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只是讚嘆哇今天的大海好美,然後什麼也不做。」
★ 紀錄觀點 x 我們的島【海】|20年回顧變遷
◇ 週二(1/12)晚間10點,紀錄觀點,公視13頻道/mod
>> 有!網路直播:www.pts.org.tw/ptslive/live/
「坦白說,我對大海知道的太少,於是我盡可能用一點功去閱讀,至少我和孩子在澳底小漁村採買石花菜的時候,我們希望知道那海女阿嬤的故事。我們感恩漁人,我們珍惜漁獲,我們看到今年市場上剝皮魚的身型尺寸那麼小而感到不忍,,我們吃當季的海藻,我們知道櫻花蝦所謂的限漁令,我們到海邊時不丟棄垃圾,我們但願海鳥不再誤食人類的塑膠垃圾,我們但願大海裡的生物原諒人類,但願他們別再急遽減少消失種類,但願他們能夠永生不息。」
「這幾天又冷又雨,我會跟孩子們說海象也許會不太好,那捕魚的風險就會變得很高,爸爸捕魚去為什麼還不回家不只是課本裡琅琅上口的詩句而已,那是別人家父親與命運的博鬥,那是別人家孩子真真實實的擔心與憂愁。」
>> 官方網站:http://www.pts.org.tw/ocean
#紀錄觀點 首播週二22:00;重播凌晨1:30(因應調播)
#海 #我們的島 #柯金源
(海)這個字拆開來看…..
我們要如何跟孩子解釋海的意象呢?海是溫柔的,還是猛烈的?海退潮時捲去了什麼,漲潮時又在銀粼浪花裡捲藏了什麼?潮間帶究竟有多少種生命億年來活躍著?我們要如何跟孩子解釋赤道無風帶裡的(大太平洋垃圾帶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是什麼?我們讓孩子攝取劍蝦、干貝、鮭魚、鮪魚、白帶魚、鱈魚、花枝、土魠魚的蛋白質和鮮美,但除了吃,除了高科技全面獵殺型的捕抓,除了海鮮文化,我們可否累積了多少海洋文化?如果,如果好奇的孩子問海這個字拆開來看是什麼,呢?
(海)這個字拆開來看,是古人造字者最大想像力的溫柔,造字者造(海)時必然懂得了何謂生生不息。(海)這個字說了(水是人的母親),(水是人的母親),(水是人的母親)。所以如果我們不斷地消費海,髒污海,用盡海,卻不去探索海、了解海、凝視觀看疼惜海洋中的所有生物,我們即是在無聲息地消滅自己的存活之路,所以我盡可能充實我自己,我盡可能跟孩子去看海,並用閱讀和觀影的方式了解海。
這幾天又冷又雨,我會跟孩子們說海象也許會不太好,那捕魚的風險就會變得很高,爸爸捕魚去為什麼還不回家不只是課本裡琅琅上口的詩句而已,那是別人家父親與命運的博鬥,那是別人家孩子真真實實的擔心與憂愁。
還有,現在是捕鰻魚苗的季節,有些部落或平地人最近忙著捕鰻魚苗而逐海口居,他們整夜ㄎㄠ在海水裡撈捕小小鰻苗像是撈捕珍貴的白金,如果喜吃蒲燒鰻,如何能不知道鰻苗是順著北赤道洋流與黑潮一路漂送六個月來到台灣的出海口。鰻苗人的故事,就是台灣幾十年來的中日鰻魚交易史。
坦白說,我對大海知道的太少,於是我盡可能用一點功去閱讀,至少我和孩子在澳底小漁村採買石花菜的時候,我們希望知道那海女阿嬤的故事。我們感恩漁人,我們珍惜漁獲,我們看到今年市場上剝皮魚的身型尺寸那麼小而感到不忍,,我們吃當季的海藻,我們知道櫻花蝦所謂的限漁令,我們到海邊時不丟棄垃圾,我們但願海鳥不再誤食人類的塑膠垃圾,我們但願大海裡的生物原諒人類,但願他們別再急遽減少消失種類,但願他們能夠永生不息。
我不想只是讚嘆哇今天的大海好美,然後什麼也不做。
明天1月12日晚上十點鐘,公共電視台【紀錄觀點】將放映導演柯金源以三十多年時間,和海洋攝影師郭道仁所共同拍攝的紀錄片(海),這是柯金源他過去30多年來所累積到的許多珍貴影像資料所剪輯成三大部分,分別取名為「大自然」、「海洋與人」及「海洋危機 」。每一段影片大約四到五分鐘,從介紹多采多姿令人讚嘆的海洋生物生態開始,再介紹一些傳統的漁業技藝以及文化,人們如何和海和諧共存;最後則報導了人類又是如何用污染和棲地破壞來摧殘海洋。
這是一部沒有任何旁白的紀錄片,它直接以環境的聲響呈現,有潛水時的呼吸聲,有漁民、原住民的自白與對話,因此在觀看時,每一個觀眾都是自由的,自由地思考,自由地想像。這次公視並做了一個新嘗試,將這部紀錄片放不下的其他內容,在網路上繼續以46部短片來呈現,觀眾可以尋找自己有興趣的片段,接續來看。片子不長,所以我們可以自由來去,身為海島的子民,感謝柯金源導演團隊幾十年來默默地拍攝全球尤其是台灣海洋的變遷與故事,
台灣的海洋如果有一首歌,我想,柯金源是其中的一段主旋律,黑潮基金會也在其中揚起了美麗的合音。
雨夜看電視,讓我們一起裹著毯子,隨著柯金源揹著氧氣筒潛入海底,我們一起來看紀錄片~~~~~<海>吧。
去年我所購買讀過關於台灣溪流生物我很喜歡的一本小書(我的水中夥伴)(定價很低啊):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0287
我的水中夥伴 BV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08h7_S6UQk
這是Charles Moore的Ted演講,關於大太平洋垃圾帶中文版:
https://www.ted.com/…/capt_charles_moore_on_the_seas_of_pla…
這是赤道無風帶太平洋垃圾島的中文參考訊息:
http://www.twwiki.com/…/%E5%A4%AA%E5%B9%B3%E6%B4%8B%E5%9E%8…
公視紀錄觀點:『海』紀錄片 首播時間:
2016年1月12日(二),晚間22:00
詳見官網:http://www.pts.org.tw/ocean/
同步轉播: www.pts.org.tw/ptslive/live/
公視7天網路隨選: http://goo.gl/Gli5cA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談海洋教育 本集再次邀請到 #羅力,他目前是映像生活工作室的導演,自由媒體工作者,同時熱衷投入海洋保育工作與影像紀錄片的拍攝,現在是多所社區大學與許多縣市推動海洋保育、紀錄片拍攝的講師。以下是這次節目的訪談重點,讓聽眾朋友了解何謂海洋教育。 一、 淺談台灣的海洋教育:台灣海洋立國...
何謂 海洋文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談海洋教育
本集再次邀請到 #羅力,他目前是映像生活工作室的導演,自由媒體工作者,同時熱衷投入海洋保育工作與影像紀錄片的拍攝,現在是多所社區大學與許多縣市推動海洋保育、紀錄片拍攝的講師。以下是這次節目的訪談重點,讓聽眾朋友了解何謂海洋教育。
一、 淺談台灣的海洋教育:台灣海洋立國2000年,海洋政策白皮書2004年,海洋教育白皮書2007年,2010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公布環境教育法海洋教育也成為環境教育的一個重要內涵。2011年起教育部將海洋教育列為「重要議題之一」正式融入各級教育的各個科目當中。但是回憶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內容中,有多少涵蓋海洋教育,民國97年統計過小學有海洋相關內容只有8%左右,國中部分大約10%,可見我們的海洋教育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然而台灣海岸漁村的現況:老人鄉兒童村、外勞代替本土人力、海洋生活技能的沒落、海鮮文化取代了傳統生態平衡的觀念…。台灣海岸大約有70%左右的水泥化,而西部的95%非常嚴重,東部海岸的消波塊,西部海岸的防波堤,除了改變自然生態外,也產生了嚴重後果如:凸堤效應、侵蝕效應~新竹南寮漁港、花蓮鹽寮漁港、台東大武漁港…不勝枚舉。
二、 我心目中的海洋教育不應該只是個議題,而應該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應該在下個議題產生後而逐漸消失,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了解海洋、認識海洋、親近海洋、熱愛海洋、善用海洋資源。
三、 如何執行?
1. 從接觸開始:吃海鮮(海洋文化中吃的文化,列舉蘭嶼人的傳統智慧)。
2. 到海邊走走:感受海洋的魅力。
3. 觀察海岸及生態(善用海生館及海科館,探討如何認識海洋生物,介紹自然名的特質)。
4. 選擇適切的海洋遊憩:從遊憩中培養愛海的樂趣。
5. 先感受再求知:海洋教育的定義「普通、專業」。
6. 海洋教育多用「提點少用代勞」。
四、 教育的本質:教育無他,愛與榜樣而已,來探討教育現場對海洋教育應有的態度。
五、 討論海洋教育中,體制內老師的角色。專業人士的角色。學者專家的角色。
六、 結尾:
何謂 海洋文化 在 【味全TV】廖鴻基看見台灣海(六)海洋文化或是海鮮文化?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四面靠海,擁有美麗的海景地觀,也有豐富的海洋資源,但,我們只懂得「吃」海鮮,卻不懂得什麼是 海洋文化 ,在我們享受海鮮前,是否要學習瞭解海洋 ... ... <看更多>
何謂 海洋文化 在 May be an image of text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或者,我們更需要的是一套具有文化多樣性、生態多樣性,與海洋共生的知識經驗與永續 ... 何謂空間規劃(公民參與式的價值與意義),什麼是「原住民族土地」(含海域), ... ... <看更多>
何謂 海洋文化 在 Re: [請益] 關於台灣海洋文明- 看板TW-history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m16a218 (愛情不是唯一)》之銘言:
: 不好意思各位
: 我不是台灣史學本科系的學生,我修的是通識課程
: 我是想要做些有關台灣海洋文化的報告。但有些疑問所以想請教一下;
: 1、何謂台灣海洋文明,請舉個例子吧。
台灣長久以來被批評為只有"海鮮文化",沒有真正的海洋文明特色...
一、台灣不具真正的海洋文明特質,有幾個客觀根據可以看出:
1.政策法令上,台灣行大陸思維法令而非海洋思維法令(非指憲法的大陸海洋二分法):
當然,這常被歸咎於國民政府的大陸式統治、海防措施(為防共、防走私)。
這對實際的海洋活動影響甚鉅...台灣人船至今無"法"從某港出發後在另港下客→
某港的船一定要連船帶人回到某港否則違法,諸如此類的法令造成台灣島遠比香港島
還大,遊艇卻比香港還少,因為法令限制根本無法發展熱絡的海上活動,船長帶你看
看藍色公路、鯨魚後還是得把你送回原港,無法做多點的套裝旅遊,海洋活動只限於
船公司、漁民(後者相當大的比例已是閩粵漁工了),而不及普羅大眾的生活面。
2.地理環境上,台灣其實是個惡水之島-左邊黑水溝、右邊黑潮,許多海事活動都必須做
半年、歇半年,唐山過台灣後,許多人世世代代未再出過海,遑論創生海洋文化。
3.人文統計上,台灣與經濟發展和自己相當與之上的20個國家相比較,會游泳的人口比
例是最低的......據官方統計,台灣有高達七成的人,終身未習得游泳!諳水性的三
成人口中,濱海而居、以船維生的人更屬鳳毛麟角-閩粵漁工已超過台灣漁民;多數
以海維生的人,從事的是近岸養殖漁業-所以海鮮文化很發達........
二、主觀上來說,台灣不分族群,人文中的"安土重遷"觀念都很重...
1.這與原鄉大陸的文明精神有關,父母從小也灌輸源於《大學》、成為庶民廣泛思想
的「有土斯有財」價值觀...而原住民本身也對土地較重視,超過海洋(除達悟族)。
台灣有批學者常呼籲要與最近有長足發展的愛爾蘭學習,迎向開放,其實有其道理:
還記得《遠離家園》,約瑟夫(阿湯哥)在放棄奧克拉荷馬搶地賽時,回想起老爸臨
終的的話嗎?(想來也很像唐山過台灣的搶地開墾...只是美國有政府驅趕原住民、
保障圈地,清朝國家權力相對較弱,官府放任漢人自己處理。)
「土地是男人的靈魂...如果你有自己的地耕種,我在天上會很高興的...」
這就是台灣跟愛爾蘭相似的精神:同樣是海島國,農業、土地文化卻重,相對封閉
,因為先民同為在大陸無以維生者,飄洋過海而來,目的還是開創農業生計。
真正的海島民族如英日,是不會把資本勞力不斷累進於土地營生上的。
2.台灣還是發展出深具海洋文化精神的企業,從清代李春生(生意已經做到澳洲)到今
天的長榮等-但,那是金字塔極上層的一小撮而已,台灣社會主流並非如此...綜觀
整個台灣社會文化,還是相當大陸式的;哪怕是工商業極度發展的今天,從事貿易
人口已多,大家心裡頭想的還是「當寓公最好、田僑仔最爽」....
大陸海洋文明沒有優劣之分,德意志、法蘭西也很成功,只是台灣地小山多,真的得
走向海洋才有效益,但那需要好幾代人的實際生活型態之改變,才能得到真正社會文
明之創新,不是幾個心儀海洋文明的學者呼疾一番,就能搖身一變為真正的海洋民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124.5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