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家和畫家可以依靠記憶去創作,但寫實攝影家無法可將記憶拍攝出來,因此必須把握時機。」—— 何藩
早在半世紀前便聞名國際的攝影大師何藩 (Fan Ho),在其人生最後一段時光中,整理封塵已久且未曾面市的舊底片,耗費一年時間挑選出 500 幅作品並重新掃描剪裁,只可惜作品尚未整理完全,因病於 2016 年離世。其家人為完成何藩遺願,接手製作,最終精選 153 幅作品,收錄成冊,成為這位攝影大師的最後作品:《念香港人的舊》。
線上購買此書:https://moom.cat/l/vhyts2
何藩《念香港人的舊》第三刷重新發行
本書適用 #moom紙本振興券加碼優惠方案
此書收錄的影像皆拍攝於上世紀五、六〇年代的香港街頭,更收錄了少見的彩色照。何藩曾寫過:「每一張作品都是一個小窗子,透過它來看出作者眼中所見的人生世界。」,也因此,這些影像不單僅是攝影師手中的作品,更是其親眼所見的珍藏記憶。半世紀前維多利亞港上的泛舟船伕,中環街市的熙來攘往,勾勒出老香港大街小巷的生活百態。而面對這些已消逝的香港面貌,何藩將其最後傑作,送給這一代的香港人們,緬懷那些曾經的流金歲月。
此書《念香港人的舊》在何藩逝世週年出版,是繼《香港追憶》(Hong Kong Yesterday, 2006)、《人生舞台》(The Living Theatre, 2009) 和《香港‧往日情懷》(A Hong Kong Memoir, 2014) 後的第四部攝影作品集。相較於前三部作品,此書是最貼近紀實攝影的一系列,在他擅於運⽤光影的強烈風格中,透過幾何線條勾劃出庶民百態,其鏡頭穿梭於平淡生活之間,一探舊時風貌、昔日煙雨,更添上無限詩意。
何藩在攝影界有「一代宗師」之名,更被譽為「東方布列松」。1931 年出生於上海,1949 年移居香港。何藩的攝影作品多產時代集中於五〇年代中至六〇年代中期,在此一期間他的黑白攝影作品在香港已處於領導地位,而他的攝影手法更在當時蔚為先驅。通過參加比賽贏得近 300 個地區和國際性大獎,亦是多國攝影學會榮譽會員,其中包含英國皇家攝影學會及英國皇家藝術學會。
《念香港人的舊》一書由著名導演吳宇森以及知名攝影師、攝影研究者與策展人馮漢紀賜序。每一幅作品皆親自起題,全書交雜著何藩的短文,初出於 1959 年所著的《街頭攝影叢談》。透過藍蓮畫廊創辦人 Sarah Greene 的努力、何藩其家人的協助與 WE Press 香港人出版社共同將這一幀幀已不復見的風景集結、完成並面市。
此書為第三刷,相較於前兩刷,此版本則增進相片品質,讓影像顯示更為細緻。
﹏﹏﹏﹏﹏﹏﹏﹏﹏﹏﹏﹏﹏﹏﹏﹏﹏
moom bookshop 進口攝影書專門書店
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三段251巷8弄16號
忠孝復興站1號出口步行5分鐘
﹋﹋﹋﹋﹋﹋﹋﹋﹋﹋﹋﹋﹋﹋﹋﹋﹋
中環街市 優惠 在 2how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學家和畫家可以依靠記憶去創作,但寫實攝影家無法可將記憶拍攝出來,因此必須把握時機。」—— 何藩
早在半世紀前便聞名國際的攝影大師何藩 (Fan Ho),在其人生最後一段時光中,整理封塵已久且未曾面市的舊底片,耗費一年時間挑選出 500 幅作品並重新掃描剪裁,只可惜作品尚未整理完全,因病於 2016 年離世。其家人為完成何藩遺願,接手製作,最終精選 153 幅作品,收錄成冊,成為這位攝影大師的最後作品:《念香港人的舊》。
線上購買此書:https://moom.cat/l/vhyts2
何藩《念香港人的舊》第三刷重新發行
本書適用 #moom紙本振興券加碼優惠方案
此書收錄的影像皆拍攝於上世紀五、六〇年代的香港街頭,更收錄了少見的彩色照。何藩曾寫過:「每一張作品都是一個小窗子,透過它來看出作者眼中所見的人生世界。」,也因此,這些影像不單僅是攝影師手中的作品,更是其親眼所見的珍藏記憶。半世紀前維多利亞港上的泛舟船伕,中環街市的熙來攘往,勾勒出老香港大街小巷的生活百態。而面對這些已消逝的香港面貌,何藩將其最後傑作,送給這一代的香港人們,緬懷那些曾經的流金歲月。
此書《念香港人的舊》在何藩逝世週年出版,是繼《香港追憶》(Hong Kong Yesterday, 2006)、《人生舞台》(The Living Theatre, 2009) 和《香港‧往日情懷》(A Hong Kong Memoir, 2014) 後的第四部攝影作品集。相較於前三部作品,此書是最貼近紀實攝影的一系列,在他擅於運⽤光影的強烈風格中,透過幾何線條勾劃出庶民百態,其鏡頭穿梭於平淡生活之間,一探舊時風貌、昔日煙雨,更添上無限詩意。
何藩在攝影界有「一代宗師」之名,更被譽為「東方布列松」。1931 年出生於上海,1949 年移居香港。何藩的攝影作品多產時代集中於五〇年代中至六〇年代中期,在此一期間他的黑白攝影作品在香港已處於領導地位,而他的攝影手法更在當時蔚為先驅。通過參加比賽贏得近 300 個地區和國際性大獎,亦是多國攝影學會榮譽會員,其中包含英國皇家攝影學會及英國皇家藝術學會。
《念香港人的舊》一書由著名導演吳宇森以及知名攝影師、攝影研究者與策展人馮漢紀賜序。每一幅作品皆親自起題,全書交雜著何藩的短文,初出於 1959 年所著的《街頭攝影叢談》。透過藍蓮畫廊創辦人 Sarah Greene 的努力、何藩其家人的協助與 WE Press 香港人出版社共同將這一幀幀已不復見的風景集結、完成並面市。
此書為第三刷,相較於前兩刷,此版本則增進相片品質,讓影像顯示更為細緻。
﹏﹏﹏﹏﹏﹏﹏﹏﹏﹏﹏﹏﹏﹏﹏﹏﹏
moom bookshop 進口攝影書專門書店
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三段251巷8弄16號
忠孝復興站1號出口步行5分鐘
﹋﹋﹋﹋﹋﹋﹋﹋﹋﹋﹋﹋﹋﹋﹋﹋﹋
中環街市 優惠 在 鮮師影像紀錄與HDV攝錄影器材部落格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學家和畫家可以依靠記憶去創作,但寫實攝影家無法可將記憶拍攝出來,因此必須把握時機。」—— 何藩
早在半世紀前便聞名國際的攝影大師何藩 (Fan Ho),在其人生最後一段時光中,整理封塵已久且未曾面市的舊底片,耗費一年時間挑選出 500 幅作品並重新掃描剪裁,只可惜作品尚未整理完全,因病於 2016 年離世。其家人為完成何藩遺願,接手製作,最終精選 153 幅作品,收錄成冊,成為這位攝影大師的最後作品:《念香港人的舊》。
線上購買此書:https://moom.cat/l/vhyts2
何藩《念香港人的舊》第三刷重新發行
本書適用 #moom紙本振興券加碼優惠方案
此書收錄的影像皆拍攝於上世紀五、六〇年代的香港街頭,更收錄了少見的彩色照。何藩曾寫過:「每一張作品都是一個小窗子,透過它來看出作者眼中所見的人生世界。」,也因此,這些影像不單僅是攝影師手中的作品,更是其親眼所見的珍藏記憶。半世紀前維多利亞港上的泛舟船伕,中環街市的熙來攘往,勾勒出老香港大街小巷的生活百態。而面對這些已消逝的香港面貌,何藩將其最後傑作,送給這一代的香港人們,緬懷那些曾經的流金歲月。
此書《念香港人的舊》在何藩逝世週年出版,是繼《香港追憶》(Hong Kong Yesterday, 2006)、《人生舞台》(The Living Theatre, 2009) 和《香港‧往日情懷》(A Hong Kong Memoir, 2014) 後的第四部攝影作品集。相較於前三部作品,此書是最貼近紀實攝影的一系列,在他擅於運⽤光影的強烈風格中,透過幾何線條勾劃出庶民百態,其鏡頭穿梭於平淡生活之間,一探舊時風貌、昔日煙雨,更添上無限詩意。
何藩在攝影界有「一代宗師」之名,更被譽為「東方布列松」。1931 年出生於上海,1949 年移居香港。何藩的攝影作品多產時代集中於五〇年代中至六〇年代中期,在此一期間他的黑白攝影作品在香港已處於領導地位,而他的攝影手法更在當時蔚為先驅。通過參加比賽贏得近 300 個地區和國際性大獎,亦是多國攝影學會榮譽會員,其中包含英國皇家攝影學會及英國皇家藝術學會。
《念香港人的舊》一書由著名導演吳宇森以及知名攝影師、攝影研究者與策展人馮漢紀賜序。每一幅作品皆親自起題,全書交雜著何藩的短文,初出於 1959 年所著的《街頭攝影叢談》。透過藍蓮畫廊創辦人 Sarah Greene 的努力、何藩其家人的協助與 WE Press 香港人出版社共同將這一幀幀已不復見的風景集結、完成並面市。
此書為第三刷,相較於前兩刷,此版本則增進相片品質,讓影像顯示更為細緻。
﹏﹏﹏﹏﹏﹏﹏﹏﹏﹏﹏﹏﹏﹏﹏﹏﹏
moom bookshop 進口攝影書專門書店
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三段251巷8弄16號
忠孝復興站1號出口步行5分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