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4 黃偉民易經講堂
香港的盛筵已過,很多人魚貫離場。
但總要有人留下來,打掃收拾的。
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
鄒幸彤留下來,告訴你,香港土生土長菁英的追求。
菁英的意義,不在於學歷,不在於收入,而在於他們的追求——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些年,很多人都被林鄭搞糊塗了。
她愛標榜自己小學中學階段年年考第一。
香港大學畢業後又考上AO政務官,做高等華人。
她終日乾乾,每日工作十六小時,一星期工作七天。
她斷六親,和丈夫都少溝通。
她刻意告訴你,她不懂用八達通坐地鐵:她不知道7-11沒有廁紙賣……
這些都是你們的日常生活,她全不懂。她做的事更重要,她是菁英!
到鄒幸彤的新聞出現,我們才見識到什麼才是香港菁英。
她因支聯會副主席的身份被捕。
新聞界才開始注意到她的學歷背境。
她有沒有像林鄭一樣中小學年年考第一?不知道,她從沒有提及。
記者從舊剪報中,得知她的A-level成績,是全優5A,拿獎學金,入讀劍橋大學。
2008年因為汶川地震的義工工作,她看到人間的需要,她轉攻法律,做一個人權大律師。
她沒有將這些掛在嘴邊。
她背起支聯會的工作。
1989年,北京天安門的大屠殺,他們要拉他們自己的總書記、國家主席下台。不惜動用軍隊,血洗在天安門靜坐示威的學生。
整個香港沸騰,所有香港人都投入了這個時代的洪流。
但鄒幸彤當年只有四歲,今日為什麼要背負起這個沉重的歷史包袱?
我曾當面問過她這個問題,她淡淡的輕聲說:
總要有人做。沒有人接力,她便攞來做囉!
她輕描淡寫,沒有化解我的不安。
青山個個伸頭看,看我庵中喫苦茶。
佛教的本義是蓮花。
蓮花出於泥濘之中,但卻可以一塵不染。
佛教行人的修行在骯髒的淤泥,但他們的目標是蓮花。
淤泥,只是成就他們心中蓮花的養料。
愈是骯髒不潔的泥濘,愈能開出燦爛一塵不染的蓮花。
不在乎際遇的苦難,因為這些都是滋養你心中的白蓮花開。
這也是《周易》乾卦的總結論: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九,是陽爻。
乾卦六爻都是陽爻,都是九。
人間六個階段,六種際遇。
初九:潛龍勿用。懷才不遇。
九二:見龍在田。虎落平陽。
九三:終日乾乾。埋頭苦幹。
九四:或躍在淵。知所進退。
九五:飛龍在天。大權在握。
上九:亢龍有悔。眾叛親離。
六支陽爻,支支都是九。用九,用那支九?
乾卦的結論苦口婆心,教我們用九,不要為九所用。
際遇可以變,但你不能變。
際遇,是成就你的養料,用它,不要因際遇影響你的追求。
因為際遇是動態的,群龍無首。
無首,即是無尾。
無首無尾,即是一個圓圈,周而復始。
任何的處境,都可以成就你的追求,任何的處境,都可以幫你開出你心中的白蓮花。
方法是用坤卦的精神。
坤卦六爻皆陰,陰就是六。
坤卦的結論是:
用六,永貞吉。
用六,不要為六所用。
乾是天理,坤是人生。
人生要因應時勢,無論是那支爻,那個處境,用它,不要被它左右。
精神基礎是:永貞吉。
這個貞,是坤卦的大原則,牝馬之貞。
母馬永遠要跟著雄馬走,不能因形勢而超越。
乾為天,為馬。
我們在人間,要因應形勢,但大原則,是跟著天理走,不能超越天理,這樣便永貞吉。
跟天理,盡人事,無論那支爻,那個六,都永遠吉祥。
乾坤兩卦,教我們用九用六,就是這個意思。
任何處境,都可以用,都可以成就我們的理想。
儒家教我們頂天立地,做中流砥柱。
《論語》中,子路說:
君子之仕也,
行其義也。
道之不行,
已知之矣。
子路認為,在亂世中,很多人,潔身自愛,做隱士,忘記時代,忘記自己,把自己身心人格搞得很清高。但這樣做,將社會的責任,人倫的角色,搞亂了。
只計算自己一塵不染,對時代,對社會沒有盡責。
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行其義也,見到要做的便做了。至於利害得失,理想能否實現,沒有計算,已知之矣,心裡有數的了。
與鄒幸彤有十幾次的碰面之緣。印象中,她都是低調沉默,坐在一旁不說話的。原來,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是一個有絕藝傍身的俠女!
杜甫有一首七言古詩,記述一位武功絕世的女劍客。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羣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脣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洞昏王室。
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餘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詩的開頭八句: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羣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從前有位女劍客,公孫大娘,她的劍法震驚天下。
睇過她出劍的,都神色驚訝;天地間都隨著她的劍氣而起伏低鳴。
跟著杜甫用神話來描述他當年所見的:
好似后羿射日,一招接一招,連綿不斷;又好似天神騎龍,在天際飛翔。
出劍時,勢如雷霆萬鈞,令人無法呼吸;收劍時,萬籟俱寂,像江海風平浪靜,水光清澈。
絳脣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餘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但自從公孫死後,江湖寂寞了,再沒有見到這樣的高手。幸好,原來她晚年收了弟子,傳承她的絕藝。
今次在白帝城,重現公孫劍法。和她一席傾談,始知她劍法淵源。但這樣一來,又引起詩人杜甫的無限回憶了。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洞昏王室。
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餘姿映寒日。
由這位弟子李十二娘的劍法,勾起了杜甫初見公孫神劍的往事。當年仍是開元盛世,玄宗成立教坊和梨園,單是人數就有八千人,而公孫就是第一高手。
一場安史之乳,大唐由盛而衰,由開元轉天寶,也像詩人自己,由壯年已變衰弱,也像九七後的香港,繁華不再。
五十年如反掌便過,見過繁華,如今憑弔衰敗,多麼令人神傷。人才四散,往事如煙。
用師徒兩人舞劍,襯托人世盛衰,就像今日香港人憑弔往事,不勝滄桑。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全詩結尾,杜甫感慨的說,當年盛世時的皇帝,玄宗已經死了六年,在金粟山上的陵墓旁的樹,已雙手才能拱抱了。我這個玄宗時代的小吏,今日流落在蕭條的白帝城裡,唔知做乜!
今夕又一曲急管絃歌,但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自己盛年年已過,世情又衰敗,四顧茫茫,行不知所往,止不知所居。雙腳生滿雞眼,本來就寸步難行,心情沉重,反覺得自己是否腳步太急呢!
香港無論在行政、立法、司法,都在急速衰敗之中。百多年多賴以生存和信任的法庭,都成為香港良心的奪命之所。
你和我都是杜甫,借鄒幸彤的一劍而神傷之中。
人世幾回傷往事意思 在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或許人生的盡頭,事不一定達人意......》
此前新聞喜劇演員吳孟達病重住院,手術成功,就在大家松了一口氣的同時,不幸傳來達叔病危的消息,而達叔最後的日子,又讓我回想到許多「名人無法善終」的往事。面對這樣的結果,我感到特別惋惜,希望達叔一路走好,願天堂沒有疾病困擾!然而我今天講的一個故事也是一位社會地位極高、影響力極大的老人,卻痛苦的離去的故事,老人沒有得到善終。
子非魚安知魚子樂,人們並不能以自己的角度去設想他人的內心想法,就算是一個垂危的病人也是如此,這是一位老富商,從橫商業幾十載,一生行善,捐建孤兒院以及醫院,他幫助一些無家可歸的人,蓋了一間一間育幼院和療養院,即便他敬仰現有醫療,這醫療的現實仍然無法給他溫柔,他最終從掙扎咬牙中從醫院離去。
—————————————————
這個插滿胸管的富商,痛苦的躺在病床上,加護病房裡,小兒子圍在老人身邊,撥打著其他兒女的電話,老人有4個子女,有三個孩子都在國外發展,他們遠離了富商,各自忙著自己的人生。
生意這兩個字,大到國際貿易,小到家裏雞毛蒜皮的小事,這個老富商做了一輩子生意,名利皆享,卻沒有做好這個家庭的生意,老婆在他事業巔峰時期被癌症奪去生命。他有時候覺得上帝可能是認為他太貪婪了,過於重視錢財,他之後便經常行善,也許他認為不會再失去什麼了。但如今他老了,陪在他身邊的只有疾病和小兒子,其他的孩子都沒有回來。
「B!B! B!」三兒子的電話一直沒有接,一遍兩遍三遍,都沒有打通,小兒子看了一眼父親,父親點點頭父親可以理解。老三是四個孩子裏面是較為瀟灑的,他不喜歡做生意,他很討厭複雜的社交,他嚮往自由;他藉由環遊世界完成他作家的夢,他經常和父親寫信,他每次寫的信都轉給小兒子,然後讓小兒子轉給父親,每個月一封信,常此以往。但一次滑雪雪崩意外後他離開了人世,小兒子怕父親傷心,就開始代替三兒子寫信給父親,好像在代替三兒子活下。父親知道即使三兒子電話沒有打通。他也能理解:「人們常說,遊歷山川忘記名利是件好事。」他拍了拍枕頭邊的信,像是在說三兒子一直都在他身邊,小兒子知道這一切是虛假的,但還強裝著鎮定。
老人伸出一根手指,意思是給他的大兒子打電話。,「你好,請問有什麼可以幫助您的嗎?」大兒子的電話通了,那邊傳來的是一個溫柔的女人聲音,那是大兒子的女助理,「找王總嗎?您需要預約的。‘」助理又傳來一聲溫柔的答覆,老父親痛苦地躺在床上,他吃力地擺擺頭,小兒子氣急吼著:「你還有良心嗎?給我大哥說爸要沒了,還不回來看看嗎?」小兒子憤怒了,掛掉電話,握緊拳頭砸向了桌子。
父親又伸出兩根手指,小兒子明白父親想讓二女兒接電話。小兒子又打了過去。,「幹什麼?什麼事了?」二女兒不情願的接了電話,‘「姐,我們的爸爸快不行了,你快來看看爸爸。」小兒子懇求道。「關我什麼事?我遺產都不要了就是想遠離這個家。我出嫁後,你們管過我嗎?你才是孝子,錢不都給你嗎?」嘟嘟嘟嘟......電話那邊掛掉了,小兒子失望地搖搖頭,父親也搖頭。淚水控制不住的從這對父子臉上流下來,兩個人陷入了沉默。
然而在窗口外面的醫生和護士都看呆了,病人的家屬只有一個兒子,又哪來這麼多子女呢?這更像極了一對父子在演戲,然而真相是父親患有失智症併妄想症,他老了之後將小兒子的成長分為四個部分,也就產生對應的另外三個孩子:忙碌的大兒子代表事業發展期,叛逆的二女兒是青春叛逆期,死去的三兒子代表年輕的追夢期,他們組成了小兒子的一生。富商在年輕時只忙著照顧生意,小兒子在十歲失去母親後,富商對小兒子的安慰和照顧很欠缺,所以富商得了失智症之後及,他的愧疚變成了幻覺妄想。
小兒子配合著父親完成這次特殊演出,因為他明白父親永遠愛著自己,而自己卻一直與父親抗拒著,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的同時,父子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但父親即便老了其他什麼也不記得了,也依然清楚記得兒子的每一個時期,記得每一個小細節,這讓兒子感到自責,生病以前自己對父親關心陪伴很少。
兒子的手機一直處在撥號版面上的,幾次電話都是自己假裝出來的,那介面上永遠只有一個電話,那就是父親的號碼。電話是假的,子女是假的,但是同樣的血脈是真的,淚水裏的情感是真的。他看著父親如此痛苦的和疾病掙扎,但他依然不想放棄急救,也不願意簽下放棄急救同意書,他希望他一直活著。老富商幾次想要扯下身上的管子,拔出維持自己生命的呼吸管,可都被兒子阻止,後來老人每天都被五花大綁的綁在病床上,等待不確定的未來......
不知道已經過了多少個晴天,有一天老人頭轉向窗戶那邊,兒子給他拉開了窗簾,老人的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天空,超過半天了,任何人叫他,他都沒有回應。黃昏時分,心電圖、呼吸器都「嗶嗶嗶」急促的叫了起來,而老人緩緩地沈沈地睡去,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他是一個好人,靈魂理應進入天堂,而不是在病床上痛苦的活著。
雖然老人看似最後沒有善終,帶著對兒子的遺憾走了,但是兒子明白他帶著老人的寄託可以走的很遠,很遠.......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人世幾回傷往事意思 在 你(妳)好,我是莎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有讀有回](下)
〈小說〉:
* 別讓我走
* 一九八四
* 流
* 長日將盡
* 人浮於愛
* 複眼人
* 山茶花文具店
* 荒人手記
*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
* 死了一個研究生以後
* 被遺忘的新娘
* 言葉之庭
* 人間失格
* 毒木聖經
〈小說〉總結:
我其實沒有料到自己讀了這麼多小說,是我2018年度所看的類別最多的一種。基於對知識與議題的追求,我有意識地盡量使自己不要太多地閱讀小說。畢竟小說基本還是娛樂人類的產物,若是我看書都看得很開心、沒有一點思考與學習的成分,好像與自己「有意識地閱讀」背道而馳。
但厲害的小說還是有能讓人十足十的燒腦功效。光是鑽研字裡行間的言下之意、試圖想像文字的畫面韻味、體會小說主人公的心理活動,不啻是一種人情義理的邏輯訓練。
上乘的小說除了故事情節扣人心弦、文字精美之外,通常還涵蓋著某個作者關懷的人生哲理,進而導引現實中的我們一同關注與理解其中心思想。這麼說來若要從漫無目地的閱讀方式轉向有意識的閱讀目標,基於某種理念虛構而出的小說的指引就相當重要。舉例來說,寫作《別讓我走》、《長日將盡》的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身為移民的身份卻能寫出英倫風味十足的故事。據說其英文原版的詞彙華美、用字嚴謹,文字應用功力完全不輸道地英國人。身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石黑一雄,看似沒有因為自己的移民身份特意關注移民議題,其實有他期望世界民族以「世界人」自居的野心。
身為一個國際身份尷尬的台灣人,且沒有第二本護照,民族認同與自我根本追尋這種事,就會如鬼魂般或多或少附著在身上。我選書時喜歡看作者介紹。會被石黑一雄的書所吸引,我想除了因為他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而被書店當作賣點大肆宣傳其作品之外,發覺他日裔英國人的身份,也是促使我想看這個人的書的原因。日本作為亞洲社會首屈一指的現代化國家,其國民對其文化的驕傲與排他性是眾所週知的事;而作為近代歷史領頭羊的英國,在西方列強間不僅是現代化國家的表率,更有深刻的文化歷史淵源。
「日本製造、英國加工」兩種強勁的文化同時在身上融合的過程促成了怎樣的石黑一雄的小說,是我亟欲暸解與參考的。這樣的心情也可以衍生到我之所以看東山彰良的《流》。
東山彰良本名王震緒,是一位擁有台灣及日本雙重國籍的旅日台人。這樣的他將自己追根溯本的證據完成了一部虛構的小說《流》。以日文寫作一位追查自己爺爺死亡真相的台灣少年的故事,其背景還設定在蔣中正死去的一九七五年。主人公的爺爺是一九四九年隨蔣來台的老兵。
而我看日本小說特別多的原因,除了因為日本小說寫作的語法不知為何相當簡潔清爽,非常容易閱讀以外,也因為我曾經學過日文,對日文的語法與背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可以更容易上手。日本小說常常是我在看一部燒腦作品的同時,能夠令腦子休息一下的好去處。但《人間失格》或許因為其成書年代較早的緣故(一九四八年),也或許由於作者太宰治超乎常人的複雜心思,即便篇幅不長,還是令我看得頗有壓力。
其他日本小說《山茶花文具店》、《我想吃掉你的胰臟》、《被遺忘的新娘》、《言葉之庭》,就真真是清爽好讀的小說了。即便書本厚度是《人間失格》的二至三倍,都可以讀得比《人間失格》要快速。在這之中我特別想提出一本小說:《言葉之庭》。是因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大紅的日本導演新海誠,以自己創作的同名動畫《言葉之庭》為本寫出的小說版本。中文版後記有作者述說的關於自己創作同一個故事的動畫與小說的差別與難易之間。我認為是同時喜歡電影與文字的人相當值得一看的有趣段落。
〈小說〉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我想將此名額留給吳明益的《複眼人》。
我感覺對中文世界的讀者而言,從小接觸的小說無非是翻譯小說或是武俠、言情、網路小說。除此之外的中文文學作品,不是過於古樸艱深,就是流於簡單通俗。難有介於兩者之間。介於兩者之間的佳作大多以散文方式呈現。能夠成功融入現代調性,開創出一個時代的清新風氣,又節奏嚴謹、格局大氣,兼之融合大量科普知識與人文關懷的中文作家,就我淺薄的眼界而言,非吳明益的作品不可了。
同年度閱讀的《毒木聖經》也有同樣相似的閱讀效果,亦是一部佳作。但翻譯作品多少會有一些晦澀語意流失於語言轉換之間。對中文世界的我們來說,在過多的註釋之下,也難以酣暢淋漓。
能夠暢快閱讀、暢快思考的中文小說非吳明益的小說不可了。其所關注的背景議題,也有不輸外國小說的巨大野心。是我認為代表這個世代台灣寫作的國際面貌。
(二)散文:
* 孤獨六講
* 天地有大美
* 感覺宋詞
〈散文〉總結:
恰巧三本都是蔣勳的作品。如果能在閱讀之前先行於網路上看過蔣勳的影片,在閱讀時於腦中融入他磁性沈穩的嗓音當作旁白。會是非常舒服的享受。
在心神不寧的時候我尤其喜歡看蔣勳的書,似是一個對生活有歷練的智者在淘洗心靈的過程。蔣勳的文字像是一名心細溫柔的牙醫,在病人巨大的驚懼之下,依舊自若,細細淘洗牙間縫隙。生活中總有污穢不如意,有時能黑暗的不只是深不見底,而是坦然地令人噁心。蔣勳的文字即便優雅細膩,卻不會予人強顏歡笑、自以為是的做作之感。你能明白我們都是從泥淖裡走出來的人,漿洗之後,還能有風霜的色彩與愈發的柔軟。
我相信絕對的狼狽才能成就絕對的不狼狽。唯有如此才能看重生命的創口、才有結痂成自然的能力。
蔣勳的作品並不艱澀,卻能看到行到水窮處的泰然。那或許要更難。
〈散文〉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我想選擇《孤獨六講》。或許是因為我曾經感覺非常的孤獨,敝帚自珍的心態作祟下,我特別珍惜那樣的歷程與感覺。
我的絕對孤獨感大抵是來自愛情的面相。長大成人的我也目光如豆地以為,孤獨一定是來自丟失的另一半。但《孤獨六講》卻點出了許多我不曾感知到孤獨感,讓我的眼界擴大,知道自己需要珍惜與重視的還有許多層面,生命才有趨向完整的可能。
在科技尚未發展到可以仔細描繪出人類的夢境以前,我們對於心理活動的琢磨,只能來自體驗,與體會過後的哲學式思考。開放式的問答令人迷茫,卻也令各種情境變得有無限可能。我們藉由偷看蔣勳的答案進而去思考自己的,然後才能感到慶幸,孤獨是眾人的共業。如果這世上只有一個人,就不會感到孤獨。
(三)心理勵志:
* 正是時候讀莊子
* 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
* 斜槓青年
* 海角天涯,轉身就是家
* 有些情傷過不了,是因為你還不夠懂自己:照見真實自我的43道愛的練習題
* 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
* 言語之碗——改變不當說話習慣 真正解決溝通困境
* 婚內失戀
*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講義 人生順利的簡單法則
〈心理勵志〉總結:
我一直以為我的心靈很強大了,沒想到還是讀了這麼多心理勵志的書籍。不過我感覺人進步的曲線,是像海浪一樣會來來回回。有所進步之後再退回來,尤其會令人感到氣餒。我想那是我居然還是讀了這麼多心理勵志的書的原因。因此我不想因為這個數量而否定自己。
所謂心理勵志無非是換個思考方式、相信自己的力量。如果中心思想只是這樣,為何要一直看別人的樣貌?說到底,人類還是需要合作與分享才有前進的可能。我們閱讀是一種合作、他們書寫是一種分享。
我想我可能不會有所謂真正心靈強大的一天,必須謙虛地一直學習,才能盡可能不落入一個程度之外。
〈心理勵志〉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講義 人生順利的簡單法則》絕對是言簡意賅地將現代生活的煩惱條列式的破題解開。融入精彩的腦科學知識,更具信服力。不過有時過於簡單的解法反而會令人不夠深刻而輕易拋在腦後,畢竟要是人生這麼簡單,我們怎麼還會這樣煩惱至極?要是都照書上做了人生就會好轉,自己還會懷疑這是不是某種異端邪說。
關於「心理」這件事,我特別想提出來的一點是「形式」與「本質」。書上寫的那些解法是形式,能不能參透並融進自己的思想是本質。必須要內在改變了,顯現出來的形式才具有意義,不然都是徒具外表的空泛。
這也是為什麼我非常討厭「語錄」、討厭為什麼簡短的一句話就能把人釘死在十字架上。什麼「認真就輸了」⋯⋯,要是不認真,究竟還有什麼事情有意義?純粹是受不了自己的心理拉扯才嗔怪是因為自己太認真,而且還要假鬼假怪地用「認真」這樣高尚的詞語定義自己的軟弱。恕我感覺這樣的行為噁心。
語錄的生產,是一個人經歷了許多事情所榨取出的精華,的確是最值得摘取的部分沒錯,卻不能不去重視其背後的生產歷程。這就像是一個有錢人吃了別人說的最頂級的魚子醬,但他僅是吃了,無法真正獲取感動,因為他不理解其頂級的原委何在。那不如一個很愛滷肉飯的人,吃遍全台的滷肉飯後扎扎實實的評鑑出他心中的第一名,因為那是他花費時間精力的心理獲得。
希望大家不要只是囫圇吞棗地把書上寫的這些複製貼上在自己的社交軟體上。先能硬生生地、機器人式地去做做看。我們畢竟不是太強大的動物,很多事情還是需要經由外在的改變來催化內在的質變。在實踐的過程中所獲得的豁然、快樂、痛苦、挫折,就能逐漸地把別人的轉化成為自己的,然後就再也不是活在Hashtag加粗字體下的人。
人生不需要強調什麼,因為每一步都至關重要。請認真地活著。
(四)科普:
* 知性對話必備!讀懂世界的生存之書
* 在進入潛意識夢境前,請問佛洛伊德。讀懂佛洛伊德與《夢的解析》
* 在地球瀕臨滅絕時,還原達爾文。讀懂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 在資本主義帶來浩劫時,聆聽馬克思。讀懂馬克思與《資本論》
* 樂園的復歸——遠古時代的性 如何影響今日的我們
〈科普〉總結:
去年讀的這五本科普書籍,我只能說每一本都很精彩,都令我在最廣泛的面相裡面參透了這個世界的面貌一點點,不僅僅是一個饞食著生活的人。然後我在航行於人生之際,面對著世界所引起的浪潮,儘管我不是美國總統那樣站在世界權力核心的人,世界的浪潮打來我身上的時候已經是小的不能再小的漣漪狀態,我還能有點拍自己馬屁似的為自己與世界的距離提出一些見解。
不全然的盲目,甚至還能稍稍改變步伐,去令自己五十步笑百步的再近一點。
這一點感覺自己與他人不同、感覺自己與世界息息相關的自覺我想稱之為「公民意識」。這樣公民意識的開啟很有助於成為設定個人目標的原則,也能有助於錨定自己在世界的位置,不至於感覺自己非常非常孤單,畢竟我們不論如何也還無法飛起來生存在另一顆星球之上。
回頭來看,我也感覺自己有幸是以上述的順序閱讀這幾本科普書籍。韓國作家蔡社長所撰寫的《知性對話必備!讀懂世界的生存之書》不旦淺顯易懂,也像建中班長般將千年來文明世界形成的脈絡,做了非常簡潔有力的筆記整理,就是認真讀完至少可以考六十的感覺。
接下來再看台灣作家楊照用思想史的方式,去解構十九世紀以降影響現代社會形成的三本重要著作: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馬克思的《資本論》。如果說《知性對話必備!讀懂世界的生存之書》是一本編年史,一步步告訴你這個世界在什麼時候發生了什麼事,那麼楊照的三本著作就有點像是傳記般,幫助我們轉身繞到那個時代的背後,去看看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可以說是這三位大師的個人智慧,也能歸納到是時代的堆疊。旁徵博引地去了解他們思想的起源,而不是艱深地困在他們已然織就的網絡。反而有種柯南般解謎的有趣,也令自己以比較輕鬆童趣的方式去理解重要的一點什麼。
最後看的《樂園的復歸——遠古時代的性 如何影響今日的我們》,則是大大顛覆了我對人類性愛與忠貞機制的傳統想像。我許多對自己都難以啟齒的動物本性,都在這本書中的論述得到寬慰。這本書是一面巨大的照妖鏡,照見我們無法掩蓋的真實本能。殘酷、殘忍,卻也耐人尋味,為什麼我們要把自己變成這個樣子。
我必須說,因著這本書,我開始變得不是一生一世摯愛的信仰者,我希望能更多地回歸自然,尋找屬於我最好的愛的方式。走出瓊瑤後,屬於新時代的新經典是什麼,這就是我現在企圖追究的事物。我逐漸不害怕當個離經叛道的人,只怕自己常存抱柱信,卻在陰間怨嘆自己幹麼要死的這麼不明不白。
〈科普〉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我覺得所有不知道這個世界在幹麼,活得非常茫然的人都該先去看看《知性對話必備!讀懂世界的生存之書》,很有助於找到自己的起點。至少知道了裡頭的一些內容,也能幫忙自己變得說話假掰一點,可以用比較宏觀的角度看待事情,不只是小市民的日常哀屈,只能感嘆別人家的孩子死不完,可悲的是我們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如果基本上我們都已經是這世上最了解自己的人了(很遺憾的好像也不是這麼回事),去了解這個世界的使用說明,至少不會令我們產生那麼多時不我予的挫敗感,因為我們本來就還不熟稔現在這首曲子該怎麼跳,被舞伴踩到腳也只是剛好而已。
世界非常大,值得懂得的事物有很多很多,這本書至少能畫出一個目錄,讓你明白可以繼續鑽研的是世界的哪一個部分。
(五)報導文學:
* 長樂路——上海一條馬路上的中國夢
* 錫安主義——從猶太家園到猶太民族主義
* 龍應台的香港筆記
* 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
* 做工的人
* 幹嘛羨慕新加坡
* 表裏柯P
〈報導文學〉總結:
這大概是我看得最辛苦的一個文類,畢竟若是報導,就不免要揭露一些令人不忍卒睹的真實。這跟看恐怖片是不一樣的,恐怖片的殺戮、血腥,可以安全地理解為是人為設計、是令人血脈噴張的假象。但若在抬眼安逸的地方,VR般感知到另一個世界的存在,而且所言不假,同樣是人為設計、是充滿血腥與殺戮的真相,我們心裡會矛盾地同時產生對同類的不捨與厭惡。如果心有所感,會惶惶然找不到安身之處。
不過若是不想絕望的認定自己就是出生成分不佳、是鬼島島民、只想掌握一些人人蜂擁的小確幸,很殘酷地割開自己的心再去感受一些更悲慘的事物,其實是一帖立竿見影的做法。能夠有效收束我們停止哀怨,至少能有一時的功效。
可以說,我是為了令自己變得更加柔軟,才要這樣讓自己痛苦。不過看書也已經是看恐怖片般的坐上觀了,我實在沒資格再哀嘆自己的人生什麼。
人類天生就是一個喜愛不停比較的動物,適時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有助於我們在心裡將自己固定在較高的位階;再更進步一點,還能多付出寬容予他人。
不期待自己能夠拯救世界,至少要令自己的方圓一寸之地問心無愧。我盡力維持這樣小小一片和善的防護罩,希望自己能是有能力一直面對真實的人。
〈報導文學〉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做工的人》大概是我所閱讀的書中最悲傷的一本,也因此我最推薦它。這本易讀的小品能夠令人真實感受社會底層人民的喜怒哀樂。有心酸、也會有身為既得利益者的不解。
人究竟是怎麼樣從一個樣子轉變為另一個樣子的呢?為什麼有人會願意讓自己停留在同樣的地方停滯不前,是老天對他們太不公平、還是他們自己太過懶散?在思考這樣問題的同時,也能照見自己的無力感。真正積極的人會在這個時候奮力扭一扭身,試圖甩開所謂的命定。當然這個功效的時間長短不定,端看個人意志力如何。
不過,我們在崇拜高大上的同時,一定至少要試圖看看腳下。像「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所有的一切都是從下面開始的。俗鄙往往是根基的力量,要想茁壯就不能一味地只看著上面。我們和下面的距離,或許才關鍵。
(六)回憶錄:
* 擊壤歌(經典版)
* 老公的陰莖插不進來
* 不再是我——同性戀兒子與心碎母親的歸家之路
* 往事並不如煙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回憶錄〉總結:
這是對我來說很難歸類的文類。要說上述這些是小說的話其實也可以,但這些小說寫的又是作者自身的真實經歷,因此我只好將它歸類為回憶錄了。
能夠寫下回憶錄的人通常都有超凡於常人的經驗,才有值得書寫的價值。像是《老公的陰莖插不進來》、《不再是我——同性戀兒子與心碎母親的歸家之路》、《往事並不如煙》都有這樣的特性。《老公的陰莖插不進來》光看書名就相當驚悚了,這樣的男女要怎麼做成夫妻完全充滿獵奇的風采;《不再是我——同性戀兒子與心碎母親的歸家之路》亦是有這樣怪奇認證的經歷,再加上宗教的加持,更讓人非常想要一探究竟;《往事並不如煙》書寫的則是作者成長於文化大革命的少女時代。
上述三部作品的議題都是我想要了解的(夫妻之間的性關係、基督教如何解讀同性戀、文化大革命),能夠擁有這樣願意書寫的親身經歷,我相信對作者本人來說亦是一種解脫、對讀者來說更是跨越議題的橋樑。
《擊壤歌》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多點小清新的感覺。即便《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探討的亦是親子在面對教育這件事情的各說各話,但或許是因為我是一個自己就這樣隨便長大的人(我認為我的母親不能算有怎麼樣教育過我),我反而會想安慰自己般的想,反正長大之後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所以這個議題我反而沒有那麼重視。
人若想要擺脫自母胎脫出以來的孤獨感,就自然會去尋找與他人的經驗共鳴。像我們戀愛時總愛先將對方的祖宗十八代倒背如流一遍,並極力找出我與他的共同點,用星座血型算命證明我倆是天生一對。
閱讀回憶錄一類的書籍亦是一種擴大自己生活經驗共鳴的方式。我們即便無法愛上作者,但願意去傾聽一個人所解釋出的歷史,正是尊重人人所思所想的不同的開端。
時代僅是時代,經由生活其中的人的解釋,才能顯出精彩。
〈回憶錄〉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往事並不如煙》(有一版本亦名此書為《最後的貴族》)在格局、文筆⋯⋯各個方面都是我所閱讀的這幾本書中的上乘之作。雖然好像點不公平的是,此書作者章詒和女士所經歷的一切的確更較其他人的經歷要深沉許多,被環境所逼使出的思想本就理應更高竿,但想想在那之中撐不過去的更是多如牛毛,也會為她能倖存下來這件事情更加感動。
(七)旅遊文學:
* 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
* 聖地之旅
* 因為尋找,所以看見 The Road To Santiago
〈旅遊文學〉總結:
其實村上春樹的《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及謝哲青的《因為尋找,所以看見 The Road To Santiago》若要歸成散文也是可以的,我其實是為了《聖地之旅》這本書才有些硬是劃了個旅遊文學的文類。
但旅遊文學之所以一直可以是一個會被放出來的主題,大概也是因為不論是誰,問他的夢想是什麼,定會有「環遊世界」這一項之故。由此可見,我們不單渴求安定,亦渴求未知的變動。這種矛盾並不奇怪,不然要是人生在世只像石頭一樣定住不動,哪還有什麼意思呢。
旅遊時寫下的文字,說是記錄從未見過的風景,不如說是記錄自己的心內活動。因為心裡感覺乾涸了,沒有活水注入而沒有感動,才需要一再一再地向外去追尋什麼。
我說過,人不是什麼高竿的動物,所以大部分只能應用外在的改變來引發心內的質變。闖入他人的日常亦是一種外在變形的方式,其實真正期待的該要是小宇宙的爆炸,而不是背板的多樣化。從前人沒有相機,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寫下《馬可波羅遊記》;現代人隨時隨地都有上百張底片可以應用,好像外在環境的改變能引發的心理變化也少了。所以我更敬佩也欽慕這些能夠真正去「旅行」的人。
必須無地自容地承認,曾經我害怕一個人去旅行,其實是因為害怕沒有人幫自己拍照而已。
與其害怕沒有人拍照,不如留下一本傳世的著作。我如此這般安慰自己。加油。
〈旅遊文學〉如果只能讀一本的話:
村上大師的《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當然是不戰而降地贏了其他兩部作品。
慕村上春樹之名而來卻又害怕被艱深字句轟炸到放棄的假文青們,非常建議從村上大師的散文、隨筆開始閱讀。我是一個連《挪威的森林》都看不完的女子,可是我依舊可以大言不慚地說我喜歡村上春樹。可以把平鋪直敘的扯淡寫得精彩,而不像是為賦新詞的慘綠少年,大師有他的天份也有他的歷練。
不敢真正去壯闊旅行的人,這或許是一種截彎取直的方式。
人世幾回傷往事意思 在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 可可诗词网 的相關結果
【诗句】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出处】唐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 【意思1】人世间多次为兴亡盛衰的往事伤感,而西塞山的地势山形依然如 ... ... <看更多>
人世幾回傷往事意思 在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 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的相關結果
劉禹錫的這首詩,寓深刻的思想於縱橫開闔、酣暢流利的風調之中,詩人好像是在客觀地敘述往事,描繪古蹟,其實並非如此,劉禹錫在這首詩中,把嘲弄的鋒芒指向在歷史上曾經 ... ... <看更多>
人世幾回傷往事意思 在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是什麼意思 - 好問答網 的相關結果
意思 是:人生中多少次傷懷往事,山形依然不變靠著寒流。 這句詩出自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 原文《西塞山懷古》. 王濬樓船下益州,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