蠱惑兒童自殘的 #Momo挑戰,依舊在網路世界流傳,因為我兒子遇到了⋯
【媽媽…我覺得…Momo好像是真的耶… 】
雙眼突出、嘴巴咧到耳下,這個人頭鳥身的生物
就是前陣子網路瘋傳的Momo
不肖人士潛伏在各大網路平台、APP當中
試圖引誘兒童進行互動遊戲👉🏻Momo挑戰
也就是號稱 #網路自殺的遊戲
這個使用momo名稱的帳號
一開始會要求孩子完成任務,像是:
回傳揮手照片、剪下自己的頭髮
到最後一步一步要求孩子
自殘、殺害父母,然後自殺…
國外已經有許多案例,前陣子也入侵到台灣
雖然原創者公布Momo已經不存在
但至今還在網路世界流傳,所以父母還是不能輕忽
會這麼緊張,是因為Eason真實接觸到了
而且他放在心裡很久之後,才鼓起勇氣告訴我
這天早晨,Eason一個人在客廳玩玩具
我坐在一旁使用電腦,兩人各自忙著自己的事
突然間,Eason語重心長一邊低頭玩玩具一邊說:
「媽媽…我覺得…Momo好像是真的耶…」
聽到這句話我愣了一下,因為在這之前
我已經主動跟Eason提起Momo這號人物
也告訴過他,所有Momo挑戰都是假的
操控者只是要利用小朋友來傷害這個世界
千萬不要接觸,也不要相信任何相關訊息
時過好幾個月了,他又突然提起這件事,我覺得事有蹊俏,所以立刻暫停手邊的工作,走到他身旁坐著與他聊聊,並且用 #好奇 #關心 的語氣詢問他…
👩🏻我:「為什麼你覺得Momo是真的呢?」
👦🏻Eason:「因為有一次我看到Youtube影片,裡面有一個小男孩也跟我一樣在看Youtube,結果這個小男孩走到房間的時候,電視裡跑出一個Momo跟著他走到房間,然後警告他要照她的話去做,#不可以告訴爸爸媽媽,不然就要把他殺死。」
👩🏻我:「所以你覺得這種事也可能發生在你身上?某一天電視就會跑出Momo跟在你後面嗎?」
👦🏻Eason:「對啊~但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啊,怎麼會有人從電視跑出來…」
👩🏻我:「嗯嗯~所以就算你覺得不可能,但你還是認為MOMO是真實存在的,而且你會有點害怕,是嗎?」
👦🏻Eason:「……對啊………」
👩🏻我:「你覺得巧虎是真的還是假的?」
👦🏻Eason:「唉呀!當然是假的啊~那是人畫出來的啦!」(他最近跟妹妹重新迷上巧虎,用這個方式舉例,他最有感)
👩🏻我:「是啊!MOMO也是人畫出來的,只是這個人居心不良,想要破壞世界的美好」
👦🏻Eason:「他為什麼要畫得這麼恐怖啊?」
👩🏻我:「他要嚇你們這些小朋友,當然要畫得很恐怖啊!」
接著 我與他有更多零碎的對話,繁複的對話內容我就省略,主要是想跟他溝通幾個觀念,以下加入我和Eason溝通時的口吻~
1、世界上並非所有人都是好人
➡️其實小朋友的想法很簡單,尤其像這種似懂非懂的兒童階段,他們甚至會認為,我從來沒有看過壞人啊,世界上應該沒有壞人,或是壞人應該不會出現在我身邊…等等單純、天真的想法。
有時候必須打破他們對世界的美好想像,在現實當中,充斥著許多無預警攻擊的壞人,必須時時提高警覺,不管是現實生活或虛擬的遊戲世界,都要小心留意。
2、MOMO只是一個例子,未來可能有更多類似MOMO的人物出現,試圖欺騙小朋友、殘害世界。
➡️我告訴Eason,既然MOMO已經被戳破謊言,大家都知道這是假訊息,那麼背後的不肖人士有可能會再創造類似MOMO挑戰的東西,一步一步誘拐兒童犯案,所以當你再遇到類似事件,一定要保持理智,發現不對勁的地方要先冷靜思考,尋求爸媽的幫忙!
3、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應當一致
➡️現在小學生很熱愛的「麥塊Minecraft」,可以讓孩子自由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而Eason也對此非常著迷。
我提醒兒子,虛擬世界反應著真實世界,真實世界也會反應在自己的虛擬場域,所以兩者應該是一致的。
而不是在虛擬世界瘋狂操控你的村民,或是濫殺動物發洩自己的情緒,然後在現實世界當一個人人誇獎的乖寶寶,這樣是不符合表裡一致的。
4、身邊的同學、朋友也可能會被MOMO影響
➡️若是有一天,你的同學、朋友也被MOMO或類似事件影響,邀請你一起加入挑戰,你可以怎麼做呢?Eason突然很大聲的說︰「那是假的啦!」
我:「你認為是假的,別人不這麼認為啊!」
情況一:當對方想要傷害你
請大聲嚴肅告訴對方「不要這樣做!」 並且立刻告知老師或可協助的大人
情況二:當對方邀請你加入挑戰
請認真、不苟言笑的告訴對方:「謝謝你的邀請,但這是假訊息,我不參加,謝謝!」
當然~在大人看不到的時候,可能會有更多情況發生,但我們可以先討論避免的,就可以先做,預防事情發生時,慌亂而不知所措。
5、讚賞他願意將心裡的疑惑提出來跟爸媽討論
➡️謝謝孩子相信爸爸媽媽,願意將心裡的疑惑提出來跟我們討論,不會因為受到威脅就不敢說出來,真是勇氣十足!
未來,再遇到其他困難或問題,爸爸媽媽也都很樂意幫忙解答哦!
6、回到他自身的感受
➡️最後,我問他:「跟媽媽說出MOMO這件事之後,你現在感覺怎麼樣呢?」
Eason:「吼~我覺得輕鬆多了!現在去上廁所終於不用害怕了!」
我:「哈哈哈哈哈哈哈 所以你之前不敢自己上廁所,就是因為這樣嗎?」
Eason:「對啊…」(害羞)
在與Eason聊天這40-50分鐘的過程,我很慶幸自己可以心平氣和跟他聊天,而不是一開始就批哩啪啦,帶有指責意味的說:「你在哪裡看到這個的?」「怎麼會看這種東西?」「以後不准看」…等等
當然我也很訝異,平常都有在關注孩子看電視的內容,但還是沒辦法避免讓他們接觸到這些網路上的恐怖份子
雖然現在原創人已經宣布,momo已經死了「解除詛咒」,但也不能保證未來是否還會有類似事件發生
所以,平時的 #關心 加上 #耐心地傾聽,會是讓孩子願意跟爸媽分享心裡話的關鍵之一,希望每個家庭都和樂幸福,不要被這種恐怖的網路遊戲入侵!
圖片來源:TOPick
「互斥事件舉例」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互斥事件舉例 在 三寶媽Claire育兒札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互斥事件舉例 在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Tgeea (Taiwan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互斥事件舉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互斥事件舉例 在 [心得] 政大統計- 看板SENIORHIG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互斥事件舉例 在 獨立事件(independence) 與互斥事件(disjointness) 的關係 的評價
- 關於互斥事件舉例 在 互斥事件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互斥事件舉例 在 互斥事件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互斥事件舉例 在 互斥事件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互斥事件舉例 在 機率公理 的評價
- 關於互斥事件舉例 在 獨立事件的推薦優惠必買,YOUTUBE、DCARD、PTT 的評價
- 關於互斥事件舉例 在 獨立事件的推薦優惠必買,YOUTUBE、DCARD、PTT 的評價
- 關於互斥事件舉例 在 獨立事件的推薦優惠必買,YOUTUBE、DCARD、PTT 的評價
- 關於互斥事件舉例 在 sophia/machine_learning/supervised_learning/Bayes_R.rmd ... 的評價
互斥事件舉例 在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Tgeea (Taiwan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為什麼 #麟洋配 是最好的性平教育素材呢❓】
兩個友好的男生被說「有基情」,是許多異性戀男性相當忌諱的事。TGEEA 的老師們在校園中,有時也會聽聞男同學因為害怕被誤會跟同性曖昧,所以不斷強調自己的性向是「正常」的。然而,這次台灣的羽球好手李洋、王齊麟在面對媒體時,反而展現出正向大方的態度,讓大家看見兩個男性之間可以用最自然、舒服的方式展現自己的情感與友誼。無論性別與性傾向,這本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
李洋、王齊麟今天回到台灣了!自從奪得奧運羽球男雙金牌後,兩人相互對視、擁抱、比愛心的照片引起大眾關注,許多「支持就地結婚」、「天生一對」、「金牌CP」的留言也充斥社群媒體。
而當媒體詢問兩人對於被湊對的想法時,李洋雖公開表示自己有女朋友了,不過也認為「搭檔間關係本來就像情侶一樣」、「大家這樣形容也蠻好的」。而王齊麟則說,自己沒有特別的想法,但得牌瞬間的互動是非常自然的。兩人皆以正面的態度回應網友的留言。
李洋與王齊麟的互動方式透過電視轉播、新聞呈現在大眾眼前,當孩子問起「他們兩個是情侶嗎?」、「兩個男生怎麼抱在一起?」時,便是師長進行性平教育的最佳時刻。
【兩個男生友好就是「姊妹花」?】
TGEEA的辦公室同仁有個就讀國中的兒子,曾經因為跟班上另一個男生很要好,被女同學嘲笑是「姊妹花」,甚至故意在眾人面前強調他們「不是男生」。
校園內之所以會出現上述場景,是因為生活中許多元素在潛移默化間建構孩子對於性別的認識與想像,包括公眾人物的言行、傳統俗諺、同儕態度、課本內容等,進而形成性別框架或刻板印象。
舉例來說,男兒有淚不輕彈、男兒膝下有黃金、男子漢大丈夫等俗諺,便呈現了傳統社會對於男性的要求與期待。而「娘炮」、「死gay」等歧視性詞彙,也提醒著所有男性必須是「異性戀」並保持「陽剛」的,不然便有可能遭到排擠或霸凌。
但在這次麟洋配的事件中,當大眾看見李洋在先前受訪時說「回台灣要同床共枕」、王齊麟說「夫妻嘛,床頭吵架床尾和」,或兩人在奪得金牌時相互擁抱、緊摟彼此肩膀的畫面時,沒有人用娘炮、死gay等言論指責他們,反而湧現更多支持、讚賞的聲音。
而這樣的社會氛圍與舉動,便是給孩子最好的一次示範。讓他們知道:不論性別,你都可以用最自然、舒服的方式展現自己的情感與友誼。兩個男生可以抱在一起慶祝、說一些「不那麼陽剛」的話語,只要雙方都開心就好。
TGEEA也鼓勵師長們藉由這次的機會,來一次 #鬆動性別刻板印象 的機會教育!讓孩子們知道每個人都能自在的展現自己,且不論自己的性別認同、性傾向、性別氣質為何,這個自由、友善、包容的社會都將給予最大的溫暖、支持與尊重。
照片:Photo by Salman Hossain Saif on Unsplash(原圖因誤用版權圖片,為避免侵犯著作權,故將照片移除!)
互斥事件舉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社交焦慮症 #社交恐懼症 #文摘
#應付情緒傷痕 #接受與放下練習
.
我無法改變過去,所以我盡量不浪費時間回想那段歲月。不過,我偶爾確實納悶教育者是否明白他們會對孩子的生命造成多大的影響。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不同之處理應受到讚揚(除非他們在課堂上吸毒),而不是被質疑和批評,對吧?
.
研究顯示,學校已開始更認真地看待兒童心理健康。我也絕對理解老師的難處⋯⋯做不完的事、來自督察的壓力、家長座談會,現在還得找時間應付心理健康問題。那不是個輕鬆的工作,而他們只能仰賴學校提供的有限資源。說不定我過於敏感了?我相信許多大人都曾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學生歲月,後來努力擺脫過去,把不好的記憶拋到腦後。遺憾的是,並非每個人天生都有能力如此灑脫。中學生活是我的引爆點,任何能讓我聯想到學校的環境都會立刻觸發我的焦慮。
.
念頭會自動引發情緒反應。舉例來說,一想起數學課,我就覺得既丟臉又悲哀。我是個「失敗者兼怪胎」。至少,我的大腦選擇了這樣的記憶。那就是記憶的問題所在──它有可能失之偏頗。所以我迫不及待轉移心思,想想別的事情;這可以讓我暫時忘了痛苦,卻沒有解決記憶的根源。
有一天,我想起學校發生的一幕,然後一五一十地寫下我的念頭,包括誰說了什麼、帶給我什麼感受,以及其他人如何反應。我採用第二章提到的認知行為療法中的意念圖技巧(這項練習頗為冗長,請耐心聽下去)。
.
#回想場景
.
那是上午十點多的數學課,我凝望窗外,做著白日夢。突然間,我聽到有人在大聲喊我的名字。
.
老師:「克萊兒!」
我:(我轉頭望向她,整個人嚇呆了)
老師:「又在做白日夢了。來吧,答案是什麼?」
我:(開始臉紅)「老師,對不起,我沒聽到問題。」
老師:「站起來!(吼著)立刻給我站起來!」
我:(臉更紅了,開始顫抖,慢慢起立)
某個同學:「看哪,她的臉好紅!」
其他同學:(哄堂大笑)
老師:「我們都等著呢。說吧,答案是什麼?」
我:「老師,對不起,我沒⋯⋯」
老師:「你沒聽到問題。老實說,克萊兒,我有時猜想,你這麼愛做白日夢,是不是因為你是個煩人精?」
全班同學:(笑得更大聲)
老師:「坐下,你這蠢女孩。」
.
我低頭盯著課本,感覺滾燙的淚水灼燒我的雙眼。朋友麗莎問我還好嗎,我只是點點頭。我真的很喜歡的那個男孩也在班上,我再也沒辦法開口跟他說話。
.
#走進記憶
.
我現在對這一幕有什麼感覺?
感受:「受盡羞辱、原形畢露、可悲。」
念頭:「那一幕證明我從以前到現在,從來不是個正常人。我注定成為一個沒有正常社交能力的局外人。我不知道自己幹嘛費勁應付我的焦慮,因為焦慮顯然刻在我的骨子裡。我就是個怪胎。」
.
我想大家都認同,這顯然是一樁滿載情緒的記憶──十五年前一次為時六十秒的互動,依然緊緊纏住我的大腦不放。
.
做這項練習時,我給自己整整兩分鐘時間徹底走進記憶,讓種種情緒一湧而上。那並不愉快,卻令我感到解脫。與其和情緒對抗,我終於接納了它們。
.
#駁斥負面想法
.
接著,我找出我的思維謬誤,駁斥負面想法:「那一幕證明我從以前到現在,從來不是個正常人。」那是典型「非黑即白」的思維。話說回來,「正常人」的定義究竟是什麼?我沒幹犯法的事,我有個快樂家庭、一份好工作和很多朋友。哪裡不正常了?
.
「我不知道自己幹嘛費勁應付我的焦慮,因為焦慮顯然刻在我的骨子裡。我就是個怪胎。」或許,我過於把事情攬到自己身上了。的確,那一幕確實很丟臉,史密斯老師也確實不該用那種方式對我說話。但她也許累了,或者心情不好,一不小心把氣撒在我頭上。那無法確切證明我是個怪胎。我只不過倒楣罷了。事後有很多朋友來安慰我,他們都認為我是受害者。不論過去或現在,那起事件無法證明我什麼。那天純粹就是個倒楣的日子。
.
正如我所說,這項練習聽起來有點冗長,但是只要抓到訣竅,做起來其實很簡單。我花了將近兩小時寫下中學時期發生的種種惡事。我寫下我曾被取過的殘忍綽號、被朋友背叛的經驗,以及老師給予的不公平責罰。我寫下每一件事情,再度感受那份痛苦,因為那是我欠那個女孩的;然後我(關起門來)大聲說:「他媽的,我現在脫胎換骨了,我接受我自己」。簡直和驅魔的過程無異。感受痛苦、接受它、欣賞它,然後放下它。
.
所以,如果有時間,何不試試看?認真想想那些滿載情緒的回憶,試著探索它們。記得這五個步驟:
.
1.寫下記憶中的一幕,鉅細靡遺。
2.你感覺如何?哪些念頭跳進了你的腦海?
3.好好感受兩分鐘。
4.透過認知行為療法的練習技巧找出關鍵念頭並加以駁斥。
5.放下它。(有用的話,不妨聽聽《冰🧊雪⛄️奇緣》主題曲。)
.
--
.
本文摘自《社交恐懼症不孤單生存指南:社恐女孩的抗焦慮日常,陪你安撫崩潰的情緒,強化心理防禦力,找回面對世界的勇氣》,作者克萊兒˙伊斯特姆(Claire Eastham)為英國人氣部落客及作家,她經營的「We're All Mad Here」引發眾多網友的關注,屢獲最佳心理健康類部落格大獎殊榮。她在部落格上分享自身社交恐懼症及恐慌發作的親身經驗,同名著作在出版五天內成為暢銷書。
.
對朋友的週末邀約,總是想辦法推辭;
在公開場合一講話就緊張,一被關注就渾身不自在……
你是真內向,還是害怕社交?
你是孤僻敏感,還是得了社交恐懼症?
.
小學時被老師稱讚考得很好卻緊張到全身發抖,不知所措,整張臉漲成番茄色,搞得老師困惑不已……
.
國中上英語課,老師讓同學上台練習對話。我驚恐得心臟狂跳,腦子一片空白,瘋狂祈禱:「拜託拜託拜託……千萬、不要、點到我!」
.
大學藉著酒精壯膽瘋趴替,嗨翻全場!結果喝掛糗態百出,尤其宿醉更是生不如死,落入自我厭惡的深淵。
.
進辦公室,想到搭電梯必須跟同事客套閒聊,就寧可每天辛苦爬七層樓梯。茶水間也敬而遠之,因為你永遠不知道那裡面有誰。
.
面試新工作,明明演練了好幾個晚上卻仍惶恐不已,在面試官進入會議室的前一秒落荒而逃,還編出瞎到爆的理由:「我得了諾羅病毒,必須立刻離開!」
.
出門搭捷運,擁擠的車廂令我瞬間驚慌!我左顧右盼就快無法呼吸,最後被人潮推擠下了車。我下錯站了,但我無法勉強自己回到車上……
.
是的,從小到大,我知道憂慮始終都在,我一直心知肚明,只是不願承認。我習慣對它置之不理,假裝一切都沒事!我盡量避免跟人互動,老是擔心上課被點名,開會要發言,我就像個煙霧警報器,一有風吹草動,立刻警鈴大作!我讓焦慮伴隨著人生一路累積,直到有一天終於崩潰。
.
「社交恐懼症」專指在社交場合所引發的憂慮和恐懼,在現今變動快速的高壓社會,越來越多人蒙受其害。英國得獎人氣部落客克萊兒以幽默輕鬆的筆法,暢談她從小到大、從校園到職場,與社恐相伴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透過她坦誠的人生際遇,讀者見識到各式各樣的焦慮,命懸一線的恐慌發作、突然爆衝的負面情緒、嚴苛的自我批判、患得患失的人際玻璃心,以及對身邊照護者既無奈又愧悔的心情。
.
焦慮有多種面貌,狡猾地蟄伏於生活各個層面,唸書考試、會議聚餐、搭捷運、滑臉書,在平凡的日常中冷不防就冒出頭來,瞬間將人推入深淵。然而,透過一次次跨越恐懼與堅強應對,克萊兒最終得以過來人的經驗,無私公開第一手體悟,給你我真誠而同理的擁抱。
.
閱讀更多:https://reurl.cc/MAbg2k
本書由 漫遊者文化 AzothBooks 出版發行
互斥事件舉例 在 獨立事件(independence) 與互斥事件(disjointness) 的關係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獨立 事件 (independence) 與 互斥事件 (disjointness) 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但又有一定的關係, 我們在此一影片中將有詳細說明, 對應《提綱挈領學統計》, ... ... <看更多>
互斥事件舉例 在 互斥事件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推薦與評價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統計與機率:自基礎至貝氏統計人人伽利略24; 互斥事件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為了 ... ... <看更多>
互斥事件舉例 在 [心得] 政大統計- 看板SENIORHIG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到了商學院的九樓報到之後,就被帶去系辦的會議室等待
我們被要求將手機關機,如果鈴響會扣分
~~~~~~~~~~~~~~~~~~~~~~~~~漫長愛睏的一小時~~~~~~~~~~~~~~~~~~~~~~~~~
首先被帶去第一關
教授 教授 教授
┌────────┐
│ │
│ │
└────────┘
我
一開始就被要求一分鐘自我介紹(根本沒有英文自我介紹這回事,我被騙了!!)
然後桌上有兩張紙
1.
Q:甲社團成員有10位大一生、10位大二生、10位大三生、10位大四生
乙社團成員有5位大一生、15位大二生、15位大三生、5位大四生
丙社團成員有15位大一生、5位大二生、5位大三生、15位大四生
請問哪個社團變異數最大?哪個最小?試說明之
我:乙丙一樣吧,應該是乙丙最大、甲最小
教授:哦,是嗎?為什麼呢?(教授一直笑= =、還叫我再回答一次)
變異數的定義是甚麼呢?可以舉例說明嗎?
我:如果有組資料很集中,例如全距很小,我可以說它變異數很小
(教授:哦~集中嗎?)
例如如果我們班的學測數學分數都是11級,我會說它變異數很小
(陳麗霞教授:這樣變異數就是零了耶)
那如果都是10、12、11,這樣變異數就小;如果有人15、有人1級,這樣就很大
(我說一級時,陳麗霞教授笑了,好像還哼了一下 冏)
教授:那你現在再回答一次題目好嗎?
我:我還是覺得乙丙最大、甲最小
2.
(1)請說明獨立事件、互斥事件的定義
我:丟擲一粒骰子兩次,這兩次的結果互不影響,是獨立事件
丟擲骰子六次,必不出現一點與必出現一點是互斥事件
(2)何謂條件機率
我:以某事件為前提下所發生事件的機率
教授直接叫我寫公式,完了根本忘記死定了
我: P(A)|P(B)
—
P(A∪B)
麗霞教授:為什麼是分開的?
我:其實我忘了Orz
(((((((((感覺這關爆很大簡直嚇死)))))))))
接下來被帶往第二關
一進去是兩個和藹的教授都還滿年輕的
桌上一篇英文文章,在四分鐘之內看完
大意是說謊後會出現的徵兆,內容不會很難就是了
接著教授會要求你講一下大意,也是用中文唷~~~ ^.<
翻譯完之後,教授會就你自傳上的內容問一些問題
首先就問我爸媽的工作
然後問我為什麼是二類的,又參加很多二類的營隊,幹嘛要選統計
我:因為我最喜歡的其實是數學的部分
教授:那你有報二類的科系嗎?
我:有,我報了成大航太,可是因為數學畫錯卡太低分了,所以被刷掉了^_^
教授:畫錯卡?學測嗎?
我:對,因為我比較容易臨場緊張
教授:可是你現在看起來不緊張耶~
我:(這也被你看出來!!)是嗎?可是我現在真的還滿緊張的 >_<
然後教授就問了一些是不是擔任班代還有畢冊主編
我說是,然後就結束了
(超快啊~~~~~~~)
結果實在是非常不知道會怎麼樣
一點頭緒也沒有
只好希望天大地大台科大會要我了 哭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6.8.20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