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你也曾在家辦公或遠距上課嗎?
#圓展(3669)全球視訊會議大廠,八月營收創新高,年增+51.47%
主要產品: 數位監控系統、數位類比混合式監控系統、網路影像伺服器、網路監控相關週邊
-
視訊會議訂單發酵,旗下的視訊、教育兩大需求都很夯,疫情帶動旗下視訊會議產品需求強勁,尤其不少國外學校採取在家上課,近兩個月營收年增率都高達倍數成長,顯示基本面強勁。
第3季本是教育市場的旺季,歐美、中國各地的返校需求,推升可應用於遠距教學、互動式學習的相關產品需求。
因應終端需求,日前推出新款USB視訊會議攝影機,已取得微軟Teams、Zoom及谷歌Hangous的官方認證,後續營收大家可以持續關注囉~
-
🏃♀️國內外競爭廠商:
台達電、佳世達、杭特、云辰、昇銳、陞泰、晶睿、天鉞電、特佳等;國外廠商則包含Toshiba、SONY、Sharp、Panasonic、LG Electronics、Verint Systems、三星電子等。
-
#修正式價值投資模組 94 分
👉近7年中5年自由現金流為正,有兩年呈現負值,故被扣了6分。
綜觀分析從各個面來看,雖說總體被扣了6分,月營收的年成長率連續個月上升,成長率連續三個月上升,成長加速。
🆘在智能警訊提示的部分
毛利率連續2季下降的部分還是得多多留意下
-
關於這樣一個前段班的公司,你怎麼看待他呢?
📢歡迎留言和我們聊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啵緹Bot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聯盟戰棋 #英雄聯盟 #TFT #菁英 #新手教學 #challenger 🎮 AweSun遠端程式下載連結:https://bit.ly/3CEa3lR 《獎品禮券:TJZTKHC33Z》 👉🏻 獎品禮券使用規則: 前200名可兌換7天的遊戲版會員 👉🏻 兌換期限:至2021年10月14...
云端伺服器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近幾個月,在AI賦能未來醫療的思考特別多,受美國「WIRED連線」雜誌邀請撰寫了一篇專欄文章。我相信十幾年後,不少國家和地區的醫療體驗在AI賦能的作用下將發生根本性改變。
原文刊於「WIRED連線」雜誌英文官網:
Covid-19 Will Accelerate the AI Health Care Revolution
https://www.wired.com/story/covid-19-will-accelerate-ai-health-care-revolution/
中文翻譯來自創新工場微信公眾號 2020-5-22
新冠大流行將加速醫療AI革新
—————————————
2020年元旦前夜,一家位於加拿大多倫多市的人工智能(AI)企業BlueDot捕捉到一些異常:中國武漢市海鮮市場周邊出現多起罕見肺炎病例,BlueDot迅即反應,運用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技術,結合大數據和定位追踪,迅速向合作的政府部門和公共衛生機構客戶傳送警報並報告擴散狀況。BlueDot所監測到的異狀,正是數月後撼動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這比世界衛生組織首度公開警示新冠病毒的時間還要早上9天。
BlueDot的AI平台示範了人工智能技術對重大疫情能起到早期預警的功用,過去幾個月裡,AI在這場全球抗疫戰的許多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從疫情預測到篩檢,從接觸警示到快速診斷,從前線無人配送到實驗室藥物研發,人工智能助力防疫派上了不少用場,為特定場景應用賦能。
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AI技術的創新應用也在各地相繼落地。在韓國,基於地理位置的信息傳遞已經成為控制病毒傳播的重要工具,當人們靠近確診病例時,就會收到基於位置的緊急信息提醒。在中國大陸,阿里巴巴推出的AI算法能夠在20秒內診斷出疑似病例(比人類檢測快了近60倍),準確率高達96%。無人配送車輛很快被投入到人類難以承受的場景,代替人類執行高傳染風險的運輸任務。湖北、廣東等省份的多家醫院相繼使用機器人為病人或被隔離家庭運送食物、藥品和物資。而在美國加州,電腦科學家正在研發能遠程檢測獨居老人健康情況的系統,一旦老人出現身體異常症狀,系統就會發出即時警報。
不過,目前人工智能在公共衛生體系的應用仍顯零散也未成體系。坦率說,過去四個月內,AI在抗疫之戰中的表現並不十分突出,我最多只能給它打分“B-”。新冠大流行暴露了我們的醫療系統的脆弱性:預警響應不充份、通報信息不精確、醫療物資分配不均、醫務人員超負疲憊、醫院病床緊繃、疫苗研發週期長等諸多痛點。當然,AI的零散表現也有客觀原因:醫療體系可說是現代社會各類運轉體系中最為複雜、陳舊不堪且難以變通的一種;且在新冠疫情襲來之前,我們並沒有真正意識到醫療體系問題的緊迫性,沒有提前採取相應的技術預防措施;最為關鍵的是,我們缺少建構AI解決方案所需的大數據。
把目光看向未來,我看到以下兩個AI賦能醫療的樂觀因素。
首先,作為AI燃料的醫療大數據已被激活。舉例來說,機器學習數據科學平台Kaggle組建了新冠病毒開放研究數據庫,名為CORD-19。它將相關數據進行彙編,並把最新研究集中收錄,匯總的格式可被機器讀取和解析,以便於AI進行機器學習。至今這個數據庫收錄了12.8萬篇包含Covid-19、冠狀病毒、SARS(非典型肺炎)、MERS(中東呼吸綜合症)等關聯術語的醫學專業學術文章。
其次,眼下全世界的醫學專家和電腦科學家都將精力集中在解決疫情問題。 X大獎基金會創始人彼得·戴曼迪斯(Peter Diamandis)估計,全球現在有多達兩億名的醫師、科學家、護士、技術專家和工程師投入防治冠狀病毒的相關研發中,他們正在進行數以萬計的實驗,並以「前所未有的透明度和速度」共享信息。
3月16日Kaggle發起「新冠病毒研究挑戰」,匯集與疫情相關的大量信息,包括病毒的自然歷史、傳播和診斷方法、以及從過往流行病學研究中汲取的經驗教訓,幫助全球各地衛生機構及時掌握最新情況,以做出基於數據的分析決策。該項目發布後的五天內被瀏覽超過50萬次,下載量逾1.8萬次。在大陸疫情爆發後不到一個月,阿里巴巴便推出了一種AI算法,該算法基於5000多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進行訓練,並關聯到治療後續諸如肺部白色陰影縮小等的成效追踪。隨後,阿里巴巴將其云端AI平台向全球醫療專業人員開源,與合作夥伴聯手部署更大批量的匿名數據,推出包括疫情預測、CT影像分析、冠狀病毒基因組測序等模組。
據估計,現今全球醫療數據的規模每隔幾個月就翻一倍。 2019年一份覆蓋19個國家AI醫療市場的研究估計,AI醫療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41.7%,從2018年的13億美元將增長至2025年的130億美元,主要分佈在六大領域:醫院工作流程、可穿戴設備、醫學影像和診斷、診療計劃、虛擬助手、以及最重要的藥物研發,新冠疫情期間浮現的種種需求,將加速AI賦能醫療的場景落地。
在後疫情時代,我期待AI將加速融入醫療體系,賦能並推動醫療改革。其中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即以一種高效方法運算海量、多維數據的能力,是AI結合醫療最為可期的機遇之一。深度神經網絡(Deep Neural Networks)作為AI的一個子領域,已經被用於醫學掃描、病理切片、眼科檢查甚至結腸鏡檢查,以得出準確而快速的算法判讀。十幾年後,不少國家和地區的醫療體驗在AI賦能的作用下將發生根本性改變。
AI賦能醫療,首先能簡化及優化現有的醫療流程,例如醫院的作業流程,保險履約的繁複流程。將AI與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結合,可對某項工作流程進行智能拆解及優化,進而大大提高醫療系統的運營效率,預約看診、保險理賠及其他流程性工作都會得到效率提升。AI還能加快早期診斷信息的收錄並實現自動化,AI技術所能處理的文本、語言、數字的體量,無論在數量上還是精度上都是機器級別,遠非人類所及。
有了充份的醫療大數據作為基礎,AI還能為每個人或者每個群體建立健康數據基準量表。當我們掌握個體健康數據,就可以根據跟踪動態數據的波動變化,進行數據驅動的診斷,並對潛在大流行疾病的徵兆進行早期追踪研判。然而,再先進的技術系統要做到真正有效,勢必需要與既存的公共衛生警示和匯報機制形成高效鏈接,此類信息斷層即是新冠疫情在早期爆發期間存在的具體缺失。
再上一個層次的AI賦能體現在助力新藥研發、基因組測序、幹細胞、CRISPR(基因編輯)等醫學突破方面,AI模型和算法應用都有其用武之地。在製藥行業,研發一種新藥往往需要付出高昂的投入,某次成功前必有多次付諸流水的失敗試驗,也連帶消耗巨大的時間和金錢成本。現在,科學家們可使用AI機器學習來模擬上千個變量,測試它們的複合效應會對人類細胞反應產生何種影響,這類AI新藥研發的技術已被用於新冠病毒疫苗和其他療法。創新工場所投資總部位於香港的AI藥物研發公司Insilico Medicine是首批對新冠病毒快速響應的企業之一,這家公司利用生成式化學AI平台設計出新藥物小分子,以複製主要病毒蛋白為靶標,早在2月5日便公佈了這些小分子結構。 AI為新藥發明開闢了一個新時代,用人工智能技術來換取藥品研發週期的時間和成本,整個製藥行業勢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革。
不久的將來,隨著醫療科學和電腦科學進一步融合,我們將進入一個全面自動化的AI時代,到時人們可以通過可穿戴設備、生物傳感器、智能家居檢測設備等來確保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可穿戴設備和其他物聯網設備的數據質量和多樣性大幅提高,將能產生一個有效的良性循環。穿越到未來,下一場疫情在大範圍蔓延之前就應該能夠被跟踪、追溯、攔截並消滅無踪。
或許再過15年,許多人的家裡都會有AI個人助理照料我們,幫著解決全家人的日常健康所需。機器人或者無人機負責把我們的藥品送上門,如果需要進行手術或者外科治療,通常會由機器人操作,或由機器人輔助人類外科醫師完成。在未來,醫生和護士將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機器無法勝任的任務上,醫療專業人員及富有同情心的護理人員,將同時具備護士、醫療技師、社會工作者、甚至心理諮詢師的技能。他們會使用經AI強化的診斷工具和系統,但更多的時間會與患者溝通,安撫他們的傷痛,為他們提供情感扶持。在我的想像裡,15年後的醫療健康場景可能是這個樣子的:
***
2035年一個冬季早晨,我醒來後就覺得有點喉嚨痛。我起身去洗手間,刷牙的時候,洗手間的鏡子通過紅外傳感器測量了我的體溫。刷完牙後一分鐘,我的私人AI醫師助理發出了警報,顯示我的唾液樣本部分指數異常,並在輕微低燒。 AI醫師助理建議我在家進行指尖探針採血。我在泡咖啡時,醫師助理返回了分析結果,判斷我可能是得了這個季節正在流行的兩型流感其中一種。之後,我的AI醫師助理建議,如果我覺得有必要聯繫家庭醫生的話,有兩個時間空檔可以跟她視頻通話。通話之前,家庭醫生已經收到我所有症狀的詳細信息,她給我開了一種減充血劑和撲熱息痛,一會兒無人機就把藥品送到我家門口。
***
當然,凡涉及到患者的醫療記錄,就得談談隱私和數據保護的關鍵問題。我認為,任憑有用的數據各自孤島式的存在、不善加利用、不從中提煉有價值的信息、不用以推動社會進步,是相當不負責任的做法。技術產生的問題應該由技術解決。隨著AI技術浪潮而出現的諸如數據保護等問題,應該有更為創新的技術方法來應對。
好消息是,近年聯邦學習(也被稱為分佈式學習)已經在數據保護上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基於聯邦學習技術,患者的數據將永遠不會離開所在的醫療機構、醫院或個人設備伺服器等原始存儲設備,機器學習模型將在獨立的數據庫基礎上進行訓練處理,再進行後續整合。聯邦學習、同態加密,結合可信硬體執行環境等技術,將進一步確保數據的計算、傳輸、存儲過程能夠適配不同的隱私偏好,以因應不同國家與文化對於隱私保護的需求差異。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還驗證了一個事實:整體人類命運是共同體,人們對未來運用AI等先進技術共度難關寄予一致的期盼。歷史上,國際合作曾消滅了全球延燒的天花,也幾乎根除了小兒麻痺症。公共衛生無國界,控制及消除流行病是個毋庸置疑的共同目標。在醫學領域,每個國家都能從他國的研究基礎上學習受益並攜手並進,全球化的數據科學,將進一步幫助人類獲取對健康和疾病最為深刻、最為全面的洞悉。
AI有潛力協助我們為下一次疾病大流行做更充份的準備。這需要醫學專家、AI科學家、投資者和決策者傾力協作,也需要關注醫療保健領域的投資人為聰明的創業者和科學家注入新一波動能。
經歷這次疫情,我們應清醒地意識到,要將人類醫療體系推往新的高度,著實需要傾盡全球之力。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李開復博士
云端伺服器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特朗普未能振興製造業 Intel波音面臨危機 Tesla落戶中國(上)
預祝新年快樂,身體健康!
特朗普正努力競選連任總統,同時亦企圖避免被參議院在彈劾審訊中判為有罪,所以即使在達沃斯論壇,仍不停自吹自擂,告訴全世界美國在他領導下,經濟如何前所未有的成功。
從股市表現,和失業率跌至3.5%看,美國經濟確實不錯,更已破紀錄地連續增長超過十年。今年GDP可能放緩一點,跌至約2.0%,但距離衰退仍很遠。
這些亮麗的數據,背後當然有很多原因和代價。首先,無可否認,美國有很多優秀的企業,包括三家市值萬億美元級的企業:蘋果、微軟和Alphabet,而亞馬遜距離萬億美元亦只一步之遙。美國的這些服務性科技龍頭(蘋果算半個例外),巿場地位接近壟斷,如不受到全球政府監管的太大影響,它們仍將必能繼續穩健且頗高速地增長,正是投資者最嚮往的compounders(複合增長者)。
特朗普催谷政績 財赤大增
除美國企業本身厲害外,特朗普和聯儲局的政策也當然有一定影響。最重要的無疑是2017年的大幅企業減稅,推高了2018年的企業盈利約25%,GDP亦曾短暫升至3%。但這短期刺激的代價是把每年財赤推高至過萬億,在經濟並非衰退的情况下,有此需要嗎?對美國長期發展,真的有幫助?同樣地,美聯儲局在特朗普的威嚇下,去年突然急掉頭,從加息變成連減三次,結果雖然整體企業盈利倒退約0.8%,但去年標普仍靠PE膨脹而升了23%!政策的代價不止是吹起資產泡沫(仍不大),更差的是加劇全球貧富懸殊,間接催使多個地方出現社會動盪。
仔細研究一下特朗普最在意的製造業振興政策。首先,對早已進入後工業年代的美國,製造業只佔GDP的10%,根本不太重要。唯一重要性來自國家安全考慮,不想過於倚賴進口具戰略性的貨品,包括食物、能源和某些高科技產品。美國在食物甚至能源都能自給自足,整體高科技仍在領先,即使把低端製造業如波鞋、成衣,甚至手機組裝,外判到中國和墨西哥等地,又有何相干?
但特朗普是一位頑固的老人家,即使從政前,三十多年來對美國貿赤有種paranoia(偏執狂),認為全世界都在欺負美國,所以他上台後的最重要政策,就是挑起跟中國、墨西哥、加拿大,甚至歐洲和日本的貿易爭端。他自認非常喜歡關稅,且自誇「成功」藉此迫使中國和加、墨等國簽署新的貿易協議,對復興美國製造業有很大幫助云云!
事實又是否如此?不好意思,事與願違,特朗普上台三年,美國貿赤不單止沒有收縮,反而諷刺地擴大了超過20%。製造業方面,不單止沒有復興,去年更經歷了一次製造業衰退,生產總值下跌了1.3%!
減稅收益流向股市 無助實體經濟
政策哪裏出錯了?其實失敗完全是意料之內的事,大幅減稅刺激消費,增大需求,但美國本身製造業產能又不足夠,所以對進口需求必定大增。針對中國的關稅只可把雙邊的貿赤略為縮少16%,但其實只是改變了進口來源,例如從中國改為越南。
更嚴重的問題是,因為特朗普政策的整體不穩定性,美國企業反而不敢投資。譬如某跨國公司考慮擴產,需要投資建造一間工廠,在貿易戰陰霾下,如何選址呢?如選擇美國,一來成本仍超高,二來萬一貿易戰結束,這個決定可能即時變錯。即使選在墨西哥或歐洲某國,他們亦隨時變成特朗普的打擊對象。所以這種不確定性就導致減少投資,反而把減稅的收益用來回購股票,推高股價。受惠的是已非常有錢的股東和高管,而非工人和實體經濟。
事實是在過去三年,兩個最重要的製造業——半導體和航天,在美國都出現了危機。美國製造業也有一個亮點,就是Tesla,領導全球的EV革命。但中國已聰明地把Tesla吸引到上海,未來的成敗,將取決於在中國的成績。
整個半導體行業都是在美國發展出來的。1947年,三位物理學家在Bell Labs發明了transistor(原子粒),並在1956年獲頒諾貝爾獎;其中一位William Shockley後來去了加州創立了Shockley Semiconductor,但因為性格自大,管理不善,結果8位核心員工離開,創立了Fairchild Semiconductor。後來Gordon Moore、Robert Noyce和Andrew Grove等人又離開,創立新公司Intel。從1980年代開始,隨着PC的崛起,Intel亦成為了雄霸全球CPU的半導體龍頭。但在過去十多年,在Grove退休後(名言為"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Intel反而太過安於現狀,缺乏遠見和危機感,結果完全錯過了移動計算的年代,是一個極嚴重的錯失。
Intel錯失多次新崛起商機
AI的崛起,加上電子遊戲的普及,對GPU的需求大幅增加,但Intel也視若無睹,又完全錯過了,把機會送給了Nvidia。Intel反而在多個收購案亂花錢,例如Altera、Mobileye和Nervana等。每家都有些獨特技術,但到了Intel手中反而管理不善,未能把他們好好地結合起來。
幸運地,雲端計算的崛起,又為Intel帶來機會,數據中心的伺服器需要大量高性能CPU,正是Intel的強項,現在巿佔率仍超過90%,PC端CPU市佔率則仍近80%。
AMD也是一間老牌公司,從前是千年老二,但自從Lisa Su(蘇姿豐)成為CEO後,產品質素急速上升,已開始認真在PC甚至伺服器端CPU挑戰Intel。最重要的成功要素在製造技術,AMD已變為一家fabless(無產能)的純設計公司,生產已外判到台積電。最新一代的Ryzen系列CPU,已採用7nm技術,性價比都優於Intel仍停留在14nm技術的產品,有望搶走不少市場。
近年AMD股價大幅跑贏Intel,但大家可能留意到,近日Intel股價也開始突破,又是甚麼原因?首先Intel管理層終於穩定下來,在2018年,當時的CEO Brian Krzanich因與下屬發生婚外情而辭職,CFO Brian Swan臨危受命,升為CEO,幸好能穩定情况。今周Intel亦選了商業經驗豐富的Omar Ishrak為新董事長。Intel準備把焦點集中在CPU,加一點IoT(物聯網),可能考慮把不成氣候的記憶體業務(原來跟Micron合作)賣掉。
除此,巿場更大的期待是Intel接受製造方面失敗的現實,既然連10nm技術都做不到(已延誤五次),不如省成本,放棄製造,漸變為一家純設計的fabless半導體公司,把製造外判到更成功、更先進的台積電!在商業角度來說,這決定可能是對的,有點步IBM後麈的感覺,但從美國製造業的興衰和國家安全角度來看,這決定將是個非常重要的分水嶺。尚未知道結果,大家拭目以待吧。
放棄生產轉代工 台積電受惠
早說過台積電是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企業,更可能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家公司,因為不止華為,甚至美國的半導體公司如AMD、高通和Nvidia(下一代或轉到三星做代工)等,都大量倚賴它做最尖端的代工,今年已將開始嘗試5nm技術,更將擴大領先。如Intel都真的放棄製造,改用台積電為代工,更確定龍頭地位。
大陸的中芯國際(SMIC)(0981)進展又如何?其實非常不錯,今年已將開始生產14nm產品,比預期快了一年,即較Intel落後不到一代。但反而跟台積電的距離,則愈拉愈遠。但如能成功做到14nm已非常不錯,已能符合90%客戶的需求。
過去兩月,不斷有傳聞美國將考慮把華為禁令加嚴,出口限制將由現在的25%美國含量,降至10%。如落實必將對Micron和Nvidia等美國公司有影響,甚至台積電也可能有。但經分析後,料影響有限,Micron無非只是全球第三大記憶體生產商,規模遠比三星細,連Hynix都比他稍大。Nvidia的確比較重要,如想知影響有多少,就要密切留意快將上市的中國AI龍頭之一曠視,看看他們的說法。
有些分析師認為此舉反而只將對較落後的14nm和28nm等SoC產品影響較大,反而最先進的7nm產品如海思設計的最高端CPU,影響不大。原因是7nm生產器材,主要來自荷蘭的ASML,跟美國關係不大。較落後的14nm技術,反而倚賴Applied Materials和其他美國公司較多,真的有點悲哀。所以近日美國也對荷蘭施加壓力,企圖阻撓ASML賣EUV器材給SMIC。荷蘭仍未作出最後決定,但暫時只要台積電繼續為中國大陸公司服務,對華為直接影響不大。
基於成本考慮 各國難杯葛華為
美國整天投訴華為,恐嚇全球60多個國家有關採用華為5G系統的危險性,但當然從來沒有舉出過實質證據。到現時為止,真的決定聽從美國,全面禁用華為的只有澳洲和日本,親如英國都仍在考慮中,首相約翰遜曾公開問美國,如不買華為,美國可否提出替代方案?答案是沒有,系統層面上,美國競爭力更差,早已輸了給中國。從前美國還有Lucent,後來愈做愈差,即使跟Alcatel合併後,仍不斷喪失市場份額,至今已潰不成軍。剩下來,美國勉強只有Cisco和Juniper等,但主要供應的只是電腦網路routers(路由器)之類器材,絕對沒能力提供整套5G通訊系統。德國也已發聲,如5G不採用華為,成本將大增,服務推出時間表更可能延遲十年!聽來有點誇張,除華為,Nokia、Ericsson和三星等,都有5G網路系統,只是性價比可能略遜華為而已。
(中環資產持有蘋果、微軟、台積電、三星、中芯國際、Alphabet、AMD、Applied Materials、ASML、Intel、MasterCard、Micron、Nvidia、Tesla、Visa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云端伺服器 在 啵緹Bot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聯盟戰棋 #英雄聯盟 #TFT #菁英 #新手教學 #challenger
🎮 AweSun遠端程式下載連結:https://bit.ly/3CEa3lR
《獎品禮券:TJZTKHC33Z》
👉🏻 獎品禮券使用規則:
前200名可兌換7天的遊戲版會員
👉🏻 兌換期限:至2021年10月14日
———————————
【遊戲經歷】
• 英雄聯盟:單排鑽2
• 聯盟戰棋:菁英
• 激鬥峽谷:鑽石
• 傳說對決:星耀
• 符文大地傳說:大師,伺服器前41名
云端伺服器 在 3種免費雲端伺服器五分鐘內就能架設[2021年最新]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