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婦腹痛就醫 AI揪出非典型心肌梗塞】
台中一名64歲婦人因為肚子痛掛急診,醫師發現她有三高病史,於是利用新建置完成的人工智慧AI判讀機制,得知婦人出現非典型的心肌梗塞症狀,立刻為她進行手術,醫師表示,非典型心肌梗塞的症狀,會以腹痛、全身虛弱等方式呈現,醫師很容易忽略,現在有了AI的輔助,可以把緊急處置的黃金時間,從原本的90分鐘縮短到30分鐘左右。😲😲😲😲😲
#三高 #人工智慧 #AI #非典型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 #冠狀動脈疾病 #醫療機制 #人工智慧判讀 #中國附醫人工智慧醫學診斷中心 #許凱程 #AI輔助
📌歡迎加入央廣Rti官方TG帳號,每日新聞不漏接📌
https://t.me/RadioTaiwan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61的網紅Eli S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伊萊發問機』是一個與大家溝通各種話題的平台,希望透過本節目去討論社會議題、多元文化、人文藝術、傳播媒體各種層面。 台灣醫學及科技工業發展在世界是數一數二的,但卻無法在醫學工程的舞台大放異彩。這次請到我的學弟承育來跟我一起討論人工智慧與生醫工程的關係,承育因為興趣雙主修了工程相關科系,並且和志...
人工智慧醫學 在 昱創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周刊報導一系列科技部AI投資潛力獎,
其中的第二季第一名是王偉仲教授團隊
的「人工智慧醫學影像分析平台」,
“ 平台中使用的創新演算法是臨床數據蒐集之後,
利用深度學習與機器學習得到的分析結果,
可堪比資深醫師的經驗”
人工智慧可以是醫生的好助手。
#人工智慧 #智慧醫療
物聯網顧問與數位轉型教練Rich的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Ky-Bbf3AdNRufmGuCu24w
珊蒂微AI「白話AIoT數位轉型新書訪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saIw6ZKEY
電子時報「AIoT趨勢下 公有雲的發展機會與挑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T9xnEh4eyY&t=3s
104共享顧問裴有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tuyZNwW150&t=16s
白話AIoT數位轉型博客來購書: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7220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I%E8%BC%94%E5%8A%A9%E9%…
人工智慧醫學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AI浪潮席捲醫療業】透視5大類醫療影像辨識的AI應用場景
常見的醫療影像包括了X光、超音波、CT、MRI,以及近年興起的數位病理。由於拍攝技術不同,決定了影像性質和張數多寡,更影響了AI模型訓練的難易度和應用場景
文/王若樸 | 2019-04-16發表
醫療影像一直是窺視人體內部結構與組成的方法,其種類包括了X光攝影、超音波影像、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核磁共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心血管造影和伽瑪射線等等。
其中,X光攝影、超音波攝影、CT、MRI,以及近來興起的數位病理,都是目前用來打造醫療影像AI常見的類型。這幾種影像因為拍攝技術不同,決定了影像性質和張數多寡,也影響了打造AI模型的難易度和應用場景。
就影像性質來說,臺北榮總放射線部主任郭萬祐表示,X光片、CT、MRI等影像的切片厚度(即每隔多少身體厚度拍攝1張斷層影像的距離)分別是0.16毫米、0.625毫米以及1~2毫米,與數位病理切片的0.11微米相比,解析度相對低,因此從硬體需求角度來看,是醫療影像AI的入門首選。
常見醫療影像AI的類型與應用場景
在這些醫學影像中,「X光和超音波屬於初階檢查,」中國附醫人工智慧醫學診斷中心主任黃宗祺表示,這兩類檢查的拍攝門檻不高,因此累積出大量、各式各樣的影像資料,滿足訓練AI模型的先決條件。
X光攝影是利用X光對不同密度物質的穿透性來成像,密度越高,X光穿透性就越低,在底片上的成像就越白,反之越黑。不過,臺大生醫電資研究所所長張瑞峰指出,「X光攝影將原本立體的多張橫切面影像疊壓為一張平面影像,」因此,一張X光影像中涵蓋了龐雜的訊息,不僅病灶可能會被組織、器官重疊處擋住,小於1公分的腫瘤也難以檢測出,得靠CT進一步檢查才行。
而超音波攝影,則是利用超高頻率的聲波來穿透人體,將不同組織反射回來的聲波轉換為畫面,來呈現體內組織或器官構造。超音波的好處是沒有輻射,但黃宗祺指出,超音波影像雜訊高,難以偵測初期病徵。就乳房腫瘤檢測來說,需要不斷追蹤,才能確定疾病狀況,但也可能因此錯過即早治療的時機。
因此,就X光和超音波來說,AI的應用場景,主要是協助醫生快速從訊息含量大的影像中,找出肉眼難以發現或容易忽略的初期病徵。在2年前,AI權威吳恩達的團隊所設計的CheXNet模型,以121層卷積神經網路(CNN)架構和美國國衛院釋出的胸腔X光資料集訓練而成,就可以做到早期偵測來輔助醫生診斷。
或像中國附醫所開發的乳癌超音波AI輔助分類系統,利用4萬多筆超音波影像和深度學習Xception架構打造而成,能在人眼難以判斷的初期階段,就偵測出腫瘤,「甚至早3、5年就發現了。」黃宗祺強調。
至於CT和MRI,「屬於進階檢查。」黃宗祺表示,兩者專門用來檢查腦、心、肺、腹部臟器等重要器官,門檻較X光和超音波高,成像也較清晰、細緻。但有別於X光片和超音波影像,CT屬於3D影像,透過X光來掃描人體,經電腦重組,以多張橫切面影像來呈現立體的檢查部位,並根據每張橫切面影像的間隔,分為厚切與細切,間隔越小,越能呈現完整的器官。單一次CT掃描可產生數百張影像,也才有機會能夠發現1公分以下的小型腫瘤。
MRI同樣也是一種3D影像,其原理是利用強大的磁場與人體內的氫質子產生共振,再透過電腦處理共振訊號後成像,可以清楚呈現出軟組織和重要器官的結構,像是腦、心、腹部臟器和骨骼關節等部位。MRI掃描一次可產生數百甚至數千張影像,畫質比CT更好。
要進行CT影像和MRI的影像辨識時,雖然醫生容易從清晰的影像中找到病灶,但這兩者每次掃描動輒就產生數百張影像,要從中尋找病灶,不管是標註還是診斷病情,都相當耗時。
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暨北醫附醫影像部主任陳震宇以肺結節CT掃描來說明,一次拍攝會產生500張影像,而醫生至少得花20分鐘,才能找出肺結節的位置。病人數量一多,醫生不僅要花更多時間來檢驗,準確率也會因長時間作業而下降。
不過,也因為人工判別CT和MRI相當費時,正是醫療影像AI擅長的的應用場景。這也是為何北醫附醫正計畫建置一套肺結節AI輔助偵測系統的緣故,就是為了縮短看片時間,讓醫生有更多時間在病人身上。
吳恩達研究團隊利用美國國衛院釋出的胸部X光資料集,打造出CheXNet模型,可辨別肺部14種疾病,並以熱成像圖來顯示病灶位置。
醫療影像AI新挑戰:數位病理切片
數位病理是醫界近幾年的新浪潮,可以將原本只能在顯微鏡下察看的病理切片,改成直接在電腦上進行。它的出現,是醫療影像AI的新方向,卻也是一個高難度的挑戰,因為數位病理的製作複雜,需經過組織處理、染色切片,以顯微鏡觀察、再掃描至電腦儲存,仰賴醫生專業經驗與時間。
不只如此,數位病理的檔案容量還相當大。與CT、MRI不同,數位病理和X光片一樣都是平面影像,但單一張影像的解析度卻比X光片、CT和MRI高上1,000倍,可達1GB至2GB。因此要拿來訓練AI,不只資料儲存是一大挑戰,訓練模型的時間也需要更久。以數位病理起家的臺灣AI醫療影像新創雲象科技就提到,曾有一次要用一個100層的殘差網路ResNet來訓練每張解析度高達1萬×1萬的影像,得靠GPU搭配600GB系統記憶體才能運算。
不過,臺灣在數位病理的AI應用已經起步了,林口長庚醫院就找來雲象科技開發了一套準確率高達97%的鼻咽癌偵測模組。北醫附醫已經開始將上千片肺癌數位病理交由放射科醫生,要展開部分標註的工作。臺北榮總今年也計畫投資數位病理。
然而,不管是哪種影像類型,在打造AI系統時,都會面臨資料收集的挑戰。也因此,科技部2年前特別發起醫療影像計畫,聯合國內3家大型醫學中心,要利用國人的醫療影像資料,來建置一個大型AI醫療影像資料庫,推動醫療影像AI的發展。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自去年起,找來了10名擁有2年經驗以上的主治醫生,著手建置肺結節AI醫療影像資料庫,目前已完成1,500例的影像標註和語意標註,今年還要再新增2,000例。
附圖:【超音波影像AI實例】中國附醫旗下子公司長佳智能,開發一套乳癌超音波AI輔助分類系統,可以辨識乳房腫瘤及其良、惡性程度。目前,腫瘤辨識率達9成以上,而腫瘤良、惡性辨識率則約7成左右。(攝影/李宗翰)
X光影像AI實例
MR影像AI實例
臺北榮總與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以6個月的時間,打造出一套能在30秒內就揪出腦轉移瘤的AI系統DeepMets。今年4月份最新結果顯示,DeepMets準確率已達95%。 (攝影/洪政偉)
CT影像AI實例
數位病理影像AI實例
林口長庚醫院與雲象科技共同打造一套鼻咽癌AI偵測系統,由醫院提供數位病理切片資料,雲象負責進行模型訓練,經過2年優化,目前準確率達97%。 (圖片來源/雲象科技)
資料來源:https://ithome.com.tw/news/129973…
人工智慧醫學 在 Eli Su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伊萊發問機』是一個與大家溝通各種話題的平台,希望透過本節目去討論社會議題、多元文化、人文藝術、傳播媒體各種層面。
台灣醫學及科技工業發展在世界是數一數二的,但卻無法在醫學工程的舞台大放異彩。這次請到我的學弟承育來跟我一起討論人工智慧與生醫工程的關係,承育因為興趣雙主修了工程相關科系,並且和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創了這個『AIM人工智慧醫學組織』,也辦過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活動,雖然成立不久,但是個指日可待的團隊。
這次要探討人工智慧到底是什麼?你以為人工智慧只是機器人嗎?大家有聽過alpha go嗎?什麼是圖靈測試?醫學和工程上能夠有什麼樣的結合?你所不知道的生醫工程的發展?以及思考人工智慧是否會在未來取代人類的所有職業?
參考資料:
PulmoVista® 500 Product Introducti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JhJaO-rhH8
歡迎訂閱: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lisuqqbox/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VX3GlgH7g8LGZtoeo4mXzQ
AIM人工智慧醫學組織:
https://www.facebook.com/AIM-人工智慧醫學組織-456357961228140/?fref=ts
人工智慧醫學 在 AIM 人工智慧醫學組織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AIM 人工智慧醫學組織, 台北市(Taipei, Taiwan). 5124 likes · 29 talking about this. 讓醫學大學生具備面臨未來智慧醫療的發展與衝擊的應變力。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