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閒聊 #回去旅行 #7月4號是美國國慶日
這應該是在黃石打工旅遊的最後一篇了,下一篇要前進打工結束後的西岸旅程了(還是你們還想看黃石的什麼分享呢?),來説說打工度假的打工這塊吧
當時去,選擇做Housekeeping,也就是房務員aka打掃房間的人,基本上百分之90的時間就是付出勞力,其他10%大概就是拿到小費的小確幸或是動腦讓自己工作更輕鬆的部分,但大部分時間真的好累
每個工作地方可能都會有不同的職務可以選(或直接被分配),英文普普通通的我,沒有妄想要做一些英文程度要夠好的工作,像是餐廳服務生助手之類的(小費可以賺多多),加上不喜歡輪班制的我,也撇除了廚房相關工作,最後如自己所願做Housekeeping
但每份工作都有他的辛苦,任何工作都值得給個Respect
還記得正式上崗前,我們幾個人窩在房間裡看員工訓練的文件,因為太多專有名詞看都看不懂,最後抱著緊張的心情入睡,事實證明看再多也沒用,不如實際訓練跟著前輩做中學是最快的
剛開始工作的一兩週下班後就是累癱、不想講話,每天都早早入睡而且是睡到翻掉那種,身上伴隨很多工作時搞出來的瘀青,雙腳常常是慘不忍睹的狀態,或是手指頭時常要碰清潔劑、要舖床單常常在摩擦,加上美國天氣太乾,導致嚴重脫皮受傷,會見血也見肉的那種
不得不佩服身體的自我防禦機制與適應的能力,後來漸漸習慣了 ,偶爾撞傷的瘀青已成不了大事,手受傷的狀況也好轉許多
這份朝八晚四的工作,下班約莫就是4點半左右,忙的時候曾經掃到6點左右,我們所在的區域有旅館跟小木屋,大家會被輪流分配打掃旅館跟小木屋,每天早上發單子都在期待自己不要被分到小木屋,比起旅館在室內打掃,小木屋真的很使人崩潰,除了移動是在戶外之外,高高低低起起伏伏的泥土地,拖著打掃車子真的很不輕鬆
我曾經掃到一間退房後的家庭連通房(大概1x坪吧^___^),打開房真的是嚇到快倒地,滿、地、隨、處、都、是、垃、圾,瞬間在心裡咒罵為什麼有垃圾桶不好好丟,要亂丟在地板上,還有食物碎片等等那種超難清的東西,一個人崩潰又生氣的清超久清超久清無敵久⋯⋯
那天果真沒把所有的房間打掃完,很多同事來幫我打掃剩下的房間,因為速度太慢被抓去談話留紀錄,我拚命說明我遇到的狀況,但主管也只是一句美式抱歉後,依舊在文件上給我劃上一筆叫我簽名,真的是好委屈
又或是在打掃小木屋時,一出門口發現一隻ELK離自己超近在旁邊吃草,嚇到我的毛都炸起來趕快躲回小木屋去;又或是有一次在戶外草地辦員工聚會,突然一整群ELK衝過來,全部的人用跑百米速度四散躲避,當下真的很驚嚇,現在回想起來卻很有趣
因為在國家公園裡,動物最大,不能干涉牠們移動,牠們有野性與攻擊性,所以遇到都要避開牠們,越遠越好,否則牠們如果暴衝或攻擊你,可能會被撞飛der,噢對,如果在公路上有動物在那擋著,車子也必須停下來等牠們願意主動移動離開,才能繼續前進
回到正題,關於做Housekeeping,我內心始終覺得有這份經驗是非常好的,這是第一次用很不一樣的角度,去看待旅遊/旅宿業,身為其中工作的一份子,不再只是客人的角度,邏輯與思考點也都會不同,認知到自己並不排斥服務業,甚至會覺得跟客人的互動或得到客人的回饋是很開心的,間接影響到我回台灣後,工作選擇上有短暫考慮過想投入旅宿業(但最後沒有啦)
做Housekeeping還有一件讓人期待的事,就是每天打開房門都像在抽獎一樣,因為可能有小費可以拿。美國文化習慣給小費,不管多少,有拿到就會很開心,偶爾會收到10美金、20美金甚至更多,真的會覺得那天就是自己的day,可以滋潤當天的心情
雖然大家都說放小費要放紙鈔,不要放硬幣才有禮貌(確實,我到有小費文化的國家放小費也絕對是放紙鈔,但餐廳小費除外),但是,你不知道的是我們連硬幣都會收得很開心,能收進口袋裡的小費都很棒啊,不要是惡意的就好 🤣
另外,大家可能第一時間不會想到的好處是,當一整天工作時間你幾乎都是自己一個人,短時間才會面對同事、面對客人,打掃房間時就是能夠自我對話的最佳時間,你的身體動作專注於打掃上,但你的腦子可能同時會運轉別的事
會開始想這趟旅程帶給自己的是什麼、會想像未來的日子、會有各種你的人生題目與哲學這時候開始建構與來回思考,這是獨自與自己相處最多的時間,意識到自己一個人其實沒這麼可怕,可以跟自己對話是一件很棒的事
即使這些想完後,沒有答案都沒有關係,單純享受這些思考的過程,意識到糾結並沒有用,讓自己在心頭上抹上一點隨遇則安的記號也無妨
而我也早忘記,當初在想像著10年後的自己該是什麼樣子,或期待會是什麼樣子,等2年後,我再回頭跟22歲的你說
噢,對了,希望哪一天能回去,吃我人生中覺得最好吃,Butter Pecan口味的冰淇淋
人生高低起伏英文 在 張欣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女兒升 K 3, 開始報讀幾間小學,忙透了媽媽。
鑒於疫情,小學不能面試,改為看學生的錄影片段--
一條中文片,一條英文片,一條才藝表演。
雖云長度各只需一分鐘,但令家長費煞思量。
首先是內容,不能太人云亦云;
其次,由於沒有了現場互動;
因此要度稿,務求一分鐘內的自我PRESENT有高低起伏。
拍攝了……
女兒說到中途時,不小心用手指抓了一下癢,再拍;
發了一秒台瘟,眼睛碌多了兩圈,CUT;
不小心說了口頭禪,如「跟住呢」,矯正;
錄錄下,3歲弟弟突然在廳中大叫「痾BUBU」,重來!
對我來說,反而那些捨棄的、不入老婆法眼的鏡頭,
更顯童真及可愛,小孩子不就是這樣嘛!
結果,錄一分鐘片,用了個多小時,
女兒錄到懷疑人生……
至於才藝表現,則由小朋友示範最擅長的項目。
我個女最擅長的,是偷聽爸爸媽媽傾計,間中搭下嘴。
但呢條片好難拍,於是我地決定參考下其它人的作品。
誰知一打聽,輪到我夫婦倆懷疑人生。
原來,為獲青睞,人人各出奇謀:
戲服、台風、道具、配樂、父母伴舞、專業咪、打燈、電腦特效、STUDIO錄音、導演拍攝、LIVE BAND、和音……
我問老婆:「現在是否參加AMERICAN GOT TALENT?」
老婆道:「你說得對,坊間已傳這是【香港版的GOT TALENT】啦!」
我想,如果是我表演,5 歲時的我最擅長什麼?
猶記得媽媽說:
5歲時,我曾從爸爸的口袋中,拎D銀紙出來摺飛機,然後丟落街……
唔知表演呢個技能,WORK唔WORK?
人生高低起伏英文 在 江孟芝 I MengChih Chi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生是一連串的高低起伏。
《俗女養成記》訴說六年級生女主角,39歲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小孩,一轉眼就要40了,人生好像一事無成、動彈不得,這樣的一個大齡單身女子的迷惘,經過一連串的掙扎與放棄,漸漸擁抱那個「俗女」的自己,勇敢活出自己最想要的樣子。
生活就是這樣,我們不斷狼狽跌倒,然後在嘲笑聲中緩慢前行,在迷惘與痛苦之中,練習過個自己喜歡的一生。
不是每一道問題都有解答,但每一次尋找解答的過程都有意義。在起起伏伏的浪花裡,我們拖著自己的身軀死命往前走。
有些人會拿網路石頭砸你,這些石頭上刻著否定句:
「你沒有才華」、「你沒有本事」、「你根本不特別,又醜、又胖、又笨」
有些人拿著數位酸辣湯燙你,佐料是過期豆腐:
「還不就運氣好」、「都是靠家裡吧」、「這些我也會啊,看不出你有什麼了不起」
當別人朝你丟石頭的時候,不要扔回去,有一天你建造屬於自己未來的堡壘時,需要這些石頭當材料;酸臭餿水不要倒掉,它們是未來庭院土地的有機肥料。
帶著這些包袱或許很痛苦,但請不要逃避而丟下這些負荷。負重強度越大,身體肌力越強,無論好事、壞事,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意義的,這些都會讓你成為更堅強的人。
《俗女養成記》的最後一幕獨白寫著:
「人生很長,長到有時間讓你跌倒再爬起來。
人生很短,短到沒時間讓你討厭自己。」
其實,偶爾跌倒躺在地上也可以、偶爾討厭自己也很正常,各種情緒都是我們的一部分,我們不需要每天用力擦去負面情緒,而是學習與負面情緒相處。
我相信情緒本是中性的,每一種情緒都有其必要性,如同任何顏色或味道,重要的是你如何將在各種情緒中發掘自己的另一面,學習欣賞這樣的自己,即使是不完美也很可愛。
趁著前陣子紐約Muse創意大獎的銀獎獎盃寄到家了,我在院子裡留下了跟獎盃的合影。我很努力地向前走,我也想陪著你們想前走,我們一起感動;一起誤會、一起分享、一起共鳴、一起疏遠、一起活在當下。
英文有句話說:「Life isn't about waiting for the storm to pass, it's about learning to dance in the rain. 生活不是等待暴風雨過去,而是要學會在雨中跳舞。 」
如果跌倒了、烏雲來了,不要忘記我陪著你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舞動。
IG: mengch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