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六大5G應用實例
臺灣5G推出商用後,初期會有哪些5G企業場景與應用例子?我們也整理出了六個5G應用實例,分別在智慧工廠、 智慧交通、智慧VR球場、智慧農業、 企業專網,以及無人機巡檢等。
文/iThome | 2020-07-10發表
5G 實例1 超大頻寬、超低延遲
5G打造智慧工廠,搭配AI即時檢測產品瑕疵
5G的高速、低延遲及大量連結特性,結合AI將造就什麼樣的智慧工廠? 中華電信在5G開臺活動中展示一套AI瑕疵檢測系統,機械手臂將產品移到檢測系統,經過攝影機拍攝高畫質影像,透過5G傳到雲端,經過AI模型辨識產品的外觀上是否有瑕疵,再將辨識結果經由5G回傳至工廠的機械手臂,將有瑕疵(NG)的產品挑出。
利用5G與AI,可以取代傳統人工檢測瑕疵,容易因為眼睛或人員疲勞,遺漏了瑕疵品,並且可以長時間檢測,甚至以全測取代抽測,有助於提高產品的品質管理。
先前遠傳電信曾展示類似的應用,智慧驗布系統,傳統以人工檢驗布料是否有瑕疵,需要停機貼標籤,手動記錄瑕疵品,運用5G網路及AI,智慧驗布系統透過高畫質攝影機,將拍攝的布品影像回傳至後端的AI辨識,再將檢驗結果送到驗布系統,自動判別布料上是否有瑕疵。
5G 實例2 超大下載頻寬
5G即時傳輸8K影像,將公車變身行動版家庭劇院
前陣子,臺北市政府與中華電信合作推出5G體驗公車,利用公車上的5G CPE裝置接收5G訊號,即使在公車行駛之下,仍能透過5G網路順暢串流播放8K/4K超高畫質影片。這輛公車也搭載360度監控系統,可讓駕駛監控公車行駛時的360度車側影像,透過5G即時傳輸影像,可從遠端監控公車駕駛是否有進食、打瞌睡等分心的危險駕駛行為。車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也能經過5G和路邊的設備溝通,例如路邊設備偵測到行人未依號誌通行,主動向公車示警減速,或是在車輛轉彎時警示用路人,提升行車安全。體驗公車也結合了AR擴增實境技術,民眾可下載一款App,就能開啟AR導覽服務,由手機上的AR車掌小姐作導覽說明這項體驗服務。
5G 實例3 超低延遲3D虛擬全景
超低延遲VR棒球投打訓練,即使練打150公里快速球也行
即使身在偏鄉,位於臺東豐田與長濱中小學少棒選手,以後也能使用5G網路結合VR頭戴設備,來幫助選手自己做投打訓練。只要戴上VR頭戴設備,使用者就能夠跟虛擬投手在一比一打造的虛擬新莊棒球場上進行投打對決,還可以選擇全明星級投手來餵球。有別於4G網路,因為速度不夠快,就算打者身體能反應,VR裝置也無法同步跟上選手動作即時反應,但改用5G網路傳輸VR影像,透過5G低延遲傳輸能力,現在即使看到投手投出150公里的球速也不怕,只要身體反應夠快,打者也能在零點幾秒內反應操作球棒,打到這顆快速球,藉此訓練球員的打擊跟反應。
5G 實例4 超大上傳頻寬
5G傳輸4K哈密瓜種植影像,AI才能早一步辨識蟲害
宜蘭縣府近日公開展示智慧農業應用成果,透過其農業IoT種植生產系統,來蒐集溫溼度、雨量、日照等數據,提升哈密瓜種植品質,而且除了4G,還可支援下一代高速5G傳輸網路。目前這套IoT監控系統主要是安裝在宜蘭壯圍鄉一處溫室農園裡,做為當地智慧化種植哈密瓜的示範場域,裡面使用天龍安全科技提供的TIAGA智慧神農AI系統,來對哈密瓜種植生長環境進行數據蒐集與監測,至今已可做到8成高品質的果品產出。該團隊更與仁寶電腦合作,將這套IoT系統升級為支援5G傳輸架構,只要有電信營運商在當地開通5G服務,就可以馬上使用,來加快數據分析,未來還可運用它傳輸4K畫質影像,進行蟲害影像辨識模型的訓練,讓以後蟲害辨識預警能更快速且精準。
5G 實例5 專用5G通訊網路
靠建置物流5G專網,讓AGV自動揀貨更有效率
為了要做到數小時內商品快速到貨,臺灣最大電商平臺momo,很早就在自家物流倉儲中心內,導入AGV無人搬運車,現在在momo倉儲中心裡,每天不只有揀貨作業員,還看得到不少無人搬運車在倉儲內到處穿梭,協助揀貨員完成商品揀貨、搬運等作業。
然而,受到倉儲現有網路通訊環境的限制,使得這些搬運機器人在作業上沒辦法無縫接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最近該公司決定要在這個倉儲中心導入5G專網,要透過建立一個專屬5G行動通訊網路,來協助AGV,甚至是更具智慧化的AMR自主移動機器人,來提升自動揀貨效率。
momo預計採用台哥大5G網路技術,來建置自己的5G專網,未來將透過這個專用5G網路來提供廠內所有AGV設備互連與溝通,讓這些無人搬運車可以做到自動尋貨、自主溝通、避開障礙物,讓顧客更快收到商品。
5G 實例6 超長距離串流傳輸
5G遠距遙控無人機空中監控巡檢,即時回傳4K超高畫質影像
無人機的應用愈來愈多元,無人機結合5G網路讓無人機的應用範圍更廣泛。結合5G的高速連結、低延遲特性,操作員可以遠距離透過飛控系統,即時控制無人機飛行,並即時看到無人機的空拍高畫質影像,應用在空中監控/巡檢。
中華電信在5G開臺活動中,展示和夥伴共同合作的5G無人機空中監控/巡檢,這套系統可應用在防災救援,還有橋樑、道路、水庫或農田等特定場域的巡檢工作上。
5G的高速傳輸,讓無人機拍攝的影像,連結後端AI雲端運算系統,例如辨識人員或汽車,或是橋樑上的裂縫,或是和歷史影像比對,辨識特定事件發生前後的變化。
資料來源:https://www.ithome.com.tw/news/138746?fbclid=IwAR3cJsvDQ6zpL7Z0KfMITuM4abUJbf5iWcFbgUJnmjuPJRkMnYiGBlXa118
仁寶電腦作業員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臺灣六大5G應用實例
臺灣5G推出商用後,初期會有哪些5G企業場景與應用例子?我們也整理出了六個5G應用實例,分別在智慧工廠、 智慧交通、智慧VR球場、智慧農業、 企業專網,以及無人機巡檢等。
文/iThome | 2020-07-10發表
5G 實例1 超大頻寬、超低延遲
5G打造智慧工廠,搭配AI即時檢測產品瑕疵
5G的高速、低延遲及大量連結特性,結合AI將造就什麼樣的智慧工廠? 中華電信在5G開臺活動中展示一套AI瑕疵檢測系統,機械手臂將產品移到檢測系統,經過攝影機拍攝高畫質影像,透過5G傳到雲端,經過AI模型辨識產品的外觀上是否有瑕疵,再將辨識結果經由5G回傳至工廠的機械手臂,將有瑕疵(NG)的產品挑出。
利用5G與AI,可以取代傳統人工檢測瑕疵,容易因為眼睛或人員疲勞,遺漏了瑕疵品,並且可以長時間檢測,甚至以全測取代抽測,有助於提高產品的品質管理。
先前遠傳電信曾展示類似的應用,智慧驗布系統,傳統以人工檢驗布料是否有瑕疵,需要停機貼標籤,手動記錄瑕疵品,運用5G網路及AI,智慧驗布系統透過高畫質攝影機,將拍攝的布品影像回傳至後端的AI辨識,再將檢驗結果送到驗布系統,自動判別布料上是否有瑕疵。
5G 實例2 超大下載頻寬
5G即時傳輸8K影像,將公車變身行動版家庭劇院
前陣子,臺北市政府與中華電信合作推出5G體驗公車,利用公車上的5G CPE裝置接收5G訊號,即使在公車行駛之下,仍能透過5G網路順暢串流播放8K/4K超高畫質影片。這輛公車也搭載360度監控系統,可讓駕駛監控公車行駛時的360度車側影像,透過5G即時傳輸影像,可從遠端監控公車駕駛是否有進食、打瞌睡等分心的危險駕駛行為。車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也能經過5G和路邊的設備溝通,例如路邊設備偵測到行人未依號誌通行,主動向公車示警減速,或是在車輛轉彎時警示用路人,提升行車安全。體驗公車也結合了AR擴增實境技術,民眾可下載一款App,就能開啟AR導覽服務,由手機上的AR車掌小姐作導覽說明這項體驗服務。
5G 實例3 超低延遲3D虛擬全景
超低延遲VR棒球投打訓練,即使練打150公里快速球也行
即使身在偏鄉,位於臺東豐田與長濱中小學少棒選手,以後也能使用5G網路結合VR頭戴設備,來幫助選手自己做投打訓練。只要戴上VR頭戴設備,使用者就能夠跟虛擬投手在一比一打造的虛擬新莊棒球場上進行投打對決,還可以選擇全明星級投手來餵球。有別於4G網路,因為速度不夠快,就算打者身體能反應,VR裝置也無法同步跟上選手動作即時反應,但改用5G網路傳輸VR影像,透過5G低延遲傳輸能力,現在即使看到投手投出150公里的球速也不怕,只要身體反應夠快,打者也能在零點幾秒內反應操作球棒,打到這顆快速球,藉此訓練球員的打擊跟反應。
5G 實例4 超大上傳頻寬
5G傳輸4K哈密瓜種植影像,AI才能早一步辨識蟲害
宜蘭縣府近日公開展示智慧農業應用成果,透過其農業IoT種植生產系統,來蒐集溫溼度、雨量、日照等數據,提升哈密瓜種植品質,而且除了4G,還可支援下一代高速5G傳輸網路。目前這套IoT監控系統主要是安裝在宜蘭壯圍鄉一處溫室農園裡,做為當地智慧化種植哈密瓜的示範場域,裡面使用天龍安全科技提供的TIAGA智慧神農AI系統,來對哈密瓜種植生長環境進行數據蒐集與監測,至今已可做到8成高品質的果品產出。該團隊更與仁寶電腦合作,將這套IoT系統升級為支援5G傳輸架構,只要有電信營運商在當地開通5G服務,就可以馬上使用,來加快數據分析,未來還可運用它傳輸4K畫質影像,進行蟲害影像辨識模型的訓練,讓以後蟲害辨識預警能更快速且精準。
5G 實例5 專用5G通訊網路
靠建置物流5G專網,讓AGV自動揀貨更有效率
為了要做到數小時內商品快速到貨,臺灣最大電商平臺momo,很早就在自家物流倉儲中心內,導入AGV無人搬運車,現在在momo倉儲中心裡,每天不只有揀貨作業員,還看得到不少無人搬運車在倉儲內到處穿梭,協助揀貨員完成商品揀貨、搬運等作業。
然而,受到倉儲現有網路通訊環境的限制,使得這些搬運機器人在作業上沒辦法無縫接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最近該公司決定要在這個倉儲中心導入5G專網,要透過建立一個專屬5G行動通訊網路,來協助AGV,甚至是更具智慧化的AMR自主移動機器人,來提升自動揀貨效率。
momo預計採用台哥大5G網路技術,來建置自己的5G專網,未來將透過這個專用5G網路來提供廠內所有AGV設備互連與溝通,讓這些無人搬運車可以做到自動尋貨、自主溝通、避開障礙物,讓顧客更快收到商品。
5G 實例6 超長距離串流傳輸
5G遠距遙控無人機空中監控巡檢,即時回傳4K超高畫質影像
無人機的應用愈來愈多元,無人機結合5G網路讓無人機的應用範圍更廣泛。結合5G的高速連結、低延遲特性,操作員可以遠距離透過飛控系統,即時控制無人機飛行,並即時看到無人機的空拍高畫質影像,應用在空中監控/巡檢。
中華電信在5G開臺活動中,展示和夥伴共同合作的5G無人機空中監控/巡檢,這套系統可應用在防災救援,還有橋樑、道路、水庫或農田等特定場域的巡檢工作上。
5G的高速傳輸,讓無人機拍攝的影像,連結後端AI雲端運算系統,例如辨識人員或汽車,或是橋樑上的裂縫,或是和歷史影像比對,辨識特定事件發生前後的變化。
資料來源:https://www.ithome.com.tw/news/138746…
仁寶電腦作業員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Joe:「Trump其實已經在幫台灣和美國企業爭取時間了,關稅早晚要加的,今年Trump應該很難對中國手下留情了,台灣企業最好能早點看出風向,早準備比沒準備好。」
中美貿易戰,竟讓台灣電子業出現史上最大、最急的回流潮!這波電腦產業大遷移,讓產線、資金、就業機會,都隨著台商一起回來,貿易戰讓世界分工體系洗牌,但台灣生產再怎麼算,成本還是比在中國製造高,為什麼美國科技品牌大廠寧願加價,也要「台灣製造」?
根據DRAMeXchange統計,全球一年有約1200萬台伺服器,美國市場佔40%。換句話說,一年有將近500萬台輸美、攸關全球資安的伺服器產品,將逐步從中國疏散回台灣、東南亞、墨西哥等第三地工廠。即便2018年12月初,川習會決定停火90天,這場遷移潮也沒停下來的趨勢。
伺服器或電腦等產品中,佔成本極高的主機板,全球產量中約有7成輸美,只要當中有3成移回台灣生產,台灣經濟形同吞下大補丸。原本偏向悲觀的台灣2019年GDP成長,可能就保3有望,然而,不管怎麼算,台灣生產成本總是高於中國,更別提廠商成天抱怨的「缺工、缺地」問題。為什麼伺服器產線還可頂著經濟壓力回流台灣?除了加徵10%關稅,未來可能到25%的進口關稅之外,背後另一大推力,則是中美之間交手更激烈的「科技冷戰」。
中國科技龍頭華為擴展5G業務時,便受到阻撓,美國朝野、乃至德日各國,都對其設備安全性提出質疑,2018年10月初美國《彭博Businessweek》封面報導,中國政府涉嫌在蘋果、亞馬遜的中國製伺服器植入間諜晶片,引起軒然大波,雖然事後該報導真實度,備受蘋果及其他媒體同業質疑,但美國朝野對於涉及資料傳輸的敏感科技產品,已經愈來愈不信任「中國製造」,這是Google、亞馬遜等大廠說不出口的祕密。
此時此刻,正是「台灣製造」重返榮耀的契機,而且,從半導體晶片、封測、電路板到組裝生產,整個主機板的上下游產業群聚仍保留在台灣,不但效率高、而且也杜絕被中國駭客在供應鏈動手腳的風險。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表示,移回台灣製造,雖成本稍微高一點,但是客戶都願意加價,供應鏈台灣都還有,美國科技品牌大廠,願意加價來維護資安體系,以亞馬遜來說,(當出現中國製伺服器零件被課25%關稅的最壞狀況),對方願意補貼9%到13%。
散熱器是伺服器機箱內、主機板之外的最關鍵零件,亞馬遜要求該業者從台灣廠製造出貨美國,科技業總經理表示,亞馬遜必須答應補貼,他才願意將訂單從大陸廠移回台灣廠生產。
2018年11月,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代表蔡英文總統參加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在APEC現場目睹中美領導人幾乎零互動、發言針鋒相對的張忠謀感悟,貿易戰只是兩大強權對立的序曲,雙方對立不會只侷限於貿易戰,後續還有好幾關要過,美國副總統Pence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先後發表演說、隔空交火,美中分歧不見緩和。
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指出,美中貿易戰是一場持久的較量,可能會持續5至10年,不是3到5個月就能解決的,這是一場無形的戰爭,是經濟與技術的戰爭,也將讓過去的全球化變兩極化,越南和墨西哥將是貿易戰下的受益者。
一名筆電組裝廠高層觀察這波遷移,認為過去高度集中在中國的供應鏈散了,但也或許將開啟另一波產業競爭,讓電子代工大廠的排名重新洗牌。
年產2000萬台筆電的緯創,極可能面臨需要從中國移出600萬台輸美筆電的量,以及部份伺服器製造,除了產能不大的台灣新竹廠,12月就傳出會應客戶要求,擴大在菲律賓蘇比克灣的產能,緯創在十多年前就到菲律賓蘇比克灣設廠,但當地供應鏈以及營運條件不佳,廠在那閒置多年,11月底,緯創就派了先期部隊去蘇比克灣,重新維修廠房內的水電設備等。
過去在中國動輒30萬人規模的生產基地,未來不可能再發生。可能要從單一超大生產基地,變成跨多國的群聚式生產模式,會增加跨國企業的管理難度,也是台商新挑戰,隨著惠普和戴爾伺服器輸美產品的產線移回台灣,一群服務這兩大客戶的英業達幹部自嘲,少小離家,老大回,30出頭隨著西進到中國打拚,現在4、50歲了,又回流台灣。
如今貿易戰,美、中日益壁壘分明、互不相容,台廠在選邊站之餘,也將分流,形成「第三波電子業大遷徙」。將保留中國生產基地,但也將遷回台灣,同時佈局第三地。伺服器產業則將重新落地台灣,借重台灣製造的資安與技術力,拉高一個層次看,台灣有很長一段時間,面臨中國紅色供應鏈擠壓,只能打成本戰。隨著伺服器製造回流,台灣成為美國邁入雲端、AI年代資安攻防的同盟,重現台灣製造價值,才是貿易戰帶給台灣最大的溢價。
台灣科技業史上最戲劇性的一幕,莫過於筆電業的外移,2001年,政府開放筆電業到中國設廠。結果短短幾年間,這個造就千億產值、數萬工作機會的旗艦產業,竟然走得一乾二淨,風水輪流轉。事隔十多年,由中美貿易戰激起的貿易壁壘,又將當今全球最尖端的電腦製造業吹回台灣,而且,這回大潮湧來的速度之快、聲勢之浩大,絲毫不比當年的筆電出走潮遜色。
2005年4月,「廣達林口廠」資遣了800位作業員,成為台灣最後熄燈的筆電廠之一,現在,林口廠則將成為台灣最重要雲端伺服器生產中心的一部份,廣達移了兩條(伺服器產)線回台灣,而且是目前廣達營收金雞母的高階雲端伺服器,客戶是亞馬遜、Google等雲端服務業者,移回台灣生產的是業界所謂的「Level 6伺服器」,其實就是主機板,以高度自動化設備產出後,再運到美國境內或美墨邊境的小型組裝廠,裝到伺服器機櫃,廣達一年生產約300多萬台伺服器,幾乎都交貨到美國,僅有少部份給中國客戶的伺服器產品,仍留在中國生產。
距離廣達華亞科技園區20分鐘車程外,龜山工業區大智路,高高寫著紅色英業達字樣的大樓,英業達在桃園龜山的廠內,生產部份輸美伺服器產品,直到中美貿易戰爆發,輸美伺服器緊急需要移出中國,一直是惠普(HP)伺服器產品最重要代工廠的英業達,順勢就將這棟樓作為主基地。
從2018年中,英業達就開始把HP賣美國的伺服器改回台灣製造,英業達一年大約300萬台伺服器,光惠普的就佔約一半,除少量在歐洲捷克組裝,大部份SMT(表面黏著技術)線都移回台灣龜山廠區製造。
可能在下一波筆電課稅陰影中被打擊到的筆電大廠仁寶,也未雨綢繆,仁寶將依美國客戶需求,在桃園平鎮廠區增加產線,因為有出口美國的工業電腦產線,平鎮廠區產能其實已接近飽和,老闆怕萬一貿易戰一轉向,沒先準備好就慘了,還打算把廠區所有停車場打掉,準備空間給產線,仁寶電腦副董事長陳瑞聰表示,會持續跟客戶保持聯繫,如果有需要就啟動海外廠房及台灣廠進行生產。
無論貿易戰狀況如何,供應鏈會繼續動,只是移多移少,關鍵在分散風險,科技圈私下有共識,Trump鷹派作風動向難測,分散產能,全球佈局是既定政策。
https://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
https://www.cw.com.tw/index.php/article/article.action…
仁寶電腦作業員 在 英業達X仁寶面試 - 工作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結局是他們希望我在退伍後再來面試一次,那位女主管是很想給我offer但是因為卡到我當兵還有年關的問題,萬一給了我offer我又沒去,他們下個年度要招人會被 ... ... <看更多>
仁寶電腦作業員 在 【新北-惠寶線材】徵作業員,年終保障1個月,還有禮金與獎金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新北三重區,老闆徵人很有誠意,賺錢就想分紅,年終保障一個月,還有三節與生日禮金。老闆娘把員工當家人,廠區全部都有冷氣,工作輕鬆, ... ... <看更多>
仁寶電腦作業員 在 [討論] 仁寶電腦公司職稱表大概多久會升一級? - 看板Tech_Job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yashi4sale (虎斑貓)》之銘言:
: 看到有網友推文說高工作夢才有 55K,
: 這我就要出來幫仁寶澄清一下了,因為我高工一進去就是從 55K開始領。
: 其實這間公司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 綜合所有勞動條件來講(薪資、福利、工時、環境等)比很多公司好。
: 若要談晉升跟錢,職稱不是最重要的。
: 稱職定義的是你的 JD,職級才跟錢和晉升有主要關係。
: 有網友說沒辦法跟仁寶談錢,只對一半。
: 因為大公司都有它自己的薪資標準和制度,不太可能讓你憾動它。
你說對一半,我不知道你另外一半在那說明?
在這間大公司,我只聽到找人的時候,因為阿寶公司很大,所以不怕找不到人,
我沒聽過,公司很大,所以薪水價錢可以談
目前我知道連台大進來的都是按照標準算薪水,
不知道你說可談是怎麼談
: 工B差不多 30K~37K,再往上就要從工A開始核薪,
: 你朋友大概就是工A頂了,如果 2 年不升很快就會撞天花板。
: 高工的範圍會大一點。
: 錯的另一半就是核薪條有很多,除了制式薪資結構,
: 可以從專業和領導來加給,所以高工不用作夢可以有 55K。
你知道為啥分成專業還有阿薩布魯的加給,
那是因為你的本薪少的可憐,
報稅的時候公司可以少報一些,
高工你想領導加給?
沒到領導階層的你,你想領導誰?
現實一點,現在碩士新人起薪那種死豬價,
要多久才能升到你說的高工55k?
還是沒有的可以找你要?
不是55k這種薪資人人可拿好嗎?
: 如果你朋友新人訓練有認真聽不是在注意漂亮妹妹,
: HR應該有十分詳細的職級晉升講解。
: 因為我聽新人訓是 13 年前的事了(後來回鍋時賴皮不去新人訓),
13年前新人年薪跟現在新人年薪,
是能比嗎? 不就懶叫比雞腿,
都13年了,應該主管等級吧
還在想底層的好,你乾脆直接說你想當新人
: 印象中大概是這樣:
: 仁寶分 8 職等,每職等分 8 級。
: 8 職等就是助工,職等數越少越高,課級是 5,經理是 4。
: 假設從 6 等 8 級開始,正常狀況下,每年的調薪會讓你升一級,
: 升到 6 等 1 級時就會卡住(天花板),如果不升職等,你的薪水也調不動。
: 但是你做完新人訓後到部門,才會知道這裡有一個潛規則 ─ 2 年才能晉升一次。
: 另一個潛規則可能是主管才會知道的 ─ 基本上最晚 4 年會升。
: 因為仁寶的員工如果 4 年沒有晉升,主管會被 review,
: 為了方便,第 5 年一定會升到你,不升就要寫報告或把人裁掉。
: 所以在這裡常聽到 3、4 年沒升的,但幾乎找不到卡 5 年還不升的。
: (我有耳聞卡 5 年寫報告的,但沒真的見過這樣的人)
你沒看過不代表沒有阿,
卡關的卡到肚爛離開會特別找你報備是嗎?
淺規則一堆,只是你沒點出來,
阿寶每年升等不僅僅這些規則,
都有額度的,
例如你這個部門今年升3個,
明年升級4個人,
升等額度全被你這個部門拿了八成,
你隔壁那個部門就可憐了,
今年沒有人升等,
明年升等一個人,您杯還真的親眼看過;
: 網友說這間公司管理職才好來,新人和打雜不要來。
: 我個人的看法相反,管理職才不要來。
: 因為我自己是畢業沒有多久就在這裡,
: 必須說這裡給初入社會的我很多好的影響。
你又回到13年前了,
13年前薪水環境現在可以比?
又在懶叫比雞腿
: 反倒是回鍋後升了主管,沒待幾年就走了。
: 理由相同,只是每個人的角度不太一樣。
: 但我想這位網友八成是打雜打到很幹,然後看主管每天在那裡爽。
: 其實沒有錯,這是這間公司的常態。
又爽又比基層有錢,那為啥走?
說穿了,阿寶要人都是即戰力,
操新人,有經驗的人當然也操,
但是你覽趴掐著想一下,
主管薪資比底下的人高,
案子完成主管拿專案獎金,
底下的人是拿得到?
拼死拼活,就主管拿得到,
打雜的人別說拿獎金,
連屁都沒聽過
晚上主管可以不用報備離開公司回家工作,
你打雜的行嗎?
晚上太早離開公司,
還被主管問工作做完了沒?
還被嗆說太早離開公司
你還說基層不錯...
你的不錯我不知道那邊不錯?
: 每間 lab 都在趕 loading,但是主管時間到就是在那裡給你磨咖啡泡咖啡,
: 更別論那種為了拍馬屁從對面大樓跑來幫忙磨咖啡豆的主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04.1.13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541870754.A.041.html
這間公司口頭禪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說好聽一點就是阿寶阿寶人人半飽,
說難聽一些叫不知進取,
也不是說眼光高,
不要說品牌廠了,
你自己想一下台灣幾間大間的代工廠,
你會想去仁寶??
都說這麼白了,還有人認為這間穩定升等
XDDD
主管職位進來就對了,
打雜的別進來浪費時間
寶寶很愛「即戰力」,
連公司請內部員工推薦都是「及戰力」呢
但是薪水的話就是請對方想像這邊有大餅
可是瑞凡,阿寶倡導可以領加班費,
你沒領到可以跟誰領呢?
※ 編輯: siemen (223.104.63.243), 11/11/2018 13:22:33
真的喔,
那你覺得那個是真的?
他分享他的經驗,
我分享我的經驗,
你想信什麼就去查證
能不能談都擺在你面前了,
你還是認為可談,那是你的自由
這一篇主要是想反駁上一篇作者說打雜不錯這個觀念,
基層那個不錯,基層有什麼本事談?
給你5k怎麼了?
一年一整包大家攤開來還不是一樣,
給你吃金克拉,一人當兩人用,
你每天努力做事,給你考績A,
讓你覺得被捧在手心上又如何?
一年頂多比一般考績B多兩個月不到,
總之這間要錢沒有,
加班到是讓你加的不要不要的
※ 編輯: siemen (223.104.63.217), 11/12/2018 21:38:2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