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得宜,標線型人行道也能發揮效用,保障行人安全。
之前分享南大路的標線型左轉專用道,不少網友留言稱讚新竹市的交通標線設計近幾年開始成為領頭羊。去年東山街的標線型人行道,也是一個頗成功案例,讓在附近就學的學生或接送的家長能夠更安全地走在路上,不用與車爭道。
仔細一看會發現,東山街的標線型人行道有許多巧思的設計,包括路口的槽化線、公車避車彎和內縮的汽、機車停車空間,都讓整體的道路規劃更佳完善。
這次臨時會,我也在議會提案建請市府在武陵路南側(漢聲幼兒園至鐵道路全家)設置人行道,確保行人的安全。在提案的說明中我也表明,「如市府短期無法建置實體人行道,建議先行劃設標線型人行道。」
實體分隔,甚至實體人行道,當然是對行人最有保障,但受限於法規沒有強制要求且中央補助經費有限,非直轄市地方政府往往沒有足夠的預算來執行,所以只能先求有再求好。
#人本交通 #交通工程 #標線型人行道 #步行城市
千呼萬喚始出來‼️南大路偏心式左轉車道亮相囉😍
https://npptw.org/D3yfiI
人本交通 案例 在 林彥甫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彥甫議員 2020 年度工作報告
擔任議員的第 2 年,慢慢找到自己的戰鬥位置,也更清楚自身專業能夠施展的地方。雖然今年有些計畫受到疫情的影響,不過這一年來團隊的努力也算是有所斬獲。
✅ 改善交通安全
今年參與十幾次的路口改善會勘,深深覺得一個好的都市規劃和道路設計非常重要,如果規劃不當或是設計不良,所有的民眾都會不自覺地成為受害者。
有鑑於此,安排了 #火花羅、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來幫團隊上人本交通道路設計講座,增進相關的知識,並了解其他地方的優質案例。
今年兩次定期會,我分別就「#轉彎車道設計不良」及「#無號誌路口標準標線設計改善」質詢交通處,都獲得正面的回應,願意逐步檢討、改善。
南大路甚至出現全台少數的 #標線型偏心式左轉車道,引起廣大的迴響。我也特別建議交通處,未來配合路平,有類似問題的路口都應該重新設計標誌標線,提升道路順暢和行車安全。
✅ 推動人本環境
以人為本的交通規劃和都市設計,一直是我努力的目標。從小的斑馬線劃設、人行道設計、騎樓空間整平,到大的交通建設上,包括 #大新竹輕軌 和 #新竹大車站計畫,都盡可能將人本思維反映給市府。
「#公車服務品質提升」和「#步行導覽指標優化」也是我質詢的重點,市府也回應說會針對我建議的部分進行改善。
良好的無障礙步行空間,不只是讓市民朋友的生活更加安全和便利,也會讓外縣市來觀光的遊客覺得整座城市是對行人友善的,願意再來訪。
✅ 監督市政預算
在推動優質政策的同時,我也沒有鬆懈監督市政的力道,尤其是在五星市長的光環下,要公開針砭施政變得相當困難,但我認為確實需要有監督的力量來提醒,甚至制衡行政單位。
不論是在市府的重大公共工程(像是 #東門城廣場、#國際展演中心等)或重要政策上(例如 #2021台灣燈會),我都如實地反映民眾的意見和需求。
審議明年度預算時,我也嚴格 #把關市府的財政紀律,確保人民辛苦的納稅錢有花在刀口上,對於過度的一次性活動和行銷宣傳經費,訴求應該要進行刪減。
✅ 倡議土地及居住正義
從我擔任議員前就一路陪伴的 #公道三土地徵收案,一直到今年也終於塵埃落定,居民搬遷到新的房子,道路工程也發包開工。不過對於土地徵收的制度相關改革,我仍積極參與和倡議。
居住正義像是 #預售屋實價登錄、杜絕紅單炒作等,也是和中央通力合作,提供地方的案例,加強督促的力道,希望讓房價回歸到真正的市場機制。
至於新竹市依然掛零的 #社會住宅,這一年來我也不斷督促市府應有積極作為,應以完整、專業、負責任的施政態度來推動社宅的進展。
同時也分享我至荷蘭考察社宅的經驗給市府相關單位,希望將來在新竹市推動的社宅,不只是建築物,而是提供多元服務、享有優質居住品質,甚至能 #帶動社區營造發展的活力社區。
✅ 關懷身障福利
談政策、講監督,看起來都很硬、又臭又長,但別忘了,我也是有溫暖的一面!這一年來持續關懷、協助新竹市的身障社福團體。
3 月號召志工製作布口罩贈送給 #新竹市腎友協會 ,助腎友抗疫情;暑假幫忙社團法人新竹市智障福利協進會的暑期營隊募集到 25 天的點心,很感謝 20 多間愛心店家的贊助(https://reurl.cc/4m2lnv),用點心加持讓愛心加倍。後來也幫 #新竹市腦性麻痺協會 借到西門國小的場地當 #新竹小光芒LIb身障兒童棒球隊 的練習場。
因緣際會下接觸到了身障手搖車,為了在新竹市能夠讓身障者有更多發揮的空間,不但親自報訪台北的專業團隊 #生命勵樂活輔健會,也協助在地團體跟社會處協調,希望能促成手搖車的團體借用辦法。
✅ 媒合社區資源
今年也很幸運能透過媒合 #台灣新希望協會 的資源,將藝術課程導入 #新民社區,讓長輩們可以體驗動手創作的樂趣。
同時因應明年燈會,也把藝術指導老師引進 #海濱社區,準備結合社區工班的力量,一起製作高達兩公尺的螃蟹花燈,相當令人期待。
☀️ 迎向 2021 牛轉乾坤 🐮
今年是不太平靜的一年,能夠順利地走完,真的要感謝許多人的陪伴與協助。我相信明年 2021 我們一定可以完成更多目標,希望大家繼續給予彥甫團隊肯定與支持。
最後,預祝各位新年快樂,牛年扭轉乾坤,將所有不順轉化為前進的動力,一起加油💪
PS 點擊圖片有各個項目的精選貼文喔!
人本交通 案例 在 林彥甫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晚不談租金,來聊聊荷蘭的都市再生與社會住宅。
最近一周,因為台北市明倫社宅的 4 萬租金,加上柯市長說「不希望社會住宅都住窮人」,再次讓社宅議題浮上檯面。不過今天我沒有要談社宅租金訂價的問題,而是希望透過分享幾個荷蘭的都市再生案例(有成功也有失敗的),讓大家思考社會住宅的其他面向。
本文中的照片和文字都是我在 2019 年夏天去荷蘭參訪考察所見所聞的紀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下載我的出國考察報告全文(連結在文末,不過總共有 1 萬多字),特別感謝OURs 都市改革組織、欣建築聯合策劃,孫啟榕建築師和在地嚮導于欣可的詳細解說,以及領隊 Wendy 和同團的所有團員。
在11 天荷蘭的研修之旅中,我們針對社會住宅、都市更新和建築空間,總共實地參訪了多達 20 幾個地方,也拜訪阿姆斯特丹住宅協會、阿姆斯特丹都市規劃局和MVRDV建築事務所,從 1910 年代荷蘭第一棟社宅,一路談到 21 世紀初荷蘭住宅法修訂與社宅的市場改革,回想起來真的是非常精實的出國考察。
荷蘭在 1901 年就通過《住宅法》,明訂保障國民的「居住權」,確立社會住宅為重要政策,並賦予中央與地方相關法源和制度工具。目前荷蘭的社宅存量超過 240 萬戶,佔住宅總存量的 31.5% 左右,相對於台灣只有約 0.2 %,比例相當懸殊。
這邊精選 7 個實地考察的社會住宅和都市更新案例跟大家分享。其他關於台灣和荷蘭的住宅分析、阿姆斯特丹與台北市的社宅比較,以及荷蘭社宅的發展歷程,在報告中也都有說明,歡迎下載詳閱。
我在報告最後,針對台灣的社會住宅和都市更新提出下列四點建議,如果各位看完也認同的話,希望能夠協助分享給對社宅有興趣的朋友,讓更多人看見都市再生和社宅政策的多元面向。
(一) 整體區域開發的重要性
不同於台灣的社會住宅往往是獨棟的建築物,相關的規劃僅限於建築物本身的外觀設計、房型規劃、公共設施等,在荷蘭社宅則是整個區域都市更新的一部份,因此較能夠整體考量交通動線、區域混居、周遭環境和景觀,甚至融合當地的歷史和文化。
以東碼頭都市更新區為例,在規劃的同時就考量到與市中心的公共運輸串接(輕軌、公車、自行車道等),區域內的建築物也保留碼頭文化的倉庫意象和舊城街屋的立面設計,更重要的是,實際上根本分不出哪些建築物是社會住宅,因為外觀上沒有明顯差別,且沒有特別分區,連公共設施也都是所有居民一起共用的。
(二) 人本交通設計應從生活為出發點,而非硬體建設
在台灣很常出現狀況是在市中心蓋了自行車道但是沒人使用,然後就有許多人會認為是國情不同造成的必然結果,但其實荷蘭在 1960~70 年代也是大量的蓋公路、市中心塞車的情況更是不亞於現在的台灣,但是當一條條大馬路貫穿市中心、破壞城市的紋理,中產階級也紛紛遠離市中心,造成老城區的落後和治安問題,民間開始反思並形成一股力量要求政府改變。
以新市場都更區為例,原先阿姆斯特丹政府規劃在此區域建設高速公路和地鐵,直接貫穿城區並大量徵收房地,好讓住在外圍的中產階級能夠更快速又便利地到達市中心。
在當地居民的強烈反抗下,政府取消高速公路通過老城區、更改地鐵的路線,並讓原來的居民能夠繼續留在既有社區,並且擴大人行空間、縮小道路,盡可能維持街區的紋理風貌。
從這場運動之後,「把最好的空間留給行人和自行車,讓居民可以享受生活」的概念,逐漸成為往後荷蘭推動都市更新的原則之一,甚至出現像是⾃來⽔廠都市更新區的永續社區,不只保留大量綠地和開放空間、做雨水回收,更限制所有機動車輛不得進入,只能夠停在外圍的停車場再步行回家。
(三) 社會住宅不應只是單純的住宅,而是提供多元功能及服務的社區
在台灣提到社宅,通常比較多會被談論的還是住宅本身,像是房型、坪數、租金、戶數、物業管理等等,交通便利性或是附近綠地面積也有但相對上比較少,其他的服務,像是醫療、社福、托育、長照等服務則又更少被看見。
荷蘭在早年因為房屋短缺,所以也是以蓋更多戶數的社宅為主要目標,能夠讓愈多人有地方住就好,因此出現像是拜爾美米爾社區一樣大規模的高樓層、高密度住宅區,也提供大量社宅。但事後證明,這樣的作法是相當失敗的,變成接收大量貧窮移民的地方,導致社區破敗、治安問題嚴重,空屋率一度高達 25%,計畫也被迫中斷。
後來政府提出更新計畫,約有一半的高層建築被拆除,換成中樓層與低樓層建物,增加住宅的多樣性。原先居住與工作、生活被區隔的空間規劃被重新改成混合居住、購物、停車和交通運輸的空間;一、二樓過去充滿小型的公共空間和機房,也被打掉換成大面玻璃的穿堂和店舖;建築物挑高增加穿透性,並且重新打開街道,讓街道成為公共空間,減少治安死角。
更新後,社區不但有大面積綠地,同時也出現公共托育、長照中心及醫療服務站等服務,上述種種的改變不只提升居住安全,也改善了居民社會經濟的問題。
(四) 過程中會出錯是正常的,但要記取教訓不斷地嘗試和修正
「try and error」(試誤法)是在科學實驗很常使用的研究方法,回顧荷蘭的都市更新和社會住宅發展史,也不難發現當中有許多失敗的例子,像是拜爾美米爾社區和早期開發的新⻄區都更區,都因為建設大量的密集住宅,加上又卻乏優質的公共建設,導致住戶大多收入偏低,衍生出許多社會經濟問題。
台灣在跟已開發國家,甚至鄰近的香港、南韓相比,社會住宅的起步算是比較晚了,有很多機會能夠借鏡其他地方成功及失敗的案例,作為台灣整體社宅規劃以及地方在推動社宅時的參考。當然難免還是會因為政治和社會的環境不同,所以實際上遇到的問題也不盡相同,但重要的是要從每次錯誤的經驗中記取教訓,不斷地朝更好的社會住宅及城市發展邁進。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108年赴荷蘭考察報告(CC BY-SA 4.0)
全文下載:https://reurl.cc/R13ZgZ
人本交通 案例 在 幸福人本交通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幸福 人本交通. ... 2021-10 「忠孝東路等東西軸線路段及周邊人行環境改善工程」 人本交通 形象影片-3分鐘版.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 ... <看更多>
人本交通 案例 在 何謂人本交通? |... -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111級畢業展 的推薦與評價
案例 介紹:何謂人本交通? | 怎樣的城市才能讓經濟繁榮成長? 怎樣的城市才能讓市民安全健康? 怎樣的城市才能讓後代永續發展? 這三個問題有一個共同答案:『適宜步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