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5上一堂台灣人重要的歷史課】
身為台灣人一定要了解我們身處這塊土地的過去,#斯卡羅 的播出,也喚起了台灣人了解歷史發展的重要性…你知道台灣進入國際化,成為全球經濟不可或缺一環的契機點是什麼嗎? 台灣人喜愛海外旅遊、一卡皮箱走透透的貿易性格,其實要回到400年前荷治時期談起嗎?更多屬於台灣人需要知道的歷史故事,都在9/25雙乘論壇分享給你!
重磅歷史學者齊聚一堂 #臺灣史歷史學家江樹生 #成大副校長陳玉女 #成大考古學研究所所長劉益昌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員翁佳音 #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王長華
👉免費講座立即報名:http://user142651.psee.io/3m8g4y
👉時間:2021.9.25 (六) 17:00-19:00 (16:30開放進場)
👉地點:安平古堡 (台南市安平區國勝路82號)
#說一個屬於台灣人的歷史故事
#了解歷史就等於了解現在的自己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員翁佳音 在 雞籠卡米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地名探討:基隆河畔的頭堵~八堵】
今天我們想從基隆到台北,無論搭乘火車、客運或開車,一路皆會經過八堵、七堵、六堵、五堵,但多年來卻沒人知道消失的四堵、三堵、二堵、頭堵在哪裡。
在早期陸運還不發達的年代,基隆河的航運可是至關重要!往返於基隆、台北兩地的住民、貨物皆須透過基隆河來運輸。根據學者研究,頭堵~八堵之地名的出現,可能是當時航行在基隆河上的住民,為了計算航程、時間,以及作為航標識別而加以命名的。
「堵」在台語中是指「隔間」、「壁」的意思,在地理命名上是指「河流彎曲處的小山」,當船航行通過河流彎曲處時,往往會覺得眼前有一堵牆,因此以「堵」來命名。從地圖上來看我們可以發現,現今的五堵、六堵、七堵、八堵確實都位在基隆河的「河流彎曲處」呢!
那消失的頭堵、二堵、三堵、四堵到底又在哪裡呢?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員翁佳音老師,找到了一份清代的地方契約書,再以地理資訊系統加以比對,推測出了頭堵~四堵的位置(如圖中所標示)。其中「頭堵」位在當時清代的「橫科庄」,也就是今天汐止的橫科里,就在捷運南港展覽館附近喔!
附註:
根據日據時代安倍名義所著《台灣的地名研究》的說法,「堵」是土垣的意思,因此也有一派學者認為,基隆的五堵~八堵,是基於過去防禦原住民所修築的土牆而命名的。
資料來源:
<<被誤解的台灣老地名:從古地圖洞悉台灣地名的前世今生>> 陸傳傑 著
<<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 翁佳音、曹銘宗 著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員翁佳音 在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員翁佳音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員翁佳音at Facebook. ... 研究所所長劉益昌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員翁佳音 #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王長華,9/25一起來上一堂台灣人重要的歷史課!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