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遊講藝術 ~ 藝術史走一圈】
西班牙有很多收藏豐富的美術館、博物館,在西班牙逛完一個美術館、博物館,就可以把藝術史走一圈了。
其實,在美術館、博物館裡,藝術史並不是枯燥無趣的,每一件藝術品的後面都有它的歷史、人文、社會背景,每一件藝術品都有故事。
舉例來說,十字架上的耶穌,在每個時期表現出來的是不一樣的。
在仿羅馬藝術*裡(圖 1),十字架上的耶穌是優雅莊嚴地「靠」在十字架上,沒有受難痛苦的感覺,手臂平伸,身上有四根釘子,感覺四平八穩地,而且耶穌穿長袍。
從歌德藝術開始(圖 2-4),十字架上的耶穌就越來越「悲慘」,被「釘」在十字架上,身上鮮血淋漓、身體彎曲,手臂高舉,身上只有三根釘子,讓人有不平衡的痛苦感,而且,隨著歷史的演進,「尺度」越來越大,耶穌的腿露的越來越多,耶穌身上穿的從長袍變成「短裙」,最後成為一塊小小的布。
有人注意過嗎?藝術史有趣吧?
沒注意過的人下次記得把美術館、博物館排進行程裡,滿 200 週年的普拉多美術館(Museo Nacional del Prado)收藏著 12-18 世紀的藝術品,提森美術館(Museo Nacional Thyssen-Bornemisza)收藏著 13-20 世紀的藝術品,加泰隆尼雅亞藝術博物館(MNAC)收藏著 11-21 世紀的藝術品 ...... 西班牙有很多值得參觀的美術館、博物館喔!
* 這裡的仿羅馬藝術是西文的 Arte románico(英文的 Romanesque art)。我一直無法接受某些中文翻譯把 Arte románico(Romanesque art)翻譯為「羅馬藝術」,因為, Arte románico(Romanesque art)不是兩千年前、羅馬時期的藝術,而是十一、十二世紀(一千年前)的藝術,所以,我比較偏向於把 Arte románico(Romanesque art)翻譯為「仿羅馬藝術」或「羅曼藝術」,以免讀者誤以為是羅馬時期的藝術。
#西班牙 #藝術 #藝術史 #仿羅馬藝術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袖珍博物館 連續二集要帶著聽眾朋友逛袖珍博物館,這次邀請到館方企劃部媒體公關 #陳星儀 小姐,來幫各位聽眾朋友介紹袖珍博物館。 成立於1997年3月28日的袖珍博物館是亞洲第一座專門收藏當代袖珍藝術品的主題博物館。 袖珍博物館尋訪世界各地網羅一流袖珍藝術大師作品,擁有...
「仿羅馬藝術」的推薦目錄:
- 關於仿羅馬藝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仿羅馬藝術 在 Maggie.Sung 女攝影師 宋美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仿羅馬藝術 在 認識西班牙 ~ 跟著官方導遊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仿羅馬藝術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仿羅馬藝術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仿羅馬藝術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仿羅馬藝術 在 介紹【仿羅馬式藝術】... - 台灣西洋古典、中世紀暨文藝復興 ... 的評價
- 關於仿羅馬藝術 在 【第四堂】 歐洲中古世紀與唐宋5-5:仿羅馬建築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仿羅馬藝術 在 歌德式建築、羅馬式藝術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仿羅馬藝術 在 歌德式建築、羅馬式藝術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仿羅馬藝術 在 羅馬式藝術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仿羅馬藝術 在 羅馬式藝術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仿羅馬藝術 在 Maggie.Sung 女攝影師 宋美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很多人曾經在創作時,都會想起哥德這二個字,大眾對於哥德式的認知,大都為:黑暗的,陰沉的,吸血鬼,這一類的暗黑風格和鬼怪傳說。今天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對於哥德式藝術的認識。
哥德式藝術(法文:Art gothique)
會被稱之為哥德式,是因為這種藝術風格,
曾被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時的藝文人士認為
就像上古世紀日耳曼哥德人攻佔羅馬時一樣野蠻,故此而得名。
哥德式藝術,主要分為幾個重要的區塊,
分別是:建築、雕刻、繪畫、文學(小說)、音樂。
最早生成的哥德式藝術是哥德式建築,源起於法國,在法國仿羅馬藝術被發展了二百多年之後,自十二世紀開始逐漸發展成哥德式藝術,
源起於巴黎近郊的修道院將古羅馬式教堂徹底修整時,發展出「尖拱,半圓形廻廊及玻璃花窗」等建築技術,此一建築技術並開始盛行於十三世紀的教堂建築風格。
在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早期的哥德式雕刻和繪畫都是屬於哥德式建築的一部份哦!
早期的哥德式雕刻,以真人尺寸大小進行雕刻,輪廓向外突出,讓雕刻主體和建築背景產生區別,擺脫了傳統浮雕的形式,在去年發生大火的巴黎聖母院,也是哥德式雕刻的建築典範。
而哥德式繪畫主要的形式以「壁畫、版畫、聖經手抄本插畫、玻璃彩繪花窗」等這四種形式出現。和傳統繪畫相比,哥德式壁畫更具有寫實性,並擅長利用透視法,知名的代表作品有寶座聖母像(畫家:契馬布耶-現代西方繪畫之父喬托的老師)。
在十三世紀後,哥德式繪畫風格變得更加黑暗、沉悶,畫面也都以暗色調為主,內容則充斥著血腥、死亡與絕望的氣息,繪畫人物經常臉色蒼白帶血,並經常使用羽毛,鎖鍊等元素來強調故事中的詭異和驚悚,畫面中的場景多為教堂,或具有宗教神秘性的事物。
十四世紀初期,哥德式藝術才漸漸發展成「國際哥德式風格」。國際哥德式風格以描寫華麗、趣味的宮廷生活細節為特色。
十五世紀末,國際哥德式風格自法國開始往南、北二個方向發展,往南至佛羅倫斯,演變成為後來的義大利的文藝復興。
往北至德國一帶,成為北方哥德式風格。
十六世紀開始進入後期哥德式風格,追求平面裝飾性的效果。哥德式文學多是充滿神秘、陰森、恐怖的氣氛,其中最具代表的文學作品有:科學怪人、歌劇魅影等。
至於哥德式音樂,我不太熟悉,雖然google有些相關的資料, 但自己不甚理解的部份,在此就先不和大家介紹了, 有興趣的朋友,大家可以再去查查相關的資料。 以上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哦。
#創意人像燈光班講師示範作品
Photographer :: Maggie.Sung 宋美琪
#哥德式藝術
#maggiesung
#宋美琪
#創意人像燈光班
仿羅馬藝術 在 認識西班牙 ~ 跟著官方導遊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西班牙藝術 ~ 藝術史走一圈】
西班牙有很多收藏豐富的美術館、博物館,在西班牙逛完一個美術館、博物館,就可以把藝術史走一圈了。
其實,在美術館、博物館裡,藝術史並不是枯燥無趣的,每一件藝術品的後面都有它的歷史、人文、社會背景,每一件藝術品都有故事。
舉例來說,十字架上的耶穌,在每個時期表現出來的是不一樣的。
在仿羅馬藝術*裡(左上圖),十字架上的耶穌是優雅莊嚴地「靠」在十字架上,沒有受難痛苦的感覺,手臂平伸,身上有四根釘子,感覺四平八穩地,而且耶穌穿長袍。
從歌德藝術開始,十字架上的耶穌就越來越「悲慘」,被「釘」在十字架上,身上鮮血淋漓、身體彎曲,手臂高舉,身上只有三根釘子,讓人有不平衡的痛苦感,而且,隨著歷史的演進,「尺度」越來越大,耶穌的腿露的越來越多,耶穌身上穿的從長袍變成「短裙」,最後成為一塊小小的布。
有人注意過嗎?藝術史有趣吧?
沒注意過的人下次記得把美術館、博物館排進行程裡,將滿 200 週年的普拉多美術館(Museo Nacional del Prado)收藏著 12-18 世紀的藝術品,提森美術館(Museo Nacional Thyssen-Bornemisza)收藏著 13-20 世紀的藝術品,加泰隆尼雅亞藝術博物館(MNAC)收藏著 11-21 世紀的藝術品 ...... 西班牙有很多值得參觀的美術館、博物館喔!
* 這裡的仿羅馬藝術是西文的 Arte románico(英文的 Romanesque art)。我一直無法接受某些中文翻譯把 Arte románico(Romanesque art)翻譯為「羅馬藝術」,因為, Arte románico(Romanesque art)不是兩千年前、羅馬時期的藝術,而是十一、十二世紀(一千年前)的藝術,所以,我比較偏向於把 Arte románico(Romanesque art)翻譯為「仿羅馬藝術」或「羅曼藝術」,以免讀者誤以為是羅馬時期的藝術。
#西班牙 #旅遊 #藝術
仿羅馬藝術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袖珍博物館
連續二集要帶著聽眾朋友逛袖珍博物館,這次邀請到館方企劃部媒體公關 #陳星儀 小姐,來幫各位聽眾朋友介紹袖珍博物館。
成立於1997年3月28日的袖珍博物館是亞洲第一座專門收藏當代袖珍藝術品的主題博物館。
袖珍博物館尋訪世界各地網羅一流袖珍藝術大師作品,擁有排名世界級的收藏規模,包羅萬象的袖珍精品經過組合佈置後,主題作品目前展出約兩百餘件,主要有呈現整座建築內外佈置的娃娃屋(Dollhouse)、各種房間精緻寫照的夢幻屋盒(Roombox),趣味創意的主題作品等。從兩千年前羅馬遺跡一窺當時羅馬帝國的壯闊景緻到90年代美國百萬公寓裡感受紳士名媛的舒適享受;義大利水都威尼斯的浪漫風情;極盡豪華的英國女王白金漢宮、倫敦東郊的貧民窟;童話世界中的白雪公主,漫步袖珍博物館如同進入異國風情的時光隧道。
源自十六世紀德國宮廷貴族的袖珍藝術,已傳遍了歐洲及北美。這些小巧的藝術品大至建築體,小到書桌上的鑰匙,都嚴格遵守一定的縮小比例製作,以實物的12比1為世界主流。最珍貴的是袖珍藝術品取材都仿自真實,除有生命的人及動物外,1公分高的酒瓶裝著真實的白蘭地、郵票大小的油畫是油彩真跡、櫥櫃、座椅、床單、瓷器、玻璃、金屬、壁紙、水晶燈…等等。當然還有兒童的最愛動畫迷你電視,無一不是實物的翻版縮製。
想利用週休二日來完成環遊世界的夢想嗎?袖珍博物館絕對能滿足您的夢想。欣賞過袖珍藝術的人,共同的感覺是:『真希望縮小住進裡面!』這就是具體的夢境,美麗、神秘、而又小得令人珍愛與難捨。
博物館開創之初主要鎖定歐美作品,因為東方還找不到博物館水準的同類作品。本館又鎖定現代作品,因為現代作品美輪美奐,各方面交待清楚,遠非古典作品之比,更具可看性與學習價值。
博物館館藏,全為私人收藏,除部分是來自於美加收藏家的割愛,其餘都是商請歐美著名作家為本館而創作的。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仿羅馬藝術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中環新食力 AHA Restaurant & Bar 香煎蟹肉餅配紅桑子醬 地中海式紅蝦海鮮大燴 法式烤原隻春雞 烤大啡菇純素芝士漢堡 黑松露牛肝菌米形麵
Lump Crab Cake
香煎蟹肉餅配紅桑子醬
Mediterranean Seafood Stew
地中海式紅蝦海鮮大燴
Roasted Whole French Chicken
法式烤原隻春雞
Portobello Mushroom Burger
烤大啡菇純素芝士漢堡
Porcini and Black Truffle Orzo
黑松露牛肝菌米形麵
座落於中環威靈頓街198 號的AHA Restaurant & Bar將於11月28日正式開幕,秉承著素葷共融的理念,以開揚的環境及輕鬆舒適氣氛,於繁忙的中環區帶來令人愉悅的閒逸美食體驗。AHA深信透過分享窩心和親切的「comfort food」,能無分界限地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為營造出與一眾良朋知己歡愉暢聚、共享美味佳餚的氛圍,同時表達出AHA是美食聖殿的寓意,設計師特意為餐廳的室內裝潢注入以教堂建築風格為主題的設計,當中包括以管風琴為設計靈感的酒吧、仿古花窗玻璃鏡及不同精巧細緻的藝術品裝飾。設計師巧妙地利用餐廳環境開揚的特點,以現代風格演繹羅馬式教堂的拱形天花,加上日間引入的自然光使用餐環境更舒適開放。餐廳購入十多盞由英國藝術家Margaret O’Rorke手製的蜂巢狀吊燈,從天花高垂而下,將入夜後的餐廳化身為溫暖熱鬧的酒吧。
AHA務求讓每一位賓客都感到賓至如歸,能在輕鬆舒適的環境中享受簡單而窩心的美食。餐廳主廚精心設計及烹調一系列歐陸菜色,以滿足不同賓客的味蕾,包括以創新風格演繹的經典「comfort food」,與及同樣能令食客大快朵頤的素菜及純素美饌。
#香港美食
#VLOG
仿羅馬藝術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新版:改音樂加字幕)維也納聖斯德望主教座堂Stephansdom為人所喜愛的維也納城市的標誌,常被選作奧地利商議國家大事的地點。大教堂經歷了屢遭劫難和幾經改建的命運。早在十二世紀初,巴奔堡的戍邊伯爵們就曾在此建造了一座方殿式羅曼風格(對羅 馬風格的模仿)的教堂。兩次大火之後,波西米亞國王奧托卡二世重新建造了一座方殿型的教堂。如今我們見到的西門正是那個時候的產物。我們今天見到的哥特式風格是十四世紀的產物。在哈布斯堡的魯道夫四世公爵的倡導下,一座哥特式風格的教堂逐漸形成了。在以後的幾個世紀裏,聖斯德望主教座堂幾乎沒有中斷過它的建造。對教堂最大的破壞是在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的那幾天。遭受炮火襲擊使教堂起火,教堂的屋頂、銅鐘、管風琴和大部份玻璃窗畫毀於一旦。戰後的奧地利滿目瘡痍,但是重建家園的工作馬上就開始了。聖斯德望大教堂作為維也納市的標幟,成了全奧地利人奮發建國的象徵。修復工作從一九四八年開始,一直延續到一九六二年。全奧地利的九個聯邦州,分別負責修復大教堂的某一個部分。如今各州人民精誠團結,共同修建聖斯德望大教堂已被傳為佳話。每一個走進教堂的人,都會為其建築的浩繁和精美所折服。兩排哥特式的柱子,把教堂的正殿隔成三部分。放眼望去,從聖壇背後唯一的兩塊免遭摧殘的玻璃窗畫射進了一縷縷五彩繽紛的光線,為巴羅克的聖壇增添了一絲神秘的氣氛。站在聖斯德望大教堂門口前,可以留意在大門右側的牆上有一個不怎麼引人注目的記號“05”。儘管希特勒的統治是以殘酷而著稱,在奧地利仍然活躍著地下抵抗運動組織。總是致力提醒奧地利人民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Oesterreich。“5”代表了第五個字母“E”,OE就是代表Oesterreich奧地利依然存在。奧地利人仍然把這個記號保留在聖斯德望大教堂的牆上。格拉本大街是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內城區的一條著名街道,繁榮的購物街滿佈於歷史及藝術性建築物內。
林茲位於奧地利東北部,人口約20萬,是上奧地利州的首府。同時林茲也是多瑙河上游重要的河港與經濟中心、奧地利最重要的重工業城市,奧地利最大的鋼鐵公司和化工公司都位於此。林茲最初是由羅馬人建立,叫做Lentia。
仿羅馬藝術 在 【第四堂】 歐洲中古世紀與唐宋5-5:仿羅馬建築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不同的地點使用不同的石材,其色感與質感形成地方的特色,使 仿羅馬 建築表現出石材的粗獷的與樸質的 藝術 風格,為其他時代所不及... ... <看更多>
仿羅馬藝術 在 歌德式建築、羅馬式藝術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罗马 式建筑原意为罗马建筑风格的建筑,又译作罗马风建筑、罗曼建筑、似 ... 仿羅馬式建築在ptt上的文章推薦目錄. [花邊] Westbrook賽前花了幾分鐘與 ... ... <看更多>
仿羅馬藝術 在 介紹【仿羅馬式藝術】... - 台灣西洋古典、中世紀暨文藝復興 ... 的推薦與評價
仿羅馬 式藝術以建築為主,其建築形式基本上延續了古羅馬時代的風格,但是它最重要的特徵是教堂內部拱頂的結構,以及教堂的平面設計。它採用早期基督教長方形會堂﹝basilica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