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師在海外帶班技巧經驗談》
Grace 自己有參加一些中文老師社團
板上除了教學工具、文法理論方面的研討外
海外華師最常見的煩惱其實是
「學生不理你」、「學生沒學習動力」
有時候再加上「學校不重視」
尤其語言課只是高中的一個選修
除非你住在家長對亞洲市場有興趣的大城市裡
學校往往會優先選擇西班牙、法文當外語
如果學校規模再大點 學生人數夠多
校長往往會再加上德文或拉丁文
中文僅僅是錦上添花的一個科目
綜合以上種種因素
華語課其實是弱勢中的弱勢
在語言課程領域
市場不大、資源不多
學生又不見得有學習熱誠
在種種不利的條件下
Grace 可以理解這些老師的無助感
但是既然選擇了華師當職業
就應該體認這是一份不同於
英文老師在亞洲的職涯
並且讓自己的職業生涯專業並且愉快
Grace 在美國執教兩年
不敢說是超級老師
但至少學生問卷做出來有75%以上的滿意度
學校的管理層在定期考核之後
也一致認同Grace 對學生管理很有一套
所以對Grace 尊敬且有求必應
當然Grace 也有難纏跟搗蛋的學生
但是總是能夠找到方法去馴服他們
將心得在此分享給挫折的同行們
首先最重要的是
既然已經來到學風文化跟亞洲截然不同的美國
請你徹底拋棄東方的老師的架子跟威嚴
華語這個科目
除了少部分有計劃在大學繼續深造中文的學生
華語對學生來說就只是一個小術科
絕對不會像台灣的學生對主科英文一樣
花那麼多精神複習、自修、鑽研
所以老師的任務是觸發他們的動機
而不是壓迫他們去學習
人生當中不管是怎樣的困難
最好的策略就是真誠跟努力
Grace 一開始就很誠實的告訴學生
踏出教室後你可能一輩子用不到華語
但是你會永遠記得你學過這個截然不同的語言
而且在中文課堂上有過很多樂趣
這樣學生反而能接受跟願意嘗試
Grace 自己會在每堂課開始複習上堂課的重點
在上同一課的週期內
也會不厭其煩的重複同樣的文法點
讓學生最大化的吸收每一課的大要
讓落後的學生也有趕上的機會
口說考試也會給他們題目
並在考試前充分練習
既然認清中文只是一個術科
所以就別期待學生回家之後會複習了
大小考試當天
Grace 也會在考前留20分鐘
讓他們做最後複習
通常大部份學生都會好好的把握時間
每次考試班平均都超過及格就不錯了
另外別想他們回家後會自動寫作業
否則等交件那天你只會挫折跟失望
Grace 都讓他們在課堂剩餘時間寫作業
並且用高分鼓勵他們「準時」「完成」
至於跟學生的交流
絕對不要擺出高傲冷漠的姿態
這樣一開始有效果
但是很快就會遭遇學生的反彈
Grace 以交朋友的心態跟學生交流
同時設定了非常明確的課堂管理機制
Grace 會記得大部份學生的喜好跟長處
有機會就讓他們在課堂上表現
也會詢問學生在各種競賽的表現
稱讚學生在課業之外的長處
還有關心他們的未來發展
並給予實質建議和幫助
Grace 在跟學生熟了之後
沒事就跟他們開有節制的玩笑
偶而對於太活潑容易走神的學生
Grace 會用「原來你不喜歡上我的喔,我失望」
等玩笑讓他們專注到課堂上
Grace 的課堂一般是規律之中求變化
也就是每一課60-70%照慣例
穿插30-40%的不同課堂活動
讓學生保持新鮮感又不至於無所適從
Grace每週也會抽出半堂課時間討論亞洲文化
讓學生有從學習中喘息
同時體驗亞洲文化的機會
內容從社交、政治體制到文化美食都囊括
最後 Grace 把自己的工作定位為
台灣駐美國小小的社交大使
所以每天上課都讓Grace 覺得很有意義
每位學生未來都有可能是幫助台灣的人
Grace的學生也讓我深度認識美國文化
用這樣正面的心態去對待平凡的課堂
不管是認真的好學生
或是上課胡言亂語的搗蛋學生
都帶給Grace 的人生非常多的樂趣
圖:學生在美國教師感恩週送的各式卡片禮物和糖果,Grace一直認為,能成為某些學生「最愛的老師」就是對這位老師教學至高無上的讚譽。
「交大科法所考試科目」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交大科法所考試科目 在 單媽美國奮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交大科法所考試科目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交大科法所考試科目 在 小吃貨的英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交大科法所考試科目 在 (代po)台清交科法+政大智財正取心得- 看板graduate 的評價
- 關於交大科法所考試科目 在 110年度清大/交大/政大科法所推甄/考試心得 - 研究所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交大科法所考試科目 在 每年會場都擠爆的【交大科法所碩士在職專班招生說明會】來囉 ... 的評價
- 關於交大科法所考試科目 在 [心得] 交大科法所科技組分享文- graduate 的評價
- 關於交大科法所考試科目 在 [問題] 交大和清大的科法所博班- 看板PhD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交大科法所考試科目 在 2020交大科法所跨領域生涯講座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交大科法所考試科目 在 [心得] 交大科法所科技組錄取心得| graduate 看板 - My PTT 的評價
交大科法所考試科目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別被勸告大隊帶著走!商人之道如此壯闊﹞
文/吳淡如
考上上海中歐工商學院時,我曾告訴朋友群說我「又有書可念」了,馬上有一位昔日同窗來相勸:「人到中年,應該要養心,養身,怎麼還往名利場鑽,要看透啊……。」
她認為年紀大了,應該要皈依佛法。我唯一的因應叫做笑而不答。
我觀察到:年輕時,大家對於彼此前途,都比較能寬容祝福,到了中年,不知不覺變成了「勸告大隊」一員,勸年輕人還不夠,對於周遭中年人也愛相勸,不管關己.不關己。而且也不在乎自己有無資格,就來送你一個「像關心的教訓」。
細數我被「中年人勸告大隊」勸過的事還真多……。
開始練跑,無數中年人來勸你,膝蓋會跑壞,中年人,散個步爬個山坡就好……。
看同齡人工作奔忙,就老來勸:別太累了,賺錢有數,性命要顧……,好像人每天早上起床,悠悠晃一天才是正經。
我常常警惕自己,別被勸告大隊帶走,也別加入中年人的勸告大隊!
***
我會去念商學院是因為欠缺。四十歲的時候我踏入台大EMBA,正因看到自己理財能力和概念的不足。我本來想去學理財的。僥倖考上之後,我才發現那是我對商學院的誤解,商學院其實並不教你江湖理財致富的要訣!它頂多能夠教你看懂財務報表和管理企業!
我其實很喜歡商學院的課程以及商學院的同學。有人是去擴展人脈的,但當時我又不做生意,所以這並不是我的目的。但商學院的確讓我認識了很多比較真實的人。這是一個商戰時代,從事商業行為並且能夠用自己的才智來獲取資源的,無疑是這世界上真正有行動力,也真正睿智的人。
可惜我們從小不知不覺的被灌輸著反商情結。我念書的時候也從來没有想過有一天生會開始做起生意,變成一個商人。當時我只知好好讀書就不用「汲汲營營」於生計,不用看天吃飯,或看人臉色過日子。
然而,我現在認為,如果要給我一個定位,我是個商人。比在我的頭銜上面加上什麼作家,主持人,藝人,我都舒服些。
一個商人,就是一個用自己的資源與全世界在進行交換的人。資源,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當我是個作者,我用文字和這世界進行資源交換,換來我的讀者的閱讀,和稿費;當我是個演藝人員或主持人,我用我的聲音、表演、娛樂指數和外貌,換來你的開心時光或讓你不無聊;用你我都欣然接受的方式交換資源。商人之道其實是現代社會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資源和行銷能力,堂堂正正的活著。商人不掠奪資源。不掠奪,只交換,活得平實又心安的商人之道。
***
我剛進入台大EMBA時,剛上課很是吃力,我没有讀過任何商業科目,也未修過任何會計或財務的學分,連基本概念都不知道。老師在講課時常用一些大家都知道的簡稱,比如CRM,SOP,HR,B2B ,B2C……我連這幾個最簡單的字代表什麼都不知道,問旁邊的同學,同學們都在竊笑,心想,這個人到底是來幹嘛的?
我花了滿大力氣,每一次只要是必須運算的考試,我都如臨大敵。有的同學根本就是會計師,一大堆數字和報表,他們看一秒鐘就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但連基本會計也没學過的我,要抱佛腳死背好多公式,算得滿頭大汗。
裡面當然也有不用算的,比如管理心理學或組織行為學,或者只需要邏輯加和理解力的談判和供應鍊管理之類。我發現我最感興趣的,竟然是國際金融實務以及宏觀經濟學。這些對於實務和大眾心理學的了解,也使我在後來的理財操作上避開了金融海嘯。我的同學們來自四面八方,有工程師,醫師律師會計師,有外商高管,也有許多白手起家的創業者,他們花了幾十年從赤貧走到上市,用他們的人生經歷教了我許多事情。
我發問,我觀察,我主動要求協助。
我求知,且收穫得比想像中要多。
不知不覺中,我身上那個隱形但沉重的厚烏龜殼,重量減輕了許多。
我放下了很多以前的我。
***
從台大商學院畢業後十年,我又報考了上海的中歐工商管理學院。
外在,我明白經濟情勢已逆轉。
內在,我已經厭煩了我不斷重覆的娛樂圈工作。
當時做到了全台收視率第一的節目,每集製作費不到台幣十萬元。有位製作人曾笑說:「一件武則天穿的戲服,應該夠我們做上一個月。而人家出一集外景節目花的錢,我們可以做三年!」
為了要爭取收視率,談的都是八卦流言,不惜拆散別人家庭,也不惜毁人名譽。
我其實早該離開這樣的環境。
夕陽餘暉早已不是無限好,我其實應該更早看出來的。只因當時仍在順境之中,節目還一直雄據在排行榜上,我遲遲才看見夜色漸深。
二十年,做著主持工作,我本來預期,没有麥克風我會不習慣,事實上這兩年來,我過得很好,而當時居高不下的血壓,如今也不再那麼驚人。
中歐入學考試很難,七個取一個。我花了一些時間重讀邏輯學,還有高中數學。那一陣子,有幾個台大同學一直被我煩,尤其是當醫師的,他們是聯考常勝軍,肯定數學很不錯。
「你確定要考這個嗎?真的很難……我都快忘了……。」連他們都這麼說。
當年的台大EMBA入學考也考了數學(現在已經取消,改由書審),但那時的數學考的應該只有國三程度吧,中歐考的根本就是高三程度!為了算那些數學題,我的頭髮白了不少。
我考上的時候,最高興的,除了我,應該都是被我煩過的有功同學。
然後,我繼續學我的「商人之道」,這一次和上一次大不相同。這十年間,我已經有了不少投資經驗,也經營過公司,還逃過了金融大海嘯。如果說第一個EMBA是我的啟蒙,第二個EMBA,更讓我長大。
寫這篇文章時我剛好畢了業,我必須鄭重的說,它的價值,絕對高於我付出的所有價格。
同學們來自北大,復旦,交大,還有哈佛,史丹佛……還有奧林匹亞數學冠軍,我的天資大概只是平均值,但年齡相較已經是超高值。兩年後,我還是以前幾名成績畢業,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識修鍊,個人的成長,還多了好多相知相助的兄弟姐妹……。
學習,挑燈夜讀,是我的春江花月夜。
就算畢業,我一定還會去念些什麼。
我一點也不想被中年人的勸告大隊帶走!別拉我,你們自己走吧!
*** ***
本文摘自吳淡如新書~
100%原汁原味的吳淡如,談她這兩年未出書的期間都做了哪些事,讓人看見吳淡如的花豹性格,以及不斷學習的人生態度,從不害怕與遲疑的性格,我看了此書,打從心底佩服她,聰明又好強,最重要的是努力不懈。在人生不時會卡關的人,熱情向你推荐這本書,以及吳淡如的精神與態度!
#人生雖已看破仍要突破
金石堂親筆簽名版
https://bit.ly/2J81PuL
博客來親筆簽名版
https://bit.ly/2VS0GZw
誠品親筆簽名版
https://bit.ly/2HvSs5t
交大科法所考試科目 在 小吃貨的英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來英國後我看見的東西 #希望自己大學就知道的事 #希望自己高中就知道的事 #希望自己一出生就知道的事 #文超長慎入
另外打了一篇關於前面分享半路出家的矽谷軟體工程師的文章,不然那邊已經很長了,還要另外看完很長的心得,應該很累。
不知道大家看完了故事的想法是什麼。
看了作者的粉絲頁,顯然也是非常有人氣。其實我想說的是,對於很多人來說,像是幾年前的我,看了以後大概會覺得,這條路是遙不可及的吧!
雖然作者一直提到自己只是個普通人,自己是半路出家,自己艱辛的路程,但在台灣已經可以說是人生勝利組了。
來英國後,很多想法都改變了,以前看不見的東西,或者覺得遙不可及的東西,現在好像都沒那麼遙遠。
從小名列前茅、考上台大化工,這要是發生在我家,大概已經會是讓我爸媽可以到處去說嘴的事情。不知道該說這是城鄉差距還是因為我們是井底之蛙。
這邊並不是想要戰什麼,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每個人的能力也不同。一路走來我一直覺得,看看身邊的人,總是覺得自己大概是在作夢或者無比幸運吧!
就像作者說到,在矽谷,自己身邊的人都是名校畢業,血統純正之類的,其實看到以後我都很想說,難道在台灣你不是名校畢業,血統純正嗎0.0? 在台灣,你已經是在台灣的頂端了,所以看見的東西跟其他人不一樣。應該說,現實生活中,就好像線上遊戲裡的世界一樣,當你在新手村的時後,遇到的人都是低等級的人,然後當你到100等之類的,你身邊的都是100等的強者,這個時候如果出現了110等的人,你就會覺得對方很強之類的。(雖然這個比喻可能不太好。)
不知道為什麼,「#小池子裡的一尾大魚」,這句話一直讓人想起,即使我根本已經記不得到底是哪一本國文課本裡面的哪一個作者寫到的,我只記得是作者的爸爸跟他說的,但這句話一直烙印在我心中。(小時候沒有好好念書沒關係,只要記得有用的句子XD)
其實我從來都沒去過美國,我也不知道矽谷長什麼樣子,或許是待在英國很安逸,在劍橋的生活很安全又舒適,人家又常說什麼劍橋就像是歐洲的矽谷之類的,所以我也沒有特別想去美國生活(觀光可能可以考慮)。
還記得念研究所的時後,有人和我說,他覺得在英國找工作其實滿容易的,比美國容易多了(比較級),但那個人後來回台灣了。可是對當時的我來說,在英國找工作已經是萬般艱難了,聽起來當然也是覺得很刺耳,雖然說是這麼說,但我又能怎麼樣?沒有任何的相關工作經驗,大學也不是理工科的。(說真的連在英國都沒有人認為歷史系畢業會跑去寫程式,一般他們文科的就會一路在文科世界打轉居多)
我記得當時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我去買了他們高中的數學課本,因為即使是畢業生等級的工程師的工作,都要考簡單的數字能力測驗(有點像我們國高中數學那樣),對很多人來講可能輕而易舉,但我還是花了很多時間練習。
來英國以後,發現長期留下來工作的人,幾乎也是台灣頂尖大學畢業的人居多,多到可以組成同學會、校友會等等之類的,當然這也是好事,代表來英國工作生活的人真的好多好多。有時候自己也會想,自己看見的世界真的改變了很多,以前在大學的時候,身邊的人幾乎沒什麼人想出國,大家都說我們都是一科殘廢才會考上這間大學.......即使學校有好多交換學生的機會,大部分的學生卻只會申請去大陸,因為不用考多益。光是畢業要多益成績這件事情,就搞得大家很苦惱。
反觀這些在台大根本不可能發生的。真的就是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那些在台灣頂尖大學生活過的人們應該會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以他們總是一直朝著像往國外生活的目標前進,或者嚮往去更遙遠的地方生活,挑戰困難的工作,因為身邊的人都是如此,這些事情也看起來是如此的平凡。
然後,以前在我的大學,當你跟其它人說你想出國念書時,大家只會跟你說「加油」,除非你家有錢,不然根本不會有多少人想像我一樣,堅持去搞什麼留學貸款,然後一路走到現在(遙遠的還款道路)。但之所以會這樣,也是因為當初去聽了一堂通識課,通識課的國文老師是東華博士班的學生,他說了原本自己都看好留學貸款要出國,最後還是留下來了,以及我的國中班導,他的夢想是出國念美術,他說了自己以前很努力兼兩三份工作,存了錢,很想出國,最後還是把錢在台北買了間小套房,然後結婚生子。那些人的遺憾,都成了我心中的動機,就是,難道像我們這樣的背景,就沒有機會達成夢想嗎?那這樣我老的時後會和他們一樣後悔嗎?
在台灣似乎已經沒什麼翻身的機會了(當時我是這麼想的),畢竟當你已經上了大學,念到了大三、大四,基本上事已成定局,出社會工作以後,更難去翻轉你原本的局勢。
從來我都不覺得,自己可能在寫程式或在電腦相關方面特別有天份,我也覺得看文件很煩,我喜歡看動漫、打電動、逛街、吃美食,和大家一樣,也不是一個工作狂(除非我做自己很喜歡的事情),常常也覺得好煩喔,為什麼薪水不能多一點。
我沒辦法像那些很厲害的人一樣,一直想要讓自己變強,一路拚到矽谷,或者一直想往上爬,一直努力精進自己(大部分時候我努力的學習或看書,也只是因為現實所逼)。常常我只是想,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也許是有點安逸耍廢的日子。
我想要說的事情很多,但總是不知道該怎麼說。
很多事情是非常無比複雜的。這些事情牽扯到,台灣整體的社會發展、政治社會文化、教育,階級複製,產業。並不是只是單純的,小孩能不能考上好學校以及出國念書工作,跟家庭背景的關聯性而已。
而且這件事情,並不是只有發生在台灣,是發生在全世界,大大小小的國家,即使英國也是如此。
如果出生在一個鄉下地方(例如基隆市),爸媽只是很普通的人,普通到可能會跟你說,好好念書,考上台大,然後看你的科系是什麼,假設是文科可能叫你考公務人員,假設是理工科可能就會一路支持你念書,尊重你的決定,即使根本不知道不了解你在做什麼,如果是商科就會希望你找間穩定的大公司進去工作。 如果是女生,可能快要三十歲了就會希望你快點結婚,或者有穩定對象就會趕快希望你結婚,如果是男生就會問你,有沒有交女朋友,幫你準備聘金聘禮娶老婆。
如果你考上了清大或交大的理工科,畢業後進去聯發科或台積電或竹科大廠,爸媽也會覺得很驕傲,然後你可能在那邊沒日沒夜的工作,努力存錢買房子,希望賺錢好好孝順辛苦的爸媽,或阿公阿嬤。漸漸地你成為了科技新貴,你很努力地賺錢,為了要給家人好的生活,結婚生子之類的。
如果考上了普通或所謂後段的國立大學,家裡也會覺得,還好是國立大學已經很努力了,然後也是想辦法進入大企業工作,或中小企業,走類似的人生。
如果考上了私立大學,或者所謂的排名不太好的大學,家裡也是會覺得,好了,這樣也沒辦法了,那就趕快學習一技之長,看看能不能找份穩定的工作做做,也是努力朝向和前面兩條路的人生前進。
看完自己打的文字以後,都覺得可以畫一個流程圖了。
然後在這些人當中,有多少人可以跳脫這個流程圖? 追求自己想過的人生,甚至會想到我要出國,我要挑戰世界的舞台?大部分的人畢業以後都還在還大學跟研究所的就學貸款,過著每天上班下班 加班熬夜的生活。
我覺得自己算滿幸運的, 家裡不用靠我養家活口,另外也因為我的阿嬤總是告訴我他去夏威夷旅遊看到的事情、去美國旅遊看到的事情(好像退休以後跟我阿公兩個人跟著宗親會一起去的),後來我阿公掛了以後阿嬤常常懷念,但也是因為這樣讓我很想知道世界長什麼樣子。
(阿公阿嬤都沒念過什麼書,因為戰亂,家裡貧困,但阿公很努力自學,算是識字,後來阿嬤才去念了補校,學國語)
反觀我的爸媽,雖然念到了五專、大學,但是卻非常無比的保守,總是希望我找個好人家嫁了(最好家裡有房子),然後考公務人員,沒事不要念研究所,念那麼多書幹嘛。
即使我們家是這樣,但從小學到國中,我們家已經比同地區的大部分的同學的家庭環境好很多了。
小時候也常常有書可以看,要買參考書、自修、課外書也可以買,甚至小學還可以去芝麻街美語學了快兩年,已經比其他同齡的小孩好很多了。
從小學以來,家裡也已經有電腦、印表機,這些東西也是非常重要的,沒有那些東西,我也沒辦法用ADSL,也不懂網路的重要性,也不懂電腦是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由此可見,我大概比同地區的一些小孩,更有機會跳脫那個流程圖。
接著,即使沒有考上台北的明星高中,也進所謂的基隆第一志願,爸媽雖然不太高興,也就算了。高中時期,我的課業表現也不太好,也不太想去上學,也覺得念書很煩。學測考得不好,指考也沒好好念書,其實到現在我也不懂,當時為什麼念不下書呢?即使一直去圖書館,即使一直和同學揪團念書,即使知道自己應該要努力考上台大。
另一方面,高二的數學老師說,高一的數學老師沒教好,高一的數學老師說,國中的數學老師沒教好。但事情是,時光也沒辦法倒轉,他們說那些也沒什麼用,所以我數學學測和指考還是考得很爛。
其它科目,英文也普通,我最喜歡的還是國文跟歷史,但國文我偏偏又很討厭現代散文和現代詩,不知道為什麼.......比較喜歡的大概是作文吧!
剩下喜歡的是美術,可是除了美術課以外,平常也沒什麼機會可以接觸到,根本不可能跟其它學過畫畫的同學比,更不用想說去考設計系那類需要術課考試的系。
於是大學就自己填了喜歡的歷史系,就這樣了。
然後爸媽又吵著叫我轉系轉學,說什麼歷史系畢業會沒工作(這句話自從我考上歷史系以後不知道聽了幾百萬遍),我說可以去博物館啊! 也是公務人員啊! (之後他們就一直叫我考公務人員)。
我媽一直想要我念財金或會計系,其實商科我實在沒甚麼興趣,比較想念的大概是國際企業或者資管、企管那類的。我一直對電腦很有興趣(當時認為),然後因為不知道從哪個時候就想要創業之類的,或想當高階經理人,所以想念個國際企業(其實也不知道裡面在幹嘛)。
後來就雙主修了國企,經歷了一些挫敗,其實到最後自己也覺得沒什麼興趣,應該說覺得那些,商業策略滿有趣的,但實際上還要念會計、經濟、財務管理,然後一大堆分組報告,也覺得那些東西都很主觀。期間也是滿心灰意冷的,但是為了混個文憑,出社會好找工作以及對爸媽交代(畢竟他們還是給了微薄的生活費),還是得努力混到畢業。然後也覺得自己應該去努力弄個實習,參加了華碩校園CEO那個計劃,然後從此覺得自己好像沒什麼價值的廉價工讀生,又一次心灰意冷。
然後緊接著又推甄研究所失敗,韓國交換了半年學生回來,只好先隨便找份工作做,一邊準備來英國念書。
期間,我的代辦一直擔心我會放棄,他說很多人工作以後就放棄出國念書了。當時我心裡想,怎麼樣都不可能放棄,要是放棄我就要一輩子領28K了。期間也經歷了在外商公司看到的人情冷暖,台灣人被外商壓榨,高階主管幾乎都是海外外派,看似著在外商公司工作的光環,實際上領著28K還要犧牲生活品質。
寫著寫著連我自己都在想我的人生怎麼這麼悲慘,同時還要跟當時男友的爸媽吵架,我爸媽吵架,各種吵架,當時男友的爸媽也是傳統型的,想要找乖乖牌媳婦伺候他們,又覺得我配不上他們兒子,各種搞破壞搞分手,搞到兩家爸媽都一直吵架,搞到我媽都要去報警= =(大概跟台灣鄉土狗血劇情一樣)
還好我本來就不是一個很重視感情的人,因為當時工作累得跟狗一樣,還要準備考雅思,擔心留學貸款,根本已經無法分心去搞那些事情,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馬斯洛的基本需求都滿足到,自己都快要餓死累死了,怎麼有辦法去思考其它的問題,什麼自我成就。(雖然胖子說那些心理學大師都沒有科學根據 不足採信就是了)
在這樣的狀況下,也是一路上很慶幸得自己果斷的做出一系列的決定。
如果現在要來回顧說,希望自己大學就知道的事情,或者希望自己高中就知道的事情,好像也不算太多.........因為如果當時就知道很多事情,今天大概也不會一路走到這裡,做出那些決定吧! 如果我一開始就念了資工系,可能就會去普通的公司當工程師,領著比做海運多一點點的薪水,過著偶爾去吃大餐、打桌遊、加班的小確幸生活,然後跟男朋友結婚生子之類的我猜.......
如果要說希望自己以前就知道的事情,我大概會說,希望自己在Durham念書的時候,努力一點,認真一點,以及剛畢業去工作的時候,積極進取一點,努力的跟同事多social 一點(雖然這個也很難啦!) ,然後多念一點英文,法文,多認真做一點事情?
目前回顧自己過去的人生,大概只有在英國這段日子覺得要改進,在台灣的日子其實都覺得是必經之路啊!
其實來留學的時後,認識的朋友們,有滿多都是家裡本身條件還不錯,爸媽也希望他們出國留學。有一個日本朋友和我說,以前有些霸凌他的人會說,還不都是因為他家有錢,所以可以去澳洲念書,可以去英國念書,可以好像有成功的人生,其實他根本什麼都不會。
所以我也不想說自己好像很努力之類的,別人都不努力,我相信那些家庭背景比較好的人,也是很努力的在他們的路上走。
也看過很多人,雖然家裡不錯,也不會跟家裡拿錢,一路打拼。
就像那些考上頂尖大學的人,為什麼我們的社會會覺得他們優秀,也是因為他們可能從小就是很認真努力的人,所以才名列前茅,可能我們在打電動的時候,在看漫畫的時候,他們都在家裡念書,當然也有很聰明的人,可以邊打電動看漫畫、參加各種活動、興趣,還是考上了頂尖大學。
我並不喜歡去做人跟人之間的比較,因為被什麼好比的,胖子也常說,他並不覺得劍橋大學畢業的學生有比其他人優秀,就只是他們可能比較幸運,可能從小環境薰陶,可能就是家裡有錢念了私立學校,可能就是剛好面試官喜歡他們? 各種可能性,但絕對沒有誰比誰優秀這件事情。(大概自從二戰以後他們很怕這種優越感?!)
這篇文章我主要想表達的還是,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視野就會不同,所以那個作者上了大學,就像小池子裡的一尾大魚,他的每一段挫折,也都是因為小池子裡的大魚去了大池子或者大海,遇到其它更大的魚,所以才會有這種感覺。
可是如果把他放回台灣這個小池子,他已經算是超級超級大魚了!
所以即使我們常常覺得自己很廢,自己跑到某個小池子裡可能會變成大魚?!
應該說我常常寫到最後都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所以才說是廢文XDDD 看得懂了人大概就看得懂吧!哈哈哈
交大科法所考試科目 在 110年度清大/交大/政大科法所推甄/考試心得 - 研究所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題外話,考試入學時,一進考場看到三位教授,分別是教授行政法的李老師、科技法導論的高老師、和民總的陳老師。皆為基礎科目的老師。高老師一看到我就笑笑 ... ... <看更多>
交大科法所考試科目 在 每年會場都擠爆的【交大科法所碩士在職專班招生說明會】來囉 ... 的推薦與評價
你好已報網路聽講請問今天何時會收到帳密? 2 yrs Report.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科技法律研究所, ... ... <看更多>
交大科法所考試科目 在 (代po)台清交科法+政大智財正取心得- 看板graduate 的推薦與評價
(代po)手機排版請見諒
第一次發文如果格式不對還請包涵~準備科法所考試期間覺得資訊好少,很沒方向。因此跟自己說過如果正取會發文分享經驗以及心得,給有意報考的人參考,很開心能來還願。
成績:
[推甄]
交大科法 備取
備審:85.5
口試:80.5
正取最低標準:175
[考試]
台大科法 正取
英文A: 64
案例分析: 47 加權後:70.5
口試:93
口試最低標準:128 (加權後)
錄取最低標準:176.25
交大科法 正取
備審:88.33
口試 :92
清大科法 正取
文獻評析:67
備審:85
口試:86
口試最低標準:57 (文獻60趴備審40趴)
錄取最低標準:70.09
政大科智智財組 正取
英文:76
備審:91.25
口試:90
口試資格:68.625 (加權後)
正取最低標準:87.365
錄取最低標準:80.4
一、背景:
交大理學院某系 應屆畢業生
有雙主修理學院的學程
畢業前大約修40學分左右的科法所課程
交換學生經驗\多益945\系排4X趴
各學期平均成績都沒有80
成績不太好,也是一個平凡的學生幾乎沒有參加活動或比賽。自覺備審的唯一亮點是修了許多科法的課程(科法課程的成績平均不錯)。
個人覺得有意報考的話可以先多修一些法律的課,不僅能在備審中展現報考決心,或許也能在修課過程中得到專題、研究計畫的靈感,以及先讓老師有個印象。然後,英文成績非常重要!推甄失敗後檢討應該是差在英文跟自信的部分(推甄時多益成績只有755,口試也有被老師詢問英文能力的事)。最好能趕快準備個好看的英文成績放在備審加分。
二、備審資料:
清交政:同一份
稍微針對各校修改,主要是參考學長姐的厲害備審,自傳內容著墨在本身背景與科法領域的結合,猜測老師應該希望看到跨領域結合原科系與法律,朝著這個方向撰寫該如何發揮雙背景優勢。內容包含簡歷、動機、選擇XX科法所的理由、適合科法所的特質與能力、為了進入科法所做的努力,圖文搭配。而讀書計畫就是近、中、遠程的規劃,尤其職涯規劃感覺可以具體一些(清大交大口試都有被問未來職業規劃)。相較於推甄時,我交大考試入學的備審進步約3分,其中的差異是後來有在讀書計畫放一頁研究計畫的大綱,可以參考看看要不要這樣做(多益成績是今年一月考的ꄊA來不及放入備審,與備審成績應該無關)。
台大:備審有固定格式
台大給人的感覺是不要廢話,自傳、動機、職涯規劃等等都盡量精簡(但要講到重點,可以把強調的地方上色或斜線,我的職涯規劃100字左右、專職學生的準備250字,動機500字,自傳則直接列點自己的優勢)不過研究計畫這塊就要好好發揮!台大面試幾乎主攻這個部分,不僅要熟悉也要盡量避免被老師問倒。
三、筆試:
大約12月才決定參加考試開始準備,這也是準備科法所的好處,沒什麼讀書時間壓力。
由於準備時間很短(當時是交換學生,因此多益準備兩個月/科法筆試一個月),就走效率路線直接看考古題(多益也是拚命練模擬題)。我的筆試成績不算好,這部分大家看看就好。
[英文]
多看BBC之類新聞英文,可以順便關注到國際時事。我在一月底考完多益後才開始用考古題大法練台大英文A(寫了101-107 台大英文AB),發現考古題單字其實有稍微重複(閱測單字出現在隔年選擇題之類),時間有限的話滿建議從考古題下手。順手報個英文檢定考試也可以督促自己努力。政大的英文也是考前練了幾回考古題,包括作文也需要練手感。
[案例分析/文獻評析]
此部分重點應是能有自己的觀點,用字精煉,列點說明,還有跟上時事。
準備期間看了正義一場思辦之旅以及21世紀的21堂課。不論要不要考科法都滿推薦的書,讀完受益匪淺。另外修過憲法個人覺得算有幫助。台清的筆試都有考到大法官釋憲文,考古題出題方向也大多跟基本權有關。
剛開始準備很沒有方向,先從考古題開始練習,不計時的思考觀點,再參考網路上前輩的擬答,試著自己寫擬答看看,寫完檢討哪邊可以改進,或是請朋友給點意見。慢慢上手後就要認真計時!尤其是清大的考題非常需要練速度!另外我快接近考試時每天都花一個小時看看近一年內的國際新聞或科技新聞,fb跟youtube很多資源能當休閒娛樂順便跟上時事(科技新報或關鍵評論網之類)。
寫完考古題後也開始會從每天看的新聞或當年的釋憲中自己想題目,再寫擬答練習,最後看看別人對同一議題發表的想法,對於猜題也算有幫助。
個人案例分析的寫法幾乎會站在反對方(支持方要提出比題目更多的觀點我覺得好難,做問題很多的那方好像比較簡單,好像啦),先前言一兩句探討議題或規範目的,接著列點(強迫自己盡量列到三點)論述,最後一段回歸主題再強調一次論點。
四、口試:
口試應該是我翻盤的部分哈哈,其實除了政大科智的面試以外,口試的題目大部分是可預測的,先爬文做好擬答然後請同學幫忙模擬面試,可以在真正口試時自然的說出。主要是備審資料跟動機都要很熟悉,然後有自信不要怕!自介或報告一定要講給真人聽過,第一次對人講很容易過度緊張。
另外如果報考多間的話重榜問題要針對各家先想好一套說法(每一家都有問),我在這部份花了許多時間比較每家科法所的不同,口試時都堅信自己把對方列為第一志願的程度,幾乎是每口試一場變一次心。只有先相信自己講的話才能說服人吧,在清大講完理由後也有得到老師認同。
講講各家的題目與口試方式。建議可以先在備審資料或自介埋梗給老師問問題喔!另外當備審來不及放上英文成績,口試前生出來也是可以的~
[交大科法]
一個人會去兩間教室,一間教室大約2-3位老師,一間十分鐘,包含自我介紹3-5分鐘,交大老師都滿溫暖的也會在休息時關心考生,問題也不會太銳利。自介真的沒開玩笑好好準備個英文的吧!推甄時我對英文能力很沒自信,用中文自介,最後有被老師要求英文回答問題,直接愣在當場。
自介中有提到對人工智慧相關法律有興趣,有關注到什麼議題嗎?(自介埋梗成功!)
提到人工智慧與勞動權的關係,有什麼想法嗎?
英文能力ok嗎?所上很多課程都是英文的。
放棄原本四年讀的來念法律不覺得成本太大了嗎?(回答是跨域整合,而非放棄原本所學。)
最近看了哪些書籍?
能不能用英文再說一次剛剛的回答?(當場被擊敗QQ)
未來職業規劃?沒有國考打算嗎?為什麼?
對憲法、刑法、民法三個領域哪個比較有興趣?為什麼?
出國交換的經驗,與當地學生有什麼不同?出國交換學到什麼?
實習的經驗?做了什麼?
自己本科系與法律的相關?
重榜的選擇?為什麼?
[台大科法]
算是團體面試,安排類似背景的4-5人一起進教室,對3個老師。但其實是一人只有5分鐘時間,認真計時,5分鐘結束直接換下一人,比較像是有其他考生在現場的個人面試。
台大面試的感覺跟備審資料一樣,講重點!5分鐘很短,還包含了自介,我自介只準備了一分鐘版本,不要講太久不然老師沒時間問問題。台大口試的五分鐘很精彩,老師的提問都很打到重點,很多都是研究計畫的盲點。老師講話很快,當你回答完一個問題下一位老師立刻接續發問,問好問滿5分鐘。即使回答到一半時間到就是時間到,只給你講到一句話的句號而已。問題幾乎是猛攻研究計畫,真的要好好寫。以下是除了研究計畫以外的問題:
重榜的選擇?為什麼?
原科系讀法律的優勢?
[清大科法]
個人面試,對3個老師,一人15分鐘包含5分鐘的專題報告。筆試完盡量早點開始準備,不然很焦頭爛額(同一份專題報告還可以改寫成交大的時事評論跟台大的研究計畫,發揮最大價值,甚至口試完一家有更多想法還可以趕快修改下一家的)。清大面試真的如前輩們所說,整體氣氛讓人很喜歡很舒服,有點像去跟老師們聊天的。老師連問問題都斟酌用語很久怕傷到學生玻璃心。
專題給了我一些評論、建議還有進階的提問,接著還有問:
為何不留在交大?原因?重榜選擇?
自傳中提到尋找,但看你的未來規劃滿明確了,進來要尋找什麼?
[政大科智]
團體面試,5個學生對3個老師,純粹按准考證安排,50分鐘。每人先自介個2分鐘,接著老師們會提出共同問題(約5題)每個學生都要回答(想到就可以舉手回答,沒有指定順序),中間穿插一些針對個人的問題。
我的想法不多,所以都搶第一或第二個回答,怕跟前面的想法重複,回答重點不在於講的漏漏長而是好好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
共同問題:
講一個跟智財有關的職業,這個職業在幹嘛?
最近關注到智財相關的議題、案件?
對智慧經濟的想法?
用一種動物來形容智慧財產權?
針對我個人的問題都跟我雙主修的課程有關。面試結束後老師問大家另外還有報什麼所(老師是說無關面試成績啦,而我也老實全講了)。
五、整體心得:
身邊沒有認識任何法律人,也沒有一同準備科法所的夥伴,自己單打獨鬥。由於有報名自己學校科法的考試,覺得要避嫌因此研究計畫、專題報告等等都不敢諮詢老師意見,清大要求的推薦信也只找了原科系老師寫。準備期間真的滿無助也感到孤立無援的,不太知道準備的方向對不對,只能爬文看看前輩的分享然後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真的很謝謝寫下心得文的前輩們,也謝謝借我備審參考的學長,謝謝幾位願意幫忙模擬面試、檢查備審、提供意見、互相鼓勵的朋友。還有推甄備取之時給予我勉勵的師長們。最後謝謝看到這邊的人,想分享的太多可能文章有些雜亂。
這是第一次我準備起來覺得很開心的考試,接觸到了很喜歡的書、第一次這麼跟世界接軌的跟上時事、也從英文中獲得些許自信願意開口講英文而沒那麼排斥了。尤其是案例分析這門科目,不把它當考試科目的話是真的很有趣。
不過現在說的容易,準備時還是緊張徬徨到爆炸,尤其因為1月才交換完回台灣,距離二月中的考試簡直火燒屁股。中間一度無法調適壓力身體出現一堆毛病反而對讀書毫無幫助。
好似真的沒必要逼自己在圖書館一整天,有空就放鬆一下可能還會有更多想法~
可以榜上有名真的很幸運,也很幸運大學畢業前有過一段這麼充實的時間。
為每一位付出努力的考生們加油!祝福順利達到目標~身邊沒有任何資源、孤立無援的人也不用害怕,努力總能被看見的。
另外我已放棄政大、清大、交大,選擇就讀台大科法。不想被認出所以正備取都沒放排名了。
-----
Sent from JPTT on my OPPO CPH183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9.227.3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raduate/M.1555768918.A.EF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