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房子 ◎楊婕
⠀
如果有朝一日我將只記得你的一種樣子
會是你藍色的臉,有時清晰
有時模糊。背景是你的房子
你在其間
變換姿勢跳躍
⠀
關係是失足的實驗
我們之間有許多坑洞,要學會轉場
學著比方:今夜不談文學
換腳之後,跳進畫好的格線
⠀
有時路比預想的長。習慣你的臉
從身體浮現,變成閃爍的夜晚
你把輪廓放在遠距畫面前
像你離開的清晨,總用手
試圖留住我的臉
跳脫中指,跳脫謊言
⠀
休兵,去買雙好走的鞋
也許還是跳不過一個
壯烈成仁的結尾
此生坑道雖多,你總有空地可以
練習拆遷
⠀
-
⠀
◎作者簡介
楊婕,1990年生,牡羊座。曾獲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台中文學獎等,登上《印刻文學生活誌》「超新星」、《聯合文學》「新人上場」單元。另入選《創世紀六十年詩選》。作品散見《印刻文學生活誌》、《聯合文學》、《中國時報》、《聯合報》、《人間福報》、《幼獅文藝》等。著有散文集《房間》、《她們都是我的,前女友》。
-
⠀
◎小編 方斐/jyh_18 賞析
如果有朝一日我將只記得你的一種樣子,那會是什麼模樣?為什麼「會是你藍色的臉」?
⠀
讀這首詩時,我們能想像出一對正在遠距戀愛的情侶,透過夜間的視訊屏幕一句句聊天,畫面則皆被染上屏幕的藍光。訊號偶爾不穩,戀人的臉龐也隨之搖晃,像是在屋內跳躍一般變換姿態。
⠀
年輕的戀人在經營關係時,總像在進行一場場慎重其事又隨時擔心毀壞的實驗。驚怕一不小心因兩人之間的坑洞而失足、害怕一談論「文學」就高下立見,更不斷煩惱自己會是節節敗退的那一邊。所以選擇避談,也只想要像跳房子那樣遵守遊戲規則,自己只要跳進規規矩矩的格線裡,就永遠不會成為這場遊戲的輸家。
⠀
但這段關係的前方還有太長的路。就算已經習慣你的臉、習慣許多視訊的夜晚和偶一為之的會面,當你把你的輪廓放在遠距視訊的畫面前方讓我看見,我總不確定那是不是你。就像每個你要離開我的清晨,總會用手描摹我的廓線,想試著留住我的臉,但卻什麼也抓不住一樣。我們之間的感情也如同視訊畫面那樣的不確定,甚至無關那些關係中的爭執與謊言,僅僅只是極細密又無法深究的不安充斥其間。
⠀
不過先暫時停止吧。我們一起去買雙好走的鞋,因為我還想跟你走更長的路,雖然可能還是無法逆轉可預見的悲壯結尾。
⠀
此生的坑道太多,我們永遠不知道會通往哪裡。但我相信你是比我有餘裕的那個人、同時祝願你隨時都有空地能夠練習拆遷,就算最後我只會成為你拆毀的其中一座房間。
⠀
無論如何,我都會記住此刻你藍色的臉。
⠀
-
⠀
美術編輯:泱泱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身體詩 #身體與空間 #楊婕 #跳房子 #方斐 #房間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3/blog-post_29.html
人間福報 哪裡 買 在 DJ JoJo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故事蠻有趣的
不同的家庭背景會有不同的生命經驗
曾經窮怕的
遇上出手大方的
兩個人結為連理誕生愛的結晶
要如何給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呢
童年時期我們有遇上討債的來家門口寫紅字
潛意識中產生了[我們家很窮]的恐懼
當時還不懂得如何賺錢
長大後能養活自己了
害怕錢不夠用的恐懼
多少還是存在自己的心中
也因為被苦日子嚇到了
有時花錢反而如流水因為不想苦到自己
卻又矛盾的有[花錢會有罪惡感]的恐懼
你在引導子女如何管理財務的時候
或許可以先釐清自己的盲點
也才能在教導子女正確的金錢觀時拿捏好分寸唷
—————————————————
2019.08.21人間福報【親子心橋】 錢跑哪裡去?
2019/8/21
|
作者:文/吳娟瑜
每個人的潛意識裡隱藏著對「錢」不同的感受,「我們家很窮」的影子信念,往往會造成親子間的誤會和衝突。
錙銖必較,對嗎?
陳爸爸是務實的公務員,承襲鄉下父母節儉樸實的生活習慣,對金錢錙銖必較。他說:「小時候家裡的米缸常是空的,經常挨餓,現在的小孩太好命了,買一堆垃圾食物,還要吃不吃的。」
陳媽媽則是出生在開明且出手闊綽的商人家庭,父母常說:「錢再賺就有,日子不要過得太艱苦。」
陳爸爸、陳媽媽每天為了錢的問題產生齟齬,陳媽媽從事業務工作,手頭十分寬裕,因此乾脆獨自承擔兩個孩子的零用錢,也讓老公閉嘴。
但是花費過度的情形,陳爸爸還是看不慣。有一回說了兩句,念大一的女兒竟然回嗆:「老爸,你這麼省,等你死了錢還不都是要給我們,何不現在就分一點出來。」讓陳爸爸氣炸了!陳媽媽趕緊打圓場:「錢夠用就好,你們兩個不要『肖想』爸媽的錢,這是我們辛苦賺來的。從今天起,你們倆都給我節省一點!」
看到老婆站到自己這一邊,陳爸爸的氣才終於消了下去。
調整金錢教育
隨著孩子長大,陳爸爸和陳媽媽希望能找到共識,給孩子更正確的金錢教育。而在討論的過程中,陳爸爸也找到了潛意識裡的恐懼源頭。
憨厚老實的陳爸爸說:「小時候住在山上偏鄉,只能點個小煤油燈,一筆一畫地寫功課。坐在身邊的阿母,總是彎著身子,一針一線地縫補衣服,賺一點小錢。」陳媽媽從不知道丈夫小時候吃過的苦,只是怨怪老公一毛不拔、苛刻成性,卻不知其中潛藏著童年的恐懼。
陳媽媽說:「我的婆婆真的很節儉,多年來給她的紅包,就一疊一疊地藏在衣櫥裡,沒拿去銀行存,也沒拿一毛錢出來花用。整理她的遺物時,看到成堆的紅包,我的眼淚直接冒出來,太省了呀!」
「老人家的事曾經講給孩子們聽嗎?」我好奇地望著眼前這對夫妻。
陳爸爸本身木訥寡言,他搖了搖頭,陳媽媽則是有感而發地說:「是應該跟孩子們分享,他們的確需要學習感恩、學會理財。」
我們家很窮?
陳爸爸因為原生家庭帶來的「我們家很窮」的影子信念,養成他縮衣節食的生活習慣,希望孩子們也能省吃儉用。但時代已經改變,孩子們的想法與價值觀也不一樣了,如今,陳爸爸願意接受老婆的建議──引導孩子適度花用,學習開源節流。
同時,陳爸爸也不要再將「我們家很窮」的念頭灌輸到兒女身上,那樣只會引起排斥和對立,畢竟,不同的家庭背景會有不同的生命經驗,應該彼此尊重。
像我自己的家庭,兩個兒子平日不致於奢侈浪費,多少也是因為曾看過爸爸創業階段到處周轉、跑三點半的經歷,潛意識裡產生了「我們家很窮」的恐懼。加上當時我還不懂得如何賺錢,面對困境只是整日愁眉不展、淚流滿面,讓兩個兒子多少也受到了影響,因此長大成人後,他們沒有半點自行創業的念頭,就想做一個安分守己的上班族。
家境改善後,「害怕錢不夠用」的恐懼多少仍留在兒子們的心裡,使用金錢時都能做到「知所節制」。至於我,在經歷過「錢賺進來,就進到債權人口袋裡」的無奈和困頓後,也慢慢學著一點一滴消除「花錢會有罪惡感」的恐懼,如今雨過天晴,已能擁有「適度花用、適時存錢」的安全感。這一路走來,還真是五味雜陳、冷暖自知啊!
希望各位爸爸、媽媽在引導子女如何管理財務時,都能先釐清自己的盲點,也才能在教導子女正確的金錢觀時拿捏好分寸。
文章連結: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560392
人間福報 哪裡 買 在 DJ JoJo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故事蠻有趣的
不同的家庭背景會有不同的生命經驗
曾經窮怕的
遇上出手大方的
兩個人結為連理誕生愛的結晶
要如何給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呢
童年時期我們有遇上討債的來家門口寫紅字
潛意識中產生了[我們家很窮]的恐懼
當時還不懂得如何賺錢
長大後能養活自己了
害怕錢不夠用的恐懼
多少還是存在自己的心中
也因為被苦日子嚇到了
有時花錢反而如流水因為不想苦到自己
卻又矛盾的有[花錢會有罪惡感]的恐懼
你在引導子女如何管理財務的時候
或許可以先釐清自己的盲點
也才能在教導子女正確的金錢觀時拿捏好分寸唷
—————————————————
2019.08.21人間福報【親子心橋】 錢跑哪裡去?
2019/8/21
|
作者:文/吳娟瑜
每個人的潛意識裡隱藏著對「錢」不同的感受,「我們家很窮」的影子信念,往往會造成親子間的誤會和衝突。
錙銖必較,對嗎?
陳爸爸是務實的公務員,承襲鄉下父母節儉樸實的生活習慣,對金錢錙銖必較。他說:「小時候家裡的米缸常是空的,經常挨餓,現在的小孩太好命了,買一堆垃圾食物,還要吃不吃的。」
陳媽媽則是出生在開明且出手闊綽的商人家庭,父母常說:「錢再賺就有,日子不要過得太艱苦。」
陳爸爸、陳媽媽每天為了錢的問題產生齟齬,陳媽媽從事業務工作,手頭十分寬裕,因此乾脆獨自承擔兩個孩子的零用錢,也讓老公閉嘴。
但是花費過度的情形,陳爸爸還是看不慣。有一回說了兩句,念大一的女兒竟然回嗆:「老爸,你這麼省,等你死了錢還不都是要給我們,何不現在就分一點出來。」讓陳爸爸氣炸了!陳媽媽趕緊打圓場:「錢夠用就好,你們兩個不要『肖想』爸媽的錢,這是我們辛苦賺來的。從今天起,你們倆都給我節省一點!」
看到老婆站到自己這一邊,陳爸爸的氣才終於消了下去。
調整金錢教育
隨著孩子長大,陳爸爸和陳媽媽希望能找到共識,給孩子更正確的金錢教育。而在討論的過程中,陳爸爸也找到了潛意識裡的恐懼源頭。
憨厚老實的陳爸爸說:「小時候住在山上偏鄉,只能點個小煤油燈,一筆一畫地寫功課。坐在身邊的阿母,總是彎著身子,一針一線地縫補衣服,賺一點小錢。」陳媽媽從不知道丈夫小時候吃過的苦,只是怨怪老公一毛不拔、苛刻成性,卻不知其中潛藏著童年的恐懼。
陳媽媽說:「我的婆婆真的很節儉,多年來給她的紅包,就一疊一疊地藏在衣櫥裡,沒拿去銀行存,也沒拿一毛錢出來花用。整理她的遺物時,看到成堆的紅包,我的眼淚直接冒出來,太省了呀!」
「老人家的事曾經講給孩子們聽嗎?」我好奇地望著眼前這對夫妻。
陳爸爸本身木訥寡言,他搖了搖頭,陳媽媽則是有感而發地說:「是應該跟孩子們分享,他們的確需要學習感恩、學會理財。」
我們家很窮?
陳爸爸因為原生家庭帶來的「我們家很窮」的影子信念,養成他縮衣節食的生活習慣,希望孩子們也能省吃儉用。但時代已經改變,孩子們的想法與價值觀也不一樣了,如今,陳爸爸願意接受老婆的建議──引導孩子適度花用,學習開源節流。
同時,陳爸爸也不要再將「我們家很窮」的念頭灌輸到兒女身上,那樣只會引起排斥和對立,畢竟,不同的家庭背景會有不同的生命經驗,應該彼此尊重。
像我自己的家庭,兩個兒子平日不致於奢侈浪費,多少也是因為曾看過爸爸創業階段到處周轉、跑三點半的經歷,潛意識裡產生了「我們家很窮」的恐懼。加上當時我還不懂得如何賺錢,面對困境只是整日愁眉不展、淚流滿面,讓兩個兒子多少也受到了影響,因此長大成人後,他們沒有半點自行創業的念頭,就想做一個安分守己的上班族。
家境改善後,「害怕錢不夠用」的恐懼多少仍留在兒子們的心裡,使用金錢時都能做到「知所節制」。至於我,在經歷過「錢賺進來,就進到債權人口袋裡」的無奈和困頓後,也慢慢學著一點一滴消除「花錢會有罪惡感」的恐懼,如今雨過天晴,已能擁有「適度花用、適時存錢」的安全感。這一路走來,還真是五味雜陳、冷暖自知啊!
希望各位爸爸、媽媽在引導子女如何管理財務時,都能先釐清自己的盲點,也才能在教導子女正確的金錢觀時拿捏好分寸。
文章連結: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560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