.6%,相當於增加了 76 萬英鎊的稅收。
這種說法背後的假設是「損失規避」,意思是當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損失的痛苦程度會遠大於獲得收益的開心程度(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約為收益正效用的 2 至 2.5 倍)。
因此,提及「不繳稅的損失」能夠成功促使一些人們繳稅。
之後,BIT 又做了另一組實驗,這次研究人員在信中加了這句話:「90% 的人都按時繳納了稅款」,想測試「從眾心理」是否會影響人們繳稅行為的表現。
最終的結果令人震驚,與控制組(收到普通信件的人)相比,僅僅增加這句話,就讓支付率提高了 15%,相當於在 23 天內增加了 1,540 萬英鎊的收入!
最後這項實驗成果,實際變成政策在英國實施後,第一年就增加了 2.1 億英鎊的稅收收入。
▌ 回到疫苗這回事
當現在各國都在努力,在最短時間內提高疫苗覆蓋率的同時,「輕推」(Nudge)是不是能夠像上述英國的例子一樣發揮作用,僅是改變訊息中的語句,就讓人們更容易付出行動?
行為經濟學家 Katy Milkman 與全球最大的零售商 Walmart、醫療保健服務供應商 Northeast Penn Medicine、Geisinger Health 等公司合作,測試不同類型的短訊息和各種激勵措施,對鼓勵人們接種疫苗的實際成效。
例如,鼓勵人們施打疫苗是為了保護他們所愛之人,而不是出於自身利益;或是嘗試開玩笑,用更輕鬆的角度去溝通這件事。
Milkman 也測試各種「從眾心理」衍伸的字句,例如提及「更富有、受過更好教育的人更有可能接種疫苗」。
Milkman 表示這種訊息的效果很差,但換做提及「有多少人已經接種疫苗」就會有效,這個結果與 BIT 的實驗不謀而合。
而在眾多短訊息之中,最有效的訊息是:傳達「我們已經為您保留了疫苗,隨時可以施打,快過來吧。」
為什麼會這樣呢?Milkman 表示這就是行為經濟學中的「預設選項」(default option)。
當現狀客觀上優於其它選項,或訊息不完整時,人們會傾向於維持現狀,並認為這是一種理性的行為。
在這種維持現狀的心態下,只要某一選項被設定成預設選項,就很有可能成為最多人選擇採納的選項。就像訊息告訴決策者的:「疫苗已經安排好了,你什麼都不用想。只需要出現在那裡就好。」
▌ 小結
Milkman 在研究時表示,他非常鼓勵大家在各種場合測試不同的說法對人們的影響,因為沒有一種說法是對任何人都有效的。
當政府、企業選擇決定發接種獎金、或提供疫苗接種者贈品做為誘因時,也許這種用訊息輕推一下的方式,能夠以遠低於其他做法的成本,創造更大的影響力!
目前疫苗覆蓋率是各國首推的目標,也衍生出各種機制或誘因來鼓勵人民施打,像是發獎金、彩卷、贈禮,這些方式真的有效嗎?期待之後再跟壯士們介紹更多!
#臺灣 #生活 #政經八百 #知識 #大學生 #經濟 #經濟學 #台灣 #科普 #科普經濟 #懶人包 #行為經濟學 #疫苗 #新冠病毒 #新冠肺炎 #疫苗接種 #az #BNT #莫德納 #疫苗覆蓋率 #美國 #英國
中樂透要繳稅嗎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去年此時我在台灣
昨天拍完影片收拾好廚房後,Pierre非常沮喪的臉出在我面前,我問他發生了什麼事,當時我心裡想的是,該不會是要跟我說:「影片沒錄到或沒收到聲音之類的慘劇?」P接著說:「你知道去年這個時候我們人在台灣嗎?」對耶我都已經忘了這件事,忽然間心裡冒出很多畫面,那是一個很特別的時間點,也是這個疫情剛剛抵達台灣的起始點,口罩莫名地成為黃金。在政府還沒釋出限購令之前,某日我戴著口罩去找藥房老鄰居,問他是否還有口罩賣?當然很多年不見加上我戴著口罩,我猜他已經完全認不出我來了。
他說才剛剛親自去熟悉的口罩廠載了一些口罩回來,不過因為貨不多所以很貴,我問他那是多少錢?「一盒40片台幣1,500」沒錯我當然買了,也重新領悟「趁火打劫」這四個字的含意,或許這是部分人人性的一部分,只是時機沒到,我們沒能看見而已。
當然我們的生命裡也有許多的美好,雖然出其不意的被冒出來的疫情打亂了我們的生活,但此時也見到了人性的溫暖,一位老同事也是二十多年的老朋友,特別想辦法把自己家中一部分口罩,極便宜的賣了給我,因為就算可以依健保卡買口罩,那數量不僅自己不夠,Pierre先生因為入境日是在限買令之後,啥證明也沒有,並無法購買到口罩,只能由我準備好給他,朋友溫暖的舉動,讓我看見了人性的溫暖與豐厚。
那之後2場『來吃我的麵包』活動,也因大家都期待不要停辦的呼聲中,順利且平安的完成,大家都非常自律的完成了所有主辦單位的要求,這真的是台灣絕大部份人們善良與可愛的地方。看在從小就被訓練成「做自己、勇於表達己見、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需要被尊重….」教養觀念的Pierre先生眼中,他覺得很不可思議,配合量額溫……,因為在我們回到加拿大之後,馬上看見一些在這樣教養觀念出來的人呼喊:「政府無權要求我們要戴口罩、這是剝奪人身自由」….等聲音的反對人士,我當然崇尚人身自由,尊重個體,但似乎要用在對的地方,我們經常因為太長久享受到公共利益,而習慣成自然,不知自己的方便與獲得,正是因為大眾平均犧牲自己利益與不便所換來的,例如大家遵守交通號誌,大家要繳稅讓不分貧窮或富有,我們都能接受國民基礎教育。
我可不可以用「政府怎麼可以不相信我有眼睛,聰明才智足以判斷車開怎麼開而要求撤掉交通號誌?」或「我那麼的聰明,自己可以決定小孩該學哪些知識,政府無權要求我的小孩該學什麼、或是否該去上學」這些都是公共規範,都是以大眾利益為最大化底下的運作機制,如全用『強食弱肉』或『自身利益優先』的觀念來管理,那這個世界會變得多麼可怕!
這幾天加拿大或魁北克省,陸陸續續冒出官員,在政府柔性勸導並非強制要求不可以的前提之下,自12月初疫情再起之際,紛紛前往熱帶地區渡假幾周甚至是一個月之久的荒謬新聞,當然被檢舉、事情曝了光這些人也丟了工作或引咎辭職,但這就是用「自我優先、尊重個人意願」下的一種決定不是嗎?這麼做不觸法,但卻違反了道德約束,特別是一種財富、階級區隔的明顯案例,當別人必須依限制令而無法正常工作,請領政府救濟金過日子的同時,有錢的菁英們可以花錢渡假去,更別說是政府衛生單位的相關決策人員,自己違反禁令聚會、開趴這種離譜行徑了。
一年了情況完全沒有好轉,染疫人數大幅攀升,北美、歐洲醫院已經滿載,其中有人是無奈必須在前線面對死亡交關,有人是因自私享樂後,終於嚐到僥倖後不幸的樂透獎。我們的生活被迫改變,特別是在台灣以外地區大部分的人的生活都被迫改變,政府說:「很多職位將隨著疫情的到來而消失,卻不會因疫情的退潮而恢復」,就是說:「這些工作將永遠消失了」,一些商店或生意也將「永久關閉了」,愈來愈多人習慣網路購物貨送到家,我想一年的習慣養成之後,大概也無須回到實體商店購物了,那麼那些商店再也回不去過去光景,只是隨著時間拉長,就算原有的網路購買力也開始下修,一位原本在百貨商場負責中階管理職的朋友,疫情剛開後,他還被轉調到網路銷售部門接單、出貨,最新消息是,他也被軟性裁員了,因為網路生意也開始支撐不了這麼樣長期的經濟創傷。
我們只能保持信念,持續做好自己能做的,保護好自己與周邊家人朋友的健康,我也只能期待自己能在極低風險,如疫苗接種後或其他更有效的防護條件下重回台灣,無論春夏秋冬都好。
#人類崇高的不是有文字語言與法令
#珍貴的價值是善良人性與無邊界的道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