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路和古市巷一帶,竹塹歷史在巷弄街口靜靜流淌,午後徒步繞啊繞,慢慢感受舊時代洗刷去風華餘留下的韻味。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中央路上的另一家百年老店,古宜齋裱褙店。
從之前介紹過的古市巷走出來,便連接車來人往的中央路、以及曾經繁華的新竹第一街。古早時期這一帶因為鄰近廟宇,吸引許多金香業、佛像雕刻、製造冥紙等廟宇相關店家陸續經營,還有庶民日常所需的雜貨店、農具行等等,可以想見鼎盛時期絕對空前熱鬧。
裱褙是專業技術,每個師傅需要具有獨到的眼光,不同字畫作品藉由裱褙,不同寬度和材質、也能改變作品給人的感覺。地方知識庫寶藏提到「古宜齋的裱褙技術只傳予家人,不收學徒。該店由陳炳煌創辦後,歷經第二代陳添成、第三代陳宜焜,目前由第四代陳清峰負責。」
「陳炳煌於1910年代(明治末年、大正初年)從福建省同安縣到臺灣新竹,最初在都城隍廟口租店,以畫人像為業,後來遷移至今址,被稱為「炳煌師」。日治時期,流行和式紙門,紙門上的紙是利用裱褙技術製成的,他因而接觸到裱褙技術。約於1950年代(民國40年代)左右,陳添成買下店面,經營裱褙業。1970到1990年代(民國60-80年代),因臺灣經濟狀況好,裱畫的顧客多;2000年代(民國90年代)前後兩岸開放交流,許多人從中國帶回字畫,也讓裱褙業生意興隆。」
和其他店家些許不同,古宜齋在轉角的店舖,就是老闆的工作室,閒聊或討論裱褙都在騎樓進行,就像把店舖「打開」一樣。
談笑間老闆也跟我說代代傳承的志業,比起經營謀生,其實更希望能專心做好事。多出來走走、用雙腳走過的城市,才會真的留下記憶。
謝謝 Cutier大學生吃喝玩樂旅遊日記繪製百年老店插畫
#打開新竹 #風城文史
#古宜齋裱褙店 #新竹市百年老店
新竹市東區中央路29號
更多百年老店故事
豐發行 https://reurl.cc/6azAyk
新合昌蔘藥行 https://reurl.cc/a9y69G
墨池堂https://bit.ly/2VUqc6e
竹茂行 https://bit.ly/37Ff3s3
郭家潤餅https://bit.ly/3z0dbGJ
杏春德記中藥房 https://bit.ly/3y5WZCn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城寨 Singj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香港長大」 主持:猶利亞 嘉賓:蕭炳強 (廣東派神佛像雕刻工藝師) 題目:《神佛像雕刻工藝師是怎樣練成的》 逢星期四 8:00 ~ 9: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Grow.up.in.Hong.Kong - - - - - - 蕭炳強...
「佛像雕刻」的推薦目錄:
- 關於佛像雕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佛像雕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佛像雕刻 在 黃家齊:年輕世代,做事實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佛像雕刻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佛像雕刻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佛像雕刻 在 [遊記] 東京歷史人文之行:目黑不動.羅漢寺等- 看板Japan_Travel 的評價
- 關於佛像雕刻 在 富神佛像雕刻藝術| Chiayi 的評價
- 關於佛像雕刻 在 佛萊國佛店-專業佛像雕刻| Tainan 的評價
- 關於佛像雕刻 在 佛像雕刻 的評價
- 關於佛像雕刻 在 雕刻神像推薦- 靈異板 的評價
佛像雕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年輕時去京都是幸運的,京都會一直跟著你。
每個喜愛京都的人,可能理由都不同,不過能挖掘到自己的內在,並且和京都產生連結,我想正是可以不斷回京都,不斷深入京都的方式,訪談也進行了那麼多人了,我喜歡看著每個京都迷切入京都的方式,還有和京都產生故事的方式,都是那麼不同,也都很迷人。
這次的訪談對象以斯帖,在看她的訪談文字稿時,會想起了不少自己喜愛京都的面向,她喜愛日本寺院、庭園、歷史和古老文化,即使回京都也很多次了,總是還是喜歡逛寺院(這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她喜歡重覆拜訪同樣的寺院(我也一樣),即使不諳日文,但因為有溫柔與溫暖的心,一樣可以和許多京都人產生交流與情感上的連結,這點也很令人感動。
有一個專門在介紹京都傳統藝術與文化的專頁-厭世京都(如果你喜歡京都傳統藝術,大推),有一次,在介紹伊藤若沖,我看到版主和以斯帖聊起了若沖和等伯等京都大畫家的故事和心之所嚮,這些都是對一般喜愛京都的人來說,可能較冷門或不熟悉的領域,看到兩人在版上的交流,總覺得有著一種眾裡尋他千百度的知音感。
以斯帖訪談文字裡提到的許多寺院、老鋪、咖啡館等,甚至與京都有關的書,很多都是我的心頭好,也是百去不膩的地方,所以讀來特有感覺,至於對於裡京都的博大精深,更是我們一生都探求不完的地方,接下來就請大家好好欣賞以斯帖與京都相遇的詩意溫潤故事吧!
1.請您簡單自我介紹一下,是學甚麼的?做過甚麼事情或工作呢?現在的狀態是?
我是以斯帖,喜歡畫圖,高中參加過卡漫社,大學時期讀的是法文,擅長的科目大都跟文學有關,是個徹頭徹尾的文科人,讀碩士時雖然研究所本身的研究方向多偏政治經濟,但我卻私心地以研究文化遺產觀光為論文題目,出社會後決定追從興趣進修了設計相關的課程,目前是平面設計師,努力朝網頁設計師邁進。
2.談談你和京都的緣分是何時開始的?第一次京都是甚麼時候呢?
從以前就喜歡待在古老、有歷史感的地方,廟宇、教堂或清真寺建築裡有種令人平靜的氛圍,雖然我不是特別哪一宗教的信徒,但我想無論是哪個宗教的神明都沒有規定「異教徒」不能感受宗教建築的美好,所以比起東京,最先讓我對日本感到興趣的是京都。
國三時第一次讀了夢枕貘的《陰陽師》後便對京都有著魔幻般的憧憬,其中充滿妖鬼的優雅古都和神秘莫測的晴明,在枯燥痛苦的求學生活裡為我點亮些許微光,平安京在我心中,就像書中說的一樣,像一道咒語,不斷召喚著我。
升高中的暑假和家人終於第一次踏上京都,從京都車站走出來的瞬間立即被其充滿現代感的外觀嚇到,不但不覺得醜,反而感到相當有趣,我印象非常深刻,那時候應該是正在舉辦紀念新選組的活動,車站外貼了好大張的淺蔥色底的宣傳海報,讓高中時期身為卡漫社社員的我相當興奮。
3.總共回去了幾次京都?或是曾經長住京都多久?
目前至今去了11次(老實說是11還是12自己有點模糊)
4.不斷回京都的原因是甚麼?或是選擇住在京都(或在京都念書、打工)的原因是甚麼?
每次去京都都會在心裡想說「嗯,來那麼多次,下次一定要去其他地方了!」
但每一次計劃旅行時又會「不小心」看到跟京都有關的新消息,新開的咖啡店、甜點店,哪家老舖又重新轉型設計了新的產品等,或許其實是心中根本還覺得不夠吧,那些造訪過的、沒造訪過的店家,那些還未去參拜過的寺院,每一次總是會有還看不盡的遺憾,所以每一次又不斷「回家」。
我自己非常喜歡參考各個寺廟的季節限定參拜行程,習慣先去觀光案內所看有什麼特展,每一間寺廟都有寶物,展出的時間也都錯開,每一個季節都有東西可看,這也是讓我非常期待去京都的原因。
5.你不斷回京都或住在京都,多年來,對京都的感受是否有改變?
不是說「年輕時去巴黎是幸運的,巴黎會一直跟著你」嗎?我想對京都來說也是一樣的。
第一次去的時候,有種和偶像見面的迷妹心理,什麼東西和體驗都很珍貴,什麼嘗試都是第一次,我還記得連去餐廳吃飯時,把覺得設計得很漂亮的紙杯墊,小心翼翼的收進包包帶走,還有像去文之助茶屋吃蕨餅時拿到的火柴盒,到現在都還留著,這些細小瑣碎的事物彷彿連結我和京都的記憶,當然也包含與我前往旅行的家人的記憶。我到現在(前年)去京都時也依然不忘去觀光案內所收集好看的平面文宣,我想應該也有人跟我一樣,房間有一個地方都要拿來收藏那些紙張,也捨不得丟。
這幾年下來,或許是自己也慢慢成熟,開始自己有能力可以花錢出國,京都對學生時代的我來說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地方,旅遊資訊和消息更加流通,讓我感到自己似乎逐漸能和這座城市平起平坐了。讀文化人類學時,恰巧讀到了有關「部落民」的事情,我感到相當震撼,雖然我明白日本是個至今階級相當依舊嚴明的國家,雖然嘴上沒說,但部落民就像他們心中的潛意識歧視,範圍不只是京都,是整個關西地區都是如此。我後來也特別留意了部落民的居住地,去現場一探究竟,大概就在出町柳車站附近往北的區塊,確實,和熱鬧繁華的市區相比,和賀茂川旁的高級別墅住宅區相比,那裡特別顯得破落且安靜。
後來在百萬遍手作市集前,我遇過兩次反對核武的團體在抗議連署,那時候台灣恰巧也經歷完太陽花學運,就和家人跑去連署了(笑)還得到兩隻可以動的紙鶴小禮物,成員都是老太太,很親切地示範給我看紙鶴要怎麼動。
或許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黑暗面吧,不想讓外人知道的地方,京都也是慢慢在我心中從高不可攀的夢幻都市逐漸走下天際,當然,我也因此更能用客觀的眼光看待京都。
6.談論一個你在京都難忘的經驗?或是你和京都的故事?
有一年冬天去京都,沒遇到雪反而下起冷雨,我和媽媽去參拜真如堂,適逢淡季果然只有我們跟三兩外國人觀光客,真如堂的工作人員發現我們原來不是日本人,一位老先生立刻拿著英文解說走出來,一間間帶我們介紹。真如堂其實不大,參觀完本堂後去了其他間和室欣賞障壁畫,那麼冷的天氣裡,我們兩人包成粽子,老先生身上應該只穿了襯衫和毛衣,他講解認真,雖然英語算不上非常流利,但加上肢體語言和我對日文的一知半解,還算溝通愉快,講解到後來看到老先生的鼻涕都快流出來了,覺得有點不捨。
其中,他講解一面障壁畫,一朵蓮花盛開,凋謝,枯萎,最後蓮花的種子遺落下來,而一旁不理解生死循環的白鶴則露出疑惑的神情,像是在說著「為什麼?為什麼?」,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天氣寒冷加上沒其他觀光客,總覺得特別能體悟畫中的情感。
老先生講解完後親切地和我們道別,走進員工室拿起日清泡麵準備用餐,後來我二訪真如堂便沒有再看過他,希望他至今依然身體健康。
7.在京都,你有認識到甚麼樣的人或事情,對你來說,很深刻或是意義重大的呢?
這件事應該要說從之前一次,京都遭遇很嚴重的颱風摧殘說起,有定期關心京都的人應該都知道嵐山淹大水以及平野神社倒塌的悲傷消息,那時候看到新聞覺得「哇,好嚴重喔我的天啊」,忽然想起我非常喜歡的一間寺廟就在嵐山的山上,聽說連化野念佛寺都休息一天整理寺境,我突然非常擔心那間寺廟的情況。不會日文的我意外地找到寺廟的官網(而且還有英文版),於是我寫了一封英文信過去詢問狀況,不到一小時我便收到寺廟人員(後來才知道原來是現任住持的父親)的回信,更令人感到驚喜的是他以流利的英文回覆,並表明十分感謝我的關心,他們只有境內倒了幾棵松樹,其餘建築和最著名的羅漢像們均無大礙。
去年疫情剛開始時,日本有一陣子鬧口罩荒,我後來透過社群媒體聯繫上他們,得知他們沒有太多口罩可以使用,附近藥妝店也完全缺貨,雖然很想寄口罩,但台灣那時也禁止寄口罩到國外,所以我後來把手工布口罩寄過去,並隨信附上可以放不織布在裡面等說明,過了一陣子後便收到他們的道謝訊息,他們也在社群媒體上發出那三個口罩的感謝文(我自己是有點尷尬啦)。我想明年或後年,再次能造訪京都的時候,應該可以去跟他們真人相認一下了吧(笑)
8.你最喜愛京都甚麼季節?你最難忘的京都旅行(生活)經驗是?
我自己喜歡冬天,老實說就是因為人比較少啦(掩面)加上還有冬季限定的甜點!
有一次關於雪的印象非常深刻,那是在曼殊院外面的弁天茶屋用餐,冬天客人很少,店裡面只有我跟家人,暖爐的熱氣和燃香的香味讓整個空間非常舒適,環境相當清幽,廚房內細小的聲音彷彿遙遠,我們坐在可以看到外面小庭園的窗邊,天氣晴朗,餐廳外通往曼殊院路上蒼茫灰濛的樹群被陽光刷上一層亮白,標準的冬日景象。老闆將我們的餐點送上後,此時外面突然下起雪來,第一次清楚地在陽光中看見雪花,真是如櫻花花瓣,一片片交疊著落下,身在室內的我們像是觀看著無聲電影,鏡頭跟隨輕如棉絮的飛雪於空中漫舞,只見雪花一下往右傾斜,一下往左飄移,順著某種節奏,慢慢停歇於石頭或青苔上,第一次發現原來雪的美,並非只有高山雪原那種遼闊,也有細緻優雅的時刻。
順帶一提,弁天茶屋是主推蔬食的素食餐廳,雖然我是個無肉不歡的人,但他們的料理卻非常好吃,推薦給之後有興趣造訪的人。
9.你最喜歡或推薦用甚麼方式認識京都?為什麼?
我自己喜歡走美食+咖啡+寺廟(無限輪迴)的行程,美食跟咖啡應該不用多說,日本食物鮮少會讓人失望(當然是偶有踩雷),如果能對日本文學、古蹟、日本傳統美術或佛教藝術有更多了解並有興趣欣賞,我想應該會對這個城市更加著迷。
例如說,在嵐山和宇治都有源氏物語的重要場景,可以或多或少感受並想像一下當時的風情,或著是在參觀寺廟時因為某一尊佛像雕刻令你感動,或著是因為看了動畫來到桝形商店街,探訪最接地氣的在地店家,看到江戶時代保存至今的和服等,我覺得一定會對京都更加喜愛。
同樣,這裡貼文只刊出一半,有興趣的朋友請點閱網站文章詳閱全圖文,京都迷訪談計畫已經完成九篇,歡迎大家也回頭回味這些與京都產生連結的迷人故事。
佛像雕刻 在 黃家齊:年輕世代,做事實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俗稱桃園大廟的景福宮裡,供奉的開基玄壇元帥是由清末自唐山來台灣的知名雕塑大師林福清師傅使用肖楠木所雕刻而成。
但在今年春節期間被廟方發現手部損壞,便特邀大溪的雕刻大師吳政男老師協助修復,日前修復完成也恭請回宮安座。
有機會到大廟走一走,也一睹大師們的作品唷
#林福清大師 他是木雕.泥塑牛耳雙料大師 ,福建人生於西元1890年,林大師的作品:簡潔有力.衣摺大方.紋飾線條分明 。
#吳政男老師 人稱「阿男師」的吳政男,為神佛像雕刻已超過30年。不僅曾在2012年大溪文藝季木雕藝術創作比賽,以作品「時尚女孩」獲得首獎,他所雕刻出的神佛像更是遠近馳名,讓南部人也慕名北上,只為收藏他的創作。
#桃園大廟 #景福宮
佛像雕刻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在香港長大」
主持:猶利亞
嘉賓:蕭炳強 (廣東派神佛像雕刻工藝師)
題目:《神佛像雕刻工藝師是怎樣練成的》
逢星期四 8:00 ~ 9: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Grow.up.in.Hong.Kong
- - - - - -
蕭炳強由八歲開始已跟從父親學習雕刻,現時只需三分鐘就能為木像雕出面容,他指出要雕出佛像的神韻,便要對該宗教有一定的認識。他慨嘆現今香港的手工神佛像師傅愈來愈少,對傳統技藝沒落感到可惜。
佛像雕刻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香港長大」
主持:猶利亞
嘉賓:蕭炳強 (廣東派神佛像雕刻工藝師)
題目:《神佛像雕刻工藝師是怎樣練成的》
逢星期四 8:00 ~ 9: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Grow.up.in.Hong.Kong
- - - - - -
蕭炳強由八歲開始已跟從父親學習雕刻,現時只需三分鐘就能為木像雕出面容,他指出要雕出佛像的神韻,便要對該宗教有一定的認識。他慨嘆現今香港的手工神佛像師傅愈來愈少,對傳統技藝沒落感到可惜。
佛像雕刻 在 富神佛像雕刻藝術| Chiayi 的推薦與評價
富神佛像雕刻藝術 · 台南四安境沙淘宮癸卯年第二批分靈擇於今日月德合日大進之時開斧迪吉心誠信徒提早登記請洽沙淘宮職事人員二太子(坐相)6尊三太子(站體)6尊全部MIT尊 ... ... <看更多>
佛像雕刻 在 佛萊國佛店-專業佛像雕刻| Tainan 的推薦與評價
佛萊國佛店-專業佛像雕刻, 台南市。 10239 個讚· 1312 人正在談論這個· 899 個打卡次。手工訂做神佛像、泉州佛體、舊佛翻修、古佛整修、神明等各種儀式。訂做. ... <看更多>
佛像雕刻 在 [遊記] 東京歷史人文之行:目黑不動.羅漢寺等- 看板Japan_Travel 的推薦與評價
2019東京歷史人文之行:目黑不動.大鳥神社.大園寺(附2023年參觀五百羅漢寺紀錄)
巴哈姆特小屋圖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artwork.php?sn=5807719
造訪日期:2019年10月,附錄為2023年10月
(本系列雖然分類為遊記,但做為未來東京歷史人文觀光指南的準備,包含許多歷史典故
解說,因此介於遊記與深度歷史導覽之間)
本篇介紹JR目黑車站周邊的景點。「目黑」這地名來自於JR目黑車站附近,據稱創建於
808年的「瀧泉寺」,由於該寺以「目黑不動尊」這不動明王像作為本尊,因此該寺俗稱
「目黑不動」。之後該寺周邊便逐漸以「目黑」作為地名,包含東京都23區之一的目黑區
、JR山手線的目黑車站,與流經車站附近的目黑川等,後者春天是東京相當著名的賞櫻勝
地。
目黑以目黑不動(瀧泉寺)為中心,算是東京較早發展的地區,因此擁有很多神社與寺院。
本篇介紹的目黑不動、大鳥神社與大園寺算是有代表性,但實際上不僅於此,因此很適合
多來幾次散步遊逛。要注意的是JR目黑站到目黑川之間雖然距離不長,但坡度甚大,如要
在此反覆遊逛需要衡量體力。
目黑不動(瀧泉寺)
目黑不動是目黑佛教信仰中心的代表,本名為瀧泉寺,據傳是808年由圓仁(慈覺大師)開
創。傳說圓仁在此地休息時,當晚做了夢,出現右手拿劍,左手拿繩的恐怖人面,要求在
此設寺,圓仁起來後便雕刻這人面,也就是佛教常見的不動明王像。據說圓仁在此設寺,
投出被稱為「獨鈷」的法具時,突然有噴泉湧出,因此該寺便命名為瀧泉寺,而因為以目
黑不動尊為本尊而俗稱為目黑不動。
目黑不動身為當地的信仰中心,占地是本篇介紹的三個景點最大的,而且擁有許多堂宇,
部分是在1634年由德川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捐資重建。由於境內的湧泉盛傳有治病的
效果,因此江戶時代參拜者甚眾,甚至前往寺院參道上有許多飲食店與土產店,形成江戶
周邊著名的觀光區域。
進入目黑不動的「仁王門」後,前方便是建在高台上,供奉不動尊的「大本堂」,是在
1978年燒毀後,於1981年以鋼筋混擬土重建的,由於周邊都是櫻花樹,因此春天也是賞櫻
勝地。大本堂前方有池子與被稱為「獨鈷之滝」的泉水,也就是傳說創建時出現的泉水,
據傳創建千年以來從不乾涸。
目黑不動歷史悠久,因此境內有許多名人的墓與石碑,其中最有名的是青木昆陽(甘藷先
生)墓。甘藷原產於美洲,經由哥倫布所帶起的歐美之間交流而帶到歐洲,後來由歐洲人
帶到東南亞,再經由中國人帶到東亞種植成功。日本的甘藷是從中國傳來,甘藷的名稱也
來自於中國,但日本人目前多以サツマイモ(薩摩芋)稱之,主要是因從琉球經由古稱薩摩
的鹿兒島傳到日本各地有關。
青木昆陽是江戶中期的儒學者,推廣甘藷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事蹟。1732年日本全國發生飢
荒,青木昆陽向當時的幕府將軍德川吉宗提案,將鹿兒島種植的甘藷推廣日本各地作為救
飢作物,之後在江戶周邊試種。他推廣甘藷有成受到幕府表揚,後人尊稱為「甘藷先生」
,因此該墓也稱為「甘藷先生墓」,被列為國家史蹟,寺內還有雕像與紀念碑。該寺還在
每年10月28日舉辦「甘藷祭」,販賣甘藷相關商品。目黑不動是目黑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
一,非常推薦參觀。
大鳥神社
大鳥神社距離目黑不動不遠,是祭拜日本武尊的古老神社。傳說日本武尊是景行天皇的長
子,活躍於西元1-2世紀之間,曾經為了大和王權勢力的擴張東征西討。傳說他東征蝦夷
國時,曾在此地祝福他戰爭勝利與部下的眼睛康復,後來兩者都達成,他便獻上「天武雲
劍」感謝保佑,目前成為該社的寶物。該神社以「大鳥」為名,是因傳說日本武尊去世時
,他的靈魂曾經化作大鳥飛向故鄉的大和國,因此該社尊奉的日本武尊又稱「鳥明神」(
大阪府堺市的「大鳥大社」,是全國大鳥神社的總本社)。
該神社有歷史紀錄最早在806年建造,占地不大,神社範圍內主要的建築就僅有拜殿與本
殿。值得注意的是每年11月神社會有「酉之市」這市集,同時也是神社的年度重要行事與
祭典,歷史可追朔至江戶時代。當天會發放被稱為「開運熊守」這御守,最早用來防火,
後來也用來保佑商業繁盛。
大園寺
大園寺位於JR目黑站附近前往目黑川的斜坡路上,這條路也就是過去從目黑前往目黑不動
的參拜道路,也稱為「目黑行人坂」。該寺創立於1624年,是由大海法印帶者大日金輪佛
像所開創。雖然該寺歷史不算悠久,但該寺本尊的釋迦摩尼佛像製作於鐮倉時代,被列為
國家重要文化財,其他還有數件被列為國家與東京都的重要文化財。
該寺雖然並不起眼,但與一個歷史事件有關,便是1772年「明和大火」的起火點。東京與
前身的江戶因為氣候乾燥、風大與建築物及人口密集等原因,歷史發生多次毀滅式的火災
,造成大量傷亡,其中明和大火與明曆大火(1657年,又稱振袖火事)與文化大火(1806年
,又稱車町火事)並稱為江戶三大火災,因發生於此寺所在地的目黑行人坂,因此又稱「
行人坂火事」
該大火於1772年4月1日從該寺起火,當時吹的是南西風,因此火勢向東北蔓延到京橋、日
本橋、神田等地,江戶城周邊的武士住宅區也受到波及,本系列介紹過的山王神社、神田
明神、湯島聖堂、湯島天滿宮等都被燒毀。由於火勢難以控制,因此燒了3天之久,共造
成上萬人傷亡。該寺為了安慰該大火死者的靈魂,在寺院內設置500多個羅漢像,被稱為
「大園寺石佛群」,成為該大火的歷史遺跡,被列為東京都重要文化財。
附錄:2023年10月參觀五百羅漢寺紀錄
2019年參觀目黑周邊景點時,限於時間並未參觀目黑不動附近的五百羅漢寺,本文發表前
幾天在日本東京時抽空前往。如只前往目黑不動與五百羅漢寺的話,東橫線的「不動前」
站下車走大約15分鐘以內就可到達,比起目黑車站較近而且不會遇到陡坡問題。
五百羅漢寺建立於1695年,建立者是鐵眼禪師,但真正創建的關鍵是他的弟子,也就是製
作五百羅漢像的松雲元慶。松雲元慶是在江戶初期的雕刻者,他曾經在現在福岡縣內耶馬
溪的「羅漢寺」,看到石造的五百羅漢大受感動(該寺也是日本最早的五百羅漢),因此花
費十幾年的時光製作木製的五百羅漢像,受到當時德川幕府將軍德川綱吉的生母桂昌院的
援助。
該寺當時創建時在現在江東區的大島車站附近,曾經是江戶時期的遊覽地之一,雖名為五
百羅漢,但實際上當時佛像為536個。幕府末期該寺受到地震破壞嚴重,又受到明治廢佛
影響而衰落,歷經兩次搬遷,直到1908年移轉到今天的位置,部分佛像損壞之下現存只剩
下305個(所以該寺實際上已經沒有「五百」羅漢)。該寺直到數十年前依然慘淡經營,直
到1980年代後隨者全新寺院大樓的落成,這些江戶時代留下的佛像才有安全的歸屬。
該寺原則上境內都禁止攝影,因此只簡單拍攝堂宇外觀。該寺進門之後右邊是存放146個
佛像的「羅漢堂」,前方則是本尊釋迦如來與其餘羅漢佛像的「本堂」,試圖重現佛教創
建者釋迦摩尼講道,底下羅漢們聆聽的樣子,另外出口附近則有該寺收藏的展示區。
羅漢雕像體積跟成人相當,而且號稱每個的表情、服裝都不一樣,可見當時雕刻時花費的
苦心如何巨大,但實際觀看結果仍能看到少數佛像彼此相當類似,看不出有甚麼差別。另
外少數佛像外觀十分新穎,但也有許多佛像外觀相當老舊,甚至有兩手斷掉,斷掉的木頭
剖面相當清晰。該寺佛像已被認定為東京都重要文化財,但畢竟佛像眾多又歷史悠久,保
存相當不易,在出口前有該寺長期募集修護佛像資金的公告,可看出私人寺院保存文物的
難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3.231.17.197 (日本)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696771252.A.AB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