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綠美圖」2022年底主體完工📚📚
#台中市 政府積極打造幸福閱讀城市,藉由行動圖書車、智慧化圖書館等多元措施,鼓勵市民踴躍閱讀,2020年台中人均借閱冊數六都第一,更獲得閱讀力表現績優城市的肯定。市長盧秀燕表示,台中作為全國第二大城,市民的閱讀力不容忽視,台中目前正積極打造 #美術館 與 #圖書館「雙館合一」的台中綠美圖,預計2022年底主體完工,2025年可望完工開館,將帶給市民國際級的服務。
MyGoNews不動產網路新聞粉絲團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5年迄今,蔡總統的博士學位與論文的「真實性」卻屢遭各方質疑。8月29日,台大法律系榮譽教授賀德芬舉行記者會,公布另一位旅美學者林環牆的調查報告,再度指稱蔡總統並沒有在1984年通過論文口試,並沒有取得LSE的博士學位。而且LSE與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有人企圖掩飾...
人均借閱冊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勇奪整體閱讀力表現績優城市】
彰化縣首次奪得教育部公布「整體閱讀力表現績優城市-縣市人口50萬以上組」獎項,全國與苗栗縣、新竹縣並列入選,包括 #人均擁書冊數、#人均借閱冊數、#人均到館次數、#民眾持證比例 四大閱讀力之綜合表現脫穎而出,邁向書香城市一大步。
還有 #埔鹽鄉、#伸港鄉、#線西鄉 等3鄉鎮榮獲「整體閱讀力表現績優城市」(鄉鎮市組)。#福興鄉、#溪州鄉 奪得「整體閱讀力躍升城市」殊榮,亮眼成績,展現彰化縣雄厚的閱讀力。
惠美除積極豐富館藏外,挹注鄉鎮市公所提升公共圖書館的硬體設施,108-110年計改善21館,營造優質且友善之閱讀環境,再透過閱讀推廣活動創新的服務措施,鼓勵縣民把書借回家讀,優質的圖書館服務也是城巿進步表現。
人均借閱冊數 在 柯建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遠見大調查/縣市總體競爭力:新竹市奪冠成黑馬、北市首度落居第二
2020-09-28 07:46 遠見雜誌 / 文 / 編輯部
2020年《遠見》縣市總體競爭力評比出爐,2020年的調查數據,以2019年統計數字為主,部分項目為2018、2017年。「科技城」新竹市一舉奪得榜首,多年霸占龍頭寶座的「天龍國」台北市,首次落居第二,新北市上升一名來到第三,台中市與桃園市擠進全台前五名,台中則是六都中進步最多的城市。分別看九大構面成績,仍是台北市領先,拿下四個單項冠軍,台東則拿到兩項榜首。
總排名〉史上第一次!竹市中止北市連霸
《遠見》每年除發表「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也蒐集各主管機關的統計數據,從經濟與就業、教育與文化、環保與環境品質、治安、公共安全與消防、醫療衛生、生活品質與現代化、地方財政、社會福利等九大構面,評鑑本島19縣市的競爭力消長,今年調查範圍囊括105項指標,全方位為台灣城市把脈。
《遠見》縣市總體競爭力調查結果,今年前十名的陣容變化不大,依然呈現大都會和非六都小城市各擁半邊天的均勢狀況。
令人震驚的是,長年盤據龍頭的台北市,首次讓出冠軍寶座;而人口僅45萬的新竹市,排名從2015年的第八名一路竄升,終於奪得第一,中止「天龍國」連霸。
六都其他城市,台中市直升四名,躋身第四,新北市和桃園市各晉升一名,分居第三及第五,台南市與去年持平排名第七。去年排名第12名的高雄市,掉到第16名,排名居六都之末。
整體排名中,屏東縣由去年的第17名成長至第12名,基隆市從第19名竄升到第14名,進步幅度最大,名次分別前進5名。南投縣也從第14名降至第18名,退步較多。
指標1〉經濟與就業
六都占優勢 高雄以外全進前六名
經濟、教育、醫療等評鑑面向,大城市向來占優勢。今年的「經濟與就業」構面,前六名有五個是直轄市,最差的高雄市也有第九名。
「經濟與就業」構面進步最多的縣市,分別為:新竹市、屏東縣、基隆市,各自比去年進步三名。其中,新竹市在「營利事業銷售額年增率」及「產業產值五年平均成長率」兩項指標傲視群雄;去年墊底的基隆市,今年一口氣回升到第16名。
退步最多的是台東縣及高雄市,兩者同樣下降五名。去年好不容易進入前十名的台東,今年又滑落到第15名;而今年排名掉到第九的高雄,最大軟肋當屬「民眾對於經濟及就業面向分數」,如何提振市民對地方經濟的信心,將是新任市長的重要課題。
指標2〉教育與文化
桃園搶進前段班 嘉市跌出前五
「教育與文化」構面,六都全在前九名。其餘縣市以新竹市的第四名最佳,去年從後段班闖進第三名的嘉義市,今年又跌到第八名。
進步最多的是桃園市和雲林縣,桃園短短一年爬升七名,在「教育科學文化占總歲出比例」及「每人購書費」等細項指標都有進步;2017年還處於第18名吊車尾的雲林,今年進步五名,來到第十名。
退步較多的是嘉義市、宜蘭縣、嘉義縣,分別比去年滑落4~5名。嘉義市在「每人出席藝文展演活動次數」和「國中小學生復學率」等方面幾乎墊底,比鄰的嘉義縣,則在「借閱率」及「人均借閱冊數」表現欠佳。
指標3〉環保與環境品質
新北最環保 北市環境名次創十年新低
「環保與環境品質」榜單同樣出現驚奇,過去十年只在2017年屈居次席的台北市,今年一口氣下跌三名,再次被新北市挑戰成功。
退步組方面,落居第18名的高雄市最令人擔憂,以空氣品質觀測指標「AQI」為例,根據官方統計,高雄去年「AQI(PSI)>100之日數比率」竟高過25%,「垃圾回收率成長率」也不進反退。其餘退步較多的還有台南和台東,名次分別滑落六名和四名。
最佳進步獎當屬屏東與彰化,兩者都爬升五名,屏東的「平均每人每日垃圾產生量減少率」進步頗多,彰化則在「環保志工人數占縣(市)民比率」指標稱冠。
指標4〉治安
台東最安全 花蓮居末 桃園六都第一
「治安」評鑑向來是台東縣的強項,過去十年幾乎都蟬聯龍頭,僅在2014年跌至第三名。今年同樣是榜首,在11項治安觀測指標裡,台東有四項表現最佳。
反觀同樣位於東部的花蓮和宜蘭,卻位在治安榜後段班,年排名都在第16名之後。
以往「治安」評鑑是大城市吃虧,桃園卻在今年奪得第二名,各項指標中,「竊盜案破獲率」表現最好。至於由「警察市長」侯友宜領軍的新北市,比去年小升一名,卡住第三名。
指標5〉公共安全與消防
六都公安堪憂 桃園名次大跌
跟治安一樣,「公共安全與消防」向來是大城市的罩門,今年六都僅台南和新北的表現尚可,倒數四名由直轄市包辦。
台東縣連三年稱霸「公共安全與消防」構面,在「每位消防員服務人口數」及「每萬人消防車輛數」等指標皆為全台最優,花蓮緊追在後。
進步幅度最大的是去年墊底的新北市,今年衝到第13名,在「緊急救護急救成功率」和「民眾對於消防及公共安全面向評價」等指標,均有不錯表現。
退步較多的是彰化和桃園,分別跌落4~5名。尤其十年來首次墊底的桃園,在「每百萬人之每件火災死傷率」及「每十萬人道路交通事故死傷人數年增率」,皆落後甚多。
指標6〉醫療衛生
雲林大躍進 嘉市、竹市、彰化闖進前十
「醫療衛生」一直是城鄉落差最大的城市競爭力面向之一,今年六都全擠入榜單前九名,奪得桂冠的台北市,已在過去十年囊括九次冠軍。
除了六都,其他擠進前段班的三個小城市,分別是嘉義市、新竹市、彰化縣。台北唯一落居榜眼的2018年就是輸給嘉義市。
今年排名變化最大的,要屬從去年榜尾一口氣爬升七名至第12名的雲林,在「嬰兒死亡率」「每十萬人法定傳染病患者」及「13歲以上過重或肥胖比例」等指標,均有明顯改善。
指標7〉生活品質與現代化
桃園、彰化蟬聯冠、亞軍 北市衝至第三
在「生活品質與現代化」構面,桃園市連續三年搶下榜首,第二、三名為彰化縣、台北市。
進步最明顯的縣市,是分別占據第三及第九名的北市、基隆,兩城市排名均揚升5~6名,台北在「低底盤公車率」一馬當先,基隆則在「自來水供水普及率」指標頗有斬獲。
退步最多的是高雄,下滑五名、跌至六都之末的第12名。
指標8〉地方財政
台北重奪第一 竹市進步最多
過去十年曾在「地方財政」構面奪魁八次的台北市,今年重返榮耀、奪回第一,從超過六成的「自籌財源比率」和持續改善的「人均負債增加率」,都顯示台北市極佳的財務健康度。
去年首度稱霸的台南市,今年小退一名到榜眼,台東縣也退一名到第三。進步最多的則是第四名的新竹市,大幅躍進的「自籌財源成長率」表現最亮眼。
新竹縣從去年的第三名掉到第13名,嘉義市從第四掉到第12名、屏東縣從第13名掉到第18名,退步最多。
指標9〉社會福利
竹市蟬聯第一 基隆飆至第三
「社會福利」構面在2011~2018年,連續八年由台東縣稱霸,去年被新竹市超車,今年依舊由新竹市蟬聯。不過,台東在「志工人數占15歲以上人口比率」「平均市民受到志工服務之時數」等指標,依舊領先群倫;新竹市則在「老人長期照顧、安養機構每位工作人員服務老人數」及「獨居老人服務人次占列冊獨居老人人數比率」占優勢。
最大的名次異動城市,是從去年第16名飆升到今年第三名的基隆,不僅締造該城市有史以來最好的社福榜名次,也寫下今年九大面向進步最大的幅度。
當城市成為國家進步的原動力,地方治理仍須持續精進,才能滿足民眾愈來愈高的要求標準,箇中的施政訣竅,從今年的縣市競爭力總榜及九大構面,應可窺知一二。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4893820
人均借閱冊數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5年迄今,蔡總統的博士學位與論文的「真實性」卻屢遭各方質疑。8月29日,台大法律系榮譽教授賀德芬舉行記者會,公布另一位旅美學者林環牆的調查報告,再度指稱蔡總統並沒有在1984年通過論文口試,並沒有取得LSE的博士學位。而且LSE與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有人企圖掩飾真相、掩護蔡總統。
2019年9月4日,「總統府發言人」臉書專頁公布由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簡稱倫敦政經學院,LSE)提供的蔡英文總統的學生紀錄表、論文考試通過通知書、1984年3月製發的畢業證書影本,以及國立政治大學1984年蔡總統申請教職的人事資料。
林環牆認為這本「傳說中的」學位論文,無論紙本、數位電子檔,或圖書收藏資料,35年來(1984年迄今)都不存在。經他引用英國《資訊自由法》(The Freedom Information Act)要求,LSE資訊與紀錄處(Information and Records)以電子郵件告知,蔡總統直到今年(2019)6月28日才將這份「傳說中的論文」提繳給LSE圖書館;約兩個星期的7月13日,這本論文也才進入LSE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
今年(2019)8月5日,林環牆飛抵倫敦,檢視與閱讀蔡總統送到LSE圖書館的論文,發現它應是由另一本論文影印下每一頁,經電子傳真送到LSE,然後在當地新裝訂成冊,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此外,論文封面與背面是黑色硬紙板,與當年藍色硬紙板論文的顏色不同。
林環牆還發現,論文「致謝」(Acknowledge)那一頁很可能是重新打字。因為論文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但只有最前面兩頁完全看不到黑影;第一頁是論文的題目(Title),第二頁就是致謝。
他並舉出幾點博士學位論文不應存在的疏漏:論文有不少英文打印錯誤,雖然書寫更正,但沒有重新打字;論文的附註都以星號(*)加上阿拉伯數字表示,而且附註打字時都未上提,是很簡陋、不專業的處理方式;論文有些章節段落名稱與目錄並不一致,最離譜的是,第一章竟連續遺漏6頁,第5至10頁都不見蹤影。
因此林環牆研判,這本論文應該只是「口試用初稿」,不是為完成博士學位而送交校方圖書館典藏的最後定稿論文。蔡總統當年在LSE的身分頂多是「已完成論文,但未通過論文口試」的博士侯選人。
LSE博士侯選人在通過論文口試之後,必須提繳最後定稿的論文至倫敦大學的Senate House Library。林環牆指出,LSE在1983年至1984年有107位畢業生,其中1位柯麗希(Pauline Francis Creasey)的博士學位後來被註銷,其他106位畢業生在Senate House Library的圖書搜索系統都有完整論文收藏紀錄,只有1位例外──蔡總統。(資料來源風傳媒)
最近接連有兩名博士親赴倫敦政經學院查閱蔡英文當年的論文,一位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台裔經濟系教授林環牆,一位是旅居牛津的經濟史博士徐永泰。兩人均發現,蔡英文留存該校的論文有裝釘太新、缺頁、留有許多手改痕跡等不尋常情況,且借閱規定極為嚴苛,迥異於一般論文的公開透明。儘管蔡英文已對質疑此事的林環牆教授和台大教授賀德芬提出告訴,但論文疑雲越捲越大,已讓倫敦政經學院窮於解釋。蔡英文若無法一一澄清,將使民眾對其誠信留下問號。
綜括外界所提出的種種質疑,蔡英文的博士論文至少有五大疑點亟待釐清。第一,取得博士的期程奇短:根據蔡英文提供的學生紀錄,她於1980到82年間在倫敦政經學院修習法學碩士;然後,自1982年到84年短短兩年即取得該校博士學位,這較一般文法科系的博士修習年限短了許多,除非她念的不是正規學程。以馬英九為例,其哈佛博士學位花了五年時間取得,比較像正常的修習年限。
第二,這本一度遍尋不獲的論文為何直至近期才補交: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目前存有的蔡英文博士論文,是今年6月28日提交,因此裝訂極新;且直到7月13日,論文才進入該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可能的原因是,蔡英文博士論文「失蹤」的問題在今年6月遭獨派名嘴質疑,她因而緊急委人向校方提送論文;由於並非原件,才會每頁均殘留明顯的傳真或攝影之陰影,甚至第一章的五到十頁均告缺頁。為什麼35年後,出現一本不是35年前原版的論文?
第三,何以指導教授的名字諱莫如深:蔡英文的指導教授之一為Micheal Elliott,另兩名指導者則因不明原因不准公開,這是極令人難以理解的事。Micheal Elliott畢業於牛津大學,有無博士學位不詳,但在倫敦政經學院任教期間也只是一名年僅卅多歲的講師,為何能在短短期間指導蔡英文寫完論文?尤其,在蔡英文畢業之同年,他即離開教職,到《經濟學人》雜誌去擔任新聞記者。遺憾的是,他已於2016年因病去世,無法再為蔡英文的博士學位作證。
第四,蔡英文的論文為何充滿手改痕跡並缺頁:博士論文通常有嚴格的內容及格式規範,且需呈交數份正式版本供校方及教授留存,否則不會被校方接受。但是,蔡英文新近提交給倫敦政經學院的論文,卻充滿手改痕跡、錯誤拼字及頁數缺損。難道說,當年通過口試後遲未交出的論文,在畢業35年後,仍未完成正式版本的校訂?
第五,蔡英文回國後先後在政大及東吳任教,兩校難道都未留存其論文和畢業證書影本:蔡英文返國後進入政大法律系任教6年,後轉任東吳大學,依理都應該要提交論文及畢業證書供校系審查。這兩校只要翻閱一下檔案庫,即不難找出其博士論文,供各界釋疑;但為何各方要千里迢迢赴英國尋找真相?此外,根據本報聯合知識庫的資料,蔡英文在1983年10月20日刊在聯合報二版的《從我彩視機輸美談反傾銷稅》文章,署名為「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這比她正式取得博士又早了近半年。(聯合報社論)
總統府兩位發言人黃重諺及張惇涵2019.9.23與三位律師舉行記者會,府方也搬出35年前的論文,說明目前在倫敦政經學院(LSE)存放的論文有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給媒體參考。
口試委員是否需要簽名,張惇涵說,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系所有不同作法,LSE的做法是不需要口委簽名,查證過同期許多論文也沒有口委簽名。他也說,蔡總統的論文是當場通過,教授沒有要求修改,當年沒有word,手改很正常。
黃重諺先說明三點結論,第一,為鼓勵學術相關研究,蔡總統決定授權國家圖書館,將她的論文公開閱覽。第二,向校方取得當年學生資料,可以證明嚴謹過程取得博士學位。第三,蔡總統取得學位證書相關過程,包括政大、教育部、中選會,這麼長的時間以來都經過各階段嚴謹驗證,所以沒有問題。
黃重諺也說明兩個基本觀念,他表示,確認一個人是否從某個學校取得學歷,方法就是向授與學歷的學校查詢,校方官網有相關資訊,大部分學校規定都一樣,每一位博士生都必須繳交論文,前述這些也證明這些過程。
黃重諺也說,畢業生論文保存是校方事務,至於蔡總統的1984年倫敦大學學位證書影本,政大、教育部、倫敦大學都有保存。
黃也解釋,現場提供的原稿為什麼沒有裝訂,因為只能用影印的,至於寄給LSE的論文還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b4lbI1neJQ/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698RFuIrqE2FebjiClSYqqGCblA)
人均借閱冊數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志蓮淨苑Chi Lin Nunnery是香港一個佛教非牟利慈善團體,屬下設有安老院、佛教志蓮幼兒院、佛教志蓮中學、志蓮淨苑文化部、志蓮淨苑夜書院、志蓮淨苑圖書館。此外,志蓮淨苑亦定期舉行法會。院址位於香港九龍上元嶺志蓮道五號,寺堂以仿唐代原木結構建築為特色,與周邊的斧山公園及南蓮園池結合為大型的仿唐建築群,是香港的特色建築及景點之一。志蓮淨苑亦是香港唯一的「女眾十方叢林」,為從各地而來的各方女高僧提供修道場所。1934年由葦庵法師和覺一法師,在藍昌源等居士協助下,成立一所佛教女眾十方叢林,作為供僧侶清修的場地。由於大量難民隨著國共內戰影響而湧入香港,不少聚居於黃大仙及鑽石山一帶的木屋區,社會福利服務的需求甚大,志蓮淨苑於1948年開辦義學為貧窮兒童提供教育機會。1957年開辦非牟利的孤兒院及安老院,收容貧苦無依。1988年5月,香港政府因興建大老山隧道而清拆志蓮淨苑及周邊的木屋區,政府的市區重整計劃及熱心人士的支持(特別是藝術界及演藝界的積極參與),造就了志蓮淨苑的重建計劃,首先重建護理安老院、志蓮中心,隨著是佛寺、學校、蓮苑等。志蓮淨苑的重建工程於1989年展開,全部重建工程於2000年5月18日完竣,並正式落成啟用。志蓮淨苑的殿堂是以中國唐代傳統木構建築為藍本,採用天然建材,殿堂的木構件,均以榫接方式結合,不須使用釘子,比例和諧優美。殿堂供奉的佛菩薩像依據佛經描述,參照盛唐造像風格,厚重端麗,其造型、手印、執持法器各異,彰顯諸佛菩薩特有的願力和德行。整個殿堂南、東、西邊設三個大門,分別是「山門」、「東門」及「西門」。整體建築佈局為「三進三重門一院」:
• 第一進(闊66米,深36米):山門/蓮池/長明燈/長廊/天王殿/鐘樓/鼓樓
• 第二進:大雄殿/客堂/藥師殿/祖堂/觀音殿/臥佛殿/淨土經變圖
• 第三進:葦公紀念堂/五觀堂/法堂/藏經樓/方丈室/念佛堂
• 一院:萬佛塔
志蓮淨苑以盛唐敦煌莫高窟第172窟北「觀無量壽經變」圖作為佛寺設計規劃藍本,以中軸線為主體佈局,呈現對稱、均衡的唐代建築風格。小部份的建築手法亦採日本「和樣」形式。全棟建築物完全以檜木打造,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手造木構建築群。「西方淨土變」又稱「阿彌陀經變」,估計是敦煌石窟最早出現的經變之一,所謂「經變」,即是把佛經的內容「變」成圖畫,甚至雕塑的尊像,「西方淨土變」就是以圖畫來描述西方極樂世界。為配合‘志蓮’的古樸設計,不少樹木有數以百年計樹齡,其中更有兩棵羅漢松是由湖南移植來港二千年以上,大大小小的樹木姿態各異、妙趣橫生。而整個寺院內的木窗,亦以獨特設計,窗內的木條以菱型擺放,據悉亦能阻隔雨水的進入,卻無損涼風飄送入內。無論看植物、建築、古園林設計,亦是一本活的教科書。在護理安老方面,經五年重建和擴建,志蓮護理安老院成為全港最大的護理安老院,共可容納三百五十多位長者。並有日間護理中心及物理治療中心。可見志蓮淨苑在弘法利生各方面,均積極投入,蓬勃開展。1982年得到董事會主席王澤長積極支持,又開辦了達一萬平方英尺的志蓮圖書館,現時館內藏有佛學、哲學、建築及藝術書籍四萬餘冊,並公開提供圖書借閱、期刊閱覽及佛學資料查詢等服務。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ItP1DFgt0s/hqdefault.jpg)
人均借閱冊數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z5kYf-uzuU/hqdefault.jpg)
人均借閱冊數 在 書中自有黃金屋|高雄市閱讀力績優人均借閱冊數六都第一 的推薦與評價
在疫情期間,市民朋友們都盡量避免到公共場所,降低染疫風險,但高雄市立圖書館卻在近日公布,高雄市榮登110年閱讀表現力績優直轄市, 人均借閱冊數 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