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部分滿懷理想的人最終都沒能把自己理想變成現實,如果你的理想很美且很堅定,那從一開始就要玩命往前衝,而且越早越好。
一旦你從一開始就養成了一馬當先領跑的習慣,那麼你會發現在未來成長的過程中你將很難再變得懈怠和偷懶。這個技巧的心理根源在於人的競爭性,通常人在各方面都不希望被別人超越,尤其是年輕人,尤其是有進取心的年輕人。
2,你身邊值得信任的人並不多,大多數普通人思考和行為的基本點都是從自身的利益出發,要坦然的接受這個事實,並且要將這一點牢記一輩子。
如果在與人交往中發現不順暢和阻力重重,多數情況下都是影響和涉及到了某方的利益,不要苦惱,不要沮喪,這就是社會的普遍規則,既然你有自身的利益,那別人也一樣。在成長過程中,會遇上很多把胸脯拍得地動山搖、把牛吹得滿天飛的人,我個人的感受是與這樣的人接觸一段時間後,就會發現其做人做事做學問都不太靠譜。老子說的“輕諾必寡信”,大致說的就是這種人,記住這一點,能讓你在今後少上幾次當,少挨幾次忽悠。
3,心理學是一門必學的知識。
大多數人都是進入社會之後才開始重視這門知識,迅速並準確的判斷別人的心理,洞察對方的意圖,不論在校園裡還是在社會中都是保護自己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心理學也是職場和商場裡很實用的工具,你至少應該選一個應用領域認真下一番功夫,比如消費心理學、廣告心理學、戀愛心理學、兒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根據實際生活中的觀察,身邊情商不高,人際關係不夠通達的朋友,在心理學知識方面基本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短板。
4,學校裡所學的東西遠遠不夠,越早知道這一點越好。
多數老師只是循規蹈矩講授自身所學領域的知識,而在其他方面他們和你的父母一樣都是普通人,尊重即可,不必膜拜。每次畢業後聚會時,很多同學都會說上了這麼多年學,其實最有價值的就是英語和計算機了。
個人覺得還應該補上一門課程————市場營銷,對於這門當年偶然自學的課程,現在回想起來它的最大價值在於引發了對商業知識的興趣,開始留心觀察身邊發生的商業行為,比如買一袋方便麵就會琢磨它的包裝,看電視廣告就會留心它的廣告詞,去超市就會看產品的擺放位置等等。
再加上一直都有閱讀的習慣,所以畢業後找工作的過程,的確比其他同學相對順利了很多。如果在學校教材之外非要學一門知識,那還是學商業吧,這幾乎是令古今中外、歷朝歷代普通人過上自由生活的最實用的知識。
5,人的內在和外在同等重要。
這世上大多數人都不具備寧澤濤林志穎吳彥祖那樣的顏值,但讓自己有教養有禮貌,把自己捯飭得乾乾淨淨、清清爽爽的,幾乎在生活、職場、戀愛等所有領域都是加分的。多健身,多運動,年齡越大,你越會明白“主要看氣質”的含義。
6,愛情是好東西,到了該談戀愛的年齡就順其自然。
身邊人對你的建議聽聽即可,無論他們是否出於好心。因為真相是:在跟你講這樣那樣建議的人中,其實沒有多少是過得幸福的。愛情,無論在何時都是關注度很高的話題,雖然現在大學比以前寬容了很多,從各種媒體上也能很容易地獲取到各種愛情的知識和方法,各路大師和情感專家也層出不窮,儘管如此,依然還是有很多人在愛情方面不知所措。
7,小馬過河的故事可能是在人生成長方面最有啟發性的故事,尤其是當你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
我國的挫折教育很欠缺,基本上只有挫折,少有教育。經常思考人生的經歷,會發現其實導致人與人差距懸殊的原因並不是誰比誰的意志品質更堅強,而在於不同的人對困難和挫折對於人生成長的價值的認知水平差距懸殊。有的人會在遇到困難受挫之後,奮勇向前,越挫越勇,有的人則會畏縮不前、甚至一蹶不振。遇到困難和挫折之後的態度和行為,才是人生真正的分水嶺,別人的意見和建議,都只能僅供參考,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為那匹最終勇敢過河的小馬。
8,世態炎涼和人情冷暖是這社會的常態,身邊真正關心你的人其實沒幾個,過命的朋友一輩子確實只有幾個。
多對老爸老媽好點,別總出去胡吃海喝、也別總跟狐朋狗友稱兄道弟,有時間的時候多陪陪父母。雖然你給他們買東西他們未必識貨,但我保證那一刻你和老爹老媽心裡都會有一股暖流在蕩漾,而將這會是人一輩子最美好的回憶。
9,時間的珍貴,在年輕人中沒幾個能懂,大多數凡人都是在意識到自己有一天也會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才明白的。
日常多讀書,多交點腦子好的朋友,多去了解這個世界。別讓自己成為生活無趣思想陳舊的那種人。
10,如果你認為自己有求知慾,有上進心,那互聯網很有可能是你這輩子能親眼見到的人類最牛的發明和最有力提升自己的工具,沒有之一。
PS:學好英語。
#elitesinsider
加入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26540257666105/
人生不容易老子讓你更順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奧運金牌、男子羽球雙打李洋和王齊麟,讓我們看到「隊友式真愛」的模樣】
觀察各種歷史人物、娛樂明星的婚姻故事,必然知道最圓滿的愛情,其實是一種「隊友式關係」,而這,就是真愛。
很多人會說,真愛根本不存在,但我的想法是:那要看你怎麼定義真愛。
昨日東京奧運會,「男子羽球雙打」王齊麟跟李洋奪下金牌,過程激烈,連不是運動迷的我都跟著熱血沸騰。
李洋跟王齊麟,戰場上極其互補,李洋擅長攻擊、爆發力強、速度快,就像是一個熱烈小太陽,連他自己都笑說,「我是音速胖小子。」
王齊麟,他是一個觀察者,心思細膩,在後排隨時預備,一旦對手被李洋的各種猛攻戳到失控後,立刻抓準時機殺球,就像是一個深沉的月亮。
一個衝鋒陷陣,一個待時扣殺,他們一陽一陰,一廣一深,一亮一暗,天生絕配。
頒獎典禮,李洋跟王齊麟掛著金牌,肅穆聆聽國旗歌,深情對望(?),我的好姐妹在旁邊花式吵鬧,看著電腦叫道:「你們要不要乾脆就地結婚呀!」
被好友這麼一喊,我瞬間恍然大悟。
李洋跟王齊麟的默契,置換到愛情裡,不就是一個「隊友關係」的真實體現嗎?
—
李洋跟王齊麟國中就認識,當時李洋很崇拜王齊麟,自認再怎麼努力都追不上他的背影,但他仍靠著不懈練習,雙方終在 2019 年正式搭配。
練習階段,兩個人因球路不同、個性不同,紛爭從未少過,但結果就像大家看到的,床頭吵床尾合,雙方在衝突中越來越洞察自己是誰,耐心與對方溝通,彼此陪伴,互相成就。
李洋跟王齊麟的奪金之路,我們見證「一雙神隊友」到底如何誕生。
隊友不是撿現成,必須歷經時間和考驗,透過反覆衝撞與大小爭吵,期間逐漸清楚自己、清楚對方,最終頓悟如果想要一段美好關係,雙方就要懂得和對方的缺陷共處,並時刻看見對方優點。
坦白說,我們人生中歷經的每段感情都可以幫助我們覺察自己。
因此,隊友式關係到底和其他感情有什麼不同之處?
有的,隊友式關係,是痛卻快樂著的關係,且這種感覺不會隨著時間拉長而淡去,有時候,你還是會發現對方給自己帶來很多成長跟吸引力,還有不同的啟發。
—
隊友式真愛,雙方魔考會特別多。
痛苦深,快樂深,但兩人都沒有被擊敗,知道彼此本質後仍然選擇接受,願意花時間跟心思去磨,每一次磨成功,都是一次的蛻變跟進化。
還有一點很重要,隊友會討論出一個「共識」,接著朝那個方向前行,比方李洋跟王齊麟,他們的共識明顯就是比賽。
一有共識,雙方就會擁有願意向前的動力,不容易放開彼此,也會平心靜氣等待對方調整缺點,在於他們都擁有不想在生命中失去這個人的決心,且曉得這個目標也只有對方能夠跟著自己完成。
他們內心深處都覺知到,他們需要對方,而他們擁有長期培養下來的革命情誼,早已願意相互信賴。
這就是隊友,這就是真愛。
真愛是一路累積得來的果實,絕非一眼瞬間;真愛,你們會有一種神默契,但這個是沿途踏浪受傷、測試雙方底線得來的。
當然,這種信賴感必須「共同擁有」才算數,少一個人就不成立。
人海茫茫,遇到這樣的人多麼困難?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情侶無法順利通過磨合,遇到摩擦過不去,一個人就武斷放棄,在於他對自己沒有信心,對伴侶也沒有信心。
—
觀賞李洋跟王齊麟比賽,我想起一部漫畫《排球少年》,男主角日向翔陽跟影山飛雄也是這樣的互動模式。
日向翔陽跟影山飛雄,這兩個人從「雞犬不寧」到「雞犬相聞」,同樣歷經好長一段路,到頭來總算放下自我,心甘情願和對方討論出一個共同打法,接著便是一次次練習,一次次犯錯,一次次校正。
當日向和影山終極合體,太陽與月亮終於互補,屆時已經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輕易擊破他們的長年搭建的信任之牆。
—
之前和大家提到過,經典文學《紅樓夢》開篇的那句,人生就是八個字,「美中不足,好事多磨」。
其實,這就是「隊友式真愛」會發生的事。
美中不足,意即沒有一個伴侶是完美的,能夠遇到 60% 滿意的就該惜福了;好事多磨,一段幸福愛情不可能是馬上求得,必然得和對方磨了又磨,勇敢溝通,找方法嘗試,終至成就好事。
我前些日子讀的《成為西蒙波娃》一書,西蒙波娃和沙特曾有致一同地說:「我們兩個人,是在對方的陪伴下成為自己。」
西蒙波娃與沙特說的沒錯,實際上一段幸運的關係,的確是你在和對方相處後越來越清楚自己是誰,然分析過後,你還是選擇想跟對方一生相伴。
老子在《道德經》也講過類似理論,他說:「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最大的圓滿絕對有缺陷,但正因有缺陷,它的作用才永不衰竭。
老子這八個字,經常被後世解讀為物極必反。
但最近,當我細品老子這句話,我認為他是在告訴我,一段美好的愛情,就是來自於它偶爾的不美好,但是,兩人如若願意翻越一次次的「不美好」,那他們確實都會成為更理想的自己。
然後,他們會更加珍惜與信任對方。
願大家,願自己,都能遇到這樣的伴侶,這是三生有幸。
最後,學一下好姐妹,請李洋跟王齊麟就地結婚吧!!!
李洋/Lee Yang 王齊麟/Wang Chi Lin
人生不容易老子讓你更順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家庭情緒勞動不失衡】1-3
親愛的HIGH媽~
很高興聽到妳說,想一起聊聊我們家圍爸和喵爸之間怎麼合作與情緒勞動?
真是太難得有人願意一起聊聊家裡頭的情緒勞動了!
也許「情緒勞動」這個詞,真的有這麼一點學術?但我卻覺得這是家庭照顧工作中,最最最核心的一環,既花費最多的時間,也花費最多的心力。情緒勞動就是得耐住性子,然後一而再,再而三,無論怎麼不耐煩,就是得好聲好氣,或穩住自己完成的所有家裡的那些,好像不做也不會怎麼樣,但心情就是不太美麗的事。像是不想讓家裡看起來亂糟糟,總要做一些規劃,不管是採買或是什麼的,或是要記得家裡什麼東西在哪裡,還有有時得在伴侶溝通、親子溝通、家庭溝通時,就得耐下性子,為了維持關係好好溝通,就算當下不一定願意。
我在學習成為家長的過程中,很常聽到有人對家庭主婦說這句話:「妳不就是整天在家,沒什麼事,怎麼東西不都整理整理?妳在家也沒什麼事,怎麼不……」
喔!不!講這樣話的人,最該來體驗一下那種「在家工作」,所有的家事彷彿都是自己的事的感覺!我常說:「家事就是永遠做不完的事。」而且,好像永遠有可以挑剔或做得更好的地方,家事真的碎瑣到一個無遠弗界。
我記得我讀研究所的時候,忘了是什麼狀況,秀了一張我和喵在家的投影片,我說我們家已經整理過了,我心底覺得整潔程度是滿意的「95分」,我沒有說出來。而現場的另兩位媽媽同學,直接了當地說:「這樣子不及格,連30分都沒有。」
究竟,這些事要用誰的標準?
──
妳問我:「防疫在家渡過了將近九個星期,你們和肉肉的這九個星期,過得如何呢?看你在粉專上分享跟肉肉的互動的時候,我經常想,你們和肉肉一起共渡的一天,不知道是怎樣的?你和喵爸,通常是怎麼一起合作的呢?」「我很好奇,同志家長的家庭,在這波疫情停課不停學之中,是怎麼運作的呢?家裡的主要照顧者是爸爸的家庭,在這波居家隔離之中,又是怎麼運作的呢?」
很開心的是,防疫終於要降級,但我比較希望家務、照顧工作也可以跟著降級,說完這句話,只能乾笑。
我們好像一直都沒有「典型的一天」,防疫這段期間,真的是太慌亂了。
我和喵爸都是老師,我們都把學校的工作帶回來,突然WFH的時間,我們心裡是直接WTF。因為得照顧肉肉,有時候白天喵爸在另一個房間上課、辦公,我就主要照顧肉肉和處理家務,料理食物;到了晚上,喵爸下班,換喵爸照顧肉肉,我就開始工作上班。因為,這段時間我還得做研究寫論文,所以有時還得在趁喵爸、肉肉沉睡,夜深人靜之時,好好打開錄音檔、逐字稿、分析表,然後一字一字地敲著鍵盤。
更別說,我得為了倡議「同志無血緣收養」家庭的事,忙著準備演講或聯繫倡議團體,為了讓肉肉在法律上能有兩個爸爸,努力爭取更多人的支持與理解。我想這是異性戀家長不用煩心的事吧。然後一邊忙著,也不總是這麼順利的,因為肉肉會隨時亂入,讓我知道,我的人生不是只有工作、論文和倡議,還有這個寶貝女兒。我很難拒絕她渴望我陪伴的眼神。我也清楚知道,我花多少心力投入在她身上,她就會和我建立多親密的關係。
但這樣也是不夠的,因為如果我只照顧到這些,那家裡還是會一團亂,也會讓我和喵爸的關係變差,我一定要多處理一點事,不然,喵爸也會很崩潰。
我需要記得,桌上的杯子、碗盤不能都是喵爸收,自己要主動一點。地上的玩具,還是要叮囑肉肉撿一撿,不然我就得一直小心踩到地雷。或是,告訴自己:我得乖乖自己把玩具撿一撿,成為肉肉一覺醒來,就發現家中總有自動撿玩具的天使降臨。
我一邊料理食物,一邊把能洗或過水的器具給洗了,盡量留給喵爸比較好清洗的部分,或是讓他可以不用一直待在廚房。
要記得幫檢查尿布還夠不夠,要不要再買,溼紙巾還夠不夠,衛生紙還夠不夠,沐浴乳還夠不夠,洗衣粉還夠不夠,奶粉或要煮的食物還夠不夠(麵呀、菜呀、油呀、鹽呀)。夠的時候,沒有人會發現,不夠的時候全世界都會發現。喵爸也會檢視夾鏈袋、垃圾袋、洗衣袋、洗碗精、密封夾、牙刷之類的夠不夠。不知不覺,我們形成我們各自的管區,他管的區域我只管用,我管的區域他也可以省點心。
家中的情緒勞動清單好像無限長,永遠需要在我和喵爸的Line對話中記下,還要記得出門時順道買什麼,還有什麼事要再排入行程之中。無論外食要吃什麼,或是在家要煮什麼,好像總有規劃不完的事。
對了,通常我是會規劃旅行行程,或是公園行程、博物館行程,那種需要交通移動行程的人,我總是得安排出一個我們三人都能滿意的行程,這也不太容易。記得有一次,喵爸帶肉肉去台北參加同志遊行,因為我還有工作沒跟去,喵爸才突然發現平常我會把所有車票準備、路線處理好,我沒在北上的現場,他才突然感受到我在旅行中的存在感。
對我來說也是這樣的,喵爸不在,我看到堆積的衣服和碗盤,我就頭痛,我真的不偏好做這類的事。不是不會做,而是真的沒那麼喜歡做,如果要做,一定是不得不做了,或是為了讓喵爸開心一下,才做的。
我通常是家裡挑書、買書、查育兒資訊的那個人,喵爸則是帶著肉肉買玩具的那個人,也是讓肉肉每一類玩具都能有一個家的那個人。喵爸有超強的收納能力,已然是收納達人,許多朋友來我們家是在參觀喵爸驚人的收納物及收納術!喵爸總是會規劃家裡還可以怎麼調整,可以讓玩具擺放得更好,或衣物、各種家裡的用品更容易被看得或取用。而且記得家中每一樣東西放在哪裡,喵爸就是我們家的SIRI,總能在我一開口詢問,就告訴我物件在哪裡。像這樣的事,我真的完全無法像他那樣傑出與花費心思,我比較喜歡面對文字作戰,就像現在寫這封長長的信一樣。喵爸會說:「太多字了,我不要看。」但我會說,那些收納的事,「太專業了,請跳過我。」
這就是我們居家防疫期間的生活,但好像扣除輪流上班、上課的這件事,其他就是我們每日又每日不斷循環,又總有些不同的日常。
沒有居家防疫的日子,我還得指導肉肉每週的作業,寫肉肉的聯絡簿(要在聯絡簿上寫上有意義的東西也不太容易),與學校作親師溝通,協助學校家長會的事務等等。
我完完全全不敢相信,我上面說的這一堆事情,如果只有媽媽要負責,會怎麼樣不崩潰?怎麼樣不憂鬱?我完全沒有辦法想像沒有喵爸的日子和生活。
我常和喵爸說:「如果只能在肉肉和你選一個人,我一定是選擇你。因為你對我太好了,沒有你我怎麼辦。」(哈,放什麼閃?)
謝謝妳說我們的合作像跳舞,我很喜歡這個形容。很美。但我們也不總是跳得曼妙,有時候也會拐到腳。我們腦子各裝著不同的東西,好讓彼此都少裝一點對方裝的東西,才不會什麼都要看頭看尾。我們有著不同的知識和技能,來分工把家裡所有的事張羅好。
但關於肉肉的事,基本上,就是我們共同的事,所有肉肉的事,我們都盡量交流、討論,一起學著處理。不管是誰要去做自己的事,都能充份地相信對方能好好照顧我們共同的寶貝女兒。就算有時教養意見不同,先支持他就對了!
───
妳又問我:「接肉肉回家之前,是怎麼樣一起面對和準備孩子的到來,中間的情緒勞動分擔,是怎麼流動的呢?接肉肉回家的第一天,是怎麼樣照顧和安頓,在那些兩個人都是第一次、兩個人都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
當時,我們為了把肉肉接回來,我們只有兩三天可以好好搬家,和佈置一個準備好的環境。因為社工覺得我們原本的家太小了,要我們租屋、買房,才能把肉肉帶回家。我們準備好的空間,需要有各種的安全檢視,我們完成了兩頁的檢核表,以及確認育兒用品全部備妥,社工師才會讓我們把肉肉帶回家。
還好喵爸的同事、學生們一起幫我們很多忙,才在短短的時間,網羅一起整理一車又一車的恩典牌,準備好新家。幾天內準備了尿布、奶粉、奶瓶、嬰兒床、安撫娃娃、哄睡神器、防蚊紗罩、嬰兒枕頭、嬰兒棉被、防踢被、衣服、保暖衣物、洗澡盆、止滑墊、板凳、嬰兒用溼紙巾、嬰兒用沐浴乳、嬰兒用洗髮乳、紗布巾、屁屁膏、身體乳液、口水巾、擦澡巾、米精、奶粉分裝盒、溫乳機、保溫熱水瓶、食物罐、寶寶湯匙、學習碗、用餐圍巾、安全餵食椅、副食品保存盒、加熱盒、夾鏈袋、推車(傘車、戰車)、背巾、安全座椅、幫寶椅、趴行墊、防撞墊、固齒器、圍欄、健力架、布書、其他教玩具、醫藥箱、空氣清淨機。反正呢,我們一起準備與整理這些物品的過程,也是我們準備成為父親的過程。
我相信我們第一次成為家長,都是一樣的慌亂。你們又是怎麼準備這一切的呢?
接肉肉的第一天,老實說,肉肉是天使寶,朋友總叫我們不要立旗,就不多說了。我們只最擔心肉肉還是嬰兒,在轉換環境上,飲食、睡眠和排便的適應。肉肉算是滿重睡眠的孩子,原本的保母在前四個月也把肉肉照顧得很好。
肉肉入家時,我正在心理師實習。很感謝當時我實習的診所,讓我有很大的空間,讓我近乎全職照顧肉肉。但全職照顧的過程,我也覺得滿崩潰的,經歷了一種彷彿產後憂鬱的過程。我好像失去了原有的人際關係,我打開眼睛就是照顧肉肉,那時肉肉每兩小時又會睡一次,我得趁那個時間去煮副食品,查詢育兒知識、準備接下來和他醒來要一起做些什麼,順道整理家裡,好讓喵爸在五點下班後回來接手肉肉時,不用再煩其他家務事。週間白天是我和肉肉主要相處的時間,週間晚上和週末主要是喵爸和肉肉相處的時間。一三五是我幫肉肉洗澡,二四六就是喵爸幫肉肉洗澡。星期日嗎?就都別計較了。
後來這些日子,我和喵爸家庭照顧與育兒的分工,大概經歷了四五個週期的改變。有時候喵爸也會崩潰的,他會覺得我什麼都沒做,他做了好多。我就會告訴他,我明明了做了什麼什麼,我希望他能看見我有做什麼什麼。他會覺得我根本沒做什麼。
抱怨一下希望對方多做的,覺得自己做太多。然後再一起抱著哭一下,也反省自己哪裡還可以調整,嘗試接受難以調整的部分,繼續行動找解方。我們再繼續從這個動態的過程,調整出新的平衡。
正如妳說的:「凡是兩個人一起育兒,哪有完全平衡的呢?」「情緒勞動失衡是一種常態。」
我是這樣想的。抱怨是健康的,有機地回應抱怨,聆聽抱怨,並從對方的抱怨看到對方的看重的部分。
從對方的抱怨中,聽到對關係的需求,對於獲得更多支持的需要。從抱怨中,聆聽到:自己對對方的感恩。我一直都相信,會有抱怨,就是失衡了,抱怨是因為真的已經試了很多,也忍了很久了。因為這些情緒勞動真的向某一方傾斜太多了,該是再一次調整的時候了。
如果家就像一個小孩,小孩會成長,家會成長,我會成長,我的伴侶也是,我們的關係也會成長。我們總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創造更多彈性與調整的,不是嗎?
我們兩個同志爸爸,都在賺錢工作,沒有人可以貶低對方的工作,無論是職場上的工作,或是在家裡這些難以計算的情緒勞動。我們很幸運的是,沒有「男主外,女主內」的框架,可以成為從家庭照顧中逃逸的藉口。因為我們想讓孩子學習的是,「我們是爸爸,我們也是媽媽,我們都要一起為我們的家庭關係負責。」讓任何一方垮了,我要承擔的會更多,我一點也不想要讓這個局面發生。
Gemma在書中說:「我很緊張,也很疲累,但我對羅伯的無所作為並沒有任何不滿。畢竟這種分工已經在我們心底根深蒂固,我們兩人從未想過還有別種分工方式。」
我和喵爸在育兒的過程,也是小心翼翼,也都疲累。但是,我總覺得我為這個家做得不夠,因為我總是看到喵爸做了很多。分工永遠無法平衡,因為喵爸常有著比我高的標準,做得比我更好。但在我瘋狂投入論文的期間,原本只會煮白飯、水餃和玉米濃湯的喵爸,竟也學著做出一道又一道的美味菜餚(雖然過程中也有無數次可怕的調味和焦味,但有嘗試就值得一再鼓勵)。
所謂「性別意識形態」,分為「鞏固」及「拆解」異性戀父權體制的兩種性別意識形態。我想,在這兩者間,我們沒有選擇,唯有「拆解」與不斷調整,我們才有辦法存活下去,並維持著這個痛苦並幸福著的家庭生活。誰叫家是我們最甜蜜的負荷呢?
親愛的HIGH媽。心理師,
我也有對妳們一家有很多的好奇呢!對妳們來說,育兒過程中,最有價值的情緒勞動,而會想不斷投入的會是什麼呢?對妳的伴侶來說,他可能感到最想投入的情緒勞動會是什麼?
相同的,當妳和先生間,情緒勞動失衡會帶來妳們的關係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呢?在溝通情緒勞動失衡的經驗中,什麼是對妳來說最困難的?什麼時候變得比較不困難?是怎麼創造出那一點,不容易的合作經驗的呢?
這些問題,我也好想問問,和我們家不一樣的──異性戀的家庭們,妳們究竟是怎麼和伴侶一起走到現在的?
平安自在
圍爸
#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 #共同承擔情緒勞動
#情緒勞動 #家庭情緒勞動
#爸爸樣 #老子都不老子 #老媽子可不老媽子
High媽。心理師
蔓媽咪與他的小跟班們 一起闖天下go
社團法人高雄市全人教育家長協會
育兒性別實踐實驗室
人生不容易老子讓你更順利 在 高寶書版- 《老子教你斷捨離,讓人生更輕鬆》5/26上市. 熱銷 ... 的推薦與評價
熱銷破萬冊《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人生不容易,老子讓你更順利》系列最新續作! ☆ 喜馬拉雅FM「每天聊點道德經」播放量破1.6億、9.7高分 ... ... <看更多>
人生不容易老子讓你更順利 在 #老子《人生不容易,老子讓你更順利》 #有聲書-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忙到喘不過氣時, 老子 告訴你:工作是無止盡的,只要對得起自己就好,無須把健康也賠進去,沒有了健康,擁有再多也是歸零。#總是忍不住比較, 老子 提醒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