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新聞就知道,#台灣媒體 第四權的良知及操守,早已淪落爲執政黨的工具。
2021-02-10-蘋果日報
新聞公評人不能形似而神不肖(胡元輝)
胡元輝/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10210/YGLYDZLUGZGHFIZYMIKOCY4AJE/
新聞公評人(News ombudsmen)機制最近成為傳播圈的熱門話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
中正通訊教授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晚報:華府表明不受習近平早前講話影響,現階段採取對華「戰略忍耐策略」】https://bit.ly/2MqR4Wa
工作一天後,看看今天不能錯過的新聞:
1. 美國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闡述新一屆華府的對華政策,表明美中正展開激烈競爭,華府將耐心處理與北京的關係,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較早前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通稱:達沃斯論壇)所發表的講話,不會改變美國對華政策。
2. 首屆「氣候適應峰會」(CAS 2021)於當地週一(25日)以視像形式舉行。美國派出氣候特使克里(John Kerry)出席,為美國四年來首次派代表出席國際氣候會議。
3. 據《印度時報》報導,印度政府將自今年6月起永久禁用59款中國手機應用程式,包括 TikTok、微信、百度、小米視頻電話、UC 瀏覽器等。
4. 據專門追蹤軍事飛行動態的 Twitter 帳號 Aircraft Spot 指出,美國海軍一架偵察機及中國解放軍一架電子干擾機,於香港時間今天早上同時現身台灣西南空域,兩機一度以平行距離迎面擦肩而過。
5.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透露,她已經去信中央請求批准國藥集團的疫苗供港,但拒絕評論該款疫苗是否符合香港法律要求。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成員、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對香港電台表示,第三期數據是決定是否引入疫苗的底線。
6. 美國前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發表聲明,宣佈在佛羅里達州棕櫚灘縣開設「前總統辦公室」,負責管理特朗普的通訊聯絡、公開表態、露面、官式活動等。
7. 南韓在野「正義黨」黨首金鐘哲承認性騷擾一名黨友,昨日(25日)被解除黨首職務。
============================
😽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 小端也有玩推特,歡迎關注我們:@initiumnews
#端傳媒 #早報 #晚報 #WhatsNews
中正通訊教授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後疫情時代的知識與文化】
「後疫情時代的展望」計劃的「記疫之社會對話系列」,在12月12日星期六舉辦第五場了。主題是「後疫情時代的知識與文化」,兩位主講人是中正大學黃俊儒教授,和政大徐美苓教授。我擔任主持人。
黃俊儒教授談的焦點是『進入「數位說故事」的知識傳播年代』。
疫情造成數位溝通環境的成熟與躍進,除了數位通訊、線上會議、線上課程大增之外,另一種新的「數位說故事」形式很可能大大地改換了新一波知識及文化傳播的面貌。Netflix, Spotify等影音串流平台都呈現爆量的成長趨勢,podcast也順勢崛起。這些平台把「數位說故事」的媒介、製作環境,及受眾接受方式的數位化推波助瀾,達到新的高峰。
所以黃俊儒教授認為:『為了增加故事的吸引力,更為複雜、更富含知識、更能體現文化感受的故事架構是免不了的進路.....而文化傳播及知識傳播之間的界線也會越來越模糊,「透過故事學習」可能會是更加明顯與普及的態勢。這樣的發展不僅可能影響「校園內」的學習(例如作為教材),對於「校園外」的學習衝擊會更大(例如binge watching的現象)。所以在後疫情的時代,我們需要學會更多挖掘與講述自己故事的能力,不僅對於文化的深耕有幫助,對於知識的創新與學習也會有同樣的助益。』
徐美苓教授談的焦點是『後疫情時代的知識與文化:挑戰與展望』。她也關注數位平台在這次疫情的作用,除了Netflix、Spotify等影音串流平台的「COVID效應」之外,還有各種「開放博物館」、「開放圖書館」的藝術與高雅文化共享。
但是徐美苓教授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當閱聽眾需要的內容、獲得的管道、累積與生產的方式醞釀著變化,我們接收到的觀點與內容不再一致;即使同一議題,也因選擇載具差異,導致觀點差異越來越大,這就是所謂的同溫層效應。過去由專家壟斷的知識一旦解放,民眾雖拿回詮釋權,知識的定義也不再定於一宗,但不免眾聲喧嘩,再現巴別塔。.......但是事實的查核永遠趕不上虛假或惡意訊息的製造與病毒式地擴散,此時更重要的角色是導航(navigation),即導引大眾如何更有智慧地搜尋與運用(或不運用)訊息,提升與賦權自身資訊獲得的判別素養。換言之,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更多的查核次數與機構,而是大腦的啟動。』
他們兩位的講綱,可以到這裡看:https://bit.ly/37QpvwK
歡迎大家來聽他們兩位精彩的交流,也希望能在現場與大家共同討論他們所提出的觀點。
時間:12/12(六),下午2-4點 (下午1點30分開始報到)
地點:左轉有書X 慕哲咖啡(台北市中正區鎮江街3-1號)
主講:
黃俊儒(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兼科學傳播教育研究室主持人)
徐美苓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特聘教授)
主持:郝明義
報名網址:https://bit.ly/3gKBbFv
中正通訊教授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兩名前往日本仙台參加學術活動,卻碰到大地震的台灣博士生李詠絮與謝糧蔚,因為當地通訊中斷以及交通管制,一度受困失聯,幾經波折今天下午終於回到台灣,他們說這次能脫困的重要關鍵,是一位不認識的熱心日本教授,及時伸出援手,還一路開車護送他們到東京,終於跟師長會合。
在家人與學弟妹的迎接下,到日本參加學術交流、卻遇上大地震的台師大博士生李詠絮、與中正大學博士生謝糧蔚,終於在傍晚搭機回到台灣,劫後餘生,一見到最心愛的家人,就是一個大大的擁抱。
這兩位一度失聯的博士生,是在3/11上午利用空檔,與其他七個同學到松島旅遊,沒想到卻遇上突如其來的強震,出遊的一行人,有七人分別搭兩輛計程車趕回飯店,殿後的李詠絮與謝糧蔚,因為遇上交通管制招不到車,加上對外通訊全斷,兩人就困在松島,還跑到避難所避災。
還好半路遇上一位熱心的日本教授,及時伸出援手,還一路開車護送他們到東京,終於跟師長會合,經歷這場日本有史以來最強的地震,他們很慶幸能平安歸來,也說回家的感覺真好。另外根據觀光局最新的統計,週一又有四團 124位觀光客從日本返台,還有五團137人也將陸續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