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Updated💆🏼♀️>
「水腫肥」我諗好多sis都有呢個問題~
鐘意🧊飲凍飲,代謝差,💤唔夠瞓⋯⋯
好容易就會積積埋埋好多體酸毒素~
結果就係養成左「水腫」體質🙈🙈🙈
好似我咁⋯⋯水腫得勁個時唔止肥成個碼,仲周身勁多酸痛~
行多2步都辛苦,完全唔想郁~
而今次我就揾左 letspa幫我手, 排酸去水腫❗️
-
LETSPA北角分店真係好舒服好靚呀~
我好鐘意佢地以☯️五行為設計嘅概念~
據聞老闆係建築師,全部出自佢手筆👍🏻👍🏻
而五行同養生係息息相關,當一個人體內五行失衡就會引致各類病痛~
而LETSPA就為各位帶嚟「🌟經絡排酸療程」~
棄用傳統刮痧板,而係用養生儀配搭負壓治療頭~
能量就可以直到筋膜層,將深層毒素直接吸出~
-
治療師會先幫我進行一個背部舒緩按摩💆🏼♀️💆🏼♀️
我嘅頭肩頸都繃緊到一個點,所以鬆一鬆再進行排酸療程會比較好~
而治療師運用養生儀係我背部推2推其實已經有起痧嘅效果~
過程暖笠笠,完全冇傳統刮痧個種🔥火辣辣嘅刺痛,感覺上對背脊肌膚較温和❤️
而刮出黎嘅痧都係偏紅,證明我個人體內毒素都唔算好嚴重者~
要知道痧有分唔同顏色,⚫️越深色越接近黑就最唔好,身體已經響起警號🆘🧨~
刮完痧後我成個人明顯鬆曬輕曬,冇曬水腫夜晚都特別好瞓😴🌙
-
🌸詳細介紹🌸
https://www.beautyexchange.com.hk/blog/Inki.T
-
「LETSPA」
🔗Website: https://letspa.hk/
🔥粉絲優惠🎁
「👑經絡排酸療程」限定試做價$480
▶️30 /09/ 2021前用我專屬優惠碼 🌟inkitsung🌟預約
▶️可享額外85折+再送背部舒緩按摩‼️
📲Whatsapp預約:https://wa.me/85267710541
每位客人只限用一次
#LETSPA #經絡排毒養生專家 #AffordableLuxe #Wellness #經絡排酸 #科技養生 #無痛刮痧
五行能量經絡儀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嘗試換個方式教中醫
學基礎科學及工程學科的讀者們,大概都很了解學習那些核心課程的方式,無論是古典牛頓力學、量子物理學、電磁學、積體電路學等等,教科書都是先給你幾個「定律」,有些是一段敘述,有些是幾個數學式子。通常,教科書會簡單解釋這些「定律」是什麼意思,給你幾個單純的例子去思考、去理解,接下來就是以這些定律為基礎,依循數學或邏輯的推演,應用到比較複雜的情況。然後,就是一堆練習題和書本最後面附上的答案,讓認真學習的學生多加練習,也讓懶得自己出題目的教授直接拿來做考試的題目。另一方面,學習基礎科學及工程學科的學生,會有些實驗課,讓學生在控制變因的情況下,觀察那些「定律」的運作,來「證明」那些「定律」的「正確性」,即使實驗結果和理論從來就沒有完全一致,我們被教導如何去解釋那些誤差,畢竟我們已經先入為主地接受了定律的正確性,而所有的誤差都是實驗儀器的不精準、環境變因控制不完全,或者人為操作的偏失。
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教科書並不會解釋這些「定律」是如何產生的,也就是這個宇宙為什麼會按照這些「定律」來運作。是的,有時候教科書會寫些小故事,告訴我們這些「定律」當初是誰、在怎麼情況下被「發現」、被「數學推導」出來的,譬如教科書說牛頓站著樹下被掉下來的蘋果打到頭,牛頓開始思考為什麼蘋果會掉下來而不是飛到天上,然後牛頓試著用數學式子去對應能找到的數據,於是他提出了萬有引力的說法,以及萬有引力的數學式子。然而,牛頓及以後的物理學家都沒有解釋「為什麼」會有如此的萬有引力,即使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也只是說萬有引力是時空扭曲而導致的現象,但是,愛因斯坦也沒有說時空為什麼會按照某些特定的方式來扭曲,所有的解釋都是「How」,而非「Why」。
這樣從介紹「定律」開始,順著「定律」來邏輯推理、處理問題、實際觀察的步驟,是大家學習基礎科學及工程學科的方法,習以為常,經由這樣的學習方法,大家也覺得學到的東西比較理性、比較科學。
這一次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的中醫概論短期課程,我換了個方法來教,我試著使用上面的學習方法,比照一般基礎科學及工程學科,從介紹「定律」開始。譬如這裡列了幾個圖,從五行開始,五臟六腑的五行對應、臟腑互為表裡、臟腑對應的經絡、六經的功用,到六經傳變等等。如果不是我們熟悉的肝心脾肺腎等等文字,再告訴你這些圖是在解釋能階及能量傳遞的方式,你是不是覺得很科學呢?換句話說,一門學問的科學性,應該從其本質上的邏輯去探討,而非因社會文化背景影響的文字敘述來批鬥。當然,解釋「定律」後,必須有實際病例來「證明」那些「定律」的「正確性」,就像基礎科學及工程學科的實驗課一樣,讓學生體會「定律」的來源,以及在無法控制所有變因下可能有的「誤差」。
我用這樣的教學方法,讓習慣理工科課程的學生更加容易學習中醫,是一個新的嘗試,或許也比較容易讓西方教育下的科學家體會中醫的深度。至於學生學習效果如何,得等到學生學了一陣子後,評估他們對中醫的理解如何、臨床思考如何等等,再來討論這樣的方法是否值得推廣。不過,這樣的方式還是針對初學中醫的學生,真的想深入了解中醫,還是得自己親自去研讀經典中醫古籍,而研究古籍的艱難與樂趣,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http://andylee.pro/wp/?p=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