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筆記
香港金融中心褪色 台灣能爭輝?
鄒秀明 (路透資料照)
香港歷經反送中紛擾,近來制訂港版國安法持續發酵,美國總統川普更補刀取消香港特殊待遇地位;外界認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動搖,台灣就能取而代之。然從作為金融中心的主客觀條件看,台灣很難看到香港的「車尾燈」,目前無法、也沒能力取代。
今年三月被廣泛用於全球金融中心排名的「GFCI」指數發佈,香港從第三跌落至第六,不少人以為香港退下,台灣就能取代;殊不知,同樣的排名中,台灣連年下降,今年退步更多,台北排全球七十五名,一口氣退步四十一名。
從排名分析,香港金融中心光環稍有褪色,但台灣金融業要努力空間更多。隨著香港局勢動盪、美中貿戰加溫,「台灣能取代香港嗎?」不斷被提起,在業內成為尷尬笑談。
對於台灣全球金融排名地位退步,金管會前主委顧立雄曾回應,主因是中國大陸與編制GFCI的英國智庫機構關係密切,但也坦言要成金融中心本質上有些關卡。中央銀行日前更分析,香港具有廣大經濟腹地、採英美法系、匯率穩定、使用英文廿四小時交易等四大關鍵,暗示台灣很難成金融中心。
香港目前是全球主要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也是資金進出大陸、串接全球的窗口,儘管歷經亂流,但大陸身為全球主要經濟體,明眼人都知只要大陸政策支持,香港依舊能發揮金融中心角色;過去台灣曾想複製、吸取香港成功經驗,也曾被看好,但如今光是兩岸關係不佳,就足讓資金打退堂鼓。
回顧台灣金融業發展,主要伴隨實業壯大,若想打造成為金融中心,也必須忍受代價,光是匯率波動,影響物價,恐怕民眾受不了;台灣經濟又以出口為導向,製造業擔心失去競爭力,恐怕也會大舉反彈。
然而,台灣藏富於民,民間資金實力驚人,許多國外金融商品在台找「第二春」,在國外市場被贖回規模,往往光靠台灣市場就能補足,但也常有人抱怨,為何台灣投資人總是接到最後一棒?在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褪色過程中,與其討論如何取代香港,不如想辦法提升台灣理財市場,培育金融人才自行研發、設計金融產品,從不再當國外金融業的「盤商」做起。
另一方面,台灣銀行業國際化不足,過去未伴隨台商在世界遍地開花;反觀國外金融業者,在全球服務台商,有些深耕台灣市場風生水起;既然政策鼓勵新南向,台灣金融業除做台商生意,或許找試點深耕當地,努力行銷,等轉骨做出成績,再來談要不要做香港,或許比較實際。
人民幣離岸中心排名 在 范疇文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請關注范疇新書 《2020-2022 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
香港原子彈與2020大選
台灣媒體當下鋪天蓋地的都是選情,柯文哲組黨的意義啦,郭台銘會不會出馬、和誰配啦,韓國瑜行情的漲跌啦,藍綠勢頭啦、小藍小綠倒向誰啦。。。我個人的判斷是,到了年底,可能還不需要等到12月,一切的選舉行情分析都會斷崖式的轉向以下兩組命題。第一組:1)參選人對香港政情的態度;2)基於香港的事實,參選人對中共的看法和立場。第二組:3)參選人針對香港引爆的經濟、金融炸彈所提出的台灣對策;4)參選人對香港危機所帶出的經濟、金融、政治機會的掌握度。
以上所說換成白話文:當下台灣一切的藍綠白分析,對參選人顏色的臆測、人格的質疑,再過三個月回過頭看,都只是茶壺裡的風波;真正左右2020選情的原子彈是香港,其核爆熱力及風速不但會枯化香港、致使中國經濟進入死角,亦將迫使台灣人無法不面對自身的真實處境,而2020的任何參選人若不對此局做出明確回應、提出明確立場、端出切實政策,就無法留在賽局內。
即使是原子彈,觸爆點若達不到臨界值,也不會開始連鎖反應。從6月9日百萬人上街「反送中」遊行開始,港府及其幕後操偶人中南海,其實有幾次機會降溫,但都沒有這樣做,反而是加溫。到了8月5日幾乎全行業的「三罷工」、同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正式破7,這兩個現象加在一起,顯示臨界閥值已到,連鎖反應開始,沒有回頭路了。
中南海及其實質直接指揮的港府,一共只花了不到60天,就使熱度達到閥值,為什麼?是誤判-不知道香港具有原子彈的後坐力?還是有意為之 – 中共內部派系鬥爭已經激化到你死我活,不惜以玉石俱焚、同歸於盡的手段逼迫對方就範?
先來看看連鎖反應的景象。中國的財政壓力、負債壓力、外儲壓力,眾所周知,不必再贅述。內循環壓力,全靠外部循環的一連串「葉克膜」維生,而香港是「葉克膜中的葉克膜」。金流方面,進入中國的的國際投資70%通過香港,香港是亞洲第二大和全球第四大外匯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佔全球人民幣支付交易約79%。港股市場在亞洲排名第三,全球排名第五,港交所上市公司總市值達3.82兆美元。金融活動香港全球第三,僅次於紐約及倫敦。
物流方面,香港對中國進出口額達6000億美元(約佔香港總進出口一半);香港機場的國際航空貨運總量在全球前三,海運貨櫃港吞吐量全球第七。
人流,不用說了,國際人士在港150萬人。一位港府官員在被私下問到是否會戒嚴時,開玩笑的訴苦說:“那麼多印度人我們要如何處理”?
葉克膜中的葉克膜
這個「葉克膜中的葉克膜」一旦停擺,我們可以斷定,中國經濟就將停擺。畢竟,鋼筋水泥的房地產、硬體設備工廠、高鐵,都不能沾醬油當飯吃。所有押注中國、香港的國家和外企,視其投入程度和黏著度,都會被捲入連鎖反應。
世界上沒有人希望看到香港出現原子彈式的爆炸,包括當前對中共強力施壓的美國在內。不錯,美國對中共的確想打香港牌,例如取消香港的特殊貿易地位、迫使港幣與美元脫鉤,意在堵住中共的養份源頭,但原子彈式的爆炸?別逗了,那只有動武才辦得到。
但原子連鎖反應確確實實發生了,而且那麼快!主要原因來自兩方面:香港社會內部,還有中南海。先論香港本身。中共接收香港後的22年竭澤而漁政策,使得歷來習慣做「基地人民」的港民,興起了「不再做別人寵物或家畜」的主體意識,而毫無現代文明感、只有主人意識、江山意識的中共家族,赤裸裸的把香港的家底當成私家的剝削基地和洗錢基地。啟動原子彈的壓力不是一天造成的!
再論中南海的自私、無知和愚蠢。然首先得公平地說,習近平執政才8年,而中共接收香港已經22年。1997年時,習不過才是福建省委副書記,接收香港完全不干他的事,待2012年他出任領導人時,上述香港的格局早已成形。
弱主習近平
習近平其實是「弱主」,一直到今天都是。他8年來靠三大手段在黨內家族圈內「維權」,依照其成效排序是- 抓意識形態(民族主義)、通過「反腐」奪權、抓軍權。軍權至今不穩,反腐奪權也僅得皮毛,金融、財政、新經濟(如通訊、互聯網)還牢牢扣在其對手家族手中,因此狂搞意識形態、煽動民族主義成為他的政治堡壘。
今日中國的亂象,究其根本,就是上述中共家族奪權奪利的結果,而今日香港的境況,其實就是中共亂象投射出的皮影戲。台灣觀眾,多數只看到布幕上的皮影,而看不到幕後的操偶戲碼。所謂的「逃犯送中條例」,對付香港異議人士的作用只是附帶的,主要目的還是用來收拾藏匿在香港的財富以及嚇唬香港本地富商。想想看,抓回一個「明天系」的肖建華,就收拾了近兆美元的隱匿財富,香港有待收拾的「兆元戶」恐怕不下數十個。
中共的家族政治水深三萬米,凡是出現大事,想把事情鬧大的不見得是起事的那一方,同樣的,起事的那一方不見得想把事鬧大。中國有一句俗話,叫做「事趕事」,指的是最終的結局往往不是初始的設計,而是博弈過程中諸多變數交織的結果。香港60天,可說就是一場「事趕事」的大戲,而今原子連鎖反應的臨界點已過。若說這是中共權鬥結構的必然結果,也不為過。穿插一句,其實當下的美中貿易戰僵局,其兩年來的演化過程,與今日香港僵局的因果結構也是類似的。
香港走到這地步,有沒有美國因素?當然有。美國為了圍堵中共的國際擴張、為了鬆動中共國內的一黨專政,一旦取消香港的特殊經貿地位,香港就徹底的變成「一國一制」的境內城市了。那時「送中條例」對一般港民的可怕程度,就堪比台灣當年白色恐怖時期的「戡亂時期條款」了。香港人民的焦慮、壓力爆發,一點也不奇怪。
重擊台灣及台灣機會
話題回到台灣。隨著香港原子連鎖反應的深化,幾乎必然出現的諸多事件,每一件都會重擊台灣,這包括了如下的大概率事件:香港金融貿易機制窒礙甚至停擺、中共取消港幣、人民幣無量貶值、中南海一不做二不休得加劇對台文攻武嚇。前三場景造成的台灣金融曝險水位,將以兆元台幣為單位,後一場景將迫使台灣在美共鬥爭中選邊站。
形勢逼人來,2020總統參選人、甚至立委參選人,也都將被迫對本文文首所提的「兩組命題」表態,再也沒有閃躲的餘地。
當然,香港原子彈也會帶來台灣的機會,包括了全球供應鏈的重新組合,原來通過香港的金流、物流、人流也必須另尋出路。2020參選人是否端得出政策拼盤,以避險、以興利,選民在投票日,心中自有一把尺。
(本文原刊於 今周刊 1181期)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8794
人民幣離岸中心排名 在 劉夢熊 Lew Mon-hu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香港「逃犯條例」修訂再向中央建言
敬愛的習近平主席:
您好!基於對國家負責、對人民熱愛、對領袖忠誠的情懷,就近日香港「逃犯條例」修訂引致的巨大社會震盪,我謹再次向中央建言如下:
根據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香港是全世界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僅次於倫敦及紐約。在亞太區作為重要的銀行和金融中心,其地位超過日本東京和新加坡。毫無疑問,香港既然是中國的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作為香港最寶貴的核心資產當然也是中國最寶貴的核心資產之一!
數字最能說明問題:截至到2018年12月底,香港股市上市公司共2315家,總市值299,094億港元。其中,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達到1146家,數目佔整個港股市場比重超過49.5%,總市值佔比67. 5%,成交金額佔比79.1%。 1993年1月以來內地H股、紅籌、內地企業在港集資62,780億元港幣,佔港股集資額62%。過去10年,港股IPO有6年集資額全球第一。
迄今為止,港資在中國內地改革開放40年來利用外資總額中佔54%;香港在金融方面為國家改革開放立下大功!
香港是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的資料,2018年,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佔全球人民幣支付交易約79%。
截止2018年12月底,以市值計算,香港股票市場排全球第5;上市公司數目2315家,總市值達3.82萬億美元;
國際結算銀行三年一度調查結果顯示,2016年香港是亞洲第2大和全球第4大外匯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額達4,370億美元。
2017年,以外來直接投資存量計,香港作為來源地及接收地的金額均居全球第2位,僅次於美國。
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也是全球服務業主導程度最高的經濟體,服務業佔GDP90%以上;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2018年香港是全球第八大商品輸出地,也是全球第15大服務輸出地。
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2018年世界投資報告》,香港於2017年吸納的直接外來投資達1,040億美元,全球排第三位,亞洲排名僅次於中國內地(1,360億美元)。在對外直接投資流出方面,香港在亞洲排第三位,金額達830億美元,在亞洲緊隨日本 (1,600億美元)及中國內地(1,250億美元)之後。
綜上所述,維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僅對保持香港一國兩制獨特地位、獨特優勢和安定繁榮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實施「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有著深遠意義!值得國家對香港「長期打算,充分利用」!
然而,香港「逃犯條例」修訂,一來令相當部分香港投資者對「一國兩制」信心急劇下降,抱著「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心態部署撤資移民;同時令與香港有千絲萬縷關係的外國投資者也對香港營商環境憂心忡忡,這從美國、歐盟、日本、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多國政府發表的聲明中「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今年二月以來,香港特區政府大力宣傳的粵港澳大灣區招商引資成績「交白卷」,以及香港首季經濟增長只有區區0.6%,已初見「送中條例」爭拗的惡果! 6月9日103萬香港市民上街遊行示威「反惡法」,充分顯示港人對修訂的「不擁護、不贊成、不高興、不答應」!
習主席,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對國家、香港的益處是「西瓜」,所謂「逃犯」可能對香港造成的危害只是「芝麻」!沒有理由輕重倒置,捨本逐末!港府強推「逃犯條例」修訂引起香港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的莫大疑慮,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失去信心的話,香港就不再是國際金融中心了!無論對國家還是對香港都是不可彌補的損失,是顛覆性歷史錯誤!
常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本人自幼受「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庭訓,心知所謂危,一再上書,乃如您教誨的「堅持一國兩制不動搖、不變形、不走樣」而已!希望中央審時度勢,果斷指令港府撤回「逃犯條例」修訂。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順致
崇高的敬意!
劉夢熊
2019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