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句點之後 #那些被留下來的人們
#每一個悲傷 #都值得被好好看見
轉化哀慟的歷程:
否認、
憤怒、
討價還價、
沮喪、
接受⋯⋯
尋找意義,將哀慟昇華,成為你人生的力量。
哀慟研究專家,大衛・凱斯樂,曾與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合著《當綠葉緩緩落下》,描繪出失去至親所愛的哀傷歷程: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這五個階段,協助人們度過哀慟。而大衛.凱斯樂則以自身的經歷,領悟出轉化哀慟的最終階段――尋找意義。
迴避哀慟,只會讓哀慟所帶來的痛苦延長;而轉化哀慟的六個階段,也並非某種硬性規則或是特定方程式,每個人的哀慟,都是獨一無二的。喪子、喪偶、老年失親,這些失去的背後,更深藏著難言的複雜情緒冰山,無依、憂鬱、懊悔、被拋棄,甚至是憤怒與懷恨。大衛以細膩的故事筆法,寫下他為人們提供的陪伴與建議,藉由「尋找意義」這個歷程,重新梳理哀慟,進一步釐清生者與死者之間未竟的愛與遺憾。
意義不必然需要理解,我們不需要理解一個人為什麼會死,才能為他的死亡找到意義;而意義則是由你來創造的,只有你可以找到你自己的意義。人們經常以為,哀慟會隨著時光流逝,漸漸縮小;它不會的,需要長大的,是我們。尋找出意義,將哀慟昇華。意義來自於,在親友過世之後,找到一個延續對他的愛的方法,同時你也在自己的人生裡繼續前進。
--
推薦序:〈停下來聽聽,藏在悲傷裡頭的事〉
——蘇益賢
對心理師來說,意義一直以來都是個有點尷尬的字。
雖然這個詞彙早已融入民眾的日常,但對多數人來說,它仍是抽象、難以清楚給出明確定義的概念。像是愛情、又像是幽靈,我們都聽過,只是未必曾清楚見過。儘管如此,大概沒有人會否認,意義之於人類的重要與必要性。
本書作者透過個案工作與自身經驗發現,我們難以面對與承受的悲傷裡,其實正是一個可能窺見意義之所在。他曾說,「透過意義,我們能找到比痛苦更多的東西」。那些深藏在悲傷裡頭的意義,能幫助我們面對悲傷,將哀慟昇華,藉此豐富、滿足我們心靈。
許多個案的故事與經驗告訴我:意義總是伴隨著痛苦而存在的。那些推動著我們找尋意義的事件,往往都是極端痛苦的事。而人世間最大的痛苦,莫過乎「生、老、病、死」背後指涉出的一種概念:人生必然的無常。
作為萬物之靈,我們渴望「控制」一切。「控制感」能帶來「安全感」。知道自己有影響力,可以因為某個自發的舉動,影響與改變外在環境,是我們從小開始慢慢發現的神奇能力。
小朋友偷偷推倒了一個水杯,看到灑出的水沾濕了地毯,這是一種控制感的獲得。長大後,人們汲汲營營於名聲與地位,追求「影響力」,或許本質上與剛剛那位調皮的孩童沒兩樣。透過控制感,我們從中發現「自我」的存在,並逐步建立自信與自尊。
然而,長大之後我們卻得面對一個現實:控制一切、呼風喚雨,其實只是幻覺。考試失常、提出交往邀約而被拒絕、創業失敗;又或者是其他讓人更無力且無助的事,好比疾病發作、治療無效、親友驟逝,乃至於天災人禍無預警地到來。這些大大小小的事件,都用著不同方式挑戰著我們的控制感,也引發了我們大小不等的失落與傷痛。
我們做著一場自以為能控制一切的夢,終究會被「無常」給喚醒。而後,我們內心一部分安全感的來源塌陷了、崩毀了。我們用著自己的方式面對悲痛與失去,但總歸起來,仍脫不出知名的「哀傷五階段」,也就是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抑鬱、接受。
這五階段陪伴了許多人,讓他們知道,原來在面對失落時,有種種情緒、反反覆覆,其實很正常。
只是,五階段走到了「接受」,故事就結束了嗎?此正是本書想延伸討論的課題。
與個案工作,我心中總會偷偷把接受再細分成兩種路徑:一種是「真正的」接受,另一種僅是「表面上的」接受。要如何區分呢?其中一個方法是用時間來觀察;另一個方式則是去觀察,個案是否已經從目前的現實中悟出什麼,並找出這次事件之於自己的意義。
佛教認為,痛與苦是不一樣的。「痛」來自於人生的無常(如上頭提到的生老病死),是人生的一部分、是無法避免的。但「苦」不一樣,苦源自於我們面對痛的反應。好比,我們常聽見的「執」(grasping),便是一種造成苦的反應模式。在哀傷五階段的前四個概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抑鬱」,或許都反映著不同程度的「執」,以及此帶來之不同程度的「苦」。
其中一個離苦之道,便是回到「痛」的本質裡,坦然接納悲傷,並溫柔地理解這個痛的意義。擁抱悲傷,不執著於「不悲傷」。因為,哀慟有多深,愛就有多重。正如作者所言,「愛與哀慟,這兩者是難分難捨地纏繞在一起的」。
從接受走向意義追尋的路,或許才能讓每一趟悲傷之旅漸趨完整。在我的觀點裡,思考意義的歷程,本身就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儘管過程並不總是愉悅、快樂、積極的。然而,慢慢走過這段歷程,我們終究會發現,追尋意義過程的痛,其實正彰顯了意義本身的價值。
本書筆調誠摯動人,概念解說清楚。閱讀過程本身就是極具療癒的體驗,誠摯推薦給每位曾經失落、曾經悲傷的讀者。不論這個失落是大是小,每一個悲傷,都值得被好好看見。
期待書裡的字句,能慢慢陪伴大家,好好聽見悲傷想告訴我們的事。
--
📖意義的追尋:轉化哀慟的最終關鍵
🔺作者:大衛.凱斯樂
🔺當今最著名的死亡和哀慟的專家和講師。
🔺與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Elizabeth Kübler-Ross)合著《當綠葉緩緩落下》及《用心去活:生命的十五堂必修課》二書。
🔺閱讀本書:https://tinyurl.com/y6rh36rz
🔺本書由 時報出版 出版
佛前供水杯 在 林佩瑤 Pei Yao Li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路易奇系列第五家餐廳—
「 KRIS」牛排館來囉!
秉持路易奇一貫風格,
採半自助式,醬料、水杯自取,
「完全不收服務費」!
一份套餐含:主餐一客+2前菜+2配菜,
跟在高級牛排館一樣,可以享受到最好的肉質、恰到好處的熟度,精緻美味的前菜及配菜,
但價格卻只有高級牛排館的三分之一;
酒的部分依舊是便宜到懷疑人生,
只能說嫁給一個滴酒不沾的老公實在也有點困擾,
因為他「不喝酒不知道酒價」,
路易奇全系列餐廳的酒都是佛心價來著,
根本 #酒鬼友善餐廳 🤣🤣🤣
牛排的部分我個人喜歡肋眼牛排跟肋眼上蓋,
喜歡吃比較瘦的部位我們也有菲力牛排;
喜歡吃油花分布均勻且入口即化的和牛,我們也有限量的熊本和王A5肋眼可以選擇。
不吃牛的朋友更是不用擔心,我們還有超鮮嫩羊排跟橡木級伊比利豬哦!
前菜的話我只能說每一道都超級好吃!
生蠔、干貝、奶油角蝦都是必點,
其他也都非常好吃,選兩樣太困難所以我每次都會加點🤣
#加點只需+100
配菜的部分建議大家可以跟朋友點不一樣的選擇,
這樣就可以一起share❤️
另外現在還提供只要加價100元,
即可享有專人現刨黑松露的服務,
只要100元是否太誇張!!
松露控一定要給他刨好刨滿!
掰惹魏,
KRIS就在交易室正隔壁,
吃完牛排還可以順便走去旁邊續攤喝兩杯,
一條龍行程是否很貼心!🤣
預約專線:02-8771 8871
FB私訊預約:https://www.facebook.com/kristeak/
營業時間:12:00-14:00,17:00-22:00
地址:市民大道四段17號
#KRIS #Kristeakhouse #steakhouse #taipei #taipeifood #taipeifoodie #台北美食 #台北牛排館 #牛排 #台北 #taipeirestaurant
佛前供水杯 在 方格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心理師是個被扮演的角色嗎?】
心理治療師/諮商師是一個特殊的角色,人們對其投射了諸多想像— 不但能沉穩且溫暖地傾聽、撫慰受傷的心靈,還能提供超乎常人的洞見,並解析求助者自己都不知道的潛意識衝突與動機。
這是多麼難以達到的境界? 上述說明用來形容達賴喇嘛似乎也不為過!,也難怪我們這些缺乏自信的心理師們總是覺得自己難以勝任這份工作,還記得剛出道的時候,年輕的穿著白袍的我假裝四平八穩地坐在診療室中,面對著第一個來談的病人時,努力地想讓自己握著水杯的手停止發抖。我心想:「 天啊,要過多久我才能覺得自己不是在"cosplay"治療師這個角色! 三十歲? 總不會四十歲吧?!」
當時家人要激怒我也很簡單,只要在吵架時酸溜溜地說:「心理師也會這麼生氣喔」,就足以讓我七竅生煙。我覺得很不公平,想要吶喊: 這只是我的工作! 我只是普通人!
時光飛逝,如今我真的四十歲了,雖然比年輕時多了些經驗與自信,然而有時候,仍然覺得會談室的自己是個陌生且特殊的存在,我的意思是,那個在案主們眼中,聰明、溫暖、想要依靠的方格正老師,似乎就只存在於一間間會談室中,跟日常朋友家人所見到的我真的是同一個人嗎?
談到達賴喇嘛,剛好有人請教過他,佛教徒偶爾能否放個假? 不須遵守所有的戒律,讓自己輕鬆一下? 他的回應是「耶穌會放假嗎? 佛祖會放假嗎?」
我猜他的意思是,虔誠的信仰應該不只是一個角色,而是人格統整的目標,也就是「修行」。若套用在我們身上似乎也行得通—助人不應只是一份工作,而是做人處事的態度,也就是Rogers所說的真誠一致。若真心投入這份志業,或許假以時日真的修成了正果,能更懂得如何愛人愛己,或許將會是我們這些助人者意料之外且最大的收穫。
話雖如此,仍在「修行中」的我們該如何自處呢? 喜歡故事的我在(已經不紅的)美劇<陰屍路>中找到答案。
劇中世界被活屍肆虐,人們彷彿回到原始時代,聚部落維生,其中有個部落叫"The kingdom",居民效仿著中古世紀的騎士,騎馬穿盔甲,且效忠他們的國王陛下—以結西,人們完全服從國王的指示,晉見陛下時必鞠躬屈膝,在秩序瓦解的末世更顯得荒謬,而最忠誠的是他的貼身侍衛Jerry。
在某次戰爭中,王國被侵略者徹底瓦解,人民死傷無數,國王也崩潰了,只剩Jerry在保護著國王,此時,以結西對Jerry坦承,其實他之前只是一個動物園管理員,根本不是什麼陛下,要Jerry不要管他,趕快逃命去吧。
Jerry:「國王陛下...」
以結西:「不要再這樣這樣叫我!」
Jerry:「不,我要...謝謝你,國王陛下」
以結西:「為了什麼?」
Jerry:「因為長久以來,你扮演了一個這麼酷的角色」
其實王國裡的人們何嘗不知道以結西只是平凡人,只是在亂世之中,焦慮不堪的人們迫切地需要領導者的角色來找回生命裡的秩序與安全感,以結西只是恰巧扮演了這個角色。
或許身為心理師師的我,與來求助的人們本質上並無二致,只是身處於不同生命階段與處境的平凡人,然而,透過扮演治療師與案主的角色,我們有了在一起的理由,得以相會成長。
謝謝,讓我有機會幫助你們(儘管不總是能做好),並在你們生命中占了一席之地。
佛前供水杯 在 浄莲阁- 一分钟教会你在家-佛前怎样如法供水! 在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当然你觉得自己的佛堂供案够宽敞, 想供养七杯也是可以的。 3、在佛像 前供水 时, 供水 的杯子或碗要干 净 ... ... <看更多>
佛前供水杯 在 【供水的方法和功德】/海濤法師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而且水不會貪著,水又很清淨,所以在藏傳佛教,每天在 佛前 都會供八杯或七杯大杯的水,為什麼要這樣供呢?因為在佛陀的時代,他們對國王大供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