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關係從「戰略模糊」到「戰略夥伴」,美國啟動「防止台灣遭入侵法案」立法
👉今日的美中關係如何煉成的
1970年代中蘇交惡,珍寶島事件(中蘇武裝衝突)和文化大革命導致中蘇關係徹底凍結,毛澤東謀劃用美國這張牌來對付蘇聯,於是開始尋求與美國發展外交關係;當時美國正陷入越戰泥淖,國內也有經濟危機遺緒,中國這番帶槍投靠並闡述「一條線」包圍蘇聯的戰略,於是處於冷戰中的美國心動了,重新評估對中國的外交關係。
當時不少美國人相信民主化理論,認為經濟發展能使人民進一步追求社會改革與政治權利的平等分享,認為美國應該要攏絡中國,等中國經濟好轉自然會民主化,不會成為美國的威脅。「擁抱熊貓派」的祖師爺國務卿季辛吉秘密訪中,開啟美中關係的一連串序幕,中國順勢進行改革開放,在美國全球主義者的推動下,大量台港資金、國際製造鏈流向中國,中國經濟起飛一路爆發到今天這個規模。
👉台美關係為什麼有「戰略模糊」
在前述中美聯合對抗蘇聯的「一條線」戰略下,美國並不願意處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之間誰是「正統中國」的問題,因為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對抗蘇聯威脅的小夥伴。
但是美國仍須守住二戰以來太平洋由美國實質戰略控制的局面,不能讓可能的戰略威脅如中國取得太平洋西側的不沈母艦台灣,於是《台灣關係法》應運而生,不使用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用詞,迴避正統中國問題,台灣在美國法律中成為具有主權的亞主權國家,台美之間透過美國在台協會建立事實上的外交關係,條文中這樣稱台灣「與外國、外國政府或類似實體一視同仁」。美國人稱此為對台的「戰略模糊」。
此後一系列的對台法案,因為中國因素大抵都離不開對台出售武器、保護台灣現狀承諾、強化台灣對外能力、強化美國亞太防禦能力等,相關法案如《六項保證》、《台灣旅行法》、《2018年亞洲再保證倡議法》、《臺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
美國對中國釋出的最重訊息是,如果中國違反美國對台承諾的原則,美國將會幫助台灣自衛,至於到什麼程度,則是沒有明言,這也是美國人對台的「戰略模糊」。究其根本,除了美國人的自家利益外,美國其實也不確定台灣人究竟如何想的,所以每次選舉美國人都在看著,到底是親中還是反中,美國對應的手段也不一樣,這就是「戰略模糊」對美國的好處之一,但這對台灣不是好事,台灣人必須明白這點。
與之相對的是美國對韓國、日本的戰略關係,美國在韓國、日本都有駐軍,美韓共同防禦條約和美日安保條約都有規定雙方須共同承擔軍事責任,當他方受到軍事攻擊時需要進行軍事協助,這是明確到「出兵」的程度。
👉台美關係從「戰略模糊」到「戰略夥伴」
2019年6月1日,美國國防部發布《印太戰略報告》,在這份報告中,美國將台灣視為維護國際秩序的民主夥伴,提及中國對台灣的國際打壓及武統意圖,再次承諾會依此繼續售予台灣防禦性武器。
報告書出爐不久,八月,美國總統川普批准2500億66架F-16V軍售案,台灣空軍直接宣布增設一個聯隊;九月,首屆「美台印太區域民主治理協商機制」正式啟動,希望台美雙方透過此對話機制一同促進印太區域秩序的安全;十月,美國參議院通過《臺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以強化支持台灣與印太地區及全球其他國家正式外交或非正式的夥伴關係。這些挺台作為在在顯示,美國將台灣在印太戰略中推到更高層次的「戰略夥伴」。
👉美國不再相信中國會改變,美中關係將徹底扭轉,台美關係大邁進
2019年10月24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在華盛頓的威爾遜中心發表演講,一改先前的溫和態度,直言「美國政府不再相信經濟發展可讓中國獨裁政權變得更開放和民主,中國是美國的戰略和經濟對手」,以副總統的高位表示美國態度,公開否定長年以來「擁抱熊貓派」樂觀的民主化理論,這是美國第一次透過代表性人物否定中國的改變可能性及正視中國真正的戰略威脅。
2020年7月17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演說,表示中國正企圖粉碎香港及台灣的自由,更迫害新疆人權,對此美國不會袖手旁觀,將會對中國實施制裁;2020年7月18日,美國國防部長艾斯培發布新聞稿表示,中國是美國的「首要戰略競爭對手」,北京欲改寫二戰後的國際秩序,有試圖取代美國的野心,美國國防部將進行重大戰略佈局。近期南海事態可以看見美國對中國態度已經趨於積極主動防禦。
2020年7月21日,美國國防部長艾斯培在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發表談話,指責中國以軍演模擬攻台,讓兩岸關係惡化,強調在台灣沒有人會相信中國會遵守「一國兩制」,美國在未來會繼續軍售台灣。
由於近年的國際局勢與美中角力,台美的實質外交狀態已經超越歷史高峰,台美合作越來越緊密頻繁,不論是軍購、軍演、軍事訓練,或是外交層面的互訪與合作皆可發現痕跡,美台間的戰略模糊已經到了「只要有默契不對外聲張,很多事都可以先做再說」的地步,比如美國在台協會各種以「聯盟」為後綴的白皮書,由美國政策或預算支持來實質進行,藉以增進台美關係。但是這些對於現今的國際局勢仍然不足,於是開始有美國國會議員倡議,對台「戰略模糊」應該要有所突破了。
👉台美抗中戰略軍事行動明確化的第一聲槍響
美國眾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共和黨首席議員Ted Yoho本週將提出「防止台灣遭入侵法案」(the Taiwan Invasion Prevention Act),這是美國首次出現授權對台出兵的法案,突破美國1970年代以來對台的「戰略模糊主義」,明確授權美國總統在中國出兵侵犯台灣時動用武力。
Yoho認為美國與韓國、日本的三方關係足夠牢固,但美國對台灣做的不夠;Yoho指出,美國自季辛吉時代開始,在中國與台灣之間一直留存戰略模糊空間,目前對台軍售自衛武器則是基於雷根時代的備忘錄。在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已明言不惜濺血武統台灣的情況下,美國若要守護印太地區的國際秩序,勢必要改變現有作法,所以才會提出如此直接明確的授權作戰法案。
雖然只是草案,但是代表民意的國會總是先體制一步,在美國民意全面翻轉、戰略體系將中國列為頭號威脅、共和黨和民主黨都不想當張伯倫時(二戰時對納粹妥協而遭後世罵名),我們可以期待美國以各種不同名義、方式突破過往的「對台戰略模糊」。
台美關係從「戰略模糊」到「戰略夥伴」,美國啟動「防止台灣遭入侵法案」立法將成為後續發展的第一槍聲響,不論軍事的、經濟的、外交的、科技的合作,未來的台美關係將會更明確、更緊密、更有利於台灣。
👉機會只留給準備好的人,台灣要走出自己的路
雖然國際局勢對台灣越來越有利,但是準備永遠不嫌多。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讓台灣利益在國際間更加鞏固,亦即怎麼樣才能讓包含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更重視台灣?
由於中國近年來對人民的暴行曝光,對其他國家的威脅也與日俱增,自由民主陣營開始對中國產生疑慮與謹惕,在這裡台灣正好能發揮功能。
台灣作為自由民主國家,與自由民主陣營共享相同的價值與利益,要讓自己能夠被國際信任,就不能重回親中的泥淖;而台灣過去數十年來與中國的交手不斷,作為抵禦中國侵略的橋頭堡更可以分享經驗,提高自己在自由民主陣營的價值。
如何堅定對抗中國的對外侵略,又在最大程度維持現有的國際秩序與利益,這就考驗台灣在新時代的角色定位與戰略方向。機會只留給準備好的人,台灣要走出自己的路,抓住機會為後世留下遺產,讓台灣被全世界承認,不枉先賢前輩的流血奮鬥,留給子孫一個獨立而美麗的國家。
🎉號外:比利時國會全票通過台灣地位決議案👏👏👏
比利時眾議院休會前夕,130位比利時議員投下贊成票,0票反對、13票棄權,壓倒性通過台灣地位決議案,力挺民主台灣參與國際。這就是台灣作為自由民主國家,與自由民主陣營共享的價值與利益。唯有持續強化與自由民主國家的價值連結,台灣才能跟全世界一起抵禦極權國家的侵略!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