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斯達:如何評價吳孟達在香港文化系譜的地位?】
香港政治局勢惡劣,市民精神壓力巨大,但沒有短期可見出路,任何問題都可以引起精神火藥庫的火花。例如吳孟達逝世,如何評價?認真深入回答,其實亦是一個重要問題。所謂整理國故。如何看待過去的遺產,是介定和建立群體意識的重要步驟,也是不斷會出現的問題。
清末志士面對烈強壓迫、政府腐敗,也要重新看待滿清遺產,例如多民族帝國的現況,於是有排滿革命和五族共和兩條路線;例如 2000 年帝制,於是有君主立憲和共和革命兩條路線。30 年代起日軍攻打整個東亞,中國面臨亡國,錢穆便寫了充滿愛國主義的《國史大綱》。至於吳孟達,他在近代香港的普及文化,有重要身影,但後期到了中國投資和拍戲,已經鮮有現物香港文化現場,而且晚年也在微博上護旗,表達愛國愛黨之情。此一死,有人懷念,但也有人一往無前,批評吳孟達投共投中,應該春秋筆法善善惡惡,不能含混。
爭論一起,自然也有人討論其中的標準不一。例如遊戲直播界的達哥,其實只是對香港當時的事情多少沉默,就受到黃絲網民巨大壓力,但吳孟達在社交網絡墨落無悔,「罪證確鑿」,為何又得到春風化雨的溫情懷念。那麼備受賤視的楊千樺又是否要「平反」呢?雖然行頭不同,但楊千樺的歌和戲,也算是膾炙人口於一時,只是跟習近平握了一下手,就遭追殺至今,是否用刑過烈?
「吳孟達問題」難答,在於他的能量巨大,而當年的香港電影經過不斷重播,當年的香港又是黃金時期,對於香港乃至東亞各國的影響力,已形成一種超越理性的 nostalgia。然而「人死為大」並沒有思考深度,只是一個教條,並非吳孟達死了就不能批評,否則中文不會有「蓋棺定論」一詞。
對於 90 年代出生的那一代,我們在 2000 年代剛剛「有性」 (《少林足球》已經是差不多最後一套),品味的真正構成和凝固則在更後期,對吳孟達的記憶,可能都是在「道地星期日影院」後設地重構的。他的表演固然出色,但他對當下香港來說的確已是故人。事情跟上一代和新一代之前爭論許冠傑的地位一樣。事實上不論是許冠傑還是吳孟達,其人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待他們和香港的關係。如果香港有一個系譜和宗廟,他們放在甚麼位置,這才是跟我們切身有關。
大部份人一生都是好壞兼有,但如果他們的成就特別大,後世就會面臨如何詮釋的困境。說到底,我們爭論的是一種對吳孟達的史觀問題。他的歷史已經大致明白了,我們對他的歷史卻是未水落石出的。
基本事實,是吳孟達有份一齊製造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他和很多人一樣,是香港的文化資本;但也跟很多人一樣,他晚年已經離開香港到中國發展。我們不必像老文青和鄉愿一樣信奉人死為大、政治歸政治電影歸電影、或者以自己一己好惡出發,我們不妨擁抱這股席捲香港的本位意識,確信吳的功業和罪惡都是證據確鑿,兩者皆是真實。然而當你將香港視為一個辯證的實體,也就會明白事物的發展階段,同一件事會映照出不同差異。在這個對立又統一的「香港故事」之中,有善人也有惡人,也有善者變惡,也有惡者變善。即使是惡人,也是歷史的一個進程。
我們都在父祖輩的罪孽之中誕生,例如中國文化,例如民主回歸,這些事情都是我們不同意但也要一併承受。對吳本人的政治立場不需要全盤接受,也可以認可他對歷史的貢獻;討厭吳但也可以表揚他的藝術成就,褒揚卻不代表你全盤認同。褒貶其實都有辯證的成份。
就像跟希特拉過從甚密的德國導演萊尼.里芬斯塔爾 (Leni Riefenstahl) ,她有著可堪進入人類遺產的藝術成就。她的《意志的勝利》令我感動不已,感嘆人類可以達到如此的技法和成就,但那感動不代表你認同德國國家社會主義。
吳在微博上認中,我們不可能干涉他人的身份認同。畢竟所謂想像的共同體,其實真係想像,也是自由的。我對他也沒有研究,不知道他內心世界,但吳孟達是中國人,但他的東西也可以在香港的系譜之中。正如瑞士也深受外國文化影響,有德語有法語,並不妨礙瑞士自己有一個傳統。中大先賢、南來文人也是中國人,但也可以在香港的系譜中。只要我們不把他們當作需要全盤認同的偶像,有自己的史觀,有強烈的意志和主體意識,他們也只是歷史的一部份。
甚至我們的傳統中都一定有邪惡的事物。九龍城寨、黑社會、五億探長等等,都是我們的陰影,但經時間無限的洗刷之後,也成了一個景觀。中共視之前的 2000 年為封建社會,固然有歷史學的疑點 (因為封建制度起碼早在劉邦和漢武帝的時代已經被放逐,晉朝有短暫復興但不得善終),現在講到 5000 年文明史,其實也是挪用的,但這就是意志力的體現。沒有「封建」,就沒有破脫封建的偉大。子的合法性,在於他洗脫贖還了父祖的罪孽。歷史都是神話,甚至宗教。耶穌為甚麼偉大,因為他為人類贖回了父祖輩即阿當的罪孽。沒有舊的,變不出新的。
所以對過去的事,劃出一個範圍,有範圍之內,都是遵從「批判 — 團結 — 批判 — 團結」的節奏,雖然批判,但也都是「我們的」。共同體是想像的,也是無中生有的,少不免要挪用別人的現成材料。吳孟達是中國人,但他的戲劇也是我們的,也是我們值得驕傲的事物。
這就令人想到張保仔(1786-1822)。之前我們都在慶祝香港開埤 180 周年,其實香港的時間系譜可以劃得更大。 張保仔是廣東歷史人物還是香港歷史人物呢?這也是辯證的。弔詭的地方就是,張保仔死的時候,香港還應該是新安寶安的一部份,還未有「香港」此一獨立概念,但有了香港,就可以追認張保安是香港的英雄先驅。他代表的是「海洋中國」,靠自己在遠洋東南亞的民間商業網絡,就自給自足,與清廷對立,完全表達了如何實行「山高皇帝遠」。
香港不是也有遷界令實行後的廢墟和人道災難嗎?這就是香港受大陸波及和殘害的歷史隱喻,而這事也一再輪迴。張的海盜集團卻根本不在陸地,他代表了海盜信奉的自由精神。他的最後一戰據說是在赤鱲角海面。雖然他最後兵敗,接受了清廷招安,這一轉折,我們可以視為失節,但失節也是「我們的」。就像香港的政治運動,有離開的前人,有後來者加入,有人堅持有人轉變,不會永遠是同一班人走下去。
好的必須學起來,中共評價自己的歷史人物,也是無限而狡黠的兼容。網民參考他們的歷史點評學,也照法泡製了一個戲仿,我覺得很有深度,如下:
//「XXX 是偉大的電影工作者,是偉大的喜劇表演家、藝術家和實踐家,雖然晚年犯了嚴重錯誤,但是就他的一生來看則『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他為我們的回憶和香港電影品牌的創立和發展,為香港推廣粵語文化的成效,為香港觀眾、台灣觀眾和海外華人觀眾共同文化的締造和香港台灣演藝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永遠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為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虛擬文件《關於 2019 以來某些藝人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佚名,202x //
這不只是中共,連日本都是如此。19 世紀末,隨著培里叩關,日本分裂為改革派和守舊派、倒幕派和親幕派,於是後來便有了新撰組此一幕府招請的武裝力量。後來新撰組戰敗,幕府也解散,日本組成了明治新政府,隨著維新而成為列強之一。如此看來親幕派便是站了在「歷史錯誤的一邊」,但日本人對自己的想像共同體非常「有愛」,二戰以後逐漸多人歌頌新撰組,視為忠義之士,為當中的很多武士立傳。不論成敗,都是日本歷史的一部份。
俊美而虛弱但劍術高超的沖田總司、為幕府在北海道死戰到最後一刻的土方歲三等等,這些與「正史」未必一樣的形象,現在都成為了現代日本膾炙人口的文化之一,不讓「站在歷史正確一方」的坂本龍馬一方專美。有正有反有合,完成了屬於日本自身的文化辯證。
對於作為表演家的吳孟達,也是如此。他是親中的,但「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YouTuber音樂人-稻村壤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Profile】 ※日本語紹介文は下にございます 稻村壤治/George Inamura 出生於日本福島縣 Musician / 歌手 目前已住在臺灣兩年 語言:日文、中文 ◆故事 在17歲(高中二年級)左右時,便懷抱著要成為一名音樂家的夢想。 高中畢業之後,前往東京的音樂專門學校...
「代表 香港的文化」的推薦目錄:
- 關於代表 香港的文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代表 香港的文化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代表 香港的文化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代表 香港的文化 在 -YouTuber音樂人-稻村壤治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代表 香港的文化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代表 香港的文化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代表 香港的文化 在 自家製作獨門秘方「饕餮百家醬」作為天后誕的祈福食物!跨越 ... 的評價
- 關於代表 香港的文化 在 【百物看世界08】香港本土文化的國際代表:如何保育霓虹燈? 的評價
代表 香港的文化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盧斯達:如何評價吳孟達在香港文化系譜的地位?】
香港政治局勢惡劣,市民精神壓力巨大,但沒有短期可見出路,任何問題都可以引起精神火藥庫的火花。例如吳孟達逝世,如何評價?認真深入回答,其實亦是一個重要問題。所謂整理國故。如何看待過去的遺產,是介定和建立群體意識的重要步驟,也是不斷會出現的問題。
清末志士面對烈強壓迫、政府腐敗,也要重新看待滿清遺產,例如多民族帝國的現況,於是有排滿革命和五族共和兩條路線;例如 2000 年帝制,於是有君主立憲和共和革命兩條路線。30 年代起日軍攻打整個東亞,中國面臨亡國,錢穆便寫了充滿愛國主義的《國史大綱》。至於吳孟達,他在近代香港的普及文化,有重要身影,但後期到了中國投資和拍戲,已經鮮有現物香港文化現場,而且晚年也在微博上護旗,表達愛國愛黨之情。此一死,有人懷念,但也有人一往無前,批評吳孟達投共投中,應該春秋筆法善善惡惡,不能含混。
爭論一起,自然也有人討論其中的標準不一。例如遊戲直播界的達哥,其實只是對香港當時的事情多少沉默,就受到黃絲網民巨大壓力,但吳孟達在社交網絡墨落無悔,「罪證確鑿」,為何又得到春風化雨的溫情懷念。那麼備受賤視的楊千樺又是否要「平反」呢?雖然行頭不同,但楊千樺的歌和戲,也算是膾炙人口於一時,只是跟習近平握了一下手,就遭追殺至今,是否用刑過烈?
「吳孟達問題」難答,在於他的能量巨大,而當年的香港電影經過不斷重播,當年的香港又是黃金時期,對於香港乃至東亞各國的影響力,已形成一種超越理性的 nostalgia。然而「人死為大」並沒有思考深度,只是一個教條,並非吳孟達死了就不能批評,否則中文不會有「蓋棺定論」一詞。
對於 90 年代出生的那一代,我們在 2000 年代剛剛「有性」 (《少林足球》已經是差不多最後一套),品味的真正構成和凝固則在更後期,對吳孟達的記憶,可能都是在「道地星期日影院」後設地重構的。他的表演固然出色,但他對當下香港來說的確已是故人。事情跟上一代和新一代之前爭論許冠傑的地位一樣。事實上不論是許冠傑還是吳孟達,其人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待他們和香港的關係。如果香港有一個系譜和宗廟,他們放在甚麼位置,這才是跟我們切身有關。
大部份人一生都是好壞兼有,但如果他們的成就特別大,後世就會面臨如何詮釋的困境。說到底,我們爭論的是一種對吳孟達的史觀問題。他的歷史已經大致明白了,我們對他的歷史卻是未水落石出的。
基本事實,是吳孟達有份一齊製造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他和很多人一樣,是香港的文化資本;但也跟很多人一樣,他晚年已經離開香港到中國發展。我們不必像老文青和鄉愿一樣信奉人死為大、政治歸政治電影歸電影、或者以自己一己好惡出發,我們不妨擁抱這股席捲香港的本位意識,確信吳的功業和罪惡都是證據確鑿,兩者皆是真實。然而當你將香港視為一個辯證的實體,也就會明白事物的發展階段,同一件事會映照出不同差異。在這個對立又統一的「香港故事」之中,有善人也有惡人,也有善者變惡,也有惡者變善。即使是惡人,也是歷史的一個進程。
我們都在父祖輩的罪孽之中誕生,例如中國文化,例如民主回歸,這些事情都是我們不同意但也要一併承受。對吳本人的政治立場不需要全盤接受,也可以認可他對歷史的貢獻;討厭吳但也可以表揚他的藝術成就,褒揚卻不代表你全盤認同。褒貶其實都有辯證的成份。
就像跟希特拉過從甚密的德國導演萊尼.里芬斯塔爾 (Leni Riefenstahl) ,她有著可堪進入人類遺產的藝術成就。她的《意志的勝利》令我感動不已,感嘆人類可以達到如此的技法和成就,但那感動不代表你認同德國國家社會主義。
吳在微博上認中,我們不可能干涉他人的身份認同。畢竟所謂想像的共同體,其實真係想像,也是自由的。我對他也沒有研究,不知道他內心世界,但吳孟達是中國人,但他的東西也可以在香港的系譜之中。正如瑞士也深受外國文化影響,有德語有法語,並不妨礙瑞士自己有一個傳統。中大先賢、南來文人也是中國人,但也可以在香港的系譜中。只要我們不把他們當作需要全盤認同的偶像,有自己的史觀,有強烈的意志和主體意識,他們也只是歷史的一部份。
甚至我們的傳統中都一定有邪惡的事物。九龍城寨、黑社會、五億探長等等,都是我們的陰影,但經時間無限的洗刷之後,也成了一個景觀。中共視之前的 2000 年為封建社會,固然有歷史學的疑點 (因為封建制度起碼早在劉邦和漢武帝的時代已經被放逐,晉朝有短暫復興但不得善終),現在講到 5000 年文明史,其實也是挪用的,但這就是意志力的體現。沒有「封建」,就沒有破脫封建的偉大。子的合法性,在於他洗脫贖還了父祖的罪孽。歷史都是神話,甚至宗教。耶穌為甚麼偉大,因為他為人類贖回了父祖輩即阿當的罪孽。沒有舊的,變不出新的。
所以對過去的事,劃出一個範圍,有範圍之內,都是遵從「批判 — 團結 — 批判 — 團結」的節奏,雖然批判,但也都是「我們的」。共同體是想像的,也是無中生有的,少不免要挪用別人的現成材料。吳孟達是中國人,但他的戲劇也是我們的,也是我們值得驕傲的事物。
這就令人想到張保仔(1786-1822)。之前我們都在慶祝香港開埤 180 周年,其實香港的時間系譜可以劃得更大。 張保仔是廣東歷史人物還是香港歷史人物呢?這也是辯證的。弔詭的地方就是,張保仔死的時候,香港還應該是新安寶安的一部份,還未有「香港」此一獨立概念,但有了香港,就可以追認張保安是香港的英雄先驅。他代表的是「海洋中國」,靠自己在遠洋東南亞的民間商業網絡,就自給自足,與清廷對立,完全表達了如何實行「山高皇帝遠」。
香港不是也有遷界令實行後的廢墟和人道災難嗎?這就是香港受大陸波及和殘害的歷史隱喻,而這事也一再輪迴。張的海盜集團卻根本不在陸地,他代表了海盜信奉的自由精神。他的最後一戰據說是在赤鱲角海面。雖然他最後兵敗,接受了清廷招安,這一轉折,我們可以視為失節,但失節也是「我們的」。就像香港的政治運動,有離開的前人,有後來者加入,有人堅持有人轉變,不會永遠是同一班人走下去。
好的必須學起來,中共評價自己的歷史人物,也是無限而狡黠的兼容。網民參考他們的歷史點評學,也照法泡製了一個戲仿,我覺得很有深度,如下:
//「XXX 是偉大的電影工作者,是偉大的喜劇表演家、藝術家和實踐家,雖然晚年犯了嚴重錯誤,但是就他的一生來看則『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他為我們的回憶和香港電影品牌的創立和發展,為香港推廣粵語文化的成效,為香港觀眾、台灣觀眾和海外華人觀眾共同文化的締造和香港台灣演藝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永遠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為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虛擬文件《關於 2019 以來某些藝人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佚名,202x //
這不只是中共,連日本都是如此。19 世紀末,隨著培里叩關,日本分裂為改革派和守舊派、倒幕派和親幕派,於是後來便有了新撰組此一幕府招請的武裝力量。後來新撰組戰敗,幕府也解散,日本組成了明治新政府,隨著維新而成為列強之一。如此看來親幕派便是站了在「歷史錯誤的一邊」,但日本人對自己的想像共同體非常「有愛」,二戰以後逐漸多人歌頌新撰組,視為忠義之士,為當中的很多武士立傳。不論成敗,都是日本歷史的一部份。
俊美而虛弱但劍術高超的沖田總司、為幕府在北海道死戰到最後一刻的土方歲三等等,這些與「正史」未必一樣的形象,現在都成為了現代日本膾炙人口的文化之一,不讓「站在歷史正確一方」的坂本龍馬一方專美。有正有反有合,完成了屬於日本自身的文化辯證。
對於作為表演家的吳孟達,也是如此。他是親中的,但「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
代表 香港的文化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香港電影 #香港社會 #香港自由 🇭🇰
香港的興與衰,香港的存與亡
天安門事件後的十年是香港「逃避主義」(escapism,此詞亦有「娛樂、消遣」的意思)瀰漫的十年,無論在現實或比喻的意義上均為如此。有些人因為對這座城市的未來失去信念,選擇在1997年之前移居國外;而那些留下來的人則享受了幾年的繁榮光景。香港的流行文化在1990年代達到頂峰,當時成龍在好萊塢大放異彩,王家衛則鞏固了他全球知名藝術片導演的地位。
周星馳在90年代的成功,部分要歸功於他的長期搭檔吳孟達。如果周星馳演出的是一名天才律師,吳孟達就是貪污腐敗的法官。當周星馳飾演「孫悟空」,吳孟達便是二師弟「豬八戒」。儘管吳孟達比周星馳年長九歲,從外表看來也明顯老了不少,但他毫不遲疑地演出周星馳的姪子或乾兒子等角色,巧妙地加強了喜劇的效果。這兩人深受影迷喜愛和敬重,許多人也敬稱周星馳為「星爺」,吳孟達則是「達叔」。
-
首先,《美人魚》是以普通話、而非廣東話拍攝——即便也推出了粵語配音版,但周星馳的無俚頭幽默已經失去了根源和最初的吸引力。或許周星馳自己未能在電影中演出也是它沒有那麼吸引人的原因之一,但整部片最令人失望的原因在於其依循了中國主流電影的模式:奢華鋪張,但缺乏質感。死忠的粉絲仍能對周星馳二十年前好笑的對白倒背如流,但《美人魚》中沒有任何一個笑點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儘管豐富的攝製手法提供了良好的視覺體驗,但會讓觀眾覺得特效是為了用來補足失去的幽默感。
對香港人的身份認同而言,最難以抵擋的慢性威脅就是中國政府正慢慢地用普通話取代這座城市的母語。中國共產黨只要改變孩童早期學習的課綱、允許來自大陸地區的大量移民,或讓像周星馳、成龍等知名人物成為中國(而非香港)的文化大使,他們便能輕鬆抑制粵語的使用。
-
2013年,周星馳被委派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簡稱政協,為一無立法權力之政治諮詢機關)。他表示一開始並不知道自己獲得委任,而在開會的過程中他不是遲到,就是在十分鐘內離開。但他從2013年開始每年都是政協的一員,並表示希望自己的發聲能夠「對中國電影的發展有所貢獻」。
然而,所謂「中國電影」專指的是中國大陸的影視作品,而不擴及所有漢語圈(Sinophone)。香港電影多年來已失去大部分的文化影響力,除了王家衛的《2046》(2004)和劉偉強的《無間道》(2002)之外,我們能舉出2000年初期任何一部具有影響力的香港電影嗎?背後的原因其實不難參透。若在地電影與紀錄片跟敏感的政治議題扯上關係,那它註定會被拒於大型戲院之外-而且後果可能會遠超過單純被禁止播映。《十年》(2015)是一部政治短篇電影合集,片中預估香港將於2025年漸漸失去自由。儘管該片獲得香港本地的電影獎項,卻被禁止在電影院上映,也不可在媒體上露出。
代表 香港的文化 在 -YouTuber音樂人-稻村壤治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Profile】 ※日本語紹介文は下にございます
稻村壤治/George Inamura
出生於日本福島縣
Musician / 歌手
目前已住在臺灣兩年
語言:日文、中文
◆故事
在17歲(高中二年級)左右時,便懷抱著要成為一名音樂家的夢想。
高中畢業之後,前往東京的音樂專門學校修習了兩年的音樂。
專門學校畢業後,一邊做著打工的工作,一邊持續從事音樂活動,
就這樣打著工過著日子,逐漸離夢想越來越遠,幾乎快要放棄了夢想。
就在當時,遇見了【GO AROUND JAPAN戶外音樂祭】的主辦人-代代木原茂先生。
被代代木原先生發掘後,實現了在GO AROUND JAPAN演出,開啟了稻村壤治音樂人生的第二章。
然後,在2016年11月,發售了個人首張CD專輯作品〖1 one〗。
就在此時,和代代木原先生討論計畫要在日本國內舉行全國巡迴演唱,
代代木原先生卻笑著對我說:
「和周遭的音樂人做相同的事情,是無法開拓出前方的道路!放掉現有的一切,試著去海外發展如何?」
雖然只是玩笑話,卻成為了現實。
2017年的春天,抱持著[3個月內要在臺灣正式出道!]的目標,
義無反顧地隻身前往了和自己毫無關聯的臺灣,開始了嶄新的音樂活動。
從此揭開了稻村壤治臺灣奇蹟故事的篇章。
但是,在剛來到臺灣不久時,
根本不會中文,也沒有任何相識的朋友,完全是從零開始的狀態。
當時持續過著艱辛的生活,但在那樣的日子當中,突然察覺到,
「原來自己受到了許多周遭朋友的支持阿」。
在那之後,遇到了很多奇蹟的邂逅,活動也漸漸地擴展開來。
2018年1月〜3月間,曾和知名日籍YouTuber三原慧悟組成了名為【三原TAIWAN】的團體一起活動。
發表過多首翻唱歌曲,點擊播放次數都超過了100萬次,成為了大家的熱門討論話題。
2018年7月,在臺灣舉辦了個人LIVE演唱會,成功動員了150人參加。
也接連出演綜藝節目和音樂節目,如今在各個網路平台的追蹤人數已累積超過了3萬人。
當初原本只預計在臺灣停留3個月,目前已超過了2年的時間。[現2019年4月]
現在以臺灣作為主要活動據點,為了未來要在亞洲,甚至在世界中成為音樂人,
持續努力進行音樂活動當中。
目前除了把重心放在Youtube等網路平台上的「數位線上」活動外,
也認為演唱會和街頭演唱等各種與人的「實際互動」活動,
比起一切都要來得重要。
因為我相信,想要成功的話,絕對不能遺忘「人、心、為他人著想」。
最近在日本的活動也逐漸增加中。
2019年2月,日本BS富士電視台特例採訪,
播放了長達1小時的個人紀錄片-〖台湾発、夢追い物語〗。
節目中述說著,
『在不久的將來,從臺灣發跡的日本超級巨星即將就要誕生了。』
※中文翻譯:林嘉慶/Keita
― ― ― ― ―
【作品集】※ 以下節選代表作品
◆Music Video
・「Hello」稲村壌治[首次自創中文歌曲]
https://youtu.be/a1tiN8Cwirs
◆Music Video
・「眷戀」稻村壤治[和臺灣朋友們共同創作的中文歌曲]
https://youtu.be/1dJGSmjztrg
― ― ― ― ―
◆Music Video
・「告白氣球」三原TAIWAN[跟三原慧語YouTuber 合作的作品]
https://youtu.be/rQBk9w9qEKE
◆Music Video -日文歌曲-
・「恋愛台風」稲村壌治
https://youtu.be/FNUpVjoRtsA
◆Music Video -出演MV男主角-
・「不想逃」伊雪Eishei
https://youtu.be/AT_xHZIOP8A
― ― ― ― ―
【臺湾電視節目演出經歷】
・聲林之王 -第一季- [音樂節目]
https://youtu.be/MnI0uWByhfs
・WTO姐妺會[綜藝節目]
https://youtu.be/HxMKTu8fBgc
・「City GO 澎湃」財團法人寶島客家廣播電台[廣播節目]
― ― ― ― ―
【日本電視節目演出經歷】
・BS富士電視台[台湾発、夢追い物語]2019年2月播放
稲村壌治個人紀錄片(長度為1小時節目)
・福島中央電視台[ゴジてれ×SUN]2019年4月播放
介紹了在臺灣從事的各項活動。
― ― ― ― ―
【工作邀請連絡方式】
Email:guitaraikoukai0001@gmail.com
若有工作邀請,請麻煩您用email聯絡。
我等候您的回信。謝謝。
◾◽◾◽◾◽◾◽◾◽
◾◽◾◽◾◽◾◽◾◽
⭕️【Profile】 日本語
稲村壌治(いなむら じょうじ)
1988年11月23日 福島県いわき市生まれ
ミュージシャン / 歌手/ シンガーソングライター
現在は台湾[台北市]在住
言語:日本語 中国語
◆ストーリー
17歳(高校二年生)の頃にミュージシャンになる夢を抱く。
そして高校を卒業後、上京し音楽の専門学校に二年間通う。
卒業後はアルバイトをしながら音楽活動を続けていたが、
現実と日々に流されていき、夢からどんどん離れていっていた。
今思えばすでに諦めてしまっていたのかもしれない。
そんな時、野外フェスGO AROUND JAPANオーガナイザー”代々木原シゲル”と出会いを果たす。
代々木原氏に見出されGO AROUND JAPAN出演を果たし、稲村壌治の音楽人生第二章が始まる。
そして2016年11月、自身初のCD作品[1one]を発売。
このタイミングで日本全国ツアーを敢行しようと相談すると、代々木原氏は笑いながらこう言った。
「人と同じことをしていては道はひらけないよ。いっちょぶっ飛んで海外に行ってみたら?全部捨てるつもりで」
数ヶ月後、笑い話は現実となる。
2017年春[3ヶ月で台湾メジャーデビュー!]という目標を掲げ、
縁もゆかりもない台湾へ単身で飛び立ち活動を始める。 稲村壌治台湾ミラクルストーリーの幕開けだ。
[当時のブログ]
https://ameblo.jp/balus-90/entrylist-11.html
とはいえ現地の言葉も分からず知り合いも無しという文字通りゼロからのスタート。
結果を出せず苦しい状態が長く続いたが、そんな日々の中ふと”こんなにも周りの人に支えてもらっていたんだ”ということに気がつく。
その後たくさんの奇跡的出会いに恵まれ、活動は徐々に広がりをみせる。
2018年1月〜3月はYouTuber三原慧悟氏と共に【三原TAIWAN】として活動し、
100万回再生を超えるカバーソングを何曲も発表し話題になった。
2018年7月には台湾での単独LIVEを開催し150名様を動員。大成功に収める。
現地のバラエティー番組や音楽番組にも度々出演し、SNS累計フォロワーは現在3万人超。
当初3ヶ月だけの滞在予定だったはずが、すでに2年が経過した。[2019年4月現在]
現在は台湾を活動拠点としアジア、そして世界で活躍するミュージシャンになるための活動をしている。
YoutubeなどのSNS、所謂”デジタル”に重きを置きながらも、
コンサート活動や路上ライブ、イベントなどの所謂”アナログ”活動を何より大切にしている。
“人、心、思いやり”これらを忘れて成功はないと信じている。
最近では日本でのメディア出演も増えてきていて、
2019年2月にはBSフジさんより異例の1時間単独ドキュメンタリー番組[台湾発、夢追い物語]放送。
同年4月には故郷である福島県の人気番組[ゴジテレ]で紹介されたりと活動の幅を広げている。
台湾発の日本人スーパースター誕生もそう遠くはない話だ。
— — — — —
【作品集】※ 代表作を抜粋
◆Music Video
・「Hello」稲村壌治[初めて自身で作詞作曲をした中国語楽曲]
https://youtu.be/a1tiN8Cwirs
◆Music Video
・「恋愛台風」稲村壌治[音楽番組出演を果たした日本語楽曲]
https://youtu.be/FNUpVjoRtsA
◆Music Video
・[告白氣球]三原TAIWAN[記念すべき一曲目のカバーソング]
https://youtu.be/rQBk9w9qEKE
◆Music Video -演者での出演-[台湾人ミュージシャンのMVで主役を務める]
・「不想逃」伊雪Eishei
https://youtu.be/AT_xHZIOP8A
― ― ― ― ―
【日本メディア出演経歴】
・BSフジテレビ[台湾発、夢追い物語]2019年2月放送
稲村壌治単独ドキュメンタリー(1時間番組)
・福島中央テレビ[ゴジてれ×SUN]2019年4月放送
いわき市出身者として台湾での音楽活動を紹介される
― ― ― ― ―
【台湾メディア出演経歴】
・聲林之王 [音楽番組]
https://youtu.be/MnI0uWByhfs
・WTO姐妺會[バラエティ番組]
https://youtu.be/HxMKTu8fBgc
・City GO 澎湃[客家人ラジオ番組]
― ― ― ― ―
【SNS】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c2rwpF7GVa5L5tyMT7z6MQ/ featured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george_inamura/?hl=ja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george1namura/
―― ― ― ― ―
【連絡先】
Email:guitaraikoukai0001@gmail.com
大変お手数をお掛けいたしますが
お仕事のご依頼はメールにてご連絡をお願い致します。
代表 香港的文化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歐洲領事們誠邀大家,一起親手做他們國家最有代表性的甜品。除分享自家祖傳食譜外,他們也想香港人吃到正宗異國味道,也跟大家談談對香港的文化體會。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代表 香港的文化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謎米香港於2013年6月1日正式成立。
我們的團隊滿帶熱誠,銳意打破舊有媒體的珈鎖。由最初主打時事及生活的網上節目開始,到2014年10月,我們拓展至全方位的網上媒體,加強新聞及生活內容,以視像及文字帶給觀眾/讀者更多深層分析及想像空間。
「謎米」代表思想之傳承;我們希望代表香港的文化、思想、智慧,能夠籍著不同的介面,得已傳承,發揚光大,源遠流傳。
news.memehk.com
投稿及收新聞稿
editor@memehk.com
代表 香港的文化 在 【百物看世界08】香港本土文化的國際代表:如何保育霓虹燈? 的推薦與評價
香港 變得面目全非,不同專業的朋友都在盡力用自己的知識,去保育剩餘下來的真 香港 文物和回憶,而 香港 最為國際社會認知的圖騰之一,必然是鬧市中的 ... ... <看更多>
代表 香港的文化 在 自家製作獨門秘方「饕餮百家醬」作為天后誕的祈福食物!跨越 ... 的推薦與評價
「地道文化」 世界各地都有獨立代表性的地道美食文化「香港」一個小漁港變成一個國際大都會,中西文化交匯,有着一股特別的飲食文化!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