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以前在台大帶夜間觀察時,一定會帶隊到富陽公園,然後一定會介紹那邊很特別的「渡邊氏長吻白蠟蟬」;而後來我才曉得它們在金門也有親戚,並且有個可愛的名字「龍眼雞」
那時我覺得「哇賽,龍眼雞真是美爆了,渡邊好素好無聊(沒辦法,我對翠綠配色的生物一點抵抗力也沒有)。」於是,默默的許下了以後我一定要去金門找水獺、尋緬甸蟒、看鱟、賞鸕鶿、還有拍龍眼雞的小願望。
結果,幾年過去了,我連馬祖都去了就是沒去過金門,龍眼雞卻自己跑來台灣了,這什麼亂七八糟?
---
換作過去不成熟的我,一定很開心不用搭飛機就可以看龍眼雞,但現在聽到這消息我可開心不起來。
首先,不是在同一個政權的轄區內的土地,就沒有外來種的問題。因為台灣和金門都是「島嶼」,每個島嶼都有自己的生物相還有生殖隔離,各自擁有特別的生態。
所以就算龍眼雞是金門原生種,
今天它出現在台灣本島,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外來種」喔!
這代表台灣不一定有著能治他的生物,他的出現之於台灣島的生態系是一個全新的角色,不幸的話,就有可能大量繁殖;危害生態平衡之外,更會危害農業,直接造成經濟損失。
最糟糕的是,人們最喜歡的作物們,比如說橘子芒果甚至海岸防風的木麻黃都會遭殃,那可就真讓人頭痛了。
所以呢,最近有機會到八里和五股的朋友,假如有在樹上看到這妖艷到不自然的小蠟蟬(約等於小賤貨),拜託一下,撥個電話給防檢局通報囉~
讓我們對龍眼雞說一聲親切的:「龍眼雞,掰~」吧!
【#請分享,龍眼雞不是雞,牠是農業害蟲🦗】
今年8月有民眾在新北市的八里區及五股區發現龍眼雞的蹤跡,過去牠分布在金門島及烈嶼島,由於龍眼雞外型豔麗受到很多人喜愛,但對於農作物及環境來說,龍眼雞可是超級大害蟲,危害範圍包含龍眼、荔枝、柚子、芒果…等作物,就連木麻黃都屬寄主植物。
農試所專家表示,萬一龍眼雞不小心在本島擴散,防疫難度將比荔枝椿象還高,而防檢局在接獲通報後第一時間,已啟動緊急防治措施,並呼籲民眾不要採集該蟲或任意遺棄該蟲活體,若在野外發現龍眼雞可撥打(02)3343-2064通報。
💡農傳媒小叮嚀:
千萬別把「#渡邊氏東方蠟蟬」誤認為龍眼雞唷!
而且龍眼雞不只愛果樹,也喜歡木麻黃~
https://bit.ly/2wuQuv7
-
🍎農傳媒-與農共聲、與食俱進、與環境共享
👉www.agriharvest.tw
#龍眼雞 #害蟲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人 種 生殖隔離 在 走近動物園 Approaching the zo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種】
這幾天在打一篇關於動物園存在意義的文
因為比較長可能分成三次發
想說在那之前先來些無關緊要的
所以這次來稍微說一下為什麼要在意【種】
物種、品種、雜種
在某些生物相關的討論中
我們時常看到這些意思相近卻又有著決定性差異的詞彙
一般而言
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物種(Species)
定義為有生殖能力的個體之間在自然狀態下能產生正常後代。
像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三線潮龜(Batagur borneoensis)、長戟大兜蟲(Dynastes hercules)
就是我們常說的種
而在動物園裡
經常提到亞種(Subspecies)的概念
亞種指的是那些
因為地理隔離而產生差異但卻缺乏生殖隔離的類群
就像加拉巴哥象龜與平塔島象龜(Chelonoidis nigra;Chelonoidis nigra abingdoni)
其中亞種名與種小名相同的就被稱做指名亞種
比如台灣穿山甲即為中華穿山甲的指名亞種(Manis pentadactyla;Manis pentadactyla pentadactyla)
動物園在意亞種
是因為在保育工作上
保持血統純淨是很重要的事情
有些野生動物就因為與家畜的雜交
陷入了絕種的危機
比如非洲野驢(Equus africanus)
而亞種不同於種
有時難以以肉眼區別
就容易造成管理上的疏失
而要是作業方面一不小心出了差錯
像中國當初進行華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保種計畫時
因為選定的種獸中混入了一頭印支虎(Panthera tigris corbetti)
造成血緣的汙染
再加上近親交配帶來的衰退
別說野放了
甚至連維持族群都成問題
也意味著純種華南虎已經不存在於地球......
嘮嘮叨叨說了這麼多
但其實自然界會發生什麼事往往說不准
所以可以說物種分類只是為了方便理解與討論
並沒有所謂一定的標準
不過基本操守還是要有
倘若在課堂上出現狗是有蹄類、駱駝是反芻動物之類的唬爛
到時候可就不只是貽笑大方自己丟臉的問題了
誤人子弟的影響才是難以磨滅
※品種(Breed)常被誤用為物種的同義詞
但其實只用於那些經過人為淘選的
所以只應該出現在家禽畜、實驗動物、伴侶動物等身上
------------------------------------------------------
延伸閱讀、圖片來源: https://goo.gl/POCD2W
人 種 生殖隔離 在 蔡柏璋 Pao-Chang Tsa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三月二十四日,青木原樹海,自殺森林。
是不小心走進來的,只是因為喜歡森林。不喜歡海邊的我,看到長滿樹的地方,就會想要走進去,覺得在樹林裡面比在海岸邊有安全感。
打卡的時候,不小心搜尋到「自殺森林」,心想,這難不成已經成為一個地標了?但我已經踏入這片森林,進退兩難。
一篇google review上面寫著:「這裏很美,但是請小心,不要因為被突然掛在樹頭的屍體嚇到,或著是地面上的骨骸。」我邊讀著review,眼前原本只是佇立在火山岩上盤根錯節的樹林,頓時變得陰森了起來。
「沒關係,只要有心理準備,應該就不會那麼害怕了。」我心想。
但是怎麼可能,就算知道可能會看到屍體,怎麼可能看到的時候不驚慌。並非旺季的此時,只有我一個人走在步道裡。
人類的想像力,是最大的超能力,也是我們自己最大的敵人。的確,能夠超越自己的,也能夠摧毀自己。
心境。很有意思的。如果老天爺只是鳥瞰在樹林步行的小胖,就只是一個生物在這片大自然的傑作裡漫步的畫面而已。小胖原本來踏入樹林前是極度興奮的,在柏林的自然科學博物館裡,這次特別著迷於地面板塊的碰撞所造成的地形隆起,介紹影片裡面說,夏威夷就是這樣形成的,就像是地球表面上面長了一顆青春痘一般。
我很喜歡這一個比喻。
從前在學校,對於板塊的移動,真的一點興趣都沒有。年紀越大,對於這大自然,宇宙,世界的好奇,突然變得很大。可能對於人類的世界越來越感覺困惑,沒有必要的紛爭,勾心鬥角,破壞,摧毀,歧視,疾病,傷痛,有時候困在裡頭很難走出來。
唯有抬頭看看日光,走在茂密的森林,站在海岸的懸崖邊,浸淫在月光的柔和擁抱下,才會突然再次驚覺,自己的渺小,和那些現在我們爭執的,討論的,仇恨的,是多麽愚蠢。
我很喜歡那個自然影片的最後,告訴我們,幾億年後,板塊會怎麼樣移動。我看見印度、非洲、歐洲、亞洲,用一個極度緩慢的速度--
連成一片。
最終,我們會在一起的,我們都是同一個星球上面的人,我們都是一樣的。
我很喜歡一位中國國家博物館講解員袁碩前陣子在網路的文章,其中一段關於人類其實跟北京猿人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一段解釋。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因為我們沒有生殖隔離。今天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聽說過哪兩個人之間有生殖隔離,沒法互相生孩子,所以今天這世界上,就只有一種人。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人。
一如往常的離題了,走出自殺森林的步道,才望見豎立在一旁的警示告示牌,勸戒想要輕生者務必求救。這不禁讓我想起前陣子台大學妹寫的一篇文章裡說著:「最後,容我直言,我不喜歡把LGBT族群塑造成很悲情的形象,多的是坦然接受自己、活得非常快樂的人,但當一個人出生無法選擇自己的樣子,惴惴不安的活著,用盡力氣去感受世界的時候,不要再說「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因為我們從來沒有要解決問題,我們就是社會上認知的那些問題,所以我們正在解決自己。」
現在閱讀這段文字,心裡還是很痛。
婚姻平權的道路,一起努力,我們永遠不能,也不可以忘記,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人。
我們,都是一樣的。閱讀這篇文章的你/妳,可能並不贊同婚姻平權,可能恐同,可能對於某些族群歧視,可能希望維持現狀,可能仇視彼此,可能處心積慮地要扳倒某人然後踩著對方的屍體往上爬...生命當中,有太多負面的可能。
我沒有資格告訴你/妳,該相信什麼,該認同什麼,但我卑微地相信,當我們困惑的時候,抬頭看看星空,聆聽自然的聲音,或許,我們總能從中,體悟到些什麼。
至少,謙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