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昨天是我主演的戒指流浪記的最終回,一趟如同飛行一般與眾人起起伏伏的旅程,終於也告一段落了。在最終的播出日,我也用去年廣告的A7C拍下了人生中第一張月亮攝影,檢視照片時心裡滿是感動,我知道自己迷上月亮了,我知道往後還會有千千萬萬張,就像一段故事結束之後,還會to be continued。謝謝戒指流浪記一起工作的所有演員、導演、工作夥伴們,讓我們一起to be continued。
明天是生日,同時也是原訂2021國際書展的開幕日,但因為疫情,連續第二年都在緊要關頭取消了,我以國際書展大使的身份,守護這個命運多舛的孩子也兩年了。書展取消之後,看到各界朋友的PO文與感嘆,我也消極了幾天,剛好碰上Ubisoft官網特賣,用半價左右的價格入手了「美麗新世界Anno 1800」跟全部的DLC,那是一款17、18世紀的經營遊戲,Ubisoft的遊戲總是會成功把我擊下馬,每天停不下來的經營將近8小時,加上閱讀的時間,大概總共10小時都在一個非現充的狀態,還好有跟牙醫與健身教練約定時間出門。
閱讀的方面,因為書展原定的朗讀,我重新看了部分的漫讀者出版社的「82年的金智英」,很巧地也收到博客來「試讀偵探」一月號大來賓的邀約,幸福地搶先看完了同為漫遊者文化出版、來自英國小說家麥特海格的「午夜圖書館」。因為生病而對時間非常敏感的作者,與總是有時差的我頻率也許有點相近,看完意猶未盡,1500字的心得總覺不夠寫,1/25-2/8如果各位在博客來指定網頁寫下200字簡單書評,然後#我是試讀偵探,便有機會得到100元閱讀金。
然後還看了長年旅居歐洲的時尚編輯許育華小姐的「戀物絮語」,處女座的她夢想是開博物館,愛物之情由此可見一斑;她鉅細靡遺地分享戀物的美好,愛物的哲理,以及永續的真諦,可以輕鬆地當作時尚書籍翻閱,也可以當哲學書來閱讀,甚至是旅遊指南也行...看完想起之前很紅但也被罵爆的「艾蜜莉在巴黎」,我很快就看完了,其實也挺喜歡,膚淺跟傻氣需要哲學跟勇氣,besides...看美好的人們走在美好的街頭,I have nothing to complaint。
讀畢許小姐的書,令我想起另一位致力於品味與美感的陳易鶴先生、好氏研究室室長,他用心良苦的「美感努力運動」,打開這本有香氣的書,裡面有150 則美感生活實踐 x 18 道美感養成習題,讓大家從多元面向檢視自己的想法,讓平凡的日常多了一個不同的生活角度。
接下來還想看因為不堪得獎隨之而來的名聲紛擾,跑去隱居砍柴的西班牙作者羅倫佐的新作「摩丑世代」,堪稱現代「湖濱散記」;還有「午夜圖書館」底下的相關推薦Ted Jiang的「呼吸」,前一本小說「妳一生的故事」改編的電影「異星入境」整體美感好好,配樂來自冰島已故配樂家,Jóhann Gunnar Jóhannsson。
寫了這麼多,無非是希望大家能夠時常找到自己喜歡的讀物,比起攝影跟打電動這些嗜之如命的喜好,我不敢說自己是top 1愛書人,但閱讀的魅力、美感與那無限的時空與意念延伸,是我由衷想推薦大家的。2021台北國際書展還是會有種線上活動推出,請大家stay tune、持續買書愛書,有機會多多交流,多給為了文化產業努力的人們一點支持與鼓勵。
台北國際書展
昨晚在家(非常不擅長出門就是)拍月亮的時候,雙眼看著月亮,思緒一頁一頁地翻過;個人的命運在更巨大的命運之前總是渺小而謙卑。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戒指流浪記
#美麗新世界
#Anno1800
#2021台北國際書展
#82年的金智英
#漫遊者文化
#試讀偵探
#午夜圖書館
#MattHaig
#戀物絮語
#許育華
#陳易鶴先生
#好氏研究室
#美感努力運動
#艾蜜莉在巴黎
#摩丑世代
#姜峯楠
#月亮攝影
#時差意識
#遊目
#A7C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天使穿過你我之間:台北愛情故事」小說介紹 專訪作者:伍臻祥 內容簡介: 「不完美但唯一,不正是愛情的真諦?」 《愛情保險員》、《宅女偵探桂香》、《懷錶中的女人》作者伍臻祥 最新中短篇愛情小說集 我們終日在自私裡打轉,在寂寞中修行, 直到說不清自己的孤獨,聽不見...
但願人長久小說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把女人的生命寫得讓異性感受到同步的震撼】
1.
森林是大海的戀人。
水是山心裡的祕密。
兩個女人將近二十年間,由女孩而女人,一路由山而海,由海而山,互相經歷了始終相對又相呼應的生命曲線,各自得出一句結論。
張卉君是埔里人,劉崇鳳的老家在美濃。
近山的張卉君,大學時和花蓮的海邊結緣,畢業後去了美濃社區工作,再去花蓮當了海洋的導遊和護衛者,現在回到台南。
近海的劉崇鳳,大學就加入登山社,進入山的世界,畢業後去了花蓮和台東的海濱居住,現在回到美濃的農村定居。
她們兩人從成功大學的交會開始,從此是同學,是旅伴與閨蜜,也有了生命的對話和對照,最後交織出《女子山海》這本書。
2.
吳明益在書前的『導讀』裡,如此介紹:
『《女子山海》正是崇鳳與卉君以往復信件形式來表現這些年來她們信仰、懷疑、轉變的剖白,對我來說,這是她們的真情寫作、身體寫作。沒有之前作品的包袱(環境運動者的身份、登山嚮導的身份……),不掉書袋,重點放在敘說自己的觀點、自己的記憶,引出自己轉變向「非文學科系式」 的人生,而又深深受文學影響的生命經驗。 ..........
『她們有時寫著自己的經歷,有時寫出對對方的想像,寫到面對自然時的寬闊、陰暗、死亡與救贖, 偶爾觸及到生而為人與其他生物的差異,以及投入人世時對教育與改變他人觀念的思考。她們的作品都還提到「組織」。組織如何吸引、消磨熱情,卻也打磨她們的思考與行動。組織不是必要之 「惡」,而是必要之「痛」。組織讓她們打消念頭,也促成行動。
『這正是我要說的,卉君和崇鳳作品裡的價值。她們兩位或許在三十年前,都會發育成臺灣女性散文家所追求的:談論成長經驗(如《擊壤歌》)、以詩詞文學做為抒情的聯想(如簡媜早期作品), 或是追求某種優雅文化的美學(如林文月的作品)。但她們同樣以女性觀點出發,面對的卻是野地 與野性,時而多感傷情,時而天真爛漫,時而包容孕育,時而帶出她們以性別出發的批判性。同樣這裡頭的文學思考,體質卻已大不相同。
『崇鳳談到雌性之美,香與髒的辨證(傳統我們總把前者歸給女性,後者歸於男性)、一般人對山間嚮導的刻板性別形象。卉君則以自身投入環境運動,時常被以性別的角度特殊看待的經驗,思考自己脫下「公鹿角」的過程。她們意在訴說,一個少女、女人、情人、妻子、媳婦,同時也是一個嚮導、 農務者、 團體的執行長時,看待事物的方式有何特殊之處,而又是如何演化出她們此刻的視野。
對我來說,這就是《女子山海》的魅力。』
3.
因為行動不便,我始終和山難以親近。所以讀這本書,先注意到她們各自寫的山。
卉君跟山的結緣,和她曾經在私立高中因為留級而待了四年的苦澀青春有關。
『我可能永遠都忘不了某次段考後我站在四面封閉的校舍頂樓,望著如蟻列般密密麻麻的放學人潮,手裡緊抓著敬陪末座的全校排名成績單,胸口那股幾乎要爆裂的憤怒感—— 那一刻連風都不在,而我曾經想一躍而下,以全然破碎的肢體瞬間攪亂四方校舍僵直堅硬的規訓,是不是,有可能藉此逃逸出屬於自己的自由路線呢? 』
她始終沒有真的那麼做的勇氣,但慶幸的是她可以在假日時逃回山裡。
『不知道會去到哪裡,也不知道終點何在,只是感受著山的起伏,時高時低地將呼吸融入地形的曲線之中,有時費力有時輕鬆,直至前方無路,我硬是用雨靴踏踩半身高的芒草,隨手撿起一根斷木為杖,試圖劈斬出屬於自己的道路,每一步都顫抖又篤定, 就這樣一直走到雙腳失去知覺自動邁前,腦部出於每一秒的直覺選定下一步的方向,胸口的腫脹感隨著腳掌的踏步被土地一點一滴吸收了,才頹然地躺平在坡地上喘息........
『 我睜眼望著各種葉型交織滿布的天空,它們站得那麼密,卻容得下風,風一來它 們搖曳,便讓出了天空,滲進一絲絲的陽光,如同救贖。我不是忠誠的信徒,不特別信奉任何一個宗教,但那一刻我匍匐於山的氣習裡,臣服於它的靜偕之中, 淚如泉湧。
『我從不知道山有多高,然而它們始終巍然而立,溫暖堅定,未曾在我生命之中位移。』
劉崇鳳則如此總結了山給她的依歸:
『自小父親母親嚴格控管我的活動範圍,女孩子家不可以隨便到處亂跑,我背離了他們;婚後與夫婿攜手返鄉耕種,卻三天兩頭就不在家,面對留在客庄守著老家 守著田的丈夫,我不免內疚;而不知何時,臺北的婆家成為我的休息站,公公婆婆時常見我背著大背包來去如風,我不及細想他們如何看待這失控的長媳,我不敢想。
『時常,我難以自處,我該符合誰的期待?做好哪些本分?........』
然而,面對她的困惑,山始終在那裡,什麼也不說。
『林間散步時我仰望幾棵玉山圓柏,看祂們的枝幹在風裡起舞,即便糾結,也高聳伸向天際。爬到一根大倒木上呆坐,被這雖死猶榮的中空和偉岸完全折服,只是靜靜在森林裡漫步,就找回信心。一股巨大而古老的安定之力扎進身體裡,似乎再難的人生課題都能在老圓柏的生存智慧中迎刃而解,偶爾,我會在那樣浩瀚的安靜裡,怔怔落下淚來。
『接受自己就是這麼纖細善感,我看向圓柏,是祂們認出了這樣的我。 山時時刻刻提醒著,無須輕易隨外界起舞。自然界中上萬種生物群相,沒有一種是多餘的、麻煩的、不應該存在的。』
4.
我從小也生長在一個港都,所以比較可以更貼近一些體會兩個女人對海的書寫。
『怎麼那麼好,生在四面環海的島嶼之上。』劉崇鳳寫道。
但她雖然出生在鳳山,卻因為父母來自環山的美濃,所以在她童年的記憶中,對於海先學到的是害怕,記得的,是海很危險。
到她十八歲,讀大學之後,才有機會自己騎機車,去「黃金海岸」,親近海。從此「愛上大海不止息翻覆的力量。什麼都可以容納,也什麼都可以失去。」
因此她「難以自持地讀起各種航海日誌、海洋散文或小說」,可諷刺的是,學校沒有航海社,所以她只好加入登山社,負著背包走入森林的海洋,成為山的信徒。
不過她終究啟動了一個長期的願望:到海濱生活。從大學期間只要有長假就去東岸短居,到後來去花東扎扎實實旅居九年,滿足了海濱生活的願望,才和男友結婚,回到美濃種稻。
張卉君感慨她和劉崇鳳對海的感受並無二致,「來自於臺灣長久以來海洋教育的缺席,根著的恐懼讓我們只在遠遠看望大海的時候想像她,卻不敢輕易走入她。」
國中的暑假,他們家去澎湖旅遊,卉君有了第一次潛水的經驗。她寫自己對海的初體驗,十分動人:
『也許是在嗆水時吞了幾口苦鹹的鹽水,與海交換了體液;抑或是在浪裡掙扎亂踢的瞬間皮屑刮在了鋒利的珊瑚礁上,留下了基因的線索,總之海神一定記下了我 的體味,順手黏貼了一片透明的魚鱗在我的身體裡,作為標記。』
大學,卉君去花蓮參加了海上解說員培訓,從此和大海結了更深的緣,再到幾年後她從流浪中回來,回花蓮擔任起當年培訓她那個單位的執行長。她從更深的層次認識海洋,不只成了導遊者,也是教育者和護衛者。
6.
在劉崇鳳的後記裡,有一段文字提到我第一次聽她們簡報寫作構想的場景:
『卉君滔滔不絕於敘述臺灣海洋與山林的現況,郝明義先生耐心聆聽,聽到一半冷不防拋出問題:「情感,妳們的情感呢?」、「要寫下愛啊!」郝先生說完,轉著輪椅出去。我呆愣兩秒,看向完全傻住的卉君,哈哈大笑。』
我不太記得當時是怎麼說的,但願意說一下我讀到崇鳳寫她在美濃開辦一個「溪女」 工作坊那段落的感受。
參加那個工作坊的,有二十個來自島嶼四面八方的女人。有三十歲背著吉他而來的女生,有四十歲騎著機車抵達的女子,有五十歲預計搭便車而走的女人。
『幾個夜晚,我們圍著生命低低絮語,女人的故事很長,如河流一般,有時說著說 著,不知怎麼眼淚就流出來,哽咽地吸吸鼻子要吞回去,「流下來吧,沒關係。」 另一個女人拍拍她的肩。........
『最後一個晚上,收拾行囊,決定去溪邊過夜。 「想要火。」一個女人說。
『又是臨暗時刻,戴起頭燈,四散撿柴,手鋸木頭的聲響在暗夜中明晰地響起,這 場景似曾相識……而我不再是一個人,一群人有明晰的意念與方向。
『火苗在她手中擦撞出來,翻轉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不再孤苦無依,冬日會遠去, 春天還會再來,如同黑夜的存在是為了迎接白日到來。每一個女人拾一根柴薪添 入,火壯大了,輝映著彼此的臉。
『是夜,圍著火的女人們不知怎麼了,沒有酒卻像醉了一樣,一一脫口而出心裡深 處不輕言的故事。像深埋在水底的石頭終於鬆動、又或是存放太久的木頭突然起 火燃燒,那些痛苦煎熬的情感或戲劇化的人生遭逢,都在這一夜獲得釋放。
『明明是悲慘人生,卻只聽聞女人不停不停大笑,張狂放肆。幽默如海岸成片的鵝卵石,在洶湧的情感大漲潮之後,嘩啦啦啦退去時我聽見石頭與石頭間清靈細碎 的聲響,滌洗過去每個倉皇失措的暗夜。
『沒有評價,無條件接納,我擁抱我潰堤的水壩。』
我要說的是,讀到這裡,我也不由自己地眼前都模糊了。
她們把女人的生命寫得可以讓異性感受到同步的震撼。
書的封面上,有一行字:『我愛山,也愛海,我愛我們是女生。』
她們確實都寫到了。
7.
讀完書後,我打電話給張卉君,問她離開海,離開黑潮基金會執行長的位置之後,回台南做什麼。
她回答我:
『我覺得離開組織有一個背後的實驗是想鬆綁自己,過去是以一種組織的方式在動員跟做環境議題,如今回到個人身份時,我如何從自我生命出發,成為一個以個人為主體的能動者,更自由、更靈活,也更純粹,我想繼續追求這樣的熱情,所以給自己在最高峰的時候從組織腳色裡引退,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
祝福卉君以及崇鳳的女子山海更加遼闊。
但願人長久小說 在 律師娘講悄悄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後來,我們都忘記:一路追求的,應該是幸福。」
一直很喜歡蔡璧名老師的書,大概是我近年讀過最能夠療癒自我的文字了吧!(哇~一句話得罪無數人)
不熟悉蔡璧名老師的人,或許聽過她最暢銷的一本書《正是時候讀莊子》。而我愛上老師文字的作品則是從《勇於不敢,愛而無傷》開始。
璧名老師用莊子的理論來解讀愛,讓人有一種如沐春風,神清氣爽的感覺。我還記得《勇於不敢,愛而無傷》出版時,正好是在我罹患產後憂鬱症的期間,情緒最敏感的時候,書裡的文字,使我看到一線曙光,慢慢地向光明的出口走去。
每個人療傷的方式不一樣,有人喜歡喝酒唱歌,有人喜歡找朋友訴苦。對我來說,翻開書本找尋答案,總能讓我進入另外一個世界,享受和作者的對談時的心靈交會。
每個人努力追求的事物也不一樣,有的人是財富,有的人是名位,有的人是感情。當求而不得時,最是叫人神傷,你會把它擱在心上,朝也想;暮也想,盼它即刻就能掌握在你手上,那會有多幸福。莊子卻要你此刻就感受幸福,不假他物。
年輕時覺得愛情是在電光火石間,命中注定。但璧名老師在書中有一段提到:「一葉,不知秋。」招搖的一葉,如何看出來自怎樣的一棵樹,一切的自我認定,可能只是幻影。
「動心是一種緣遇,用情是一種修行。」很多人困於情傷,卻不知情淡如水,才能長久優游於情愛的愉悅之中。
每每讀著璧名老師說愛、解愛的字句,才知道自己的淺薄,但也同時,期許自己成為更懂愛的人。
小時候,看著羅曼史、言情小說,對那種「山無稜、天地合,才敢與君絕」的狂愛抱有無限的嚮往,年過四十,見多了許多浪漫戀情卻毀滅於恐怖的憎恨,才知道能夠歷經滄桑,還能視君如昔的感情,多數不是來自於澎湃滾燙的情山慾海,而是陪伴、包容與關懷,在一次次淬煉中,你更能珍惜的一種不可替代。
你拿正面的情感堆疊,去抵擋一波波襲來的考驗,不是不動搖,是動搖了之後,你仍然決定往那個人身上倒。
他始終都是黑夜裡的那盞明燈,而妳也能自帶光亮,在這廣大的宇宙裡,慶幸彼此的存在與相遇。我們不需互相依賴,但願意互相依賴,彼此期許能有更理想的身心狀態。
你找到這樣的人了嗎?你讓自己心靜如水的在愛中修行了嗎?
一起跟著璧名老師拉著莊子的衣角解愛吧!
但願人長久小說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天使穿過你我之間:台北愛情故事」小說介紹
專訪作者:伍臻祥
內容簡介:
「不完美但唯一,不正是愛情的真諦?」
《愛情保險員》、《宅女偵探桂香》、《懷錶中的女人》作者伍臻祥
最新中短篇愛情小說集
我們終日在自私裡打轉,在寂寞中修行,
直到說不清自己的孤獨,聽不見對方的呼喊,
說穿了,城市其實是讓幾百萬人一起寂寞的地方
〈但願人長久〉
如果城市是讓幾百萬人一起寂寞的地方,Bella Luna就是讓人共同對抗寂寞的避難所。神秘的老闆、熱戀中的店員余聞、固定坐同樣位置的小可、固定買咖啡豆的快遞員鄒杰、運氣不能再背的傷心男彭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愛情故事,而連結起大家的Bella Luna本身,背後又隱藏著什麼故事呢?
〈極度感傷後之2度琴緣〉
失去至親骨肉需要多少時間復原?喪子的大提琴家亮子遲遲無法走出陰影,連帶影響了丈夫寧二的生活。兩人的相敬如冰一直等到亮子學妹李桐出現,才重新開始起變化,李桐將導致亮子和寧二的婚姻徹底崩解,亦或遠離陰霾再見天日?
〈天使穿過你我之間〉
目睹未婚夫被送貨小巴撞死的小可,對其無解的死因一直耿耿於懷,拒絕放下他迎接重生,在不斷尋覓答案的過程中,小可甚至寫信向兇手求援,直到她意外發現未婚夫生前未說出口的秘密,也喚起自己與一個陽光男孩共同長大的記憶……
〈漫天飛舞〉
曉妍是雪松現代芭蕾舞團首席女舞者。當團長羅老師在公演首夜就病倒後,她必須一肩挑起舞團存亡的重責大任,此時出現神祕的贊助人,身上散發著奇異體香,他勾起曉妍無限深層的情感,以及遠超過她實際年齡的記憶,那是關於佛界天龍八部中的歌神與樂神,關於佛祖的舞伎飛天……
〈女人花〉
曾擔任名模蔣文麗司機的小紀意外與昔日雇主重逢。緊接著卻在新聞中得知蔣文麗自殺身亡的消息。已一無所有的小紀來自街頭,決定展開自主調查,他發現的將不只是麗姐的真正死因,還有兩個在閃光燈下慘活的名女人悲歌……
〈阿美要出嫁〉
戰後台灣,出身桃園農家的阿美與來自廣西的憲兵王仔相戀。阿美的阿爸文雄拒絕接受「阿山」,情急之下將女兒軟禁在家,逼得阿美為愛出走不告而別。文雄在尋找女兒的過程中逐漸認識了王仔,發現他就像是莊稼囝仔一般憨直,而且深愛著自己女兒,嫁給外省的也許並沒那麼糟……
作者簡介:伍臻祥
臺北人,曾僑居美國紐約八年,畢業於費城天普大學新聞所,工作和遊歷足跡遍及美國及兩岸四地,已出版《愛情保險員》、《宅女偵探桂香》、《懷錶中的女人》、《失落的印記》等長篇小說,目前專職小說及劇本創作,《宅女偵探桂香》改編電影於2015年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