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流河》補上了我父親生命的前傳。
我的父親與作者同歲,但我不確定父親的真實年紀,跟著軍隊來台灣,身分證上的出生年歲、甚至姓名很多未必精準。
我的老芋仔外省豬爸爸,是我有血緣的陌生人,對他的前半生我一知半解。1949年從基隆港上岸,一只木製行李箱是他全部的家當,就信了政府的一句話:很快就要反攻大陸。來台後再也沒有離開這塊土地,沒有根的浮萍盼不著回鄉的路,中年了才娶妻生子,相較於孤苦老死的同袍,幸運的是他有兒有女,在台親友雖寥寥無幾,小康之家也算不枉此生奮鬥。
湖南老兵娶年輕的台南小姑娘,語言不同、習性不一,好不容易在磨合中胼手胝足建立起溫暖的家庭,於開放兩岸探親後衝突高漲。原來我媽不是元配,對岸大媽生的姊姊只比母親小2歲!這簡直是晴天霹靂,感覺受到欺騙背叛的母親,以撞牆、跳樓要脅父親要切斷與大陸的連結,子女們夾在父母之間的楚河漢界,不得不選邊站,以行動守護著親娘。
父親在年節時遙祭生死未知的爺爺奶奶,老淚縱橫鼻涕和著淚水的畫面,仍深刻印在我心中。跨不過巨流河的遺憾,家書抵萬金的迫切期盼,是網路視訊年代無法體會的愁苦。
即使父親已離世二十三年了,我仍記得他獨自坐在客廳,抽水煙袋吞雲吐霧嘆息思鄉,手上經常拿著小錄音機,貼在耳邊反覆聽著未曾養育過的女兒捎來的聲音,還有他躲在房間按下錄音鍵,呼喚父母和女兒的名字,濃濃的鄉音好揪心。他拉著胡琴唱綠島小夜曲的心酸,看京劇四郎探母必哭的悲苦,家人都視若無睹。
聽著有聲書中齊邦媛教授滄桑的嗓音,我竟潸然淚下,覺得自己對不起父親,未能在他有生之年,撫慰他所經歷過的苦難,沒有以同理心體會父親的處境。我深深感到欠父親一句道歉,當時不懂他未盡孝、沒養育的虧欠感,直到今日我為人母,才明白那種難言之苦。
齊邦媛教授說,在她驚覺已經太遲的時候,才開始撰寫《巨流河》一書。前人已逝,後人不知,不寫此書,將終身遺憾,死不瞑目。「有些人,有些事,是不能忘卻的。」在我們享受今日太平富裕的生活時,可曾感謝這是前人的血淚奉獻才換來的?像我父親一樣當時懷抱滿腔熱血,漂流過海最後惆悵終老於台灣的許多人,大陸是他們的故鄉,但台灣才是他們最後的家吧!上一代的磨難已過,祝福後代子孫莫再重演歷史,真的太苦。娥

#巨流河
#21天改變正發聲
———————————————
#21天改變正發聲
👍每天,都比 昨天的自己更好一點!
🎁分享金句抽好禮:https://lihi1.com/AcRSo
———————————————
📍用聲音,穿越大時代的刻骨銘心:
✅文學巨擘 齊邦媛老師《巨流河》有聲書+電子書
https://classone1.pse.is/39hvpt
京劇三娘教子 在 職場裡的人類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都挺好-相忍為誰的40號閘門》
我的40號閘門,一共被啟動了兩次,個性與設計都座落在土星的位置。占星學中,土星象徵勞動和忍耐,代表一個人最深層的壓抑,也是一生中的主要命題,只有做完題目的人,才能往更進階的天命走去,否則,生命會週而復始地不斷出題。
好可怕。怎麼會到四十多歲才看清考題呢。也許隱約曉得,但故意逃避吧。手心汗涔涔的,不管重考幾次,40號閘門的題型一直很明確,尋找歸屬,求取認可,所做的一切都為了家人與別人,自以為歡喜做卻無法甘願受。
難怪我一直很喜歡稱某些職場為「娘家」,聽過這句形容的人無不側目,「你把公司當成家喔,難怪你被形容成拼命三娘啊!」但我說的是真心話,在那些職場的位子裡,我是中流砥柱的女兒,也是力挽狂瀾的女兒,上位者對我的禮遇和相惜,比我的原生家庭更讓我有回家的感覺。
對於多數人習以為常的「回家」與「成家」,我現在知道為什麼對於我來講,卻是功課。該認真作答了,不逃避,我願意回來面對。
#掙扎與解放之間的過渡
看《區分的科學》中40號閘門的解釋,一時之間會覺得很難懂,甚麼叫做「掙扎與解放之間的過渡點」? 如果用前陣子對岸火紅的陸劇《都挺好》搭配伴讀,一下子就會完全明白。內心渴望完整和愛,外人卻只看到蘇明玉反叛逃家、豪奢涼薄。無數次金援父兄於水火,苦求超越重男輕女的桎梏而不可得,在施予前每每質疑自己是否值得,轉頭仍義無反顧去給,給了之後二哥並不領情,明裡暗裡嘲諷她:「蘇明玉有錢有甚麼了不起!她在我們家就是個妖精。」,加倍的給、也交換不來一半的感激;太想向曾經怠慢女兒的家庭,證明能拯救蘇家的只剩我這個女兒了。因為「期待獲得」所以「過度給予」,這叫做掙扎。
最苦的,並不是一直得不到對方的感謝或肯定,而是明知得不到,仍然拼命給。搞得大家都很痛苦。
而所謂的解放,是一種和解。逝者已矣,無論是否出自幻想,蘇明玉在新年的胡同裡,看到了曾對她投以溫暖懷抱的母親,糾結於過往的心魔被釋放。蘇家的每個人都看似歸位了,除了父親,受困在失智的叢林中永遠回不了家。這一次,蘇明玉選擇回家,現在她已經不需要證明甚麼了,她回家,單純為了愛。
我的原生家庭,並不像蘇家如此極端,在傳統的年代,我和三個堂妹妹都入了族譜,承襲爺爺最愛的蘭花,做為名字的最後一個字。我分配到的筆劃最多,家族給我的期待也最多。
做為被祖父母養大的孩子,除了正規的學校教育,更接收了意韻深長的文人養成,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學校裡拿小天使牌鉛筆描繪大中小,回到家提腕臨摹的是小楷。畫畫象棋京劇都得有點品評的根柢,小一我就知道「觀棋不語真君子、起手無回大丈夫」,在孔融讓梨之前,我先記得了爺爺告誡我的,長姐如母。
這個提醒,影響了我迄今的人生。在任何場合裡,習慣扮演面面俱到的人,如同一個母愛過剩的長姐。記得誰愛吃甚麼菜,誰的感冒太久了還沒好,誰的工作遇到挫折需要鼓舞,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把自己忙碌像個陀螺,圍著許多人團團轉,陀螺停下來想要別人陪伴的時候,身邊總是沒人。
因為覺得真心換絕情的尷尬(30歲以後這種情緒變成了憤怒),所以責怪自己太軟弱,為什麼會被這種莫名其妙的感受擊敗,於是更加重了武裝,然後也沒甚麼好結果,每一次情感的失敗,對方總是無辜地說,「我覺得你並不需要我。」
的確,我享受且需要40號閘門帶給我的孤獨景深。這和我需不需要你無關,而是有了這樣的距離,你不會被我的期待需索而抽乾,像我這麼一個不斷打鼓的金頂鹼性電池兔,也會需要充電的時間啊。
但沒有人理解。他們離開。妳讓我覺得窒息。他們說。
寫到這裡,即便我現在很幸福,還是流下苦澀了四十多年的淚水。
#圓融與抽離之間的選擇
展現在職場上,40號閘門相對沒有那麼悲情,因為座落在四爻,我一直很相信圓融足以成事的道理,也總是很能換位思考,盡量找到大家都滿意或受益的方案。明年部門的大策略,只有很簡單的一個字:Hub。是的,我希望成為大家的熱點,不斷媒合新的資源、建立起可靠的資源補給站、接著拓展更多聯外關係,讓組織內外人人受惠。是一種,成功不必在我,但成功一定有我的慈善信念。
對,就是這個字眼,慈善。我不需要很多的錢,也不用多高的職銜,但這種單純投身與回饋組織的意志,構成了我工作的目的和意義,令我由衷快樂。
(《區分的科學》40.4-組織:轉換的力量,為了持續供給,以直觀的智慧來選擇並管理。自我的力量在於全權管理,同時保有其機動性,適時抽離。)
其中的缺點,大概是我雖然長得很佛系,卻有著狷介的mindset,「撿盡寒枝不肯棲」,是我還年輕的時候,常常會做的傻事。我只和理念相合、頭腦靈光的老闆或夥伴敞開心扉,否則不是選擇抽離、就是封閉自己。
#妳好就好
好,那40號閘門究竟要如何答題,才不會被留級察看呢?
絕對不是《都挺好》的短秒預告台詞,挺過了,一切都會越來越好的。
想像自己是一個精通廚藝的掌杓人,為周遭的人煮了一輩子的菜,日子在斟酌拿捏個人喜好中渡過,久了就忘了自己的口味是甚麼;慢慢地,當越來越少人坐上餐桌,妳也不再想上菜了,覺得一切都是徒然。
40號閘門的魔咒並非牢不可破,妳仍然可以煮食,因為付出就是妳的天賦。當妳不在乎有誰會來,只做自己愛吃的幾道小菜,不需討好、也不必乞求,妳吃得津津有味、笑逐顏開,別人看著妳給得起一桌豐盛,又開開心心和和氣氣,自然就會覺得,都挺好的。
過度的愛和付出,對別人是制約,對自己是浪費,適時回收與平衡一下,用那些多得滿出來的愛,先照顧好自己,就好。
*圖片摘自網路
#看影集電影寫閘門系列之一
京劇三娘教子 在 有錢人想的都一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杜月笙的氣度與人格高度]:
~當年流氓真君子,如今君子真流氓!
01.
在30年代的上海街上,杜月笙穿著藍色長衫。
身材很瘦,像個教書先生。
真實身份是當時中國最大黑幫的教父。
他身后跟著幾個小乞丐,吹著口哨,對著他喊:
“水果月笙,給點錢!”
杜月笙並不生氣,吩咐手下多給點。
杜月笙14歲闖蕩上海,一開始在水果店做事。
練就了單手削梨的本領,削掉的梨皮不僅薄而且不斷。
江湖上稱他為“水果月笙”。
在杜府裡,熟悉的朋友坐一起侃大山。
也會打趣遞上一隻梨說道:“削一個!”
杜月笙不生氣,削好梨和大家一起分享。
他常說一句話: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脾氣大。
當年上海灘的黃包車夫、短衫階層,也曾喊出了“做人要做杜先生”的口號。
02.
做事看能力,做人看格局。
19歲時,杜月笙便在黃金榮家做事。
剛開始是做黃金榮夫人林桂生的小跟班。
1910年,黃金榮家的鴉片被偷了 。
大佬黃金榮也沒辦法。
杜月笙說“老板娘,我去跑一趟吧!”,林桂生也不在意。
以為是這個青年人想快速出人頭地。
杜月笙找到偷煙土的人,只說了三句話。
煙土就回來了。
“放心,沒人要你命,黃公館裡什麼時候做過人(把人給砍了)啊!”
“但是你要和我走一趟!”
“桂生姐刀子嘴豆腐心,菩薩心腸!”
事情做成了,杜月笙並不居功自傲。
好像剛剛立的大功和自己無關一樣。
黃金榮,想試探他。
帶他去賭場賭博,一下子贏了2000大洋。
黃金榮心想:拿去吃喝嫖賭,那這個青年人就是小混混的料。
如果拿去買房娶妻納妾,那此人貪財,日后必起異心。
可是這個年輕人拿著錢就跑了。
黃金榮也很好奇,讓手下人盯著這個年輕人去干啥。
黃金榮沒有想到。這個年輕人拿著錢,坐著擺渡過了陸家嘴。
到了一個叫金橋的地方,把兩千大洋,
全部分給了一起闖江湖的弟兄們。
黃金榮驚嘆:恐怕我死后,黃埔灘就是杜月笙的了。
黃金榮錯了,短短十年后,黃埔灘就是杜月笙的了。
03.
傷什麼,都別傷女人心,女人是用來疼的。
孟小冬,京劇伶人,上海灘最大的美人,人稱“冬皇”。
杜月笙一直喜歡孟小冬,如果他願意用強。
全上海灘的沒有他得不到的女人。
杜月笙整整愛慕了孟小冬十年。
1927年,孟小冬嫁給梅蘭芳。
之前,心高氣傲的孟小冬不願意給人做妾。
梅蘭芳承諾:“妳過來后,和福芝芳平起平坐。”
孟小冬這才嫁給梅蘭芳,進入梅家之后,
追求孟小冬的人很多,甚至還鬧出了人命案。
加上孟小冬多次被福芝芳欺辱,四年后與梅蘭芳離婚。
杜月笙不但沒有用強,而且放低身段。
用真誠打動了孟小冬,孟小冬從北京到上海跟了他。
而從中做媒的人竟然是杜月笙的二太太姚玉蘭。
這個男人該是多麼有魅力,才能讓妻子如此包容。
孟小冬到上海后,杜月笙寵愛得不得了。
請京劇大師余叔岩到府上手把手地給孟小冬教課。
最后,孟小冬成為余派京劇名角,執牛耳者。
1950年,杜月笙打算全家移民美國。
他數著全家需要辦27張護照。
孟小冬在旁邊輕輕說了一句:
“我跟著去,算丫頭還是算女朋友呀?”
其他人沒聽懂,杜月笙卻聽懂了:
“辦護照的事情暫停,趕快把我跟阿冬的婚事辦了。”
當時,杜月笙常年多病,由於和孟小冬辦婚事,全家錯過了移民機會。
當時的香港缺醫少藥。
杜月笙也錯過了去美國的治療,身體一天不如一天。
但他不虧待女人,直到最后都給心愛的人一個交代。
杜月笙五房姨太太,四位是名旦名角。
名角為什麼都願意跟她?
因為他不冷落女人,五房姨太太都是他的手心肉。
他和段正淳不同,他不讓任何一個女人傷心。
他常說:“打什麼,都不能打女人,女人是用來疼的。”
“女人很傻的,從他愛上你的那一刻,便身心俱付。”
抗戰期間,梅蘭芳寓居上海,拒絕為日本人唱戲。
蓄 鬚 明志,靠賣字畫為生,生活捉襟見肘。
杜月笙派人偷偷去買畫,幫梅蘭芳渡過難關。
做男人做到這份上,大概也只有杜月笙了吧!
杜月笙常說一句話:
“別人存錢,我存交情!”
如此做人,杜月笙被稱為“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尺五天!”
當時上海灘有一句話叫:黃金榮貪財,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
05.
人可以不識字,但不能不識人。
杜月笙不識字,卻對讀書人很尊重敬畏。
國學大師章太炎晚年住在蘇州。
對杜月笙這樣的地痞流氓非常看不起。
他的侄子在英租界發生了糾紛。
不得不拉下臉請杜月笙幫忙。
杜月笙擺平之后,自己親自去蘇州拜訪老先生。
臨走的時候,偷偷將一張2000塊大洋的票子,疊成小方塊,放在茶碗下面,顧全讀書人面子。
表達他對文化人的敬仰和尊重。
章太炎是民國的狂人,外號章瘋子。
瘋起來連袁世凱、蔣介石都罵,可是到了杜月笙這裡。
卻從此訂交,亦師亦友。
杜月笙請章太炎當老師,杜月笙之前的名字是月生。
章太炎覺得不夠文雅,讓他叫月笙。
教他讀書,把杜月笙從大字不識的粗人,
成功打造成能寫一手漂亮小楷,穿長衫,滿口儒雅的中國教父。
戴笠早年是流落上海的小癟三,
到杜月笙的賭場賭博,杜月笙一看此人不簡單。
“我給蔣先生寫封信,推薦你去報考黃埔軍校!”
戴笠命運從此巨變,幾年后,戴笠重返上海。
立即和杜月笙定為結拜兄弟,后來戴笠成為通天的人物。
杜月笙一生都讓孩子讀書學習,不沾鴉片和賭博,
大兒子杜維藩不好好學習,杜月笙就狠狠揍他。
杜美如回憶父親,
一回到家第一件事就問孩子功課。
后代在海外都能靠本事安家立業。
杜月笙一生沒有多少文化,也沒有什麼文憑。
但他知道識文斷字是本領,他喜歡讓別人叫自己杜先生,而不是杜老板,或者杜大帥。
06.
做事要做到刀切豆腐兩面光。
杜月笙常說:“我的處世之道,盡在一個誠字!”
淞滬會戰時,為了阻擋日本進攻。
杜月笙把公司所有船沉沒,阻擋日本軍。
上海淪陷后,日本人想拉攏杜月笙。
杜月笙說:“我是一個中國老百姓,礙於國家民族主義,未敢從命!”
同樣是青幫老大的張嘯林,后來當了漢奸。
杜月笙就讓手下親自把他幹掉。
1931年,杜家祠堂建成。
京劇名家荀慧生、程硯秋、梅蘭芳、尚小雲、小翠花、徐碧雲。
楊小樓、龔雲甫、李吉瑞、馬連良、言菊朋等57位三代同堂的演員,齊聚上海,這是唯一一次京劇名家同時登台。
連最愛京劇的清宮慈禧老佛爺都沒有享受過這種待遇。
這在歷史上號稱“天下第一堂會”!
07.
錢財用的完,交情吃不光。
做人有三碗麵最難吃:人面、場面、情面。
1930年,上海法租界工人大罷工。
剛開始是水電工人罷工,后來連環衛工人也跟著罷工。
整個法租界是無水無電,臭氣熏天。
法國人托市長找杜月笙出面調解,杜月笙覺得時機不對。
就推辭“我不行啊,聲望不夠!”
罷工形勢越來越激烈,又來找杜月笙出面。
“好吧,我試試!”
杜月笙給法國人打電話:
“工人要求工資上漲一倍,你看著辦,不然我也解決不了。”
“不行,只能上漲75%!”
“那就75%,就這麼定吧!”
杜月笙在府上召集罷工領袖,問他們希望上漲多少?
杜月笙揮著扇子:“你們要求太低了,我幫你們要到了75%!”
大家歡呼:“謝謝杜先生!”
杜月笙說:“法國人不答應罷工期間付工資,你們看行嗎?”
大家一看工資上漲了75%,都說算了,算了。
杜月笙又搖著扇子:“不過,我決定罷工期間工資我來貼!”
大家驚呆了,那是一筆不少的錢。
這一貼,杜月笙就貼了30萬大洋。
“不要怕被別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說明你還有用。”
他還常說: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別人。
杜月笙一生仗義疏財,幾乎買了整個上海灘的交情!
08.
大陸解放之後,
1951年的香港,潮濕而炎熱。
他的哮喘越來越嚴重,這一年照全家福,他臥病不起,無法參加,他知道自己快要撒手人寰。
這位曾經上海灘上的中國版教父,一生仗義疏財。
到了香港常常傾囊散財幫助難民。
臨終前僅剩11萬大洋。立下遺囑,如此分配:
“每個太太拿1萬,長子拿1萬,沒出嫁的女兒拿6000,出嫁的拿4000。”
這年8月16日,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天。
他讓大女兒杜美如去銀行拿來一個保險櫃。
杜月笙自己打開,保險櫃裡滿滿都是借條。
最少的一張5000美元,最多的一張500根金條。
有商界大亨,有政界大員。
他自己親自一一銷毀,銷毀的全是錢啊!
兒女們非常不解,都很詫異。他說了句:
“借出去的看上去是錢,實際上是交情。”
“感恩的,會永遠記住杜家的好!”
“不感恩的,你們去要,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我不希望,我死后,家裡還碰刀斧!”
他撕掉借條,別人欠的賬也就在塵世一筆勾銷了。
死前,杜月笙對兒女們說的最后一句話:
“我沒希望了,你們有希望,中國還有希望!”
他是個一生帶刀的人,卻把刀子隱藏在長衫裡,無影無蹤。
做人做到杜月笙這樣,也是絕了!
*從杜月笙一生的傳奇看來,
臺灣近三十年的政壇人物大概只能算是鼠輩了!
尤其是近三年檯面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