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回合經濟談
〔#歷史上的這幾天 #英國央行破產 #英鎊與歐元的愛恨情仇〕
先前跟壯士們介紹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故事(奉上傳送門 #亞洲金融危機24週年)
那麼今天,童顏吐司編把地理位置往西邊移移移,帶大家回顧一下 1992 年 9 月中旬的這幾天,在英國發生的黑色星期三,以及分享英鎊與歐元的愛恨情仇。
▌ 前情提要
1945 年二戰結束後,許多歐洲領袖同意,交戰國間的經濟合作與整合能夠避免這類大型戰爭再次發生,歐陸可以不用再遭受破壞。
因此,為了打破各國間經濟的藩籬,各國放棄原有行使貨幣政策的權力,由歐洲中央集權式的超國家機關與機制-中央委員會與歐洲貨幣單位(ECU)-來制定貨幣政策。
而穩定的匯率也非常重要,重點是能夠穩定物價,還可以強化歐洲在世界貨幣體系的角色,使歐盟真正成為像美國一樣的一個單一市場。
▌ 1979 - 1998:歐洲貨幣體系(EMS)
在 EMS 底下的歐洲匯率機制(ERM)當中,每一成員國的貨幣都與由多國貨幣加權平均而成的「歐洲貨幣單位」(ECU),定出一個中心匯率。
而每兩國之間的匯率則由與 ECU 的比例去計算,成員國的貨幣可以在一定的幅度下波動,接近上下限時,各國的中央銀行便必須進行干預。
因此雖然大家稱 EMS 為固定匯率組織,但ERM 並非完全硬梆梆的固定匯率。
經過一連串的整頓,EMS 的成員國從起初的 8 個,持續成長到 1992 年初的 11 個會員國。
當中包含:德國、法國、義大利、比利時、丹麥、愛爾蘭、盧森堡、荷蘭、西班牙、英國、葡萄牙。
在當時,因為德國的通膨很低,馬克成為了強勢貨幣,其他成員國為了讓物價更穩定,便自然而然地釘住了德國馬克。
因此德國的高經濟成長與低通貨膨脹,使其對 EMS 的影響力極大。
1990 年,東西德統一,使德國經濟繁榮且通貨膨脹率較高。
然而,有了一戰結束後經歷惡性通貨膨脹的經驗後,德國非常擔心通貨膨脹,因此便提升了「利率水準」來對抗通貨膨脹。
德國的政策使得許多為刺激經濟增長而施行低利率的國家壓力很大,為了匯率維持在規定範圍內,各國被迫跟著升息,造成通貨緊縮。
而通貨緊縮的效果,伴隨而來的是無止盡的不景氣與更高的失業率,尤其發生在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還有其他幾乎所有的 EMS 成員國。
▌ 黑色星期三
維持原先固定匯率的成本越來越高,市場上便開始有人認為,比較弱的經濟體有可能會貶值或放棄固定匯率,而其中之一便是之前提過的「金融巨鱷索羅斯」。(忘記的壯士請跟我來 #亞洲金融危機24週年)
英格蘭銀行為了對抗投機攻擊、維持固定匯率,曾經一天花費 150-200 億美金來支撐英鎊。
1992 年 9 月 15 日,索羅斯開始狙擊英鎊,但英國仍無法挽回一天大跌 5% 的頹勢,於 9 月 16 日 宣布退出歐洲匯率機制,史稱黑色星期三。
而 1992 年這一戰,也是讓索羅斯聲名大噪的一戰,捲走了超過 10 億美元,因此人稱他為「讓英國央行破產的男人」。
▌ 英鎊與歐元的愛恨情仇
說到英鎊與歐元,大家總會想說為什麼英鎊沒有消失變成歐元?英國改用歐元不好嗎?
1999 年歐元區正式成立,英國卻選擇不加入,在當時也吵得沸沸揚揚。
反對加入歐元區者認為,如果英國改採歐元,是把利率與貨幣政策的控制權,拿去跟在歐洲央行(ECB)決定整個歐元區利率表決時的一票交換。
而在歐元區內政府的赤字必須受到規範限制,那麼英國勢必得增稅或降低公共支出,才能滿足其要求。
如果遇到一些經濟衝擊時,ECB 很難找出一個最適當的利率去配合各國的狀況。
另外,英國那時的失業率與通膨都較低,經濟成長也比歐元區好,加入的話也很有可能被拖累。
當然也有一些人支持英國加入歐元區,他們認為外國投資是英國繁榮的基礎,如果使用的仍然是英鎊,波動的匯率會使投資人卻步。
此外,英國與歐元區國家貿易十分密切,使用同個貨幣也比較方便、風險較低。
因此,支持者認為,加入歐元區可以讓經濟變得穩定,有了消費者與生產者比較物價與薪資時的方便性,也能促進經濟效率與增加競爭力。
雖說看起來加入歐元區有諸多好處,也有人提出英國較寬鬆的法規與稅收,才是吸引投資人最關鍵之處。
▌ 小結
英國是否加入歐元區至今仍是個大哉問,2009 年英鎊兌歐元大幅貶值,使許多中小企業叫苦連天。
然而,2010 年發生的歐債危機,又讓大家直呼好險沒有加入歐元區。
今天童顏吐司編帶壯士們瞭解了英國黑色星期三的歷史,也稍微說明一下英鎊為什麼沒有消失變成歐元的故事,之後有機會再向大家介紹歐元區的來龍去脈!
參考資料:
Krugman, Obstfeld, & Melitz (10E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臺灣 #生活 #政經八百 #知識 #大學生 #經濟 #經濟學 #台灣 #科普 #科普經濟 #懶人包 #金融 #英國 #匯率 #美元 #歐元 #英鎊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的網紅烏龜妹Cecil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聽過壯遊年或間隔年這樣的名詞嗎?其實它們就是所謂的 GAP YEAR,在外國一直以來都非常盛行。這個概念興起於西方國家,有一些青年會選擇在高中或大學畢業後休學一段時間,到海外旅行和遊學,感受國外不同的社會文化和環境。 今天邀請到的來賓,她擁有非常豐富的 GAP YEAR 經驗,曾經到法國當交換學...
「交換學生歐洲國家選擇」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交換學生歐洲國家選擇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交換學生歐洲國家選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交換學生歐洲國家選擇 在 波妮說食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交換學生歐洲國家選擇 在 烏龜妹Cecili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交換學生歐洲國家選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交換學生歐洲國家選擇 在 CoffeeTea&Jan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交換學生歐洲國家選擇 在 #經驗分享歐洲交換要去哪一國?捷克Brno V.S. 德國Berlin / ... 的評價
- 關於交換學生歐洲國家選擇 在 歐洲交換學生回答你!花費、住宿、室友、課程、建議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交換學生歐洲國家選擇 在 Pauline陪你交換陪妳飛- 「#選擇什麼國家交換?這些 ... 的評價
- 關於交換學生歐洲國家選擇 在 [問題] 急~交換國家選擇!! - 看板studyabroad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交換學生歐洲國家選擇 在 [選校] 交換學生國家選擇法國/奧地利 的評價
- 關於交換學生歐洲國家選擇 在 [選校] 交換學生國家選擇法國/奧地利 的評價
交換學生歐洲國家選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夜.文摘:英國鬼才建築師Thomas Heatherwick 新作品》
* 《讓工作有趣的兩個方法》羅素
使工作有趣的有兩個元素:第一是巧技的運用,第二是建設性。
每個練有什麼特殊本領的人,總樂於施展出來,直到不足為奇或不能再進步的時候為止。這種行為的動機,在幼年時就開始:一個能頭朝地把身子倒竪的男孩子,在頭向天正式立著的辰光,心裏是不甘願的。
有許多工作予人的樂趣,和以妙技為戲得來的樂趣相同。
一個律師或政治家的工作,其包含的樂趣一定還要美妙得多,正如玩橋牌遊戲時的趣味一樣。雖然,這裡不但有妙技的運用,也有和高明的敵手鈎心鬥角之樂。即在沒有這種競爭元素的場合,單是應付一樁艱難的工作也是快意之事。
一個能在飛機上獻本領的人感到其樂無窮,以致甘願為之而冒生命之險。
我猜想一個能幹的外科醫生,雖然他的工作需要在痛苦的情勢之下執行,照樣能以手術準確為樂。同樣的樂趣可在一大批比較微末的工作上獲得,不過強烈性較差而已。我甚至聽到鉛管工匠也以工作為樂,雖然我不曾親身遇見一個這樣的人。一切需要巧技的工作可能是愉快的,只消它有變化,或能精益求精。
假如沒有這些條件,那麼一個人的本領學到了最高點時就不再感到興趣。
一個三英里的長跑家,一過了能打破自己紀錄的年齡,就不復感到長跑之樂。幸而在無數的工作內,新的情勢需要新的技巧,使一個人能一天天地進步,至少直到中年為止。有些巧妙的工作,例如政治,要在六十至七十歲間方能施展長才,因為在這一類的事業中,豐富廣博的人情世故是主要的關鍵。
因此成功的政治家在七十歲時要比旁人在同年齡時更幸福。
在這方面,只有大企業的領袖堪和他們相比。
然而最卓越的工作還有另一元素,在幸福之源上,也許比妙技的運用更加重要,就是建設性。
有些工作(雖然絕非大多數的工作)完成時,有些像紀念碑似的東西造起。
建設與破壞之別,我們可用下列的標準去判辨。
在建設這件事情的原始狀態是紊亂的,到結局時卻形成一個計劃;破壞正是相反,
事情的原始狀態是含有計劃的,結局倒是紊亂的,換言之,破壞者的用意是產生一種毫無計劃的事態。這個標準可應用於最呆板最明顯的例子,即房屋的建造與拆毀。
建造一所屋子是依照一預定的計劃執行的,至於拆毀時誰也不曾決定等屋子完全拆除後,怎樣安放材料。固然破壞常常是建設的準備;在此情形中,它不過是一個含有建設性的整體中的一部分。
但往往一個人所從事的活動,以破壞為目標而毫未想到以後的建設。他大抵把這點真相瞞著自己,自信只做著掃除工作,以便可以重新建造,但若這真是一句托詞的話,我們不難把它揭穿,只要問問他以後如何建造就行。
對這個問題,他的回答必是模糊的,無精打採的,沒有重點的,不比他提及此前的破壞工作時說法又確切又有勁。
不少的革命黨徒,黷武主義者,以及別的暴力宣傳家,都是如此。
他們往往不知不覺受著內心仇恨的鼓動;破壞他們所恨的東西是他們真正的目的,至於以後如何,他們是漠不關心的。
可是我不能否認在破壞工作內和建設工作裡,一樣可有樂趣。那是一種更獷野的,在當時也許是更強烈的歡樂,但不能給人深刻的快慰,因為破壞的結果,很少有令人快慰的成分。
你殺死你的敵人,他一嚥氣,你的事情便完了,因勝利而感到的快意也不會久存。
反之,建設的工作完成時,看了令人高興,並且這工作的完滿也不會到達無以復加的田地。最令人快慰的計劃,能使人無限制地從一樁成功轉入另一樁成功,永不會遇到此路不通的結局;由此我們可發現,以幸福之源而論,建設比破壞重要多多。
更準確地說,凡在建設中感到快慰的人的快慰,要大於在破壞中感到快慰的人的快慰,因為你一旦充滿了仇恨之後,就不能再像旁人一般在建設中毫不費力地獲得樂趣。
所以人要治療憎恨的習慣。
—-羅素
* 理想的動物社會沒有盼到,而他們反倒落入了這樣一個時代:誰也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動輒狂吠不止的惡犬到處橫行,你不得不眼睜睜看著你的同志在招認了醜惡罪行後,被撕成碎片——她不知道怎麼會鬧成這樣的。—-喬治歐威爾
* 羅斯福自一九三三年就任美國總統,提出一連串百日維新政策,使用的都是憲法裡賦予總統的緊急行政命令權。
到了一九三六年,羅斯福在美國的聲望已經到達最高峰了。
什麼叫最高峰?零負評嗎?不是的。
他的主張等於是抓住社會主義裡某些重要精神,然後補足資本主義貪婪及製造災難後所形成的不平等;雖是資本主義,可是用了部分社會主義的精神。
這個結果是什麼?結果是他兩邊都沒有討好。
美國企業界、政治菁英普遍認為他太左。
而哈佛大學──羅斯福的母校,現在在美國被認為是平等及自由精神的象徵──在當時三百週年的建校紀念會時,羅斯福走進去, 本來以為會迎來美國最高學府學生給予他的掌聲,但他面對的是噓聲!
學生以噓聲對他表達抗議。因為有很多社會主義信仰者認為,羅斯福應該以更符合民情需求的方案,來取代資本主義的經濟結構,當時左派在美國校園裡已經開始萌芽。
羅斯福怎麼自處呢?他憤怒?委屈?或是討好年輕學子?都不是, 他一跛、一跛的走上台、發表演說,一如往昔,充滿自信。
他告訴學生們:
這個國家現在正步上經濟復甦的路途,我們當然會繼續尋求改善美國工人的工作環境;我們當然也會繼續為降低電價而努力;我們仍會繼續為年輕男女、殘疾同胞、失業保險、老年福利及女性保護等問題而努力。
但是我們才剛開始,有太多類似的問題要被解決,制度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年輕學子沒有耐性,他沒有說服這些學生。
但美國下層社會的人們心中,羅斯福是他們的英雄。那個時候羅斯福所到之處受歡迎的景象是:一位資深記者記錄小羅斯福來到紐澤西州澤西市(Jersey City)這個地方,車隊通過荷蘭隧道(Holland Tunnel)——連結紐約市跟紐澤西的一條隧道──洞口之後,如雷的掌聲已經響起,整個城市沸騰。
在萬里無雲的晴空下,舉目所見是一片搖動旗幟的人海。
當時在美國華府最重要的辯論,並不是我說的在哈佛大學,而是剛好與哈佛大學學生批評的方向相反,也就是「羅斯福把整個國家帶離資本主義太遠了。」
所以當哈佛的學生罵他:你還是在保護資本主義啊,你還是在保護貪婪的富人!但共和黨與民主黨參議員對他都有意見,認為他:太左了。
很快的,一九三七年進入羅斯福第三屆總統的競選活動。
選舉有時候是媚俗的,因為民主政治的前提是由老百姓決定國家未來。
當一個制度危機可能連專家都非常困惑時,人民怎麼可能有他們的理性分析、合理及最好的政治選擇?
面對一九三六年年底大選時,共和黨提出競選主張,最重要的四個字叫作「平衡預算」,在美國這可是天經地義。
他們認為,羅斯福拿太多國家的錢創造「新政」,留下太高的國家負債。
共和黨當時批評:美國正處於危急之秋,美國人的福利太高了,高到那些人根本不想工作,美國年輕人沒有任何前途、看不到未來,政府又有這麼高的赤字。
共和黨不是希望贏得總統寶座,他們知道沒有人可以打敗羅斯福, 他們要的是贏得參眾兩院。
但他們不知道正由於那一次的競選勝利之後,共和黨大贏了國會,他們真的如願以償:但代價是:華爾街股市因政府過早走向平衡預算,再度大崩盤,美國走向「二次衰退」,失業率又大升,美國做為世界經濟當時惟一的中心,世界經濟又再度被拖垮。
於是,大西洋這邊納粹主義達到巔峰:太平洋那端日本軍國主義羸得絕望社會的全面支持。美國平衡預算不到一年,日本發動七七事變:美國平衡預算剛好兩年又九個月,德國侵佔波蘭。
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戰爭:二次世界大戰正式掀開序幕了。—-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 1940年二戰已經開打了半年,根據一項蓋洛普民意調查,8%的美國人支持同盟國,只有2%的人支持納粹;可是問他們要不要捲入這次歐洲戰爭,90%美國人說:不。
今天我們所熟悉的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是不存在的。美國眼看著納粹在整個歐洲連戰皆捷,不動如山。
美國不想捲入戰爭的民意,多麼的深入人心,幾乎在每一個美國人的血液細胞裡流動。
然而,羅斯福對於國際事務的看法不一樣。其實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他看到威爾遜總統支持國際聯盟卻被國內批評,他曾經説:自己也很想找各種理由來反對國際聯盟,可是想破頭也想不出理由。
在那個年代,羅斯福很感慨的說:「我們就算中立,也不應該不聞不問吧?」
可是他拿這樣的美國一點辦法都沒有,唯一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敦促國會,廢止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禁止軍火出售的規定,也就是可以賣一些軍火到歐洲去。
其中,出口44%軍火都賣到英國。
從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年春天,經過幾個月的觀戰,德國已經在很短的時間裡不只是打下了奧地利、波蘭,一路打到了北歐,征服丹麥;征服了東歐,打到北歐了。
此時,英國人才從幻想和夢中驚醒,但美國人仍然置身度外。
全英國開始恐慌了,因此邱吉爾出任了首相。德國在歐洲大陸勢如破竹,這個情形一直到一九四○年九月,眼看希特勒下一個目標就是英國。
美國和英國有一種特殊關係,但美國人普遍厭戰,他們深信正是因為一次大戰美國沒有介入,美國才能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一的大國。
面對反戰的民意,羅斯福採取一項大膽的措施:他以總統的行政命令權,把五十艘服役已久但還可以用的驅逐艦,以退役為由送給英國,交換可以租借英國在海外的海軍基地。
一九四○年,又時逢美國總統大選,羅斯福在這一刻面臨抉擇。過去的慣例,總統連任兩屆就不選了,可是他覺得為了歐陸戰爭,他必須參選。
他知道大多數美國人民並不瞭解,美國人不可以把自己置於國際事務之外,他必須用個人的聲望來領導這個世界,所以他決定競選第三任。
那時候的美國憲法沒有禁止競選第三任或第四任總統;直到一九五○年,美國才通過新的憲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條,美國總統任期最多連兩任。
羅斯福想解決歐洲事務,他覺得只有他可以做得到, 但當時他也沒意識到這即將成為人類史上最慘烈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
其實人處在二次世界大戰中,都還未必意識到這就叫做二次世界大戰。當時的羅斯福說:我好幾個夜晚都躺著想,自己問自己,身為美國的三軍總司令,是否有權力呼籲美國人,自我訓練為國家效勞,然後拒絕一己之私呢?面對危難,每個人都不應該逃避應負的責任。
但是他自己也知道,在那一刻並不容易。
其實他對於競選第三任,自己也常常處於搖擺之中,沒有那麼堅定,他曾說:「有一部分的我很想退休,回到海德莊園。」
也就是回到他出生的羅氏大宅,寫寫回憶錄。
可是他的良知不允許,所以這次他仍然競選了。當然,輿論的批評就大了, 批評者認為他不該打破慣例,世界大戰干美國人什麼事情;連他曾經在大蕭條時期史無前例的在田納西河谷設立管理局,成立一間水力發電公司,等於是美國第一次有國營事業,也被拿出來批評是左翼,或說這就叫做官僚作風。
選舉的結果,羅斯福還是連任了,得票數是二七二四.四萬張,和他競爭的共和黨候選人叫威爾基Wendell Lewis Willkie,他的得票是二二三○.五萬張,美國人打破總統連任兩屆的傳統,讓羅斯福繼續領導,可是贏的票數就沒有羅斯福第二次連任時這麼多。
這說明瞭其實大多數老百姓未必知道自己所面臨的危險是什麼;其次老百姓容易很厭煩一個人,我們都已經看了你八年,我還要再看到你?──這當然是老百姓的一種天性。
所有的英雄都會令人厭煩。這是一位很有名的歷史學家保羅• 甘迺迪Paul Kennedy講的話。
美國國內本來還為羅斯福勝選問題繼續吵,但是吵到一九四一年, 突然沒什麼人再吵下去了;因為美國已經變成民主同盟國家的兵工廠,利用了租借法案,將飛機、坦克還有其他用品送到英國。
簡言之,美國從歐陸的戰爭,開始嘗到甜頭,發現了一門好生意。
那時中國也開始因為抵抗日本侵略獲得美國的援助,貸款達到五百億美元。同時,羅斯福凍結德國、義大利這些法西斯國家在美國所有的存款以及信用,接著日本也被列入凍結的對象。
羅斯福和英國首相邱吉爾兩人會晤,共同發表《大西洋憲章》,宣稱確保世界遠景更美好的共同原則──可是請注意,即便如此,美國仍然沒有參戰。
歐陸戰爭打到英國時,美國出口大增,失業率開始大降。美國人突然在那一刻發現一件鬼魅般的事, 原來支持其他的國家打仗,變成軍工廠,可以解決美國大蕭條的問題──這是之前他們從沒想到的,他們只想著如何避免捲入戰爭。
但這件事情很重要,因為這使得美國後來出現「軍工複合體」。他們發現此事,實在太穩賺不賠了。
美國第一次嘗到甜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許多人難以想像,包括最優秀的經濟學家。
等二戰快結束、一九四五年時,美國的失業率只有1.2 %。
從一九四○年的10%,短短四年之內降到1.2%,幾乎達到充分就業。
所以經濟及歷史學家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挽救了美國的大蕭條:也從此改變了美國人的思維。—-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圖片:https://www.archdaily.com/554750/bombay-sapphire-distillery-heatherwick-studio
交換學生歐洲國家選擇 在 波妮說食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謝謝當初支持我去交換學生的人
今天FB跳出動態提醒我
原來5年前的今天我正展開一趟冒險
沒想到一轉眼已經過了5年,
想當初還是個so young的研究生,
因為怕有半年不能剪頭髮,
特地先剪個超級短髮再出發🤣
那時候肩膀的負擔很輕,很勇敢,
提著一個30kg的家當+登機箱,就出發了。
第一次,一個人搭飛機,
第一次,一個人去歐洲,
第一次,搭十幾個小時跨夜班機,
飛到一個陌生且語言不通的國家。
其實到現在,我還是很慶幸,
當初選擇去交換學生,
甚至不惜來一場家庭革命(笑),
雖然不是什麼偉大的事情,
但卻影響了我一輩子的人生。
因為要是當初沒出發,
也不會有今天的 #波妮說食話
沒有故事可以跟別人分享,
不能體驗到歐洲各國的美味小吃 😭
所以我決定,要幫小孩存留學基金,
希望他長大後也可以去體驗,
當年我曾經體驗過的美食們😎
(到底是有多愛吃XD)
也很謝謝大家願意看我的文章
聽波妮說說在歐洲的故事 😊
交換學生歐洲國家選擇 在 烏龜妹Cecili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你聽過壯遊年或間隔年這樣的名詞嗎?其實它們就是所謂的 GAP YEAR,在外國一直以來都非常盛行。這個概念興起於西方國家,有一些青年會選擇在高中或大學畢業後休學一段時間,到海外旅行和遊學,感受國外不同的社會文化和環境。
今天邀請到的來賓,她擁有非常豐富的 GAP YEAR 經驗,曾經到法國當交換學生,在歐洲不同的國家旅行,也在後來到澳洲打工度假一年,藉由這些歷練,讓她看到不一樣機會與選擇,一直到現在走入斜槓生活,成為一位自由工作者與創作者,並成立《世界辦公室》這個品牌,為自己打造不一樣的人生。
註:本集音質比較差,建議避免使用耳機收聽,造成不便請見諒
重點節錄:
02:55 Wendy 的自我介紹
05:50 去法國當交換學生的契機
07:17 對法國的印象?對法文的感覺是什麼?
10:01 申請交換學生困難嗎?妳是怎麼準備的?
11:50 法國和台灣不同的地方?
14:20 去過歐洲哪些國家?
15:50 去完歐洲後所產生的轉變
17:30 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旅行故事
19:25 在旅途中遇見的文化衝擊
20:50 為什麼決定要去澳洲給自己一個 Gap Year?
22:18 在澳洲打工度假時,記憶猶新的經驗與故事
28:05 把自己推向自由工作者的契機與原因
30:55 在走入斜槓與自由工作者的生活後,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情和腳步?
32:21 Gap Year 對妳來說值得嗎?如果有聽眾沒有方向,妳會給他們什麼建議?
35:48 《世界辦公室》這個品牌對妳的意義,以及如何將品牌和旅行經驗結合?
40:06 Wendy 推薦和自由工作有關的書
42:00 Wendy 的人生哲學
42:54 Wendy 未來的課程計畫介紹
42:08 聽眾要去哪裡找到 Wendy 和《世界辦公室》呢?
【關於 Wendy】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goworldoffice/
• 個人網站|世界辦公室:https://goworldoffice.com/
• Email:info@goworldoffice.com
.
.
如果想看完整的文字稿,歡迎至部落格上閱讀並收聽。
👉 https://bit.ly/2EQhtZW
.
.
節目於每週四晚上九點更新,如果喜歡節目內容,別忘了在 Apple Podcasts 留言並給予五星評分,讓更多人有機會聽到這個 Podcast喔!真的非常感謝你的收聽。 ❤️
.
——————————
🎧 《旅創浪人Life Show》收聽平台:
.
• Apple Podcasts|https://apple.co/3gq5nEw
• Google Podcasts|https://bit.ly/2CTIhIg
• Spotify|https://spoti.fi/2EQfRPJ
• Youtube|https://youtu.be/Pe_z8GsfgOI
.
————————————————————
Facebook 臉書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turtlegirl.travel
.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turtlegirl_travel/
.
部落格
👉 https://ttgirltravel520.pixnet.net/blog
.
臉書私密社團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939138802857191
交換學生歐洲國家選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單元主題:童軍帶我飛
林彥樺 (YànHuà Lín),今年25歲,已經走過近30個國家,因為參加童軍徹徹底底改變了他的人生。高中因為看到姐姐參加童軍團,也跟著參加,在高中大露營時認識了墨西哥人團長說:如果能和他說西班牙語會更好。這是他第一次知道會說英語,不能通全世界。
大一暑假在美國的童軍營地工作,遇到拉丁裔的夥伴,他們說的話,一個字也聽不懂,後來才知因他們在說要西班牙語,所以一回國後,立即行動就開始學習西班牙語。
大二暑假去了美國另一個營地,遇到了不同的人。因為發現英語還是不行,在營期間努力背單字並與人交談。在美國中學生都會再學一門外語,而他的好朋友學的是法語,而情況依舊,他也是聽不懂法語,所以回台後,又再開始積極學習法語,大三開始法文成為他的必修課。
大三暑假獲選為外交部的青年大使,前往中美洲薩爾瓦多進行交流。活動期間發揮了西語的學習成果,十分興奮。卻也體認到西語程度有待加強,回國後積極著手於交換學生的申請。
大四暑假自行至法國童軍營地擔任志工。這一個月除了開拓視野,也對法語的精進起了關鍵作用。後來他還登上法國童軍的月曆呢!
大四即將畢業,但他為了不要放棄參加西班牙交換學生的機會,而選擇延畢一年,大五到了西班牙巴塞羅納當起交換學生,也積極地探索歐洲。在校他修習三種語言(西、法、義),與研究歐洲古典文明,課外參與登山活動和加泰羅尼亞文化。 返台前,帶隊參加了芬蘭的歐洲羅浮大會(Roverway),獨自面對這麼大陣仗是需要許多勇氣,這也是他參加的首次國際大露營。
一年軍中的沉寂,曾經打擊他的意志。但幸運的是,退伍後就找到第一份工作是青年旅館的經理,算是很滿意的工作了。工作未滿兩個月,和老闆告了兩週假,隻身前往阿拉伯參加童軍聚會。在活動期間, 懂四種外國語言不僅讓他如魚得水,且獲得他人的敬佩。即便如此,工作的繁忙讓他苦無機會好好學阿拉伯語,而留下遺憾。現在他又開始努力學習阿拉伯語。
故事至此,總有人認為他家一定很有錢,那就錯了。畢業一年多,他的學貸一毛都還沒開始還。但是他深信:堅持自己的信仰、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他接受了刺激並且迫使自己成長。也奉勸大家,千萬不要給自己設限,為自己的懦弱找藉口。
今年七月阿聯酋航空來台招空服員,打敗上千位競爭對手,成為全台唯四的空少,在即將離台赴杜拜工作的前夕,來電台暢談童軍帶給他的改變,多國語言的學習技巧,童軍夥伴們,你是不是已經找到你一生的最重要的價值呢?如果沒有,馬上行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找到價值的唯一方法,動起來,熱血起來,做就對了!
交換學生歐洲國家選擇 在 CoffeeTea&Jan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出發到英國留學前,不能不知道的5件事!九月底開學季,相信各位正在收拾行李準備出國念書的準留學生,心情應該是期待又緊張吧~今天來聊聊出國留學前必須要知道的事,希望能給你們一點心理準備。裡面某些部份是僅限英國留學的必知,也有些部分比較有普遍姓,適用於大部分西方國家教育體制。獻給正準備出國留學的你們,祝福你們留學生活平安順利~
🔻 影片中提到的 🔻
過海關的時候會被問什麼問題?
英國的銀行開戶手續不一樣?
認真讀書之餘別忘了盡情玩樂!
課業上或生活上遇到困難怎麼辦?
英國腔好難懂?
小故事: 我剛出國的不適應期
(關於英國腔,除了我最愛的療癒到不行的BBC radio 4之外,推薦兩個YouTube頻道給你們)
English with Lucy: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4tgANd4yy8Oe0iXCdSWfA
之前在影片推薦過的英文教學頻道~除了長的可愛讓人心情愉快之外,Lucy本身也學過不少外語,很懂外國人學英文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常常提供很不錯的英文學習方法和建議~
JOEL & LIA: https://www.youtube.com/user/joelandlia
除了探討文化差異,和各種幽默諷刺又有趣的英國特色之外,因為他們本身是演員,對於講話發音和腔調有細微的研究,也會分析各國口音的差異,以及英國各地不同腔調的特色,提供給來自其他英語系國家、需要學英國腔的演員參考,也很適合對英國文化感興趣、試圖揣摩英國腔的任何人。重點是他們講話真的好好笑,是會想私下認識當朋友的那種個性!推推😏😏😏
🔻 更多相關影片 🔻
英國腔怎麼這麼難懂啊?! https://youtu.be/oEeazlJmi0o
我的英文學習歷程-挫折和轉折 https://youtu.be/q4VG6zo9b1A
看YouTube影片學英文|終極策略: 如何不對英文失去興趣? https://youtu.be/KUfsNryu2-A
出國留學英文自然會變好嗎?英語系 vs 非英語系國家 留學經驗分享 https://youtu.be/9Paemwfzf5U
台灣人留學馬來西亞 前vs後 (尷尬處境/英文能力/口音) https://youtu.be/tL0ierT_SRY
為什麼選擇到馬來西亞留學 + 我的留學歷程 https://youtu.be/ayYRY0BsJ0U
閒聊,在語言學校學英文的日子 (認識異國朋友/被中東人求婚) https://youtu.be/stdEAnlK1N4
🔻 自我介紹 🔻
Hiya 你好我是Jane! 今年22歲 來自台灣:)
這是我離開家鄉在國外生存的第4個年頭
台灣高中畢業後到馬來西亞念大學
因為課程需要我去英國當了一年交換學生
目前已經回到馬來西亞繼續完成學業
我會在這個頻道分享在我的留學生活
文化差異 旅行觀察 和任何新發現
歡迎訂閱CoffeeTea&Jane!!!
▪ 每週一晚上8點固定更新+週五不固定更新
▪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coffeeteajane
▪ 我的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CoffeeTeaJane/
▪ 最近剛辦的Instagram: @coffeeteaandjane
▪ 非商業合作影片 This video is NOT sponsored.
***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影片 ***
交換學生歐洲國家選擇 在 歐洲交換學生回答你!花費、住宿、室友、課程、建議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交換學生 Q&A都在這裡✨ 希望老人們的經驗談能夠推正猶豫不決的你一把~ ✈️ - 快速導覽: 00:32 交換總花費02:06 課程 選擇 03:03 教育方式(感受 ... ... <看更多>
交換學生歐洲國家選擇 在 Pauline陪你交換陪妳飛- 「#選擇什麼國家交換?這些 ... 的推薦與評價
)的統計,前五名台灣學生前往當交換學生的國家為: . . 第四名: ... 以歐洲整體來說,去法國交換生的名額供需都多。 最重要的,日後到法國深造,比英美等歐美國家 ... ... <看更多>
交換學生歐洲國家選擇 在 #經驗分享歐洲交換要去哪一國?捷克Brno V.S. 德國Berlin / ... 的推薦與評價
學校選擇太多了,不知道歐洲要去哪交換比較好?哪一個國家好?除了選擇學校課程與師資之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城市?對於交換學生來說也是非常需要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