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日本不知幾多次,城堡不知去了幾多個。
然而,這並不是因為我去得特別多,只是因為我沒有用心去記。現存天守加上只餘下石碑的城跡,粗略估計應該30個吧?
要數香港人印象比較深的城堡,全世界都會記得連旅行團都會帶你去的姫路城和大阪城?
再數落去,識得搵遊客錢全個城下町都打卡位的犬山城、看城堡還是遊船河不要分那麼細的松本城、為了屋企細路最鍾意的熊本熊一家大細朝聖的熊本城、打機打得太多印象會深刻但北條早雲沒有住過的小田原城⋯
以上的城堡,特徵是全部都「影得好睇兼容易去」。在座各位讀者臥虎藏龍(只是謙虛或者懶打字),其實大家都去過不少,而且好多人肯定比我要多。
作者孫實秀是全球第二名(第一名是大阪人)用最短時間制覇200名城的攻城師,所以應該說是外國人裏面第一名吧。
雖然書本6月已經到手,8月中才仔細讀完。最初拿上手以為不會太深奧,輕敵心態完全錯誤,最後花了四天、每天兩小時,總算由頭到尾一字不漏讀完。每天臨睡前看兩小時書本遠離網路世界,心神預備下次旅程、還可以促進睡眠質素。
作者用城堡做主線順序講日本歷史,困難之處在於作者假定讀者已經有一定程度的日本歷史水平。第一章開始討論的上古歷史,還牽涉到唐朝以及朝鮮的外交關係,豐臣秀吉年代就有明朝相關的少量歷史。
沒有中國歷史朝鮮歷史的根底還好,我在桓武天皇、阿弖流為這些征夷部份花了最長的時間去搞清楚各種各樣細節。這是因為講述太宰府水城以及東北的多賀城作為行政中心部份的兩個篇章,古到我完全沒有印象,閱讀的時候真是心底裏講句「學到嘢」。每個篇章還加入了灰色格子講解歷史上的冷知識,例如「征夷大將軍」名字的來源、電影《清須會議》拍攝的地方其實是長野縣松代城等等。
我自己比較喜歡的上古部份是千早城幾場戰爭部份,一來楠木正城跟真田幸村與源義經並稱日本三大悲劇英雄,大河劇《太平記》本身又吸引;二來結合了真實歷史以及文學作品比較,這種角度我個人都喜歡(其他讀到死死下,還要一面看書一面Google背景)。
足利幕府部份過後終於柳暗花明,戰國部份打後都沒大問題。所以各位讀者朋友們,要是戰國及以後的歷史都有基本概念,相信往後篇章不會太消耗精神或者黑人問號。
明治維新部份,佐賀鹿兒島萩高知四城真正我全部都要。雖然把薩長土肥拆開四個城堡表面是四個篇章,之間卻環環相扣。大政奉還西南戰爭戊辰戰爭箱館戰爭這些近代歷史資源豐富,相比上古歷史部份的資料蒐集,刪減取捨才是艱難之處吧!
會津若松鶴城我就不評論了,因為私心一定會加分。灰色格子冷知識部份講山口縣以及福島縣百多年來依然有牙齒印,我很推薦。我知道好多人關心土方歲三(我是因為和泉守兼定和藤原龍也開始留意),箱館戰爭部份都寫得流暢易讀。
留意到雖然講的是日本史,但由於用城堡做主線,部份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在書本中是沒有出現的機會。例如海上東鄉、陸上大山兩位都沒有出現過,乃木希典出現過一次,反而山川浩出現了兩次,連佐敦那條白加士街「白加士」都有在大政奉還無血開城中粉墨登場。
《從名城讀日本史 30座名城× 32個歷史事件》由台灣大塊文化出版,香港各大書局以及台灣博客來均有代售。
書名數字透露玄機,有兩個城堡重複,分別是二條城及鹿兒島城。心水清大概會猜到這兩個城堡在歷史上有幾舉足輕重吧!
日本每天感染確診數字屢創新高,開關遙遙無期,各位香港朋友不妨試試落去各大日本城買定可樂薯片,在冷氣室閱讀這本書,精神上遠走他方,穿越千年博古通今一番吧。
P.S. 看完鹿兒島城就買了一直不捨得買的薩摩切子,古董明信片裏的名古屋城又突然多了背後的故事。
——-
博客來入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2601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日本京都市和京都府南部、滋賀縣西部及大阪府的部份地區共同組成了「京都都市圈」,是「京阪神都會區」的一部份。自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到1868年明治天皇東京奠都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長年的歷史積澱使得京都市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跡,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鎮之一。京都的一些傳統民俗祭典,諸如葵祭...
二條 天皇 在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始食嗜詩《小倉百人一首》第十七首
千代遠古早,神事赤未聞
龍田川紅葉,水染豔唐紅
ちはやぶる、神代も聞かず、
竜田川、からくれないに、水くくるとは
-
龍田川源自奈良,自古就是賞楓的名所。此一描述,龍田川的瀲灩秋光,潺潺如綢緞的楓葉飄落,即使是在遠古的神話時代,仍是難得一見如詩的風景。
作為戀歌總集《小倉百人一首》無不以文字讚頌當時文人雅士的愛戀。而此詩作者,在原業平,不僅是《伊勢物語》筆下的主角原型,本人亦是位風流倜儻的人物。
據傳此詩就是他在皇宮中,見到二條天皇的皇后繪製在屏風上的龍田川楓紅景色後,為之傾慕所作的詩,因此這也是一首愛意深藏的詩歌。
爾後的日本動漫《花牌情緣》日語名「ちはやふる」就是源自於此。
以競技歌牌的《百人一首》為背景,將主角們的故事,
巧妙又古典的圍繞在一首首附庸風雅的古詩,
與現實分合曖昧的情感牽絆之中。
此詩也是女主角「綾瀨千早」的代表詩歌,
意指女主角自幼對競技歌牌的熱情。
喜愛古詩詞吟詠風韻的讀者們,
不妨從《花牌情緣》的視角,品味古今戀語的字字珠璣。
這首是不是也讓人聯想到《名偵探柯南》
某一部電影版的名稱呢?😉
▍百人一首 >> https://bit.ly/3tusEM1
▍花牌情緣 >> https://bit.ly/38FPJD9
▍名偵探柯南電影 >> https://bit.ly/2OrJV9L
▍全集中閱讀.瘋動漫 >> https://bit.ly/3cF1gUu
-
🎉 歡 慶 誠 品 32 歲 生 日 🎉
3.12 ── 3.21 立即報名,領優惠!
誠品線上/門市 消費同步累計滿額回饋購物金
滿2000送200,最高滿萬送千
再領百元抵用劵&專櫃優惠劵最高現折$1,000
-
看生日慶 #活動詳情 >> https://bit.ly/3bXOaRY
生日 #購物金 大放送 >> https://bit.ly/3dr6NA9
#誠品線上 獨家商品 >> https://bit.ly/3dYXHLl
#中文書 #圖文漫畫 #動漫畫
二條 天皇 在 黃智賢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黃智賢: 台灣當然是中國國土
最近台獨團體在各大媒體刊登廣告,用各種低級謊言,扭曲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謊稱台灣不屬於中國,說台灣沒有光復,只有軍事佔領!
這些陳年謊言,也是台獨洗腦台灣人的基礎。
所以,讓我們再看一次歷史。
1
1895年,清朝政府在甲午戰敗後,被迫簽訂割地賠款的馬關條約。
賠款,是賠付二億兩庫平銀,分期還要付利息。
割地,是割讓遼東半島,和台灣與澎湖。
但俄、德、法因為不願日本獨吞遼東,所以三國干涉。
中國於是用3000萬兩白銀,把遼東半島贖回。
大清被迫割讓台灣,不止台人悲憤。
國人憤慨,所以有公車上書。
所以孫文推翻滿清,割台也是一大動力。
可憐被日本欺淩的,是大清。
條約簽訂者,是大清帝國與大日本帝國。
但大清,當然就是中國。
這2億3000萬兩賠款,是當年日本年度財政收入的四倍以上。
2
1943年,中美英三國領袖,蔣介石,羅斯福,邱吉爾舉行開羅會議,會後發表開羅宣言(Cairo Declaration),意在對日本招降,而俄國史大林事後也追認。
關於台灣,宣言使用的文字是“日本從中國所竊取的所有領土,如滿洲和台灣澎湖,應歸還中華民國。"
(and that all the territories Japan has stolen from the Chinese, such as Manchuria, Formosa, and the Pescadores, shall be restored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從中國竊取的,要歸還中華民國,表明在國際法上,中華民國繼承大清。
3
1945年7月26日,日本已是強弩之末。由中國蔣介石,美國杜魯門,英國邱吉爾,俄國史大林聯名發表波茨坦公告(Proclamation Defining Terms for Japanese Surrender
Issued, at Potsdam)。
這是同盟國對日本的最後公告,有不容懷疑的效力。
其中回顧中美英三國共同戰勝日本的決心,使用的中國名稱,是Republic of China。因為當時而言,China當然就是Republic of China。
更重要的是,第八條重申,開羅宣言的條件,必將實施。(The terms of the Cairo Declaration shall be carried out .)
所以,開羅宣言的國際法效力,已經由波茨坦公告100%的完成了。
4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昭和天皇”發表“終戰詔書”,宣佈日本接受同盟國的要求,無條件投降。
9月2日,在密蘇里號上,日本簽署了“降伏文書”。
"終戰詔書"的對內版本文字是“朕已飭令帝國政府通告美英中蘇四國,願接受其聯合公告”。
這裡出現的中,就是中國。而這個公告,就是波茨坦公告。
所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公告重申了開羅宣言,開羅宣言則要求日本歸還從中國竊取的領土,特別是滿洲和台灣澎湖。
還要怎麼躲閃台灣是歸還給中國的事實呢?
5
1952年的舊金山和約,是要處理日本戰後地位,以美國為首,大部分二戰的日本交戰國參與,跟日本簽署的和約。
其中第二條,日本聲明放棄對台灣、澎湖等島嶼。
台灣主權未定論者,最喜歡拿這件事說嘴,說日本放棄台灣,可沒有說要還給中國。
問題是,於國際法,台灣早已完成交還給中國的一切條件了。
之所以中國沒有參與舊金山和約,是因為當時國共內戰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成立,但聯合國和美國仍然承認蔣介石的中華民國代表中國。
所以,台灣還給中國,是鐵板釘釘的事。
搞清楚,事實上,並沒有”台灣地位未定論”這回事。
有的,只是”誰才代表中國”這件事,當時國際沒有定論。
而聯合國當時的中國席位,是由中華民國代表。
中華民國治理的領土,只有台澎金馬。
如果台灣不是歸還給中國,這怎麼可能發生?
6
直到1971年,聯合國通過2758號決議文,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席位。
1979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基礎,是建交三公報裡的“台灣與大陸屬於中國,世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整個中國”這些前提。
不管是大清帝國,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中國。
台獨當然還會說什麼,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宣言不是正式條約,沒有效力。
這當然連駁斥都不值得。
因為,日本投降的降伏文書,都承認了。
昭和天皇的"終戰詔書",都承認了。
還要怎樣個承認法?
如果讓日本帝國投降的前提波茨坦公告,還不叫有效力。
那將讓國際法學者無語,因為反智已達人類無法企及的巔峰。
7
台獨真要和約證明?
行!
台獨跪舔仰望的日本,就親自簽了條約,打臉台獨。
日本曾跟兩岸政府,各自在不同時間簽訂了和平條約。
條約上都明白表示,日本歸還台灣給中國。
8
1952 年 4月 28日,日本與在台北的中華民國政府簽訂的《中日和約》,第四條:
"茲承認中國與日本國間在中華民國三十年即公曆一千九百四十一年十二月九日以前所締結之一切條約、專約及協定,均因戰爭結果而歸無效。"
意思是,雙方宣佈包括《馬關條約》在內的不平等條約,完全無效。
日本再次承認,台灣歸還中國。
當然,台獨又要賴啦,說日本片面作廢了那個和約。
問題是,日本在幾十年後片面作廢,能夠推翻前幾十年與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來往嗎?
你不承認台灣屬於中國,還能跟台灣的中華民國官方來往?
9
1972年 9月 29日,中日發表聯合聲明,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國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並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立場。"
所以日本在中日和約上,自己再次承認了,台灣歸還中國,屬於中國。
10
歷史上的事實,可沒有那麼容易抹去。
哪管你是多麼台獨腦殘,多麼想要欺祖背宗!
台灣就是中國國土。
台灣人,就是中國人。
(感謝美國加州灣區愛國僑胞,募款刊登於11月5日世界日報 )
二條 天皇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日本京都市和京都府南部、滋賀縣西部及大阪府的部份地區共同組成了「京都都市圈」,是「京阪神都會區」的一部份。自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到1868年明治天皇東京奠都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長年的歷史積澱使得京都市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跡,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鎮之一。京都的一些傳統民俗祭典,諸如葵祭、祇園祭等已舉辦超過千年,成為京都獨有的風景。京都市的部份歷史建築在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名義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些因素使得京都吸引了眾多觀光客,2008年造訪京都的日本國內外遊客數便已突破5000萬人。京都也是日本重要的工業城市,其中又以傳統產業和電子產業最為重要。京都是日本最重要的文化教育城市之一,市內共有37所大學,每百萬人平均擁有大學數量和學生佔人口比例都在日本大都市中居首。京都市內主要的河川有桂川及鴨川等。鴨川位於京都市的東部,河道兩岸廣植櫻花等樹木。每逢夏季常有眾多市民和遊客在鴨川的河床灘上納涼,成為京都獨特的風景線。而桂川也流經嵐山等著名景區。兩條河流在南區及伏見區交界處合流,注入淀川水系。和日本其他河流一樣,京都市內的河流大多短小湍急,容易發生洪水。在平安京時期,京都就多次遇洪水侵襲。即使在現代,每逢颱風過境造成集中豪雨時,京都市內河川的水位也常會在短時間內大幅上升造成洪水。京都在其開發早期是一座計劃城市,市內道路類似棋盤,極為規整,且許多平安京時期的路名沿用至今。也正因如此,和日本其他都市常用町名(類似中文世界的「里」)來表示地址相比,京都多使用道路名稱來表示地址。而京都市內的路口也和日本其他地區大多採用附近地名不同,多合成兩條道路的名稱作為路口名,如「四條河原町」這一地名就是得來於因其位於四條通和河原町通兩條街道的路口。京都盆地自舊石器時代開始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在繩文時代,位於現今京都市東北部的北白川地區和山科盆地的丘陵地區已經有集落出現。到了彌生時代,平原地區也開始有集落出現。進入5世紀後,渡來人貴族秦氏開始在京都居住,其在京都盆地興修水利,此為京都地區大規模開發之始。奈良時代末期,桓武天皇為了擺脫奈良佛教寺院勢力的影響,於784年將首都從平城京(今奈良市)遷移到長岡京(今長岡京市)。然而僅過了不到10年,桓武天皇在和氣清麻呂的建議下,於794年將首都又遷到位於山城國的平安京(也就是現在的京都市),自此開啟平安時代,也開始京都作為日本首都的歷史。平安京的選址參考風水思想,並且效仿中國的長安和洛陽,是一座傳統的市坊制都市。平安京南北長約5.2公里,東西長約4.5公里。天皇居住的大內裏位於平安京的正北,以朱雀大路為中心,城市分為右京(又稱「長安」)和左京(又稱「洛陽」)兩個對稱的部份。平安京堪稱是一座規模宏大且規劃嚴謹的東亞傳統型的計劃城市。進入17世紀後,德川家康取代豐臣家,成為日本的統治者。德川家康將幕府設在江戶,但京都仍然是日本的國都所在地。德川家康雖然新建二條城,並以其作為京都新的都市核心,然而京都整體的都市空間仍然維持豐臣秀吉時期的格局。1788年,京都市內發生天明大火,是為京都史上最大的一次火災,市區幾乎完全被毀。然而之後京都很快實現復興。位於眾多街道交匯點的京都是當時日本全國的商業物流中心之一,眾多豪商巨賈聚集於此。京都也是當時日本最重要的宗教文化都市,京都的文化人在神道、佛教、儒學、蘭學等學術領域建樹頗豐。江戶時代的京都和大坂、江戶並稱為「三都」,是代表日本的大都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京都市是日本城市中較少遭到美軍空襲轟炸的都市,因此京都市是日本少數仍然擁有豐富的戰前建築的城市之一。為了降低空襲造成的損害,堀川通、御池通、五條通沿線的建築被強制拆除,卻也提供之後拓寬道路的空間。然而卻也正因為舊市區保存較好,導致市中心很難修建新的道路和公園,使得京都市中心地區的道路面積率和公園面積率極低,並且都市更新也進展較慢。1964年10月,東海道新幹線開始通車,極大的促進京都觀光產業的發展。1978年,京都市電被宣告廢止,地鐵取代市電成為京都市內重要的交通方式。這些事件都象著着戰後京都都市空間的巨大變化。進入平成時代之後,在平安遷都1200年之際的1994年,京都的多處古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京都已成為日本具代表性的觀光都市和文化都市。
二條 天皇 在 中世の皇位継承05 平治の乱 二条天皇と後白河上皇の対立 ...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