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邦新鮮事 | 2021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 ✦百萬徵件起跑✦
睽違兩年的天空創意節,以「解 • 邊界ReStart」為主題,
邀請有想法、有態度、有創意的新銳創作者投件,
創作形式、媒材不拘,以大型藝術裝置、遊具為佳,
一起解開有形的邊界束縛,
以全新思維和後疫情時代的世界一起重新啟動!
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 提供 ▾ 四大資源 ▾
#重量級評審輔導
#作品展出場地
#行銷推廣資源
#百萬製作費用
✸ 潛力新銳組 1 名 / 可獲 120 萬製作費
✸ 實驗新秀組 1 名 / 可獲 60 萬製作費
✸ 好點子獎金 10 名 / 可獲 5000 鼓勵獎金
即日起至 6 / 20 止,一起突破邊界,大膽創造!
﹏﹏﹏﹏﹏﹏﹏﹏﹏﹏﹏﹏﹏﹏﹏﹏﹏﹏﹏﹏﹏﹏
2021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 —— 解 • 邊界ReStart
﹋﹋﹋﹋﹋﹋﹋﹋﹋﹋﹋﹋﹋﹋﹋﹋﹋﹋﹋﹋﹋﹋
徵件日期|2021 / 4 / 15 - 6 / 20
徵件辦法|https://reurl.cc/pmRo8x
報名方式|https://reurl.cc/ZQoEEA
主辦單位|臺北文創基金會
協辦單位|台灣大哥大基金會、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實驗與發展研究中心
執行單位|左腦創意
more info:http://www.tnhf.com.tw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從小成長於全人實驗中學,沒有受到制式教育的壓抑,黃迦的靈魂充滿了野性與靈性。她追求藝術創作,最初以攝影為媒介,漸漸結合錄影、繪畫、拼貼等媒材,藉由實驗各種類型的創作方式,展開沒有侷限與盡頭的藝術生命。 藉由修煉的幫助,走在堅定的藝術道路上,她尋找、聆聽那屬於純粹心靈中的美,那些沒有雜質的繪畫,天真...
作品展出場地 在 Leslie Wang Lifestyl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行旅餐桌畫室- Leslie Wang Food Illustration插畫個展》於 2/20-3/31 台北、新竹、台中同步展出!!
三個場地將分別展出我在不同時期的旅遊&餐桌系列插畫作品。
《 展出場地 》
台北: 众樂Lab 展出食物地圖系列原作
新竹: 好生活手帖 All Day All Write 展出台灣水果&食譜系列創作
台中: 慢聚落 展出 {OUNCEmag玩食誌} 的獨立刊物創作
因為配合展覽, OUNCE Mag&Shop 玩食小賣所 也會在台北信義誠品 4F 文具館旁設有期間限定店喔!
歡迎大家來免費參觀交流~
#ouncemagazine #lesliewangillustration #ouncestudio #exhibition
作品展出場地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從小成長於全人實驗中學,沒有受到制式教育的壓抑,黃迦的靈魂充滿了野性與靈性。她追求藝術創作,最初以攝影為媒介,漸漸結合錄影、繪畫、拼貼等媒材,藉由實驗各種類型的創作方式,展開沒有侷限與盡頭的藝術生命。
藉由修煉的幫助,走在堅定的藝術道路上,她尋找、聆聽那屬於純粹心靈中的美,那些沒有雜質的繪畫,天真的笑容,活得怡然自得的身影,雖然身處底層弱勢,但所展現出來的創造力與天賦,卻是光彩照人,比任何人都純淨。
黃迦在國外學習藝術創作,往返台法之間,也讓她多所體會到台灣這個流浪之島,漂流的國族認同,海岸線隨處可見的丟棄物,垃圾場,讓她深思身為一個台灣人的困境,無論是對內或是對外。《臨水》以長時間的行走,向土地表達了最真切的愛,也在行走過程的迷茫中體驗著流浪徬徨的心情。
適時的修煉,尋找更多的創作題材、共同創作的對象,在每一次的創作中,都能夠反饋給自己更多的創造力與信心,黃迦說行動力對於一個攝影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積極的行動,才能夠經歷更多的創作,得到更多的經驗,眼界更開闊。讓自己像一個海綿,吸飽後放空,再吸飽再放空,藝術就是這樣源源不斷的產出與進階,同時也存在於每個不起眼的灰暗角落。
小檔案
黃迦,1990年生,從小於體制外學校成長,法國國立高等藝術學院(Villa Arson)藝術系,居於台法兩地。曾受邀至誠品東台灣及亞爾國際攝影節等地展覽,於2019發行攝影書《沒有路的地方》。
自2006年到2012年,她的樂團曾發表六張合輯與專輯,並在台灣各地巡迴演出。2013年受到公共電視補助,導演紀錄片《野小孩》。2018-2019年結合紀實攝影和素人繪畫,創作《無聲對話》(Silence is speaking);2019年推出攝影繪畫拼貼作品《臨水》,此為她在台灣西部沿海所創作,探討台灣人與海洋的矛盾關係。
同年以其創作的4件「流浪」(Errances)系列紀實影像作品參加亞爾國際攝影節展出。2020年至台東與與身心障礙的孩子們展開長期的共同創作《神仙解碼》(The mask of the immortals)。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陳雪
攝影:馬立群 剪接:徐珮珊
作品提供:黃迦 場地提供:黃迦
作品展出場地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從國中開始就讀美術班,一路到高中、大學都是科班養成的崔廣宇,並不意圖放大、擴張藝術家的價值與地位,相反的,他認為,自己只是剛好有一些天賦,做的創作也都獲得了正面評價,不知不覺中,也就長成了藝術家。
他實誠地表示,藝術家們也不過就是普通人,仍然活在生活與日常中。
崔廣宇從繪畫、裝置藝術到行為藝術,多方嘗試、多元經營,而後以錄像藝術作品廣為人知,如《當代日常習作》、《隱形城市》、《十八銅人》、《城市按摩》、《系統生活捷徑》系列等。
而藝術始於生活,對崔廣宇來說,生活是發動藝術的根本,譬如《城市按摩:美麗的髒泡泡》即為他日復一日載著女兒上下課,跟著公車胡思亂想,最終以公車所排廢氣吹泡泡而得。抑或《當代生活習作:一起表演》,則是他端坐便利商店大片玻璃後,擺放計時器,拍攝自身在一分鐘內能夠吃食多少碗涼麵,藉此顯演人們對於城市生活的慣性樣貌,乃至於媒體如今已然無所不在的深切省思。
一直以來,崔廣宇嘗試以生物學的脈絡,回應人與社會系統之間的適應關係,並透過行動來重新定義或者質疑人類所處的體制系統,以不斷重複的親身實驗來突顯某些習以為常的社會價值與現實環境背後的荒謬性。
《小檔案》
崔廣宇於1974年出生臺北,1997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並曾經受邀展覽於威尼斯雙年展、利物浦雙年展、西班牙蘇菲亞美術館、紐約雀兒喜美術館、東京森美術館、林茲OK藝術中心。
作品曾於2005年威尼斯雙年展的台灣館中展出,另外在2006也參與利物浦雙年展、在德國哈雷/ 薩勒(Halle/Saal)舉辦的Werkleitz 雙年展、在德國卡斯魯爾(Karlsruhe)的ZKM藝術媒體中心所舉辦的「藝術溫躍層:亞洲新浪潮」(Thermocline of Art-New Asian Waves)、在比利時麥赫倫(Mechelen)的國際影像雙年展(Contour Biennial),2008年則參與在奧地利林茲(Linz)的OK當代藝術中心(OK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所舉辦的Cuvée雙年展。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馬立群 剪接/徐珮珊
作品提供:崔廣宇 場地提供:Double Square Gallery 双方藝廊
#一影像專訪 #崔廣宇 #藝術 #生活
作品展出場地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音樂演奏系統出身的王湘靈,長期關在琴房苦練的她,在畢業後開始轉向影像創作。會有如此轉變,王湘靈認為,古典音樂的訓練十分嚴謹,而相對來說,視覺藝術創作顯得自由開放,更適合她進入發揮。
自言不喜歡生活一成不變的王湘靈,更熱愛移動的狀態,盡力於無所停滯。
王湘靈且極其迷看公路電影,尤其拍出許多精彩公路電影如《愛麗絲漫遊城市》、《歧路》、《公路之王》(合稱《公路三部曲》)等的德國新浪潮電影名導、亦為攝影師的文.溫德斯(Wim Wenders),在其啟發下,王湘靈開始公路攝影的創作。
《質變》是王湘靈奪得臺北美術獎首獎的影像作品,探討面對孤獨的可能性,照片中有著黑暗、樹與自然環境。透過此系列,她逐步了解到人類對自身孤獨的恐懼與背對,因而更願意與自己相處,珍惜獨處的難能時刻。
新近展出的《快要降落的時候》,一方面延續《質變》的追索,仍舊關懷著孤絕主題,以及人與萬物自然的空間對應,但又加入了音樂作為時間性的元素,大器地演示時間中的空間、空間中的時間概念,並傳達當代人類活在虛空中的反思。
小檔案
1984年生於臺北,2013年取得紐約市立大學音樂演奏碩士學位。在完成學業後逐漸朝視覺藝術發展,媒材以影像為主,2013-2014年修習於紐約國際攝影中心(ICP)。2015年獲捷克布拉格「年度攝影獎 (Photo Annual Award)」第一名、2015年獲法國「PX3, 巴黎攝影獎(PX3, Prix de la Photographie Paris)」優選,同年獲得臺北美術獎首獎。2017年參加法國西帖國際藝術村駐留計畫,目前工作和生活於台北。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剪接/徐珮珊
作品提供/王湘靈
場地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官網 https://1imageart.com/
🎥Youtube高畫質: http://bit.ly/2PVoJHu
🎥更多攝影專訪: https://www.1imageart.com/photographer
作品展出場地 在 JR House 輕食、藝文、場地租借 的推薦與評價
JR House 場地租借&藝文空間免費展覽申請] JR House 提倡藝術文化,營造生活美學,免費提供空間讓愛好藝術的創作者展出畫作、雕塑、攝影、插畫⋯⋯等等的作品。 ... <看更多>