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女孩》:社會氛圍下的「同性戀恐懼症」,也阻撓了LGBT+族群的自我發掘】
20世紀至今,「性別錯亂」、「變性慾」,一張張或帶有負面意思的標籤牢牢地貼在靈魂裝錯了身體的人身上。耳濡目染之下,許多人對同性戀者會產生負面的情緒反應,強化「同性戀恐懼症」。
LGBT+族群要不斷面對自我認同與俗世標準的辯證。拉扯之下,不包容的社會風氣和環境或會阻撓自我發掘的進程。正如劇中主角的困惑:他認為自己是女性,卻生為男性的身體。
❙有話想說,你可以直接於文章之中提供更多想法: https://bit.ly/2VtklER
#丹麥女孩 #電影 #性別 #成長 #同性戀恐懼症 Psychology Society SSS HKUSU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香港
丹麥女孩 意思 在 電影文學希米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看到最好笑的笑話:Cat-astrophy(貓難)。
近日上映的《貓》(Cats, 2019),是由Tom Hopper導演,改編自英國音樂劇作家偉伯的《貓》。《貓》音樂劇應該是許多曾經到過倫敦劇院或紐約百老匯必追的音樂劇之一(除了《歌劇魅影》《獅子王》之外)。於是,好萊塢決定把《貓》搬上大螢幕,還請來曾經以《王者之聲:宣戰時刻》(The King's Speech)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Tom Hopper執導。
Tom Hopper在2010年的《王者之聲》,不只獲得最佳導演獎,還同時得到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原著劇本、還有柯林.弗斯(Colin Firth)的最佳男主角獎(弗斯先生最近剛離婚)。2010之後,Hopper 陸續又成功地導演了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 2012)和《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 2014)。無論是《悲慘世界》或《丹麥女孩》,也都獲得數項奧斯卡的提名,最後分別將安·海瑟薇(Anne Hathaway)與艾莉西亞·薇坎德(Alicia Vikander)推上奧斯卡最佳女主角與女配角寶座。
有奧斯卡最佳導演的好成績,也曾經拍攝《悲慘世界》音樂劇,Hopper真是令人期待啊,結果,想不到《貓》竟然讓他拍成了「貓難」(Cat-astrophy),所有外媒(還有國內外影評)又誠實又酸辣地使勁批評,說這110分鐘真是大災難、真是耐心測驗、真是傷害了貓這種生物等等。甚至,還有人幫導演問,拍了這部爛片,可以收回Hopper的奧斯卡獎盃嗎?
《貓》之難已經讓這部電影進入靠片等級(cult),原本擔心票房極遭,現在反而有可能因為爛到谷底而谷底翻身,因為喜愛獵奇的觀眾們,肯定會因為這些災難式的歡樂評論,而打算測試自己的耐性底線,而決定進入戲院親身經歷恐怖谷之貓。
《貓》之所以讓人難以下嚥的其一之因,就是這些貓都墜入了「恐怖谷(uncanny valley)」現象。
當人類在製作「仿人形象」的機器人或卡通人物等等時,「逼真」程度的感受會決定「仿人機器人/卡通人物」的真實、可愛、或恐怖程度。
所謂的「恐怖谷」,意思是:人會在「仿人」最接近真人模樣之前,卻尚未百分百逼真之時,感到有種詭異的恐怖不安。
在電影裡,卡通人物要不就必須畫得不夠像人,要不就必須畫得極為逼真,若是「將近逼真卻尚未逼真」,反而會讓人有種毛骨悚然的反感。在那「即將逼真卻尚未逼真之際」的恐怖感受,就是「恐怖谷現象」。
製作可愛的卡通,要避開「恐怖谷現象」,但是製作恐怖電影,則必須創造「恐怖谷現象」。例如《安娜貝爾》(Annabelle)就是以極逼真卻又尚未逼真的玩具娃娃,創造恐怖現象,來製造恐怖效果。
人類現在製作的機器人,看起來都有幾分恐怖,因為目前製做仿人機器人的皮肉技術,尚未臻至完美,於是再美麗的機器人,也總是帶有幾分詭異的悚然感受,畢竟仿人機器人目前尚未度過恐怖谷。
《貓》的悲慘之處,就是在將人與貓合體之後,既沒有可愛的模樣,也不是人的形象,有人的逼真程度,卻又尚未完全逼真,於是讓貓不像貓、人不像人、可愛不起來、卻也華麗不了,於是只能卡在恐怖谷的底端,上下不得。
關於恐怖谷與科幻電影中的各種「人」,可以參考這篇:
〈你,是「人」嗎?——從科幻電影關心你的身邊人〉
https://vocus.cc/filmaholic/5a420906eceaedd6be918da7
下面這條「[ 雷] 外媒對 Cats 《貓》的影評整理」真是笑話集錦:
https://moptt.tw/p/movie.M.1577136781.A.FBB
看完《貓》的各類負雷介紹之後,忍不住回想起許多電影中可愛的喵星人,也讓人格外懷念《驚奇隊長》的可愛呆頭鵝。
〈電影中的經典喵星人……〉:
https://tw.youcard.yahoo.com/cardstack/c659a9b0-4a1e-11e9-850f-fd69909458f2/%E9%9B%BB%E5%BD%B1%E4%B8%AD%E7%9A%84%E7%B6%93%E5%85%B8%E5%96%B5%E6%98%9F%E4%BA%BA%E2%80%A6%E2%80%A6
丹麥女孩 意思 在 愛看電影的波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波妞評新片【當愛未成往事】- 不管距離多遙遠,愛能帶你回到我身邊。
個人評分:【 6 / 10 】
擁有眾多粉絲的德國大導演文·溫德斯,早期擅長以公路電影去敘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喜歡旅行的他,總將自身經歷融入到電影中,將不同國家的風俗民情及文化聚歛在一起,讓電影總是充滿著許多文化衝擊,最後創造出能夠讓人產生共鳴的電影。拍攝風格以清新抒情、運鏡優美著稱的他,除了公路電影,在紀錄片界也是鼎鼎大名的高手,例如:《尋找小津》、《樂士浮生錄》、《薩爾加多的凝視》等等,也被世人稱為當今影壇最具宏觀視野與洞見導演之一。在他觀看這部小說後,他十分喜歡這個劇情,於是他找來《X戰警》系列詹姆斯麥艾維及《丹麥女孩》奧斯卡最佳女配角艾莉西亞薇坎德主演,這樣的組合真的很吸引人,相信不少觀眾都是為了男女主角及導演這個黃金組合去觀賞電影的。
片名submergence,意指淹沒、沉沒的意思,就像男女主角被淹沒在愛裡一樣,難以呼吸、卻又是一段濃厚且不可或缺的愛情。詹姆斯麥艾維在片中扮演一位情報人員,艾莉西亞薇坎德則是海洋生物學家,兩人相識過程十分平凡,但卻在這次萍水相逢,他們遇見彼此一生的摯愛。這部電影不僅僅是一部愛情電影,片中講述的內容也十分多元,從大自然的海洋生態,到伊斯蘭國恐攻的國際情勢議題,讓人在這部片除了感受浪漫愛情外,也接受到不同領域的新知識。這部片的畫面依舊保持著導演的風格,畫面很優美,也利用水這個元素,將畫面融入了水這個概念,讓畫面有如片名一樣,沉沒在愛情裡,似乎也在比喻兩人的愛有如大海般深厚,卻也讓兩人感到難以呼吸。
女主角一生的夢想就是去瞭解海底深層的秘密,想從中探討生命的起源,但男主角卻是想要解決恐攻事件,讓世界能夠和平,改善非洲人民的生活,兩人的抱負都很崇高,但兩位的差異卻很大,女主角關心的是過去及未來,但男主角關心的是現在,片中有一幕,能看出來兩人對於彼此的領域是多麼的陌生,也有一些先入為主的觀念,導致兩人有些許分歧。當男主角試圖告訴女主角他在做什麼,但女主角最後說:「那不是我的世界。」人很難跨出自己的舒適圈,就像氣候變遷及恐攻議題,是現今世界面臨到的問題,也是全人類的問題,但卻要分成一群一群的,有人關心氣候,有人則關心恐攻,因為不是人人都能跨出舒適圈,這也是導演試圖要告訴觀眾的東西。
這部片試圖要探討的東西很多,在主角設定上,就選了兩個相差甚遠的職業,讓觀眾藉由電影去瞭解這些議題,甚至讓觀眾產生解決問題的意願。但卻未將愛情這個元素掌控好,導致電影後半段看起來,讓觀眾很難有共鳴,如果能將兩人相識到相愛的過程,更加濃烈、刻骨銘心點,後半段兩人分離的等待,絕對會讓觀眾十分有感觸,甚至產生共鳴。
原文連結:https://movie.yam.com/Ent/Article/20180626203372
本文為 YamMovie-電影網站-邀稿,文字版權為本人及yamMovie電影特區共同所有,非經同意不得轉載使用
-
--
親愛的粉絲們~波妞已經推出每周固定單元囉!!
每週一【波妞聊演員】【波妞聊導演】
每週三、五 【波妞評舊片】
除了以上這些固定單元,也會時不時介紹新片及新片短評
歡迎粉絲們一起來討論,記得要準時收看喔!!
威視電影
#現正熱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