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45] 細說分鏡 Vol.2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16
🖍我的課程,每一堂課的設計
🖍並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
🖍既不追求速成、速效
🖍也無法讓你覺得大開眼界、值回票價
「老師,課程快結束了,你有開進階課嗎?」這問題這幾年教完基礎課,我一直被問到的問題,一開始是沒有什麼進階課程,但經過數次的課程更新,上課速度放得慢一點,增加更多說明與例子,再把一些我覺得「真的對學生稍難」的課程,另外獨立出來,我的入門課程,從 2012 年初的 6 堂課,到現在共有 12 堂,再另還有 6 堂進階課,所以這個問題答案是「有的」
🟥課程設計想法不同
「蛤? 你單就對焦、光圈,就花 2 堂課,4 小時來教哦?」 別人一節課不但都講完,也把快門、ISO 等等全都講完了,為什麼你要花這麼多時間來講?
嗯,雖然沒有上過別的基本攝影課,但有參考別人的課程大綱、講義,如果真的要我一堂課講完曝光三元素 – 快門、光圈與感光度,我當然可以,甚至快的話,可以在 10 分鐘全部講完,有什麼難的? 但為何我不這麼做? 單單「對焦」我就可以講近 2 個小時,因為背後對於「整個所有課程設計想法」是有很大的不同。
前面幾篇文章,約略談到「構圖」對我的意義,也提及到「構圖技巧」與「構圖」的關係,但有一點是沒有提到的,當要開始「構圖」,也就是要說一個故事之前,我們該如何進行第一步 – 對焦,先將一張照片主角放進去,透過對焦,讓主角更加清楚,讓觀眾一眼就看得出「誰,是這張照片該看的」,不用其它的言語輔助,對焦就能達到這一點。
這樣就要花 2 個小時去講嗎? 這當然不只如此,要簡單認識相機、鏡頭結構、如何達成對焦、對焦在不同處,清楚的「主角」不同,背後隱含的意義有什麼差別? 又或著問最根本的問題 「我們幹嘛要對焦」,一張照片可不可以不要對焦? 如果要對焦的話,在實際拍攝流程,該放在一開始? 還是邊構圖邊對焦? 構好圖再對焦可不可以?
更常看到的,很多初學者根本「完全不在意對焦」,無論是手動、自動對焦、對焦的形式,一點也不去管,彷彿「對焦」這件事,在他拍照過程完全消失,只管照片裡頭元素的擺放、呈現形式,遇上更誇張的是,有些初學者拍了一整天,相機一直切換至「MF 手動對焦」都不去在意。
🔹這些問題在這幾年都會被台下同學問到,進而重新調整講義,希望在同學舉手發問時,不是後頭的講義有準備到答案,不然就是等著同學提問,好讓我進一步來談談「對焦」更重要的意義 – 一張照片的故事、靈魂就從「對焦 – 主角」展開,一個故事,沒有主角,自然就沒有下文,更難去構圖,甚至就算拍完照片,這張照片也說不出個故事,也更無法呈現你與這張照片的「連結、關係」也答不出所以然。🔹
🟥談談故事的「主角」
.「即將上映的電影「007:生死交戰」終於要上映了」
.「電影 “魔戒” 若是一句話講完,就是一個人,千辛萬苦把戒子帶到大老遠的地方,把它熔掉的故事」
.「ㄟㄟㄟ,聽說 A 跟 B 他們有點曖昧,每天中午經常一起下樓買飯,他們會不會是情侶啊」
.「我聽說隔壁東西要漲價,這樣子以後我就可能不去吃了」
.「今年第 3 號颱風 – 櫻花颱風已經成形,位於我們東南方海面 1500 公里…」
任何一篇故事、小說、電影、戲劇、舞台劇、歌舞劇,還是我們市井小民日常生活閒談、八掛,或是電視新聞,甚至是氣象預報,無論時間長度、字數多少,以上每一種「故事」裡頭都隱含著我們討論的焦點 – 主角,在裡頭,整個故事才能繼續往下推展。
如果你打開電視,隨意看著一部播到一半的電影,你該如何判斷出誰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鏡頭最多的那一位」(這一定是)
「對話最多的」 (這通常也是)
「最帥的、最美的」 (大多都是)
「正義的一邊」 (通常)
「主角,通常不會死」,這是最常聽到的說法,總是死裡逃生,槍林彈雨總是沒任何一發子彈打中他,就算打中了也不會致命,總是在身體邊邊角角不礙事的角落,就算命中要害,沒事的,很快救援就來,沒事沒事,但也是有主角最後真的死去的故事,最有名的莫過就是「鐵達尼號」,裡頭主角「傑克」在全長近 3 小時的電影,最後十幾分鐘才沉入冰凍的海裡。
若是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主角在電影播放第一分鐘被賜死了、消失了,那故事還能如何推展下去呢? 即使主角真的第一分鐘就「消失了」,那應該也是採用「倒敘法」方式訴說後頭的故事,若整個電影沒了主角,自然就沒有意義,更不會被拍攝出來。
🟥對焦與主角
🔹電影,某程度可以說是「連續不停播放的照片」,在電影播放時,你按下「暫停鍵」,不就等於是一張「照片」了嗎? 🔹
無論在何時暫停,每一秒的鏡頭,都是導演與剪接精心設計的「分鏡」,想傳達一些概念在裡頭,讓故事合理、節奏流暢、或是輔助說明,沒有一個分鏡浪費時間,若是以奧斯卡眾多獎項中「最佳剪輯獎」或許可以說明,好的剪輯可以讓一部原有的故事更加出色,既然可此,無論電影播放到哪,任何一刻按下暫停所呈現的畫面,我們都可視為充滿「故事性」的照片。
🔹我們並不是拍電影,也不是微電影、短片,我們拍的是「靜態攝影」,相對就簡單多了,只需要拍攝「一張照片」就好,並且為了要訴說這張照片的故事,以及背後的「創作動機」,我們得要好好朝著這目標,在眼前的景像,眾多的事物中「尋找出主角」,並且搭配「構圖技巧」,好讓一張照片完成後,有著你想說的故事,有著這張照片代表的意義在裡頭。🔹
當在說明這張照片故事,必然說說創作動機,而「為何這個放這裡、為何比例是如此、為何曝光如此呈現」這些都構圖技巧,最後你仍需要說明這張照片,所要傳達的「故事」,故事自然是從主角開始展開,那麼「對焦」這件事情,必定為選定一張照片的「主角」,所有的故事都從主角開始展開,自然是故事的重心。
🔹照片的「重心」,並不是視覺上的重心,而是所有這張照片存在目的,就是為了「他」才開始一連串拍攝工作的準備、路途的跋涉,全都是為了「他」,照片才有存在,才有了背後的故事,又或著是說,這張照片就是為了證明事件的存在、證明你的心中的追求,又進一步可以說,在眾多你所拍照的照片,背後隱藏的主角,其實就是「你自己」。🔹
「好的導演,會從電影最後一幕開始推起整個故事」,當電影第一秒開始,所有的故事鋪陳、轉折、悲歡離合,就是為了最後一幕所準備,隨著電影謝幕升起才算是最後的 ENDING 。
我覺得這觀念跟「攝影過程」蠻像的,無論拍攝一張照片中間歷經多少曲折、起伏,觀眾所看到的「就是成果而已」,事前所有的準備,包含每個攝影工具的準備、行程規畫、拍攝技巧的磨練,不就是為了「最後的照片」存在嗎? 這所有的過程就是為了最後一幕能夠完美誕生 – 也就是這張照片,從這個角度去想你一張感動自己的照片,是不是讓你有著蠢蠢欲動的念頭,也來想試著動動筆、動動口,來為這些作品說說背後的故事,其實也就是交代與分享你自己的故事。
🟥HOW 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WHY」,我認為「為什麼 WHY」比「怎麼做 HOW」來得先、來得重要,也許這跟我從小學習的個性有關,我總是希望知道「為什麼這門課是必修」,而想著不是「如何把這門課學得好」。
讓我想到求學時期的故事,面對一題數學問題,不懂當然問懂得同學,他們給我的感覺通常是不假思索的說「就帶 XX 公式就好了啊」,心裡不免「蛤,你們都這樣子死記哦? 都不去想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嗎?」這種感覺,但最後到底誰對? 當然他們是對的,誰對或錯又該如何判別? 看誰考高分、誰過關、誰被當,一翻兩瞪眼,沒有好爭論的。
偏偏我又是理組的,計算數字哪怕差個 0.01 都是錯的,用誇張一點的比喻的話,這個 0.01 的誤差可能會炸掉一間工廠,或是燒掉一隻手機,確實數學「計算得精準」是很重要的,至於為什麼要用 XX 公式? 在那時候對我「並不重要」,若我真想證明可以不要用 XX 公式也能計算出來,可能要到研究所,或是更高深的學位,這問題才比較適合被提出來。
我這「WHY 比 HOW 看得更重的個性」,不大適合讀理組,轉到社會學門就太適合了,社會學門面對問題,通常比較不給定一個確定的答案,比較傾向思考答案之外,有沒有其它的可能,只要你說得通,理論帶進來解釋得好,就不像是理組考題「不是對就是錯」,而社會組的答案,比較像是「哪個理論解釋得更好、更適合」,這樣子我反而駕輕就熟,讀得自在也符合我的個性。
🟥課程設計精神
🔹若是在戶外拍攝時,你我只是片面之緣,問我「拍的太亮怎麼調整」,我用「十秒鐘的時間」告訴你如何操作「曝光補償」來達到你想要的;但如果是在課堂上,要清楚了解曝光補償,我得要花 4 小時時間先講講「測光」與「測光公式」,再花 2 小時講講曝光補償原理,以及實際相機操作過程學習,懂了以後你才了解「曝光補償」那不到 10 秒的動作,原來背後是 6 小時的學習,是這麼多要學的概念。🔹
你想要哪一種? 不同的學生要的不同,攝影教學快 10 年,遇上各式各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學生,總是得因應不同學生上課目的,選擇一種適合的教法來迎合學生才行,現在,不如也想想這問題「你願意花上近 6 小時間來學習 10 秒鐘就能操作完的動作」還是「我只要知道怎麼做,背後為什麼我不想知道」。
🔹課程設計大綱越是看起來精彩、豐富多元,當然在競爭的市場上,更容易得到學生的青睞,這一點我並不否認,我的課程大綱,無法帶著你爬上山、跳下海,讓你知天文通地理,因為每一堂課的內容,我總是希望帶著更多的 WHY 在裡頭,讓你在懂得 HOW 之前,是了解自己為何要「這麼做」,當你更了解每一個動作背後基礎是這麼一步步推展而來,這並不是走冤枉路,而是為你打下更多未來創作的基礎,也許課程結束短暫時間你無法體會,但相信若你繼續朝著更深、更多元的攝影主題鑽研,你所花的時間與精力,在那時會漸漸現出來,這點是我設計課程的精神,也正我對攝影教學的堅持的地方。🔹
你說若採用這樣子精神,設計每一課、每一個觀念、每一個章節、每一個投影片,直到每一句話,有辦法在短短的時間,教會你更多東西嗎? 我,是做不到的;但如果我們講求「速效」,簡單了解基本做法與原理,然後帶著設備直接開始拍攝,遇到不懂再回頭來討論問題,這樣子不好嗎?
也沒有什麼不好,這點在前幾篇文章我也提到過,因為學習攝影不是個「單程車票」,總是在「基礎 – 創作」之間不斷的來回,從偉大的作品中發現精華點,再回頭看看自己哪裡不足,再做更多嚐試重新創作,但如果你的基礎不夠好,是無法識讀那些讓人感動作品背後的心血如何達成,反之若你不適當踩個煞車停下來思考自己的缺失檢討,要再突破自己的界限也是有限。
先準備齊全後再出發、再回頭檢討? 還是先有了簡單的認識,先出發再說,遇到困難再回頭,哪一種教學課程設計比較適合? 沒有哪個比較好,只是哪種方法適合你,而我的課程設計採取「前者」,希望你準備更齊全後再出發,失敗了、遇上問題了再回頭檢討、再出發,同時我的求學過程那些挫折經驗,以及轉換不同領域後學習的經驗,讓我強調「為什麼 WHY」,比起告訴你「如何做 HOW」來得更重要,不希望你一開始朝著飛翔前進,只希望在往前踏第一步前,先試著問自己「為什麼」,而不是「如何走得好」。
🟥蘇格拉底之死
我常問學生「哲學家蘇格拉底是怎麼死的?」,大多數學生認為「人,總是一死」帶過這問題,知道故事的學生會說是被賜毒酒死的,但我總是開玩笑說「他是被人 “討厭” 死的」。
🔹為何這麼說? 蘇格拉底總是到處問人「為什麼、為什麼」,最敏感也不能問的問題 – 為什麼你要信上帝? 上帝是誰? 真的存在嗎? 信他有什麼好處? 這些不該問「為什麼」的問題惹怒了掌權的人,覺得他是個挑戰威權的無神論者,要他做二個選擇,要嘛認錯相信上帝,不嘛就喝下毒酒去見上帝,此時我相信蘇格拉底喝下毒酒後可能心裡還在想「喝下毒酒,人為什麼會死」吧,我猜。🔹
我不敢拿我自己跟蘇格拉底相比,我也不想淪落到蘇格拉底最後的結局,在面對有限的時間,以及市場彼此競爭之下,儘管我多麼想在一個觀念上做更多的「為什麼的討論」,但學生總是需要更多的實作,以應付未來,或是即將到來的問題 – 我需要學會攝影,來做一點什麼事情,而近期的課程,也試著平衡「WHY 與 HOW 」的比例,這才是我更該做的。
所以我自認我的課程大綱,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本身設計也不追求速成速效,更無法讓學生能有一種「哇,一門課可以學到超多東西」的感覺,這些都是我自認的缺點,也只有認同我的想法的學生,願意嚐試上上我的課程,我都非常感激。
也有學生、朋友建議我「既然課程內容這麼多,再拆細一點,多元一點」讓不同需求的學生,選擇更多,如果一味追求「開課、賺錢」,似乎又與我的個性相違背,但這又是另外一個可以好好開一篇數千字的文章來分享,這裡,就讓我們跳過吧。
或許目前開設的線上課程 – 終生閱讀的線上課,較能解決這個問題,若想學得快一點,每天都看一集,並且用 1.5 倍速度播放,觀念學到了,不懂再重頭看;若想要慢慢看的也沒關係,一周看一集,一集看二次都沒關係,享受每天都進步一點的感覺。
再應因疫情下的困境,所以,這樣子的線上課程就這麼「上線」。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20的網紅miku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東十条カーブ ひがじゅうカーブから電車・踏切・新幹線鑑賞 をして来ました! 人物はほとんど登場せず、今回は電車・踏切・新幹線中心となります。 一度行ってみたかった、ひがじゅうカーブは 電車のスピードが早く音も大きかったです。 近くにある、開かずの踏切とも言われる、 東北線 井頭踏切 もひっきり...
井頭踏切 在 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來鹿港最美的獨立書店,買一本書當伴手禮:九十年老宅的書集喜室!
書集喜室落腳在杉行街,是鹿港老街的邊陲地帶,在清朝貿易壯盛之時,專做杉木買賣生意,曾經整條街都是杉木行,因作家李昂的老家就在這條街上,讓這條狹隘的街弄廣為人知,至今依然是條感受濃厚古宅氣息的街弄。
書集喜室的經營者花了一年半的心力修復,在沒有申請修繕補助與對外求助下,一步步建築他們理想的藍圖。聚積喜愛的書籍,希望大家踏進這棟屋子,都跟當初的他們感受一樣的喜悅,書集喜室就在兩件喜愛之事的拼湊下誕生了。
這棟和洋建築,一樓保有古早的窗板門,是福州杉切割的木板,使用傳統木工榫接技法,沒有任何一顆釘子,每片尺寸皆不一樣,所以必須在上頭寫上編號,才知道排列的順序,主理人黃大哥會根據天氣移動窗板位置,從窗板傾瀉而入的太陽光,每天跟隨天氣的脾氣變換姿態。
老房子的典雅,曾讓來拍照打卡的人比買書的人還多,為了克服環境負載過高的困境,書集喜室決定把家屋二進後的空間,改成茶館,接待願意為這間老屋停下腳步,品茗時光荏苒的賓客。
但在觀光興盛的鹿港老街旁,他們不願把茶品與甜點訂定成觀光地區的價格,而是銅板價解決,原因很暖心:「這間跟著地方生活的書店,希望在地人路過,可以隨時進來,而不是需要刻意存錢,偶爾進來一趟。」
#保留傳統的五進家屋
一進:一圈口字型的樓井,爬上樓梯,便能全視野享受這座書城,一樓也能感受從二樓吹進的徐徐涼風;這裡沒有冷氣,卻總讓客人傾心許久。
二進:過往的孝親房,這裡開始就是茶館的經營空間,入門買本書,點杯有機茶,便能沈溺美好的閱讀時光。
三進:以前是廚房,已被改造成客廳,上頭有一扇小窗,抬頭便能望向屋外蓊鬱的樹木。
四進:現在是窗明几淨的廚房,大大的茶几,迎接每位驚喜這間老房子的賓客,窗上的垂鈴,帶來風的問候。
五進:庭院有個防空洞,黃大哥特別分享:「防空洞上面蓋柴又蓋竹子,問了左右鄰居,他們說過去襲擊鹿港的多是機關槍,砲彈比較少,所以才多是竹子和木頭抵禦。」
擁有許多老屋的鹿港,許多屋舍在修復後,囚困在空間使用的方向,但書集喜室的存在,讓當地人看到老屋再利用的願景,他們在寂靜的巷弄中證明,簡簡單單的生活,也是幸福的一種。
下次來鹿港,別忘了到訪書集喜室買本書,請黃大哥蓋上專屬的店章,把老房子的書香氣質,當一份伴手禮回家。
書集喜室
▪ 地址:彰化縣鹿港鎮杉行街20號
▪ 營業時間:11:00–17:30,週一、週二公休
❗圖片皆為今年五月初的採訪,感謝好友阿愷之聲Voice of A-Kai 專業帶路。
井頭踏切 在 葉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
本週的週記應該會讓國文老師生氣吧?
在開始寫之前,
我有一種這樣的明顯感覺。
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在中秋連假的這幾日,
我們一家三口幾乎哪裡都沒有去,
就像鐵製鉛筆盒裡面的橡皮擦,直尺跟2B鉛筆那樣,
三個人長時間處在同一個空間裡。
在這個空間裡的96個小時裡發生了什麼事?
要說真的發生什麼事,
應該是"一件事都沒有",
"只有重覆蓋章,像是enter/delete按來按去"的情況--
像是羅比反覆地說著:
"媽媽,媽媽,現在我們要做什麼?"
"爸爸,我不要吃飯,我不要洗澡,
我根本不累,我不要睡覺。"
還有我一度聽到彼得在客廳大吼:
"喔!!!你幹嘛跪在我的雞雞上啦?"
如此這般的四天連假。
2.
值得拿出來說的,
是彼得的國文程度這件事。
某天他帶著羅比去河堤騎腳踏車,
一路騎到天母去,
中間經過一個綠色隧道,
天色瞬間黑了下來,
羅比擔心地說:
爸爸,
這裡是一個神不知鬼不覺的地方.....
彼得覺得這個形容很好笑,
回家來說給我聽,
他笑羅比:
哪有人形容一個地方是神不知鬼不覺的嘛~~
哈哈,呱呱。
#彼得很喜歡用呱呱作結
#我不知道為什麼請不要問我
我問彼得:
那不然你說說看,
"神不知鬼不覺"這六個字,
到底要怎麼用呢?
彼得當著羅比的面,
很有自信地說:
昨天我半夜起來尿尿,
走路很小聲,
就是神不知鬼不覺喔~~~~呱呱。
3.
我完全無法苟同這個舉例,
我跟彼得說:
神不知鬼不覺,
是你要做一件事情,
其實會影響到別人,
但你偷偷跑去做了,
很隱密地躲過了世人的目光,
是這個意思吧~~~
彼得一臉疑惑,不明白我的意思,
我再度強調:
像是"我神不知鬼不覺地偷了政府的錢",
或者是"我把人殺了,偷偷埋在井裡面,
神不知鬼不覺"
這樣的用法。
可是你半夜爬起來尿尿,
根本神跟鬼都不在乎啊!!
彼得不以為然地看著我,
羅比見狀,
在一旁加油添醋地表示:
爸爸你要尿就尿,
都沒有人要管。
4.
就是這樣我發現彼得好像有些字眼,
都用得不到位。
於是我再考他一個,"預防勝於治療"。
我:你舉例給我聽看看?
彼得想了一想,
又說:
如果我想要大便,
我就先去坐在馬桶上等,
這樣就是預防勝於治療。
我:......
5.
承上,
彼得看我說不出話,
他說:
又不對了嗎?
先去坐馬桶,
這不是預防勝於治療嗎?
我:
預防勝於治療,
應該是你在壞的事情還沒發生之前,
"額外"做了什麼去避免它發生吧.....
比如說,你覺得家族有遺傳病史,
你就去作定期健康檢查,
預防勝於治療。
我繼續說:
大便這種事,
本來就要坐在馬桶上,
你早去晚去有差嗎?
#而且不管什麼詞彙
#舉例都跟廁所活動密切相關
#這個人是不是幼童呢
6.
這段對話在彼得的家人打電話來時中斷了,
彼得跟家人聊天時,
對方好像正在上廁所的樣子,
於是中途彼得對著電話說:
欸,你尿尿怎麼這麼大聲?
你要尿在馬桶的斜坡上,
才不會這麼大聲!!
對方好像說了"關你什麼事"這類的話,
彼得皺著眉頭說:
尿在斜坡是生活小常識啊。
他掛了電話,
很得意地對我跟羅比表示:
啊哈,生活自理我最棒!
#你去跟巧虎開節目好了
7.
還有連假即將結束,
吃飯的時候,
羅比突然抱怨說:
很多同學都還有請假,
像是劉XX,
他連假以後的星期三還要去台南玩,
我都沒有......
我感到一絲絲心酸,
我問羅比:
真的有很多小朋友請假嗎?
羅比委屈地點點頭。
我轉頭看彼得,
這時彼得對羅比說:
我跟你講,
下次吼......
我:下次我們也多請假一天嗎?
彼得接著說:
下次吼你就要知道,
人比人,氣死人,呱呱。
#毫無安慰之意
後記:
昨天傍晚時,
我在沙發上看小一的自修評量,
讀到閱讀測驗的部分,
真的覺得有點無聊,
"小鳥在樹上唱歌,我們在樹下玩遊戲,
大家都是大樹的好朋友。"
然後測驗題目是:
什麼動物在樹上唱歌?
1)蝴蝶
2)小鳥
3)蜘蛛
我很想大叫說小一新生才剛剛接觸閱讀,
可不可以找一些有趣的題材來讀一下,
接著我就聽到彼得經過廁所,
問羅比說:
欸你怎麼大便大這麼久?
羅比:
我大不出來......
彼得用訓誡的口氣說:
就叫你中午多吃一點吧?
人要多吃才會有得大,
這個就是吼,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算了我還是去當大樹的好朋友好了
#讀這篇的國文老師們您還好嗎
本週週記關鍵字:
#中秋連假
#去了神不知鬼不覺的地方
#肚子痛就先去坐馬桶
#此謂預防勝於治療
#有吃才會有大
#因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愛在心裡尿在斜坡
#生活自理我最棒
#呱呱
PS.
另外也順手分享幾張過去的家庭生活照,
這幾張照片看下來,
我只能說,
地瓜球人的日常,
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井頭踏切 在 miku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東十条カーブ ひがじゅうカーブから電車・踏切・新幹線鑑賞
をして来ました!
人物はほとんど登場せず、今回は電車・踏切・新幹線中心となります。
一度行ってみたかった、ひがじゅうカーブは
電車のスピードが早く音も大きかったです。
近くにある、開かずの踏切とも言われる、
東北線 井頭踏切 もひっきりなしに電車が通ります。
駅前や、ひがじゅうカーブからは
新幹線も鑑賞できます。
電車好きな息子たちと踏切の旅もしていますが、
踏切に妙に愛着が湧くこの頃であります。
#東十条
#ひがじゅう
#ひがじゅうカーブ
#東北線
#井頭
#井頭踏切
#京浜東北線
#上野東京ライン
#新幹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