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控注意
✅外交史料再添一筆!錢復先生近40年資料 將於 #近史所 典藏
有「外交才子」稱號的 #錢復先生 慷慨捐贈他個人 #近40年、#超過200箱 的檔案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
📦🎁📦🎁
近史所4月7日舉行「錢復先生資料捐贈典禮」,在廖俊智院長、黃進興副院長及貴賓們的見證下,由近史所呂妙芬所長與錢復先生交換捐贈契約。
廖院長:錢復先生與中研院關係深厚,父親是 #錢思亮 前院長、兄長是 #錢煦院士。本次慨然捐贈,相當具歷史意義。
黃副院長:這批資料對著重外交史料收藏的近史所而言,是如虎添翼。
#檔案囊括四個主題:
📜大學時期的讀書筆記
📜退出聯合國與中美斷交的電文
📜與華府多位政要的信函
📜與總統的交會文件
「近史所檔案館是這批檔案 #最好的歸宿。」錢復表示,中研院典藏這些文件使他無比光榮,也希望對 #近代歷史 有興趣的學者,能有所貢獻。
錢復先生任公職超過40年,在歷任元首任內貢獻其外交專長。近期出版的《錢復回憶錄》更是見證當代外交及政治第一手信史。本次捐贈資料即是《錢復回憶錄》的基本素材。
新聞稿:https://www.sinica.edu.tw/ch/news/6833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的推薦目錄: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 在 渾水財經Channe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老細,你改埋啲咁嘅名,又要我破費啦
#中華民國臺灣化
#重新理解蔣介石
#完整解答臺灣的國家主權與國際地位爭議!
══ 八月新書 ══
📙 《#借殼上市:蔣介石與中華民國臺灣的形塑》 ❖ #汪浩 /著
❖ 2020/08/05 正式上市!❖
►► 專文推薦──
#明居正 (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張國城(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臺灣智庫諮詢委員) #黃克武(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
═══。。═══
❖
中華民國臺灣――既非「中華民國」也非「臺灣」!
蔣介石如何「借殼」民國,讓臺灣建國「上市」?
分析冷戰時代,臺、美、英、中、蘇、聯合國等各方角力
完整解答臺灣的國家主權與國際地位爭議!
汪浩認為,自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撤退來臺,中華民國已名存實亡,徒留外殼。而所謂「借殼上市」,是指一間私人公司把資產注入另一間市值較低但已上市的公司,利用其上市地位,讓原本私人公司的資產得以跟著上市。本書《借殼上市》的書名概念,便是由此而來:一九五○年三月一日,原本在野的蔣介石宣布「復行視事」,直接跳過中華民國憲法,重新行使總統職權。蔣介石以臺灣為反共基地,利用中華民國這個早已建國、受國際承認的空殼,從而建立「中華民國臺灣」,――這個國家並非中華民國,也非臺灣。
▉ #臺灣主權未定論:臺灣到底是誰的?
二○二○年五月二十日,蔡英文總統在總統就職演講上提及:「過去七十年來,『中華民國臺灣』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中,越發堅韌團結……。」很明顯地,民進黨政府對於臺灣地位的看法,和汪浩的觀點可謂如出一轍――雙方皆認為,「中華民國臺灣」這個國家,其歷史是從一九五○年開始,而非自一九一二年算起。然而,現任政府固然有中華民國臺灣的主張,卻缺乏完整論述,這就成了汪浩撰寫《借殼上市》的動機。
本書探討的重點之一是「中華民國和臺灣究竟是什麼關係?」以及「臺灣的主權地位到底何去何從?」;另一重點則是蔣介石這位「意外的國父」,在一九五○年三月「復行視事」後,他的態度與決策,左右了臺灣往後數十年的外交政策與命運。透過國史館近年來逐一公開的兩蔣檔案,汪浩還原歷史,揭露臺灣當年在面臨內憂外患時,蔣介石心裡的擔憂與憤恨,反省與自勵。
二戰戰敗後,日本於一九五一年簽訂《舊金山和約》,正式放棄對臺灣、澎湖的主權,但並未明言將臺澎歸還給哪一國,造成「臺灣主權未定論」。因為缺乏明確的法源依據,直到二○二○年的今天,臺灣的國際地位依然備受爭議,國民黨認為中華民國擁有臺灣主權;民進黨內部主流觀點則認為「中華民國就是臺灣」; 獨派訴求「修憲、正名、獨立」,將臺灣與中華民國徹底分離;也有人認為臺灣仍處於「戰後由聯合國託管」的狀態。
汪浩指出,臺灣之所以會有主權爭議,不單單只是因為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的爭奪較勁,背後更牽涉了複雜難解、爾虞我詐的國際政治,美國、英國、蘇俄、聯合國等勢力皆涉入其中,特別是一向被視為臺灣盟友的「美國」,其主導的「臺海中立化」、「臺灣問題國際化(複雜化)」的政策方針,雖然確保了臺灣不受共產黨武力侵犯,確立了兩岸分治的局勢,但也從此將臺灣陷於主權懸而未決的模糊狀態之中。
▉ #鑑往知來:還原歷史真相,走出臺灣新局
不論你是藍的、綠的,統派、獨派,都無法完全否認中華民國在臺灣超過七十年的歷史,兩者的關係無法一刀兩斷。汪浩呼籲臺灣的政治人物,不論黨派,都必須正視「中華民國臺灣」這個歷史事實與國家意識,才能破解今日的國家認同困境,走出臺灣未來的新局。
至於蔣介石這位「意外的國父」,他究竟是保臺反共的「民族救星」?還是白色恐怖下的「獨裁者」?汪浩表示,隨著兩蔣檔案的解密,臺灣人能夠更客觀地去評斷蔣介石的歷史功過。
最後,惟有公平地理解歷史脈絡、公正地評價歷史人物,才能明白臺灣的主權地位何以至此,進而思考臺灣的未來該何去何從;而透過徹底落實「轉型正義」,臺灣人才能與過去「和解」,進而攜手向前、開啟新局。
═══。。═══
❖ 作者:汪浩
出生於上海,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後,赴英國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獲得國際關係學博士學位。曾在倫敦、香港從事金融工作多年。退休後定居臺北,研究中國近現代史。著有《意外的國父》(八旗)、《冷戰中的兩面派》(有鹿)。
❖❖❖❖❖❖❖❖❖❖❖❖❖❖❖
═══。。══════。。═══
◎═金石堂活動專頁:https://bit.ly/310My4o
◎═博客來:https://bit.ly/2Da8tOp
◎═誠品:https://bit.ly/2DfMh5D
◎═讀冊:https://bit.ly/39BWXHB
══ 借殼上市.完整解讀 ══
活動訊息請持續關注八旗臉書
活動時間以臉書單場公布活動頁為主:
═8/9(六)1400 (高雄三餘書店)
═8/16(日)1400 ( 新竹或者書店 )
═8/22 (六)1430 (台中誠品園道店)
═8/29(六)1830 (台北金石堂信義店)
═9/19(六)下午1500 (誠品台南文化中心店)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 在 趙氏讀書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是我的近作,是探討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前後台北當局的應對。
《何炳棣與中研院斷交考:兼論海外華人的政治認同轉向》
The “Cold War” between
Ho Ping Ti and Academia Sinica The changing political identity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趙善軒 *
Gavin S. H. Chiu
香港社會科學學報 第五十一期 2018 年春/夏季 Hong Kong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No. 51 Spring/Summer 2018
本文根據臺北市南港區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 藏的一批未公開的史料,得知著名歷史學家何炳棣院士於六、 七十年代,由傾向臺灣當局面轉向支持中國大陸的經過,而遭 受臺灣當局及中研院的敵視。面對當局的種種舉措,何炳棣卻 不為所動,更以海外學人領袖的身份,大力推動中美建交,其 先後多次返國訪問,受到鄧穎超、鄧小平等中共元老接見。從 此事得見,何氏及許多海外學人的愛國情懷及對強大祖國的盼望,促使他們由傾向臺灣當局轉向支持中國大陸。隨着八、 九十年代臺灣的政局改變,加上中研院去政治化,何炳棣才與 中研院的關係正常化。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 在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簡介影片線上版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 簡介影片線上版. 中央研究院檔案館. 中央研究院檔案館. 1 subscriber. Subscribe. 1. I like this. I dislike this. ... <看更多>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 在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 25 likes. . 28 followers. . Follow. . Posts. About · Photos · Mentions. Details. . Page · Education websit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