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 Deep State 之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路透社》消息指,北京當局「於閉門會議要求香港地產大亨守規矩,應運用資源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協助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此一重量消息,旋即引發地產公司股價急挫,從恆地、新世界、新地到長實都錄得整體股價一成左右跌幅。《香港 01》也在今天(21 日)表示,該社獲悉香港一個「首富級家族」早前邀請國安公署要員到家中舉辦宴會,並邀請家中所有重要成員出席。消息指,宴方在席間表示「家族於反修例暴動期間的一些言論,並非同情黑暴,希望不要持續有所誤會。」消息甚至提到,「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的說法早於 2018 年經已出現。
林鄭被問到有關消息之後,也只好用官腔打發過去:她「無法證實相關傳聞,但感覺地產商今日較願意配合政府政策以解決房屋問題」。反正對高於自己層級的資訊,不承認不否認還是較好的做法。林鄭在中秋節早上在記者會的原話為:
//……事實上呢幾年呢,你問我自己嘅親身體會,因為我都當過發展局局長,都同所謂地產商打過交道,我覺得今日呢其實佢地係好願意係配合我地特區政府嘅政策……//
所以她也在回答中間接表達了:話題圍繞「地產商」而不是一般商界,而地產商今日比較主動支持政府,你就會聯想到以前地產商可能「不太主動」支持政府。
上述兩個非官方消息令人想到 2018 年的香港,似乎是「毫不重要的一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當年表面上風平浪靜。2014 年佔領運動、2016 年旺角事件之後,社會「恢復平靜」,民主派大黨搞活動,也基於工作關係而宴請特首林鄭,後者也基於禮節而出席,還捐了 3 萬元。暴動青年被判入獄仍有「判刑合適」之說;「罪犯」逃亡也會被社會賢達公開勸告回港面對……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然而從歷史時序的維度去看,19 年的事情必然部份肇發於看似安定的那一年。
2019 年一些人已經在討論「香港問題」的成因。對很多人來說,最初和現在的解釋一脈相承:暴亂是由外國勢力煽動資助的,激化了長期樸素追求民主自由的香港人,由守法的順民慢慢變為不守法的刁民。19 年的一切也是一個「青年問題」,是青年無法上流和置業而引發的社會騷亂。對愛好研究問題的人,這些解釋似乎說服力不足。因為很多參與者都不是青年人,早在更之前的事件,已經有中老年人在前線被捕。很多人也是有資產的,而不是手停口停的貧困人士。
然而人數較少的決策層要鉅細無遺理解中國境內的所有事情,本身就不可能,只好依靠「事件定性」,為之後的研究和跟進提供輪廓。事件定性之後,地方和前線的研究和跟進就會圍繞外國勢力資金流、地產問題、青年出路等等,至少表面上得如此。「社會事件」發生後,商界巨賈經過一輪醞釀,也紛紛在報章上表態反對暴亂。我們一直以為這些表態,是為了應對 19 年突如其來的種種事件。但「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現象或觀察,應該不是香港特區近期的新聞,而是要追溯到英治前朝,那可能是一個起源傳承自 1840 年的「香港 Deep State」俱樂部。因而有「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不在政府而在馬會」的講法。
所以據說香港的地產問題是歷史問題,不是一兩屆政府可以解決。在有關消息流傳之前,我們由自己角度觀察一切,會覺得 19 年帶來了清算香港「利益固化」現狀的空隙。然而有關戰略卻可能是長期的。據《路透》和《01》的北京消息,這一切在 18 年已經正式提出,並不是 19 年。而且你再推遠一點,2014《一國兩制白皮書》已經提出了很多類似思路。
所以回到最切身的問題,很多經歷過 19 年之後洗禮的香港人,都會覺得/知覺自己好慘。表面上展露歡顏的人,也是有苦自己知,但其實最終人們會發現,所有人都要面對「改變」的。現在股民都會受影響。反對派就不用說了,這是香港人逃避了一兩個世紀最終還要首次面對的事情。在這個重置程序中,每一個政治光譜、社會階層、年齡層都鑲嵌了新的義務和守則。守則理論上是一樣的,但下降到現實時都有不同的則重點。創作人面對的是資金和創作的線,學者面對的是要不研究某些問題,地產商面對的是賺錢之外的「社會責任」,建制派要面對全新的選舉和競爭……甚至「藍絲民眾」內心都有莫名其妙的怨氣。
我甚至會認真聽一些藍絲頻道,他們描述的世界仍然充滿危機,雖然表面上的暴徒已經被鎮壓,但很多人的意識已經被污染,例如移民就被形容為扔下父母沒有孝心,因而很多黃絲移民,因而黃絲都沒有孝心,因而黃絲根本沒有道德,被黃絲佔據的香港也沒有希望。當然藍絲網絡只是在重演早期反對派動員政治中的「激語主義」,盡量聳動地描述出一個即將毀滅的世界,而「正義」一方永遠是弱勢,令人很焦慮。
所以有些藍絲也會覺得自己弱勢,他們覺得黃絲影響力無處不在。始終人如果沒有敵人的話會相當寂寞。由於每個階層或取向要面對的新世界也不一樣(移民的香港人也要面對適應 literally 的新世界),使得後重置的社會也進入了原子化的前夜。也許在一段長時間的各散東西之中,廣義的光譜不同的香港人,也只能以 2019 年來作歷史的相認。即使是一方支持一方反對,起碼是在說同一件事,我懷疑這樣的共同點將越來越珍希。
這當然是在一個大破大立時代下人人皆要承擔的轉變,經那一兩年的濃縮蒸製,我們之間的其他連繫變得薄弱和平面。要證明外國聯繫也是在否證「存在民間自發」那一點,但不代表不防範民間一旦自發時會動用的網絡和資源。先不說「商界」在 19 年對《逃犯條例》的態度,也不說地產問題形成的民怨是否香港政治問題的動力之一……「民企」和「人民」走得太近,如何?
雖然兩次重大歷史分水嶺的背景其實相距極遠,但「六七暴動」之後,英政府快速推出了大量公屋,很多人和家庭受惠至今。據房屋署網站一篇名為〈公屋發展歷程〉的文件,香港公屋政策從 1967 至 1977 這十年間的重大內容是:
//1971 華富邨落成,是首個規劃成自足社區的公共屋邨,設有商場、學校、巴士總站,以及其他社區配套設施。
1972 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計劃」,在 1973 至 1982 年間,為 180 萬人提供有獨立設施的居所。
1973 重組原來負責公共房屋的多個機構,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以推展政府的公共房屋計劃。 政府又將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合併成為房屋署,作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第一型」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重建工作率先在石硤尾邨展開。
1976 政府決定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計劃),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租戶成為業主。//
甚至有說之後興建的籃球場、遊樂場,都有著「讓殖民地青年發泄多餘精力」的用心。用這個角度來說,當年很多人沒參與暴動,但在之後都獲得了好處:一個較有「住屋正義」意識的社會。現在就是一個「搵地方起籃球場」的過程。當年港英成功將反殖政治鬥爭吸納進房屋政策之中,成果有目共睹,培養了一整個靠攏英國的世代。現在中國人能不能呢?這是中西之間廣義隔空比拼的一個中層項目。至於高層項目是「核心文明對周邊地帶持續郡縣化」此一歷史傳統,更是一個出於潛意識的不必回答題,20 世紀之後的傳統認為,「做不做」的問題已經由前人答了,現在的問題僅是「如何做」的問題。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必須首先通過「起籃球場」的考驗。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90的網紅美劇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粵語網台節目 #Netflix #神級動畫 ~《 ????, ????? + ??????愛.死.機械人》東拼西湊的VOL2與VOL1推薦回顧 ~美劇癮2021年5月 Youtube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mJdGxKviiJc Patreon聲音樓 https://ww...
「佔領 空 屋」的推薦目錄:
- 關於佔領 空 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佔領 空 屋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佔領 空 屋 在 艾芮的吃貨養成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佔領 空 屋 在 美劇癮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佔領 空 屋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佔領 空 屋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佔領 空 屋 在 [新聞] 法國房產不能買?她嘆「這規定」太可怕- 看板home-sale 的評價
- 關於佔領 空 屋 在 換日線Crossing - 【佔屋行動】 台灣有近百萬戶的空屋 的評價
- 關於佔領 空 屋 在 "蹲一蹲"房子就變你的了?! 法國"蹲屋族"怪象屋主想趕走竟還要 ... 的評價
- 關於佔領 空 屋 在 法國的空屋政策好有趣- 閒聊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佔領 空 屋 在 Re: [新聞] 普丁女兒法國別墅被攻佔影片曝光!要給 的評價
- 關於佔領 空 屋 在 荷蘭閒置空屋人民可「合法佔領」?? (更新一些資訊) 請在荷蘭 ... 的評價
佔領 空 屋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地產 Deep State 之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路透社》消息指,北京當局「於閉門會議要求香港地產大亨守規矩,應運用資源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協助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此一重量消息,旋即引發地產公司股價急挫,從恆地、新世界、新地到長實都錄得整體股價一成左右跌幅。《香港 01》也在今天(21 日)表示,該社獲悉香港一個「首富級家族」早前邀請國安公署要員到家中舉辦宴會,並邀請家中所有重要成員出席。消息指,宴方在席間表示「家族於反修例暴動期間的一些言論,並非同情黑暴,希望不要持續有所誤會。」消息甚至提到,「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的說法早於 2018 年經已出現。
林鄭被問到有關消息之後,也只好用官腔打發過去:她「無法證實相關傳聞,但感覺地產商今日較願意配合政府政策以解決房屋問題」。反正對高於自己層級的資訊,不承認不否認還是較好的做法。林鄭在中秋節早上在記者會的原話為:
//……事實上呢幾年呢,你問我自己嘅親身體會,因為我都當過發展局局長,都同所謂地產商打過交道,我覺得今日呢其實佢地係好願意係配合我地特區政府嘅政策……//
所以她也在回答中間接表達了:話題圍繞「地產商」而不是一般商界,而地產商今日比較主動支持政府,你就會聯想到以前地產商可能「不太主動」支持政府。
上述兩個非官方消息令人想到 2018 年的香港,似乎是「毫不重要的一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當年表面上風平浪靜。2014 年佔領運動、2016 年旺角事件之後,社會「恢復平靜」,民主派大黨搞活動,也基於工作關係而宴請特首林鄭,後者也基於禮節而出席,還捐了 3 萬元。暴動青年被判入獄仍有「判刑合適」之說;「罪犯」逃亡也會被社會賢達公開勸告回港面對……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然而從歷史時序的維度去看,19 年的事情必然部份肇發於看似安定的那一年。
2019 年一些人已經在討論「香港問題」的成因。對很多人來說,最初和現在的解釋一脈相承:暴亂是由外國勢力煽動資助的,激化了長期樸素追求民主自由的香港人,由守法的順民慢慢變為不守法的刁民。19 年的一切也是一個「青年問題」,是青年無法上流和置業而引發的社會騷亂。對愛好研究問題的人,這些解釋似乎說服力不足。因為很多參與者都不是青年人,早在更之前的事件,已經有中老年人在前線被捕。很多人也是有資產的,而不是手停口停的貧困人士。
然而人數較少的決策層要鉅細無遺理解中國境內的所有事情,本身就不可能,只好依靠「事件定性」,為之後的研究和跟進提供輪廓。事件定性之後,地方和前線的研究和跟進就會圍繞外國勢力資金流、地產問題、青年出路等等,至少表面上得如此。「社會事件」發生後,商界巨賈經過一輪醞釀,也紛紛在報章上表態反對暴亂。我們一直以為這些表態,是為了應對 19 年突如其來的種種事件。但「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現象或觀察,應該不是香港特區近期的新聞,而是要追溯到英治前朝,那可能是一個起源傳承自 1840 年的「香港 Deep State」俱樂部。因而有「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不在政府而在馬會」的講法。
所以據說香港的地產問題是歷史問題,不是一兩屆政府可以解決。在有關消息流傳之前,我們由自己角度觀察一切,會覺得 19 年帶來了清算香港「利益固化」現狀的空隙。然而有關戰略卻可能是長期的。據《路透》和《01》的北京消息,這一切在 18 年已經正式提出,並不是 19 年。而且你再推遠一點,2014《一國兩制白皮書》已經提出了很多類似思路。
所以回到最切身的問題,很多經歷過 19 年之後洗禮的香港人,都會覺得/知覺自己好慘。表面上展露歡顏的人,也是有苦自己知,但其實最終人們會發現,所有人都要面對「改變」的。現在股民都會受影響。反對派就不用說了,這是香港人逃避了一兩個世紀最終還要首次面對的事情。在這個重置程序中,每一個政治光譜、社會階層、年齡層都鑲嵌了新的義務和守則。守則理論上是一樣的,但下降到現實時都有不同的則重點。創作人面對的是資金和創作的線,學者面對的是要不研究某些問題,地產商面對的是賺錢之外的「社會責任」,建制派要面對全新的選舉和競爭……甚至「藍絲民眾」內心都有莫名其妙的怨氣。
我甚至會認真聽一些藍絲頻道,他們描述的世界仍然充滿危機,雖然表面上的暴徒已經被鎮壓,但很多人的意識已經被污染,例如移民就被形容為扔下父母沒有孝心,因而很多黃絲移民,因而黃絲都沒有孝心,因而黃絲根本沒有道德,被黃絲佔據的香港也沒有希望。當然藍絲網絡只是在重演早期反對派動員政治中的「激語主義」,盡量聳動地描述出一個即將毀滅的世界,而「正義」一方永遠是弱勢,令人很焦慮。
所以有些藍絲也會覺得自己弱勢,他們覺得黃絲影響力無處不在。始終人如果沒有敵人的話會相當寂寞。由於每個階層或取向要面對的新世界也不一樣(移民的香港人也要面對適應 literally 的新世界),使得後重置的社會也進入了原子化的前夜。也許在一段長時間的各散東西之中,廣義的光譜不同的香港人,也只能以 2019 年來作歷史的相認。即使是一方支持一方反對,起碼是在說同一件事,我懷疑這樣的共同點將越來越珍希。
這當然是在一個大破大立時代下人人皆要承擔的轉變,經那一兩年的濃縮蒸製,我們之間的其他連繫變得薄弱和平面。要證明外國聯繫也是在否證「存在民間自發」那一點,但不代表不防範民間一旦自發時會動用的網絡和資源。先不說「商界」在 19 年對《逃犯條例》的態度,也不說地產問題形成的民怨是否香港政治問題的動力之一……「民企」和「人民」走得太近,如何?
雖然兩次重大歷史分水嶺的背景其實相距極遠,但「六七暴動」之後,英政府快速推出了大量公屋,很多人和家庭受惠至今。據房屋署網站一篇名為〈公屋發展歷程〉的文件,香港公屋政策從 1967 至 1977 這十年間的重大內容是:
//1971 華富邨落成,是首個規劃成自足社區的公共屋邨,設有商場、學校、巴士總站,以及其他社區配套設施。
1972 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計劃」,在 1973 至 1982 年間,為 180 萬人提供有獨立設施的居所。
1973 重組原來負責公共房屋的多個機構,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以推展政府的公共房屋計劃。 政府又將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合併成為房屋署,作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第一型」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重建工作率先在石硤尾邨展開。
1976 政府決定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計劃),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租戶成為業主。//
甚至有說之後興建的籃球場、遊樂場,都有著「讓殖民地青年發泄多餘精力」的用心。用這個角度來說,當年很多人沒參與暴動,但在之後都獲得了好處:一個較有「住屋正義」意識的社會。現在就是一個「搵地方起籃球場」的過程。當年港英成功將反殖政治鬥爭吸納進房屋政策之中,成果有目共睹,培養了一整個靠攏英國的世代。現在中國人能不能呢?這是中西之間廣義隔空比拼的一個中層項目。至於高層項目是「核心文明對周邊地帶持續郡縣化」此一歷史傳統,更是一個出於潛意識的不必回答題,20 世紀之後的傳統認為,「做不做」的問題已經由前人答了,現在的問題僅是「如何做」的問題。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必須首先通過「起籃球場」的考驗。
佔領 空 屋 在 艾芮的吃貨養成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艾芮吃台南
新店報報📣📣
歡迎來到台南小京都⋆⸜ ⚘ ⸝⋆
早在8月初發現店家ig就期待著試營運的那一天*ˊᵕˋ*
懷念著幾年前來這裡用餐 那是個早午餐還沒有這麼興盛的時期 鹿早茶屋非常突然的劃下休止符 讓人措手不及 現在終於回來了!
雖然換了名字 但食物依舊美味 環境則是美得更有氛圍
來到二樓的榻榻米空間 幸運的佔領了王位 望出窗外就有日式建築與街景 秒飛京都就是這麼簡單~
艾芮點的鹹食甜點飲品完全無雷⸜♡⸝
島鹿冰釀+布丁是不敗組合!幾乎桌桌必點
小小牛奶瓶太可愛 餐具控的我好想帶一個回家~可惜對面的餐具店沒有販售߹ᯅ߹
- - - - -
🍙博多辛明太子飯糰 $70
🍜豆皮烏龍麵 $130
🍮布丁 $60
🥛島鹿冰釀 $100
🍵1984招牌茶 $150
- - - - -
——————
ℹ️店家資訊
——————
#島鹿喫茶
📍台南市中西區衛民街70巷1號
🕰11:00~17:00/店休日不定
🅕🅑:島鹿。喫茶
ⒾⒼ:@deer_island
↠🍵↞
#tainanfood #Tainan #台南 #台南美食 #台南咖啡 #台南咖啡廳 #台南美食地圖 #台南景點 #台南下午茶 #台南甜點 #台南旅行 #台南旅遊 #台南食記 #中西區美食 #台南早午餐 #喫茶店
佔領 空 屋 在 美劇癮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粵語網台節目 #Netflix #神級動畫
~《 ????, ????? + ??????愛.死.機械人》東拼西湊的VOL2與VOL1推薦回顧 ~美劇癮2021年5月
Youtube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mJdGxKviiJc
Patreon聲音樓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1588342
00:00:00 製作介紹,神級動畫之練成!第二季大失望!?
00:10:45 第二季分集點評
00:46:24 第一二季綜合系列推薦《滾床單之選》《扭橋之選》《貓奴之選》《香港之選》《CGI/Space之選》《輕鬆之選》《Cyberpunk 之選》及《形以上之選》
01:02:10 有無第三季?主持人終極心水推薦! Allen出賣九叔!?
N家傳送門 https://www.netflix.com/title/80174608
~~~~~~~~~~~~~~~~~~~~~~~~
滾床單之選: Beyond the Aquila Rift\Snow in the Desert
扭橋之選:Sonnie's Edge、The Witness、Beyond the Aquila Rift、Zima Blue、
貓奴之選:Sucker of Souls、Three Robots
香港之選:The Witness、Good Hunting
CGI/Space之選:Helping Hand、Beyond the Aquila Rift、Lucky 13、Life Hutch
輕鬆之選:Three Robots、When the Yogurt Took Over、Alternate Histories、Automated Customer Service、All Through the House
Cyberpunk 之選:Sonnie's Edge、Pop Squad
形以上之選:Zima Blue、Ice Age、The Drowned Giant
~~~~~~~~~~~~~~~~~~~~~~~~
IMDB 分集分數
●Sonnie's Edge 索尼的優勢 ?.?
●Three Robots三個機械人 8
●The Witness目擊者 7.8
●Suits套裝 7.5
●Sucker of Souls靈魂吸取者 6.5
●When the Yogurt Took Over當優格佔領世界 6.9
●Beyond the Aquila Rift天鷹座裂縫之外 ?.?
●Good Hunting 祝你順利 ?.?
●The Dump 掩埋場 6̲.̲3̲
●Shape-Shifters 變形者 7.5
●Helping Hand 援手 7.5,
●Fish Night 魚夜 6.4
●Lucky 13 運13 7.5
●Zima Blue茲瑪藍 ?.?
●Blind Spot盲點 6.4
●Ice Age冰河時期 7
●Alternate Histories 架空歷史6.4
●The Secret War 秘密戰爭 ?.?
●Automated Customer Service 自動客服 6.5
●Ice 冰 6̲.̲2̲ ̲
●Pop Squad 長生與新生 ?.?
●Snow in the Desert沙漠中的史諾 ?
●The Tall Grass 高草 7
●All Through the House 聖誕滿屋 7.5
●Life Hutch 救生艙 6.7
●The Drowned Giant 溺斃的巨人 7
佔領 空 屋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比利時漫畫—年出4000本,漫畫未末日!
長大以來讀很多漫畫,有《丁丁歷險記》、《藍精靈》等,漫畫基因對我有深遠的影響,構成語言表達的一部份。」比利時的80後新晉漫畫家Wide Vercnorke出版過三本「成人漫畫」。你勿心邪!為成人而設的漫畫不一定代表色情,他筆下的角色貼近日常生活,但又天馬行空的與自然和死物世界交錯。他形容自己為文學漫畫家,將交學融入商業漫畫之中。
「我的漫畫不會露骨直接的表達。」他首本實驗性作品,是關於一個終日黏着梳化的宅男。「他以共生關係與梳化並存,由搬家具入伙開始,他與梳化發展不能分割的關係。」主角日復日的躺在梳化看電視,終有一日血管不能自控的伸延,人與梳化融為一體。書本的最後一格,剩下空洞的梳化畫面,然後主角銷聲匿迹。
不只家家戶戶都儲落一系列的漫畫書,在首都布魯塞爾的市內,更能找到50幅漫畫壁畫。「以前歐洲人喜歡匿在街角小便,政府於是邀請畫家在牆壁髹上漫畫,人們尊重漫畫,自此不敢對牆便溺。」現今比利時的街道,甚至設有兩個路牌,一個顯示真實街名,另一個則以漫畫人物去命名。但為何比利時人對漫畫如此熱愛呢?漫畫博物館Willem Degraeve解釋:「比利時有三種通用語言——德文、法文和荷蘭文,因歷史上常被外國佔領,人們混淆不同語言。美國十九世紀發明漫畫後,越洋傳到歐洲,獲比利時首先採納。」雖然紙本漫畫銷量相比起1980年的蓬勃期只有五分之一,但時至今日,比利時每年仍出版4,000本。他闡述:「亞洲很常見用電子裝置睇漫畫,但在歐洲是少之又少,大概少於1%,紙本仍然是主流。」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比利時 #漫畫 #壁畫 #丁丁歷險記 #藍精靈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佔領 空 屋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拜登就職,美國能否將撕裂癒合,民主黨拜登政權可以令美國再次團結起來嗎?美國反侵勢力為了撥亂反正,立竿見影豎起意識形態大旗,必定逢侵必反,首先會歡迎移民大開中門,結果,又會再度觸發兩大陣營的火併,沒完沒了。侵侵當初競選時,提出「華盛頓沼澤」問題,認為需要抽乾沼澤drain the swamp,「華盛頓沼澤」是指美國東西岸的金融和高科技精英,以及包括共和黨在內、民主黨佔主導力量的美國政圈聯手建立一個符合他們的全球化政策和自身的政治經濟利益共同體,科技金融資本、大熔爐下的外來移民,統統成為了得益者,反之,鐵鏽帶的傳統產業工人,白人就變成了「垃圾」。這個全球化利益集團,還有一個利益交集,就是由前國務卿基辛格以降的「擁抱熊貓派」,他們其實沒有所謂親共不親共,engagement policy只是為了追逐利潤的企業鳴鑼開路,打入中國市場,利用全球化供應鏈及中國低成本勞力,佔領全球市場。於是在他們眼中,中共盜取美國科技,滲透國際組織,市場開放走數,剝削勞工權益、國內人權狀況,都成為了全球化「必要之惡」。這些高舉「黑命貴」、LGBT平權、進步價值觀、包容、多元主義的民主黨精英,空有道德旗幟,實際上是行動的侏儒,內裏虛偽但表面熱情,對世界事事關心。
民主黨奧巴馬對美國的全球化政策所產生的各種問題視而不見,逃避採取行動,於是美國逐步分裂成為兩大塊,不再是傳統共和民主兩黨陣營,而是全球化的得益者與失敗者,侵侵的橫空出世,宣稱「令美國再偉大」,他們找到了代言人。這種撕裂,不是政客妥協可以縫合。若美國繼續無法擺脫內部的分裂矛盾,重新領導全球秩序,恐怕未來世界將繼續是惡霸橫行的日子。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122/MFXWLAG3JFFYTGMAMMUVMICSKI/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劉細良 #拜登 #美國 #共和黨 #民主黨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佔領 空 屋 在 換日線Crossing - 【佔屋行動】 台灣有近百萬戶的空屋 的推薦與評價
【佔屋行動】 台灣有近百萬戶的空屋,平均每五間房子裡就有一間是沒人住的,但每年依舊10、20 萬戶的在蓋新房, ... 「佔領空屋是違法的」──然而,捷克警察向佔屋者 ... <看更多>
佔領 空 屋 在 "蹲一蹲"房子就變你的了?! 法國"蹲屋族"怪象屋主想趕走竟還要 ... 的推薦與評價
三立新聞#消失的國界➲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 <看更多>
佔領 空 屋 在 [新聞] 法國房產不能買?她嘆「這規定」太可怕- 看板home-sale 的推薦與評價
連結:
https://ent.ltn.com.tw/news/breakingnews/4196110
內文:
〔娛樂頻道/綜合報導〕知名作家吳淡如過年飛往法國巴黎度過,日前剛從巴黎返台,除
了作家身份,她在房產投資也有涉略,在日本東京、京都等地皆有置產。就有人提問何不
在法國買房,她透露「一規定」,驚呆大批網友。
吳淡如透露年輕時曾辭掉工作後到法國旅行,此後愛上當地,幾乎每年都會前往當地旅遊
,今年過年選擇與家人分開過。她也表示寧願住住五星級酒店,也不想買法國的房地產。
吳淡如提到,「非自用住宅(résidence secondaire)被非法強佔超過48小時後,即使
報警,警察無權驅逐佔領人,屋主如果想要收回房屋,必須走法律程序!最少會搞二、三
年,還要花很多訴訟費用。」
吳淡如表示外國人買房看似不難,背後卻有許多細節需要注意,貼文一出也震驚網友,紛
紛留言「超可怕的規定,之前看報導真是驚呆了!」、「謝謝淡如讓我又長知識了啦」、
「很難想像法國有這樣的法律」。
佔屋擁使用權 網讚:真正打房
網友看完吳淡如的貼文,除了紛紛驚呼長知識,也對法國的相關規定有感而發「真正的打
房在這裡」、「台灣只要加了這條,就可以遏制炒房了吧」、「財富重新洗牌,當作是現
代羅賓漢」、「其實很合理,沒記錯的話荷蘭也是這樣,任何人有權入住空屋」、「都以
為台灣房地產的水很深了,沒想到法國更可怕」。
但也有人認為,此法律並不合哩,也擔心手段太強硬的副作用,直言「好奇怪的法律,想
知道這個法條立法的出發點」、「好可怕的法規喔」、「很難想像法國有這像的法律,但
不同國情,有些觀念我們看不合理,他們認爲很合理吧」。
事實上,法國認定,房子是滿足居住的需求,無家可歸的人只要進入非自用住宅超過48小
時以上,可擁有房屋的優先居住權,因此在高房價下,年輕人買不起房,也承受不起高昂
的房租,因此有些人就會乾脆「佔屋」來獲得居住空間,也是一種抗議手段。
心得:
恭喜在台灣買不起房的魯蛇,可以去法國強佔類似法國ceca
手上買一堆房的多多,只要你魯空強佔法國ceca的空屋超過48小時
你就可以住到爽了,不用買房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68.46.21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675175610.A.3FD.html
※ 編輯: stevenshih (219.68.46.210 臺灣), 01/31/2023 22:34:4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