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當世界觀注阿富汗變天時,高喊人道救援時,世界周報回看那些被世人遺忘的敍利亞難民:他們的漫漫返家路 土耳其准10萬難民返敘利亞過節》
現在土耳其境內有400萬敘利亞難民,土耳其政府今年批准10萬名敘利亞難民,可以短暫返回敘利亞,與家人共度宰牲節(Eid al-Adha)假期。英國Channel 4 News跟著其中一名離家數年的媽媽(Faezah),踏上返鄉之路,他的兒子,媳婦和孫兒,都還留在敘利亞北部,伊德利卜省(Idlib)的老家。其實她不是2011年一開始內戰時,就逃亡土耳其。而是在2013年4月,政府軍轟炸Idlib省時,在家人催促下離家。她走的時候,不只帶不走兒子和孫兒,也帶不走她細心呵護多年的小花園。
{內文}
TRT記者 Franceis Collings(2011):喊叫聲慢慢變少,驅離民眾的警察人數也減少了…
TRT記者(2011):我聽到無人機的聲音,我們必須馬上離開。
聲音來源:TRT記者(2011):我們成了空襲的目標,火箭彈也往這裡飛過來,我們剛剛逃到安全的地方…
TRT記者 Sara Firth (2011):我們一定要小心,因為這裡離前線僅數公里,而這裡,是政府軍的地盤。
離開這一天,已經十年了。
Faezah的媳婦:媽,您近來怎樣。
新聞片段:將近十年了,Mohammad的母親Faezah,只能透過這塊小小的玻璃螢幕,見到她的家人。
Faezah的兒子 Mohammad:我等不及明天了,我希望明天能見到您那美麗的笑顏。
新聞片段:明天,Faezah將返回敘利亞Idlib的老家,這是她因內戰離開後,第一次回家。Faezah的兒子 Mohammad在母親的花園忙活到最後一刻,等著迎接母親的歸來。
Faezah的兒子 Mohammad:我澆的這片土地已經乾枯,因為我們這裡實在太熱了,而我的心和這片土壤一樣乾涸。我對母親的思念,如同這片土壤渴望著水,不同的是我的思念更甚。
Faezah的兒子 Mohammad:願真主保佑你平安。
Faezah:你的妻子呢?(在那裡)
一路上,滿目蒼涼。
新聞片段:位於Idlib省的Binnish,已經不見10年前的繁華。建築物被空襲炸成廢墟。
Faezah的兒子 Mohammad:我們家附近現在都變了樣,很多鄰居都逃走了,都沒人了。也可以說我們有新鄰居了,反正都不一樣了。很多人的家都毀了。沒被炸毀的那棟現在被難民占據了。待會兒你會看到他們有多窮困潦倒。
新聞片段:Binnish和其他位於北方Idlib省的城鎮一樣,成了一個巨大的倉庫,塞滿這些敗給了阿薩德政權的反對者。單單Idlib省,就收容了300萬難民。
其實她並不是10年前,剛爆發內戰那一年離開的。
那是2013年4月,一枚炮彈落在她家,是政府軍扔的炸彈。
新聞片段: Faezah必須全力狂奔,不走就會死。但是她的兒子Mohammad不走,因為他是一位年輕的反政府人士,他決定留下來與政府對抗。
Faezah:能見到你們我真的很開心,因為這是我心中最深的渴望,但同時我又很悲傷,為了我殘破的祖國敘利亞而悲傷。Binnish怎麼變成這個樣子,我不能相信Binnish被炸成廢墟。噢…
Faezah的兒子 Mohammad:我很久以前就跟妻子說了:要是媽媽還在,她能教妳煮些拿手菜。因為我很想念您的手藝,我已經習慣了您的味道,
新聞片段:Binnish今天出現了一個新生命,Faezah的小花園是她老家的嬌點,講述了她的往日美好。
Faezah的兒子 Mohammad:您很久沒見著她們了(指植物),要不要跟她們說說您這幾年都做了些什麼,說說您有多想她們。
Faezah:說說我的近況啊,(說說近況呀)。有什麼好說呢,沒有妳們的日子我很哀傷。我習慣跟妳們說話了,跟妳們抱怨東抱怨西什麼的,有什麼難過都跟妳們說。如果不是那場轟炸,使我害怕,我也不會離開妳們。我會留下來陪妳們,但是因為害怕和一身的病,讓我不得不離開家。
新聞片段:在兒子小心翼翼的照顧下,這片小花園終於等到她主人回來了。Faezah珍愛的小花園還在,但是Faezah的老鄰居們都不在了。
Faezah:Um Muhammed,Um Ahmad,Um Sayir,你們在哪裡。Um Muhammed來找我啊,我回來了,你們在哪裡…以前我們每天下午在這裡聚會,每天,現在只剩一片寂靜。
新聞片段:這場短暫的會面,讓Faezah親眼見了親人一面,然而這場返鄉之旅,並不能稱之為回「家」。
內戰十年後,敘利亞判若兩人。繁華的城鎮都成過往雲煙,數以萬計的建築全倒或半倒。初步估算,超過60萬平民死亡,其中數千名是孩童。
新聞片段:在阿勒坡北邊,敘利亞難民在冰冷的泥水中前進著。600多萬敘利亞人逃亡海外,另外還有600多萬人,流落到敘利亞各地的難民營裡,世界或許已經不記得敘利亞,但是他們的痛苦並沒有結束,正義也沒有獲得伸張。
https://youtu.be/lB-mkpgfALE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好,我是范琪斐。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週落幕了,跟民主黨的線上大會不同,共和黨辦的是「實體」的,美國這些觀眾是會拍手會歡呼,還會噴口水!看電視畫面也沒多少人戴口罩,也沒有梅花座,看得我心驚膽跳,結果呢,會後果然又傳出4人確診的消息,跟6月時川普的「杜爾沙」(Tulsa)造勢會一樣,造成8人確診...
「以家人之名完整版線上看」的推薦目錄:
- 關於以家人之名完整版線上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以家人之名完整版線上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以家人之名完整版線上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以家人之名完整版線上看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以家人之名完整版線上看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以家人之名完整版線上看 在 【以家人之名】第1集- 完整劇集全套正版HD上映- 譚松韻 的評價
- 關於以家人之名完整版線上看 在 《以家人之名》李尖尖崩潰問- LiTV線上影視 的評價
- 關於以家人之名完整版線上看 在 以家人之名線上看-小鴨-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 ... 的評價
- 關於以家人之名完整版線上看 在 以家人之名線上看-小鴨-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 ... 的評價
- 關於以家人之名完整版線上看 在 以家人之名線上看-小鴨-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 ... 的評價
- 關於以家人之名完整版線上看 在 以家人之名線上看- 陸劇 的評價
以家人之名完整版線上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WSJ列明細 培養奧運泳將每年2.5-4萬美元》
{稿頭}
運動明星光鮮亮麗站上奧運大舞台的背後,是無數家庭長期付出的心血,要培養一名世界級運動員,需要付出多少代價?
《Forbes》曾做過一項估計,培養1位競技體操選手的費用,大約是每年1.5萬美元,培養其他競技選手的代價可能更高,例如擊劍每年2萬美元、桌球2萬美元、射箭2.5萬美元。
華爾街日報拿美國游泳運動為例,列出了費用明細。每名運動員每年的費用在1000美元起跳,大約平約是從8歲開始接受訓練,隨著時間推移,費用也就越來越昂貴,奧運會選手和他們的家人,為了能參加奧運比賽,算一算數十萬美元跑不掉。
拿最基本的泳衣來說,競賽所用的高科技材質泳衣,每套500-600美元,游三至四次就要汰換,一年平均要花兩千美元,泳帽和護目鏡300美元,加入美國游泳協會訓練每年5860美元,許多運動員到了大學階段,光入會費已經花了16000到40000美元。這一費用,也是評斷後續他們是否參加各大比賽,其中一項是奧運選拔賽。一些優秀的游泳運動員可能會尋求私人教練來提高競爭力,而且根據教練的不同,私人教練每月可以為一名學生提供超過1000美元的訓練,總費用可能因人而異。奧運會候選選手每年的專門教練、設備、訓練和差旅費,可能在25000到40000美元之間。根據游泳運動員訓練計畫的不同,可能還需要如營養師、物理治療師或健身房會員等費用。
自1978年以來,美國奧林匹克和殘奧會委員會一直沒有得到美國政府的資助。美國奧運選手依靠助學金和贊助來抵消他們的訓練費用,美國游泳協會每年向國家游泳隊的頂尖運動員發放津貼,同時也為進入奧運隊的游泳運動員提供獎金。大多數奧運會和殘奧會的參賽者每年的收入不到2萬美元。
即便是為國爭光,贏得的獎金得繳稅給國庫,像是金牌泳將菲爾普斯曾贏過23面金牌,每面金牌要繳8750美元的稅,雖然他的廣告代言費累計下來,不會讓他因此生活出問題,但並非所有競技運動員都有他的身價。人們看得見運動員在場上耀眼的一刻,也看見明星選手代言致富,但沒能站上領獎台的大眾,才是這場殘酷競賽的現實。
{內文}
成為一名奧運選手,在五環標誌下,與世界頂尖高手一較高下並為國爭光,這是所有運動員的最終目標,但要實現這一夢想代價不菲。華爾街日報拿美國游泳運動為例,列出了費用明細。
1996年美國游泳奧運金牌選手ASHLEY WHITNEY:「真的很多錢,老實說,在訓練費和出國 教練費等等相當多。」
當然,賽事結束,有了好成績,回收的代價也不小。
廣告:「一頓完整的早餐加上麥片,味道很好,對你也有好處。」
但要達到那一步之前,可能需要多年砸大錢投資。
三名金牌泳將前教練 JOHN H.COLLINS JR:「你先要加入協會,每年大約要繳5000美元,參加比賽也需要支付費用,如果你去外地參加比賽,你要出國,可能要坐飛機,要開車,要住在飯店,所有這些費用加起來。」
像游泳這樣相對容易進行的運動,每名運動員每年的費用在1000美元起跳,他們從小開始接受訓練,隨著時間推移,費用也就越來越昂貴,奧運會選手和他們的家人,為了能參加奧運比賽,算一算數十萬美元跑不掉。
新聞旁白:「下面我們來看看,成為一名奧運會游泳運動員要花多少錢。與其他運動不同,你不需要買很多東西,設備的成本取決於偏好,但是有競爭力的游泳運動員,得使用"科技套裝"的特殊泳衣,這種泳衣可以加起來,像這樣的男式科技套裝可以賣到400美元,而女式則可以賣到600美元。」
三名金牌泳將前教練 JOHN H.COLLINS JR:「他們可以持續一場比賽,游三四次,這完全取決於你想穿多久,如果他們撕裂或磨損。你知道這套"科技套裝"非常合身。如果你一年買兩套、三套或四套泳衣,光是泳衣,你要知道就要花兩千元。」
新聞旁白:「泳帽和護目鏡沒有那麼貴,每年大約花300美元。還有一件重要的設備,游泳池。」
官方認可的專業泳課提供商swimlabs,在全美各地都有分支機構,在位於紐約州威徹斯特,提供每月349美元的私人課程,無論年輕的游泳運動員是在哪裡學習游泳,要參加比賽的,就需要進入奧運會規模的泳池,進行真正的游泳訓練。這就表示他們必須加入比賽泳隊。
廣告:「歡迎來到梅多布魯克,菲爾普斯和奧運會獎牌獲得者凱蒂·霍夫都是在這裡起步的。」
美國游泳協會在美國排名第一,它是國家級游泳協會,在華盛頓特區接受頂級訓練的運動員,每年要花費5860美元。游泳運動員大約在8歲左右加入,通常不會超過12歲。
新聞旁白:「他們都在協會接受競賽,直到他們大學水準,其中許多人參加一級大學游泳校隊,有些則兩者兼顧。因此,當孩子們上大學時,他們已經花了16000到40000美元。2019年,僅在加人泳隊的費用,美國游泳協會在3000多個俱樂部擁有412000名會員,他們支付的費用超過2200萬美元。他們是這項運動的管理機構,負責組織活動和記錄國家排名的官方時間。註冊會員每年支付60美元的費用,這一費用允許他們參加經批准的比賽,其中一項經批准的比賽是奧運會選拔賽。根據柯林斯教練的說法,一些優秀的游泳運動員可能會尋求私人教練來提高競爭力,而且根據教練的不同,私人教練每月可以為一名學生提供超過1000美元的訓練,總費用可能因人而異。你可以看到一些估計,奧運會候選選手每年的適當教練、設備、訓練和差旅費用可能在25000到40000美元之間。根據游泳運動員訓練計畫的不同,他們可能還需要預算其他費用,如營養師、物理治療師或健身房會員。大學生游泳運動員參加任何非NCAA比賽的費用將由他們自己承擔。選擇大學路線的游泳運動員可以獲得他們需要的所有必要的設施和設施,以及物理治療師、教練、教練和醫生。像邁克爾·安德魯這樣的奧運會選手選擇跳過大學路線,集中精力進行奧運會訓練。然而,這意味著他們的輔導、培訓、差旅、入學費和住宿費用都他們自己負擔。」
1996年美國游泳奧運金牌選手ASHLEY WHITNEY:「要成為一名獨立訓練的運動員,達到這些頂級水準要困難得多。」
自1978年以來,美國奧林匹克和殘奧會委員會一直沒有得到美國政府的資助。美國奧運選手依靠助學金和贊助來抵消他們的訓練費用,美國游泳協會每年向國家游泳隊的頂尖運動員發放津貼,同時也為進入奧運隊的游泳運動員提供獎金。
新聞旁白:「美國游泳隊每年平均花費1000萬美元用於支援國家隊運動員,據他們說,大多數奧運會和殘奧會的參賽者每年的收入不到2萬美元。COLLINS教練說,有一些贊助協會會支付運動員所有的費用,使其成為隊員。」
三名金牌泳將前教練 JOHN H.COLLINS JR:「 因為你需要錢來生活。你需要錢來訓練,但你沒有錢,誰來幫你。」
即便是為國爭光,贏得的獎金得繳稅給國庫,過去外界熟知的金牌泳將菲爾普斯,雖然廣告代言費累計下來,不會讓他因一面奧運金牌,得繳8750美元的稅、生活出問題,但並非所有競技運動員都有他的身價,即使美國體育與運動產業發展如此成熟,如何為運動員創造更好環境,仍有好多問題值得深思。
https://youtu.be/Y646vZbhiM0
以家人之名完整版線上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突破國會僵局 拜登促成兩黨共推基建法案》
{稿頭}
兩年前,2019年的時候,美國民主黨內部曾發生一起種族言論的風波,事件的主角,是當時已表態要參選總統,但還不是民主黨指定候選人的拜登。拜登在一場紐約募款餐會上,拿起麥克風就大談自己過去在參院擔任菜鳥議員的時候,曾和種族主義的南方州議員一起合作,推動重大法案過關;當時拜登的言論一經媒體報導之後,可以想見,立刻就引發了軒然大波,因為2019年那時,正是美國白人警察對黑人施暴案例頻傳,種族對立情緒不斷升高的一段期間,而拜登竟然自己承認,他曾和種族歧視的議員關係良好,不僅多數的輿論都認為這位未來的白宮主人發言不當,同黨的其他總統參選人,當時更是重砲抨擊,要求拜登必須要出面道歉。但事實上,如果撇開拜登講話不經大腦,常有失言的性格缺陷,仔細去聽他的話中含意,其實拜登在募款餐會上的那段話,真正目的是要表達他對美國國會失能,政黨對立,陷入意識形態對抗而無法通過任何重大法案的失望和不滿。他所想要表達的是,不管有再多歧見,過去的政治人物至少都會努力尋找合作和妥協的方法,來讓議事和國家大事順利運行,不至於因為政黨惡鬥,而完全癱瘓。某種程度上,拜登去年之所以擊敗川普,入主白宮,原因之一就是美國民眾已經受不了兩黨惡鬥,不斷撕扯族群裂痕,所以他也很清楚,自己必須在上任後,用行動來證明他有能力解決國家分裂的問題,才算是不負選民對他的期待。而上個周末,美國兩黨參議員共同端出來厚厚一疊的基建法案初稿,在拜登看來,就是他實現政黨合作承諾的第一步。
{內文}
俄國文豪托爾斯泰曾寫道:幸福的家庭,幸福的原因都一樣;但不幸的家庭,卻每一個都有不同的問題;如果,我們可以把整個美國,看成一個大家庭,那麼在這一家子3.3億人當中,親人反目的原因,不但是無所不包,家人之間的裂痕,更是無所不在,不管是政黨間的惡鬥,
聯邦眾議員 艾瑞克坎特(2009):沒有一位共和黨議員,會投贊成票...
還是種族間的對立,
川普支持者(2016):你才是法西斯,你才是,別誣賴我們...
從貧富之間的鴻溝,
國會暴動群眾(2021.1.6):他們背棄了我們!
國會暴動群眾(2021.1.6):沒人幫我們!我們只能靠自己!
到階級之間的對抗,
國會暴動群眾(2021.1.6):是政府逼我們的,我們原本是守法認份的公民,是你們逼我們的!
美國的兩極化,是如此徹底;認同的分裂,又如此內化,以至於當拜登在2020年競選講台上,喊出「團結」口號,堅持「兩黨政治」可能性仍在,政黨合作精神未死,台下的支持者與選民,即便仍然懷抱希望,願意戴上粉紅色鏡片,與拜登一同懷想那美好願景,為理念應援,但私底下,造勢場外,夜深人靜時,已經沒有太多美國人敢對華府重回過去「好日子」,繼續抱持樂觀的幻想;正因為如此,當拜登在六月底那個參院休會前的星期五,親自走上白宮車道,在兩黨議員簇擁下,宣布基礎建設法案已「達成協議」,聚集在北草坪上大批媒體記者,不只驚訝於總統的無預警露面,更對兩黨竟能在國會水火不容的氣氛下,暫時休兵,取得法案的共識,感到不可思議。
記者vs.拜登(2021.6.25):有協議嗎?達成協議了嗎?談得如何?
美國總統 拜登(2021.6.25):過來吧,一起來,大家都站過來...我們談得很順利,回答剛才大家的問題:我們有協議了。我想最重要的是,我們都能體認:沒有一黨可以佔盡好處,我自己就必須做出讓步,而他們也做了退讓,比原本預期的又多退幾步...
CNBC主播(2021.6.25):...拜登表示,他已經和兩黨參議員代表,在基建預算草案上達成了一致共識,在此之前,他邀請五位民主黨和五位共和黨議員,一起到白宮研商細節...
美國總統 拜登(2021.6.25):...如果大家覺得外面有點吵,那是因為我本來應該上直升機,飛往北卡訪問,事實上,在跟各位報告完之後,我馬上就要上機了。
美國總統 拜登(2021.6.25):過去我曾一再強調:只要大家同心,沒有什麼辦不到,團結力量大,今天的發展證明了我的理念是正確的...
時任美國總統候選人 拜登(2020):我們必須為美國的靈魂奮戰...我們要找回美國魂!我是認真的,我們必須重振美國魂。
時任美國總統候選人 拜登(2020):團結...團結...團結...團結...大家必須團結!
找回美國魂,重回上世紀,華府兩黨以大局為重,以妥協為常態的純真年代,是拜登在2020年重出江湖,挑戰川普民粹政治的最主要訴求。從川普五年前掀起的反建制潮流中,再次掉頭迴轉180度,拜登這位年近八旬,國會打滾半世紀的政壇耆老,之所以能在兩極分化的美國政治變局中,再次披上民主黨戰袍,歷經慘烈廝殺而奪回白宮大位,所仰仗的時也運也,就是拜登這個名字,多年來在選民心目中打下的印象基礎。他所代表的「妥協」、「溫和」、「中道」等性格關鍵字,不但令飽受川普疲勞轟炸,心力交瘁的中間選民,突然間深感懷念,也在拜登終於擊敗川普,上台執政後,成為新政府急於兌現和印證的施政方向。
PBS記者:...這個兩黨背書的重大法案,就像拜登最渴望抓捕的「大白鯨」,競選期間他不斷一直強調,他要重振兩黨政治,與反對黨積極合作,所以現在白宮上下士氣高漲,幕僚們認為這象徵著拜登的理念獲得伸張...
庫克政治報告總編 艾咪華特:這是拜登第二次豪賭,上一次是黨內初選時,他押寶,結果贏了,跌破大家眼鏡。他第一次壓注是賭民主黨員會選擇他這個建制派、政治圈內人,一個不像桑德斯、華倫那麼激進改革的中道人士,作為他們的共主。當時所有人都認為,拜登不可能贏,但他卻贏了初選。當上候選人之後,他堅持兩黨合作路線,聲稱參院他很熟,他大半輩子都在參院工作,知道怎麼搞,也一定搞得成,即使大家都告訴他:兩黨合作已是過去式,不流行了,但結果呢,事實似乎又證明了:他是對的。
時任民主黨總統參選人 拜登(2020):大家都說,拜登昏庸了,現在怎麼可能跟共和黨人談合作,時代已經不同了,可是各位,我是政治運作老手啊!
時任民主黨總統參選人 拜登(2020):我過去一直都在搞兩黨合作,如果你們投給我,我就證明給大家看!
拜登對兩黨合作的信念,來自於他的從政經歷。1972年,拜登以30歲法定最低聯邦參議員年齡資格,擊敗當時共和黨對手,成為美國史上年紀最輕的參議員。這位當年意氣風發的政治明星,一路在參院做到資深議員,參與過無數法案協商、預算協調,在他的人生邏輯裡,「妥協」、「條件交換」、或「密室協商」,不是混水摸魚,更不是菁英寡頭,而是為了國家整體利益,確保溫和漸進改革,必須要熟稔和精通的政治藝術。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拜登曾為了安撫共和黨同僚,在聽證會中逼問性騷壤受害者,也曾為了要讓法案過關,與打壓黑人民權的議員稱兄道弟,這些過往紀錄,放在當今MeToo和種族平權的尺度下來看,顯然極度政治不正確,但從上一個世代政治人物以大局為重,相忍為國,體認不同族群必有利益衝突,只有各退一步,才能避免暴力失序的思考模式來看,妥協,卻是治國的必要之惡。
時任聯邦參議員 拜登(2008):...(共和黨議員)杜爾站起身,用他的「堪薩斯式幽默」請大家站起來,然後他俯身──順道一提,他身材高大英挺──他要我們所有人都舉一隻腳,踩進小船裡,大家一齊上船,然後再把另一隻腳也踩進來,因為我們今後就同在一條船上,有難同當。然後我接著說:現在我們來談條件,兩黨都必須承諾:如果1982年的國會大選中,有任何一位民主黨候選人違反我們今天達成的協議,他將遭到民主黨除名,而相反地,你們共和黨,如果有人違反這項協議也會被你們除名。我們就用這種方式改變了制度,大家各退一步,讓社會安全法案輕輕鬆鬆通過了表決,從此美國人再也不用擔心他們的社會福利...
華郵記者 麥特懷瑟:他進入政壇的年代,是一個「朋黨」政治的年代,所以議員們常三句不離「我朋友」,你懂嗎?拜登必須跟同僚打好關係,費盡心思與他們合作,甚至包括了麥康諾,這個民主黨眼中的大魔王,但拜登就是能與狼共舞。
7月底,兩黨基建法案初稿程序表決,獲得包括少數黨領袖麥康諾等17名共和黨議員的支持,光是這個動作本身,就足以替近來每每上演叫囂謾罵,議事流於形式的國會山莊,帶來氣象一新的曙光,而在實質意義上,除了法案本身預期效益,基建法案其實原本是川普當選後最早提出的政策概念之一,但川普的版本內容草率,從未獲得正式討論,只有徒具形式的每年一度「基建周」宣導活動,淪為電視嘲諷節目的長年笑梗,反觀拜登上台後,不僅在防疫吃緊時期,持續研擬規模更大、範圍更廣的基建計畫,而且在送交國會之後,也成功打破國會僵局,取得兩黨議員的共同支持。根據紐約時報報導,除了十位撰寫法案的議員,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功不可沒,拜登本人在過去幾個星期積極遊說,多次打電話給立場中立的議員,反覆邀請意見不同的兩黨人士到白宮交換意見,親自做出各種退讓或是條件交換,才是法案推進背後最大的動力來源,因為畢竟,基建法案的成敗,不僅關係到拜登政績,更是拜登的妥協哲學,和他的中道政治,在下個世代是否仍然管用的終極試煉,和觀察的指標。
眾院議長 裴洛西:你拿到法案了嗎?我還沒,所以你要我怎麼評論一份還沒看到的法案?我們樂見法案過關,也希望它能夠過關...
這份規模近一兆美元的龐大預算案,接下來仍須通過參院全院表決,同時送交眾院審理,而立場更為激進極左的眾院民主黨議員,已有多人放話,除非能與社福教育相關法案一起包裹通過,否則不惜阻擋基建法案過關。在兌現跨黨派合作的競選諾言,努力縮小兩黨鴻溝之後,拜登恐怕沒料到的是,他竟又遭遇另一頭的反向拉扯,這回要處理的,是自家門戶內的分裂危機。
https://youtu.be/IS2kemi4DCs
以家人之名完整版線上看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大家好,我是范琪斐。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週落幕了,跟民主黨的線上大會不同,共和黨辦的是「實體」的,美國這些觀眾是會拍手會歡呼,還會噴口水!看電視畫面也沒多少人戴口罩,也沒有梅花座,看得我心驚膽跳,結果呢,會後果然又傳出4人確診的消息,跟6月時川普的「杜爾沙」(Tulsa)造勢會一樣,造成8人確診。
觀眾都已經這樣賣命演出了,台上的川貴人的演說當然要火力全開,一開頭他就講了:「美國選民從來不曾面對過如此黑白分明的抉擇,要在兩個政黨、兩個願景、兩套哲學和兩種理念間取捨。」,欸…美國社會今天對立這麼嚴重,還不就是你?結果就在川貴人發表這段談話的同時,一千公里外的威斯康辛州,馬上又上演了一場「佛洛伊德2.0事件」,把美國社會撕裂得更加嚴重。我們先來解釋一下事發的經過。
8月23日下午,在威斯康辛州城市「基諾沙」(Kenosha),警方接到報案說有人非法入侵,趕到現場後,發現29歲非洲裔男子布雷克(Jacob Blake)正在調停一起家庭糾紛,根據附近目擊者的說法,雙方交涉之後,警察就跟布雷克扭打成一團,還用電擊槍試圖制止布雷克,布雷克疑似是沒有聽從警方指示配合盤查,反而直接開了車門準備鑽進車裡,結果就在這時,一名白人警察從背後抓住他的衣服,近距離朝布雷克的胸腔腹腔連開7槍,而且布雷克三名不到10歲的幼子就在車上,眼睜睜看著爸爸被槍殺。這短短幾秒鐘到底發生什麼事?很抱歉,當地警察要等到2022年才會佩戴隨身錄影機。根據警方說法,布雷克當時承認他有刀,但畫面上可以看到布雷克兩手空空,後來警方才在駕駛座的地板上找到一把刀。被連開7槍的布雷克,奇蹟似的撿回一命,跟金鋼狼一樣猛,但他的律師和家人表示,布雷克的脊椎和腹腔被打碎,恐怕一輩子都沒辦法再站起來。
美國司法部對此事已經展開調查,但事件又掀起正反激辯,支持警方的人表示,明明是布雷克自己要拒捕的,誰知道他是不是要回車上抄傢伙,再轉身攻擊警察?何況布雷克正因性侵前女友、非法入侵被通緝中;反對派則反嗆,少在那邊腦補,而且有前科就不是人嗎?布雷克就沒有構成立即性的威脅啊,而且有必要朝人家背部連開7槍嗎?根本就是種族歧視、執法過當!
這起超有「既視感」的爭議事件,火速點燃了社會憤怒,民眾聚集在基諾沙舉行和平示威,但後來示威變調,「佛洛伊德事件」後的暴力衝突、搶劫、縱火慘況,又在基諾沙重演,當地連續好幾天陷入失控狀態,店鋪跟汽車都被燒毀。示威者用水瓶丟警察,警方則出動橡皮子彈和煙霧彈反擊。
就在案發兩天後的深夜,一群和平示威者沿著市中心街道喊口號,但在接近法院大樓時,現場傳出一陣槍響,一名手持長槍的白人少年突然攻擊人群,有人當場倒地,大家氣得追上去抓他,這名少年逃跑時摔倒在地上,結果他就朝追他的人連開多槍,造成2死1重傷。警方抵達現場的時候,他爬起來舉起雙手,從警方眼前溜走,一直到隔天才被逮,身分也曝了光。這名17歲少年名叫凱爾(Kyle Rittenhouse),根本不是當地人,當天他是從隔壁州跑來的,自稱是「地方武裝鄉勇」,因為看不慣「BLM暴動敗壞社會」,才會跑去「維持正義、守護社區秩序」。
凱爾聲稱要保護居民,結果最後反倒殺了人。不少人認為他根本就是「極右民兵」,藉機鬧事,網友還肉搜出他本來就是川普粉絲,曾經參加過川普的造勢活動。而保守派卻讚揚凱爾是「救國少年」,像是川普最喜歡的新聞台《Fox News》名主播卡森(Tucker Carlson)就說,都是因為民主黨地方政府放任人民趁火打劫,才會讓17歲的孩子挺身而出。這樣的言論也引發抨擊,說他們這些人根本法西斯、歌頌殺人暴行,總之,凱爾的「人設」又引發美國社會嚴重論戰。戰火還延燒到體育界。
當地緊張衝突延燒三天後,已經打入季後賽的NBA球隊,威斯康辛州的密爾瓦基公鹿隊,26日突然宣佈「罷賽」,要求警方給布雷克一個公道。結果導致當天原訂要舉行的三場比賽被迫取消,後續賽事也必須重新安排。公鹿罷賽後,包括波士頓塞爾提克、多倫多暴龍以及洛杉磯湖人,也都紛紛響應,這也是NBA球員們,對聲援BLM運動的最強烈表態。之後經過兩場會議的溝通後,球員們才跟老闆達成共識,恢復季後賽。
其實NBA球員有八成都是有色人種,他們會支持替布雷克發聲,完全不令人意外,但對於粉絲來說,疫情中有球賽看,是他們的精神支柱,罷賽這個舉動就讓許多球迷不滿,而聯盟內一些球員也批評公鹿「欠考慮」,例如湖人「詹皇」LeBron James就說,這次罷賽似乎沒有一個明確的宗旨和後續計畫,讓他當時感到有些沮喪。有趣的是,美國副總統彭斯去年才批NBA老闆從未替人權或自由發聲,還配合中國審查,宛如中共政權子公司,結果現在NBA選擇罷賽力挺平權,卻又被川普批評說,NBA這次又變成「政治組織」。NBA真的很衰,怎麼做都被罵。
川普向來對種族議題反應遲鈍…好啦,「不太敏感」,這次當然延續「佛洛伊德事件」的處理方式,又打出Law and Order「法律與秩序」牌。這個我們之前講過,再幫大家複習一遍,簡單來說就是五個字「亂世用重典」。川普在推特上放話說:「我們絕不忍受美國街頭的搶劫、縱火、暴力和違法行為。」還派遣聯邦執法部隊和國家警衛隊進駐,說「威斯康辛將恢復法律與秩序!」有網友反嗆:這場暴動不就是你執政3.5年來,無視種族不平等所釀成的苦果嗎?也有人酸他:怎麼沒看你譴責殺人的17歲少年,難道因為他是白人嗎?
不過根據《紐約時報》報導,部分威斯康辛州的居民,不滿家園被搶被砸、陷入火海,還真的開始認同起川普的Law and Order,覺得當地執政的民主黨政府太過軟弱,市長人呢?是消失了嗎?其實民主黨也是很糾結啊,擔心如果跳出來譴責示威活動,就是在打臉自己,因為他們先前明明說,可以同理示威者的憤怒。對於那些本來就支持川普的基諾沙居民說,過去幾天的動盪只會堅定他們挺川的決心,而民主黨政府無法有效掌控局勢,害怕表示出立場,都正在把中間選民推向共和黨的懷抱。還有居民聲稱,他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店鋪,這輩子第一次買了槍。
布雷克事件不僅再度挑起黑白對立,還讓美國的兩種立場更加激進化。一半的美國人指控白人警察濫殺無辜黑人,另一半則無法接受「暴徒」四處趴趴走,而且也越來越有意願,用武力親手對付這些人,美國似乎出現了「內戰化」的跡象。民主制度是幹嘛用的?就是大家不要用打的,用協商,用選票來解決紛爭。但這三十多年來,美國社會對立越來越嚴重,以前只是在華府,議員噴噴口水戰,議事停擺,現在越來越多人不相信,我跟我鄰居的意見不同,是可以用談的,用法律用制度來解決,這種態度就像肺炎病毒一樣越散越廣。當訴諸武力成為解決爭端的主力時,這個民主制度還撐得下去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拒捕中七槍
#美國內戰化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以家人之名完整版線上看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相信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都把很多本來應該很重要的事,都先放下,以後再說。像我就是本來應該去照胃鏡的,但想到要去醫院,就想還是以後再說,結果防了肺炎,來了個胃炎。我的胃非常不爽,我是二娘生的啊?
在國家來講,很多重要的事,也都被丟到後面。
像在美國東南部的喬治亞州就發生一起白人槍殺黑人事件,本來這種涉及跨種族的案件,在美國超級敏感,但因為疫情的關係,凶手逍遙法外整整74天,在現在疫情稍微緩和了一點,媒體終於有版面上這條新聞了,馬上引爆全美怒火
時間回到今年2月23日下午1點鐘,喬治亞州一名25歲的非裔美國青年「亞伯里」(Ahmaud Arbery),像平時一樣在自己家附近社區慢跑,然後,他就死掉了,我不是在開玩笑,亞伯里跑著跑著,突然有一對白人父子檔駕著車、提著槍尾隨他,還下車連開三槍把手無寸鐵的亞伯里打死了!
這起命案發生當時,因為受到疫情影響,沒有獲得太多關注,但5月5日這段影片曝光後,立刻掀起輿論撻伐,但更令人火大的是,犯案的父子檔竟然是影片曝光後兩天,也就是5月7日才被警方逮捕,這空白的兩個多月,檢調機構是睡著了嗎?
這對開槍的父子檔被捕後向警方表示,他們住的社區最近常常發生竊案,當天他們看到亞伯里跑進一個工地,懷疑他就是小偷,才會拿武器駕車尾隨,還指控亞伯里先動手攻擊他們,他們只好開槍自衛。
但隨後曝光的工地監視器畫面,清楚顯示亞伯里兩手空空,看一看就離開,而曾經是運動好手的亞伯里,本來就有在這條路線上慢跑的習慣,也不是第一次跑進這個工地,屋主事後檢查,從來都沒有東西遭竊,監視器還拍到,這個開放的工地原本就有不少居民進進出出,包括孩童和白人情侶,父子檔的說法聽起來有夠沒說服力,但檢調卻非常買帳,讓這起命案差點被「和諧」掉!
原來父子檔中的父親「葛瑞格里」,曾經是當地警局員工,還曾經在地方檢察官辦公室擔任調查員,直到2019年退休。巧合的是,亞伯里過去曾犯下持槍、竊盜案,負責的檢察官就正好是「葛瑞格里」的同事,很多人就懷疑,恐怕是因為亞伯里有案底,「葛瑞格里」才「未審先判」認定他是竊賊,就決定動用私刑!
這個情節,不用太多法律常識,也覺得謀殺的可能性很高吧?但父子檔本來真的差點沒事耶。第一個檢察官在案發4天後就聲請迴避,因為「葛瑞格里」在她的辦公室工作了30年,但在迴避前她曾經指示現場員警,不要逮捕父子檔。
第二任檢察官接手後,還是和父子檔口徑一致,認定亞伯里心理不健康、具有侵略性,是他先出手攻擊,父子檔正當防衛,但這名檢察官的兒子,就這麼剛好也是「葛瑞格里」的同事,還曾經審理過亞伯里的竊盜案,他隨後也聲請迴避。
是一直到兩個多月後,命案影片曝光,父子檔才終於被逮捕。一連串的迴避和包庇,讓美國民眾超傻眼,各地上演示威活動,要幫亞伯里討公道,亞伯里的教練也發起「陪亞伯里慢跑」活動 #IRunWithAmaud,號召民眾出門慢跑2.23英里(約3.6公里),全美不分膚色種族的網友,都紛紛響應。
一名白人男子更故意打扮得像「鬼鬼祟祟」的竊賊上街慢跑,嗆聲白人嫌晃沒事,憑什麼黑人就該死?
亞伯里做了什麼該死的事?他什麼都沒做。
讓人最難過的是,當地很多非洲裔對這麼離譜的事,並不是太驚訝。《紐約時報》指出,亞伯里所居住的「格林郡」(Glynn County),居民大部分是白人,只有27%是黑人,這地方就像美國南方很多地區一樣,有著19世紀對黑人任意動用私刑的悲慘歷史。接下來情節,非常的殘忍,有觀眾如果覺得不恰當,請在一分鐘後回來。
在1899年的喬治亞,一個名叫豪斯的非洲裔,在兩千名白人群眾的圍觀下,手指耳朵生殖器被切掉,臉皮削掉,再活活燒死,死後屍體還被支解賣掉。
在1918年的喬治亞,一位懷孕八個月的年輕非裔女性透納,被用腳踝吊起活活燒死。還沒死的時候,一個白人將她的腹部切開,嬰兒落地後,被踩死。當時也有群眾圍觀。
一百多年後的現在,當地除了能合法擁槍,還能隨身攜帶槍枝上車、去酒吧、進公園,完全不必向任何人報備之外,喬治亞州依一條1863年的法律,仍然允許居民逮捕現行犯,也就是所謂的「公民逮捕權」,過去因為交通不便,執法人員往往要花好幾天才能抵達案發現場,才有這樣的法律,但亞伯里事件發生後,越來越多人呼籲廢除這項過時的法律,況且父子檔只是「懷疑」亞伯里犯罪,根本不構成公民逮捕的要素。
但遺憾的是,父子檔最終也不會被判處,因種族因素犯下的「仇恨犯罪」。被定為仇恨犯罪時,刑期加重很多,但因為喬治亞州是目前美國「唯四」沒有「仇恨犯罪」相關法令的州,當地民權組織只能期盼原本的司法調查和審判「正常運作」,給亞伯里家人一個交代。
美國廢奴已經155年了,但歧視問題依舊無所不在。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公布的《2019美國種族》報告顯示,45%的民眾認為美國在種族平等方面沒有足夠進展,56%的受訪者認為川普讓種族關係惡化,而且美國的種族歧視,血淋淋反映在貧困率、犯罪率、教育程度、和醫療衛生上。
根據美國勞工部2019年的統計顯示,管理階層工作中,82.4%是白人,只有8.2%是黑人;2016年美國白人家庭平均資產(17.1萬美元),足足是黑人家庭的10倍(1.76萬美元),而這樣的差異,還導致美國黑人在Covid-19疫情中,死亡率出奇高,尤其芝加哥市的黑人死亡率,是白人的7倍,難道病毒還會挑膚色?
大家要知道,美國沒有像台灣全民健保這種東西,看一次病或是單純的病毒篩檢,就很有可能讓經濟拮据的民眾傾家蕩產,而非裔美人經濟條件普遍不寬裕,健康狀況不佳,往往住在人口密集區,做的也不是白領工作,常常需要跟人接觸。當不少白人抱怨在家工作好無聊的時候,非洲裔面對的是沒工作、沒收入、沒飯吃,生了病沒能力看醫生,更別提有些醫院直接放棄救治非洲裔的病患,把醫療資源留給白人使用。
好端端跑個步,都會有人懷疑你順手牽羊,美國的種族歧視就是這麼赤裸裸。歐巴馬就曾經表示,「幾乎所有非裔美人在購物時,都曾被跟蹤或密切注意」,包括他本人在內。這點我老公蘿蔔頭就相當有感觸,他是墨裔,小時候只要一走進商店,店員就從頭到尾跟著他,怕他偷東西,讓他非常受傷。結果現在都已經六十歲的人了,走進商店店員如果太“努力”服務他,他都會懷疑對方是不是動機不單純。
根據紐約警方數據,黑人和拉美裔民眾被警方攔查盤問的案件,是白人的至少7倍。我後來想想,紐約反恐的時候,我進地鐵,常常被”隨機“叫去查包包,我以前老是覺得因為我長得美的關係,現在想想,還是因為我長得美的關係。我讓我自己好受一點不行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黑人私刑再現 #種族平權開倒車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以家人之名完整版線上看 在 《以家人之名》李尖尖崩潰問- LiTV線上影視 的推薦與評價
以家人之名 免費 線上看 https://bit.ly/2FM7J3b 李家分崩離析,#凌霄#子秋要離開家... #李尖尖崩潰哭問:「我們本來就不是一家人對不對?」 #討厭吃菠菜的R編真的好 ... ... <看更多>
以家人之名完整版線上看 在 以家人之名線上看-小鴨-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 ... 的推薦與評價
以家人之名 DVD版線上看,以家人之名DVD版完整版,以家人之名DVD版豆瓣《以家人之名DVD版》劇情介紹:因為家庭變故,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孩成為了彼此新的家人。 以家人之名- ... ... <看更多>
以家人之名完整版線上看 在 【以家人之名】第1集- 完整劇集全套正版HD上映- 譚松韻 的推薦與評價
李尖尖一直想要個哥哥,看到凌霄非常喜歡,多次主動示好,凌霄態度冷漠。賀梅離異,帶著個七歲的兒子賀子秋。李尖尖不想要賀梅當繼母,連帶賀子秋一起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