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一位堅決抵抗國家暴力的勇者」
台大的陳文成紀念廣場,歷經學生、校友與 陳文成紀念基金會 10 年來不懈爭取,在今年二月落成;矮牆上頭的題詞,「紀念一位堅決抵抗國家暴力的勇者」,也終於在前天落款完成。
其實,二月時牆上的題詞「堅決抵抗國家暴力的勇者」,只被用保麗龍暫時替代,甚至放 5 天就被拆掉了;好在,今年 6 月的台大校務會議,以 74:64 票數通過題詞,不過,說明牌的文字仍被擋下。
陳文成先生於 1970 年代赴美攻讀碩博士學位,並於完成學業後於美國大學執教,在學術上的貢獻也受到國際學術界重視。
旅美期間,陳文成先生仍心繫台灣,積極研讀政治理論、參與同鄉會及人權會,更在當時捐款支持《美麗島雜誌》的發行,是台灣民主化運動的推手之一。
然而,陳文成對台灣的愛,卻使他成為當時執政黨的眼中釘,種下悲劇的禍根。
1981 年,陳文成帶著妻兒返台探親,卻於同年 7 月 2 日被政府的情治機關「警備總部」從家中帶走,直至深夜仍未返家。隔日,被發現陳屍於台大研究生圖書館旁。
官方對外宣布他是「畏罪自殺」、「高處墜落」,然而,種種跡證顯示陳文成的死因並不單純。當年也有法醫從美國來台驗屍,返美後在記者會上斬釘截鐵地說:「不可能是自殺。」
驟失至親的痛苦,從此在家屬心中留下難以抹去的悲痛。
真相未明的慘案,至今仍是台灣社會須共同承擔的歷史。
更諷刺的是,去年促轉會公布的調查報告中顯示,1982 年國安局長汪敬煦上呈蔣經國的簽呈中,就曾提過依據專家研究的結果,應排除自殺的可能性。可見,政府早就掌握資訊,卻在六次調查中都公然撒謊,重複宣稱陳文成是「意外墜樓」。
因為有 40 年來無數人對這個事件的關注,才讓真相得以陸續揭開,擺脫舊政治的籠罩。
陳文成紀念廣場矮牆上的文字,終於在紛擾中設置完成,我也要呼籲母校台大,應該儘速設置說明牌,才能讓更多人知道,為何這個紀念廣場應該存在,真正落實轉型正義。
國家暴力不該被人為抹去,傳承台灣的歷史記憶,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國家人權委員會14日公布首份調查報告,以前台北市議員林水泉案來凸顯,在威權統治時期,政府為了規避司法程序,以流氓管訓等行政處分,限制當時異議者的人身自由,與現行轉型正義法制不合,致使受難者無法獲得補償,人權委員會也將請促轉會研議修法。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
人權與轉型正義處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人權影展 #活動快訊🎥
「現實生活中許多侵害人權的現象是隱而不見的,如何讓在主流論述支配下被邊緣化、被排斥,以及壓制的聲音真正地被聽到,是關注人權議題的重要途徑。」
國家人權博物館每年度舉辦「臺灣國際人權影展 」,精選國內外與人權議題相關的精彩影片,進行人權教育推廣。國際人權影展今(2021)年邁入第五年。每一年度選片期間,策展團隊深入討論影片之間的相互關聯、如何建立影展欲傳遞的人權觀點,都相當精彩且可貴。更重要的是,人權影展透過多元的選片視角,開發每一部電影討論人權相關議題的潛力。
⧔2021臺灣國際人權影展⧕
線上影展|10.22~10.31
聚落放映|10.15~11.30
—————
🎥人權影展活動訊息🎥
兩場主題式講座、邀請三位領域專家,透過專題性的深入對談,以及親身走訪臺灣人權博物館現場,帶領觀眾進行人權教育的臨場洗禮;透過最根基的啟發與思辨,讓人權教育不再只是被遺忘的一堂課。
面對環境的永續與發展效益、人類歷史的記憶傳承,我們可以留給下一代什麼?
🎞教育推廣講座(一)何處是我家:土地正義不妥協🎞
時間|10月2日(六)14:00~15:30
講者|馬躍・比吼(Mayaw Biho)
主持|宋育成(府中15研究助理)
地點|光點台北,多功能藝文廳
報名|https://bit.ly/397rb5X
🎞教育推廣講座(二)人權解封:轉型正義不下課🎞
流程|10月9日(六)
13:30 ~ 15:00對談講座
15:20 ~ 16:20博物館導覽
與談|陳瑤華(東吳大學人權碩士學位學程教授)
關子尹(國立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客座教授)
地點|國家人權博物館,人權學習中心
報名|https://bit.ly/3CdVK6x
🎞2021臺灣國際人權影展線上選片指南🎞
時間|10月13日(三)20:00~21:30
講者|王君琦 ‧ 郭敏容(臺灣國際人權影展選片委員)
主持|蘇蔚婧(2021臺灣國際人權影展統籌)
報名|https://bit.ly/3lYzBmc
直播平台|臺灣國際人權影展 臉書專頁
國家人權博物館 YouTube 頻道
—————
|#臺灣國際人權影展|#環境|#民主|#人權|#轉型正義 |
國家人權博物館 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
臺灣國際人權影展
—————
㊯贊助Openbook,參與從台灣土地長出的原創文化
●了解更多:https://lihi1.com/QrPU4
●訂閱電子報: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人權與轉型正義處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先射箭再畫靶?「未審先拆」荒腔走板的國門廣場基座文資程序】
為了原定2021年10月、俗稱 #林右昌市長畢業展 的基隆市城市博覽會(已延期至2022年4月),基隆市市中心各處都在進行工程,也包含基隆火車站前作為本次展覽門面的「國門廣場」空間改造。
而就在火車站圓環內、不久前仍矗立著蔣介石銅像的基座(下稱 #國門廣場基座),由在地地團體比對1917年日治時期的火車站前樺山資紀銅像照片,指出該基座有超過百年的歷史,並有文史老師提到,基座乘載過日本統治、台共標誌以及威權的象徵,見證過殖民統治、共產主義以及獨裁政權之歷史。
站在鐵路起點、見證國際港口狂飆年代且超過百年的基座,強碰上掛著「讓城市煥然一新」、趕著要於2021年底前完工的工程,該怎麼辦呢?首先,超過五十年的建物,按照文化資產保護法第15條,文化主管單位需先評估文化資產價值再行處置。此外, 一般較無爭議的做法是按照文資法召開文資審議會、確認文資的價值和身分,以決定最好的共存方式。
然而, #基隆有基隆的玩法 。基隆市文化局除了沒有基座歷史與文資價值的敏感度、在文史團體提醒後才進行「初步」的評估,更在文資調查未深入且 #沒有文資審議會議、 完全沒有確定基座的文資身分的狀況下,因為 #神秘的力量(?)超譯文資委員的現勘意見,做出了「未審先拆」的決定,逕行將基座拆解移至沙灣異地保存。
翻閱今年兩次與基座文資價值評估現勘會議記錄,第一次(2021年1月25日,見留言1),出席文資委員皆認為國門廣場銅像基座具有文化資產價值或潛力並應進行評估。第二次(2021年3月5日,見留言2),出席文資委員皆認為基座具歷史意義與價值,更有兩位委員建議登錄歷史建築,並有委員建議應持續挖掘調查,然而,最後卻做出與委員發言毫無根據可循的結論──將基座列冊追蹤並拆除至異地。
更甚至,在突兀的「異地保存」結論、也就是基座被拆幾個月後,於2021年9月15日事後辦理的文資審查的國門廣場基座「報告案」中,文資委員更直接詢問文化局「基座的文資身分難道不用決定嗎?為什麼現在是報告案?」以及「基座異地保存的結論是怎麼做成的?」
基於簡略的調查就決定了百年基座去留的荒謬過程,完全不見基隆市文化局的專業性與公正性,而橫空出世的「未審先拆」結論除了逼迫文資委員背書,更將其拖下水一起背上程序黑鍋。文化局無法說明文資身分而草草結束的「國門廣場基座」報告案,更讓人質疑是為了林右昌市長的畢業展,要加速城市博覽會門面工程,以工程至上的理由,跳過正常程序,讓基座失去和國門廣場工程共存的可能性,更扼殺了國門廣場呈現基隆轉型正義與人權反思的機會。
基隆市長林右昌強調「基隆市城市博覽會要呈現過去四百年的基隆,並指向未來四十年的基隆」,然而,作為城市博覽會門面的國門廣場工程,就發生尚未確定文資價值之文化資產提報標的「未審先拆」、漠視基礎程序情事。如果這一切是為了加速工程的進行(但城市博覽會已經延期到2022年...),我們是否在這樣的「毫無目標」的加速中,失去好好審視與論述歷史價值的過程、也失去過去與工程設計共榮的可能,也讓這座城市失去一段見證殖民、威權時代且引人反思的重要記憶?
人權與轉型正義處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國家人權委員會14日公布首份調查報告,以前台北市議員林水泉案來凸顯,在威權統治時期,政府為了規避司法程序,以流氓管訓等行政處分,限制當時異議者的人身自由,與現行轉型正義法制不合,致使受難者無法獲得補償,人權委員會也將請促轉會研議修法。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5159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人權與轉型正義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光的闇影」介紹
訪問作者:施又熙
內容簡介:
如果在多年後,我們終將能夠凝視時代的闇影,向著光飛去,那麼所有的悲苦與脆弱,是否都可以在書寫之中得到救贖?
身為白色恐怖受難者二代女性的施又熙,繼2017年《向著光飛去》首部曲,以動人的愛情故事勾勒出時代悲劇的扭曲後,再度以《光的闇影》直視白恐加害者後代的內心,以其溫柔之筆剖析人性的脆弱,展開一場受難者後代與加害者後代的深刻對話。
一如《向著光飛去》是臺灣首部由受害者二代女性來書寫的長篇小說,《光的闇影》也開創了以白恐加害者後代為書寫對象的先例。小說中,作者不斷反覆的強調,唯有勇敢的看進陰影,才能溫柔的承接悲劇,並且原諒脆弱。也因為相信終有光明,苦難的路必有到達盡頭的一天。
-------------
當有人沾沾自喜的以監控同學為業獲取大量獎金時,楊怡,一位白色恐怖時期退休特務的孫子,卻懷抱著贖罪的心態面對台灣社會,面對著最愛的爺爺,他過往不可說的秘密是楊怡一生難以擺脫的原罪。
身為劇場舞台設計師,張玟文卻總是畫著殘缺的人體。她的父親曾經是戒嚴時期警總的軍醫,當父親含恨而終,沒有人知道他在那個鬼神不近的地獄做些什麼,這個遺憾卻逼得張玟文走上絕路,幸得戲劇治療師周慕夏相救。
因為一次的催眠治療,李少琪想起自己的軍人父親對自己的耳提面命,不要跟別人說話、放學就要趕快回家,外面的人都不能相信….但他的父親是1947年三月在基隆港屠殺台灣人的人嗎?找不到答案的問題,在年過六旬的李少琪身上留下烙印。
童年在黨國手段下被刺殺重傷倖存的柳絮,與意外得知自己也是白色恐怖受害者的周慕夏,將要如何面對加害者後代?一心想要贖罪的楊怡,如何面對真相的打擊?當他以為再也難以直視自我的時候,周慕夏告訴他,這條苦難的路一定會有盡頭的……。
但是盡頭在哪裡?面對時代的悲劇,又要如何償還?
作者施又熙繼2017年《向著光飛去》首部曲,以動人的愛情故事勾勒出時代悲劇的扭曲後,再度以《光的闇影》直視白恐加害者後代的內心,藉由其溫柔之筆剖析人性的脆弱,展開一場受難者後代與加害者後代的深刻對話。
作者簡介:施又熙
臺北大學社會所碩士班,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學士。原名施珮君,2012年改名。1969年生於高雄市白色恐怖家庭,一生與知名父母有著難以擺脫的糾結,矛盾的情緒每每在作品中不斷呈現,專擅刻畫人性,無盡黑暗處仍可得見溫暖陽光。
2013年首度嘗試舞台劇劇本,啼音初試即獲獎,作品並於2014年台北嘉義兩地公演。
目前除專職寫作,亦擔任國家人權博物館人權素養講師,同時教授書寫療癒課程、精神障礙者家屬教育團體,並以文學、人權與轉型正義及心理衛生等相關議題受邀於各地演講。
著有長篇小說《寒淵》、《向著光飛去》、《五芒星的誘惑》、《月蝕》;散文集《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勇敢》、《風與南十字星的對話》;傳記文學《台灣查某人的純情曲—陳麗珠回憶錄》;劇本《多桑的百合花》。
作者粉絲頁: 施又熙。書寫療癒
出版社粉絲頁: 斑馬線文庫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人權與轉型正義處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霍查獨裁統治下的阿爾巴尼亞,滿佈秘密警察、匿名告密者,估計全國 4 分 1 人曾受政治迫害。
極權倒台至今近 30 年。近年,當地政府終於立法,開放 1944 年至 1991 年前國安局(Sigurimi)緊緊把關的檔案,讓共產時期的受害者及家屬查閱;又與國際人權機構合作,用科技辨認死者身份。然而,直視真相需要莫大勇氣。有失去自由十多年的政治犯,發現告密的是至親好友;有人多年來搜遍山野尋找被秘密處決的家人遺體,最後翻查文件,才得悉當年定罪何其荒謬。
「有些人一直否定過去,社會亦持續分裂。但即使過程漫長而痛苦,我們亦需要知道真相。」前國家安全文件信息管理局(AIDSSH)負責人 Gentjana Sula 指,機構會積極與年輕一代合作,推行公民歷史教育。不過,法例並無規定政府必須要向大眾公開資料,更未真正責究曾參與迫害的官員或合作者,要令社會復和,現時的措施,恐怕只為起步。
延伸專題:
【史上最著名的國家安全委員會:KGB】
https://bit.ly/3esi546
【佛朗哥的獨裁狂想:肅清教師】
https://bit.ly/3nws6mx
【極權鷹犬的歷史負債:史太林近身護衛回憶錄】
https://bit.ly/2Zjs4E8
【布科夫斯基的故事:19 歲那年,他站出來對抗蘇聯】
https://bit.ly/2XexTS5
【專制政權下,法庭的 3 種作用】
https://bit.ly/3dSM3Oc
【東德國安部門史塔西 —— 監控如何「分解」反對力量】
https://bit.ly/2AXvDX4
【暴政受害者:最大傷痛是難再信任他人】
http://bit.ly/2KonH35
【東德時期,言論自由的代價】
https://bit.ly/3eo25QX
【30 年來,被失蹤的克什米爾人】
http://bit.ly/2knGi5G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CUPodcast ? https://bit.ly/35HZaBp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https://bit.ly/2W1kP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