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鳥選讀 #思辨特餐
今日延長了三級緊戒,書店也確定延期到6/28日視疫情趨緩程度,再正式開業。
最近的青鳥書店內部在做些什麼呢?與夥伴們馬不停蹄進行員工訓練,線上討論不間斷,青鳥書店逐漸將社群活絡起來,在對話中,我們不間斷的切磋點子,讓閱讀的知識無所遁形。
透過不同間青鳥書店的選讀,一起來看看最近青鳥的夥伴們推薦什麼書吧!
🐦 全 台 青 鳥 書 店 🐦
▻ 青鳥 Bleu&Book
▻ 森大青鳥
▻ 青鳥居所 Tea & Books
▻ 南國青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今日青鳥選讀來 哲學思想 與 藝術經典,選讀四本口袋愛書!
▍《 #瑪莉娜. #阿布拉莫維奇死後: 西方行為藝術教母傳記》
詹姆斯.韋斯科特/ 臉譜出版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用身體與精神的痛楚顛覆藝術形式,奠定「西方行為藝術教母」地位,每件作品都被視為行為藝術中的永恆經典。二○一四年被《時代雜誌》選為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
「我希望我的告別式包含以下內容:三具棺材。第一具棺材有我真正的遺體。第二具棺材有我的仿製遺體。第三具棺材有我的仿製遺體。」
以身體為容器,時間為媒介,承受極限領會各種精神境界,挑戰社會認知。
▍《 #論傑作: #拒絕平庸的文學閱讀指南》
夏爾‧丹齊格 /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文學傑作有評判的標準嗎?究竟有哪些書是傑作,又由誰來辨認?傑作真的不朽嗎?我們能夠質疑它嗎?在當代,人們是否還需要傑作?
「我們透過寫書,試著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無論我們的書形式如何,是長是短,是三句詩,還是三百頁的小說,都要求同等的用心;這或許是神靈對我們自詡為創造者的一種報復。」
▍《 #道德浪女》
Janet W. Hardy, Dossie Easton/譯者:張娟芬 / 游擊文化
本書為傳統一夫一妻制以外的親密關係經典指南,書中提供了豐富的關係經營與溝通技巧,引導讀者認識自己並強化親密關係,更加全面地理解人類的情感世界。
▍《 #一場極為安詳的死亡》
西蒙・德・波娃/ 商周出版
父親過世時,我沒掉一滴淚。我曾對妹妹說:「輪到媽媽時,也會是一樣的。」但這一次,絕望超出了我的控制,在我心中,有某個不是我的人,正在哭泣。我將媽媽的唇貼在我的臉頰上,下意識地模仿它的動作。她整個人、她的全副生命都在其中具體顯現,而憐憫之情使我心碎。
存在主義哲學家西蒙. 波娃 以深情與哲思,直視最令人心碎的死亡,寫下一部交織痛苦、柔情、遺憾與矛盾——陪伴母親度過最後人生的哀悼日記。
#MarinaAbramović #西方行為藝術教母傳記 #臉譜出版
#傑作 #文學 #文學閱讀指南 #木馬文化
#多重關係 #開放關係指南 #游擊文化
#SimoneDeBeauvoir #西蒙波娃 #一場極為安詳的死亡 #商周出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缺口」小說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凌明玉 本書特色: 做完愛,卻沒有愛;他讓她每次做愛,那死去一點點的不只是身體 或許,她從未愛過他,她愛上的是家的幻覺。 林榮三文學獎、新北市文學獎、吳濁流文藝獎、宗教文學獎、打狗鳳邑文學獎得主 凌明玉首部長篇小說,透過三個女人的故事,質問:「...
人物傳記作文 在 罕病歌手Seven-向麻煩say"YE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隨著十二月份腳步逼近,
手邊尚有未收尾的工作待努力,
和大家分享我的第一本著作-向麻煩SAY YES!台灣首位罕病街頭藝人的人生筆記書
這本書寫於2015年,在11月27日舉行新書發表會,
這個日子對我有極特別的意義.
書寫完後,和幾家出版社談合作,但對於十一萬字的書籍,出社會都是怯步的.現今的讀者沒有耐性看這麼多文字.
但我的堅持不能刪減,因為這本書,將來是要代替我,為許多辛苦卻堅強的人們,繼續發聲!
我送出了十個序文的邀請,原本想應該不可能十個人都答應,
沒想到,這本書,得到了萬分的回應.
那像是在對我說:妳的努力,是受到大家的肯定支持的!
本書受邀二度受邀參加世貿國際書展參展並舉行現場新書分享會.
文章已被節錄於高中國文作文參考書範本試題,
目前書已進入一版第五刷,歡迎大家訂購,時間僅到11月27日止.請訂書的朋友私訊留言告知我數量,姓名,電話和郵寄地址
**單本350元(運費60元)**
**五本單價330元(免運)
**十本單價310元(免運)
以下是我敬愛的雷驤老師為我的書寫的序文~
<推薦序>為這本書寫的幾句話
作家、畫家、紀錄片導演/雷驤
手上捧讀這一冊新書稿樣,幾度為書中敘述的種種苦難停下閱讀;因作者的勇氣與承受而慚愧自省不已。
這是曾向我學畫的年輕姑娘的自敘傳記。
她敘說多災多難的自己身體的黑暗;卻也敘說圍繞著她的光明。
這光明並非傳遞視覺感知的圖景,而是來自作者感知的細微敏銳,以及出色的複述能力,讓我們清楚看到她最終的堅信。
閱讀時,我彷彿聽到(也看到)一個異樣高瘦的女孩,不停的在說,流暢冷靜的說(還包括不時閃現她與生俱來的風趣與自嘲),透過言詞,我們將漸漸靠近她。
無邊無際、連綿相續的噩運與憂傷找上了她。然而黑暗不是本書的主題,作者的真實意圖,在於細節的呈現自己的承受,以及將它們一一打敗。
開始或許她想:靠此重建自出生以來,伴隨而至的罕見疾病的一步步追述,或能藉此拯救自己,想不到最後通過這一些,啟迪了聆聽過她數百場演講或未來閱看本書的人。
相對於她頌揚的愛與包容,書中自然不能免除對運命苛虐的抱怨;對那些自童騃以來的同儕、長輩、操持它命運的一些人的捉弄、羞辱和欺侮,抱屈其實合理。這一切的揭發,作者真正的目的,在於正告同等遭遇的不幸者:在現世,這是確乎存在的事實,要有所改變,無疑只能依靠自己。
我覺得她理該這麼坦直道來,但只在少數時候使用尖銳言詞。
她回述那個始終不說真話的醫生,最終的手術(第四次)失敗,弄瞎了她尚有微弱視力的右眼,不採取辱罵,我覺得那已經是作者宗教上的修為了。
她的至大痛苦不只在於罕見疾病本身,更加上乏人理解。
說起來,在此當包括我本人。回想多年前與她的初會,是在我繪畫教室樓上的素食餐室,她的朋友A(極度的弱視者)介紹她進了我教室。
「為了不埋沒她繪畫方面的才份,」A說:「看到她的作品,不敢置信出於她的手呢!」
我目光轉視這初面的姑娘,高高個頭,細長優美的脖頸,看起來像義大利畫家莫蒂里阿尼油彩裡的人物,眼膛的神色更是像極了,一目全渺,而另一眼僅只0.1的視力──畫家在肖像女角的眼白上打著交叉的線。
「不過,像桌上這塊牌子的小字,我還可以看得見呢!」她開口了,為我不阻止她來畫畫。
於是,就這麼樣在教室裡與另外二十個人一道,學了一季。
現在本書的稿樣上,我讀到她關於這一段十分寬容描記:
「別人是用黑色原子筆,我用黑色簽字筆。線條雖然粗一點,仍極挑戰視覺極限。常常都交不出作業,是壞學生。」
在閱看書稿之前,我只浮表的以為視力是姑娘一切不幸的根源,對她而言,無疑我的繪畫教學法是隔鞋搔癢吧!但她卻說:「聽著雷老師說『書』和說『畫』是令一種大於學會速寫技巧的收穫。」
此書讓我比較接近的暸解到:馬凡氏症的患者,視障只是其小小的一部份。
這本書的目錄,用課堂以及習題作為子題組織這些元素,確是醒目的條列。也看得出這些真實的材料,在她最初受邀講演的時候,為了激勵台下需要提振的聽眾,所編配的雛形,在此變成彰顯的教誨。
想起初見面時,她的介紹人曾對我說:「每個女孩都想長得很高,而她卻為自己的身量煩惱──她寧可在人群中縮小下去。」
闊別多年後,她還不曾忘記我,親送來了稿本,讓我先閱看的此刻,不由想起她友人上述的話,加倍敬服她的崇高了。
人物傳記作文 在 李偉文官方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挫折-父女對照記8之3
最近這些年常有機會演講,若是有聽眾問問題,常有人會問我人生裡曾遭遇那些挫折?
因為次數實在太頻繁,不免讓我困惑,難道現代人真的是那麼脆弱,常有挫折嗎?
記得多年前,有一個威士忌酒公司,開始要在台灣進行一個公益計畫,名稱是keep walking―夢想實現計畫,只要你提出夢想,獲得評審青睞,就可以得到一百萬元獎金。為了這個徵選計畫的宣傳廣告,他們找了一些不同領域的人來代言,故事鎖定生命中遭遇挫折,但是始終不放棄,最終實現了夢想的人物典範。
我也是代言人之一,有個晚上坐在李奧貝那廣告公司的會議室,十多個人圍著我,「逼問」我有什麼挫折,記得當晚最終我還是沒有給他們明確的答案,雖然最後他們還是挑了一個荒野保護協會長期關注的議題,其中經歷多年失敗,然後最終成功的故事當作廣告的文宣。
其實一直到今天,我對挫折的感受還是一樣,只要你自己認為那不是挫折,就不是挫折,即便別人認為你不斷失敗或不斷受苦很可憐。
把每一次的失敗,當作實驗的結果―原來這個做法行不通,心平氣和的接受,然後著手另一個新的嘗試,心中沒有怨懟,也就沒有挫折所帶來灰心或沮喪。
這並不是唱高調,而是非常理性的選擇。
記得有一句名言是這麼說的: 「如果你沒有一定要達到的目標,那你從什麼方向走都可以。」
人生也沒有非賺多少錢,職位非當到多高不可,否則就不值得活這樣的事情,所以只要事事盡其在我,努力是當然,但是不可預料的結果就安然接受,不要浪費時間與精力後悔或折磨自己。
因此,我從來沒有挫折。
挫折…A寶寫
不管是大學入學面試還是大考作文題目,「挫折」很常入題。可能是喜歡閱讀真人故事與傳記,我覺得比起書中人物,我的挫折嚴格講起來是挑戰,不算是挫折。因此我為了「找我的挫折」困擾了好久,講起來似乎有點可笑,不過當時真的為了要添加作文素材,我們報名了路跑,想體會一下跑不動的的挫折感。
最後,我「找到」了我的挫折。痛苦會忘記美麗會留下,其實這股隱隱約的挫折感伴我好久,其中我的確感到沮喪難過,不過現在的我已經忘的一乾二淨,朋友的疑惑讓我終於找到我的挫折了。
「有這麼厲害的妹妹,你不會覺得壓力很大嗎?」朋友這麼一問,回憶的水龍頭馬上開啓。算是從小開始吧,妹妹學什麼東西都比我快,一起學扯鈴學的比我快、一起學鋼琴彈的比我快、一起學丟球也比我先上手,不僅如此她讀書也讀的比我好。買同樣的課本,寫一樣的參考書甚至讀書時間也一樣,她就是會考得比我好,成績多個好幾十分。雖然爸媽不會拿我們兩個來比較,呆呆的妹妹也不會造成我的壓力反而會幫助我當我的免費家教,不過冥冥之中,我有一種「悲戚感」-一種追也追不上的感覺。龜兔賽跑中,我是烏龜妹妹是兔子,不過妹妹這隻兔子是說什麼也不會休息的啊。一直到了國高中,我找到自己的自信:相對於不善言辭的妹妹我很會溝通。我這才慢慢發現,這根本不是一場龜兔賽跑的遊戲。
現在的我很感謝有這麼一個隱隱約約的挫折陪伴我長大,它讓我更能同理更懂珍惜。
挫折…B寶寫
我想我是個神經極度大條,以及顏面神經失調到無法不微笑的人,常有人問我:「你為什麼每天都笑嘻嘻的?」想了一下,我只好接:「那麼為什麼你不要快樂?」我覺得隨時隨地都能夠很快樂,這只是自己願不願意調整心態,放下煩惱,學會感受當下活著的美好。
不管是處理煩惱、或是挫折,大部份的時候我不會視它為挫折,只是生活的小插曲、變奏。入伍訓練,有一天晚上,同伴雙眼腫腫地跑回來寢室,原來是剛被班長罵了,也許是委屈不爽或者覺得自己辜負了班長的期待,另一天,同伴憂鬱憂鬱,突然崩解崩潰了。「誒,你今天被電了,好像被電很慘,你還好嗎?」「啊?我今天有被電嗎?喔~你說那個啊,只是講講話啦,沒怎麼樣。」有時候我會自動把「噪音」頻率縮小,把別人視為被電的慘況合理自我化解為溝通,很多當下以為嚴重的不得了的事情,放在時間的長流來看其實跟本小事一樁,只夠拿來當床邊笑話說說。一想到這樣,心情自然就輕鬆許多,也就愉快起來啦。
唯一比較長期伴隨著我的困擾,大概就是「口語表達與社交」能力吧。尤其當你又有一個「公關交際姊」的時候,這個弱點又異常鮮明了。
人物傳記作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缺口」小說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凌明玉
本書特色:
做完愛,卻沒有愛;他讓她每次做愛,那死去一點點的不只是身體
或許,她從未愛過他,她愛上的是家的幻覺。
林榮三文學獎、新北市文學獎、吳濁流文藝獎、宗教文學獎、打狗鳳邑文學獎得主
凌明玉首部長篇小說,透過三個女人的故事,質問:「真正的愛到底是什麼?」
一對來自崩壞家庭的姊妹,呈現了臺北新一代女性切片。
父親不負責、母親逃家,兩姊妹寄住外婆家,她們的共同願望都是逃離,打造自己的窩。上一代的不圓滿,像杯子有了缺口,不僅無法倒滿,流失處且成為積水、變成荒原,如果它們仍是水,便是惡水。不適婚與恐婚,家庭生活潛藏的裂縫和逐漸瓦解,社會賦予女性的主流價值,在種種現實催逼下越感虛無。家庭或婚姻的崩壞,無非是沒有愛,沒有愛,連一點點支撐的力量都蕩然無存。姊妹倆卻奮力嘗試從一切框架逃離,無論是不是回到原點,或是展開新人生,都要活出屬於自己的樣貌。
凌明玉首部長篇小說《缺口》,是百分之百的女性小說,寫活了當代臺灣女性的幾種典型,並藉著梳理女性生命歷程,去發現愛最終所能存在的力量,或是極限。
作者簡介:凌明玉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創所碩士。曾任出版社文史線編輯、童書繪本主編。
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兼擅散文與少兒傳記故事。小說多書寫城市疏離人群,探索人性幽微心境,尤以細膩筆觸呈現女性於婚姻、愛情之轉換與掙扎。散文書寫範疇有城市觀察、看不見的小人物、家族記敘等等。
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宗教文學獎、打狗鳳邑文學獎、新北市文學獎、吳濁流文藝獎、國藝會文學創作補助等獎項。著作有小說《愛情烏托邦》、《看人臉色》,散文集《不遠的遠方》、《憂鬱風悄悄蔓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