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接收資訊有兩大動力:希望與恐懼」 | 盧斯達 on Patreon】
美國選舉結果最終肯定有排爭議,但首先已經令香港網絡和輿論界炸裂。由於結果失望、疑似舞弊、主流傳媒繼續封殺 Donald Trump,一些論者出來表示「暫時未有證據顯示有舞弊」、呼籲香港人不應傳播「假訊息」,正常地引來 Back Fire。憤怒的群眾反擊這些人撐登、左膠、跟中共成了同路人之類。
情緒即一切
火災蔓延的模式跟很多年前社運界的進化點一樣。有人開始想用其他方式抗爭 (早至陳巧文呼籲游行之後應該繼續和爬樹),就會有人出來說,冷靜 D、理性 D,但群眾聽到這些話,只會更加不理性和冷靜。這無關政治或社運,而是人性和心理學,因為沒人想開波就被人否定;而群眾反擊的時候一定涉及很多情緒失控和人身攻擊,於是被鬧的自然會不開心,也覺得自己被否定。長期累積下來有可能因為怨恨而跟群眾越行越遠,雙方不斷將對方推開和孤立自己。
以下這句話十分適合疏理現時的情況:「人接收資訊有兩大動力:希望與恐懼……選舉從來不是關於事實,一切都只是情緒。」 這句話來自 Mark Turnbull,他不是甚麼社會學或政治學大師,他是惡名昭著的網絡輿論操控公司「劍橋分析」的主管。有一個臥底記者偽裝成有興趣的買家,前來接洽。Mark Turnbull 就大談「劍橋分析」有多把炮,而事實上也很把炮:例如自稱「劍橋」已成功介入全球超過二百場選舉,由歐美國家到東南亞都有,套餐包括常見的網絡競選廣告策略、在社媒製造輿論,甚至說可以揭發性醜聞來打擊你想打擊的競選對手。
在談話中 Mark Thurnbull 就展示了上面的情緒哲學。希望與恐懼的來回板蕩,可以輕易將任何人接受資訊的理性摧毀。香港人在經歷反送中之後,進入存在恐懼、自我保護機制開動至 120%,又受政權和疫情持續打壓,情緒已經接近崩潰。在大絕望之下,人便要尋求手邊可以拿到的希望。於是國際線就誕生,而最大影響力的美國也順利成為香港人的投射點,而美國之中最能代表鷹派路線的 Trump 則成為香港很多人希望所在。
現在侵落敗的可能越來越大,支持者一下子就由大希望跌入大絕望。當期望與事實不符,人就需要重構自己解釋世界的 narrative,這個時候他們就需要任何關於美國選舉有舞弊、拜登是親共、國際線全部是美國民主黨海外支部的講法,來重建自己對拜登極可能勝選的世界觀。這個時候指責他們沉迷假訊息,並且動用已經為人洞察權力操作實質的 Fact Check、客觀、體制,只會將失望者進一步推向陰謀論敘述,即任何事情都不可信。你想跟一個人討論問題,你不能先否定他的情緒。
弗契分享那些年到「佔領華爾街」的現場跟民眾談話,也說你想開啟對話,你首先要稱讚他們有些事做得好,就算是大致和平、沒有垃圾之類,總之人就是不會喜歡有人疑似高高在上地「管教」他們,特別是當那個人的自尊和希望已經跌到低點。我們一直主張,要承認撐侵的民意並不非道德上低人一等、也值得被承認,這是避免大撕裂的預防針。當然,這不是「話語權群體」的主流看法,而且失望情緒也太大,所以撕咬還是爆發了。
大台的象徵物
特別的是,拜登疑似勝選,卻沒有在香港引起勝利情緒。即使是反侵者,看來也憂心沖沖。反侵者是反對,國際游說者大致算是中間,但他們都似乎越來越憂慮。拜登的中國政策是不肯說的,而害怕中美關係又回到又傾又砌、國際組織裡面解決的憂慮,並未得到時間的驗證,十分實在。更加現實的,是憂慮拜登一場上場,中國確實得到喘息機會,預言成真,群眾就會找他們算帳;國際線的憂慮則是再現實了一重,縱然他們當中有些人可能跟民主黨關係較好,但大局的發展無疑令他們夾在中間。本地民意似乎支持共和黨,而美國建制卻有所改變,自己無論如何都會得失一邊。他們就自然想預先教育民眾,為將來稍為鋪平道路,但低估了民意的情緒面,時間點挑得太近,於是遭受炮擊。
部份反侵人其實不是撐登,但他們對「知識份子的象徵物」(大台、數據、主流傳媒客觀性) 的迷戀和辯護,在生態上落入了高高在上者的旁邊。例如民調已經再次被證明不准確,還是要為其辯護,因為自己也是依靠數據的權威行走江湖;例如「民主制度」、例如外頭有一個柏拉圖描述的「客觀真實世界」……無論發生甚麼,他們都像維護聖殿一樣維護這些概念。現實上聖殿已經千瘡百孔了,第四權採取「非常手段」對付 Trump 已經是白紙黑字。拜登上台,也回不去往日的神聖體體統。大家已經赤膊上陣,就很難穿回衣服。
既然美國已經改變,反侵者還是高舉某個自己想像中的 equilibrium,只是顯得偽善。不如大家都承認,雙方已經逾越了界線,都已生死相搏,「沒有誰比誰更高尚」,還來得坦承。反川者跟撐川者似乎都心神不寧,因為前者自己潛意識都明白,拜登勝選,世界也不會回到過去。侵的政策遺緒,在民主黨在兩院選舉的失利之下,似乎會繼續。因為反侵建制派的極端行為,撐侵者也得到自我極端化的理由;當然你也可以說第一輪逾越行為是 Trump 實踐,但再往前追就是自由派建制多年來忽視基層民意和利益,才導致侵在兩黨之外崛起,往上追是無窮無盡的純思想遊戲。
總之極化已經出現,並不斷加速,於是反川者也知道這不可能是勝利。特別是很多更左傾的人根本認為拜登實際上是右傾建制派,對進步議程口裡說是,但身體永遠不做,於是慶祝無意義。
上面重提「劍橋分析」並不是說今次選舉共和黨或民主黨有沒有類似「劍橋分析」的操控行為,而是「情緒主宰一切」確為實證的真理,更進一步是忽視情緒等於忽視了真實的一大半。不管你是從政、游說、媒體、評論者,這都是無法跨過的人性高牆。人就是如此,你無法創造一個新的神、新的希望,你不可能靠言說和理論去拆毀那個神檯。你需要一個民眾能夠移情的新對象。民眾有民眾的倫理,活動家也有活動家的倫理。如果後者認為現實的主張是,對兩黨要持開放態度,那麼亦同樣不應該選邊認同「對選舉公正性有質疑的發言就是附和假訊息」「質疑中國有介入美國選舉就是假訊息」,畢竟 fact check 機構愛 fact check,但誰人去 check 那些 fact-checker ?大家都不可能知道每個細節的真相,也未去到認為既定機制不能處理爭議,陷進去搏鬥會很困難。
薛丁格的 Donald Trump
說了那麼多,我還是自報家門:個人一直都是支持 Donald Trump 政府的政策取向,特別是他身旁有龐貝奧、有彭斯。Trump 的意識形態濃度,沒有他們的高,但 Trump 任選了他們,對大歷史有功。有色人種特別是拉丁美人特別是古巴人對 Trump 的高支持率,亦已經說明了 Trump 在內政和經濟上沒有別人說得那麼差,甚至是優異。他唯一不好就是不夠運,武漢肺炎和 BLM 打亂了一切;但最終香港人還是要有面對最壞的心理準備。
Trump 破壞了很多人、很多國際組織、很多境外集團的既得利益,如果他們沒有阻止他順利當選,就證明他過去四年做的事沒有入肉;既然入肉,他就多數要中途中箭下馬。背後涉及全球利益,任何人當然都會用任何手段鬥爭。你要不就在中途下馬成為神話,要不就做完極限任期然後大家發現你也不是最終的加速者。這是周公恐懼流言日的假設、薛丁格的 Donald Trump。究竟他是哪種定位,是歷史要準備的問題,但一般香港人要準備的,永遠應是最壞情況和想像,即對方換人要怎樣做,換路線又要怎樣應對。
真心支持是一回事、叫屈抱怨也是值得,但如果現實是殘酷版本,由拜登上、整個對中對策也變成緩和版本,那我們是真心繼續下去,以後截斷自己跟美國可能的溝通?放棄政治?那是口頭的,因為大多數人都無法移民,政治不會放過你。即使美國總統變得親中,香港人最終還是無法避免被「港美關係」影響,可以選擇任由被別人決定自己的命運,或者自己也爭取成為籌碼或者更好的版本——決定者之一,並沒有一個叫做放棄的選擇。
不管是今年還是四年之後,Donald Trump 都會成為世人內心逐漸遠去的影子,人們會嗅到他的政策氣味、也許他會成為名嘴繼續參與政治,但他不可能永遠勝利。正如特朗普當權的時候,機會來到,香港的主流政界人再不喜歡他,還是要被迫著去合作溝通;如果是拜登,香港人如果再有機會,肯定還是要積極跟進,你不可能眼白白看著自己失去突如其來的機會——即使對方是自己不喜歡的人。如果 Donald Trump 是香港人,他也會抱持這樣的實利立場。如果美國的行政當局對香港不友善,那就看看眾議院、參議院、民間團體是否對香港友善。如果都沒有,那就是回到原點;但機會還是要靠香港創造,美國才會跟,上一次也是,下一次應該也一樣。 難道香港不是一直也逆風嗎?難道逆風不是我們一直要面對的現實?
澳洲「反華學者」Kevin Carrico在《蘋果》這樣說,是所有派別的港人甚至美國人都要探究的問題:
「……由此產生的問題是:當美國歡慶自己擺脫了特朗普政府國內政策的可恥遺產時,我們如何才能避免無恥地返回對中共自滿的『無條件交往政策』、並在錯位的『開放』幻想下繼續犧牲在中共鐵蹄下受害的民眾? (The question that thus arises is: as the United States thankfully sheds the more disgraceful legacies of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s domestic policies, how can we avoid a disgraceful return to the type of complacent unconditional engagement with the CCP that sacrifices those suffering under Beijing’s hand to a misplaced fantasy of “opening”?) 」
你是甚麼人?的問題
最後就是看到一個網友的話,我認為很值得深思,也描繪出一個危險的想像:你將自己定位為 (例如) 香港駐華盛頓民間代表,還是華盛頓某黨駐香港民間代表?權力和話語權不斷往還加減的中間,身份和想法可能轉移。在千百年的地球殖民史裡,無數的民族都有一小部份人接受殖民母國的文化和教育之後,就開始產生另一個身份認同,即買辦階級。這不是支持誰人就是買辦。就算有人支持侵但思想意識利益都已經在外國,就是已自外於香港這個命運共同體。
我們對於上一代的港人買辦不斷瞞報本地民情、「代表」人民、支持回歸、支持中國入世貿之類咬牙切齒。將來若果同樣發生,這是沒有人想見到的情況。台灣人很早就有「美國線」了,他們用了幾十年來游說,中間跨越了很多屆政府。這些政府有親台的,也有很多親中的,但他們還是要世代繼續經營大國關係,也不是一兩個人可以完成的事。香港的國際線會怎樣流變呢?這可能是比起美國大選更切身的問題。
如果你去墨爾本旅行,一日遊行程通常會有「菲利普島」(Phillip Island)這個選項。Phillip Island 主要是看小藍企鵝集體跨越大海自沙灘上陸的生態奇觀。小藍企鵝害怕燈光和人聲、海路很遠、海獅也會掠食牠們。最終有些企鵝能夠上岸,也有一些會迷失或死在途中。雖然這也是一定發生,但你只能期望牠們最後有一些能挨得到終點。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行李箱couple玩南美:省錢有理!132天only9萬」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林珮瑜 內容簡介: 在南美必做的30件事!是哪些? 搶先曝光 top 15~The Things To Do In South America 1.見識世界十大美麗教堂之一 | Ipiales 2...
企鵝遊行澳洲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人接收資訊有兩大動力:希望與恐懼」 | 盧斯達 on Patreon】
美國選舉結果最終肯定有排爭議,但首先已經令香港網絡和輿論界炸裂。由於結果失望、疑似舞弊、主流傳媒繼續封殺 Donald Trump,一些論者出來表示「暫時未有證據顯示有舞弊」、呼籲香港人不應傳播「假訊息」,正常地引來 Back Fire。憤怒的群眾反擊這些人撐登、左膠、跟中共成了同路人之類。
情緒即一切
火災蔓延的模式跟很多年前社運界的進化點一樣。有人開始想用其他方式抗爭 (早至陳巧文呼籲游行之後應該繼續和爬樹),就會有人出來說,冷靜 D、理性 D,但群眾聽到這些話,只會更加不理性和冷靜。這無關政治或社運,而是人性和心理學,因為沒人想開波就被人否定;而群眾反擊的時候一定涉及很多情緒失控和人身攻擊,於是被鬧的自然會不開心,也覺得自己被否定。長期累積下來有可能因為怨恨而跟群眾越行越遠,雙方不斷將對方推開和孤立自己。
以下這句話十分適合疏理現時的情況:「人接收資訊有兩大動力:希望與恐懼……選舉從來不是關於事實,一切都只是情緒。」 這句話來自 Mark Turnbull,他不是甚麼社會學或政治學大師,他是惡名昭著的網絡輿論操控公司「劍橋分析」的主管。有一個臥底記者偽裝成有興趣的買家,前來接洽。Mark Turnbull 就大談「劍橋分析」有多把炮,而事實上也很把炮:例如自稱「劍橋」已成功介入全球超過二百場選舉,由歐美國家到東南亞都有,套餐包括常見的網絡競選廣告策略、在社媒製造輿論,甚至說可以揭發性醜聞來打擊你想打擊的競選對手。
在談話中 Mark Thurnbull 就展示了上面的情緒哲學。希望與恐懼的來回板蕩,可以輕易將任何人接受資訊的理性摧毀。香港人在經歷反送中之後,進入存在恐懼、自我保護機制開動至 120%,又受政權和疫情持續打壓,情緒已經接近崩潰。在大絕望之下,人便要尋求手邊可以拿到的希望。於是國際線就誕生,而最大影響力的美國也順利成為香港人的投射點,而美國之中最能代表鷹派路線的 Trump 則成為香港很多人希望所在。
現在侵落敗的可能越來越大,支持者一下子就由大希望跌入大絕望。當期望與事實不符,人就需要重構自己解釋世界的 narrative,這個時候他們就需要任何關於美國選舉有舞弊、拜登是親共、國際線全部是美國民主黨海外支部的講法,來重建自己對拜登極可能勝選的世界觀。這個時候指責他們沉迷假訊息,並且動用已經為人洞察權力操作實質的 Fact Check、客觀、體制,只會將失望者進一步推向陰謀論敘述,即任何事情都不可信。你想跟一個人討論問題,你不能先否定他的情緒。
弗契分享那些年到「佔領華爾街」的現場跟民眾談話,也說你想開啟對話,你首先要稱讚他們有些事做得好,就算是大致和平、沒有垃圾之類,總之人就是不會喜歡有人疑似高高在上地「管教」他們,特別是當那個人的自尊和希望已經跌到低點。我們一直主張,要承認撐侵的民意並不非道德上低人一等、也值得被承認,這是避免大撕裂的預防針。當然,這不是「話語權群體」的主流看法,而且失望情緒也太大,所以撕咬還是爆發了。
大台的象徵物
特別的是,拜登疑似勝選,卻沒有在香港引起勝利情緒。即使是反侵者,看來也憂心沖沖。反侵者是反對,國際游說者大致算是中間,但他們都似乎越來越憂慮。拜登的中國政策是不肯說的,而害怕中美關係又回到又傾又砌、國際組織裡面解決的憂慮,並未得到時間的驗證,十分實在。更加現實的,是憂慮拜登一場上場,中國確實得到喘息機會,預言成真,群眾就會找他們算帳;國際線的憂慮則是再現實了一重,縱然他們當中有些人可能跟民主黨關係較好,但大局的發展無疑令他們夾在中間。本地民意似乎支持共和黨,而美國建制卻有所改變,自己無論如何都會得失一邊。他們就自然想預先教育民眾,為將來稍為鋪平道路,但低估了民意的情緒面,時間點挑得太近,於是遭受炮擊。
部份反侵人其實不是撐登,但他們對「知識份子的象徵物」(大台、數據、主流傳媒客觀性) 的迷戀和辯護,在生態上落入了高高在上者的旁邊。例如民調已經再次被證明不准確,還是要為其辯護,因為自己也是依靠數據的權威行走江湖;例如「民主制度」、例如外頭有一個柏拉圖描述的「客觀真實世界」……無論發生甚麼,他們都像維護聖殿一樣維護這些概念。現實上聖殿已經千瘡百孔了,第四權採取「非常手段」對付 Trump 已經是白紙黑字。拜登上台,也回不去往日的神聖體體統。大家已經赤膊上陣,就很難穿回衣服。
既然美國已經改變,反侵者還是高舉某個自己想像中的 equilibrium,只是顯得偽善。不如大家都承認,雙方已經逾越了界線,都已生死相搏,「沒有誰比誰更高尚」,還來得坦承。反川者跟撐川者似乎都心神不寧,因為前者自己潛意識都明白,拜登勝選,世界也不會回到過去。侵的政策遺緒,在民主黨在兩院選舉的失利之下,似乎會繼續。因為反侵建制派的極端行為,撐侵者也得到自我極端化的理由;當然你也可以說第一輪逾越行為是 Trump 實踐,但再往前追就是自由派建制多年來忽視基層民意和利益,才導致侵在兩黨之外崛起,往上追是無窮無盡的純思想遊戲。
總之極化已經出現,並不斷加速,於是反川者也知道這不可能是勝利。特別是很多更左傾的人根本認為拜登實際上是右傾建制派,對進步議程口裡說是,但身體永遠不做,於是慶祝無意義。
上面重提「劍橋分析」並不是說今次選舉共和黨或民主黨有沒有類似「劍橋分析」的操控行為,而是「情緒主宰一切」確為實證的真理,更進一步是忽視情緒等於忽視了真實的一大半。不管你是從政、游說、媒體、評論者,這都是無法跨過的人性高牆。人就是如此,你無法創造一個新的神、新的希望,你不可能靠言說和理論去拆毀那個神檯。你需要一個民眾能夠移情的新對象。民眾有民眾的倫理,活動家也有活動家的倫理。如果後者認為現實的主張是,對兩黨要持開放態度,那麼亦同樣不應該選邊認同「對選舉公正性有質疑的發言就是附和假訊息」「質疑中國有介入美國選舉就是假訊息」,畢竟 fact check 機構愛 fact check,但誰人去 check 那些 fact-checker ?大家都不可能知道每個細節的真相,也未去到認為既定機制不能處理爭議,陷進去搏鬥會很困難。
薛丁格的 Donald Trump
說了那麼多,我還是自報家門:個人一直都是支持 Donald Trump 政府的政策取向,特別是他身旁有龐貝奧、有彭斯。Trump 的意識形態濃度,沒有他們的高,但 Trump 任選了他們,對大歷史有功。有色人種特別是拉丁美人特別是古巴人對 Trump 的高支持率,亦已經說明了 Trump 在內政和經濟上沒有別人說得那麼差,甚至是優異。他唯一不好就是不夠運,武漢肺炎和 BLM 打亂了一切;但最終香港人還是要有面對最壞的心理準備。
Trump 破壞了很多人、很多國際組織、很多境外集團的既得利益,如果他們沒有阻止他順利當選,就證明他過去四年做的事沒有入肉;既然入肉,他就多數要中途中箭下馬。背後涉及全球利益,任何人當然都會用任何手段鬥爭。你要不就在中途下馬成為神話,要不就做完極限任期然後大家發現你也不是最終的加速者。這是周公恐懼流言日的假設、薛丁格的 Donald Trump。究竟他是哪種定位,是歷史要準備的問題,但一般香港人要準備的,永遠應是最壞情況和想像,即對方換人要怎樣做,換路線又要怎樣應對。
真心支持是一回事、叫屈抱怨也是值得,但如果現實是殘酷版本,由拜登上、整個對中對策也變成緩和版本,那我們是真心繼續下去,以後截斷自己跟美國可能的溝通?放棄政治?那是口頭的,因為大多數人都無法移民,政治不會放過你。即使美國總統變得親中,香港人最終還是無法避免被「港美關係」影響,可以選擇任由被別人決定自己的命運,或者自己也爭取成為籌碼或者更好的版本——決定者之一,並沒有一個叫做放棄的選擇。
不管是今年還是四年之後,Donald Trump 都會成為世人內心逐漸遠去的影子,人們會嗅到他的政策氣味、也許他會成為名嘴繼續參與政治,但他不可能永遠勝利。正如特朗普當權的時候,機會來到,香港的主流政界人再不喜歡他,還是要被迫著去合作溝通;如果是拜登,香港人如果再有機會,肯定還是要積極跟進,你不可能眼白白看著自己失去突如其來的機會——即使對方是自己不喜歡的人。如果 Donald Trump 是香港人,他也會抱持這樣的實利立場。如果美國的行政當局對香港不友善,那就看看眾議院、參議院、民間團體是否對香港友善。如果都沒有,那就是回到原點;但機會還是要靠香港創造,美國才會跟,上一次也是,下一次應該也一樣。 難道香港不是一直也逆風嗎?難道逆風不是我們一直要面對的現實?
澳洲「反華學者」Kevin Carrico在《蘋果》這樣說,是所有派別的港人甚至美國人都要探究的問題:
「……由此產生的問題是:當美國歡慶自己擺脫了特朗普政府國內政策的可恥遺產時,我們如何才能避免無恥地返回對中共自滿的『無條件交往政策』、並在錯位的『開放』幻想下繼續犧牲在中共鐵蹄下受害的民眾? (The question that thus arises is: as the United States thankfully sheds the more disgraceful legacies of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s domestic policies, how can we avoid a disgraceful return to the type of complacent unconditional engagement with the CCP that sacrifices those suffering under Beijing’s hand to a misplaced fantasy of “opening”?) 」
你是甚麼人?的問題
最後就是看到一個網友的話,我認為很值得深思,也描繪出一個危險的想像:你將自己定位為 (例如) 香港駐華盛頓民間代表,還是華盛頓某黨駐香港民間代表?權力和話語權不斷往還加減的中間,身份和想法可能轉移。在千百年的地球殖民史裡,無數的民族都有一小部份人接受殖民母國的文化和教育之後,就開始產生另一個身份認同,即買辦階級。這不是支持誰人就是買辦。就算有人支持侵但思想意識利益都已經在外國,就是已自外於香港這個命運共同體。
我們對於上一代的港人買辦不斷瞞報本地民情、「代表」人民、支持回歸、支持中國入世貿之類咬牙切齒。將來若果同樣發生,這是沒有人想見到的情況。台灣人很早就有「美國線」了,他們用了幾十年來游說,中間跨越了很多屆政府。這些政府有親台的,也有很多親中的,但他們還是要世代繼續經營大國關係,也不是一兩個人可以完成的事。香港的國際線會怎樣流變呢?這可能是比起美國大選更切身的問題。
如果你去墨爾本旅行,一日遊行程通常會有「菲利普島」(Phillip Island)這個選項。Phillip Island 主要是看小藍企鵝集體跨越大海自沙灘上陸的生態奇觀。小藍企鵝害怕燈光和人聲、海路很遠、海獅也會掠食牠們。最終有些企鵝能夠上岸,也有一些會迷失或死在途中。雖然這也是一定發生,但你只能期望牠們最後有一些能挨得到終點。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企鵝遊行澳洲 在 墨爾本走跳夫妻 Travel With Mr & Mrs Eller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人這兩天看了🐧企鵝遊行🐧的現場轉播了嗎?
我今晚看了YouTube的直播,非常推薦喔!平常可是要花貴貴的門票才能進去看,而且只能坐在遠遠的觀景台上看,現在在家看轉播超級清楚,還有觀察員講解喔~
來分享一下今天學到的知識,在企鵝島上的企鵝品種是Little penguin小企鵝,又叫Fairy penguin 仙女企鵝和Blue penguin藍企鵝。這種企鵝是全世界最小的企鵝,身長只有33公分左右。
這些企鵝大概會花80%的時間在海裡捕食和躲避天敵,到了日落後才會上岸,到了岸上通常會成群結隊的走回2公里外的家,避免受到天敵攻擊!基本上他們每天上岸和回家的路徑都是一樣的,在第幾棵樹左轉,在哪顆草叢拐彎都記得清清楚楚,絕對比我這個金魚腦記憶力強上100倍🤣
最近快要是小企鵝的繁殖期了,他們每次會生兩顆蛋,一年會有1-3次的繁殖期。據說他們是非常稱職的爸媽,會把蛋和小企鵝照顧得好好的。
菲利普島國家公園從1968年開始,每天都會紀錄從海上歸巢的企鵝數量,最近每晚大約有1000隻的企鵝上岸。在上岸後他們會抖動身體,有時候會停下來理毛,那是因為他們有三層羽毛,藉由抖動和梳毛可以確保他們最內層與皮膚接觸的地方是完全乾燥的,才不會感冒。如果你把雙手直直插進他的羽毛內......你絕對會被咬XD 但你會發現裡面是乾的喔!
如果有興趣看這些小藍企鵝回家的直播,記得澳洲每晚六點(*台灣時間4點喔*)會在YouTube和臉書兩個平臺轉播
YouTube👉
https://m.youtube.com/user/PIPenguinParade
Facebook👉
https://m.facebook.com/PhillipIslandNatureParks/
企鵝遊行澳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行李箱couple玩南美:省錢有理!132天only9萬」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林珮瑜
內容簡介:
在南美必做的30件事!是哪些?
搶先曝光 top 15~The Things To Do In South America
1.見識世界十大美麗教堂之一 | Ipiales
2.和世界最高的棕櫚樹拍張合照 | Salento
3.深入地下180公尺的鹽教堂 | Zipaquira
4.尋訪神秘石像小鎮 | San Agustín
5.一探巨大基督國王雕像 | Cali
6.在赤道上大步橫跨北半球和南半球 | Quito
7.鳥瞰美麗火山湖 | Laguna Quilotoa
8.參觀Basilica聖殿 | Quito
9.在懸崖盪鞦韆看火山 | Baños
10.走444個階梯登上Santa Ana山頂 | Guayaquil
11.尋訪馬丘比丘古城 | Machu Picchu
12.參觀印加古城 | Cusco
13.一覽神祕納斯卡線 | Nasca
14.乘船遊覽的的喀喀湖島嶼 | Lago Titicaca
15.漫步白色火山岩之城 | Arequipa
★不會西文沒關係,肢體語言也能懂!
附錄內含超基礎常用西文 吃飯、搭車、問價錢 簡單搞定
★移動路線大公開,熱門景點不放過!
馬丘比丘、利馬古城、納斯卡線、麥德林、波哥大、基多、坤卡…3國半百熱門景點一書囊括
★入境隨俗很重要,傳統節慶最有趣!
2月2日聖女德拉坎德拉里亞節 / 8月Feria de las Flores花卉遊行 / 11月萬聖節&亡靈節 通通在書裡
★口袋不深別緊張,教你省錢玩南美!
132天only9萬 絕無僅有的密技撇步
全世界最高的棕櫚樹,你看過嗎?
CP值最高的馬丘比丘行程,你會買嗎?
地下180公尺的咖啡店,你去過嗎?
懸崖邊的盪鞦韆,你敢挑戰嗎?
最潮的印加市集,你想錯過嗎?
臺幣500元,企鵝海豹海獅海鳥看到飽,你相信嗎?
是外星人還是人類的傑作,你自己來看!
想去南美自由行的旅人們,勇敢出發吧!親眼去見識南美的美麗和魅力!
一對年過30好幾又不懂西班牙文的行李箱情侶,竟在傳聞治安很混亂的南美傻闖上百日,慢玩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等國!就靠兩張嘴四條腿,搭配巴士悠閒遊蕩,以少少的旅費完成大大的夢想。他們可以,您一定也行!
作者簡介:林珮瑜
自小聽力不好,就算耳朵不靈、說話不清,第一次獨自出國,竟也神奇地完成了一年半的澳洲打工度假,因此養成飄泊的好習慣。此後幾年和男友一起跑遍紐西蘭、裴濟、美國、加拿大和南美五國。不料,一顆意外的腫瘤打亂人生計畫。在經歷開刀、化療和放療後,頓時體悟了「人生也沒什麼好畏懼的」。目前正努力存錢存健康,持續擴大飄泊版圖。

企鵝遊行澳洲 在 MELO L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終於來到墨爾本9天自由行的last EP了!❤️
一直edit都一直思念著澳洲的天氣?
片中繼續是join了one day tour 的 (可參考ep4)!!!
EP 1 (必拍 ! 最美的日落 ~) ► https://youtu.be/qt0fv4nb-Ng
EP 2 (Fashion Show + 唐人街食蟹 !) ►https://youtu.be/DUOm4zTcbfc
EP 3 (墨爾本必影bathing boxes彩色小屋 + Moomba Festival) ► https://youtu.be/sNCuVNHzWBw
EP 4 墨爾本一天遊超推薦行程!( 動物園、企鵝大遊行、朱古力工廠)自由行必去 follow!► https://youtu.be/kOa1-QQ14_E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imlmelo
►FACEBOOK: http://facebook.com/melosuisui
For business and other inquiries please email me at
►CONTACT: melosuisui@yahoo.com.hk ◄
-------------------------------
Ori Tea - Ori Tea, Little Bourke Street, CBD, Melbourne
Queen Victoria Market 維多利亞女皇市場 -
開放時間
週二及週四 上午6時到下午2時
週五 上午6時到下午6時
週六 上午6時到下午3時
週日 上午9時到下午4時
Corner of Victoria St and Elizabeth St, Melbourne VIC 3000澳洲
Pho Bo Ga Mekong Vietnam -
10AM to 10PM
241 Swanston Street, CBD, Melbourne, VIC
-------------------------------
MY OTHER VIDEOS :
-50facts about me : 50 個關於我的小秘密 ► https://youtu.be/cDfGpWDgcKU
-最高質的近月瘋購Fashion HAUL (淘寶taobao、網店etc) ► https://youtu.be/n_xDq2SyunU
-首爾7日6夜滑雪初體驗 + 必食推介 SEOUL VLOG ► https://youtu.be/RPBNj72yHe4
-淘寶開箱好物分享 • TAOBAO TRY ON HAUL ► https://youtu.be/V3e1A9QIXCQ
-大阪瘋狂吃遊記EP 1 • OSAKA VLOG ► https://youtu.be/CeBrQuIgTsc
-東京閨蜜美食遊 TOKYO VLOG ► https://youtu.be/MoovRXbi1IY
-------------------------------
FILMED & EDITED BY MELO LO
EDITING SOFTWARE
► Final Cut Pro X
CAMERA
►Canon 760D + 1.8 50mm lens
►Canon G7x Markii
FTC * ♥ This video is not sponsored ♥ All opinions are 100% honest and my own.
Product(s) mark with (*) are gifted by PR/Company for review.
Product(s) mark with (**) are paid to mentioned.
Love,
Melo ♥

企鵝遊行澳洲 在 MELO L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話說個人嚟講真係十萬個推薦大家去到一定要join當地既local tour?
價錢便之餘 行程都不錯... 就以今次ep4內容個日為例,one day已經可以去哂同樹熊影相?、餵袋鼠、參觀朱古力工廠同睇企鵝回巢??
酒店訂購優惠 get 10% Cashback by using this booking link ♥ https://www.booking.com/s/15_8/melo5627
EP 1 (必拍 ! 最美的日落 ~) ► https://youtu.be/qt0fv4nb-Ng
EP 2 (Fashion Show + 唐人街食蟹 !) ►https://youtu.be/DUOm4zTcbfc
EP 3 (墨爾本必影bathing boxes彩色小屋 + Moomba Festival) ► https://youtu.be/sNCuVNHzWBw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imlmelo
►FACEBOOK: http://facebook.com/melosuisui
For business and other inquiries please email me at
►CONTACT: melosuisui@yahoo.com.hk ◄
-------------------------------
We've join this local tour @ Extra Green
http://extragreen.com.au/cn/index.php?t=d&p=tours::australia:vic:c84c
是日one day tour行程 :
1. Panny’s Chocolate Factory
- 930 Phillip Island Rd, Newhaven VIC 3925
2. Maru Koala & Animal Park
- 1650 Bass Hwy, Grantville, Victoria 3984, Australia
3. Churchill Island Heritage Farm
- 246 Samuel Amess Drive, Churchill Island 3925
4. Koala Conservation Centre
- 1810 Phillip Island Road, Phillip Island, Victoria 3923
5. Nobbies Centre
- 1320 Ventnor Road, Summerlands Victoria, 3922
6. Penguin Parade
- 1019 Ventnor Rd, Summerlands, Victoria 3922
-------------------------------
MY OTHER VIDEOS :
-50facts about me : 50 個關於我的小秘密 ► https://youtu.be/cDfGpWDgcKU
-最高質的近月瘋購Fashion HAUL (淘寶taobao、網店etc) ► https://youtu.be/n_xDq2SyunU
-首爾7日6夜滑雪初體驗 + 必食推介 SEOUL VLOG ► https://youtu.be/RPBNj72yHe4
-淘寶開箱好物分享 • TAOBAO TRY ON HAUL ► https://youtu.be/V3e1A9QIXCQ
-大阪瘋狂吃遊記EP 1 • OSAKA VLOG ► https://youtu.be/CeBrQuIgTsc
-東京閨蜜美食遊 TOKYO VLOG ► https://youtu.be/MoovRXbi1IY
-------------------------------
FILMED & EDITED BY MELO LO
EDITING SOFTWARE
► Final Cut Pro X
CAMERA
►Canon 760D + 1.8 50mm lens
►Canon G7x Markii
FTC * ♥ This video is not sponsored ♥
Love,
Mel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