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ETF可以分為指數型及主動型。
標普500指數 VOO 及納斯達克100指數 QQQ,都是指數型ETF,選股方法最主要就是看市值大小買股票。
市值跌太多就踢出去,市值漲很多就加進來,每年定期汰弱留強,這也是大盤能長期創新高的原因。
而主動型ETF則是經理人主動挑選股票,希望挑出來的股票可以在未來贏過大盤,例如ARKK就是主動型EFT,未來表現就看乾媽眼光多強。
除了指數型ETF及主動型ETF外,還有Smart Beta ETF,這類ETF並不主動挑選股票,也不追蹤大盤指數,但會以預設模型篩選股票,性質介於兩者之間。
Smart Beta ETF會事先設定條件篩選有特定因子的股票,常見的因子有規模型、成長型、動能型、價值型、低波動型、高股息型等等,目標是挑出來的股票可以在未來贏過大盤,
在某些時空背景下,往往會有一些因子表現特別出色,例如2017年動能型表現最佳、2018年低波動型表現最好、2019年及2020年則是成長型表現最為強勁,
而過去一周表現最佳的為低波動因子ETF,當市場不確定性升高時,投資人會更青睞保守標的。
在2014、2015及2018年,聯準會收緊貨幣政策時,低波動型ETF表現都比標普500指數更好。
Smart Beta ETF為擁有特定策略因子的ETF,有機會取得比大盤更好的報酬,但並不會永遠有效。
然而就像海賊王說的,每個人肯定都有屬於自己的登場時機,每種因子一定也都會有屬於它的光榮時刻。
只有事先暸解各個策略承擔的風險及預期的報酬,再依自身投資需求,納入資產配置中,才能確保策略長期發揮作用。
✅點我看全文
https://pse.is/3gu4qh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王伯達觀點,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存股 在台灣蔚為風潮,幾乎可以說是小股民的一大 #投資 門派了。其中存 #金融股 ,更是存股界的主流。今天的王伯達觀點將跟你一起探討低波動因子貝塔值與金融股的價值。 勘誤 : 未把配股部分列入計算,所以部分個股報酬率有誤,在此更正 2020年報酬率,玉山金 1.67%、兆豐金 2.79%、中信...
低波動因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影片>存股族看過來!金融股報酬率低迷,價值藏在低貝塔裡!
存股這種投資方法近幾年來在台灣蔚為風潮,幾乎已經成為一個投資門派了。
其中存金融股,更是存股界的主流。我們常聽到存金融股的優點,不外乎:簡單好執行、穩定領配息、銀行業家大業大不容易倒、股價相對穩定、股價相對親民好入手。
聽起來存金融股應該是個報酬穩定、輕鬆零負擔的方法吧?
但實際上真的如此嗎?
回顧 2020 年,台灣大盤報酬指數表現亮眼,但卻不是每個產業都是如此。
舉例來說,經常出現在存股名單上的兆豐金、玉山金、跟中信金,它們在 2020 年的報酬率分別是 2.79%、 -5.9%、與 -7.6%,相較於加權指數的 27.12% 來說,有了很大一段差距。
然而,金融股雖然報酬率不佳,但卻也不是完全沒有價值。
今天的王伯達觀點將跟你一起探討低貝塔值與金融股的價值。
低波動因子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所謂的因子,就是用來解釋股票漲跌和表現的各種原因的歸納。而因子投資,就是利用因子找到更好的投資產品的方法。」
「實際上,學術界在二十幾年前已經開始研究因子了。這個領域的泰斗級人物,就是我們之前也提到過的芝加哥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發明瞭「有效市場理論」的尤金·法瑪。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他和同事弗蘭奇提出了法瑪-弗蘭奇的「三因子模型」。也就是說,他們認為股票的回報至少可以從三個角度來解釋:市場因子(beta)、規模因子(SMB)和價值因子(HML)。
說得具體一點就是:
股票的回報至少可以分解為三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市場的整體回報,也就是每只股票都會隨大市上上下下波動帶來的回報;
第二部分來自於規模,比如小公司的長期回報比大公司更好;
最後一個就是價值因子,說白了就是比較便宜的股票,長期收益比貴的股票好。
這裡要提示一下,法瑪說的這三個因子只能解釋股市的一部分表現,而不是所有。」
「上面是美國股市從 1928 年到 2007 年整整 80 年的時間里,法瑪-弗蘭奇研究的三因子和它們排列組合之後的歷史表現。
在圖里我們可以看到,這八十年里股市的整體回報為一年10%左右,大盤價值股(紫色,LV)的回報有11%,小盤股是12%左右(藍色,SC),而兩個因子疊加的小盤價值股的回報接近14%(右上角 ,SV)。
所以,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比起平均水平來說,規模因子和價值因子在長期來看有1%~2%的超額收益。而在80年的時間長度里,即使是1%的差距,也意味著你每投資的1美元是會變成2000美元還是4000美元,差了一半之多。
其實你發現,這幾個所謂解釋股票的「因子」並沒有那麼複雜,很符合我們的常識。但三十年前,這是業界第一次系統地歸納出了股票回報的因子,可以說意義非凡。
而且,這裡面有一個隱藏的重大意義:我們突然可以解釋很多明星投資人和基金經理帶來的超額回報,到底是從哪兒來的了。」
「那你肯定想知道,現在業界公認的最有效的因子都有哪些呢?總結下來主要有這麼六個:
規模因子:認為小盤股長期比大盤股回報要高一些;
價值因子:認為價格便宜的股票長期要比貴的股票收益高一些;
低波動因子:認為總體波動程度比較小的股票,長期比波動大的回報要高一些;
紅利因子:認為高分紅的股票長期會表現更好;
質量因子:認為質地比較好的公司的股票,長期回報會更好;
動量因子:認為過去一段時間股價表現比較好的股票,接下來表現會更好。
這六大因子,就是目前投資界已經被學者和實戰派反復證明瞭長期有效的投資因子。它們不僅經受住了統計學上的考驗,也是很符合商業邏輯的。」
「那麼,有些同學可能還有個問題:有效的因子這麼多,我們應該去選擇哪個呢?
這裡我們就要說一說因子投資的風險了。
剛才我們已經說過,因子投資這件事是股票特有的,所以說,股票本身有的風險,它都會有。
而我們之所以要採用因子投資,本質上是想在股票市場平均回報的基礎上,在不用主動選股的前提下,再多增加那麼一點點的回報,這樣長期下來也能多掙不少錢。但這裡的問題是,就和大類資產的表現一樣,因子的表現也有週期性和輪動性,換句話說,如果隨便看五年甚至十年,有可能某一類因子表現很好,但另一類就很差。如果你正好選到了比較差的因子,那麼還不如直接投資最普通的指數基金呢。有一種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感覺。
從下圖我們就能看出,從2001年到2007年,動量因子、價值因子、低波動因子和規模因子表現都不錯,但是質量因子反而跑輸大盤;而從2007年之後,質量因子開始表現不錯,但是動量因子和價值因子就沒那麼好了。」
低波動因子 在 王伯達觀點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存股 在台灣蔚為風潮,幾乎可以說是小股民的一大 #投資 門派了。其中存 #金融股 ,更是存股界的主流。今天的王伯達觀點將跟你一起探討低波動因子貝塔值與金融股的價值。
勘誤 : 未把配股部分列入計算,所以部分個股報酬率有誤,在此更正
2020年報酬率,玉山金 1.67%、兆豐金 2.79%、中信金 -7.6%,加權指數 27.12%。
2016年到2020年報酬率,玉山金 141%、兆豐金 73%、中信金 51%,加權指數 115%。
0:00 開頭
2:35 連巴菲特都拋棄了金融股
4:20 Smart Beta 低波動因子
7:24 金融股的使用說明書
9:11 結語
📽 更多影片
比特幣創歷史新高,去中心化加密貨幣的未來
https://youtu.be/Qke14y5b_L0
央行祭出信用管制,真能澆熄火熱的房地產市場嗎? https://youtu.be/agDPtMde_Gk
人口負成長後,台灣房價怎麼走?
https://youtu.be/F4qyArzsJYs
👉 了解動盪時代的資產配置:王伯達人生財務規劃學課程,學習資產該如何配置
https://hahow.in/cr/assetallocation
👉 加入王伯達觀點,取得深入分析的關鍵報告
https://pressplay.cc/potawang
👉 想要掌握王伯達觀點的最新訊息
加入 Telegram ▶ https://t.me/nextreport
訂閱電子報 ▶ https://goo.gl/L7Vqin
👉 你也可以在這些地方找到我們
訂閱我們的影片 ▶ https://pse.is/9J88E
加入我們的 FB ▶ https://www.facebook.com/potawang/
📬 業務合作請洽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