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余文忠議員跟韓茂賢議員借了23分鐘時間,針對縣長要撤換工商處黃智群處長的事件和議員間的互動發表意見。
余文忠議員先表示其擔任徐耀昌縣長特助18年,並肯定這段時間黃智群處長在工商發展處的工作表現,接著說明黃處長其實有過職務調整的想法。
把時間交給處長時,處長也很敬業的說,身為公務員在任何位置上都會全力以赴,感謝縣長的提拔,14年的副處長和4年半的處長歷練讓其人生更豐富,也尊重縣長的人事任命權。
我想余議員意思是黃處長本身已有提出過職務調動的申請,工作表現也相當優異,本次縣長的人事異動,絕非是對其做出懲處,而是求仁得仁。
但我不解的是,這跟縣長昨日說法完全不一樣,縣長昨日在陳光軒議員的總質詢中,其實非常生氣的表示,對黃處長在處理京元電和勝華人力的表現上非常不滿意,並說只有陳議員一個人認為黃處長好而已,不可能因此放過對他的處分。
余議員在縣長身邊長達18年,表現活躍,是縣長得力的左右手,照理來說應該非常了解縣長才對,為什麼今天的發言和縣長本人的說法落差如此之大?
對於余議員的發言內容,我雖不解但仍百分百尊重,這是議員的個人質詢時間,要說什麼都是個人自由。也如同黃處長的降調懲處,這是徐耀昌縣長的人事任命權,雖不認同但仍尊重。
歐對了,這張照片是質詢開始前的議會直播畫面,畫面左方的余文忠議員沒戴口罩在議場內走來走去,期間至少就和工商處黃智群處長、陳光軒議員、陳彬山秘書長等人近距離交談達數分鐘,接著口罩持續拿在手上(紅圈處)走出畫面,不知道後來戴上沒。
這明顯違反防疫規範,不知道坐在備詢台旁的衛生局張蕊仙局長是否有看到?
今日總質詢完整影片:https://reurl.cc/mLXaj7
人事調動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期待京都迷訪談計畫文章的朋友,久等了。
從台灣到京都。還有德島。來自Yoriko的料理與心意
我和Yoriko認識也是非常有緣份的事,一樣與自己持續的京都書寫有關,2019年,我自費出版了京都散文-京都寂靜。也及散步時,Yoriko因為是粉絲團的讀者,所以和我訂購了兩本,當時因為我正好要帶家人回京都,就和她說,不如我就在京都親自把書拿給她吧!
於是,我們才有了見面的機會,Yoriko中文很不錯,在聊天後,才知道原來過去因為先生工作的關係,曾經來台灣生活好幾年,也因此學會了中文,喜歡料理的她,開始喜歡也學起了做台灣菜,甚至還考取了中餐技術士執照,令人佩服不已,回到京都後,與台灣已經有濃厚情誼與連結的她,決定把自己喜歡料理和台灣的心,分享出來,在京都成立了一間華語的日本料理教室。
知道Yoriko的故事後,其實我蠻感動的,這是一份台日之間的濃厚之情,那次回京都,我和Yoriko約的地方正好就是我住的鈁屋(沒錯,就是已經停業的鈁屋,真的所有的事都是冥冥註定的),當天早上,Yoriko來鈁屋找我們,正好我就在門口招呼孩子,我們擦身而過,Yoriko問鈁屋裡的staff有沒有台灣人住這裡,後來,我們才相認,Yoriko是一位優雅開朗的女士,相認時,彼此都非常高興。
當天,我剛好要帶孩子去京都鐵道博物館玩,Yoriko熱情地說,就順道開車載我們過去,孩子都現在都還記得。當天,我把書給了Yoriko後,她說要把一本留在嵐山的料理教室,一本要放在德島的民宿,知道後覺得好開心,她把費用裝在一個很可愛的小袋子裡,後來,我一直忘了打開袋子,直到回台灣,一打開小袋子,才發現,Yoriko誤會了書籍的金額,多給我了,讓我很不好意思,趕緊寫信給她,希望以後可以還她。
然後,心中就訂下了一個想法,下回去日本,我一定要去住Yoriko在德島開的民宿Yue,Yoriko的父母是德島人,因為要照顧媽媽的關係,在德島用了自己家的房子,開了民宿,是包棟的,看起來非常舒服迷人,好想帶家人在裡面過上一陣子的德島日常生活,心中這麼期待著,只是沒想到,2020年,新冠肺炎就打斷了這一切。
以下的文字,幾乎也都是Yoriko完成的,不過認真的她,自己寫完之後,還請她的中文老師幫她潤稿修正,真是很感動,寫出來的文字真摯溫暖,就像是Yoriko給人的感覺。
1. 請您簡單自我介紹一下,是學甚麼的?做過甚麼事情或工作呢?現在的狀態是?
大家好,我是代里子。我現在在京都開設一間日本料理教室。主要面向想要學習日本家常菜的外國人。 45歲時,我因為老公外派跟著一起到台灣,住了五年。 剛開始我一句中文都不會,於是到台北師範大學的國語中心學中文。雖然中文講得不好,班上的留學生和在台灣認識的朋友非常照顧我。當時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邀請大家到我家一起做日本家常菜,並將日本文化介紹給大家。通過這樣的事情來回饋大家的幫助。 中文學到第三年左右、日常會話沒問題後,我開始烹飪補習班上課,取得丙級中餐烹調技術士執照,後來還到台灣老師開設的烹飪教室學做台灣菜。
當時我深深感受到就算來自不同的國家、使用不同的語言,一樣能夠享受透過食物交流的樂趣。也是在那個時候,我的夢想在心裡悄悄萌芽。 ——總有一天,我也要開設自己的烹飪教室! 回到日本後,我先在鎌倉一家小餐廳的廚房工作了兩年,後來先生退休,我們搬到京都和孩子們一起生活。我在京都一間專為外國觀光客開設的烹飪教室打工了一年,和來自台灣、大陸和香港的旅客有不少交流的機會。
我的料理教室從三年前開始經營。上課的地點是我自己的家裡,距離嵐山只有10分鐘的車程。到目前為止,來過我的料理教室的大部分是華語圈的人,有台灣人、大陸人、香港人、還有華僑,他們多半都不會說日語。為此,我再開始學習了中文。 我的料理教室目前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大,很多人無法來到京都。希望疫情盡快結束,期待與大家在料理教室相遇。
2. 談談您和京都的緣分是何時開始的?何時在京都生活的?
兒子小的時候,就對日本的歷史和寺廟很感興趣。他大學在京都讀日本歷史專業的時候,我們同時因為老公工作外派從東京搬到台北。 從那時起每次只要回日本,我都會先去京都和兒子度過幾天,雖然只有兩三天而已,但他每次陪著我去京都很多很美的地方,讓我感受到了京都的傳統文化之美。 老公退休之前,女兒也調動到京都的分公司工作。我們因為老公工作調動的關係,到現在為止搬過七次家。 孩子讀書的時候,總是在轉校。我的內心一直對孩子們覺得很抱歉。所以我們決定老公退休後,搬到京都和孩子們一起生活。 我現在在京都生活了三年多。我深刻體會到來過京都之後,就會喜歡上京都的感受。
3.可以談談您在京都一天的生活(工作)嗎?或是和家人在京都的一天?
我現在的日常是上午和老公一邊散步,一邊拍照片。照片的内容,大部分是京都的風景。回家後開始做料理並也會用照片紀錄。空閒的時候,就能把拍好的風景和菜的照片發到 facebook上面與大家一起分享,用来紀錄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 我想和大家說,雖然現在因為有疫情的關係,大家不能來京都,但京都的風景和人都不會改變,明年也一樣會很漂亮的!而在這段難熬的期間,我會透過網路,繼續和大家分享京都四季的美。
4.談論一個你在京都難忘的經驗?或是一個你和京都的故事?
我在京都有過這樣一個難忘的事情: 去年我和老公我們一起去永観堂觀賞紅葉的時候,老公看著回首阿彌陀說:「代里子,我剛想到10多年前的事情,我們那時來這裡的時候,你看著回首阿彌陀突然哭了。你還記得嗎?」 我馬上回答他:「老公,我不記得了!」 他接著說:「哈哈哈,已經通通忘記了嗎?沒關係!那時候,孩子的身上發生了很多意外的事情。你一直擔心著他吧。」 ——啊!老公我想起來了。 那時候,我一直在心裡想著:車到山前必有路。 日子真的過得很快。現在除了需要照顧媽媽,沒什麼需要擔心的事情了。 回想到我年輕的時候,認為未來只有一條路。隨著年齡的增長,懂得了未來的道路,不只有一條,未來是值得期待的,所以才可以更加努力向前。 這樣想著看回首阿彌陀的時候,彷彿聽到了它說:你做的很好! 「老公、老公!回首阿彌陀跟我說了 :你做的很好!」 他哈哈笑著說:「你是笨蛋嗎?可能你聽自己的心聲,就以為是它的回答。」 謝謝回首阿彌陀,謝謝美麗的紅葉。 這是我在京都一次難忘的經歷。
5.在京都,有甚麼樣的人事物,對您來說,特別深刻或是有意義的呢?
在京都,有很多對我有特殊意義的人事物。 其中,讓我覺得最開心最快樂的是與來過我料理教室的四位台湾小姐成為了好朋友。我們一見如故,許多彼此跨國經驗相通的地方,讓我和她們能很快地熟稔起來。和他們相處讓我回想到我在台灣的時候,每次遇到困難,台湾的朋友都很親切地幫我想辦法解決。我能理解在國外、在不同國家生活的辛苦。她們每一個都很堅強,但我想讓她們知道:若發生解決不了問題,不必想太多,馬上跟我說吧!遠親不如近鄰,我想成為她們在日本的依靠。這對我来說,是一段奇妙的緣分。
6.您最喜愛京都甚麼季節?為什麼呢?
我最喜歡京都的春天。 特別是櫻花開的時候,走在嵐山河邊看著漂亮的櫻花,風一吹櫻花花瓣飄落下來,樱花飄散的時候更美。看了它就覺得心裡很溫暖。在日本樱花盛開的季節是開學、畢業的季節。在日本,將樱花當作日本的代表。每當我們看著櫻花的時候,就會特別感動。
7.您最喜歡或推薦用甚麼方式認識京都?為什麼?
若可以在京都停留比較長時間,我推薦住在guest house,如果持有打工度假簽證的話還可以一邊打工、一邊享受這裡的生活,更深入地接觸日本的生活文化。這樣做,可以更加了解京都。 如果不能長時間停留的話,我建議不一定要去很有名的地方,可以隨意走走。因為在京都的大街小巷。每個地方都可以發現很多的魅力之處。
8.您最喜愛京都那個區域呢?為什麼?
我最喜歡右京區嵐山附近。 向大家推薦一個從嵐電嵐山站走路15分鐘就能到達的地方,因為嵐山附近總是人很多,所以我們去觀光客不知道的小倉山的展望台野餐。 從嵐山站出發,選擇另外一條人煙稀少的路,沿途有綠色山林,穿過竹林,就是小倉山的展望台了。那裡風景秀麗,可以俯瞰到蜿蜒綿長的桂川。
因為文章也很長,剩下的篇幅就請大家點下面網址看完整文章了,另外也附上Yoriko的嵐山料理教室與德島民宿網址,等大家回日本時,感受她的溫暖與心意吧!
人事調動意思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戰國名將生死錄】樂毅:留有餘地的境界
「喔喔喔~~~」
「阿亮你又來了!沒事幹嘛突然亂叫呀!」
被朋友唸叨的少年,只是笑笑地看著眼前的朋友,然後牛頭不對馬嘴的說:「大家有想過自己以後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嗎?」
「又來了……」
除了少數幾位,大部分少年都覺得阿亮平時就愛故作神秘,實在有點莫名呀。
「阿亮你自己要不要先說說?」
一位龐姓少年趕緊發言,一方面是打圓場,另一方面是讓自己的朋友有台階下。
阿亮仰起頭,慢悠悠的說:
「我要成為像管仲,或是樂毅那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將之後
在以前的教科書(現在被刪減了),常提到戰國七雄,感覺戰國就是七國鼎立,但實際上,七雄之間也有不小的實力差距。
七雄各自的實力消長隨時間有所不同,不過有兩個國家倒是穩居後段班的位置。這其中的吊車尾當屬韓國,這只能怪它先天不良,原先土地就小,還身處容易被圍毆的中央之地。而排名倒數第二的,應該就是燕國。
燕國其實也是超老牌國家,甚至是周天子的親戚。但在春秋時代,就曾經有過被異族打爆而需要向齊桓公求救的紀錄,到了戰國時代,燕國還差點被齊國吞併。但如此弱國,也曾有一度稱霸東方,這多虧一位強大的名將─樂毅,為燕國締造為數不多的輝煌。
樂毅,魏國名將樂羊後代。
古人寫歷史通常追求言簡意賅,因此能留在史冊的紀錄往往具有特別之處,司馬遷特地說「樂羊」是「樂毅」的先祖,所以這裡我想先特別聊一下樂羊的經歷。
樂羊是中山國人,後來轉投置魏國擔任將領。中山國後來率兵攻打魏國,樂羊則領軍對抗,這激怒了中山國君主,於是他把樂羊留在國內的兒子烹殺,並煮成肉羹送給樂羊示威。
同一時間,樂羊因為出身,遭到魏國朝臣們的猜疑指責,於是樂羊把兒子的肉羹一口氣吞下肚,表示自己對魏國的忠誠;隨後樂羊大敗中山國,並與名將吳起搭檔反攻,直接把中山國給滅了。
事後,魏文侯對底下大臣說:「看看樂羊對我多忠心?為了我,連自己兒子被殺都不在乎,甚至肯吃自己兒子的肉。」結果大臣卻一句話反堵回去:「是呀,這人連兒子都肯吃,他還有誰不能吃?」
這段對話後,魏文侯從此猜忌樂羊,雖然仍論功行賞,但也從此對樂羊冷處理,使樂羊一生再也沒有獲得發展的機會。
希望大家記住樂羊的故事,因為他對樂毅的一生經歷有重大影響;其一,就是樂羊在家族裡傳承他對於戰爭的經驗,這使樂毅自小就喜好研究兵法,為他後來的事業打好基礎:其二……先賣個關子,之後再提。
投奔燕國
樂毅早年職涯並不順遂,他首先在趙國任官,結果趙國卻爆發政變,導致樂毅出走避難到魏國,可到了魏國,樂毅卻又不被重視(《史記》的樂毅列傳中,首先描寫「趙人舉之」,表示趙國頗為器重樂毅,但對樂毅的魏國時期卻是隻字未提,可見樂毅在魏國的冷板凳坐得有多穩固),導致他無法證明自己的價值。
幸好,當時燕國君主─燕昭王,由於怨恨齊國曾經趁亂入侵,正砸重本大舉招募人才準備復仇。其撒幣程度,甚至直接為一位叫郭隗的大臣專門蓋一座宮殿居住,如此大動作,讓燕王招賢的名聲傳遍各國。樂毅聽到燕國有發展機會,連忙想辦法成為出使燕國的魏國使者,如此不但讓自己在燕王面前有好的能見度,而且也能當面測試燕王是否真的是自己可以為之效力的明君。事實證明,燕昭王與樂毅可謂一拍即合,於是樂毅開始在燕國擔任高級顧問。
破齊方略
時間來到齊湣王主政時期,他四面出擊的行為得罪所有國家,這個矛盾在齊王吞滅戰略要衝的宋國後,終於來到爆發臨界點。同時,長年的征戰使齊國百姓負擔沉重,非但人多有怨言,在經濟上齊國也呈現強弩之末的疲軟狀態。
樂毅此時建議:
「燕國弱小,而齊國在稱霸崛起中,軍隊是精於用兵、熟習攻守。所以大王若想攻打齊國,就一定要聯合天下諸侯共同對付。
此時齊國佔有淮北和宋國故地,這是楚國和魏國也想獲得的土地,所以楚魏兩國一定願意加入伐齊行列,自己再去聯繫趙國,屆時就能集結四國聯合攻齊,如此就一定能大敗齊國!」
事實證明,齊國的顧人怨程度遠超樂毅想像,最終他成功集結趙、秦、韓、魏、燕的五國聯軍伐齊(楚國則是名義上說要援助齊國,但實際上卻準備趁虛而入)。當時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趙王加封樂毅為相國,樂毅於是成為聯軍統帥並再濟西之戰大破齊軍主力。之後,樂毅獨率燕軍追逐敗逃的齊軍,並攻陷齊都臨淄,將齊國財物祭器全部擄掠為燕國,完成燕昭王的復仇野望。燕昭王在欣喜之餘,封賞樂毅為昌國君。
觀看樂毅的伐齊方略,他固然展現能統御大軍的優秀指揮能力,但我覺得他真正厲害的,還是準確的戰略分析眼光,以及能夠勸說各國合作的超強談判能力。也就是說,樂毅不單純是戰場上的將軍,他更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所以能盡可能的調動資源,在未開戰前就先獲得巨大的戰略優勢。
對答的智慧
攻下齊國首都並不是樂毅行動的結束,他請求燕王讓他留在齊國繼續作戰,於是樂毅留在齊地5年,接連攻下齊國70餘城。昔日東方霸主的齊國僅剩莒和即墨兩座城市仍在堅守,眼看就要被徹底亡國,而燕國即將掌握擁有魚鹽之利且土地豐饒的齊國之地,成為另一個東方霸主。
可惜,還沒等到齊國完全淪陷,燕昭王就過世,換燕惠王繼位。而這個惠王在王子時期就常與樂毅起衝突,其矛盾程度連齊國人都知道的一清二楚,所以齊國大肆宣揚假消息:「樂毅之所以遲遲不攻下剩下的兩座城池,是因為他跟燕國新王有嫌隙,所以這才擁兵自重,意圖自己在齊地建立獨立王國呀。」
燕惠王本來就看不順眼樂毅,又聽到風聲,於是任命其他將領去取代樂毅的統帥地位。而接到這圖謀不軌的人事命令,樂毅立刻逃往聯軍中給予他最高待遇並且早有淵源的趙國,趙國也立刻賜與樂毅封地,厚待這位曾經統御五國聯軍的名將。
後來,齊將田單領導齊軍上演戰國史上最傳奇的絕地大反攻,燕軍最終被打爆並丟失所有齊國佔領區。這下讓當初僅憑個人好惡而強硬換將的燕惠王後悔莫及,但事實證明:這人性格依舊有毛病!因為他認為燕軍敗北的原因之一,是樂毅轉投趙國。按照宴會王的邏輯,他是這麼思考:「如果樂毅還在燕國,就有機會阻止齊國反撲,結果樂毅不在,導致我無法更換將領阻止頹勢,所以樂毅不用為此負責嗎?」
懷著超級自我中心的神邏輯,加上害怕樂毅挾怨報復去鼓動趙國進攻剛逢大敗的燕國,燕惠王派人向樂毅傳遞訊息:
「先王把整個燕國托付給將軍,而將軍不負重托的擊敗齊國替先王報仇,我怎敢忘記將軍的功勞呢?後來先王不幸離開人世,我被其他人蒙蔽,這才臨陣換將,可我當初的意思,是覺得將軍長期在外奔波辛勞,於是請您回來休息並商議國家大事。然而,您卻誤解我,認為和我有隔閡,就丟下燕國歸附了趙國。您這樣要怎麼報答先王的知遇之恩呀?」
看看這封信,自己基本沒錯,然後沒事就拿老爸的威望綁架他人。敢問各位:如果是您,您會作何感想?又會有什麼樣的回覆呢?
樂毅的回覆是:
「我庸碌無能,不能遵行先王教誨去調和與朝中同事的關係,我怕若是遭殺身之禍,既損傷先王用人的英明,又使大王蒙受不義的名聲,所以才逃到趙國。大王如今派使者列舉我的罪過,我擔心大王不能明察先王任用我的理由,以及我事奉先王的心志,所以回信告訴您。
我聽說賢惠聖明的君主,不把爵祿送給自己親近之人,而是賜給有功之人;官職也不隨便授給自己喜愛之人,而是給稱職之人。先王正是賢惠聖明的君主,所以吸引我為之效力。而先王也極為厚待我,並聽取我的建議,最終聯合各國破齊成功,滿足先王復仇的心願。我因沒有辜負使命,所以獲得先王封賞的土地,使我的地位能夠比得上小國的諸侯。
我聽說,善於開創的不一定善於完成,有好的開端未必有好的結局。
就像昔日伍子胥投奔吳國並被吳王闔閭重用,所以最終吳國攻破楚國首都;但後繼的吳王夫差卻對伍子胥的意見不以為然,甚至最後賜死伍子胥。可嘆的是,吳王夫差不明白賢人的主張對吳國的重要性,而伍子胥也未能及早預見自己和君主的見識不同。
免遭殺戮,保全功名,以此彰明先王的業績,這是我的上策。讓先王名聲被毀壞,則是我最害怕的事情。另外從從道義上講,慫恿趙國去圖謀燕國,是我所不能做的。
我聽說,古代的君子在交情斷絕時也不說對方的壞話;忠臣離開本國時,也不為自己的名節辯白。我雖不才,也曾多次接受有德之人的教誨,我擔心大王聽信左右的話,而不體察我這個被疏遠人的行為。所以才斗膽以書信作答,只請大王您三思。」
雖然讀文言文是頗為痛苦的事,但老ㄕ強烈建議大家可以去看樂毅答覆燕惠王的書信原文,因為我發現樂毅的用字遣詞不但流暢易懂,排比及類疊筆法更是使用的華麗又具有內涵。如果樂毅不是請人代筆,而是親自寫成,那這個人當真是文武雙全的強大通才。
但真正讓我震撼的,是樂毅的回覆方式。從表面上來看,樂毅的回覆極為恭謙有禮,不過這當中的立場卻非常強悍又有彈性。我用自己的理解為各位解讀一下信件內容。
首先,樂毅一開始先說自己是為了保全性命並顧及兩代燕王的面子,姿態擺得很低並釋出自己的善意。
接下來樂毅開始稱讚前任的燕昭王,我想樂毅是在告訴燕惠王:「你不是說我對不起你老爸嗎?看看你老爸是如何對我?又是多麼有能力?你這小渾蛋有繼承到你老爸的氣魄才能嗎?你好意思在我面前提你老爸?」
後來樂毅引用了伍子胥的故事,這表達的內涵可深了。其一,表達自己是像伍子胥一樣能強國興邦的人才;其二,表達伍子胥與自己的成功,都是有賴於君王的信任及支持(我猜寫到此處,樂毅應該非常懷念曾經合作無間的燕昭王呀);其三,表達伍子胥跟自己都遇到理念不合的新王,只是我樂毅並非伍子胥,不會傻傻地為你這渾小子犧牲自己性命!
最後,樂毅直接說穿了燕惠王的來信重點,強調自己感念先王,所以絕對不會攻打燕國。但燕惠王的種種行為,樂毅是絕不想與之共事,不過「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自己已經很講情分,以後相敬如賓便是,可別把自己逼急了,到時可就一拍兩散呀!
收到回信的燕惠王,後來把樂毅留在燕國的兒子─樂間,封為昌國君。樂毅則在之後的日子,負責燕趙兩國的聯繫工作,因此在兩國都獲得頗高的地位,最後樂毅在趙國去世。
老ㄕ一己之見
還記得我前面提到,樂毅的祖先─樂羊,給他的後代帶來兩個啟發嗎?我覺得扣除軍事學問,樂毅從祖先身上得出一個結論:凡事留有餘地。
誠然,自己的祖先在斷絕後路、不計代價後,獲得了成功,但代價卻是:家人慘死,自己也不被眾人接納。與此相對,樂毅雖然當機立斷,但他總會在原先的單位中留有空間;所以燕國待不下去他還能去趙國,所以燕國雞掰的質問時,他以謙和又不失立場的態度答覆,卻表明裡子,又給對方面子,最終使留在燕國的家人也享受殊榮,自己也安然無事。
至於樂毅能夠留有餘地的關鍵,我個人認為其中一個關鍵,就是「利益共享」。那怕是自己面對曾臨時跳槽的老東家─魏國,在樂毅提出伐齊分地的建議時,完全不計較曾經的不辭而別;對於有宿怨的新任燕王,樂毅則提出燕趙聯合的外交戰略,使燕國面對西邊強鄰可以高枕無憂之際,和緩與燕惠王的私人關係。
這就是樂毅,全方面的通才,戰國史上絕對耀眼的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了,大家以後別叫我阿亮了,明天我就要受冠禮(古代成年禮),到時就有『字』了。」
「哼!難怪你今天特別跩。你有先知道自己的『字』了嗎?」
那個被稱作阿亮的少年故作輕鬆的看著友人,然後說:「你們以後,要叫我孔明了。」
附圖:三國志14中的樂毅能力圖,完全是當之無愧的頂級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