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馬拉松
Tags: 二水馬拉松
品康 Pikong WU
About author
2015年畢業於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院薩克斯風碩士班,師承世界重量級
古典薩克斯風大師包恩坎普 (Arno Bornkamp)先生。
台灣台中后里人,先後就讀於七星國小、后里國中、嘉義高中、國立台 北藝術大學、 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院,主修薩克斯風,師事包恩坎普 (Arno Bornkamp)、蔡佳修、 李賢、陳俊宏;副修鋼琴師事 Gert Jan Vermeulen、張嘉玲、陳萱尹。
現任彰化高商管樂團及校友聯合管樂團指揮,與亞洲首席女DJ Cookie 為長期固定合作夥伴,定期巡迴演出。
演出與獲獎經歷:
2016年度全國音樂比賽,帶領彰化高商學生樂團參賽,分別拿下B組管樂團合奏組第二名以及銅管五重奏室內樂組第一名的佳績
2016年8月7號於彰化演藝廳,帶領彰化高商管樂團校友聯演音樂會大受好評
2016年與亞洲首席女DJ Cookie 曾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及W Taipei Hotel ......等合作演出深獲好評
2016年二月與台灣知名長笛家莊清霖先生獲邀至中國洛陽市舉辦大師班 、大師班講座以及個人獨奏會演出
2015 年八月與 Amigo Saxophone 在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 (NAFA) 做現代 劇場音樂演出大受好 評,十月獲邀至法國巴黎演出肢體即興,與國際薩克 斯風演奏家李賢先生與台灣著名詩作家劉克襄合作同台
2014 年獲邀台北藝術大學、實踐大學及雲林科技大學做巡迴演講音樂 專題講座
2014 年四月 24 號於台灣國家音樂廳與恩師包恩坎普(Arno Bornkamp)先 生及台灣知名鋼琴家吳思慧同台演出阿根廷作曲家皮耶佐拉探戈四季
2013 年六月份取得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院鋼琴評鑑考試 (side subject) 獲 得評審一致 通過拿下最高榮譽“Cum Laude“
2013 年於巴黎布洛涅-比楊古大賽進入準決賽, 2013年吳文欽與丹麥作曲家 Jesper Ankarfeldt 及臺灣小提琴家鄭惠文進
行「台灣民謠計畫,於台灣及荷蘭兩地演出
2013 年八月與 Amigo Saxophone 在亞洲香港、澳門、新加坡及馬來西
亞巡迴演出
2012 年成為 Amigo Saxophone 團員,於第 16 屆世界薩克斯風年會(蘇格
蘭)大會 演出獲得好評,另外仍在比利時及新加坡等地巡迴演出; 2011 年四月獲得新逸藝術音樂新秀比賽青年組總冠軍;
2010 年與台灣知名長笛家莊清霖先生的唐律長笛團合作改編作曲家布 魯赫“晚禱” (原為大提琴作品)於台北中山堂協奏演出大受好評,並於年 底獲邀至法國巴黎巡 迴演出;
2009 年於第 15 屆世界薩克斯風年會(泰國),與 TUNA 薩克斯風四重奏在 大會中 演出;
2009 年與摩斯漢堡企業合作錄製薩克斯風個人專輯,同年七月份榮獲第 一屆全國 薩克斯風超稜鏡比賽大專獨奏組第一名及重奏組第二名;
2008 年獲選為台灣古典音樂協會新秀,並拿下台北藝術大學「關渡新聲 」協奏曲與 獨奏室內樂雙料選拔賽優勝;
2007 年前往新加坡參加亞洲盃音樂比賽拿下銀質獎,同年於第一屆台北 青年管樂 團協奏曲大賽獲得第三名;
2005 年以薩克斯風全國第一名成績考進台北藝術大學;
文欽熱衷於各式各樣的演出活動,除了在音樂方面的演出外,更參加現 代劇場的 演出活動及課程,現代默劇課程師事 Virag Dezso 與 Ide van Heiningen 在MAPA (Moving Academy for Performing Arts) 作課程訓練及 與其他歐洲舞蹈藝術家合作演出, 曾在阿姆斯特丹 Muziekgebouw 的大 型音樂廳演出,在肢體開發過程當中讓從小學音樂的文欽對舞台表演的魅力更加成熟。曾以肢體表演藝術家的身份獲邀在 Semaine des Cultures étrangères/Chant d’ombre et de lumière / 2015 年巴黎外國文化週活 動大會上演出,對舞台表演上的信心更是許多的鼓舞。
曾參與 2012 年金馬獎最佳短片獲獎作品“小偷”的作品拍攝;也曾參與 過京劇 “遊園驚夢”的幕後音樂製作工程;與台灣著名的“拉縴人合唱 團”更是有多次的 合作演出經驗;各樣不同演出形式豐富了許多不一樣 的舞台經驗,在藝術表演的路 上從合作中學習,從學習中成長......
Wen-Chin Wu born at 16th April 1987, a saxophonist who graduated from Conservatory of Amsterdam (Holland),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Taiwan), student of Arno Bornkamp, Kenny Tsai, Shyen Lee.
Wu began the music education of saxophone at the age of 15, and had shown his great talent while beating out all other candidates who aimed to enter the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the best conservatory among the rest in Taiwan in 2005.
Wen-Chin Wu has widely interests in different areas of music and shows his passion by taking parts in music festivals, including the Canada choir music festival “Powell River Kathaumixw” (as baritone singer, TNUA Choir) in 2006 and the 15th 16th Saxophone Congress in Bangkok and Scotland, 2009, 2012. During the Amsterdam Music studying, Wu studying Piano as his side subject with Gert Jan Vermeulen, in 2013 he got the grade “Cum Laude” with the piano playing, and also invited playing in different concert project as a pianist.
Apart from the area of classical music, Wu actives in various types of art performance. He acted in the Broadway Musical play “Follies” (as “Ben”), produced by TNUA in 2008. He was also invited to record his own commercial album “The Tempted Saxophone of Wen-Chin Wu” by MOS Burger, one of the biggest burger chains throughout Asia in 2009, and even joined the making of theatre music of “Wandering in the Garden, Walking from a Dream” in 2011. He proved his administrative capacity as well by holding the post as the President of the Student Society, Music Department of TNUA in 2006.
Wu is participating the Studio MAPA Nederlands (Moving Academy for Performing Arts - Amsterdam), Working with dancers and giving the theater performances. Doing the projects with the New Music with theater elements. Work with composers and dancers such as, Virag Dezso, Che Sheng Wu, Tiffany Ku, I-lly Cheng, Vanja Schoch, Manu Sanchez Garcia……
品康 Pikong A Charismatic performer with different talents / Arno Bornkamp 富多樣不同天份的超凡魅力表演者 / 包恩坎普
品康 Pikong A Charismatic performer with different talents / Arno Bornkamp 富多樣不同天份的超凡魅力表演者 / 包恩坎普
二水馬拉松 在 [心得] 初馬,戀戀二水跑水馬拉松- 看板Road_Running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約莫一個月前,我在二水完成了人生第一場馬拉松。本
來是沒有打算要寫心得的,直到女友傳了電視節目介紹
二水馬拉松的影片給我(見註),看了之後甚有感觸,
於是敲出這篇文。
筆者從事學術研究,但身分到不久前其實一直都是替代
役,服役地點在花蓮鄉下某醫院,輔助社工相關的工
作。平日勤務就是跑「關懷據點」,所謂關懷據點就是
鄉里巷弄間所設置的活動中心或社區發展協會,白天由
外人來提供課程或活動,中午供餐,創造誘因迫使老人
家出門、社交、維持功能。這是最最最初階的長照機
構。
花蓮縣到處皆是如此:工作短缺,人口外移,走不遠的
在花蓮、玉里市區,走得遠的到了台北甚至中南部,留
下父母公嬤在家裡。服役一整年,我只在鎮上看過一次
孕婦,兒童已是稀有動物,更遑論夜半嬰兒的哭鬧聲。
於是,走不了的老人在田野間凋零,而鄉村也緩緩步向
死寂。
歸根究柢來說,工作機會短缺只是鄉村沒落的表面因
素,缺乏社區意識才是真正要害。社區意識是一種核心
價值、一種擇善固執,然後在此之上建構出該社區特有
的文化、互動習慣及社交網路,並引以為傲,進而推廣
之社區外的地方。我們不求小鄉鎮製造強大的人口拉
力,但一個社會總是有謀幽靜的人、總有務農的人、有
想對家鄉做點貢獻的人、有把田野看得比耀眼霓虹重要
的人,只要能吸引這些人回鄉、入鄉,那小鎮重拾活水
就不是難事;只要社區參與足夠,就不怕入鄉者不願久
留佇足。
我相信最佳的範例應該是日本各地的祭典廟會等,但我
對日本不甚了解,舉不出具體實例;對歐洲比較熟,拿
他們成功的例子回來跟台灣比較,其實我們的素材、創
意和有心的人都不會比國外少,卻往往輸在社區居民參
與度。你要說在地居民不重視固有文化也好、重視的不
懂行銷也好、保守不願做新嘗試也好、覺得無趣也好、
甚至對傳統感到自卑也好,無論實際原因為何,都不改
台灣社區營造者力有未逮的事實。
鄉村凋零不是台灣東部的專利,西部肯定也有類似情
形,而二水馬拉松似乎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二
水工商不發達,人口老化屬彰化最嚴重;本來就有跑水
節,只是知名度有限,而隔壁的田中靠馬拉松行銷大紅
大紫,同樣都「跑」卻兩樣情,二水鄉民怎能不吃味?
於是,二水跑水馬拉松就這樣誕生了。
筆者跑步只是跑健康的,本來喜歡球類運動,可是畢業
後嫌找球友麻煩,因此開始慢跑。跑了五年,報過半馬
成績也算滿意,秉著人生應該至少要跑過一場馬拉松的
想法,便想今年來挑戰看看。
這是初馬,甚至有可能是唯一馬,因此當初在選擇賽事
時有點挑:不要山路、不要十月以前因為太熱、希望在
中部、補給要有誠意、要有社區特色。以上敘述怎麼看
都像在講田中馬,無奈田中馬太熱門抽籤抽不到,於是
在閱過板上心得文之後,就跑去報了同一個主辦單位辦
的二水馬拉松。無論如何,我只希望這1000塊報名費要
花得值得,跑起來要爽就是了。
個人半馬的最佳成績是1:53:45,同級選手跑全馬是有
機會挑戰4小時的,可是我抓自己練LSD的時間去推,再
怎麼理想頂多也只有4小時15分,合理低標則是4小時30
分。這反差的原因是筆者實在太懶又太混:太熱太冷不
跑、天黑下雨不跑、工作太忙不跑、吃飽後兩小時半以
內不跑(會肚子痛)、晚上要聚餐沒空跑、不照課表照
心情跑等等。比賽前一個月,花蓮開始下連續陣雨,正
巧適逢筆者退役、同學結婚,飯局吃不完,不僅不練習
又增加了一堆體重,等到了比賽勢必有罪受。
起跑當天的天氣很不錯,不算太涼但不會酷熱,因此前
半馬跑得很舒服,花了2小時11分,當中好像13-21km是
下坡,我還趁心率允許時偷了一些速度。二水馬的特色
是在21km的地方可以下水圳跑,本來打算連鞋子都不換
直接衝下去玩,結果看到階梯上擠了好多人時,討厭排
隊的病立即發作,所以最後決定跑正常賽道繞過去。
在此之前,我個人最遠的練習距離只有25km,當初是有
打算要跑一次33km好好撞一次牆的,只是沒找到時間
練。結果比賽到28km處時右腳板(腳背的部分,真怪)
開始疼痛,掉到起跑時的速度,等到32km時痛到受不
了,只好用走的。
於是,初馬還是無可避免地炸裂了,本來以為心肺會是
瓶頸,沒想到最後竟然是腳底板扛不住。走100m,跑
300m,然後再走100m,再跑300m,不斷循環,最後五六
公里每個官方或私人補給站都免不了進去逛一下。我還
依稀記得在某站看到啤酒時心動了一下,只是那時理智
還佔上風所以沒做傻事;倒是我前方的大哥,都跑過頭
了還繞回來,塞了兩罐在口袋裡才肯繼續前進,嘻。
我最後的成績是4:43:42,比自己原本設定的低標還晚
了14分鐘,但在領取完賽禮──一顆超漂亮的大白柚
──時,那些關於腳底板的反省頓時都拋到九霄雲外去
了。剛剛賽道上才在想怎麼這麼多透天厝裡都擺了好多
白柚金字塔,這回名產竟然就直接送給選手們當伴手禮
品嚐。
結合跑水傳統、名產白柚以及在地社群啦啦隊,二水馬
是個充分融合地方特色並且要全鄉總動員的馬拉松。當
地方老人家對跑者吶喊、加油打氣時,殊不知,跑者參
與比賽也反倒給予服務社區的長者們一種無形的鼓勵,
因為慶典活動只要有人參與,其美便不在活動本身,而
是在用心準備籌劃和期待的過程。此過程終有助於營造
社區共同情感,成為在地居民共同記憶之一部份,很高
興二水馬能夠如此成功。
社區營造有千千百百種可能而非只是馬拉松,期許各地
社群走出自己的路,讓台灣更宜居、更以自己的文化為
榮。
註:民視異言堂介紹二水馬的影片。
第一段介紹二水跑水節:
https://youtu.be/x3f1dRN1whE
https://youtu.be/9oeceL7TS7A
https://youtu.be/30umuNsAZ5s
--
Statistiquement tout s'explique, personnellement tout se compliqu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92.239.40.11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oad_Running/M.1512955888.A.6A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