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整理出國民政府來台後,
聯考/學測/指考的作文題目。
從這些題目似乎可以看得出來那個時代背景,
這幾年的題目相當活潑新穎~
其實考完就忘記自己寫了些什麼······
聯考:
43年 論四校聯招之利弊
44年 一個影響我最深的人
45年 論國文之重要
46年 讀書的甘苦
47年 論大專入學考試科目分組與不分組之利弊
48年 學問為濟世之本
49年 邀請海外學者回國服務書
50年 論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51年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52年 勤能補拙,儉以養廉
53年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試申其義
54年 反攻前夕告大陸同胞書
55年 公共道德的重要
56年 遷善改過說
57年 論恕道與功德
58年 自由與守分
59年 論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
60年 自立自強說
61年 論現代知識青年應如何培養義務感與責任心
62年 曾文正公云:「風俗之厚薄,繫乎一二人心之所嚮。」試申其義
63年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試申其義
64年 言必先信,行必中正說
65年 仁與恕相互為用說
66年 一本書的啟示
67年 人性的光輝
68年 憂勞所以興國,逸豫適足亡身
69年 燈塔與燭火
70年 生活中的苦澀與甜美
71年 從挫折中培養勇氣
72年 看中自己,關心別人
73年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
74年 接受與回饋
75年 安和樂利社會的省思
76年 論同情
77年 豐收之前
78年 論虛心
79年 愛國愛鄉愛人愛己
80年 根
81年 變
82年 橋
學測:
83年 夢&兩代之間(擇一)
84年 網&青春(擇一)
85年 樹
86年 自然與人
87年 追求流行,表現(迷失)自我
88年 假裝
89年 我的嚮往&我最投入的事(擇一)
90年 最遙遠的距離&快與慢(擇一)
91年 老人日記
92年 香米碑
93年 修士生命之旅
94年 失去
95年 雨季的故事
96年 走過
97年 如果當時...
98年 逆境
99年 漂流木的獨白
100年 學校和學生的關係
101年 自勝者強
102年 人間愉快
103年 通關密語
104年 獨享
105年 我看歪腰郵筒
106年 關於經驗的N種思考
107年 記憶測試/季節的感思
108年 含糖飲料/溫暖的心
109年 玩物喪志或玩物養志/靜夜情懷
110年 經驗機器/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
指考:
83年 論污染
84年 榮與辱
85年 自由與自律
86年 家庭教育之我見
87年 慚愧
88年 面對人生的態度
89年 義工
90年 一個關於......的記憶
91年 對鏡
92年 猜
93年 偶像
94年 回家
95年 想飛
96年 探索
97年 專家
98年 惑
99年 應變
100年 寬與深
101年 我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
102年 遠方
103年 圓一個夢
104年 審己以度人
105年 舉重若輕
106年 在人際互動中找到自己
(107學年度起指考刪除作文,
學測作文獨立為一節考試,並分為知性、情意兩大題)
人性的光輝作文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愛中離開的巴士媽媽]
巴士媽媽離開了。讀者們都知道,這幾年我兩次訪問這位「巴士媽媽」,數年前她為智障人士爭取牙科撥款,致電電台,因為兒子牙患影響儀容,而多搭不容易被別人看到臉容的巴士少搭地鐵,得到了這個稱號。
昨晚我出席了她的守靈祈禱會,訝異一位基層婦女的最後聚會,竟吸引近百人出席。巴士媽媽是虔誠天主教徒,她每個星期日定必帶智障兒子阿豪出席彌撒。這天,阿豪也來了,安靜地參與。院舍的工作人員,用圖片解釋了讓他明白,媽媽去了天家。
大家不用擔心阿豪,巴士媽媽雖然離開,但仍然有很多人愛護他。
巴士媽媽在患上肺癌的這段日子,病情有起有跌,公開替同路人爭取藥物治療,不願優先用民間捐款,拖着病軀到立法會陳情,最終獲得藥費,但癌病時好時壞,幸運地獲得愛心醫護幫助,最後有一段狀態好的時光,她約我和她全家一起品茗,更和家人短暫出遊。
她更細心地籌劃最後一段路,把自己心愛的物品送贈出去,把公屋收拾好交還政府,還教導女兒亦即是豪的妹妹如何接手照顧阿豪。
巴士媽媽就是如此一個負責任,為人設想的人。她的女婿在儀式上分享道,外母大人認識他之後,不斷請教他電腦剪片技術,由燒錄光碟,從網上下載音樂,他還好奇一個婦女在搞邊科?
原來巴士媽媽一直惦記其他同路人,希望其他智障子女的家長可以藉着聽粵曲放鬆,所以錄製音樂分享給其他家長,更籌備了一個粵曲小組,經常粉墨登場,定時到老人院表演。
自己已經很多負擔,但她總在想別人。這也解釋到,為何昨晚這位基層婦女的告別儀式上,即使在疫情寒冬裡,澳門的親友不能到來,也把偌大的教堂擠得人頭湧湧。天主教教友,弱能人士和家長們,粵曲小組的朋友們,院舍的工作人員們,都要親身來送別巴士媽媽。
那美好的仗她已經打過了。我沒有看過這麼充滿愛的喪禮。
在最後的日子,巴士媽媽和兩名一手帶大的孫女、女兒、女婿一起生活。女婿透露,孫女和婆婆一起玩樂和鬥氣,「就像平日一樣」。這位婆婆非常搞笑,每日替孫女改一個不同的花名。
紀念冊裡有一幅照片,是阿豪拖着小女孩的背影,原來阿豪從院舍放假外出,外甥女會親切地牽着舅父的手「照顧」他,讓婆婆特別安慰。在滿滿的親情和愛裡,巴士媽媽最後一刻沒有經歷太多痛苦,離開了世界。
在喪禮上,巴士媽媽的女婿公開感謝不同的人,包括我這位記者和張超雄議員,我們實在受寵若驚。蘇小姐更親手送贈了孫女手繪的感謝卡給我們,對着女兒說:「這位就是記者姐姐」。我又感動得熱淚盈眶。
她們這一家,總是如此充滿感恩之情。這本應是她們一家人傷心的時候,她們卻永遠記着要感謝別人,蘇小姐的笑容,永遠溫暖和誠懇,我相信,這就是家教,來自巴士媽媽的承傳。
蘇小姐還替巴士媽媽編製了一本精緻的紀念冊,裡面寫了她和很多親友的懷念說話。
我也獲邀在紀念冊裡寫了悼念文章,特此獲蘇小姐同意轉載。她會想讓我在這裡感謝曾經關心過,祝福過她們一家的讀者。
***
[我和巴士媽媽這一家]
我在大學教新聞已十年,教導年輕人時,忍不住勸說學生若他日做記者,要學習和受訪者保持一定距離:「有熱情是好,想幫人也是好。但做一個好記者,要懂得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始終記者和受訪者關係微妙。」
但我也不忘補充:「或許你會問,記者可不可以和受訪者做朋友?也不是不可以,如果對方像『巴士媽媽』這種人,你用長時間看得清楚了,作為受訪者的她不是想利用記者,反而倒過來說,你做記者在受訪者身上看到公義和人性的善良,當然可以做朋友呀。」
蘇太在我的新聞採訪裡,有「巴士媽媽」的暱稱,這是因為她在2017年3月公開爭取政府向智障人士牙科繼續撥款的時候,曾經致電到電台烽煙節目,談及曾經與未糾正牙患問題的成年智障兒子阿豪出街時,若坐港鐵時,因為座椅是面對面的,其他乘客會因兒子儀容被嚇到雞飛狗走,反而坐巴士因為別人只看到兒子背部,所以沒那麼大壓力。直到兒子醫好牙患戴上假牙,就成個「靚仔哂」。
我慨嘆,在現今香港還有人因為得不到醫療照顧而受着這種歧視。另外,蘇太那種黑色幽默,在苦難由仍會說冷笑話的性格,令我留下深刻印象。
於是我抽空替她和兒子做了半天深度採訪,在明報刊出了全版報導,後來收錄到我的著作《文字欲:回應時代的特寫新聞》一書裡。
我記得採訪那四小時裡,我窮追猛打地提問,讓我挖出了更多故事。例如即使蘇太兒子是政府資助牙科服務的受惠者,即使醫護人員有愛心地做了一套假牙給阿豪,蘇太還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用了一段很長時間去訓練兒子戴假牙才成事,那不只是撥款不只是純粹錢銀的問題。
我看到的不只是一位慈母,還看到蘇太是一位有責任心,有智慧,有遠見的女性,她不但公開大方地告訴大家她的兒子有智障問題,亦沒有婦人之仁地溺愛兒子,而是咬實牙關訓練兒子餘下的能力,希望他能過有尊嚴的人生。
而公開自己的家庭狀況,她也不是想讓別人知道自己有多偉大,而是想社會更公平,想政府繼續支持特殊牙科服務的撥款,讓更多同路人受惠。也是因為有她的付出,後來政府再替這個牙科服務更新了維期三年的撥款,又有多幾千個智障人士受惠。
做記者多年來,我訪問過很多有需要群體,只要稍作交流,我就知道受訪者是不是只想從記者身上得到益處,是不是想利用記者的影響力,是不是只想求私利。蘇太和她的女兒蘇小姐,肯定不是這種人。
智障牙科的採訪過一段落之後,蘇太於2019年4月才聯絡我。短訊第一句就寫道:「我在三月初驗出肺癌」,我了解蘇太性格爽直,沒有多餘的客套,單刀直入,她清楚告訴了我治療過程,因為癌病的基因特變而適合使用一種新藥,而公立醫院的規定卻要求病人需要先服用舊藥証明沒用才可以獲得新藥資助,而這種新藥若由病人自已付費卻是天價。屋漏逢夜雨,蘇太已動用了原來給兒子儲下的基金應急。
我稍作資料搜集,即發現蘇太所言非虛。而我很了解蘇太為人,她是那種不想隨便麻煩別人的人。
在智障牙科服務記者會上,蘇太拿出了小型理髮器和口腔檢查小鏡控訴:「兒子的頭髮我會剪,牙齒我也幫他檢查。我想告訴政府,我們家長不是坐著等你幫,自己做到的一定做,是忍無可忍才向你們『官爺』出聲。」她說完這句話,全場喝彩。
蘇太就是這種人,沒有真正需要,不會找上我來。我立即採訪了她把文章在自己公眾臉書戶口上發佈,她亦公開到立法會申訴,說話鏗鏘有力,即使自己身體虛弱,正被病痛折磨。
讀者得知這位「巴士媽媽」患病的消息,熱情地留言:「請求蘇太接受大家捐款」「可不可以請蘇太先接受眾籌藥費,明白她想其他病友受惠,但請勸一勸她,爭取時間治療,再繼續申訴。」蘇太幫過很多人,這一次,公眾希望她先想一想自己和兒子。
然而蘇太和女兒蘇小姐婉拒了公眾的捐款,她們表示暫時可以應付,希望做的是改變不公義的制度,讓更多人受惠,不希望自己早於其他病友先用藥。
做了記者廿年,我採訪過這麼多人,蘇太和蘇小姐這兩母女,比社會上很多所謂的達官貴人,情操要高尚得多。即使她們一家面對着絕境,也沒有忘記同途人,不想自己先受惠。這種會考慮公義的做人處事方式,說的人多,做到的沒幾多。
所以我更盡力去幫助這一家人,即使我做的僅是做回一個記者做的事,把事實鋪陳,說服公眾,向政府施壓。
事情過後,蘇太和蘇小姐經常把感謝的話掛在嘴邊。但說實在,作為一個記者,我卻感到,我從這個家庭所見證到人性的光輝,感受到來自平凡人的善良,所得到那種真摯的關懷,相比我所付出的,算不得甚麼。
坦白說,我自己的原生家庭,也有一個兄長是長期病患者,但家人的應對態度,相比下沒有蘇太那麼勇敢,那麼坦然,那麼有遠見。而近來我亦因為要處理家事,自己的情緒也掉入了低谷。所謂能醫不自醫,記者幫不了自己的家人,唯有去幫更有勇氣的陌生人。
而令我領悟到的是,蘇太兩母女與我非親非故,對我的關愛,卻是如此的澎湃,潤澤了我的心靈。
在病患和喪親之後,蘇太和蘇小姐依然記念着我。蘇太在她離世前一個月,仍給我發短訊:「很掛念你,(記得)對自己公平一點呀!精神支持你。我們認為你定能跨過困境,天助好心人。有空隙就善用一分鐘來錫下自己!」
即使面對母親離開,蘇小姐仍不忘給我送上安慰:「感激你一直支持守護,好多謝您的大愛,在我們最無助時以您的專業和熱情扶我們一把。雖然一切已過去,但您的恩德我們會永存心中,媽在天上會為您祈禱。」
看到兩人的短訊,我總是熱淚盈眶,幾次忍不住掉下了眼淚。
我只是做了一個記者應做的事,並沒有甚麼特別。反而是蘇家的情操,不想打擾他人的體恤,對別人的感激之情,每一次都深深打動着我。能夠認識你們,是我在專業和人生裡的莫大運氣。
我永遠記得,蘇太那種舉重若輕的黑色幽默,談起艱難和挑戰,她總會說一些冷笑話,緩和一下人生的苦澀,讓氣氛不致太肉麻。這是我喜歡的蘇太,她身上有一種平凡婦女的獨有智慧和堅毅。她常說,自己是一個普通人,自己的經歷也很平凡,不明白為何我會那麼喜歡訪問她。她總是把自己那海量的付出和愛心,說得輕描淡寫。
為了忠於她本人的真性情,我在三年前訪問她的文章這樣作結,我相信,如今她在天堂,也喜歡我再次引述這一段,為她的地上人生作一個小結。
「蘇太叮囑筆者別把她寫得太偉大:『或許別人會說,你生了這個仔很委屈,但我信天主教,信仰令我覺得,我們來這個世界像是一趟旅遊,表面上角色扮演是『我是阿媽你是仔』,其實在神面前我們都是弟兄姐妹.我的態度好像嬉笑怒罵,只因我覺得沒所謂開心或屈辱,面前純粹是一個task,只能一往向前完成佢。』」
***
巴士媽媽的女兒蘇小姐在紀念冊裡寫了一個後記:
回想媽某天跟我說:「有個記者跟了我大半天,還跟我去佐敦接(孫女)放學。」我不以為然,原來那個「不明來歷」的記者,正是日後我家天使Vivian。她寫我媽,比我知的還要多,我沒耐性聽的,她甘之如飴;我沒空做的,她去做了,寫出一篇影響深遠的報導。
這位從空氣中冒出來的神奇人物,與我媽惺惺相惜,對媽的狀況她有切膚之痛。老實說,我覺得她和我媽很相似,認定了是對的事情,就一股腦兒去做,不計較付出,或許這就是緣份。雖然說了很多次,還是要再一次向妳道謝,願天主賞賜你美好的生活!
人性的光輝作文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陣子「Openbook 閱讀誌」與「鏡週刊文化版」都紛紛評選了 2017 年的年度好書,真心認為書籍比電影評選還來的困難太多,所謂的每個人心中所定義的「好書」通常會更加見仁見智,今年電影看了不少書也不能落人後,所以十大書籍也跟風暗自排名了一下。
有些人喜歡看到內容反映時事,有些人則認為真正的文學不應侷限在當下的時空,有些作品被部分人視為賦新辭強說愁,卻在其他族群裡廣受歡迎,更覺得作者本身的成熟度與歷練與作品優劣有直接關聯,難以有個共同的大方向。多數人選書的重疊度也不高,市面上太暢銷的其實反而不受學者青睞,所以在偏重文學與偏重歷史、學術腔與大眾接受度之間很難取捨,但如果想趁機會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這兩大文學媒體細心審閱評選之下的書單絕對值得參考。
▍Openbook 好書獎:https://goo.gl/Ez8LDJ
中文創作
《文藝春秋》
《同志文學史:台灣的發明》
《血淚漁場:跨國直擊台灣遠洋漁業真相》
《我們並不知道:金宇澄散文》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青蚨子》
《浪濤》
《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
《解碼臺灣史 1550-1720》
《億萬年尺度的臺灣:從地質公園追出島嶼身世》
翻譯書
《中斷的天命:伊斯蘭觀點的世界史》
《在一起孤獨》
《自閉群像》
《帝國與料理》
《復仇與求生:一隻老虎的反擊一場人類的生存戰爭》
《德意志:一個國家的記憶》
《在黑暗中閱讀》
《疼痛是一道我穿越了的牆》
《此生如鴿:間諜小說大師勒卡雷的40個人生片羽》
《妳一生的預言》
▍2017 鏡週刊十大好書:https://goo.gl/8PEXNp
華文創作類
《青蚨子》
《王城如海》
《我們並不知道:金宇澄散文》
《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房慧真的人物採訪與記者私語》
《同志文學史:台灣的發明》
《重構二二八:戰後美中體制、中國統治模式與臺灣》
《文藝春秋》,黃崇凱,衛城
《舒蘭河上:台北水路踏查》,謝海盟著,印刻
《我在故宮修文物》,蕭寒主編、綠妖撰稿,新經典
《以我為器》,李欣倫著,木馬
翻譯類
《復仇與求生:一隻老虎的反擊一場人類的生存戰爭》
《與切.格瓦拉的短暫相遇》
《所信即所見:觀看之道,論攝影的神祕現象》
《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
《不要靜靜走入長夜:大藝術家如何面對死亡,在死亡之中度過日常》
《無知者:漫畫家與釀酒師為彼此啟蒙的故事》
《下一個家在何方?驅離,臥底社會學家的居住直擊報告》
《追逐尖叫:橫跨 9 國、1000 個日子的追蹤,找到成癮的根源,以及失控也能重來的人生》
《樂園的復歸?:遠古時代的性如何影響今日的我們》
《聽見墜落之聲》
-
現在則想偷偷分享個人心中今年所閱讀的年度十大,出版、新譯或增訂新版的年份都在 2017,沒有分翻譯類或本土創作,雖然標準全取決於個人主觀喜好,也無法和上面專業人士與學者所審慎評選出來書單相提並論,因此就容我在這裡和大家小小分享吧。
《大地三部曲》賽珍珠,時報出版
《妳一生的預言》姜峯楠,鸚鵡螺文化
《我們一無所有》Anthony Marra,時報出版
《花甲男孩增訂新版》楊富閔,九歌出版
《行過地獄之路》Richard Flanagan,時報出版
《羅馬四季》Anthony Doerr,時報出版
《渺小一生》柳原漢雅,大塊文化
《失對白》劉定騫,城邦印書館
《文藝春秋》黃崇凱,衛城出版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林奕含,游擊文化
個人選書偏好故事性質較重、趨向純文學的小說,和電影一樣獎片、獎作通常都滿對味的,《大地》是我讀過最美的小說之一,賽珍珠因此榮獲普立茲和諾貝爾文學獎實至名歸,譯者為台灣少數能徹底去除翻譯腔,以全然的中文之美傳達出英文本意的彭玲嫻,毫不猶豫榮登今年心中第一名。
《妳一生的預言》是電影《異星入境》的原著小說,優美動人和電影不分軒輊。2014 英國文壇最高榮譽曼布克獎得主《行過地獄之路》、2015 美國國家書評人獎年度最佳小說決選《我們一無所有》、獻給摯愛羅馬的情書《羅馬四季》都是值得一讀的文學與人性光輝,而《失對白》是劉定騫的詩集,他是當今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新詩文壇裡,少數能維持文句質感、徹底激起我共鳴的詩人之一。
▍延伸閱讀:
《呼喚奇蹟的光》,跨越時間與空間而感知的事物:
https://goo.gl/7MtS5v
《我們一無所有》,人世間最溫柔而真摯的救贖:
https://goo.gl/8Ljqdn
《行過地獄之路》,萬物之初的光芒:
https://goo.gl/NSGQGc
《花甲男孩轉大人》與《花甲男孩》:
https://goo.gl/s3AwpW
《異星入境 Arrival》與《妳一生的預言》:
https://goo.gl/r9rK3G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愴然淒美的世界背面:
https://goo.gl/U4Aj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