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小朋友嘅家庭,正常家中最常有牛奶同蛋,有食物敏感除外😂而我家晞晞1歲後我就俾牛奶佢飲,始終牛奶對小朋友嘅成長發育非常有益。開頭佢都麻麻哋,因為仲食緊人奶,大大吓佢就習慣咗啦 。而且戒咗人奶後對牛奶需求大咗,所以對於俾小朋友飲牛奶🥛都有小小心得:
⭐️初試室溫牛奶 避免氣管敏感
👉🏻小朋友唔太建議飲咁多凍嘢
而室溫奶同冷藏鮮奶有乜大不同呢?
💓第一個比拼💓
✨室溫奶消毒 vs 冷藏鮮奶消毒✨
建議揀室溫鮮奶採用「超高溫消毒法(UHT)」,即是將牛奶以超高溫加熱至少1秒,從而殺死牛奶中絕大部分細菌。
如未開封,牛奶產品可以室溫存放6至9個月。
✨而冷藏鮮奶採用巴士德消毒法,細菌孢子有機會活躍起來,即使在4℃或以下儲存亦不能存放太久。
💓第二個比拼💓
營養價值有乜唔同?
除咗保質期有別,兩者喺蛋白質及鈣質方面差唔多。
因為小朋友飲奶主要目的係吸收蛋白質和鈣質,而兩種消毒法基本上唔會影響牛奶本身嘅蛋白質及鈣質含量,但以較高溫處理過嘅牛奶,經長時間的儲存,有機會令部分水溶性維他命A及B流失。
不過咁我哋飲鮮奶並非吸收水溶性維他命A及B嘅主要來源,所以在營養吸收層面上影響不大。
最近我就揀咗原材料黎自法國高質牧場出產嘅Fred & Chloé全脂奶同半脂奶,係室溫奶黎嘅。佢係以高品質嘅超高溫消毒法(UHT)處理的鮮奶。
🌟牛奶來自符合法國牧歐洲和法國最有質素保證的幾個牧場
🌟會為乳牛制定均衡飲食,以生產天然鮮味的牛奶。
🌟不添加任何防腐劑、激素及抗生素,致力保存牛奶的味道及營養價值。
🌟Fred & Chloé更保證牛奶能100% 回溯整個生產鏈的每個階段
💓小朋友係咪要飲全脂奶?💓
🌟營養師會建議小童飲全脂奶
因為全脂奶較少加入添加劑
🌟衛生署建議1歲以下不適宜飲鮮奶,兩歲以下不宜飲低脂奶。
🌟至於脫脂奶,建議5歲之後才飲用。而1至5歲嘅小朋友,每天約飲兩杯共360至480毫升嘅鮮奶較為理想。
🌟看清楚營養標籤,因為有些脫脂產品為了保持口感味道,可能會加入糖或其他添加劑,對身體唔好嫁!
晞晞大個咗都會用牛奶🥛做早餐
每一日嘅早餐都會有唔同,唯獨是牛奶每天都飲,要揀梗係飲Fred & Chloé。
Fred&Chloe
#fredandchloe #milklover #milky #milklife #milkcow #happyvibes #happymemories
#法國 #牛奶 #超高溫消毒法 #蛋白質 #鈣質
人奶儲存時間衛生署 在 我每天都吃綜合維他命,那你呢?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吃維他命做什麼?有必要嗎?
讓知名的TED動畫來告訴你
(看影片時,記得開啟字幕翻譯哦!)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某種食物「富含維他命C」的宣傳語句。然而,維他命究竟是如何、又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什麼影響呢?多吃維他命,真的有益身體健康嗎?
身體的建造者、守護者和維修工人
維他命是我們需要攝取,以維持身體功能的有機化合物。它們是身體的建造者、守護者和維修工人,幫助身體長出肌肉骨骼、運用養分、攫取、運用能量以及治癒傷口。
然而,雖然細菌、真菌和植物都能為自己造出維他命,我們的身體卻沒有這項功能。因此,我們必須從其他地方獲取維他命。
水溶性與脂溶性
那麼,身體如何取得維他命呢?事實上,這要視這些化合物的型態而定。
因為維他命可以分成兩類:「水溶性」和「脂溶性」,2者有不同的特性。水溶性的維他命包括維他命C,以及由8種不同維他命組成的維他命B群。
它們可以溶於水果、蔬菜和穀物的水分裡,而這也意味著,他們進入身體的過程相對簡單、直接。這些食物進入身體後會被消化,它們裡面的維他命會直接被血液吸收,讓它們可以在人體內自由游走。
維他命的儲存
而脂溶性維他命則溶於脂肪內,奶類、牛油等食物都有它們的蹤跡。 它們進入血液的過程較為曲折:這些維他命會透過腸胃進入人體,在那裡,膽汁會分解脂肪,使它可以透過腸壁被人體吸收。
由於脂溶性維他命無法利用血液,而需要靠其他東西才能夠四處游走。此時,附著維他命的蛋白質便成為載體,把脂溶性維他命帶進血液,從而運行身體各處。
除了上述的差別之外,水溶性和脂溶性維他命之間的差異,除了決定他們如何進入血液,也決定他們如何被人體儲存或排放。循環系統能輕易地讓水溶性維他命在血液內流轉,這意味著他們大多數也可以同樣輕易地透過腎臟排出體外。
因此,大多數水溶性維他命,需要透過我們每天吃的食物來補充。然而,脂溶性維他命卻可以逗留在體內,因為他們可以被儲存於肝臟和脂肪細胞內。
人體將這2部份當成食物儲存室,把維他命存放在那裡,有需要時才定額取出。因此,我們不應該過量存入這類維他命,因為身體一般來說已有足夠儲備。
真正健康的祕訣是「平衡」
知道了維他命如何進入體內、如何儲存之後,下一個問題,便是維他命的作用。我們都知道,不同的維他命有不同的作用。
舉例而言,維他命C可以幫助我們抵抗感染和製藥骨膠原;維他命A協助製造白血球;維他命D能夠聚合鈣、磷,讓身體製造骨骼;維他命E則發揮抗氧化的作用,清除破壞體內細胞的元素等。
如果沒有這些不同種類的維他命,人類會面對各種問題,例如疲倦、神經破損、心臟疾病、軟骨病及壞血病等。然而,從另外一種角度而言,任何一種維他命過多也會導致身體中毒。
也就是說,維他命對人體的確有重要的影響力,然而,這並不是吃越多越好,真正健康的祕訣,其實是均衡的攝取喔!
(本文轉載自「TEDxTaipei」)
藥品與食品的維他命有什麼不同?
對身體影響度為何?
其實目前在台灣市場上出現的綜合維他命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屬藥品級的高劑量型綜合維他命,另一類則是符合或小於每日所需營養素、建議標準劑量的食品級綜合維他命。
顧名思義,「藥品級」當然是針對身體有較明顯缺乏症或特殊需求者所設計,一般來說,強化水溶性維生素B群及C是最常見的,有的產品的B群濃度甚或高達百分之一千至二千的每日營養素建議量(RDNA或RDA)。
什麼樣的人該選用「藥品級」這樣的產品呢?
多半較適合病中病後、肝功能不佳、容易疲勞、長時間處於高工作壓力的環境中菸酒過度之人來強化保養之用。這類產品在服用一段時間之後,其實可轉而服用食品級的綜合維他命來作為持續性保養。
至於「衛署成輸字第○○○○○○號」及「內衛成輸字第○○○○○○號」,則是表示衛生署核准輸入的成藥許可證號,也就是指該藥品是政府核可進口至台灣地區的證號。
隱形飢餓的國人,適量補充「食品級」維他命
談到補充維他命,或許妳會聽到許多專家不同的意見,但不管你每天三餐吃了什麼食物,總是很難面面俱到,因此才有國人存有「隱形飢餓」營養失衡與缺乏的普遍現況!
當然能由食物中自然獲得這些必需營養素絕對是最安全有效的,只是現代生活環境要做到真的不容易!但盲目的補充「藥品級」綜合維他命,很容易造成某些成分攝取過量而導致中毒,對身體無益反害!
因此,盡可能設法攝取完整均衡的三餐,加上適量補充「食品級」的維他命,不失為忙碌現代人的健康飲食之道。
來源:愛生活顧問
https://m.youtube.com/watch?v=ISZLTJH5lYg
人奶儲存時間衛生署 在 營養師Stell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生活營養學] 要照多久太陽才能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維生素D並非一個太陌生的營養素,在講到骨骼健康時你會聽到它,甚至可能也聽過這是曬太陽就可合成的維生素。對這個營養素,有的人會告訴你它很重要,因為美國開架藥妝店光是單賣維生素D的產品就占了好幾排貨架;有人會告訴你不重要,因為曬太陽身體就會合成;甚至,你可能還聽別人說為了合成維生素D而曬太陽是弊多於利…..到底維生素D是什麼東西?對我們健康有什麼幫助? 可以從食物中獲得嗎? 還是要曬太陽才行? 有沒有必要買維生素D補充品來吃? 若曬太陽的話,又要曬多久才夠呢? ….剛好適逢炎熱夏季,今天就讓我們來討論這個和太陽關係相當密切的營養素~維生素D!
You are my sunshine!認識陽光維他命~維生素D!
維生素D是一個相當特別的維生素,因為大部分的維生素要不是身體無法合成,就是身體雖可合成但量不足,故必須自飲食攝取。但只要條件適當,我們完全可藉由日曬獲得身體所需足量維生素D,完全不需依賴飲食。
它的過程是這樣的:當肌膚暴露在陽光中的紫外線下(特別是UVB)時,皮膚上的膽固醇會吸收UVB轉化成維生素D3的前驅物;接著這個前驅物質會藉由血液運送到肝臟和腎臟,經酵素轉化成我們身體可以使用,荷爾蒙形式的維生素D。由於我們每日僅需要5~10微克(200~400IU)的維生素D,故光靠日曬即可獲得我們所需維生素D。
(註:台灣並沒有相關資料,但根據美國資料顯示,對一般北美人而言,日曬可提供90%以上的維生素D;因此可推估對一年365天中,幾乎除寒流、颱風與梅雨天外,天天都是豔陽高掛的台灣來說,要透過日曬來獲得身體所需100%維生素D是輕而易舉的事^_^)
太陽,還是食物? 如何獲得維生素D!
維生素D有兩大來源:日曬和食物(來自日常食物或營養補充品)。維生素D的天然食物來源相當有限,含量最豐富的是魚類肝臟(每100公克鱈魚肝油含200微克),正也因為魚肝油中含量很高,故常被用來做成維生素D的營養補充品;其次是油脂含量豐富的魚類(如沙丁魚和鮭魚),或是營養強化食品,除這些外,一般食物則都不是維生素D的良好來源。
當然,你或許聽說牛奶和穀類早餐是維生素D的良好食物來源,會有這樣的說法是因為在北美,牛奶和穀類早餐都會別強化維生素D,例如在北美,每公升牛奶會添加10微克維生素D。但是在台灣並沒有這個習慣,故除非美國原裝進口,否則台灣生產的牛奶或穀類早餐並非良好的維生素D來源食物(小提醒:基本上,包裝食品都會有營養成分表,想知道是否為維生素D的良好來源請參考表上是否有維生素D這個營養素,以及含量是否足夠高)。而蛋、動物肝臟等雖然也有維生素D,但蛋要吃到5顆,牛肝要吃到250公克才有5微克維生素D….故大部分食物都並非維生素D的良好來源,曬太陽還是獲得維生素D最經濟實惠的方法!
註:在衛生署食品資料庫及大部分的食品成分表中都沒有維生素D的資料,因此大部分你所看到的食物維生素D含量多半是引自歐美等其他國家喔^_^
維生素D到底有多麼重要?
大部分的人都只知道維生素D對骨骼健康很重要,但卻不太清楚它還有哪些功能。Stella翻了以前考營養師的參考書籍,在維生素D的功能上主要也只是寫著能幫助血鈣維持、骨骼鈣化。傳統認為維生素D主要作用在骨骼、小腸和腎臟等細胞,負責維持鈣與磷酸鹽的恆定作用;但近幾年科學研究卻發現,體內有很多組織和細胞都對活化型的維生素D有反應。例如在皮膚中,它會影響生長和分化;在胰臟中,它會影響胰島素的分泌;在免疫系統細胞和腫瘤細胞也發現有維生素D的接受器,能調節免疫系統,抑制腫瘤細胞增生等功能。
所以你若在Google上打上”維生素D、新聞”或”維生素D、研究”等關鍵字,你將會查到一大堆除骨骼健康外,維生素D的健康研究。例如你可能會看到某某研究發現維生素D能有效抑制癌症,某研究提到維他命 D 對於免疫系統活化很重要,或研究證實了維生素D含量低的人群罹患心臟病、心力衰竭和中風的風險較高,或提到維生素D和癌症、心臟病、骨質疏鬆症以及憂鬱症等疾病有關聯。正因為維生素D在身體健康上還扮演著相當多的重要角色,且只要一周2~3次,每次5~30分鐘的少量曝曬即足以合成身體所需維生素D,故透過曬太陽來獲得維生素D絕對是件利多於弊的事。
曬太陽也有技巧…要曬多久太陽夠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
要曬多久太陽才可合成足夠一天所需的維生素D,需取決於膚色、年齡、曬太陽的時段、季節和地理環境。但根據美國國家健康科學院建議,一般只要讓未保護的臉、手臂或腿,在早上10點到下午3點間,於陽光下照射個5~30分鐘,每周2~3次,就足夠讓身體製造出足量身體所需維生素D。
這裡所謂的”未保護”指的是沒有衣服遮掩(如不要穿阿拉伯人或採茶姑娘的衣服把身體全部都包住),也沒有塗抹防曬油。前面有提到促使皮膚將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D的主角是紫外線中的UVB,故若使用防曬乳將會妨礙肌膚吸收UVB。研究發現只要SPF 8或以上的防曬乳會妨礙我們皮膚產生維生素D達95%,而使用SPF 15或以上的防曬乳則可遮擋達99%。
那麼到底5~30分鐘是指要曬幾分鐘? 考量到每個人的膚色有所不同(皮膚色素會影響皮膚吸收UVB,膚色越深能穿透的UVB就越少),所以這個時間也會有差異。但原則上曬的時間大概是皮膚曬傷時間的25%就夠了。簡單地說若你在陽光下曬60分鐘就會出現皮膚發紅、灼熱感和疼痛等症狀的話,那麼在這樣的陽光強度下,你只要曬15分鐘太陽即可。當然,如果你嫌正午太陽太大,或擔心皮膚癌的話,也可改選太陽較弱的清晨或黃昏時段再來曬太陽,只是時間要曬久一點。總之,因為維生素D是脂溶性維生素,可儲存在體內,故若天天曬的話,可縮短曬太陽的時間,反之若有某一天在戶外曬較久的話,另外幾天就可採取各種防曬策略,不需再特別曬太陽了^_^
註:事實上,日曬有罹患皮膚癌的風險的前提是”長期&大量”日曬,想要獲得維生素D並不需要曬這麼久的時間,也不需要天天曬太陽,並不需要特別擔心皮膚癌的風險。
最後要提醒一下,體重較重者和年紀較大者合成的維生素D會較一般人少,特別是又不愛出門的話,很容易會有維生素D缺乏的問題,故建議這些族群除者最好平日多曬點太陽,或每隔一段時間在飲食中列入一些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或甚至定期使用維生素D補充品來預防維生素D的不足喔。
#Stella營養保健主題文章 #維生素D的保健功能 #曬太陽與維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