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一部二十四史:權臣歷歷 篡位自立或抄家滅族|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自古以來,王朝更迭只有兩種名義:禪讓和徵誅。權臣們奪國畏懼「篡弒」之惡,常借「禪讓」的名義。曹丕導演的「假禪讓」例子一開,晉、宋、齊、梁、北齊、後周、陳、隋、唐等等,無不借此名義。不過,曹魏,司馬晉,包括東晉的桓玄廢安帝,對前代帝君都沒有加以殺戮。漢獻帝,曹魏末帝曹奐,包括被虜的蜀漢劉禪,孫吳的孫皓,都得以善終。自南朝宋劉裕篡位,這位寒人出身的老頭子開始殺舊朝皇帝,再到沈約勸蕭衍不可「慕虛名」而「受實禍」,南朝北朝相蹈此習,末代的少年皇帝及鳳子龍孫們下場極慘,無一善終。
東魏權臣高歡逼走了北魏孝武帝,迎立孝靜帝,由於心裡有愧,對新皇帝恭禮有加。高歡死後,其子高澄襲位,對孝靜帝很是放心不下。史載這位青年皇帝好文學,美容儀,能臂下挾石獅子翻宮牆,箭術精妙,很像他的先輩北魏孝文帝。身為大將軍的高澄派中兵參軍崔季舒監視孝靜帝的一舉一動,連吃飯喝酒說什麼話都要一一細稟。有一次孝靜帝在鄴東打獵,馳逐如飛,監衛都督(應該叫「監視都督」)就叫嚷:「天子您不要跑馬,大將軍會怪罪!」還有一次,高澄侍宴,舉一大斛直抵孝靜帝下巴:「臣高澄勸陛下飲酒。」封建等級社會,真正的臣下怎敢能直接「勸」皇帝飲酒!孝靜帝也急了,不悅道:「自古無不亡之國,朕也不想這麼活著了!」高澄大怒,指帝大罵:「朕,朕,狗腳朕!」並命令崔季舒猛搗靜帝三大拳,然後奮衣而出。連打皇帝都不親自動手,令屬下代擊,真是聞所未聞。
不久後,高澄被家奴刺死,其弟高洋襲大將軍位,很快就上演「禪讓」戲。靜帝不得已,與嬪妃辭訣。高洋派輛破牛車在東上閣等著接靜帝搬家,值班的小班長趙德跳上車作押解狀從後面抓持,孝靜帝以肘擊之,最後發怒:「朕畏無順人,授位相國,你是什麼奴才,敢逼人如此!」而對跪滿庭院淚如雨下的后妃,風神俊朗的孝靜帝還忘不了自嘲一句:「此日之事能和漢獻帝、常貴鄉公(曹魏末帝曹奐)相提並論啊。」這句話錯了。漢獻帝和曹奐「禪位」後好酒好肉好宮殿活了多年。高洋當皇帝不久,就用毒酒鴆殺孝靜帝,並其三子。
高洋初當皇帝時勵精圖治,北中國大半為其所有。而後沉湎於酒,動輒肢解烹煮虐殺臣下,有一天忽然向他妹夫元韶發問:「漢光武何故中興?」元韶是魏朝皇族,因為是高氏女婿,一直活得還不錯,此時只得老實回答:「因為王莽沒有把劉姓皇族全部殺絕。」於是高洋把魏朝姓元(原姓拓跋)的二十五家直系皇族全部殺光,把元韶也囚入地牢,餓得這位駙馬爺啃自己衣服活活噎死。過了一陣,高洋又在晉陽把諸元疏屬也全部殺淨,或祖父為王,或身為顯貴,皆斬於東市,嬰兒投於空中承之以槊,共殺721人,棄屍漳水,以至於後來剖魚的人常在魚腹腔中看見人的指甲,致使鄴城人好久都不食魚。高洋又留下東魏王子元黃頭一個人,讓他和一些死囚從高台上以席為翅,飄悠而下,事先講好摔不死就饒他一命。死囚們紛紛摔成肉餅,惟獨元黃頭靈巧身健,求生心切,竟能飛到紫陌慢慢降下(估計有點像現在玩滑翔傘的技術),高洋食言,全然不顧「君無戲言」的古訓,把元黃頭交給御史關在獄裡餓死,還不如摔死來得痛快……
厚厚一部二十四史,權臣歷歷:秦朝李斯、趙高,西漢霍光、梁冀,曹魏司馬氏,西晉司馬倫,東晉桓溫,東魏高歡,西魏宇文泰,南朝宋劉裕,齊蕭道成,梁蕭衍,陳朝陳霸先,北周楊堅,唐朱溫,後周趙匡胤,北宋高俅、蔡京,南宋秦檜、賈似道,元朝阿合馬、脫脫……朱元璋建立明朝,削弱宰相職權,最終閹堅弄權,宦官大成氣候,一個魏忠賢就已經「九千歲」了,種下亡國之禍。
有明一代,權臣只有張居正一人而已。清朝權臣差點當皇帝的只有攝政王多爾袞,後來的曾國藩、李鴻章小心翼翼,國柄在手仍一心忠於王室,最後的袁世凱一直被小溥儀念叨:他會不會是曹操?——果真是曹孟德之流,只不過世易時移,國人已不喜歡再有人當皇帝,春秋大夢,八十三天戛然而止。一代雄傑,活活憂死。
由此可見,權臣持國,只有兩種下場——一是先封王,受九錫,加黃鉞,然後搞「禪讓」,成為一朝開國之君;二是忠於王室,又戀於權力,或生時被殺,或死後宗族覆滅,鮮有善終。無論如何,子孫都難逃辱死。特別是南朝時期,王朝短命,幾十年就一個輪迴,可稱是「現世報」。
首先上場演出的是田舍夫劉裕。老頭子歲數大,把晉恭帝立了幾個月就逼其遜位,封為零陵王。怕被毒死,恭帝和褚妃自己在床前煮飯吃。劉裕讓褚妃的哥哥褚淡把妹妹騙出來。兵士乘機跳牆進去,讓恭帝喝毒藥。
恭帝說:「我信佛教。佛教自殺的人轉世不能為人身。」兵士們就用被子把恭帝活活悶死;六十年後,蕭道成把宋順帝立了三年就廢掉。禪讓大典時小皇帝害怕,嚇得躲在佛蓋下不出來,年輕的「太后」嚇得帶領太監們四處搜尋,讓小皇帝最後一次充當新皇帝就職典禮的道具。典禮完畢,小皇帝的身份已成為「汝陰王」,他自己不覺,臨走時問左右:「今天起駕時怎麼沒有像往常那樣奏樂?」無人回答。不多時,汝陰王門外有人跑馬,守門人怕有人劫持這孩子搞復辟,入堂一刀,然後上報說小王爺病死了。蕭道成知道真實情況後,很高興,對殺小王爺的人「賞之以邑」;又過幾十年,蕭衍命齊和帝禪位於己,封其為巴陵王。不久,蕭衍派親信鄭伯禽到姑孰,給和帝一塊生金讓他吃下去。
和帝說:「我死不需要用金子,醇酒足矣。」大醉以後,伯禽上前把這十五歲的少年生生掐死(也恰恰在同一年,幾十年後把蕭衍老頭子餓死在台城、並誅殺他上百子孫的侯景出生在漠北);陳霸先當皇帝後,封梁敬帝為江陰王,未幾就派劉師知去殺人。兵士追得卸任的小皇帝繞床狂跑,邊跑邊哭:「我本不願當皇帝,陳霸先硬立我為帝,現在為什麼又要殺我!」沒跑幾圈,劉師知就抓住少年的衣帶,兵士白刃交下,頭落於地……
宋武帝劉裕東滅鮮卑慕容超,西滅羌族姚泓,北朝大名鼎鼎的拓跋嗣和赫連勃勃皆望風而潰,以此大功而有天下,於情於理說得過去,但「其為神人所憤怒者」,莫過於弒君。自曹魏以來,一代篡一代,已成俗例,但弒鴆前代君王,則是自劉宋為始。晉恭帝欣然讓出國家,劉裕忍於殺戳,而殺人者自己想子孫後代免於被殺,這種想法則流於天真可笑了。一代一代,以前朝君王鮮血的豔紅作為開國顏色,估計每位開國帝王在鑼鼓歡慶聲中都有心存徬徨顧慮的黑色意念:我家子孫何時何處會怎樣被何等臣下所弒?
權臣們如果不做皇帝,報應更快,下場更慘,其中以霍光、張居正、多爾袞最為典型。
霍光身歷三世帝君。漢武帝死後,孝昭帝襁褓繼位,霍光匡安社稷身當大任,沒有異心。昭帝二十一歲死去。霍光迎立昌邑王劉賀。劉賀荒淫迷惑,無帝王禮儀,亂漢制度,霍光率群臣廢之,轉擁武帝嫡曾孫、被武帝殺掉的戾太子的孫子、時年十九的劉病已,是為宣帝。
這位漢宣帝即位前一直生長於民間,熟知世事,英果剛毅,「小來惟射獵,興罷得乾坤」(李商隱詩語)。但對霍光敬仰有加。霍光臨死前曾歸政,宣帝假裝謙讓不受。同時,霍光的醜老婆霍顯又買通人毒殺宣帝結髮之妻許皇后,霍光知而隱之,並依霍顯之計把自己女兒送進宮內作皇后。霍光死後,霍顯和女兒又千方百計想毒殺許皇后所生的皇子,最終闔族被殺,並連坐誅滅十多家。
霍光之禍,其實早在宣帝初立時已經種下。「帝初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誅,故俗傳霍氏之禍萌於驂乘。」權臣陪同皇帝乘車,讓青年天子敬憚如此,滅族之禍,確實不遠。
霍光在漢朝兒皇帝孤立無援之際,擁昭帝,立宣帝,比周公伊尹差不了多少。「然光不學無術,暗於大理。陰妻邪謀,立女為後,以增顛覆之禍,死才三年,宗族夷滅。」(班固語)司馬光對霍光的悲劇分析得十分清楚:霍光忠心耿耿輔助漢室,然而他最終不能全其宗族,為什麼呢?因為威福之權是人君的專利,人臣掌握,久而不歸,沒有好下場的;漢宣帝十九歲即位,知民疾苦,霍光大權久專,不知避去,多置私黨,使人主蓄憤於上,吏民積怨於下,他自己能得善終就不錯了。接著,司馬光話鋒一轉,又客觀、委婉地批評漢宣帝:如果宣帝只以高位虛官任用霍光子孫,讓他們食大縣的俸祿,不掌實權,也足能報答霍光匡扶漢朝的盛德。可是宣帝給他們大權,任之以政,授之以兵,遂至怨懼以生邪謀,這不僅僅是霍家自招,也怪宣帝醞釀以成其禍。霍顯、霍禹、霍雲、霍山雖然罪應夷滅,但霍光的功營不應該抹殺;最後霍家被殺無遺,連一張吃飯的活口兒都沒留下,漢宣帝也真可謂刻薄寡恩呵。
有明一代,張居正功勞最盛。萬曆皇帝孩提登基,張居正已傾心盡力,使大明朝的國力達至鼎盛。同時他還身兼帝師之任,親自給小皇帝授課。太后、小皇帝接見張居正的母親,常常「行家人禮」,也真夠得上榮華富貴到頂了。萬曆十六年六月,張居正病死;第二年三月就被追奪一切官階,轉年又被抄家,兒子上吊,老母挨餓,一家人無尺寸立錐之地。神宗皇帝剛剛還講「待朕沖齡,有十年輔理之功」,轉眼卻恩將仇報,一切功名皆化為罪狀。其慘烈情景,不亞於霍光。
清王朝的多爾袞身為皇帝之子,皇帝之弟,皇帝之叔,本來在皇太極死後自己當皇帝沒有任何問題,但他力排眾議,仍舊扶持皇太極第九子六歲的福臨為帝,是為順治帝。
作為一代輔政明王,多爾袞降吳三桂,進軍北京,建立清朝,滅李自成餘部,射殺張獻忠,絞死南明弘光帝,擊破金聲恆、李成棟、姜瓖三位明舊將的反叛;他又革除前朝弊政,交好漠西蒙古,把藏原回疆一收宇內,實現「以漢治漢」的統治方針,又令滿漢官民可以互通婚姻,實現「滿漢一家」的治國大計,可稱得上是文武全才,智勇雙全的一代人傑。隨著權力巔峰的到來,本來就多癖好色的多爾袞忘乎所以。他以侄子福臨皇帝的名義給自己建碑記功。加封自己為叔父攝政王,自己的冠帶、帽頂、服用、坐墊、房基均專門設立一個級別,明顯與皇帝無異。後來,他又加自己封號為「皇叔父攝政王」,皇族見他都要叩頭,禮儀倍於其他王爺。
順治五年,封號又改為「皇父攝政王」,不僅僅是皇帝他爸,還兼攝朝政,此真比皇帝牛多了一大截。本來私下就傳他和福臨生母孝莊太后「有一腿」,這樣一來風影可觸,更加授人以柄。此後,此公還私役內府公匠,大修府第,廣徵美女,甚至向朝鮮搜求公主,其後又嫌人家不漂亮隨意丟棄。順治七年,三十八歲壯年的多爾袞暴死於喀喇城。死後第十七天,被追尊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哀榮達至頂峰。第二年二月,秋後算賬開始,大侄子福臨開始公佈多爾袞罪狀,共有九條,皆是「逆謀果真,神人共憤」的大罪,屍體被挖出,鞭打,砍去頭顱,原本壯麗的陵墓化為塵土。一百年後,乾隆皇帝才為多爾袞「追諡曰忠,復還睿親王封號」。死人無知,宗族零落,仍舊大悲劇結局。
由此可見,權臣秉政,如果依據古禮,不篡位,即使嫡親叔侄之恩,扶立之功,也難免死後掘墳挖墓之伐,宗族覆滅之慘;篡位吧,幾代輪迴,子孫骨肉又無孑遺,還不如平常百姓能百代不絕。這種歷史的黑色幽默,荒誕之中寓示著無盡的人生大道理。中國自古崇尚儒家倫理,使得一幕幕悲劇大同小異,走馬燈般旋轉不停。羅貫中基於君臣父子之義,把曹孟德大英雄描畫為千古奸雄。現在文學編劇大興「翻案」風,潘金蓮成為婦女解放先驅,朱元璋乃仁德天子,洪秀全也成為愛民如子的英明帝君……如果以荒誕劇的手法編排曹操,以倫理虛幻的劇情套用曹操,假設他芟夷群雄之後,歸政於帝,謙遜平和,高風亮節,像諸葛亮一樣,最終結果,又會怎樣呢?!
原文載於《歷史總是叫人惦記》作者:梅毅(赫連勃勃大王),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五祖弘忍轉世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介紹430年前的冒險作家:徐霞客》
* 明萬曆十四年(公元1587年), 徐弘祖出生江蘇江陰書香世家,他更為人所知的,反而是他的別號:霞客。
自小徐弘祖立下誓言:大丈夫應走遍天下,朝臨煙霞而暮棲蒼梧,怎能限一地,終老此生?
那個年代讀書人只有兩條安穩的路,寒窗苦讀走仕途之道,或詩酒田園終老一生。而徐霞客走了險峻的路:遠方探險。
十九歲那年,父親徐有勉去世。守孝期滿,徐霞客想出外遊行,卻不忍心丟下老母親。
猶豫不決時母親又對他說:「男子漢大丈夫,理應志在四方,怎能因為我而羈留家中,像籬笆里的小雞,套在車轅上的小馬,無所作為呢?」
徐霞客聽了,決心出遊。臨行前,母親將親手縫製的遠遊冠交給他,為他壯行。他與母親約定:春草初萌時出遊,秋葉染霜時歸來。
這一路,他飽覽人間勝跡,也經歷生平未曾遭遇的險境。
旅途再艱難,徐霞客也要燃起篝火或松脂,在搖曳的火光中寫下旅途的見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徐霞客每次歸來,都帶給母親遠方的奇花、瑤草、碧藕、雪桃,並講述旅途的所見所聞。講到驚險處,聽的人無不咋舌,母親卻笑著說:「你有這樣的經歷見聞,不愧為男子漢大丈夫。」
徐霞客40歲時,母親去世。
從此他的生命沒了牽掛,更只剩遠方探險。
* 《尚書·禹貢》中記載長江發源於岷山,岷江為長江正源。徐霞客不以為然,決心親自考察長江源頭。
51歲時,徐霞客帶著一位名叫顧行的老僕,出發了。
行至茶陵,有一麻葉洞,當地人視為禁地,無人敢入。有人說裡面有神龍,有人說裡面有妖怪,沒有高強的法術,萬萬不可入內。
徐霞客與顧行舉著火把進去了。村民們聽說有人要入「禁地」,紛紛跑來看熱鬧。
洞內狹窄,須匍匐爬行,皮膚被刮擦,自然生疼。山洞彎彎曲曲,直至有一處縫隙,他爬上去,穴內景觀豁然開朗。
穴頂上有掛石,如倒垂的蓮花,光瑩欲滴。四周石頭微紅,如燦爛桃花。入其中,徐霞客形容仿脫胎轉世,進入另一個世界。
出洞時,見村民們緊張拿著鐵鍬鎬頭守洞外,以防妖怪出現。徐霞客忍俊不禁告訴他們洞內詳情,村民們對徐霞客的驚人發現,敬佩不已。
人為什麼要涉險地?徐霞客的回應: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風景,才會處處發現驚喜,不至於空虛無聊,活著無趣,充斥一生。
此外,徐霞客在《溯江紀源》中寫道:「故推江源者,必當以金沙為首。」否定了《尚書·禹貢》的說法,第一次提出金沙江是長江正源。這份確定來自徐霞客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自信。
然而,徐霞客「久涉瘴地,頭面四肢俱發疹塊」,顧行見他病情日益嚴重,返鄉艱難,竟捲款而逃。三年相依為命的老僕也離他而去,徐霞客傷心寫道:「離鄉三載,一主一僕,形影相依,一旦棄余於萬里之外,何其忍也?」
* 後來,與徐霞客有著深厚情誼的麗江土司木增派出八個大漢,歷時五個月,行程四千里,將徐霞客抬回了江陰老家。
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正月,徐霞客在家中與世長辭。活了54歲。臨終,他說:「漢代的張騫,唐代的玄奘,元代的耶律楚材,都是接受皇帝的命令前往四方。我只是一介布衣,拿著竹杖,穿著草鞋,憑一己之力遊歷天下。雖死,無憾。」
在徐霞客短短54年的生命裏,大半生都在路上,無論前路如何,他都勇敢闖、冒險,而途中遇見的那些人、那些事,也成就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也有了名垂千古的《徐霞客遊記》。
這一生,我們都走在路上。當下的每一步,都將是最好的選擇。快樂也好,悲傷也好,冒險也罷,腳印相連,是那些腳印的抉擇,才一步步串成了此時此刻你我的人生樣貌。
五祖弘忍轉世 在 阿聖的魔法咻啦啦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地藏菩薩聖誕,非常巧的是聖媽今天帶了一尊地藏菩薩聖像來給我,我們今天就來談談地藏的宏願意志。
地藏菩薩最有名的經典宏願: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我們來探討,地藏菩薩給我個人的啟發,和實現宏觀願望的技巧。
人生能有一個終極目標,下定決心不顧一切的去想辦法實現,真的讓人敬佩又羨慕。
所以當我們尚未有這個終極目標時,有些人容易對未來充滿問號和迷惘,假設買房是你的終極人生目標,當你房貸付清後,之後的人生目標呢?
這是個好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
我這個終極目標最後實現了,我之後會空虛?會滿足?還是會造成我們更多困擾?
所以設定宏觀目標很重要,你可以大膽的假設任何目標,但再慢慢延伸各種情境,探討實現後自己是否會得到真正想要的結果,最後再決定是否要以這個宏觀目標當作人生追求的方向和意念。
例如上面說的買房為人生目標,但後續帶來的子孫爭產、房屋老舊帶來危險、或是惡鄰帶來困擾等等的問題,都是可能隨之而來的衍生問題。
但我們看看地藏菩薩的宏願,就真的幾乎沒有bug!
大家都解脫了,沒有人會成為我的惡鄰!
大家都解脫了,沒有人會受苦受難難過!
大家都解脫了,沒有人需要被誰來解救!
這個終極目標,真的讓人讚嘆又敬佩。
地藏菩薩給我的啟發,就是找到你人生的終極宏觀願望,然後再三的檢視有無衝突或是漏洞,最後確認無誤後,開始將宏觀願望拆解成諸多微觀小任務,然後一個一個完成微觀任務,你最後將能完成那個究極宏觀願望!
例如:
【地藏菩薩究極宏觀願望】
度盡一切地獄以上的六道眾生!
分解諸多微觀方法:
1-人類比較願意當我的同盟,所以我多找人類當我的隊友,一起完成這個終極目標,同時他們也能一起解脫。
2-天人實在過的太爽,但還是有很多想給我助力的好天人,那我請他們到處分享按讚我的文章和經書,讓祂們去散播給人類效率最快最廣。
3-動物好朋友礙於認知與我們不同,諸多限制和障礙,那我就引導他們轉世為人,我在讓他們修福修善,最後再引導他們成就解脫,步驟是這樣安排比較妥當。
4-地獄餓鬼眾生就比較難溝通,他們大多活在自己的痛苦和憤怒與不安惶恐中,所以我單一能力無法轉移他們注意力,所以我將與諸佛菩薩、天人、信任我的人類結盟,一起聯合起來幫助他們,力量和訊息網則強大起來,也結合各種不同能力互補之下,地獄餓鬼眾生則能看見一線生機與得到一個好的機緣可以有一天回到人道,好好找到自己人生終極目標,一起解脫。
以上只是舉例,所以將宏觀願望細分成諸多微觀後,將看起來比較不會這麼難,也比較有組織和步驟,力量也強大許多,甚至還能規劃出實現願望的時間日期。
最後說說,我自己找尋宏觀願望的幾個注意重點:
1-不為他人眼光和評價來定這個宏觀願望。
2-不要怕失敗和錯誤,那些都讓你更靠近究極宏觀願望。
3-若找不到宏觀,可以從微微觀願望反推向上,也是一個很棒的方法。
4-不要怕被笑,不要怕無法實現,不要怕自己孤獨一個人。
5-當你找到宏觀大願時,大願將會成為我們的意志,也成為我們的生命目標,也成了我們的生命,所以要很慎重與尊重的看待這個宏觀願望!
以上,分享給各位!
下面這篇文章則是介紹地藏菩薩種子字的好文,分享給各位參考:
悉曇梵文ha(發音ㄏㄚ)訶字門一切諸法因不可得故。(地藏王菩薩) by Sallyna
什麼是種子字?
種子字的觀念是指用一個字(音節)來代表一位本尊,種子字跟咒語一樣代表本尊(佛、菩薩) 種子字。每一佛部聖尊,不論其為部尊抑或為明王,都有種子字以及標幟。種子字是生起一位聖尊的種子,因為用梵文字母來表示,故稱為種子字。
ha:
「呵、哈」在咒語裹很常見,它有強調的意思,英文是 indeed, certainly。《敦珠新寶藏前行讚頌》謂四個ha 代表四身、四喜、四灌頂或四無量心【敦珠新寶藏前行讚頌,頁29】。【吉祥喜金剛外生起次第釋.善說日光,頁143】 則以「huj」加上四個「ha」代表五智。[另見 「hoh」]
地藏王菩薩種字ha,是風大也是業識,亦是作業羯磨,亦是願行、願力之表徵。
地藏王菩薩種子字『ha』字表「風」表「作業」,在眾生來講是無量無邊煩惱無明妄識,但就佛來講是無量無邊的慈悲誓願,所以在持誦地藏咒時,我們要進入到離開一切善惡分別,猶如六祖壇經所講:『不思善不思惡,也不取當下,任由它去…』讓你的心如此自然解脫清淨。
持地藏咒若是這般修觀、念誦,才是跟地藏菩薩相應、如此也才是地藏菩薩的再現。而一切眾生聽到這樣的咒音,他們也能跟我們一樣契入清淨、自在解脫之地,離開三惡道,直驅菩提。最後再加以開示般若心要,了解般若空性,一切眾生皆能夠契入佛性。(摘錄9/1盂蘭盆法會中 上師部份開示供大德分享)
hoh:
【生起次第釋論集.三身建立論及儀軌通則口訣總集,頁215】釋其為「歡喜中安住」。【金剛界咒語解記,頁117】說:「hoú金剛鈴菩薩之種子字,歡喜之義。 ‘Ha’ 歡喜, ‘o’ 流住生滅之義,皈順不生不滅寂靜涅槃,故附加遠離點(h)。云為真歡喜也。」又【敦珠新寶藏前行讚頌,頁29】說是笑聲;【吉祥喜金剛外生起次第釋.善說日光,頁143】則解作無別。 [另見 「ha」]
jah:
字面無義。【生起次第釋論集.三身建立論及儀軌通則口訣總集,頁215】釋其為召請。【金剛界咒語解記】將其象徵意義解說得十分明白:「jah金剛鉤菩薩之種子字,鉤召之義,「ja」 (生),「h」 (涅槃點),令眾生入法界。」在此處大概指召請金剛薩埵清淨行者一切罪業;或請金剛薩埵清淨行者罪業後,在將眾生引入涅槃或法界【金剛界咒語解記,頁115】
【關於 「地藏王菩薩」的名號】
地藏菩薩(梵文1:क्षितिगर्भ,Kṣitigarbha),或稱地藏王菩薩,曾音譯為「乞叉底蘗沙」。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觀音、文殊、普賢一起,深受世人敬仰。以其「久遠劫來屢發弘願」,故被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
在佛法中,菩薩是依其特德來立名,不像我們一般人的名字,與自身的心行毫無關係。中國熟知的四大菩薩,於其名號都加上一個讚詞,如:【大智文殊】、【大行普賢】、【大悲觀音】、【大願地藏王】,由地藏王菩薩 「大願」的讚詞來看,地藏王菩薩的願力是特別深廣的。
地藏王菩薩或稱地藏菩薩的梵名為 「乞叉底檗婆」(Kṣitigarbha)而其中的(ksiti),是ksi轉化而來的,由具有地或住之意是地與大地,也是 「地大」。而「檗婆」(Garbha)是胎藏或含藏、伏藏之意,如金礦、銀礦、煤礦、鐵礦等。於佛法中名為「藏」,則足指庫藏的意思。
「地藏王」的含義,從「地」來說;也是四大之一,能擔當一切,一切高山峻嶺,萬事萬物都在地上。所以,以「地」來此喻地藏王菩薩的功德,能夠荷擔一切眾生的難行苦行。
「地」也有依止義,一切草木皆依地而出生成長。比喻世間一切自利、利他功德,依地藏王菩薩而存在而引發。
地藏王菩薩能含藏種種功德,能引生一切功德,荷擔一切難行苦行,救度眾生,所以名之為地藏王。世俗稱為地藏王王,這名稱的由來,也許是因為地藏王比丘為新羅國王子的因緣,而加「王」字以尊稱之。
由唐朝的不空三藏大師所翻譯的《八大菩薩曼荼羅經》中舉出。地藏王的梵名為 「乞灑訶羅惹」(ksal arana)的梵名。「乞灑」Ksa是地之意,「訶羅惹」harana是含攝之意,可知追也足地藏王的梵號。經中並說明地藏王菩薩與金剛界曼荼羅南方費生如來的四親近菩薩中的金剛幢菩薩同體異名。
【關於 「地藏王菩薩」的註解】
梵音乞叉底蘗婆(Kṣitigarbha)譯名地藏,地謂土地,大地;藏是含藏,秘藏。皆屬譬喻,以喻菩薩的功德。地能生、能育、能持、能載,能蘊藏珍寶,能為萬物所依,所住。宇宙萬物,情與無情,無不依止大地;華果樹木,五谷蔬菜,無不生長於大地;名貴珍品,治病眾藥,無不孕育於大地;一切七寶,無不蘊藏於大地;一切種子,無不攝持於大地。
用以比喻菩薩,心如大地,能安住眾生於菩提園,能攝持眾生的菩提種子,能生長眾生的菩提芽,能運載眾生至菩提果。令一切眾生,究竟證得佛道的三德秘藏,因名地藏。
地藏菩薩法身印咒(俗謂: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
嗡 缽 囉 末 鄰 陀 寧 娑 婆 訶 (中文摹擬音)
湡‧盲亙僅市‧送扣‧ (梵文)
oj‧pra-mardani‧svaha‧(拼音)
oj‧祈願
pra-mardani‧超越一切-自我意識、食色煩惱根、錢財、口業之災 (NI的長音)
svaha‧圓滿成就 (V可發音成U音,因為很多語言沒有V這個音)
整個音義就是:祈願能超脫一切自我意識/貪食好色/爭錢奪利/口業紛爭/等煩惱根而速速圓滿成就。
註:pra-mardani 摧伏;散滅;粉碎p864。在顯教經典中都稱此咒為「滅定業真言」,其實咒音 pra-mardani 就有「摧伏、散滅、粉碎」一切罪業、罪障、惡業的意思,所以自古來皆稱此咒為「滅定業」。
地藏菩薩神咒
(oj)‧ha-ha-ha‧vismaye‧svaha‧(拼音)
ha有「強調」、「加強」之意,經上解為「三乘之因」。vismaya有「希有、驚歎、奇哉」之意p1258,經上解釋為「一切有情常有我相種種煩惱。裁若念真言我相即除。此為希有亦甚希奇也」。
【關於 「oj」的註解】
oj :咒語最常見的起始句。vajra,音譯又作伐闍羅、跋折羅、越闍等。意為金剛。在印度,金剛被列為轉輪聖王的七寶之一,其體堅固,任何物質都不能破壞,但能破壞一切物。北本《涅槃經》卷二十四曾廣列金剛之涵義,如諸寶中最勝、能摧破一切有物、在日中則色不定、一切世人不能評價……等。此外,《大乘義章》卷九也說金剛有十四德,即:能破、清淨、體堅、最勝、難測、難得……等。
【關於 「svāhā」的註解】
svāhā:祈禱之終的用詞 。【唐‧不空譯《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陀羅尼念誦儀軌》,大正藏,頁994 】載:「此云成就義, 亦云吉祥義,亦云圓寂義,亦云息災增益義,亦云無住義。」《金剛頂續》云:「所謂梭哈 (svāhā) 云何義,一切罪業能消除, 善業資糧得增長,一切過患能減滅,摧一切苦中最勝」【引自生起次第釋論集.三身建立論及儀軌通則口訣總集,頁377-9】。《仁王經道場念誦儀軌卷下》謂娑嚩訶即成就、吉祥、圓寂、息災、增益、無住之義,依無住義,娑嚩訶即是無住涅槃,依此無住涅槃盡未來際,利樂有情,無有盡期。《大日經疏卷六》則謂莎訶乃驚覺義,即驚覺諸佛不違本誓,滿足所願,令道場具足嚴淨之意。又同經疏卷十三載,莎訶乃打擊諸障礙,令彼退散,具有摧魔之義。蓋此語原為古印度對神獻供時所唱之感嘆詞,又意謂良美之供物;後世作為神聖語,附於咒文之末,係表示成就、吉祥、息災、增益等意。印順導師在【般若經講記】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所有大成就者都有定下宏觀大願,我們也一起來找尋適合自己的究極宏願吧!
我們一起找到人生究極宏願,這樣活著,才有意義和好玩呢!
-阿聖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