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當時的新亞書院方建校一年,本身就讀燕京大學、年僅 20 歲的余英時赴港探望來港定居的父母,後決定留港陪伴親人,遂接受同為史學家的父親余協中建議,到新亞書院謁見錢穆,拜其為師。當時錢穆要求余英時通過入學考試,以中英文敍述其求學經過與學術興趣所在,便與余父到房間聊天。一個小時之後,錢穆出來閱卷,很快便批准他入學。
余英時正式就學時,新亞書院還在深水埗桂林街 61 至 65 號,現此舊址已被拆,余英時曾立碑紀念,寫下創院之事。其碑文後來修繕成牌匾,一直掛於中大新亞錢穆圖書館的入門處,而圖書館中央亦放著他的畢業證書,時任校長錢穆之名亦見於紙上。//
余英時父親 在 中國國民黨 KM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永懷一代史學大師 哀悼余英時院士逝世
猶記風吹水上鱗,道統的傳遞與堅持
一代史學大師余英時先生於8/1逝世,享耆壽91歲。
余英時先生畢生致力於中華文化、思想史的研究,並終身堅持於民主自由之追求。他一生致力於史學研究,特別是中國思想史、政治與文化史,對史學界的影響甚深,深受各界尊崇景仰。
余英時先生出生於1930年,其父余協中亦為歷史學者,曾執教於南開大學與河南大學,並於抗日戰爭中有所貢獻。1949年,正在就讀燕京大學的余英時,於寒假探望移居香港的父親,偶然入國學大師錢穆之門,成為香港新亞書院第一屆畢業生,後又赴美求學,在楊聯陞院士的指導下,取得哈佛大學的歷史博士學位。
余英時先生致力於觀察傳統中國的政治思想,並在1970年代歸結出道統與政統。唯有透過道統,能對陽儒陰法的政統進行制衡,這也是為何往後,余先生致力於中西傳統對話,期望道統能在中華文化圈與民主自由進行連結的重要原因。此外,余英時先生對於自由、民主的價值理念的堅持與捍衛,絕對是永垂不朽,實在值得我們效仿。
余英時先生是全球極具影響力的史學大家,余先生一生著作甚多,其著作代表了中華文化之內涵,因此,稱余先生為宣揚中華文化世界級的重大推手也不為過。
余英時先生的殞落,實在悲痛不已,永懷這一代史學家,讓我們不忘且堅持錢穆及余英時兩位先生畢生所致力的價值與理念。
余英時父親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史學泰斗余英時逝世】史學泰斗余英時在美國寓所逝世,享壽九十一歲,全球學術界同表哀悼。
余英時生於一九三〇年天津,一九四九年就讀北平大學燕京大學歷史系,同年赴港探望父母,後入讀新亞書院及研究所,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後來留學美國哈佛大學師從當代漢學泰斗楊聯陞教授,並取得歷史學博士學位。歷任哈佛大學教授、新亞書院校長兼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耶魯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自普林斯頓大學榮休後為榮譽教授。
余先生擅長以現代學術方法詮釋中國傳統思想,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華人知識分子,在中國歷史、尤其是思想史和文化史方面所作的研究,見解皆具開創性,西方學界推崇為二十一世紀中國史學之泰斗。一生獲頒多項海內外學術榮譽,包括二〇〇六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John W. Kluge Prize)、二〇一四年首屆唐獎漢學獎等。除學術成就外,其抱有人文關懷的公共知識分子風範亦為人景仰。
余英時與香港淵源極深,在《余英時回憶錄》中,他提到一九四九年來港探親後,曾欲返回燕京大學繼續學業,坐火車北上廣州時,火車在石龍因故停頓,他必須改乘第二天的火車,在石龍停頓的幾小時空檔,心念一轉決定返港留在父親身邊,竟從此就走向另一條人生大道。歷史的軌迹,往往出人意表。
---
《明周文化》推介:
余英時在香港:新亞書院師從錢穆 從歷史角度倡導民主自由
https://bit.ly/37mXnl2
【綠色西貢人】封面系列文章:
https://bit.ly/3C1dKSh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余英時 #國學 #史學 #漢學 #歷史學 #歷史 #思想 #文化 #中國傳統 #中國歷史 #余英時回憶錄 #國學大師 #歷史學家 #漢學家 #研究 #學術界 #知識分子 #人文 #社會科學 #新亞書院 #中文大學 #中大 #yuyingshih #我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